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公共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述安全事故暴露了该供电所在安全供电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基层电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以致误送电担任送电任务的两名电工未接到送电指令就盲目送电,缺乏安全防范意识。2违章指挥现场负责人违规指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供电管理亦是如此。现场供电操作需要准备、指挥和送电等各环节工人的密切配合,操作流程看似复杂,但只要严格遵守《安规》,按部就班地逐项操作,许多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而该供电所的送电人员在现场作业未终结之时合闸误送电,现场负责人违规指挥将作业地点两侧的接地线擅自拆除,正在进行接线操作的电工失去了安全保护措施,以致合闸后触电身亡。3无票擅自组织作业该供电所此次为用户提供的配电服务未经上级审批,加之现场操作安全管理松懈,失去有效的安全和技术保障。
2解决对策
对策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县公司成立组织机构、就护电工作确认各基层单位职责;通过实施保护电力设施属地化管理,将责、权分解到供电所。通过就地护电工作的有效管理,达到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三无”(无树障、无建筑物、无违章施工作业)标准。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教育,向公众大力宣传电力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电常识,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电力设施和电能是涉及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思想观念,提高工种保护电力公共设施的意识。①现场操作未完成之前严禁任何人员私自拆除接地线。②拆除接地线便一律认为线路带电,此时严禁任何人登杆作业。③现场操作完成后,负责人及时向有关人员、部门报备工况。④工作人员在接到工作许可人的明确允许送电指令后,方可向线路恢复送电。⑤加强电力设施的巡护管理,重点开展保护区内“三违”的治理工作。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线下“三违”)的处置;保护区内施工用电的审批。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参加或组织人身死亡事故和其它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对事故责任者处理意见的落实。对策二: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改善供电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社会信誉度。而智能电网建设恰恰是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有助于简化供电管理的中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各国政府为实现智能电网建设,正全力投入智能电表布建,进而带动智能电表出货量逐年攀升,并激励相关零组件供应商营收成长。此外,智能电网建设迎合了政府提倡的节能减排环保理念,政府的支持为智能电网建设开辟了大好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传播国家电网节能减排担负责任和品牌形象,同时可以提升全社会和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和安全管理的认知度,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结束语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构建企业法人(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车间、每个员工,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县政府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延伸到社区,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格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检查、指导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本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实有效地做好安全生产监管的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到位”。要结合实际,依托当地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年,要建成县级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远程视频监控预警信息系统,对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可能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 消防安全问题 安全隐患 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64-01
伴随工业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型煤化工企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贮藏、运输中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
1 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
近年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我国却面临“油少、煤多”的难题,所以新型煤化工企业应运而生。由于煤化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主要包括焦炭,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等21种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强腐蚀性的物质,所以在贮藏场所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火灾,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尤其是在我国煤化工企业发展初期,安全隐患更为突出。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企业安全设备装置
煤化工企业在我国是初始阶段,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起步晚等原因造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例如:20世纪50年达国家开始淘汰的炉型—— 4.3 m的焦炉,还依旧得到我国现在产业政策支持推广和应用。近来,我国引进的最新焦炉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使用的2×70孔炭化室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使得其生产安全系数低,极易因技术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生产安全事故。
此外,煤化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多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在生产、储藏、运输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而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其极易扩散蔓延的性质会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当前,我国现有的灭火设置装备只能有效控制局部重点区域,而不能达到控制整体全部区域[2]。所以,落后的企业设备装备大大增加灾害发生的几率。
1.2 管理层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低
在煤化工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层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极为淡薄,在企业生产内部未设置消防器材等一些专业的消防设施。万一发生火灾,起初火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因火势加大而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在煤化工企业工作的员工,没有进行过任何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和逃火演练。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在第一时间很好地控制灾情而最终导致灾情的无限扩大。
1.3 尚未健全和规范的消防技术标准
在我国目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中,与煤化工工程防火设计相应的管理规范依旧存在空白。因而,在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因未知问题而造成的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2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我国煤化工企业目前面临的消防安全问题,几项消防安全对策随之提出。
2.1 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
针对我国煤化工企业在我国起步晚和技术落后的困境,企业要加大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生产环节,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包括设备与控制技术)和工艺,把先进和实用的技术切实应用于中国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其次,加大生产安全的资金投入。在消防安全方面,企业要加大生产安全的投入,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有效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增强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2.2 加强对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技术指导与监督
由于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龙头支柱,并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管理层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低的现状,因而加强对其消防安全技术指导和监督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2.2.1 煤化工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细致的责任落实机制
煤化工企业应该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从企业最高层到安全管理人员,把责任细化到岗位和个人,每个人都拥有极强的责任安全意识。这样,不但能够增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意识,还能起到相应的监管作用。对安全隐患突出但拒不整改的企业和完全忽视安全的企业,要勒令整改或坚决加以取缔。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3]。
2.2.2 加强对煤化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
消防部门在对煤化工企业进行消防隐患排查时,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尤其是火灾多发季节(高温天气和重要节假日等),在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消防安全隐患的监督和排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避免错漏和直接不查。
2.2.3 组织员工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企业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学习工作和培训工作,学习相应的消防预防守则和逃灾技巧。此外,要请专业的消防人员来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组织逃生演练等。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工艺理论知识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产业链的不断延续和完善。同时,企业要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并设奖惩机制。
2.3 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应健全和规范的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从煤化工企业最初的建筑施工到防火技术设计,从运输车辆的专业性到车辆自身的内部防火性,从消防安全的监管到最后的定期消防审查,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最终,能够保证煤化工企业在生产、储存和运输都达到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2.4 加大科技信息的宣传和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面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最普遍的方法则是加大对科技的传播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增强公民对科学信息的认知能力。只有加大科技信息宣传和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在突发性安全事件面前时,才能有效地降低大批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的瓶颈 ,指出重大的安全隐患会对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消防安全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我国未来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关国林.当前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形势及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1(10):19-26.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及全国、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发展观念,不断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开展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努力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促进全县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县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总体控制指标(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不突破县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四项绝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下降。
三、重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思想认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突出抓好企业领导带班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危险程度、工艺流程等,制定严密有效的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生产过程操作程序和标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控。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严格实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职业危害防范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资金、时限和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使各岗位、各流程始终处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可控状态。
(二)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三项活动”。严格落实“全履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打非治违、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三项行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全面检点生产领域和环节,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三)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认真做好危化品领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突出做好电石等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加大涉及粉尘爆炸危险企业和有限空间作业等企业的安全检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加大消防安全整治力度。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继续深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整治。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重点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消防电子监控系统。
(五)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各企业要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知识“六进”、“安全生产月”等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推进安全生产普法教育,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能,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扎实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和全员培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继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全部参加培训、持证上岗,营造更加有利于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工作氛围。
(六)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拉得出、用得上。修订完善企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提升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能力。健全完善事故应急处置制度,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理念。
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
本方案适用于镇内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复工前要求
1.成立组织机构。农业企业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领导工作小组,建立安全防范、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切实履行防疫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
2.制定防控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项防控措施均需细化并责任到人,方案中应包含出现疑似病例以后的应急处置预案。企业应将疫情防控预案及进场人员信息登记报属地村委会、镇卫计办和镇农办,同时将现场排查情况和防控预案等报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
3.加强人员准入管控。原则上居住以外的人员不予返岗,特别是现在疫情重点地区,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一律不得返繁;对县外其他地区人员返繁,其岗位属无法替代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按要求实行返岗隔离观察14天。对所有拟返岗人员一律进行登记造册,详细记录旅行史、接触史及健康状况。对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者禁止返岗。
4.全面消毒场地。对场区内外、厕所等公共部位区域进行全面喷雾杀菌消毒处理且不少于2次,保持环境清洁和密闭场所通风,并建立消毒台账。
5.储备防疫物资配齐防疫人员。农业企业复工前应储备足量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手套、消毒药水、体温计、防疫药品等。储备量需要满足复工后的日常需求。现场配备相对固定的防疫管理人员。
6.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复核工作。复工前由农办牵头会同安办、经发办、所在村委会开展现场安全生产条件排查整改,并建立清单台账。
(二)复工后要求
1.封闭管理。原则上只设一个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员工进出实行实名制考勤,每天由专人对全体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且体温测量不少于两次,做好台账和留存工作。
2.日常登记。建立人员及车辆进出登记台账,配合镇、村开展疫情排查和报送工作。车辆管理按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外来运输车辆管理暂定工作方案》执行。
3.佩戴口罩。场区内所有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4.杀菌消毒。每日上班前、下班后均需对场区内外、厕所和其他公共区域进行消毒。现场生活垃圾应做到分类处理,存放在封闭式容器中,及时清运。
5.分散用餐。所有人员分散用餐,严禁在食堂集中就餐。要求员工配备独立餐具,禁止集中就餐。本地员工一律回家就餐。
6.教育管理。加强宣传和员工教育,督促员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指挥部各项管理规定。
7.应急处置。对企业内可能出现的疫情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复工期间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须立即停止施工行为,及时拨打120送往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并向属地村委会和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如因隐瞒不报、延迟上报、处置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蔓延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企业相关人员责任。
二、复工审批程序
(一)提交复工申请
农业企业按复工前的要求落实到位后,提前2天携带相关材料向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申请。
(二)受理审查
镇农业企业复工作领导小组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抽查疫情防控预案、人员信息排查名单,现场审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和工人防控教育培训及复工安全生产条件等工作情况。
(三)批准复工
经镇农业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签署初验收意见并上报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批准后方可复工,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得复工。
三、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工作是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天字一号”的工作,在安全、质量、进度、现场文明施工、成本等指标中,安全始终处在首要的位置。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比较高昂的,但在财务管理中却很少有安全成本的管理,很少给安全工作算账,财务报表上也未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安全成本情况。本文就安全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做一些探讨。
一、安全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安全成本的概念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我国将安全成本的概念引入之后,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研究的目的和着眼点也就大不相同。目前,国内学者大都将安全成本分解为预防性安全投入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两部分。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可将安全成本概述为:为了预防施工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毁等事故,保证职工在施工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上述目标所造成的损失。
由安全成本的概念可知安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即为了保证安全与健康发生的费用和未达到安全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前者属于预防成本,后者属于损失成本。预防成本是安全的保证费用,与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成正比关系,即预防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好。损失成本为损失性费用,与施工安全水平成反比关系,即损失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差。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预防成本属于不可避免成本,随着安全水平和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成本会不断增大;损失成本则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安全防护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步降低。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显示,预防成本与损失成本的关系是1:5的关系,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开展安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管理层重视安全生产
通过开展安全成本财务核算,可以掌握各项费用所占比重,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具体地看到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据此,可以有的放矢地深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安全职能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安全成本核算,可以使企业领导清楚地了解到由于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为保证安全生产而支付的预防控制费用,并从这些比例关系中找到本企业在哪些环节上存在着改进安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进而使领导和员工明白在一个时期内的主攻方向,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有利于确定预防成本的最佳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安全成本各项目的分析和综合平衡,便可确定即能满足施工安全的要求,又使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最佳安全管理水平,不仅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达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有利于安全责任制的贯彻实施。
通过安全成本核算,分清经济责任,把减少损失成本的责任划给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可克服责任不清的现象。同时由于它提供了经济通用指标,使企业的管理层和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能够在经营活动中保持清晰而有效的联系。
三、进行安全成本核算及分析的方法
(一)划分安全成本项目,建立三级会计科目核算体系
1.预防控制成本。预防安全事故的费用,包括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安全宣传费、安全奖励费、安全检查费、安全检验费等。
2.内部损失故障成本。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未能满足相应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设施装置损坏费、停工损失费、事故分析处理费、返工损失费、复检费用等。
3.外部损失故障成本。因安全问题导致与外部发生关系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索赔费用、诉讼费、罚款、维修费等。
此科目下设的三级科目可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和工程实际自行决定,尽可能做到简单、合理、不漏项,以方便执行。
(二)进行科目分类之后,为正确记录相关数据,需完善原始记录,设计相应的报销表格和核算表格。其具体格式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结合会计科目确定,由工程项目部和安监部门共同审核报销并记账。
(三)由公司安监部按工程项目和三级会计科目建立安全成本辅助核算台账,专人管理,积累安全成本数据,定期编制安全成本报告,以作为企业领导调整安全管理政策、相关部门实施安全改进的凭据。
(四)财务部门按季度编制安全成本分析报告,进行安全成本分析。安全成本分析报告包括安全成本总额控制情况分析、安全成本子目结构性分析、安全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根据安全成本的综合分析情况,提出安全管理改进建议。例:某建筑施工单位2006年度完成施工产值3亿元,工程成本2.8亿元,实际发生安全成本总额300万元,安全成本结构性分析情况如表1。
安全成本简要分析:在取得安全成本数据后,应对安全成本的构成变化进行分析。该单位预防成本总额占施工产值的0.33%,在发达国家要占到总产值的3.3%,预防性安全投入不足。从安全成本的构成来看,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0.357%和0.714%,显然预防成本投入偏低,而且偏重硬投入,忽略了软投入和人的因素。安全培训费、宣传费、奖励费仅占安全成本总额的4.67%,安全的事后投入即损失成本比较大。由于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企业处于安全改进区域,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安全培训、改进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现场管理、降低事故频率上。
四、进行安全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根据积累的数据资料,确定最优安全成本,并以此作为安全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据此编制安全成本预算计划
从图1可以看到,安全成本线是一条由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所决定的凹形曲线,最优安全成本既不是在安全水平最高时,也不是在安全水平最低时,而是在安全成本的三项内容之和最低时。从理论上讲,当预防成本等于损失成本时,可找到最优安全成本。确定最优安全成本控制模型的方法有边际分析法和合理比例法,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采用合理比例法比较实用。此法是根据安全成本各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找出安全成本的最佳区域,而不是最优安全成本点。因为达到某一点安全成本不易保持,而使安全成本保持在某一个范围内还是容易做到的。客观上安全成本项目间也存在一个合理的比例。
一般来说,当预防成本占总安全成本的40%~60%时,损失成本占60%~40%时,企业处于安全最佳区域,预防性安全投入比较适宜,此时安全成本总额最低。当预防成本小于40%,损失成本占60%以上时,企业处于安全改进区域,此时安全成本总额比较高,工作重点应放在改进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预防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上。当预防成本高于60%,损失成本低于40%,时,企业处于安全过剩区域,此时安全成本总额也比较高,工作重点应放在保持巩固现场危险源控制的成就和相应减少检查检验工作量上,适当降低其他控制成本的投入。(见图2)
(二)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有了安全成本的控制标准,还应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由于安全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如安监部、机械部、工程技术部以及项目部等。因此,必须划分责任,归口控制。将安全成本指标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项目部,有关部门和项目部对安全成本的三级科目费用进行控制,另将此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畴进行考核,以保证安全成本经常处于“最佳区域”。
(三)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安全成本控制中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应适当地增大预防成本在安全成本中的比重,这样可以减少事故成本的发生。
(四)施工前编制周详、全面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做到各项防护一次到位,杜绝返工现象发生。
(五)加强过程检查监控,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事故发生。
(六)妥善使用和保管安全防护设施、装置和劳保用品,提高其重复利用率。
(七)对于分包工程的安全工作要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到位。分包队伍通常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应避免因为分包队伍的安全措施、现场文明施工跟不上而引发安全事故,给总承包商带来经济损失。
一、必须清醒认知当前安全管理的严峻挑战
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工作性质决定了其高危行业的固有属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企业安全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外部环境看,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安全生产法》,从立法宗旨、法规条款等方面,均给企业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单位和个人的查处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大,生产安全倒逼机制正催生出更为严密的安全管控网络。从行业特点看,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拉动和扩张不会骤然降温,大量高速铁路、公路、地铁等民生公益工程上马开工,使得点多线长面广的施工现场管理链条不断拉长,项目安全管理跨度和难度持续加大,漏洞与短板难有完全改观。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看,轻事前预防、重事后处理,轻本质安全、重行政干预等弊端还有相当市场。从企业发生或隐伏的安全问题看,惯性问题、常识问题的偶发频发,正不断侵蚀企业健康肌体。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危害企业尤烈:一是新型技术安全交底流于形式。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精、尖”工程项目成为最大的“试验田”,而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不细不透,致使不少项目问题不断、隐患丛生。二是高端设备的专业操作规程亟待完善。当前,工程项目的施工强度和难度正变得越来越高,大批量、成建制的工程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盾构机、钻孔台车,跨海大桥施工中的深水打桩船、运架梁起重船等高端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为加快进度、提高工效,降低造价提供了直接条件。但企业缺乏操作熟练的专业人员,设备养护维修人员捉襟见肘,由于原理有理解、操作不规范等引发的安全问题占相当大比重。三是外部劳务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关键在人,全员的安全意识、技能素质和职责到位都非常重要。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作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总从业人数的80%以上,达到3000多万人。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劳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偏低,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劳务输出单位培训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成为继煤炭、交通之后的第三大安全事故高发行业。
二、必须加快调适安全管理的理念思路
经济发展新常态,其突出特点是国家经济发展换档减速,单纯以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已难重现,特别是行业内僧多粥少、产能过剩现象更加凸显,低层次、同质化的市场竞争将更趋惨烈。企业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必须加快调适和转变,瞄准效率、效益、效能核心环节发力,以此推进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长远发展。一要更加注重效率提升。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效率。这在盈利空间不断遭到挤压的情境下,确立以安全为首要目标的管理思路,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均衡生产的关系尤为重要。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可控的干扰因素较多,尤以铁路工程项目为甚,往往一个综合性标段就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涵隧道、桥梁、路基、涵洞等单项工程的平行作业,这对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提出了严苛要求。而安全管理是技术攻关、方案优化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它决定着施工现场高效而稳定的运行,平时一个微不足道的工序衔接失误就能引起整个施工流程的停滞,甚至引发一场严重的事故,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二要更加注重效益提高。抓安全就是实实在在抓效益,这是许多企业高管得出的基本经验。一旦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企业不仅信誉受损,市场准入受限,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平均死亡1人企业需承担的各项费用都超过一百万。如果一年发生3起死亡3人以上事故,就相当于一个公司白忙活一年。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投入产出虽不像施工产值、利润收益直接反映在账面上,但它却真实地体现在施工生产的全过程,是一种隐性的效益。安全管理是项目收益的先决条件,只有生产得到安全保障,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开展和连续进行,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三要更加注重效能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是是企业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企业因安全管理不善发生事故,不仅要交付高额“学费”,造成看得见、算得清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会对企业形象、市场信誉等产生巨大危害。因此,安全管理必须站在增强企业管理效能、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战略高度,以此铸就企业搏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三、必须系统推进安全管理的制度举措
1、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管理最终还是靠人来落实,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农民工、特种作业人员等不同群体,定期分类开展岗前教育、危害辨识、风险防范、操作技能、应急处置等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及警示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提升安全教育的互动性,利用网络将安全生产的信息进行简单、扼要、趣味化地传递安全管理知识,引入“体验式安全”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危险行为的过程和后果进一步具体化,逐步推动一线从业人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认识转变。
2、坚持不懈抓好安全基础管理。安全管理重在预防,预防关键在于狠抓基础管理。各单位、项目部必须确保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硬件要素投入到位,只要安全上需要的,就必须无条件的予以保证,牢牢把住牢员工培训上岗、施工过程管控、现场交底确认等关键环节,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排除因技术不熟悉、规范不明晰、标准不清楚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切实提高科技对安全管理的支撑力。同时要严格落实企业、项目施工现场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预案,完善预案报备制度,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等安全管理能力构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着力强化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工程公司必须肩负起施工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并通过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订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协议等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刚性和严肃性。要努力将安全责任逐层分解落实到领导者、业务部门、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和施工规范,切实做好各个环节、工序、工种、岗位安全管理责任的衔接,努力消除责任盲区、管理死角,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员工作为化工企业的最小生产单元,承担着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责任,也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决定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影响着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在化工企业中,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明确每位员工的安全责任,履行员工安全职责,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化工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在生产管理中应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实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健全的生产设备,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结合化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在安全生产现场中强化管理效果,做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针对安全生产问题认真排查,详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改进影响安全生产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将防范和治理当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重心,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化工企业的发展,意味着企业业务扩展,企业人员队伍扩大,化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明确员工安全生产职责。化工企业员工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化工企业的第一位,真正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在化工企业日常工作。确保化工企业在工作中,营造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企业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工作人员权责利,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奖惩,在工作中做到逐级管理,定期考核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结合各级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各级管理中实施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三、加强生产设备维护
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使得生产设备受到腐蚀损坏,非常容易引起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尤其在化学气体环境下,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复杂的工艺流程中,极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在长期的生产运行状态下,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装置以及生产设备的零部件遭受腐蚀磨损,并且老化的生产设备也会发生不确定性失效故障。所以,化工企业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针对不同的生产设备配置相应的维护方案,确保生产设备的有效运行。不同的化工企业生产设备制定不同的检修方案、检修周期,技术人员及时检查记录生产设备状况,确保化工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另外,技术人员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对生产设备巡视检修,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最快速度响应生产设备安全问题,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频率。
四、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建筑业是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笔者所倡导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诸方面与安全建设相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生产安全为主题、以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为主线、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特征的一种文化,是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的一种方式。它对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工作技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将产生系列影响。
一、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发展安全文化,将其应用于实践。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有多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但没给出对文化的明确定义。因为它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都纳入了文化的范畴,而文化的涵义应多属于精神的范畴。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可把这些物质看作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是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这种“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更狭义的“文化”,仅指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有多种理解,因此对“安全文化”也有多种表述。相对于广义的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料中,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安全文化的本质。
3、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SafetyCultrue)”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而“Cultrue”一般译为“文化”,但还含有“教养、陶冶、修养、培养”等意思。从INSAG和HSCASNI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来看,将“SafetyCultrue”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实际上,研究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而其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这种对安全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行为规范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安全修养(素养)”。安全文化只有与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反映了这个本质。广义安全文化包含人类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应用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或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推论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论知识等都属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观点。在使用这一概念从而推动安全工作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或工作上的茫然。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概念。
(二)安全文化的功能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1、教育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认识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3、导向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二、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1、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施工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施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施工企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诸如明确的施工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施工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施工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用户满意的不同建筑产品及服务成为施工企业奉行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安全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组织保障。施工企业要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安全为施工企业生存的前提,从而组成由施工企业的组织层面、成员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充满活力和动力,达到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筑产品及服务。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弥补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施工企业每一位成员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建设安全文化正可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三、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有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榜样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结合起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3、管理文化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施工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生活管理、劳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生活行为有章可循,使考核、督促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3)行为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行为文化,包括全体成员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等。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与时俱进。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2、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施工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则职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氛围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施工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的“安全文化”词语会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4、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要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同时,把安全文化融入施工企业党团、工会、QC小组等的各类活动中去,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以深入人心。
5、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拦、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狠抓落后个案,弘扬正气,抨击歪风,摒弃一切品位低下的“文化”,净化施工场地环境,营造一种健康、活拨、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