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第1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住院; 疾病构成; 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08-01

勐腊县具有20多种民族,约22.5万人口,占地面积7081平方公里。随着医疗保健工作的普及,社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为了解勐腊县儿科住院病例构成特点,现将2011年1478例住院儿童病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信息。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住院患儿住院登记表及病案。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及疾病防治中心。

1.2 分组 参考常用的年龄阶段划分方法[1]。分5组:(1)新生儿组0-28天;(2)婴儿组:28天至未满1周岁;(3)幼儿组:1-3岁;(4)学龄前期组3-6岁;(5)学龄组:6-12岁。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第一诊断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2011年儿童住院率 全县共有0-12岁儿童数31786,住院率为4.65%。

2.2 2011年住院儿童年龄分布 见表1。

表1 2011年住院儿童年龄构成及顺位

2.3 2011年住院儿童性别、城乡、季节分布 见表2。

2.4 2011年住院儿童前5位疾病系统构成及前5位疾病病种构成 见表3。

表3 2011年住院儿童前五位疾病系统构成及前五位疾病病种构成(%)

3 讨论 勐腊县人民医院属于2级甲等医院,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儿科收住了全县所有患病儿童,能完全反映勐腊县儿童疾病构成及变化。本组资料显示:2011年住院儿童中,农村明显多于城市,勐腊为多民族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村交通不便,经济、文化都较落后,少数民族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加上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导致儿童易患各类疾病。住院儿童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1.43:1,超出国际上公认的正常范围。104-107:100[2]。提示勐腊出生性别比失衡。年龄分布上,住院儿童0-1岁婴儿最多,占住院儿童的55.35%,可能与婴儿期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免疫力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增强,住院儿童数逐渐减少。勐腊为热带雨林气候,四季分化不明显,夏、秋季住院患儿相对较多,可能原因为:天气炎热,时下家长对孩子保护的太好,以至于孩子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故易患呼吸道疾病。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且仍是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3]。本组资料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为住院儿童疾病之首,占61.71%,而肺炎占住院儿童的43.71%,故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生儿疾病为住院儿童第二大疾病,尤以新生儿肺炎居多,新生儿肺炎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被家长忽视,而失去有效的治疗时机,应提高家长对疾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肺炎的救治水平,以降低新生儿肺炎死亡率。消化系统疾病中,以小儿腹泻病居多,HP相关性胃炎在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多见,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对于儿童疾病应注意从治疗向预防转变,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关注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

第2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需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第3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安徽2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以促进患儿痊愈。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能够有效测量患儿的动脉血气情况,同时还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辅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痊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73-01

呼吸衰竭通常是由各种病因的共同作用引发的,患者一般会存在呼吸中枢系统障碍或呼吸器官换气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等,造成患儿体内的生理及代谢功能出现絮乱,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如不能及时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病情恶化,情节严重的会导致患儿呼吸停止。本文对60例呼吸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重症监护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治呼吸衰竭患儿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男 16例,女15例,年龄3~9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10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吸氧治疗及呼吸机治疗,其吸氧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面罩法和氧帽法,患儿呼吸机辅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间隙指令通气以及高频振荡通气等。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其他严重器官疾病和精神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史、体重指数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上报主管医师,及时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重症监护护理,重视消毒工作以及隔离工作,并给予患儿科学的睡眠护理、饮食护理、局部护理,同时针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合理控制患儿的输液速度等,加强并发症护理等。①环境护理以及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儿病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相关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消毒液对病房开展严格消毒,保持病房通风透气,如发现有患儿出现感染或患上传染病,应尽早将其与其他患儿进行隔离,以免其他的患儿受到感染。②局部护理:适当给予患儿局部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照3次/d采用氯霉素眼药水为患儿进行滴眼治疗,滴眼完毕后采用纱布对患儿眼部进行覆盖;为了防止患儿的口腔免疫力出现下降,防止患儿出现口疮,应该要对患儿进行科学的口腔护理,选取适量制霉菌素片,碾成粉末状,按照3次/d蘸清水涂抹在患儿的口腔内;为了保持患儿的臀部清洁,建议在患儿排便后,使用保护油对其臀部进行涂抹,如患儿臀部出现红块,可采用红外线灯开展照射治疗,2次/d。③饮食护理以及输液护理:一方面,针对呼吸衰竭患儿,建议使用硅胶管进行鼻饲。由于硅胶管细,不会阻塞鼻腔,对患儿的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可代替胃管使用。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进度,由于呼吸衰竭患儿大部分存在体内多脏器衰竭状况,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进度,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反应,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输液量及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记录。④症状护理:患儿头部应尽量后仰,保持气道通畅,护理人员要经常协助患儿进行翻身,避免痰液堵塞患儿口腔及鼻腔。针对神志较为清醒的患儿,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儿自行咳嗽排痰;针对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而导致神志不清的患儿,建议给予患儿科学的吸痰护理。

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①基本治愈: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彻底消失,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状态;②有效:患儿的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功能大幅度改善;③无效:症状和呼吸功能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4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的全部数据均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针对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对计量数据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通过护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呼吸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更显著,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87%,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5.74%,治疗后显效 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如不能对患儿进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情控制,可能会给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儿的实际病情,从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开展全方位临床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第4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的病原体。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MP不仅能够导致呼吸系统受到侵害,同时能够导致多种脏器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1]。而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与微生物的感染及饮食不洁等多种因素有关。使用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对消化系统有副作用,所以不作为首选药物[2]。如果是MP导致的消化系统感染经常会被忽略,从而误诊,错过治疗最佳时期。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自我院儿科门诊活住院期间以消化症状为首发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自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共21600例,其中由于支原体的感染治病的患者1000例,伴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302例,以消化系统疾病为首发的患儿80例。其中30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对患者病程7-10天时使用金标渗滤法肺炎支原体抗体速测试剂盒对血清中的MP-IgM检测。如果IgM第一次大于1:80则确定为支原体感染。对所有的病例都做血、粪、尿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同选择性的做心电图、肝功能、胸片、心肌酶、肾功能的相关检查。80例以消化系统疾病为首发的患儿中,其中男45例,女35例,0-3岁43例,3岁以上的37例。

1.2以消化系统症状的MP感染诊断标准我们参照李旭芳等[3]诊断方法,具有消化系统症状二项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有一项为异常者,包括对腹部X线片、腹部超、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如果首先只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而没有其他的表现而后卫MP-IgM抗体检测阳性患者可以确定为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的MP感染,对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进行相关的病毒检测,排除其他感染。

1.3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8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按照患儿腹泻和呕吐的程度不同,分别选用白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静脉滴注。患者症状减轻后可以改用口服药物,治疗的疗程为3-4周,给予西米替丁、蒙脱石散等保护胃肠道。根据病情对患者血液、尿淀粉酶、腹部B超、肝功能、胸部X线等进行检查,4周后对支原体抗体检查,如果恢复正常则为痊愈。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文件,以P

2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就诊总病人的4.62%(1000/21600),具有消化症状的MP患儿占MP感染总人数的30.2%(302/1000),其中以消化系统为首发表现的MP占26.49%(80/302)。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中10例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并伴有呕吐恶心症状,血、尿淀粉酶都增高。B超现实胰腺肿胀。40例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以及脐周疼痛。20例患者出现肝肿大,10例患者出现腹泻,多为黄色稀便,每天4-7次,大便常规正常。所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全部痊愈治疗有效率100%。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不依赖细胞并能够独立生存的最小原微生物,这种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导致小儿感染。在过去任务MP感染只限于5-15岁的学龄儿童,在最近报道中可见婴幼儿感染也逐渐的增多[4]。该病毒不仅能够够导致肺炎、呼吸道的疾病,还能够导致肺外系统的损害,包括心肌炎、肾炎、脑炎血液系统改变等,而消化系统改变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本组调查中显示302例MP感染的患儿中就有80例为消化系统疾病受损为首发。这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MP抗原和人体心、非肾、脑等存在共同抗原[5]。MP感染后就会导致组织细胞抗原结构的改变,是自身抗体产生面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导致自身免疫受到损害,导致肺外脏器损害。MP感染引起的病隐匿,在临床上多表现出不典型,胸片没有特异性的改变,病程也比较长。当MP感染时合并引起肺外表现尤其是单独出现肺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时,会导致病情的复杂化,更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在临床上医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的做好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治疗时由于MP缺乏细胞壁,使用β内酰胺酶类无效[6]。所有使用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药物最为有效,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均对消化系统具有副作用,所以应该及时的对消化进行保护,使用保护消化道的要去,如蒙脱石散等。所以MP感染至消化系统损害时,根据不同年龄的表现引起重视,及时的做MP抗体检查,及时的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孙卫红,李文莉,王淑华.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9):2341.

[2]胡哑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I.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4-1025.

[3]贺国平,金伯平,王晓明.143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及肺外并发症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3-726.

[4]包盈颖,陈志敏.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2):96-98.

第5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曹瑞华男 沈阳市铁西区兴顺街188号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 小儿哮喘、重症肺炎、新生儿肺炎、儿科急救、各种中毒抢救、多动症、学习困难。

牟玲女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85号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发疹性传染病、肠道感染性疾病、乙型脑炎以及其它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王淑清女 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82号黑龙江省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遗传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孟宪国男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20号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内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

洪月子女 长春市红旗街6号吉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各种肺炎、腹泻、肾炎、过敏性紫癜、肺含铁血造素沉着症,病毒性脑炎,小儿哮喘,血尿等疾病。

胡克恒男 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张晓娴女 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所专长。

华南地区

陈翔男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

许雪娥女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消化营养。

张宝林男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新生儿发育与出牙问题、乳糖反应等儿童常见疾病。

余孝良女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易者文男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肾病、遗尿、流感等疾病的诊治。

李云男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儿科急诊抢救及疑难病例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灭活卡介苗皮上划痕治疗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冯志明男 广州市多宝路63号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教授。能熟练处理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新生儿疾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林明辉男 广州市昌岗路250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儿科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尤其对新生儿疾病诊治有较丰富临床经验。

罗玉桃女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中路318号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儿内科工作五十多年,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周培郁男 广西南宁市南京路39号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儿内科疾病。

刘义男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6-1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长为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华东地区

杜洪蓉女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重危病的施救工作,以及普通儿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专家门诊时间: 星期一上午

俞善昌男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哮喘。

周苓怡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对儿科常见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对小儿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颇有研究。

门诊时间: 星期三

王岱明男 上海市枫林路183号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陈舜年女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新生儿、儿科急救及消化专业。

林致华女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童肾脏病诊治及疑难杂症诊治。

宫道华女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

金宏英女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7号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主攻小儿肾病的防治研究和儿科疾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小儿肥胖症的防治研究。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杨丽媛女 山东省济南市建国小经三路2号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专业及小儿神经、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汤仲英女 安徽合肥市望江东路39号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侧重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尤其对哮喘疑难性咳嗽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徐英美女 南京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对儿科各类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各类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新生儿急危症等。

唐月华女 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能很好诊治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等疾病。

西南地区

何师亭男 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颠痫、脑瘫儿童心理障碍多动症,学习困难等疾病诊治。

唐素霞女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有系统的儿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对小儿血管瘤、淋巴癌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王敏琴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各类新生儿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李炜如男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新生儿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姚裕家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儿科学尤其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特别在新生儿感染,窒息缺氧脑损伤,黄疸和早产儿疾病的诊治,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方慎钧女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新生儿专科及呼吸专科疾病。

华北地区

郭异珍女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神经和儿童发育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钱培德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348号河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新生儿急救、遗传等疾病的诊治。

王先觉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小儿血液病,尤其对小儿白血病及小儿肿瘤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孟繁杭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早期临床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

西北地区

张明男 甘肃省人民医院儿内科教授。擅长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哮喘及儿童保健等。

亢秋芳女 西安市第一医院儿内科教授。对新生儿疾病有独特的见解。

张兰萍女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小儿肾病的中西医治疗。

李大中女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惊厥、各种类型癫痫、脑性瘫痪、脑发育障碍、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等有独到之处。

关梅玮女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在各类小儿科疾病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6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反复感染;呼吸道;小儿;疗效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发热、咳嗽、气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迁延的特点。造成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以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为主[1]。在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约占80%,而反复呼吸道感染约占呼吸道感染的30%,近年来仍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以冬春季节最好发。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对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抗炎、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起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患儿均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对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患儿,其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6个月-14龄岁。6个月-1岁14例,1-3岁27例,4-7岁9例,8-14岁4例。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18例、单纯性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鼻副窦炎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病毒性心肌炎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过伴胃溃疡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慢性胃炎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营养不良性贫血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最新修订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2]中指出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随即将患儿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第1日 按体重10mg/kg单次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第2-5日 每日按体重5mg/kg单次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输注时间3-4h,连续5d。抗病毒药物:炎琥宁冻干粉针剂5-10mg/(kg·d)加入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锌硒宝片(0.25g/片蛋白锌40μg/g-80μg/g;蛋白硒1.0μg/g-2.0μg/g,蛋白碘)或斯奇康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ml,1次/1-2w。1-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统计学分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基本不发或偶发上呼吸道感染,病程

2.2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下表:

3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3]。约占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30%,具有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或久治难愈为基本特征。易导致患儿贫血、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肺功能降低等,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增加成年后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复杂,主要是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发病,临床治疗需根据患儿病情及个体体质差异等给予大环内酯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同时注重增强患儿体质及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抗生素治疗只能用于急性感染的治疗即治疗性疗法,改善症状,但不会对感染的再次发生产生任何效果。本组给予锌硒宝,因其含锌、硒、碘等微量元素的活性蛋白质,可满足机体对多种微量元素的要求,锌硒宝具有明显提高RRI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4]。斯奇康注射液为新一代双向免疫调节剂,是卡介菌提取物,含核酸多糖等10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免疫平衡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炳照.实用临床儿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96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09.

第7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 儿童哮喘计划:让孩子悠然呼吸 儿童哮喘等 降钙索原、C反应蛋白在儿童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脾氨肽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疗效观察 如何防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的诊治 儿童哮喘用“盐”疗 儿童哮喘须从小防治 儿童哮喘别掉以轻心 儿童哮喘的护理体会 儿童哮喘的家庭护理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儿童哮喘致病因素探讨 儿童哮喘123例临床分析 儿童哮喘的健康教育 儿童哮喘的脏腑辨治 儿童哮喘的教育和管理 儿童哮喘可用药膳 防治儿童哮喘3项注意 儿童哮喘,这些观念该摒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儿童哮喘计划:让孩子悠然呼吸 儿童哮喘计划:让孩子悠然呼吸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医生在行动 2017年2月19日,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的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在北京正式启动。

中国首个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以往单纯依赖医生评估哮喘控制状况、家庭自我管理缺位的状态正在发生改变。期待在未恚医生、哮喘患儿和家长之间,成为亲密的“控哮”合作伙伴。

无论何时走进田芸的家,都会感慨她在保持家居整洁干净方面的用心:扫地机器人搭配手持吸尘器保持家中一尘不染、窗帘床褥定期清洗深度除螨、就连卫生间的犄角旮旯都能常年清洁干燥。更不用提几年前她花费上万元装置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组合。这些经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都是因为家中有一个哮喘女儿。

呼吸之间无小事

女儿果果3岁时患了一次感冒,感冒症状好转之后,却连续咳嗽了近一个月。医生明确诊断果果是哮喘,田芸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从那时候起,才逐渐开始了解哮喘。

田芸说:“家里很多因素我能控制,不种花草、不养猫狗、不铺地毯,但是在外面就难说了。”尘螨、霉菌、花粉、柳絮、二手烟、狗毛等等,大千世界中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尘埃都是她的敌人,因为这些在健康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任何一样都有可能诱发果果的哮喘。

“提心吊胆”,田芸用这几个字形容自己四年来的生活状态。从幼儿园时期开始,果果每天只上半天班,随身携带着哮喘药物,一感冒必须去医院。每到换季,全家都如临大敌。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当炎症程度越重,空气吸入和呼出肺部就越困难,症状还可能随着时间进行性加重,如果没有采取任何缓解措施,将会导致支气管狭窄,呼吸困难,甚至可能会危机生命。

田芸的朋友圈里有一个特殊的群,里面是16个像她一样的哮喘患儿家长,有些人甚至素未谋面,但相似的患病就医经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田芸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近二十年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迅速增长,201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是3.02%,也就是说,全国哮喘患儿达600万以上,其中近30%的儿童哮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全国42家三甲医院接诊哮喘患儿的控制现况流调结果显示,哮喘,正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和生存、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然而,就疾病本身来讲,哮喘并非“绝症”,而是一种能够通过自我管理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长期从事儿科呼吸道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申昆玲教授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表示:“哮喘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规范的过程,在这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医生、家长和患儿之间的伙伴关系。”

规范诊治+家庭管理

哮喘不仅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疾病,有研究表明,至少有22%的成人哮喘患者可以追溯到儿童期的喘息症状,而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哮喘患者会延续到成人期,对成人期的哮喘乃至后期有可能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造成影响,所以如何很好地防治儿童期哮喘,是摆在医学界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际上,全球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哮喘教育和防治计划,如澳大利亚在三十年前就开始实施哮喘行动计划。国外有研究显示,哮喘行动计划在实施以后,哮喘的控制明显好转。表现在急性发作、非计划就医明显减少,同时哮喘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首个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2017年2月19日,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的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在北京正式启动。

据了解,该行动计划分为传统纸质版和手机应用程序(APP)两种形式。纸质版行动计划中,根据患儿哮喘控制状态依次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具体的评判指标方便家长识别,还有相应的应对提示,包括用药调整及是否需尽快就医等,从而使患儿家长能准确掌握孩子病情,及时发现“黄色预警”,通过调整药物等使哮喘发作得到缓解,避免出现“红色危险”。手机APP则可实现哮喘的远程管理,同时,可以通过日常监测数据的上传和分析与医生互动。

从群内了解到这一信息后,田芸马上登录并注册了“悠然呼吸”儿童哮喘管理平台,界面设计清新简洁,首页上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几个字。点击相应链接可以获取最新的哮喘文章、药物相关知识以及药物应用的视频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肺功能监测设备――像酒精测试仪一样吹一口气,智能峰流速仪就能自动在手机上记录肺功能参数并建立哮喘发作预警曲线。田芸可以每天定时监测果果的呼吸情况,并自动录入APP系统内。该系统也会根据果果的哮喘症状和呼吸峰流速,将病情按照交通信号灯似的分为绿、黄、红三类,每一类都有对应的用药指导。这种方式有点像田芸坚持记了几年的“哮喘日记”,不同的是,这种体验完全是智能升级版的“哮喘日记2.0”

总理曾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要。总理还多次强调,发展和利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通过研制推广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收集、分析医学大数据资源,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对于攻克高难疾病等工作也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总理提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需要发展的第二个重点领域,就是研制推广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和通过智能化设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服务。

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针对儿童哮喘疾病的特点,由申昆玲教授带领中国顶级儿科呼吸变态反应疾病专家,历时一年,推出了纸质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同时,“悠然呼吸”儿童哮喘管理平台同步设计上线,一经推出便迅速被田芸和她群内的其他家长们接受。

“悠然呼吸”可以看作是一套针对儿童哮喘管理的手机“APP+”智能硬件的哮喘管理解决方案。在大多数移动医疗的慢病管理模式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医生端,一个患者端,由医生远程在线对患者进行管理和诊断。然而,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哮喘病。由于儿童哮喘的发病往往不是在医院,而是在家中、学校或其他公共区域,因此,依托线上远程问诊,靠医生给患者做咨询,显然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通过智能峰流速仪等设备日常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并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哮喘病健康教育,家长可以及时识别患儿状况,了解哮喘发作先兆和急性加重时的处理方案,可以做到自我管理――以强调哮喘管理任务为核心的儿童哮喘行动计划,无形当中放大了患者及家庭的作用。

这一行动计划的推行意义不仅仅利于个人,申昆玲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APP平台,可以有效采集哮喘患儿的家庭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针对性地为哮喘患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哮喘患儿的环境因素、地域差异和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和相关信息,为中国儿童哮喘的诊疗和防控提供依据。”

儿童哮喘行动计划起航

今年的5月2日是第十九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清新空气,舒畅呼吸”。在世界哮喘日来临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向莉主任及其团队在医院医务处及宣传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现场义诊咨询活动。不少家长在活动现场都拿到了一本关于儿童过敏哮喘知识手册。无论是知识手册还是掌上APP,在各种渠道的哮喘知识宣讲中,医生都在向家长们传递着这样的信心:儿童哮喘是可以临床治愈的,只要家长能够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定期监测肺功能峰流速值,掌握哮喘发作的缓解和控制方法,必定会大大提高整个儿童哮喘的控制率。 规范诊疗 在世界哮喘日来临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向莉主任及其团队在医院医务处及宣传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现场义诊咨询活动。

以往单纯依赖医生评估哮喘控制状况、家庭自我管理缺位的状态正亟待改变。过去,不少哮喘患儿家长,孩子一咳喘就往医院跑,症状一缓解就停止用。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也许能够帮助患儿家长们避免这些错误的做法,更好地识别哮喘症状,了解哮喘日常的控制方法和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案,了解孩子由于接触过敏原和诱发因素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和风险,并懂得如何避免。“哮喘行动计划实际上是联系医生、家长、患儿的纽带,是建立医生、家长、病人合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申昆玲教授说,“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建立,填补了儿童哮喘管理方面一个空白,我们希望哮喘行动计划的推广,能够在全国进一步提高儿童哮喘的整体管理水平”。

由于京津冀地区有着相类似的大气环境和生活习惯,率先在京津冀试点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及悠然呼吸APP管理平台,正是为了完善和优化整个儿童哮喘管理流程,磨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在临床和家庭管理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配合下一步的全国普及和推广。考虑到地域的不同,首批试点医院中,分别在北京选择了4家医院,天津3家,河北3家(包括石家庄、唐山、秦皇岛),跨3个省、直辖市、5个地区、10家医院。对于这种跨区域的联合项目,则通过统一制定方案、分区管理、定点跟进的形式来推进。如北京设有项目核心成员团队负责设计和部署试点项目的整体方案,每个地区指定项目负责人,每家医院设立了项目协调人员,配合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临床支持。同时,在APP平台上也设有客户服务团队,负责家庭监测产品的应用和指导、APP使用流程的解答和相关的应用及技术支持,确保每一个入组患儿都能够按照项目的要求进行监测和记录。这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医疗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各地的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分析的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第8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儿科见习;教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07-02

1 儿科教学需要高素质的临床医学教师

1.1目前由于我国现状是儿科病人数量不断增加,家长期望值高,儿科职业医疗风险高、工作累、压力大、待遇低,医患关系紧张,愿从事儿科工作的儿科医生在减少,能继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儿科医生就需要更高的素质,不断在儿科这块医学殿堂辛勤耕耘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供保障。作为儿科临床教学,带教老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具备热爱儿科医疗事业,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等优良品质。

1.2儿科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教育对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教育方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由于知识的积累速度的加快产生了接收知识的能力与浩瀚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使得“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儿科临床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有较高的医疗理论水平,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入先进的教育方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 “学会学习” 的儿科临床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2.1通过直观教学法,首先培养学生对儿科临床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学习行为的动力,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基础教育进入儿科临床教育的第一阶段,抓住学生见习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观察病人,让学生能很直观形象的体会课本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增加记忆。例如讲解过敏性紫癜,带领学生观察病人的紫癜表现,新出现的紫癜为鲜红色,陈旧性为暗红色,紫癜的对称性分布特点,出血点、紫癜、瘀点、瘀斑直径大小不一而不同的表述,紫癜按压皮肤不退色等特点,学生观察体会后记忆深刻。

2.2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对儿科临床有兴趣后,可以安排布置第二天的见习内容,例如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简单提要式的布置学生复习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加深记忆,见习时先带领学生观察病人,有肺部体征的可形象观察什么是三凹征,听诊肺部罗音,体会肺部干性罗音、湿性罗音与哮鸣音等的不同特点。观察病人症状体征后,可以以病例为中心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后加深理解记忆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等,如此可避免教师的单纯讲授,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临床表现观察再回到理论学习,印象深刻,效果理想。

2.3善于使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该方法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先导,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善于使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见习重症支气管肺炎病人,先提出根据哪些表现可诊断支气管肺炎,重症表现在哪些方面等,可提问某个学生,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儿科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2.4见习中需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完成见习目的。儿科病人很难长时间配合,而且家长更是宠爱有加,比如见习儿科体格检查, CAI课件录像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教学更省力且更有效。

3 儿科见习是为儿科实习做好准备,在见习阶段就将儿科实习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比如学生练习书写完整病历、门诊病历及处方时,将病历书写规范与处方要求加以解释,如何看化验单及如何记录化验检查内容等进行讲解,讲解后练习书写,书写的病历及处方进行点评,达到教学效果,为以后进入儿科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4 见习时就必须加强人文教育,让学生具有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意识,训练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注意自我保护。例如在见习主任查房过程中,见习疾病的同时学习如何关心病人,如何进行医患沟通,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见习和以后的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降低医疗风险。

总之,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教师应适应新时代要求,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才能学好儿科学。

第9篇: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持续呼吸道正压;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酸中毒、低氧血症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多脏器损伤及其他并发症[1]。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方法纠正患儿的缺氧症状,以控制其病理损害过程,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本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32例,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为低氧血症,患儿可能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在患儿的临床抢救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儿供氧,以缓解低氧血症对于病情逆转的影响[4-5]。治疗组应用持续呼吸道正压疗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维持呼吸保证患儿呼吸道萎缩的肺泡重新扩张,以增加患儿的肺泡稳定性,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消耗。

在治疗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呼吸机的结构较为简单,无需进行气管插管,急救过程中的操作便捷,可以保持有效供氧;(2)应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避免了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引起的患儿气道损伤及继发感染现象,有利于降低患儿的死亡率[6];(3)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所需的仪器、设备较为简单,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更适用于中小型医院。

总之,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及副作用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小型医院,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鲤珍,汪永芬,许晴虹.新生儿呼吸暂停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4):275-276.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8-469.

[3] 孙金苹,崔京宁,丁学勤.鼻塞CPAP治疗小婴儿呼吸衰竭12例[J].中国医刊,2000,2(13):26.

[4] 周晓光,周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29.

[5] 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