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资源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别很大,森林分布区域较明显,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当代,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人均森林面积大幅度的下降,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就有必要进行平整土地、植树造林,并针对目前的林业资源状况,对造林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1.1 森林资源不断壮大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正在从毁灭性的丧失开始转变,森林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在国家的大力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下,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出现了良好的趋势,正在从过去的“窘态”走出来,数量上正在以200万hm2的速度逐年递增,过去的消耗大于增长的趋势已得到控制,森林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张,退耕还林的政策也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1.2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
南方的竹材资源丰富,竹林面积约占全世界的1/3左右,其储量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因此,在开发林业资源和林产品时要重视这一优势。
1.3 森林资源总量少
在社会经济中,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林产品需求量很大,加上人造板工业比较落后的局面,林产品加工的总体水平不高。这就更迫切的需要具有合理的森林资源。
2 改善林业资源的措施
针对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必须尽快改善森林资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2.1 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
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拓宽林业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目前,培育林业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种植培育法。这是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现状下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栽植所需的森林资源种类。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流失。封育结合培育法。对一些生产周期长,并比较珍贵的树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播种与移栽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快的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是目前发展林业资源比较好的方法。
2.2 发展中国式的林业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今后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快速的发展,实施林权改革,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大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合理造林,规范造林方法
造林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先要选择合适的造林土地,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来改善林木的立地条件和土壤的物理性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和发育。另外,还要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造林生产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3.1 播种造林法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需要的土地上进行造林。此法由于不需要育苗,造林的效率高,适合于大面积的造林。但此法对造林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此法适合于种子颗粒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另外,还要有充足的水源。偏远地区更易于幼苗的生长。具体方法有:块状播种法、穴播法、条播法及撒播法等。撒播法又可分为人工撒播法及飞机撒播法2种。
3.2 繁殖造林法
繁殖造林法是指利用现有林业资源的树木的某一部分,繁殖新的树木。此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部位所具有的生根发芽的特性,进行直接造林。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林木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具有母树的优良性状。
3.3 移栽造林法
移栽造林法是指将种子繁育的幼树苗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林地,种植在所需要造林的区域。该造林法的特点是造林效率高,但移栽后的树苗需要加强管护。幼苗移植过程中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因此要加强对树苗的管护。此法苗木成
活率较高,造林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3.4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造林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不能只考虑经济导向来改变树木的自然生长环境,要根据土质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尽量少引进外来树种,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另外,还要适当的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对于加快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分质量、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5 合理选择造林时间
传统造林时间一般以春季为主,但黄河以南地区也适合冬季造林。冬季在树木休眠状态下移植,有利于树木成活。但在干旱和严寒的林区,造林还要以春季为主。
3.6 挖穴栽植应注意的问题
挖穴栽植进行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区的特点,确定挖穴的大小。挖穴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的直正,有利于苗木的根系向四周水平伸展,保证苗木吸收水分。
4 结束语
目前,森林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的林业的发展进程也得到加快。在林业生产中,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加大造林的力度。林业人员要掌握有效的培育林木和造林的方法,熟悉幼苗的抚育知识,加大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0.(23).
[2] 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
58.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南缘,洪、汝河下游的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属第四纪冲积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低。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陆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4430h,年降雨量1120mm,年无霜期230天,土壤主要分砂姜黑土、黄棕壤土2大类,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各种林木生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孕育出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林木种质资源库。经调查,目前平舆县现有木本植物68科142属320种,210个品种。
1林业资源现状
1.1林木覆盖率高,蓄积量大
截至到2017年,全县林业用地14180hm2,林木蓄积量168.9万m3,林木覆盖率21.65%;现有以法桐、七叶树、银杏、无患子、紫薇、海棠为主的绿化苗木面积近2000hm2,主要分布在西洋店镇、李屯镇、老王岗乡、辛店乡、十字路等乡镇、街道。以葡萄、桃、梨、柿子为主的经济林面积10167hm2,主要分布在东皇街道、郭楼镇、阳城镇、杨埠镇及县城环城周边区。
1.2独具特色的绿化树种———七叶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对珍贵、大规格、造型优美或独特的高档苗木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这类需求主要是别墅、高档小区、广场、公园、重要市政绿化等。针对这一需求形势,平舆县从2002年积极引导苗木种植专业户大力增加投入,建立高档苗木基地种植七叶树。七叶树树干耸直,冠大荫浓,初夏繁花满树,硕大的白色花序又似一盏华丽的烛台,蔚然可观,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园林观赏植物。可作人行步道、公园、广场绿化树种,既可孤植也可群植,或与常绿树和阔叶树混种。经过10多年的大量推广种植,目前培育胸径12cm左右的大苗七叶树种植量达200余hm2,20余万株,价值达80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李屯镇、老王岗乡、辛店乡等乡镇。
1.3正在培育的植物中的大熊猫———珙桐
1973年4月,张家勋教授引种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在郑州航院开花,攻克了珙桐只能在长江以南高海拔地区生长的难题,当年的《人民日报》在头版进行了报道。1983年4月18日,世界树木学会主席奥斯蒂来到郑州航院,看到珙桐花开,非常震撼,张家勋教授的“中国珙桐之父”由此而来。张家勋教授的老家在平舆县李屯镇,经过县领导多方协调,2019年4月18日,张教授和北方菩提园林达成意向,用科技支撑家乡苗木产业,回馈乡里。2020年在李屯乡境内已经开始珙桐培育种植。
1.4适应平舆县推广种植的树种
经过多次普查发现,适合平舆县栽培,且长势良好、病虫害少的有榔榆树、朴树、皂荚树、香椿树、银杏树、楸树、梓树等树种。榔榆树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可孤植,材质坚硬可供工业用材,根、皮、叶可入药。朴树树皮光滑、灰色,可作行道树,材质坚硬可供工业用材,对有毒气体抗性强。皂荚树,树形紧凑、树形好、病虫害极少,可用于行道、城市绿化栽植,材质坚实,可制家具,根、茎、叶可入药。香椿树,树干通直,冠直立、可食用、可观赏,是很好的“四旁”绿化树种。银杏树,树形、叶优美,抗病害力强,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抗污染能力强,也可入药。楸树、梓树,树干挺拔,节少、材性好,坚固耐用,抗毒、净化空气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这几种树在平舆县每个龄期的都有,长势旺盛,特别适合平舆种植。
1.5经济林葡萄发展新模式
平舆县推广种植葡萄品种有夏黑、阳光玫瑰、圣诞玫瑰、魏可、金手指等5大品种。夏黑:属欧美品种三倍体,每年3月中旬萌芽,5月初开花,单粒重10~12g,平均穗重550g,7月下旬成熟,生长期110d左右,果肉无涩味,成熟一致,香甜而脆,含糖量20%~22%,盛果期667m2产量2500kg。阳光玫瑰:属欧美杂交品种,每年3月中旬萌芽,5月初开花,单粒重8~12g,平均穗重600g,8月初成熟,生长期150d左右,成熟后有玫瑰香味,不裂果,耐贮运,盛果期667m2产量2000kg。圣诞玫瑰:属欧亚品种,每年3月下旬萌芽,5月初开花,单粒重8~10g,平均穗重800g,9月上旬成熟,生长期160d左右,含糖量18%~20%,果肉中等厚,味甜而适口。魏可:属欧亚品种,单粒重10~13g,平均穗重800g,成熟期11月下旬,生长期180d,晚熟品种,含糖量20%,果肉厚而脆,无涩味,极甜耐贮藏,667m2产量3000kg。金手指:属欧亚品种,单粒重10~12g,含糖量19%,平均稳重500g,10月初成熟,生长期150d左右,盛果期667m2产量2000kg。目前发展有200多hm2,已形成集采摘、游乐、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葡萄示范园。
2存在的问题
2.1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少
林业技术力量短缺,对有些树种不能进行有效鉴别,特别是目前引进的树种品种太多,不能很好地了解其特性进行推广种植。2.2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不够全县古树名木的绝大多数没有挂牌保护,且古树名木缺乏专人管护,大多是任其自然生长。
2.3经济林种植品种差,管理粗放
对发展的经济林不从正规渠道进苗,不注意苗木的日常修剪、病虫害防治,导致树木整体生长质量差、果形小、着色差、口感不佳。2.4林木种质资源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平舆县有丰富的树种资源,但至今没有组织人员进行采种及实验,引种试验做得不够。
3发展建议
3.1引进人才进行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
林木种子资源收集、保存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强的事业,建设时间长,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平舆县没有国有林场,林木种子资源收集、保存仅限于少数林木种苗培育企业或个别爱好此项专业的林农以备自繁自育所需。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专业人才引进,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县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增强社会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意识。
3.2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
鉴于平舆县古树名木多,且生存条件适宜,建议城镇范围内的单株古树和部分地理位置独特的名木,可采用专人专管进行保护;部分比较名贵的树种,可采取异地保护,设立种苗基地,保护的同时选种培育。
3.3建立七叶树培育基地
平舆县适宜发展绿化树种七叶树,七叶树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庭园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花、观叶、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全身都是宝。建立七叶树培育基地,不仅可以对七叶树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丰富种质资源库,也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培育优良品种,这不仅保留了优良资源,丰富植物多样性,也可满足市场需求。
3.4加大珙桐的培养推广种植
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m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花期4月,果期10月。鸽子树之所以珍贵,还由于它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早在200万~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过后,地球上很多树种都绝灭了,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在局部地方保留下一些古老的植物,珙桐就是那时幸存下来的。珙桐,鸽子树———植物中的大熊猫,把之引种下山成功的张家勋老师被誉为中国鸽子树之父,就是平舆县李屯镇人,目前已达成协议确定回馈家乡,在李屯镇培养种植。建议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扩大种植面积。
【关键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林业的持续发展
0.前言
中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的加快,因此,在森林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经济,好的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森林和林业资源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和林业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好的自然资源可保障人类可持续的生活在地球且不会消失。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的质量。森林资源和林业资源必须要保障健康、完整的、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及主要林产品的生产,充分显示现代森林和林业的价值。
1.资源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当代的的森林和林业建设提出一些要求,一切为了森林和林业资源的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眼光应该比较的长远。笔者认为,我国现有的森林面积应该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有所增加,保证森林覆盖率持续的增加;增种不同种类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的树木和植物,保证植被的有效生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经济不发达或者欠发达的地方,植被的保护程度也不高,应该依据政府的相关部门做好植物的种植和保护的工作。森林和林业资源的不断发展在于如何保证植被可以长时间的生存和繁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相对于建国之前较高,森林和林业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这样就可以保障森林和林业资源的不断的发展,造福后代。
2.我国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
中国的森林资源是指林木资源,同时涵盖了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和一些自然环境因子。我国占地960万平方公里,在这些土地中存在着很多的物种和森林资源。因此,我国是具有很大的建造森林的资源的国家。
2.1动植物资源的情况
我国的部分地区没有遭到冰川时代的寒冷,所以还是存有很多的珍稀的动物种类。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特殊动物资源在国外等国家还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的大熊猫以及金丝猴等珍稀物种在国外等国家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我国经常会输送给国外一些动物资源,所以,可以说明:我国的动物资源还是比较的奇特的,这些的珍稀的动物都是在森林和林业资源相对充裕的基础上实现的。
2.2奇特的景观
我国的景观资源经过很多奇特的自然环境和古代人民的智慧造就了我国奇特的景观资源。奇特的自然环境中一部分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体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黄果树大瀑布,人民的智慧成就了长城的伟岸。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森林景观资源开法很晚。
2.3林木资源
林木的资源的分布比较的广泛,由于我国的国土很大并且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林木种类之间存在着区别。林木的分布广泛,因此我国的植被资源还是很广泛的。森林资源的广泛分布可以保证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我国的森林资源特点还是比较的独特的,具有环境的特定的结构。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资源分配不均、森林质量较差、林地利用率低、林业科技落后且专业水平较低以及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资源结构不合理。
3.1森林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配很不均衡,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的等地区的森林资源面积的所占的比例很大,超过了其它省市的所占比例,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相对欠发达,森林的资源分配不均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影响着森林自我功能的提升。
3.2森林质量较差,利用率低
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是很低,但是不是每个地区都有专门的养护森林的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因此,我国的森林主要以自由生长的粗放木为主,粗放木属于原始的植被种类,经济价值相对比较的低。并且,在一些的地区林地的使用率很低,导致国民经济总值不高。
3.3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
森林的作用包括净化空气,养护环境,同时还有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国民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大面积的采伐树木,导致可以使用的未成熟的植被以及已经长成的植被的数量大量的减少,木材供需矛盾表现的明显。我国出台的关乎生态的法律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大自然的很多的不好的环境让国人认识到环境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进行退耕还林,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结构变得相对的合理。
4.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林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还是比较的多,国家的政策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有比较大的作用的。因为,林业是国家的资源,是国家的财产。
4.1创立适合当代经济的科技体系
当代的社会是以科技为基础,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为了提高树木的经济价值。科技可以引领不同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制造体系可以使得林木的生长更加的科学化。运用最新的科技方法促进植物的生长。
4.2优化林业带来的产业结构
优化林业在经济方面的产业结构,可以使得林业的持续发展变得更加的快。因此,我们首先改变古代的采伐销售成为的经济体系成为一种方式。林业资源的培育和不断地培养室需要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
4.3完善林业的政策体系
我国的林业政策制定的相对不是很早,但是还是还是比较的合理的。逐渐完善的林业政策体系也体现了我国对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木资源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完善林业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的重要的。
5.结束语
我国国土中森林的覆盖面积在很多年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经过数年的人类的不节制的损害,导致我国森林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急剧下降。森林覆盖面积下降导致各种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的作用,它保障了人类呼吸环境的干净。未来城市的发展,是各个城市之间环境的竞争,环境的好与坏影响着人类生存的质量,这些事情是需要城市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共同保护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150.
关键词: 中职 园林专业 阅读课程资源 现状调查
一、概念的界定
1.课程资源的概念。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已经开始自觉地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了。《论语・里仁》篇里,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的“游”包括“游学”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源于孔子的周游列国。孔子历经十四载,讲学论道,虽然自己的政见不被采纳,但回国之后他对学术思想的总结,这行程数千里的历练是他理论成熟不能绕开的重要经历资源。之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成了中国文人的座右铭,那时的中国文人就已经认识到人的知识获取途径不能局限于书本,要在实践中体会、运用书本上的旧知,在学习游历中获得新知。离开熟知的环境,到一个新环境里游学、游历,不是单纯的学习,更不是纯粹的旅游,而是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开阔视野,体验人生,历练自己。此时所经各处,所遇个人,所看各景俱是资源,能扩大知识面,也为曾经获得的书本知识增加丰富的注释。昔日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知未知”,他所“达”所“探”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社会百态,并以此形成的《徐霞客游记》,何尝不是获取资源之后,又反馈到书本中,为已有书本的内容扩展提供了自己的素材资源。尽管我国文人很早就开始自觉地利用课程资源,但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状态,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在美国人泰勒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才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一理论进行探索研究,他们对课程资源研究的方向与程度不同,对概念的界定也各有不同。
“课程资源”说法的首次提出是在泰勒于1944年编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我国的教育学家们随之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对“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解释: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①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②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③
以上是几种对于课程资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述。第一种说法可以作为一个定义,但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性,较为笼统。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似,只是将定义的范围拓展了。第三种说法指向性较为明显,不仅课程资源涵盖的内容有具体指向,还指出了课程资源具有的特点,是较为容易理解且较为准确的归纳概括。显而易见,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所有能够为学校课程服务的教育教学资源,涵盖面十分广泛。
学校各个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编写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特点、教学规律,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度,之后在各类资源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范本放进课本,因此课本上的资源无疑是较为适合该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经典范例。但正因为已经过层层的挑选,加上课本的容量有限,能够进入课本的资源较少,大多数能够佐证课本内容或与课本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间接资源素材是无法放入课本的。这部分课程资源从课程的设计规划、实施方案、评价体系再到能构成课程的各要素,涵盖面广,延展性强,具体可感,内容十分丰富,体现了极强的包容性,这就是上文所说的课程资源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多质性”特点的体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素材都能简单地归纳到课程资源里,课程资源必须经过搜集整理,筛选挖掘,将其中蕴含的对课程教学有帮助的内容提炼出来,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功能化,才能称之为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资源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资源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④
新课标明确地将语文课程资源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大部分,还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的众多载体。课堂教学资源覆盖面较窄,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教学实施计划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它所能容纳的要素要少一些,这些要素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的需要配备的。课外的学习资源内容就丰富得多,几乎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这些资源的载体和来源。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里一门重要的学科。简单来说,“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学”。“语言”突出的是学科的工具性,“文学”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文史哲不分家”,这样的表述也许不够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的文学,不仅仅是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还包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都无法将这些典籍全部概括归类。四部分类法的产生和使用,就是中华文化丰富内蕴的体现。“四部”即“经、史、子、集”,“经”收儒家经典,如十五经及相关著作;“集”是诗词文的总集和专集,这两部分是纯粹的文学内容。“史”部涵盖的史书(主要为二十四史)和“子”部诸子百家的典籍,都是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因为所有著作都需要语言文字准确精练地加以表达,要文饰和内涵兼具,所以不论是哲学、名学还是兵学、法学、天文学,大部分典籍都具有文学作品的天然属性。文学的社会性和真实性使得进入文学领域的资源异常丰富,而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程资源,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可见一斑。
二、桂林林业学校学生获取语文课程资源的现状及分析
1.桂林林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问卷调查。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呢?笔者对桂林林业学校两个年级共五个专业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投放问卷153份,收回问卷153份,有效问卷151份。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面向桂林林业学校园林专业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及语文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
表 桂林林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2.{查问卷分析。
(1)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无感或不喜欢语文课,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语文基础很薄弱。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没用,对专业学习也没有帮助,加上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些内容既对专业的学习没有帮助,又没有好听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不仅是因为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课学习没有帮助。
(2)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获取途径比较广泛,包括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以语文课本为主,主要从语文教学中获取。课外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信息化资源,也包括部分文字资源和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电子类设备,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娱乐类信息。碎片化是学生课外获得资源的特征,他们不会主动地在课外获取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各种资源信息,这就导致他们获取的课程资源不完整、不成系统。
三、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所需课程资源构想
1.以语文教材的知识系统为总纲。
从以上调查得知,中职学生获取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有限。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中职生并不会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他们获得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断改进,如今已经较为完备。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既立足于整体,又有鲜明的职教特色,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应俱全。各出版社的教材都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这些相对独立的模块式教材,较好地形成互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训练较为全面,是当前较为合适中职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非常需要教材提供的知识体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因此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必须以现有的语文教材为骨架构建知识系统。
2.以园林艺术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完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
现在的语文教材,范文、导读、知识、作业四大基本系统齐备,自成一格,分为不同的独立模块,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就与专业学习关系较为密切的职业模块而言,选文不能将理工科类的专业都照顾到,因此所选文章多侧重于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的培养,这样的范文系统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园林专业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东方园林、西亚园林和欧洲园林三大体系,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东方园林体系的内容,它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典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之上,蕴含多种艺术门类,有独特的意境,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要素都是自然界的各类景观物体。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对自然界景观物体及其组成的景观小品进行赏析的诗词文,这些诗词文所蕴含的精神恰恰能与课本中传达的某些精神相应和、印证。因此,完全可以将它们进行适当选择后,作为阅读课程补充资源,编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3.以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语文课程资源内容选择。
古今中外描写园林的文学作品非常多,但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篇幅限制,不能囊括所有描写园林的诗词文章。此外,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必须以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与基础为出发点。桂林林业学校园林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的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能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林理念与园林艺术理解得透彻深入,除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外不作他想。与现在人们去古典园林只是进行观赏活动相比,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者,还是参与者,不仅参与建造园林,还在园林里生活,进行各种文学活动,因此他们对园林意境的体会尤为深刻。可以说要深刻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与精髓,莫过于阅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各类作品。对于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当中能将园林设计的各种技巧学得熟练,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审美旨趣的理解却是短板,这是他们专业课学习的瓶颈。因此,中职园林专业语文课程资源在内容选择上以古代诗词文为主,间杂有现当代的著名诗词文,这样的选择,既是从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基础出发,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
中职生的基础不好,语文水平不高,选文以简单为要,尽量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古诗词文。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过许多古代诗词文,但多杂乱,且并不以园林要素分类,学生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体会不深。选文时,学生学过的熟识名篇优先进入文章编排序列。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学习这些熟识的古诗词文,必定另有一番体会和感悟。在不打乱语文教材授课思路的同时,补充课程阅读资源可以帮助缓解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文化常识积累不足的问题。
4.“双学科”适用原则。
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在内容设计上以园林艺术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资料,直接进入园林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不存在使用不方便和资源零散难以翻找的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园林景观要素内容时,可以直接用此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佐证材料,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度由专业课教师自行把握。
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选取的都是文学类作品,因此能直接应用在语文课教学中,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和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32.
②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关键词 林业;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发展森林资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林业与优化环境和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是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控制来促进林业的进步。
一、当前环境下的林业现状
(一)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植树造林工程正在逐步的实现,推动了我国森林资源有了很大的变化,即森林面积在不断增加,每年大约新增200万hm2的森林资源。由于过去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够,对森林的乱砍乱伐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林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改变了森林资源发展的不利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赢局面。
(二)松香和林副特长品丰富。
我国松香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每年都有大量的松香出口。脂松香在国际市场的销量也比较高,每年的出口量达到20万t。
(三)丰富的竹资源。
我国的竹类资源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的历史悠久。我国的竹类资源种植面积高达700万hm2,约占世界总竹林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另外,竹制品和竹材资源丰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林产品的市场需要在不断增加,各行各业对纸制品、木材的需求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林业的不断发展。
(五)森林资源质量低。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小,人均照有的森林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且分布不均,质量低,且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有待增强,另外,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防灾能力弱,对森林资源的培育技术还不够完善,栽培及经营理念粗放,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综合加工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这些方面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改变林业的发展现状。
二、林业的发展方向
1.选择重点领域,实现科技突破
推动林业发展的首要步骤就是选择重点领域,利用关键技术来改善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环境下,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林业发展过程的水平比较低,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只有21.2%,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而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要加大科技在林业领域的投入,推动林业的发展。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林业领域,要根据具体的国情、林情,选择重点领域,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进行重点领域的突破。在主要技术得到实现后,迅速将这些技术在林业领域进行推广,以便更好的提高森林资源生产力,迎来林业发展的新时期。
2.加快利用高新育种技术
我国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定向育种技术比较落后,因此需要改善林业发展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利用科学技术,利用高新育种技术,来培育优良的品种,使森林资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同时要研发新的优良品种,促进林木生产量的提高,促进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在森林资源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对其有很大的危害,因此要研究重大病虫害的持续控制技术,并利用早期监控、生物多样性来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同时要加大酸沉降对森林资源的危害与防治工作的研究力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防治病虫害的面积增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林木的损失率。
4.提高林木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
将林业产业化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有一个重要目标。中国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从国外购买原木及木制品,解决我国目前用材供需矛盾、缓解对天然林压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建设速生丰产的优质工业材林。另外,需要对森林资源加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加工技术、设备工艺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促进林业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确保林业产业总目标的实现。
5.大力提高林业集约化栽培
研究开发集约化栽培技术的关键是就要对耕作制作进行改革,对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控制林木的密度,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同时改变林业经营模式,将这些技术进行结合,使林业发展更加有规划、有规模,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提高植树造林的质量,同时要缩短轮伐期限,降低造林的成本,提高林木的蓄积程度。从生态需要的角度进行考虑,我国需要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为3.3亿hm2,而我国当前环境下只能提供2.7亿hm2的土地,而森林的覆盖率只有28%,为了解决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大力提高林业集约化栽培技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林业在不断发展当中,然而发展过程中必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森林覆盖率不足,林木质量不高等,为了克服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林业的发展速度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就必须建立可持续化的林业发展方向,实现高效、综合的、多功能的、全方面的发展。因此,必须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加快利用高新育种技术,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林木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大力提高林业集约化栽培,使林业从“粗放”化走向“集约”化,从“模糊”化走向“精准”化,真正实现现代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参考文献
[1]郭少丽.浅谈中国林业现状及发展方向[J].防护林科技.2008(06)
[2]李睿欣,任春珍.浅谈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与造林[J].农林科研.2011,12(08)
[3]朴春光.浅谈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J].华章.2012(35)
关键词:现阶段;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目前,林业产业正朝着多元化、多种类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林业产业发展的成绩
1.1.1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规模与发展速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在第一产业中成果显著,在第二、第三产业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发展态势下,我国的家具企业正不断增多,很多地板企业越做越大,规模和产值不断扩大,这也预示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此外,林业产业的规模扩大也带动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很多待业人员加入到林业产业的队伍中来,有效解决了目前劳动力就业的难题。
1.1.2新类型产业不断增多。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就是新类型产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如食品、花卉和旅游等新类型产业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此外还有制药业等其他类型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新品种和新种类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正逐步走向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林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林业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和产业带,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产业集群的态势逐步确立。在不同的产业带中,会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品种特色。例如,在北方的林业产业主要形成了林业食品的产业群,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带主要以发展地板产业和花卉产业为主,这也使不同的地带和区域有着不同的特色,形成了多种多样、分门别类的产业集群。
1.2 林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2.1林业产业的总体结构不合理,建设质量较低。虽然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速度在加快,但是很多指标都处于较低的层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总体的产业结构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源分布不均上,此外还存在着林业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很多林业资源都处于幼龄的结构层次上,可供开采和利用的资源较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得不到足够的供应,存在着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形成了我国林业产业中发展的主要矛盾。
1.2.2存在着发展上的误区。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方面,我国林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重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发展的社会效益,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破坏的现象日趋加重。总体而言,我国现在仍没有摆脱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子,林业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恶化,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
1.3 生态建设亟需加强
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下降,我国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很多林业管理部门正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的品种和技术。但是,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很多居民缺乏必要的生态意识,再加上林业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态破坏、盲目砍伐的现象严重,很多地方存在着偷伐林木的现象,进一步影响了生态建设,在治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导致生态建设步伐缓慢。
1.4管理和保障体系不健全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治理,密切展开相互协作、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但是,在林业产业的管理中存在着分工不合理、工作不协调等问题,导致林业产业发展的责任和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推脱的问题。具体说来,很多部门不能推行出一致性的意见和管理措施,再加上生态建设得不到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绝,林业发展管理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是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不断发展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解决目前林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积极转化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二要转变开发利用的途径,加强人工林资源建设,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种植面积,提高林业资源的总量;三要树立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
3结语
在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认识到林业产业发展的成绩,同时也不能忽视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砍伐严重、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搏.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吉林农业,2012(01)
一、“拨改贷,制度和我国林业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林业企业同其它一般性工业企业一样生产着有形的、可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工业产品,同时还创造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林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不完全是商品生产。创造有形产品的投入,可通过商品交换收回,而林业企业所创造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却不能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从而不能得以实现。林业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与工、农业企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林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这是林业的突出特点。但是,森林资源的再生产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漫长的生长周期中,林木不可能随时参加商品交换,取得补偿,而又必须不断地投入。还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林价制度,因此形成了森林资源再生产周期长、投入多、效益低的特点。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及林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建设一个林业企业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自身建设,而是伴随林业企业的建设还要相应地建设一个完整的林区社会。据测算,建设一个大中型林业森工企业,其社会性建设项目就占林业企业总体投资的10%左右。建成投产后企业每年还要拿出实现利润的30%来支付这些社会性项目所需的一切费用。这是林业企业社会负担重的特性。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最主要途径是靠扩大再生产,增加产品产量来实现的。而林业企业却不能通过此途径来提高经济效益。因为《森林法》明确规定了用材林的消耗量要低于生长量,实行限量采伐,以确保我国森林资源再生产实行良性循环。这就规定了林业企业只能在一定木材生产量的前提下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也就相对地固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形成了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对固定性的特点。
二、“拨改贷”制度同我国林业现状不相适应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我国林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生产目的。从我国整个林业企业现状来看,70%是老林业企业。虽然这些企业上交国家的利税早已超过了国家给企业的投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了目前森林过伐严重,生产、生活项目大量欠帐,部分企业已到了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这些企业正是急需补还建设欠帐,休养生息.增强发展后劲的时候,而实行了“拨改贷”制度后,一方面按国家现行的贷款政策对无经济效益企业不给予贷款,企业生产力得不到恢复;另一方面,国家即使给予贷款,企业也是无法偿还的。新开发的林业企业从表面上看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但是,这是由于在木材销售成本中不包含原料费用,也就是说林业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很大部分是靠无偿使用国家的森林资源而获得的。而且,就是这部分收入也都被企业的社会负担、上级管理、补贴该林区其它老企业亏损等项目吃掉,所剩无几。按现行国家对林业的经济政策和还款办法,对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建设资金独立测算,一般要在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还清本息。而国家规定贷款的还款期不得超过15年,企业势必会将自有资金的大部分用于还款。这样15年后,企业将重新走到经济危机的老路上。
三、实行“拨改款”制度将加剧林业生产的短期行为
林业企业作为木材生产经营者,由于受林业特点的影响和经济体制上的缺陷,缺期行为一直存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实行“拨改贷”制度将进一步刺激企业轻视营林生产,把精力和资金转向木材或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中去,大大地影响森林资源的生产。林业企业的建设工期由于受客观条件以及国家财力的限制是比较长的;还由于我国目前的林业生产经营比较粗放,生产能力的形成弹性是比较大的,以及各项经济制度的不健全。因此,实行“拨改贷”制度后,将造成企业建设上的短期行为,如盲目贷款,注重生活项目的建设,轻视生产项目的建设,建设布局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等。’实行“拨改贷”也将加剧林业企业木材生产上的短期行为。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打乱合理的布局,甚至想方设法超采超伐,造成森林资源消长比例失调。综上所述,“拨改贷”投资管理制度既不适应林业的特点也不符合林业的现状,都是不相适应的。这项制度的实施给企业在经济上套上了一道枷锁,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我国是一个贫林国家,发展林业应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我国林业现状来看,靠林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靠国家对林业的扶植,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世界上许多林业发达国家都是在财政上对林业给予支持的,我国为扶植林业的发展,也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一个林业落后的国家,需要国家继续扶植。因此,建议国家对林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仍然实行拨款制,采取指令性计划管理。
2.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建议国家建立征收林业税制度,以保证林业发展所需的建设资金。
【关键词】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青海在林业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要肩负起既要坚持保护好环境又要经济得到良好发展的双重使命。目前我国青海的林业资源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推动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力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我们要充分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施,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规范和创新青海地区的林业管理。总之,我们要积极推进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以有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对整个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根据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推进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当前我国青海省的林业资源发展相对落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推进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是以青海林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了目前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确保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2.研究方法(1)文献法为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查阅图书馆书籍资料、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青海林业资源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本课题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且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调查法
深入到青海地区对其如何更好地全面推进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准确把握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例。课题的研究内容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前景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其土地资源丰富,只要加大科研投入,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一定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针对青海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可知,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确保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第二,目前我国青海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青海林业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我国青海林业资源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产业机制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完善;其次,在林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并未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没有认识到人工林的重要性;再次,在科技创新方面落后等其他问题。加快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第一,要全面加强配套协调,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我们要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青海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同时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具有高原特色的森林旅游业、花卉产业等,并努力形成一条产业链,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加强林业产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林业产业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二,要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有效推动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结合青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生态经济树种,确保既可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又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青海经济的科学合理发展。如目前我国青海一些地区选用了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植物,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青海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充分认识到人工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要结合青海省林业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这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环境,而且充分发挥了自身具有的经济价值。根据青海省现有的林业资源,通过大力大战人工林,确保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青海地区的森林面积,这样一方面达到了青海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青海林业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有效地落实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确保可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推动青海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斌,刘淑娟.林业可持续发展投资主体定位及财政困境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02).
[2]樊金拴,颜茹,何玉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关键词】林业资源;整地造林;发展现状;直播造林
目前,加强对日渐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森林作为调节大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自然资源,林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对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国家一直不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努力提高营林质量,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营林的建设中,整地、造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良好的整地与正确的造林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营林质量,加快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
1、我国的林业现状及发展特点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林业工作经验,整理总结出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市场需求量较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直接带动了我国林业产品市场的发展,极大的促进我国林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多。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林业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涉及到建筑、装饰、家具、板材、纸张等多种林业产品的质量与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与满足现代林业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要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进一步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1.3林业资源量匮乏,林业生长质量较低
尽管我国在林业建设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上世纪中期对于森林严重的滥砍滥伐,使得我国原本就较为贫乏的林业资源更加匮乏,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另外,由于长期缺乏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中树木结构不够合理,林业生长质量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林业建设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
2、整地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林业建设质量与发展水平,就必须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造林技术与方法。整地是植树造林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工序。对造林地进行良好有序的整理,对于提高造林地的造林质量有着很大的意义。一般来讲,造林地的整理主要是为了使立地条件更加适合林木生长,清理造林地原有的杂草、灌木等影响树木生长的杂物,增大林木的光照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另外,通过土地翻整,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其更加适合林木生长需求,尤其是幼林的生长需求,提高造林质量。另外,整地还具有涵养水土、减少土壤侵蚀等重要作用。
2.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造林技术方法现状而言,最常采用的造林方法主要有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三种。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树种生物特性对于造林技术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实际的造林生产中,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所选择树种的特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提高造林质量和幼林成活率。
3.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3分殖造林法
这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