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活动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第1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一、以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班级文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里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在服务为主题的“幸福动车”实践活动中,突出在过程中创设和生成班级文化。

笔者在班级开展“幸福动车”实践活动,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更多的同学承担服务工作,积累生活经验,提升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使每个参与者相应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幸福动车”组建了各种活动团队,似公司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负责人及组成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幸福动车”各项活动。活动开展的深入,引出了班级的幸福招聘会。

“幸福动车”的组建,学期初就张贴了“幸福招聘会公告”,宣布需要招聘各部门负责人。“幸福动车”设置部门有行政部、学习部、安全部、纪律部、文娱部、宣传部、生活部、后勤部;各部都附有招聘人数,报名参加招聘会,并举办“幸福招聘会”,经过演说、民意测评,“列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正式上岗。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需要招聘自己部门的人员。招聘会模拟正式公司进行,他们自己设置招聘平台,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前去应聘。每一个部门都拟定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根据活动需要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幸福动车”的列车长,要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列车员们要进行自评和互评,如不合格,要对他进行警告或者免职,进行重招。

这样一个班级服务团队的成立,就是一个综合实践的过程,志趣相同的孩子走在一起,以团队的形式呈现,有组织、有分工、有职责,还有计划,并及时反馈。在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孩子们还能够及时自主地召开会议,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成立了班级的组织机构,也形成了服务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这项实践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工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态度,还使得班级的文化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班级的学生做到人人能做事,人人能管理,这必将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缩短社会的适应期。笔者认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是要有内容,二是要有形式,三是要落到实处。

二、以从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构建班级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开展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班级中活动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班主任只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不干涉学生的工作。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建立公司并进行操作管理。如成立班级演艺公司,让有特长的孩子成为这家公司的各种组合,如“歌唱家”、“相声”、“小品”组合,并设立公司的组织架构:有董事长、总经理、业务开发部、技术部、后勤工作部等。公司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详尽的考核制度和考核表,还制作了非常有吸引力的聘书。像模像样的一个公司成立了,还举办了成立大会,会上有节目、有游戏、有奖品,让大家对他们的公司充满了期待。

这个公司承办了自己少先队活动课的演出任务,还在校级的各种演出中担起了大梁,并策划校外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去到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演出。演出的剧本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个公司的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增进学生的创新及参与精神,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出自己或学生心理的困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演艺公司节目的创作是集体的创作。在创作中,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互助合作,从而增强合作精神。在“演艺”公司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如设计板画、制作头饰、修改剧本、当导演、后勤服务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每次演出前,同学们就会自主写上,分工合作,充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本着展现自我、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发展到了有组织、有制度的演艺公司,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

三、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班级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行动”、“学习”、“实验”、“创设”、“创作”、“设计”、“反思”、“想象”和“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发展他们社会性活动力。

建立班级有传统的环保项目:在校园内护绿,到社区你丢我捡,在社会上“弯弯腰”行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孩子对环保公益非常感兴趣。笔者就势推出“水的秘密”系列假日综合实践活动。

让社会的“五水共治”形成有特色的“让每一滴水成为生命之光”社会实践活动,让对环保热心同学组成的小队完成的实践活动。由他们设计问卷调查、走进社区采访居民、走进污水处理中心实地调查、邀请专家指导等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环保小队走进污水处理厂、水文站、气象站、社区等,看有关水与人类生活相关影视作品。在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亲身经历了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在“做”、“考察”、“实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实践能力,也对环保出了一份力。从环保小分队的小活动到环保实践活动,形成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四、以亲子活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为了更好地做好班集体的建设,家长是活动的生力军,其实亲子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爱父母”为亲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起缘于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亲子小活动,既承接了家校互联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实践活动开展的继续,更是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班级文化的创建。

第2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一、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层次较浅

班级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一般可以划分为表层、里层、内核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表层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容班貌以及班级的标准等;里层包括班级纪律、奖惩机制、计划组织等制度形态的文化建设;内核包括价值观、理想情操、道德素养等深层次的文化建设。物质形态即表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壳,制度形态即里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柱,精神形态即内核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所在。但是,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文化的理念不够全面和深入,工作的重点在班级环境、班容班貌以及班级制度等表层和里层班级文化建设上,而对精神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深层次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水平,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较为浅显,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随意性较大

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的行为不够规范。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评主观判断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无法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特色。其次,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整个设计,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空心化

多数教师习惯用成绩和纪律两大指标进行学生的评定,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已经植根于许多教师的心中,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还需要通过多元价的值取向来引导主导价值观的建立,进而形成班级文化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目的所在以及班级文化的灵魂支撑。

(四)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高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应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而实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组织各类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多数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流于形式,只是单纯的响应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号召,开展“大呼隆”式的活动,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制度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为了有效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在建设之前应制定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首先,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将具体的内容落实到班级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综合情况,和学生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活动计划。并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由学生集思广益来起一个个性化的名称和口号,进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力度,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信号,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

(二)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教育理念

班级处于高中教育和教学的中的一线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具有独特且富有创造性的班级设计和管理能力。教师在班级活动中不仅仅是扮演成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班级的文化建设,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同学。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充分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体现学习的理念和精神。

(三)建立柔性化的班级文化

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解放思想,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给予班级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坚持“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第一,强化班级主流价值观建设。通过班级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形成属于本班的独特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应该引领班级各项活动,引导每个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采取小组竞赛积分法的管理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选取每一组的小组长,再制定具体的班级活动积分规则,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不断积累分数,并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比选。通过这一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并且学生的班级班规遵守情况也会显著改善。

第三,采取“班级文化社团”的管理方式。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展开,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第四,采取“领导带头”的管理方式。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采取学科带头轮班制度,并对每一位带头人进行评分,并给予优秀学生奖励。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不拘泥于形式,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进而提高班级的凝集力,促进每一名同学发挥个人特长,并逐步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08:56-60.

[2]李幽然,李灿,张彦花.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45-48.

第3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但当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班级成员集体观念缺乏、学风日益淡化、班级成员心理不健康等不良状况。为此,要通过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立德树人的要求,从主体、理念和内容、空间三方面来寻求解决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 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3-02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曾庆亮(1970—),男,江西永新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C12E014)

关于高校班级文化的概念,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观点:物质精神说、意识形态说以及群体亚文化说等。在此,高校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高校辅导员通过引导班级全体成员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以及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符合他们身心特征的共同思想特征、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综合。班级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为一种团队精神,侧重反映了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其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高校班级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在深入分析中加以解决。

一、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历来备受高校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集体观念缺乏,班级凝聚力弱

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90后大学生,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班级凝聚力弱。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社会意识淡薄,在自我表现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其次,他们具有独立的行事作风。在各种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无兴趣,与班级想要通过组织活动来凝聚大学生的目的和想法相背离。最后,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与网络互动频繁,客观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依赖相对减弱。因此,当前高校学生集体意识弱的特征弱化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班风学风日益淡化

90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人力资源。但当前高校班级存在学风日益淡化问题,有调查显示:“在学习风气上,以及格为其学习目标的学生占56.11%,而对学习无目标的学生约占到10%。”[1]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成长起来的90后,难以适应更注重学生进行自我合理安排、独立计划和合作学习的大学教育模式,对学习减少了兴趣。其次,大学有多种活动,学生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参与活动上面。最后,他们主体意识强,喜欢独自学习,缺乏合作精神。这样,班级的学习风气就处于分散的状态之中。

(三)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他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之中,自身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里长辈的宠溺,缺少集体生活并难以适应。其次,当前大学生大多是通过电话、网络来实现与他人的交往,容易与班级成员造成隔阂,选择自我封闭。最后,宿舍是班级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二、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其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发挥受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限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缺乏示范和引导。首先,辅导员自身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将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相关经验。除此以外,高校辅导员对班级未形成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建设氛围负有责任,难以使学生体验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参与不足。第一,他们重视个人的主体意识,忽视集体意识。第二,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功利性明显。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洗礼,对其主导价值取向产生了偏移。第三,他们人际关系淡薄。目前大学实施的是学分制,这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融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

(二)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内容单一

班级活动理念滞后。班级活动理念指导班级活动的执行,而班级活动理念与现实的班级活动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实施的是学分制,但高校班级活动理念与学分制认可所有学生在智能以及个体意向方面的差异存在距离。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班级活动内容单一。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源泉和动力,是班级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制。高校班级活动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班会和团会内容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班级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单一。

(三)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受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不同场地。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成为高校学生除宿舍、班级和校园外接触最多的虚拟空间。当前高校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班级、校园和校外等实体空间,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寥寥无几。

三、解决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面对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日益突出的问题,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一)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辅导员要发挥“引导员”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压力,重视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在集体活动中先进的思想发挥得越充分,班级就越优秀。在对高校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集体活动相融合,一方面培养学生个性,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2]。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自我“充电”,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高校辅导员有两个基本职责,除了要在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3]。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培养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辅导员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

2.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要加强自我教育。首先,高校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理想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高校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是“中国梦”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明确自身的理想追求。其次,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与爱、交往、自我实现等都是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学生要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最后,学生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学生要积极主动发挥其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主体作用,全面参与班级活动的筹划、准备、实施和评价整个程序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班级活动理念,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1.创新班级活动理念。班级活动理念对一个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握主流思想。首先,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辅导员在肯定学生存在主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把握主流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以班级活动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在班级活动中引入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人本理念注重对人本身的尊重,注重对人性的正视[4]。激励理论在于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和榜样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5]。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动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获得发展。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于其内容对班级成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首先,改变传统主题班会和团会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等状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质量。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其他活动,如学术创新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趣味知识竞赛等合作型活动[6]。在辅导员的指导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下组织和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旨在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团队精神。

(三)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和虚拟空间

1.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依然是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主阵地。除此以外,班级文化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向外扩展,占领社会这一更为广阔的地域。高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为促进青年发展而提供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服务社区活动。

2.开发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虚拟空间。网络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这一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平台,开发以高校学生为主的文化型、教育型、趣味型班级交流网站,以一种方便有效的、资源丰富的网络教育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班级文化中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通过班级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班级理念的创新,班级活动的拓展和班级空间的扩大,高校学生能够认识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乐于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杨丽艳.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3]李爱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4孙剑.人本理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工作研究,2010,(16).

第4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文化建设;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谐校园

一、引言

学校除了教书,还要育人。特别是基础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基地。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学习态度,在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每位成员的行为。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分子,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学校文化,既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学校文化。

二、明确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

一个被认可的班级文化需要班级成员精心建设,需要班主任的全方位引导,更需要班集体的全身心投入和共同参与,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主要策划者,除了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外,还要发动广大班级成员。班主任搭台,班级成员唱戏。班主任要具有时代的高度,从大的层面把控班级文化建设,要把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糅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这样的班级文化就具有了时代的先进性,就会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班级文化建设是为服务广大班级成员而建设,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而服务,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服务。明确了这种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期间班主任要承担起掌舵人的角色。

三、完善班级物质环境,形成舒适的发展空间

班级物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硬件环境,相对于文化层面的环境,物质环境也会影响到每位班级成员。优雅的班级物质环境可以影响到每位成员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转化为学习效率。小学生班级物质环境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常常是班级少数人在参与,导致缺乏全体成员的参与,这种物质环境建设常常就是个性不足、共性有余。最后的结果是全校的班级硬件文化标准化、单一化,缺乏创意。笔者的体会是,可以让每位成员参与进来,让大家献言献策,发挥每位同学的创造力,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单一化的布置,另外,提高了广大班级成员的存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已经是一种班级集体活动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推广班级活动,创建宽松的学习空间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班集体,一定是注重班级活动的集体。班级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广大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形成大家认可的某种准则,这是班级活动的目标之一。在轻松愉快的班级活动中,让成员感到受集体的关爱、荣誉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长此以往,班级成员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默许的和共同认可的班级文化,友爱、包容、互助等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会深入每位成员心中,最后形成班级特有的行为文化。

五、健全班级制度,维护有序的生活空间

制度也可以称作规矩,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小到班级集体,没有大家认可和共同遵守的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将无从谈起。班级制度主要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共同学习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成员一致认可的准则和纪律。而这种对班级成员由约束力的制度,其产生和形成过程要有民主性,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才能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在执行过程中才不会有障碍和困难,才能让每位班级成员自愿地去遵守,才能发挥每位同学的个体能动性。我为人人做贡献,人人为我做贡献,这样的班级制度才是班级文化的基石。

六、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综合社会文化、国家文化、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多元文化,是班级每位成员达成共识的一种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如果具体到一个细节,可以分为人生理想、价值观、国家意识、集体观、学风、班风、友谊观、法律意识等等。它是一个班级集体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广大同学思想价值的凝练。在具体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从班集体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和荣辱观三个方面去开展。

七、结束语

小学教育具有承前启后作用,从先前的幼儿教育进入正式的课堂式教育,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形成和思维与情感的完善的开端,对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以上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或者形式。目前学校层面文化建设开展得较多,而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不够广泛和充分,特别是从方式方法到具体的实践环境环节的探索还不够。有鉴于此,探索和发展一套适合当前小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

[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3]陈和娟.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大众科技,2006,6:189

[4]蒋华英.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J].山西教育,2006,7:21-22.

[5]徐剑英.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N].绍兴日报,2006-7-29.

[6]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28-29.

第5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 班级文化 建设目标 特色

技工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大学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突显自己的“技校特色”。根据201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结合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把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为:以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集体建设为近期目标,强化班级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团结、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为根本的班级文化。其特征为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力量,使班级文化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设目标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一致

1.以就业为导向

(1)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注重就业引导,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在进行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时,可以在班级悬挂本专业代表人物的画像和简介,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榜样;开辟专栏展示以“就业”为主题的相关资料或学生作品,使“就业”的意识和专业的要求深入学生思想。

另外,开展企业调查、职业体验、邀请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回学校来传经送宝等与职业有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进一步的体验。

(2)突出专业兴趣和职业技能。在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要突出专业兴趣和职业技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业技能展示、比武、竞赛、交流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了专业技能,引领学生的专业成长。

2.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确立班级精神文化核心。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职业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确立有班级特色和职业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核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共同的班级文化理念(共同制定并遵守班训、班规等)进而形成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氛围,带动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不断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利用“森林效应”促进个体进步。利用主题班会、道德讲堂、国学文化讲堂等教育园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宣贯职业素养、职业要求,让学生树正气、明是非、辨善恶、懂进退、知荣辱、会言行。

(2)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相结合。班主任结合通用职业能力建设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自觉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结合起来,采用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班级浓厚的学习、锻炼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技工院校的学生离开学校之日便是踏入职场之时,只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无缝衔接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顺利地融入职场。

1.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文化接轨

企业的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效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班级的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公约”或者“班规”等,在制定这些制度时要考虑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接轨。例如遵守时间、服从上级安排;物品摆放有定位、卫生达标;实训操作要符合规程;注重仪容仪表、着装符合要求等等。学院近年来一直扎实开展施行的“五常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是将企业管理规范的精髓与学校的育人文化有机结合的范本,班主任依托学校营造的大环境,严格执行“五常”,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为学生走进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化接轨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等,对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希望员工具备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奉献、责任等企业精神,这些企业需要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实现。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前要做好计划,预设学生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还要考虑帮助学生形成这些品质的途径。具体途径和方法包括: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班级文体活动,学习活动等。

三、小结

第6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中职生健康发展;中职班级文化

中职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规划和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由于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影响,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在学习上更加独立自主,他们开始自我内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力争塑造成熟独立、健康活泼的形象,中职生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职班级文化呈现出独立性的特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讨论。

一、中职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活动流于形式化

班级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组织、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班级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但是现状发展班级活动存在主题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多以文艺类的活动为主,学术类活动所占比例较低,不利于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大部分中职生对自己班级活动的质量不满意,过于形式化的班集体活动不能发挥其提高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中职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社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导致班级活动只能得到一部分学生的支持,而更多的学生因为社团活动而丧失对班级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班集体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对班级寝室文化建设的忽略

实际上,中职学校中的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舍友认为舍长在寝室中的作用不大,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宿舍长的作用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在人员选择和能力培养方面班主任没有慎重对待。在宿舍中,有部分学生和室友之间发生过冲突,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室友之间个人习惯不同,其次是性格不合,再次是利益冲突。由于人际关系的“近因效应”,不少中职生无法与舍友之间长期和谐相处,导致他们产生种种误会、矛盾与冲突,进而引起学生产生压抑、烦恼、焦躁等情绪。日积月累,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较多,诸如易激怒、暴力倾向、轻生厌世等危险信号不断发出,而这些都不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对人才的塑造和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班级小群体文化影响班级文化的发展

在中职班级中基本都存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群体,而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却大为不同,部分班级的小群体虽然有小部分对班级事务不管不问,随波逐流,但绝大多数的小群体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地配合老师和班干部的工作,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一部分班级的小群体虽然一部分可以积极配合老师和班干部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抵制班级活动开展的小群体,他们散播谣言,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对班级文化建设起消极作用。可见,班级小群体文化对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显性物质文化活动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显性物质文化是指某种物质设施以一种外在的、直观的形式表现其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征。第一,改善班级精神文化所凝练的物质设施建设。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对班级成员具有激励和警示作用的名人语录,引领学生的奋斗目标,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做准备;将师生拟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挂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时刻规范着班级成员的行为;设计彰显专业特点和本班特色的墙报、板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优良的学风。第二,扩建班级学术、学习活动成果的物质表现。在教室明亮的地方设立班级荣誉区,将班集体和个体的荣耀,奖状、奖杯、奖品等有秩序放在荣誉区,学生看到这些荣誉就会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将表现班级成员学术活动成果的设计、学术作品、发言稿等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班级成员现有成果上创造出新的学术研究。

(二)构建中职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要建设有利于中职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推动新时期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第一,要完善中职生寝室的各项基础设施,在宿舍内各个功能分区整洁有序的基础上,可以精心设计和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和其它有助于寝室文明的文化标识。第二,要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寝室文明公寓的活动,搞好寝室卫生,融洽人际关系,按时作息,语言文明,在寝室里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第三,要从创建“党员示范寝室”入手,通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文明寝室创建中的模范作用,带动中职生创建文明宿舍的整体建设。

(三)发挥小群体的积极作用

中职班级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小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他们由于兴趣爱好、奋斗目标、价值观倾向相似而走在一起,人数一般为三到十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职班级小群体的产生是一种客观现象。中职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也渴望和同龄人沟通交流,这为小群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动力;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为班级小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外在有利条件。小群体作为班级正式组织的补充,要充分发挥它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班风、学风,传达和收集正面的班级信息而准备。

三、结论

总之,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领导者、班主任、学生共同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代中职生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做到建设队伍的专业化,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杜绝“形象工程”,建立有效机制来推进中职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改善和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向日葵班;班级文化;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15-02

[作者简介]周丽雯(1968―),女,广西防城港人,大专,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近年来,班级文化是德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词语,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及焦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随着德育改革的深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也逐渐在各学校普及,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小学是学生的启蒙学堂,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师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这种文化的受益者。近几年,笔者认真研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等书籍,借鉴中外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从管理制度、道德文化、物质文化及活动文化等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以“向日葵班”的实例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管理文化建设:愿景引领,形成共同朝向

小学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向定型转化的重要过渡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重,对学校的生活普遍感到新鲜。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课上很难做到认真听讲,课下难以按要求完成作业。因此,教师需要用一些约束和激励手段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笔者在三年级接管“向日葵班(那时候尚未取名向日葵班)”的时候,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随便跑出教室,乱扔废纸,不主动向老师问好,作业马马虎虎,参与劳动磨蹭拖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班会,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笔者还推行了一种“努力致富”的虚拟经济模式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好的行为可以获得加分,坏的行为就要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分数用虚拟钱来表示。比如,每个学生月初都有3000元的虚拟钱,如果作业三次得优,即可获得100元的奖励,如果破坏桌椅,则要扣掉200元。每月都要评出班级的“富豪榜”“致富小能手”等,期末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由家长委员会对其进行奖励……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有趣的方式鼓励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就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慢慢提高了,自信心也慢慢增强了。

二、道德文化建设:行为养成,形成人生底色

小学是人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道德基础打好了,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道德发展对班级文化的依赖性,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他们的他律性和可塑性更强,这决定了小学生更容易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在笔者的班级中,笔者并没有刻意地灌输“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提醒学生,使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比如,放学的时候来接学生的家长有的会抢着帮孩子背书包,这时笔者就会跟学生说自己的书包应该自己背,这样才是最棒的。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改掉了一些小毛病。

除此之外,笔者还与学生一起制定了十条班规,比如“不能与长辈顶嘴”“与人交谈时等别人说完了再开口”等,这些班规与前文所提到的虚拟钱相挂钩,这大大提高了学生遵守班规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环境文化建设:读写引路,形成鲜明主张

为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笔者创办了班刊,并积极建设班级的图书角。班刊《向日葵》是本班的特色刊物,由我班的语文教师主编,每月一刊,主要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家长感言等,另外,还介绍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了解班级动态。图书角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有力阵地。笔者在教室的后面搭了一个书架,学生都非常踊跃地捐书,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产生了“1+1>2”的效应。图书角也成了学生课间和放学消磨时光的好地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以读写引路,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大。

四、活动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形成文化风景

班级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发挥才能的平台。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和竞争思想,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另外,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学会团队合作。

在课堂之外,笔者充分利用家长、社会的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积极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亲子活动,例如青秀山体育竞技赛、夏威夷大酒店的迎新文艺晚会、徒步健身迎世锦等。每一次的活动,学生都与家长一起尽情欢乐,总是期盼下一次活动的来到。活动过后,学生与家长一起记录感受,我们的活动被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每次活动过后,我们都出一份专刊,将学生童年美好的记忆永远记录下来。

笔者所在年级的近400名学生曾经有幸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两个节目――《国家》和《套马杆》伴舞。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学生白天上课、写作业,晚上就加班加点地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去,如此高负荷的活动对十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考验。但是,训练的过程却令笔者十分欣慰,显示出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每次排练休息时用的小板凳都不够,没有凳子,有的学生就找来纸箱给同学当座位;吃饭的时候生活委员带着同学们去领饭、领水、领夜宵;生病的学生坚持彩排,小伙伴在休息时给她披上自己的外套……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仿佛都是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如果不是一起参加了多次班级活动,或许学生并不会如此为别人着想。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毅力,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远远比晚会的精彩表演更为可贵。

如今,经过几年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向日葵班”被评为城区红旗中队和学校的先进班集体;我们班学生的科技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区级、市级一等奖,发表作文近二十余篇;班级有特色的活动共被当地电视台、报纸报道4次。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待开发的“金库”,而教师的引导就是打开这个“金库”的钥匙。唯有班主任采取智慧的班级管理策略,并付之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班级文化,而这种班级文化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班主任之友,2007(3).

第8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家”,是学生成长和了解社会的基础基地。班级文化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一种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是班集体在长时间通过一起学习、生活所形成的一种风尚。班级文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的是精神文化,后者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班级文化对学生出入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中职院校的班级意识不强在一些班级中,相对于中学的班级意识,现在的班级意识不断地被削弱,他们对班级的集体荣誉、归属感等没有多在意。其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于其他高校不是很浓厚,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因此学生在自我约束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学生不在乎缺课、逃课、挂科等情况,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对班级的活动参与性不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较少。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内涵中职院校目前缺乏的是强大的内心世界,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重要的部分,不仅是班级的灵魂,还是班级的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文化建设有巨大的作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的作用。在目前中职教育中,一些老师对文化的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文化的认识不深入,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很重视。久而久之,班级的问题越来越大,班级文化的建设力度较弱。3.班级活动太少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活动显得十分缺乏。活动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工作的载体,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班级文化增添一定的韵味。一些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开展得不多,虽然有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但是由于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导致很多活动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对组织班级活动降低了兴趣。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

1.班级环境建设环境是对人产生客观认识的主要影响,学生所处于的主要环境是班级,班级支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班级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布置以及育人设施的建设,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面貌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教师环境能够给外人一种暗示和感染,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例如,在开学时,老师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对教室的包装,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和谐家园”,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意义,有氛围。学生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植物,如多肉植物、吊篮等。老师安排学生对该植物进行照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在公告栏中张贴一些规章制度和通知;班级小角开设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贡献出来。2.班级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要建设适当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维护班级优良秩序的关键所在。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制定班规就是实施、监督、制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班级应该围绕一些规章制度,以学习、纪律、卫生等为内容建立一定的标准,制定考核量化,要突出班级的民主、科学。老师应该遵守该制度,代领班干部进行遵守,使全班学生遵守制度。3.班级精神建设精神文化是班级的主要象征,不仅反映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还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从班风入手,培养学生重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形成一股无形的正能量。该正能量能够发挥激励、教育和制约学生的作用。增强班级班干部的凝聚力,班干部严格遵守制度,给班上同学带好头,适当地提高班干部的威信,使班干部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三、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正能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上,需要老师进行良好的班级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2]慕晓洁.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的自主管理[J].价值工程,2011

第9篇: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学生共同生活以及学习的重要平台。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化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素质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同时还引导着学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本文以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为例,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缺乏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教育者对班级文化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同时也了解了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核心目标,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及没有重点的现象。一些班级大力开展各种活动,自认为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实际上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职业学校缺乏直接的升学压力,放松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风气的要求,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明确的目标。

2.缺乏职业特征的班级文化建设定位

不同的班级应该以自身的特点为根据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而职业学校具有十分鲜明的职业文化特征,不同的专业下面带有很多不同的班级,由于职业文化差异以及职业价值取向差异,所以,不同的专业也具有不同的班级文化。然而在很多职业学校中,很多班级并没有将带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出来,这样在班级中学生往往缺乏自豪感以及认同感,无法有效地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

3.班级文化建设中指导规划的缺失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会在职业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首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全权介入,将所有的事情替学生策划安排好,而学生只需要以教师的指示为根据将各项工作完成,这样就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严重的抹杀,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压抑反叛的心理;其次,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一些教师完全放手,班级管理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严重缺失,这样就导致放任自流的状态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最后,教育者自身的工作严重缺乏规划性以及计划性,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没有以班级特色为根据,只是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疲于应付,这样班级文化特色就很难形成。

二、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建设良好的环境文化

班级环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物质环境文化以及精神环境文化。

机电专业的班级物质环境文化主要包括师生的仪表、班训、教学设施、宿舍环境、实习课教室环境以及理论课教室环境等。物质环境文化不仅是其他文化的载体,同时还是班级文化的基础。机电专业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班级布置文化建设中参与进来;其次,机电专业在针对班级布置文化景区的时候,要在具体的环境布置以及设计中将机电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意向体现出来;最后,要将机电专业的教育特色体现出来,在物质环境的布置中渗透着机电专业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

机电专业的班级精神环境文化主要包括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学习风气以及专业认知度等内容。机电专业在建设班级精神环境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如何处理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将个人主义克服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在班级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真正地认识这个专业、了解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求学奋进、积极向上。

2.建设良好的制度文化

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正常的班级秩序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机电专业在进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时候,应当对企业机电文化中所倡导的职业纪律以及职业道德等进行有效的吸取,同时还要在具体行为中予以落实。机电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应当融入企业机电管理以及生产的章程,尤其要对与机电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培养。

首先,要对企业管理进行模拟,在建设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机电专业要将班级看做是一个车间,以企业机电车间为根据设置班级的岗位,厂长就是班主任,车间主任就是班长,车间主任副助理就是副班长。同时要想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机电班级应该采用责任层层分解、事务逐级上报、岗位工作范围职权确认以及干部竞聘上岗等班级制度,从而将良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起来。

其次,积极借鉴企业奖惩制度,建设班级考核管理制度。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机电专业班级应该以机电职业案例为根据,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并且要借鉴机电行业和机电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及规章制度,最终将机电专业班级的班规确定下来。与此同时,在制定班级考勤制度的时候,机电专业班级应该参照企业机电考勤考核办法,将与企业机电考勤管理相适应的班级考勤制度制定出来,这样能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3.建设良好的机电专业特色文化

机电专业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良好的机电专业特色文化建设起来。机电专业班级可以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学生的机电专业素质得以提升。要培养学生带有机电职业特色的挫折承受能力、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合作能力、服务态度、质量意识、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社团以及学生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事机电工作的敬业精神以及责任心。在设计班级活动的时候,活动组织者应该以机电职业的特色为根据,设定出合理的活动目标,然后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除此之外,机电专业班级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到企业机电车间中参观和进行现场操作,或者在班级中组织机电操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对学生的机电操作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总之,只有将带有机电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热情、轻松和积极,并且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不仅要有效地筛选、整合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在技术实践中充分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独立生存、社会交流以及职业道德等能力进行有效的塑造和培养。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在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职业学校教育以及机电专业的特色为根据,致力于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专业特色的特色文化建设,用积极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最终保证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施新安.构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

[2]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