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对职业教育的感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职业教育的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职业教育的感想

第1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大学生职业素质是影响其就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本研究考察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参加教学干预服务学习活动实验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职业理想更为明确,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高,有更高的专业前景认同度,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都比对照组大。因此,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总体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学干预;服务学习活动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04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08—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重点项目基金资助:“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王君(1971— ),女,陕西眉县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和大学英语教学。

朱明艳(1993— ),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张天姣(1994— ),女,江苏太仓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职业素质是指就业者在就业时应具备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品质和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成功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服务学习活动是一种活动参与者将其专业学习过程与其社区或社会服务经验相结合的实践学习理念。服务学习理念强调活动参与者在学习中服务,同时又在服务中学习,认为服务与学习是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的。活动参与者通过服务将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实现知识内化,进而使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同步发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互动、反思中进行的实践性、经验性学习。[1]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是指学生的服务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服务学习实践活动。王君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校企联合组织的与外语相关的导游实践翻译活动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职业素养。[2]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教学干预的服务性学习活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校素质教育创新研究提供基础。

一、文献综述

素质的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而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素质诉诸实践活动就表现为能力。[3]可见,就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来讲,职业素质的核心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外显。因此,从本质上讲,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是一致的。

国外学者

职业能力的研究较早,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了对职业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他们将职业能力分解为具体的构成要素。例如:英国学者Knight和Yorke通过研究将职业能力分解为学科知识理解力、职业技能、自我认识等能力组成要素;[4]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则认为,职业能力由基本技能、综合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几方面技能构成;[5]美国培训开发协会则主张,职业能力主要由基本技能、开发技能、适应性等要素构成;[6]Fugate 等人通过研究将职业能力分解为职业技能、职业品质、个人适应性等要素。[7]

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职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且集中于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宋国学通过研究认为,职业能力应分解为专业技能、沟通和交际技能、个人属性等能力要素。张丽华通过研究主张大学生职业能力主要由思维能力、自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要素构成。[8]乔坤等人则将大学生职业能力分解为职业意识、职业条件、职业能力等要素。[9]李颖等认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由综合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个人品质素质等构成。[10]

基于以上文献,可以归纳出职业能力的内涵是指从业者为适应所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素质的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因此,可以依据以往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理解为大学生在就业时所应具备的与将从事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个性品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目标、职业技能、职业品质、职业价值取向等因素。然而,当前的高等院校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职业素质低下,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专业学习过程与服务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学习方式,有望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探讨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对高校实践创新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对比教学干预的形式,探寻实验组(实施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方式,即在实施常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时,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服务学习活动)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课程教学,即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学生职业素质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定量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访谈的方式。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某地方应用型院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选取其中的160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经济统计、汽车服务、机械电子和文秘四个专业,每个专业各40名学生。根据学生一年级的期末综合测评成绩将每个专业的40名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并使两组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分布无明显差异,组成80名学生的实验组(四个专业各20名学生)和 80名学生的对照组(四个专业各20名学生)。实验组学生在大二学习期间参加了由教师指导的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中去一边服务实践、一边学习的教学干预学习活动。对照组的学生只参加了学校常规的教学活动,即接受了学校的专业知识教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表是笔者根据相关专家对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分类,[4][5][6][7]并结合参加服务学习活动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的。本问卷调查表由两个项目组成,共有25个问题。第一个项目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第二个项目采用Likert Scale等级量表法。第一个项目由八个问题构成,主要涉及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认同情况,包括对专业前景的关注度和专业认同度。第二个项目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涉及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问题(包括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适应能力、责任心、创业意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2。在实验结束时随机采访了参与实验研究的学生。

(四)数据采集

将填写有效的160份问卷(实验组80份,对照组80份)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8.0进行了科学统计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专业前景(见表1)

问卷结果显示,对于“您对所学专业前景情况的看法”的问题,实验组中有71.3%的学生回答“专业前途和发展机会都很大”,对照组中有40.0%的学生回答“专业前途和发展机会都很大”;对于“对自身专业现状、专业相关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程度”的问题,实验组中有91.2%的学生回答“经常关注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对照组中有60.0%的学生回答“经常关注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可见,实验组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了解要比对照组学生更全面(见表1)。

另外,通过实验结束时的访谈可以发现,实验组中有78.5%的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而对照组中只有38.8%的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可见,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方式对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积极影响要远远高于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方式。

(二)职业能力(见表2)

问卷结果显示,通过参加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活动,实验组学生的总体职业能力、素质比对照组学生明显要高。实验组中有79.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组中只有5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对于“综合能力”的问题,实验组中有7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了,而对照组中只有48.1%的学生认为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问题,实验组中有81.9%的学生认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而对照组中只有59.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改善;对于“职业责任心”的问题,实验组中有64.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心增强了,而对照组中只有3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心与以前相比有所改善;对于“创新能力”的问题,实验组中有4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创新能力改善了,而对照组中仅有2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得到了改善。可见,参加教学干预服务学习活动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只参加学校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学生明显要高(见表2)。

另外,通过实验结束时的访谈可以发现,实验组中有91.9%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与服务结合的实践学习方式,自己职业素质的提升程度甚至超过了专业技能的提升程度。

四、对研究结果的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认同度都要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尤其是职业素质比对照组要高很多,这是因为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方式能更有效地实现学生学校学习与企业服务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从学习学校专业知识到应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企业单位服务的循环中, 学生通过知识获取、技能锻炼、素质培养的多元互动,增强了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此外,服务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积极参与职业岗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体验中了解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相关知识,从而使自己能够适应并融入到所服务的企业中去,感受职业人角色,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培养自己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的精神,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增强职业责任心,做到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五、结论

教学干预的服务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服务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同时,服务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参与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关注社会,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同步提高,促进其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提高其专业认同感,并使学生明确其在职业服务岗位的角色定位,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R.G.Bringle & J.A.Hatcher.Implementing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6(67).

[2]王君,颜艳,张忆憬.校企联合的实践活动对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J].继续教育,2013(11).

[3]谭满益等.职业素质的新模型及其内涵剖析[J].职教论坛,2009(2).

[4]M.Yorke & P.T.Knight.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M].Higher Education Academy,York,2004.

[5]L.Harvey.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

[6]宋国学.就业能力开发的绩效衡量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M.Fugate,et al.Employability: 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

[8]宋国学.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3).

[9]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

第2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班主任 责任 建设

不久前,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这次会议不仅给每一位与会者传递了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也从不同角度教给了我们在新时期搞好班主任工作的技能和方法。

结合参加研讨会的感受和自己十几年的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变化,谈谈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高中班主任队伍建设,搞好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工作。

感想一:树立服务意识,把当好班主任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班级是学校集体的细胞,而班主任工作则是决定这一细胞性质的关键所在,因而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一个班级的优劣。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具有服务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就是要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把班级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就是要“与她(班集体)共存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相信她、回忆她、魂牵梦萦见到她……”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事业心、责任感的境界。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工作尤为需要这种精神,这种境界。

当前,许多职业高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自身条件和能力不高,但挑剔甚多、要求甚多的现象。因此服务好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对班主任的挑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克服学生读中职学校不情愿的思想和悲观情绪;在生活上教会学生生活常识,甚至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房间和床铺,帮助购置好生活用品,关心他们感冒一类的小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消化知识直至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世界也许很小,而心的领域很大。班主任们只有具有神圣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服务精神,那么他才能把属于他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那么他才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生命场合的那段历史。

感想二:乐于施爱,巧妙施爱,让每一个孩子把爱的感受化作班级建设的合力

“独生子女多,留守子女多,学困学生多,情困学生多,贫困学生多”已为当前职业高中学校添上了一道浓浓的风景,这样的孩子管理起来很难,想爱他们也很难,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过多的不可理喻、不可接受的东西。面对他们形形的缺点、错误和所谓的个性,我们必须有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的身上。但如果我们一味地用真心和爱心来感化他,往往又会让他们感觉到你在怕他,你在迁就他,他甚至会变本加厉地做出你意想不到的更加出格的事情来。职业教育专家、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一段话说的很有道理:“教育,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应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

找同学单独谈心,让学生感受班主任的“偏爱”;学生进步时公开表扬,让学生获得荣誉和动力;遇到经济困难时给予他们私下的帮助,会使他们感恩;遇到情感问题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开心锁,会使他们成长,树立他们成长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自爱……

班主任在引领班集体建设时,还要想办法调动班级的一切积极因素,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让班级成为爱的港湾,让个体成为爱的化身。让孩子们真正地体味到爱、感受到爱,并达到“以爱引爱、以爱传爱、以爱感染爱”的爱的目标,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达到师生同心,同学协力,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为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建言献策、倾力倾心。

感想三: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读书和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人民教育》杂志社社长傅国亮说过“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说过:“班主任老师应具有四种知识――本体性知识、文化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魏书生在他的《我的学习观和教育观》中提出了“学习是人的天性”和“人以学为本”的观点。职业高中班主任尤为如此。当今时代是一个学习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否则你就要落后于时代。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管理方法,不去研究职业教育和职业中学学生的要求和特点,而是得过且过,做了和尚也不愿意撞钟,整天都在埋怨职高学生的素质低下,现在学生难教难管。殊不知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了,固有的老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不能适应学生们的需要,班级管理的结果可想而知。在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想班级管理起来得心应手,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一种研究、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班主任应该把业余时间的一大部分用于专研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上来。通过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知识和一些前沿性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才艺能力和科研能力,以达到更新教育思想、开拓教育眼界的目的,以及适应新时期中职班级管理的要求。

感想四:学会反思,学会归纳,在归纳和反思中修炼提升

班主任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不是取决于固有的经验和方法,而是表现在管理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推陈出新。朱永清教授说过:“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尤其需要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师素养和教育管理的创新”。在创新时代的今天,必须要求班主任在实践中思索,在研究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职业高中的班主任们都只是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只顾死守硬磨,不愿反思归纳。因此,我们苦过了,累过了,也不见有多少个优秀的班主任出现,也不见我们有多少个人成长为教育能手乃至专家。教育专家、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也非常感慨:“许多班主任,工作非常努力,可就是成功不了,心情沮丧”。仔细研究一下专家的著作和观点,其实很多理论和经验都是我们准备做的、正在做的甚至我们已经做过的。可见不是我们缺乏慧眼,不是我们工作上没有经验和成绩,而是我们没能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更没有一种乐于动笔、善于总结的信心和决心,因而我们就不可能成名,更不可能成家!

总之,只要我们做到教育信念烂熟于心,道德情操渗透于行,关爱学生发乎于情;只要我们养成高尚的人格魅力,修炼好内外在的气质,养成良好而独特的个性魅力;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态度学习理论,用发展的目的完善自身,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问;只要有良好的工作艺术思想,精湛的艺术才能,高雅的艺术修养,我想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留给我们的一定是一弯清泉、一片阳光和满仓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匡瑛.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大出版社.

[2]魏书生.乐在民主育人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3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结合 职业教育 感想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职业教育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难的。高职学生源大都是高中筛选后的较差生源,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生源数的下降,乡镇一级的高级中学也加入到职业教育竞争的行列中,生源的质量逐步下降,这门课程大学生学起来都有点难度,对于职校生来说就更不容易了。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到了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二、《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过Ⅸ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Ⅸ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第4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一、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和效用。主客体的关系和需要是多样化的。以关系而言,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以需要而言,马斯洛就曾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社会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这就决定了客体之于人的效用的多功能性和价值形态的多元性。这种多样性的价值形态包括自然价值、社会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工具价值、目的价值等。笔者重点分析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

目的是人们所欲追求并确立的东西。目的价值是指这种追求将带给人的发展意义、内在价值和精神超越。工具价值是为实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及这种手段保证目的实现程度的价值。第一,工具价值是基于物质层面的,是对人的现实关怀。它关心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与质量,是用于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价值。目的价值是基于精神层面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它关心人的发展状况与程度,追求对现实的超越,是用于满足人的精神方面需要的价值。如对职业教育来说,黄炎培先生所说的“谋生之准备”是工具价值;“谋个性之发展”则是目的价值。第二,工具价值是一种外在的价值。它表现为人们通过努力所获取的、自身需要的、外在于人的物质价值,如职业、金钱、权力等,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毕业证书、精英符号、身份标签等。这些外在于人的东西都只具有工具价值。目的价值是一种内在价值。它是无形的价值,如文化、知识、科学、道德、哲学等。这种价值也许并不一定如工具价值的东西来得直接有效,具有稳定性、间接性、永恒性。它不像物质的东西因消费而耗逝,而是内在于人的,因消费而放大、增值并传之久远的东西。因而人应追求生命的内在质地,把握生命的重心,追求人的品格操守及富有创造性的智慧。这些内在的东西,才是目的价值的真谛。第三,工具价值是一种手段价值。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方式。工具价值作为一种手段的存在,是服务于目的达成、目标实现的。目的价值是一种目标价值。它是手段所追逐、聚焦的价值。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是目标价值;而学习和培养的过程就属于手段价值。工具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目的价值引领工具价值的发展和方向。

二、高职教育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博弈关系

职业教育始终徘徊于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两极,深陷二者的矛盾冲突和博弈之中,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强化工具价值,弱化目的价值,矫治学科化弊端,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兴的“另一类型”的高等教育,举办的历史不长,缺乏经验和传承,也没有先例和借鉴,只好摸着普通高等教育这块“石头”过河,形成了“本科压缩”、“专科克隆”的路径依赖。表现为:因循知识论陈规,循蹈学科化旧辙,大有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跟班”和“随从”的倾向。这种对理论教学的过度迷恋,使高职教育的工具价值日渐式微,而目的价值却异常强化。正是在如此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拨乱和纠偏,以正本归真。职教界的有识之士强力发声,呼吁职业教育回归职业本位: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上,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上,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上,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上,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上,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上,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知识应用为主。经过国家政策的引领调控和全体职教人的共同努力,作为职业教育工具价值体现的“职业性”,在与目的价值的“知识性”的角力中,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强调和弘扬,职业教育的特点得到了承认,规律得到了尊重。

(二)重视目的价值,平抑工具价值,防范职业教育的异化和走偏。“职业性”博弈的胜出,并不代表就可以无视“人文性”。我们的思维似乎总是喜欢非此即彼、执其一端,强调“职业性”就全然不顾“人文性”,谈及“人文性”却又忽视了“职业性”,弄得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抵牾,钟摆式两极回荡。其实践也难免剑走偏锋,如对人文课程的任意削减删裁,导致人文学科的消解或降格。这种倾向必然受到人们的批评:很多高校在围绕着经济效益转,受教育者围绕着实用知识转,专业设置围绕着市场行情转。高等教育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工具性存在,却看不到高等教育内在的、超越性的价值理性,这样“见物不见人”的高等教育很难行之久远。[1]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尖锐地指出:“有些大学陷入适应论、生存论和工具论的论调之中,过于强调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大学的超越性一面;过于强调职业生存与就业的目标,忽视了大学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似乎求学读书就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职位,对大学工具理性的过于强调,导致对价值理性的忽视,从而使读书求学沦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甚至只是进阶的垫脚石,极端的功利主义使校园不再宁静,而是陷于喧嚣和浮躁。”[2]徐国庆博士也撰文指出,职业教育不是工业的附庸,而是一种引领和支撑工业发展的主动教育。它“崇尚的是自由而不是顺从、是创造精神而不是机械的技能、是洞察力和理解力而不是背诵书本和按照别人的意图完成任务的能力”。[3]所以,工具价值的盛行与目的价值的贬抑同样是二者博弈失范的迷误。

三、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应然整合

面对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两极化震荡,必须寻求二者的应然整合,避免来回“折腾”造成的对高职教育的冲击与伤害。

(一)应然整合的价值尺度的分析。高职教育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价值尺度整合,是半斤八两的平分秋色,还是有主次轻重之别?是线型整合的同步推进,还是非线型的异步发展?是任意叠加、随意拼凑,还是有逻辑前提、原则遵循?这需要深思明辨、理性把握。

1.职业教育的性质与应然整合。职业教育先天具有工具属性。一是“就业导向”的职业取向,使它成为学生谋职就业的工具。二是与经济发展的密切直接的联系,使它成为培养人力资本、服务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职业教育鲜明的工具价值,要求它在与目的价值的整合过程中,不能是追求绝对的统一平衡、半斤八两、平分秋色的整合,而必须是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尊重高职教育规律的整合,是必须区分主次轻重的有重点的整合。否则,职业教育两种价值的整合就会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此类整合相混淆。但也须强调,侧重不是偏颇和“一边倒”,而是为了保证重点前提下的并重。

2.人的需求的层次序列与应然整合。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物质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精神生活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4]又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5]这与马斯洛观点有一致性。对于职业教育两种价值整合来说,也应区分先后次序。首先应满足人的基于职业生存的物质需求,然后再求发展需要的精神满足与建构。这样的逻辑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3.高等教育对象的特点与应然整合。对普通高等教育及以上的教育对象来说,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整合应当以目标价值为主,兼及工具价值的完善,因为择业面更广或层级更高的学术性、研究性人才肩负着繁荣民族文化、发展学术理论的重任。而对高职生而言,他们职业定向性强、择业面窄,且学业基础也较薄弱,在整合的过程中,必须有所取舍,权衡得失,不要试图求全兼得。尼采说:“我对有的知识永远不想知道――智慧给认识也划清了界限。”[6]有所不知,才能有所知;有所不学,才能有所学。不仅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还要有所深学,有所浅学。只有取舍得当,得失相宜,才是高职教育所追求的应然整合。

(二)应然整合实现的必然路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表现了人们对价值追求的两种境界、两种关怀。价值关怀分为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向度。现实关怀面向职业生存,对应于工具价值,终极关怀面向未来发展,对应于目的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整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整合不是均衡的、理想化的整合。对此,我们不应超越实际,而应当实事求是地把握整合的价值尺度,在权衡和遵循轻与重、先与后、得与失的整合原则的前提下,寻求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应然整合。

1.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整合,应以工具价值为主,不能弃守职业底线。这是事关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很多批评职业教育工具价值盛行的人,都批评职业教育的对象缺乏人文底蕴,只能在流水线上进行机械的操作,把人异化成了工具。职业教育当然需要以人为目的,而不是把人看作生产过程的简单因素或经济工具,把人降格为技术世界中的齿轮,应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马克思就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多方面跃进,而不是使人沦落为“经济人”、“动物人”。[7]即:“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过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尽早为每个人提供‘生活通行证’”。[8]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价值首先在于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生存需要,“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让他们在生存无忧、适意栖居的基础上,再去追求更高的、充分的发展,诗意的栖居。如果学生连职业都无法获得、工作都无法安顿,或者说得再严重些,欲当“工具”而不得,不知那些鼓吹“目的价值”的人作何感想。如果在整合过程中,无视教育对象的实际,非要强求职校生职业性与人文性均衡发展,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同步实现,恐怕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所以,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整合永远不能弃守职业底线,必须权衡轻重、把握先后,以工具价值为重点、为先导,在解决现实关怀的基础上,再求锦上添花,完成终极关怀。

第5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关键词: 中职金融专业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目前,语文课程模式还停留在呆板的传统模式状态:教材、教法不分专业、不分学生认知程度,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课堂讲授“以本为本”,采取单一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策略;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上述做法,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程模式已不适应当前职教发展的新形势。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下滑较快,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语文学科主要承担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职责。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所选用的统编教材内容仍然按照语文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编排,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体系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迫在眉睫。

一、语文课改的实施

课改前期,我们就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初步的课改方案,并在金融专业实际教学中进行了课改试验。

1.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赵大鹏老师主编的新课改教材《语文(基础模块)》和《语文(职业模块)》所选的课文内容,根据金融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按四个模块进行划分,即文学欣赏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语文实践活动模块,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合理的取舍、归类,每个大模块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建立金融专业的语文模块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改革

前面已经初步建立了金融专业的语文模块课程体系。根据中职学生应掌握的语文综合能力,不同的模块要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文学欣赏模块:分为精读和影视欣赏两个小模块。

精读模块:课文都是经典篇章,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以学生朗读、分析、谈感想为主导,老师点拨为辅。

影视欣赏模块:针对课文中的经典篇章播放相应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把握情节和人物,更深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口语交际模块:分为演讲模块、朗诵模块与情景交际模块。课堂上以分组比武形式,并利用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进行朗诵、演讲、讲故事等,达到人人参与、以说为乐的目的。通过朗诵、演讲、情景剧各种沟通与交流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应用文写作模块:通过格式的强化,学生学会简单的、规范的办公应用文写作。

(4)语文实践活动模块:每学期设置一个实践项目,以小组形成开展,教师指导、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按照下述具体方式进行:划分小组—确定内容—布置任务—学生实施—评价结果。

课改小组成员本学期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方案试行,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各种比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语文学习氛围。

3.评价考核体系改革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更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我们积极改革评价考核方式,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发展纪实、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和口语能力测试,等等。

教学中,我们主要以模块检测为手段,实行模块结业。将测验渗透在每一节课中,每完成一个模块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比如,我在教授《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这两篇优美的经典散文时,指导学生品味精美的语言是学习重点,通过一节创新作文课《寻找校园春天的脚步》对本模块进行考核。让学生通过亲自

观察寻找校园春天的痕迹,将课文所学的经典的修辞方法和句子运用到作文中。小说《项链》,我主要通过课文片段情景剧的表演进行考核;影视欣赏环节,欣赏了电影《雷雨》,我通过让学生谈谈对电影的情节、人物等方面进行影评的口语表达考核。《劝学》、《师说》这样的文言文,我降低了难度考核,主要通过背诵达到考核目的。口语交际模块的考核,我期末通过诗词朗诵、演讲、情景剧等比赛方式进行全员参与考核,并配有专业的比武评分标准。

只要有良好的参与精神,通过分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在合作探究中就可以考核。将考核评价贯穿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促使大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达到学有所得。期末的口语表达大比武初赛全员参与,然后各班选拔3~5人,参加才艺大赛,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评价打分。

二、课改成果展示与总结

我校金融系第一届才艺大赛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成果展示。从制订比赛活动方案到大赛的组织策划,从初赛的全员参与到决赛选拔选手,从指导教师课下手把手地对一个个选手进行指导培训到选手出色地站在舞台上,历时两周。比赛节目一共34个,耗时3个小时,参与人数达到80人次。让学生走出教室,登上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们专心投入,尽展风采,青春的活力在舞台上涌动。

别具一格的“才艺大赛”成为教与学、学与考、文化与专业课衔接、知识与能力综合评价的新尝试与新探索,在赏识中挖掘了学生的闪光点,加强了师生队伍,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引领与带动作用。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我们需要在摸索中前行,深入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

一、实施的背景

党的十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校企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离开了校园的德育环境,德育课堂也随之减少。由于企业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老师,使学生的德育工作往往被忽视;中职学校也因校内班主任的教学工作繁重,同时又担任新生班主任,无足够的精力深入校外实习生,使学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漏洞。学校充分挖掘企业的德育资源,利用企业文化、企业优质资源开展德育工作,构建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形式和方法,使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更贴近社会和生活,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使德育教育接地气。

二、模式的内涵

“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是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学生德育工作为中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目标,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共同开发德育教育内容、融合校企文化,家长共同参与的网状结构的德育教育模式.

1.兼职班主任

兼职班主任由合作企业担任,全程密切配合校内原班主任,共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建立学生档案。

2.实习生德育工作小组和德育讲师团

成立以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实习生德育工作小组,成员有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实训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德育教师利用下企业实习、考察机会,精心准备为校外实习生上一堂德育课,把德育课堂延伸到企业。

3.校外团学会

组建一支优秀学生干部队伍,锻炼学生的校外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加快学生的健康成长,尽早融入社会。

4.责任书

学校告知学生家长其孩子的实习企业,与家长签订一份责任书,明确责任,要求家长与学校、企业、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三、模式的实施

1.充分挖掘企业德育资源

(1)德育课堂企业化。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文化育人。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行业准则等都能够感染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也能感化学生,为德育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素材。(2)德育教师社会化。我们把企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教师培训基地,为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通过教师下企业,了解企业规章制度、行业准则以及员工的团队精神,提升德育教师素质。(3)德育导师多元化。学校充分挖掘企业德育导师,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学生德育导师,将成功案例让学生分享,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学校每年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来校讲座二十余场,开设“名企大讲堂”,学生反响颇大。

2.校企融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开展以“儒家文化、生态文化、创新创业文化”为主题的“三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具有彰显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规划设计,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1)创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育人情景。企业重视新职工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敬业精神。学校因“石”制宜,通过刻字、上漆,赋予每块石头生机和灵性,置于校园花丛、绿树、草坪、教学楼、实训楼、寝室楼之间,分别以“思”“善”“勤”“诚”“健”“合”“感恩”“笃行”“自强”等命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2)搭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平台。按照企业标准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体验企业的严格管理,感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

3.“五自管理”增强学生竞争力

“五自管理”也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五自管理”是指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服务”的管理方式。(1)“五自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因为在中学阶段成绩有落差,很少得到家长与老师的信任与赏识,有的甚至把他们都列入了“差生”的行列,通过“五自管理”的锻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了自信心。(2)“五自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通过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构建校企合作特色的德育考评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笔者所在学校联合合作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考评主体。德育课程的考评由德育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及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况进行考评;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考评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共同进行;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定。(2)考评内容多样化。丰富的考评内容,是学校德育考评的特色。学校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表现和感想以及心得体会、思想汇报等内容纳入考评的范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评,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3)考评过程全程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将学生的德育评价贯穿三年中职的学习、生活和实习,实现“全程式”评价,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动了德育课程改革。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依据学生专业实际,以企业职业要求或岗位规范为中心,选择并有效整合德育教学内容,校企共建德育课程,适应新一轮选择性课改。二是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笔者学校在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过程中,始终以企业为主线,以企业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为载体,开展深度合作。学校100万的“浙江红五环奖教基金”的设立,就是成功案例。三是增强德育教师创新能力。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要求,为德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知识,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拓宽德育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建设.职业教育应引入企业先进文化[J].职教论坛,2011(6).

[2]陈浩勤,黄巍.中职德育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3(2).

[3]张勤芳.技工院校职业化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2013(8).

第7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教学中将教材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分别在第三、第四两学期学习。理论部分包括两大模块:一是使学生先了解自身所学专业和行业情况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概述,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二是使学生具有审计工作执行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技术与方法,具体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抽样、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实务部分包括主要包括六大业务循环的审计、重要项目的审计、完成审计工作、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的内容安排由审计的起源和发展到审计的概念、方法、应用再到审计结论,整个结构遵循了知识的逻辑递进原理,根据高职教育的使命及高职学生的特点,该学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安排做出颠覆性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将审计报告和审计案例放在内容的最首位,也即审计第一堂课首先教学生看审计报告,分析比较审计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区别,告知学生审计报告前期审计项目的收费,然后读审计报告、“啃”审计报告,通过这种先果后因的方式“抢占”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知其果时必想知其然,追根溯源的本能自然而然被激发,那些基础又相对枯燥的概念型知识随后学习就会觉得很有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审计工作对审计知识应用中需要的隐性知识成分较多。所谓隐形知识是指高度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审计课程在讲授时是很难凭几句讲解、几张图表、几组公式能说清楚的,其中许多概念和方法以条文和释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在总体上加以把握,但不适合做具体的描述,要靠学生自身的领悟和思考。

对于审计理论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单项操作。具体是:(1)课前阅读,要求学生上课之前阅读相应教材内容、写出读书笔记并将其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同时收集与所读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准则条文及案例资料,如要求学生在预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时同时收集安然公司的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课堂重点讲解,课堂上通过提问、学生讲课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会学习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观看的方法讲解重要概念、重要程序。如在讲解审计重要性概念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资本市场》中有关红光实业有限公司财务虚假的记录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性学习的习惯,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锻炼。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听后感同时反馈给老师,一方面加强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听课感想中总结教学方法的适应性。(3)单项技能训练,通过历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学校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审计程序的课程内容安排在实训室,通过审计软件的操作来训练每一审计程序,如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抽查记账凭证、发函询证等通过审计软件操作来完成。考核方式的改革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将课程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为:第一,课程考核仍以熟悉的100分制为计分基础,然后加浮动奖励分,浮动奖励分体现在下面的具体考核过程中。第二,考核过程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笔记。占总成绩40%,记分标第二部分,集体创作,占总成绩40%。学期末,每6-7人组成一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自荐为组长,如果没有自荐同学,由教师指定,每小组给出一个案例和一个论题,每位学生针对案例和论题提出至少一个问题或作出至少一个项目分析(根据指出问题的多少给分)。然后结合准则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小组长的任务是记录小组成员的提问,整理组内所有同学的观点并形成完整的讨论稿,对自荐担任组长的同学另加5分,如果没有自荐同学,由教师指定并为该同学另加5分。小组讨论稿完成后,全班评比,评比只选优,评比得优者,小组成员每人另加2分。第三部分,口试,占总成绩20%。将基本理论知识以200个选择题的形式给出,由学生自行抽签抽取其中5题进行回答,回答包括答案及选择理由。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审计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使命,兼顾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思路,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课程改革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使命2011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第五级高等教育第一阶段(不可直接获得高级研究文凭)的B级对应于我国教育体系的专科、高职教育阶段,是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后继续进行的一种高等教育,依次推定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层次的教育,这种层次定位首先是属于高等教育的层次范畴,带有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那么它应该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表现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高层次定位,除了专科层面外还应该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层面。然而我国著名高职教育研究专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2012年5月11日在南京的一场专题讲座上指出“服务经济社会与学生终身发展、规模数量发展与内涵质量提高”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其中两个挑战。也就是说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高等”而盲目地职业化、实践化。审计课程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改革中采用“先果后因”、“知识逆序逻辑”的结构安排仍体现“高等教育”对知识逻辑系统的基本原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强调读书,英国作家艾迪生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结合事例分析、论题讨论的集体创作和口试等正是把握这类教育的层次定位,体现培养学生“高素质”的目的,使高等职业教育第一不为普通本科教育的变异,第二不降级为中等职业教育。将高等职业教育由专科层面向本科甚至于研究生层次发展,使“高等”的属性充分地彰显出来。

课程改革兼顾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思路通过图书市场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审计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是从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抽样、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六大业务循环审计到审计报告,理论知识由基础到深奥,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对山西87所高职院校和3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学校和老师遵循着上述顺序进行课程讲授,这样是否更符合事物认识的规律,但极容易使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产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而“无味”的无奈心理,也就形成目前普遍的“等靠要、学记背”的习惯。通过教学内容结构的改革,如通过审计报告的收费、审计案例的分析等“诱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通过“抢占心理”式激发学生学习、思考。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读书做笔记,把读书既作为学生的日常作业又作为考核内容之一,通过读书一方面从日常中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读书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教学的主体有教师转为学生,教师由“教、告、讲”转为教师“传、授、解”。学生由“学、记、背”转化为“取、思、创”。考核方式中的集体合作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口试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三种考核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获取和应用的主动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杜仙玲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8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摘 要:当前的中职生入学无门槛,导致综合素质偏低,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日益严峻,这就需要依托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从平均素质偏低的中职生中选出的班团干部往往也是良莠不齐,这支队伍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培养后才能起到一定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班团干部;自控力;执行力;责任感;团队合作;监督考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42-01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经济上也加大了投入。主要目的是希望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以满足日益壮大的劳动力市场。而高素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技能要求上,更是体现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但众所周知,多年来,进入不同层次的职教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同类学生中综合素质靠后的一批,所以职业教育的困难可想而之。

现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都是一个班主任管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多则四、五十个学生,班主任不仅要管学生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情绪、思想,甚至还有生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所以一支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事实是中职学生素养普遍偏低,要从这样的一个群体中选拔出一些能干、肯干的同学担任班团干部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二、班团干部的培养

1、自控能力培养

自控能力培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个人行为表现上的自控力。律人必先自律,班干部要能管理好班级,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班级楷模。“群雁高飞头雁领”,一支正气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必然能引领班级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相反,如果班干部们懒懒散散,不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带头违反纪律,勿用置疑,这个班级将成为一盘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沙”。另一方面,要培养班干部在工作中的自控能力。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班干部们在对同学的管理中必然遇到一些阻力,甚至碰到挫折,这时候就需要班干部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去面对遭遇到的困难。

2、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的培养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定期开班团干部会议。会议上除了事务性工作的小结和布置外,班主任要有针对的对学生干部进行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而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能仅以老师的单向说教为主,可以有目的地推荐一些相关书籍给学生阅读并一起讨论交流感想、班级实例地分析和讨论、甚至可以采用一些团队活动的方式等等,强化学生干部对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意识,使责任感成为学生内在思想的一部分。其次,将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作为考核班团干部的一项指标,这项指标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打分。另外,班主任平时要关注班团干部工作中责任心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对于责任感不强的班干部及时帮助教育、该更换的时候应及时更换。

3、执行力的培养

要想提升班团干部的执行力,靠给他们灌输“自动自发”、“主动执行”以及“班级主人翁精神”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会起反作用。真正有效果的执行力提升方法,是让班团干部在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下工作。在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情况下,班干部们只要能够按照流程执行,其执行力自然而然就有了保证。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制定出一套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都是进入各类企业的一线工作,所以这套工作流程往往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管理流程再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这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流程,也为班团干部们在跨入企业后能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件事通过个人力量也许能够达成,但是通过团队合作可能效果就更快更好。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和班团干部们合作;而班团干部们在开展工作中,更需要相互间的合作。

而在合作能力的要素中、除了相互之间的尊重、宽容、信任等要素外,沟通协调能力国更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班干部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来说,培养班干部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他们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他们自身的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了解沟通过程中明确性、真实性是沟通的原则,真实有效的传递信息是沟通工作成功的基础;第二,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第三,提供一定的平台给班团干部们锻炼,例如在主题班会课上可以抓住班内的一些现象,通过角色扮演、再加上案例分析等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平台。

5、班团干部的监督考评

在班团干部的培养中,考核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考核方案可以从外部约束学生干部的行为,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但事实上是目前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一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在挑选班干部的时候往往只找能帮老师干活的,而对学生干部的表现和干活的方式会睁只眼闭只眼,导致有些班干部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考虑到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企业,所以本人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班团干部的考核效仿了某些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方法,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个人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列出相关条目构成一张评价表。评价采用百分制,由班团干部个人、同学、班主任三方分别进行打分,最后将三方评价按一定权重得出该学生的考核分。考核分可以分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每一到两个月评价一次,并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

三、小结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形势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班团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这就对班主任和德育干部都提出了不低的要求,也督促着班主任和德育干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探索造就高素质学生干部的新模式。只有建设和管理好班团干部队伍,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9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践

0 前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的计算机课程[1],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学习奠定基础[2-3]。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中等专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给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基础课程,是作为一名中专生所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面对当今中专生,作为中专学校的老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课并尽力使学生喜欢这门课,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笔者从事将近十年《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1 教学改革的途径

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综合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1.1 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经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给出必要的指导,适时地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我在给14级烹饪高级班讲授word和PowerPoint的时候,为了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更能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我首先把他们的专业课程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再作出提议:同学们先去认真学习烹饪技术所必需的各种技术,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雕工作品,面点作品和中餐作品。每当自己完成或者看到他人完成的优秀作品,就可以用手机照下来,作为素材。如何将这些图片配搭适当的文字做成漂亮的文档呢,这就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的word和PowerPoint的知识。另外每个作品的名称,图片,用料等信息,可以采用超链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其他人介绍你的作品。如何具体实现这些步骤和想法呢,在word的排版中如何能让图文更美观呢?学生带着以上的任务来学习word和PowerPoint的知识时,课堂气氛就变得十分活跃了。

1.2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期兴趣呢,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用有价值!

在每个新学期伊始,我都会向学生简要地介绍本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操作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业劳动者必备的工作技能。因此我建议学生积极将本课程与专业知识互相融合。技工学生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到最后学习完了,这个知识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新学期的第一次课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我给会计13级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时候,发现班里有个男学生,他思维很活跃,但他从来不认真去学习计算机知识,上课时总是在看一本非常厚的武侠小说,天天在看。后来,我发现这情况后,并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耐心引导他进行思考:你喜欢看书是件好事,说明你头脑很灵活,也很有耐心,而且聪明。我们能否换个思路和想法,学好打字模块,word模块,excel模块,PowerPoint模块,网络模块,这样你就可以用你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表达你看过这么多书的感想呀,甚至你还可以把这读书心得和感想写成短文投稿到报刊获取一定的稿费。这个学生经过引导和教育后,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在我的课堂里,这个学生真的非常认识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此外,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因此笔者鼓励和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或者大胆尝试一下创新创业等等。此类做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应用型科目,不是仅靠一两份试卷就能检验学生能力。以考促学,在教学过程中,指定每个教学阶段的考核标准,通过测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的期末考核,指定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可以敦促学生参加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从而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

2 教学反思和建议

技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具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技工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在技工学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几点反思和建议。

2.1 教学形式

以前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应该采用 “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笔者每次上课时紧扣《广东省“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通过“学习目标”、“知识点”、“考点记忆”理清学习重点和考试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2 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适合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技工学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高知院校和专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技工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技工学校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技工学校编写的适合技工职业学校教学特点的教材。

2.3 给学生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当中,理论部分无疑是需要精讲的,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够忽略学生的上机操作实践,这样才便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予以学生必要的指导。在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理论与上机之间的紧密联系,尽可能的保证大纲上要求的操作都能够在常规的教学过程当中涉及到。另外为了适应《广东省“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初级、中级)(2014版)》的需要,笔者还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理论试题、上机操作题和模拟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学生清楚明了的指导考试的具体要求、具体内容以及主要的体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有效方式之一。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较好地独立开展工作。笔者主要针对课堂中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例子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给出了相关的建议。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黄寅.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61-6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