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

第1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1、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父母要自觉担负起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义务,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品德;

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鲜,他们常常会向父母提出许许多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问题包含着孩子的求知欲,孕育着聪明和智慧。因此,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点知识,这不仅仅是为了回答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和学习精神,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

3、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多个方面,一个好的家长主要应具备健康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分析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孩子,我能给你什么?”读完《傅雷家书》时,我不断地自问。

  《傅雷家书》摘编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写给儿子的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达七千多字。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读那一封封家书,就象和傅雷先生进行着一次次触及心灵深处的谈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也像他的孩子一样在聆听着,感受着,用心铭记着,更反躬自问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等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极高。正因为有如此才华出众的父亲的引领和培养,他的儿子傅聪才能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著名的钢琴大师。而身为母亲和语文教师的我的才华是什么?对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又懂得多少呢?我有什么可以传授给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们呢?我的才疏学浅令我汗颜,令我更加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紧迫性,唯有挤出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积淀深厚的文学艺术底蕴,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

  傅雷特别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他深深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虽然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此番话之后,非常认同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这种对子女的教育观。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傅雷对孩子无不关怀备至。想想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学表演、学英语……却很少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生活,才出现了大学的“读书专业户”,才有很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硕士、博士无法融入社会。作为老师,作为母亲的我难道不应该警醒吗?

  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孩子往往被忽略,还有谁像傅雷那样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静下心来给孩子写信,给孩子以技艺上的指导,人格上的塑造,心灵上的引领,情感上的慰藉?谁又会像傅雷一样把孩子的培养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荣誉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都看看这本《傅雷家书》,经常问问自己:孩子,我能给你什么?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与情操。《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狂热的追求艺术,从而放弃生活。而更智慧的傅雷,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他既保持了对艺术的尊重,又精巧设置了物质与生活的关系,从而避免了物质对自己和对艺术的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傅聪是幸福的,他有良好的天赋,能够轻易做到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他有自由的时代背景,能够专注于艺术本身的学习与深化,脱离艺术之外理论与成绩的干扰。最重要的,他有一个志趣相同、无微不至的父亲。来自父亲傅雷的疏导是渊博的,傅雷用毕生的知识与艺术修养,以及丰富的经验理论引导傅聪走上一条艺术之路。他用长远的目光预测到傅聪在理想道路上的重重阻碍,并给予自己的建议,不厌其烦的劝告。

  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傅雷式的教育是平等的,他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将儿子视为朋友,不用父母地位加以胁迫,而是以爱和真诚去传递自己的声音。他时常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对你的爱。”他还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3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第3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一、孩子学习弹钢琴的益处

(一)提高孩子的修养与文化素质。

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

(二)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协调性。

钢琴的练习和演奏都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听觉的专注、十个手指在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灵敏。积极活动双手,促进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提高协调能力。

(三)培养孩子对音乐的鉴赏力。

学习钢琴要接触和阅读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长期的训练和熏陶,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鉴赏力。

(四)锻炼孩子的耐力和信心。

演奏钢琴需要相对熟练的技术、技巧,需要有规律的、科学的、持久的训练。这种训练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气。所以,钢琴学习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父母让孩子学钢琴,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觉得孩子可能需要参加一些比赛。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就有太多的失望。可以说,学琴之路并不轻松。那些急于把孩子推上顶峰的家长,如果冷静地重新思考,回头看看学琴路上孩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就很容易明白由于错误的引导,孩子失去了哪些人生真正应该习得的宝贵经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包含很多重要因素。如果让孩子学琴,家长就应注意两点问题。

(一)明确孩子学琴的目的。

很多家长看到邻居的孩子学习钢琴,觉得挺高雅,很羡慕,也让孩子去学。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为钢琴家,几乎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一些父母本身就是音乐工作者,更会如此。实际上,让孩子学琴,绝不是为了使孩子成为音乐家,而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二)家长所起到的作用。

孩子对各种音响是十分敏感的,家长要因势利导,逐步把孩子引入音乐世界,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家长对音乐要有一定的兴趣,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艺术的氛围。这样,可以使孩子沉浸在音乐中,并得到熏陶。家长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在3~5岁时,接受音乐的能力特别强。他们听到音乐会自发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还会随着音乐大声喊叫。当他们看到或听到美妙的音乐时,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孩子喜欢某种乐器时,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这一爱好激发他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失去兴趣。即使勉强掌握一些弹奏技巧,也得不偿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在艺术上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对音乐真正的热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第二,如果孩子在练习中弹错了音,家长不要当场训斥孩子,而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父母要不断增强孩子练习的欲望。如果孩子一弹错就被打断,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从乐曲转移到父母的斥责上。由于生怕弹错,他们就会更小心翼翼地弹琴,这样就会影响音乐感受。练琴习惯对效率有直接影响,我们必须注意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不失时机地培养好习惯,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等到觉察它的危害时再想改就困难了。第三,孩子学琴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不要急于显示孩子的“才能”,没过多久,就让孩子演奏歌曲进行“炫耀”。在学琴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要边念节奏边打拍子,培养节拍、速度相互关系的关联性和准确性,加深孩子对音高的理解,训练对曲子旋律的感受能力。孩子开始学琴时,家长要带孩子一起去,认真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并按老师的要求指导孩子的练习。家长可以在孩子练习曲子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对音乐形象和意境描写进行想象,并启发孩子积极想象,让孩子凭记忆念出已熟悉的曲子的节奏、背唱旋律,提高记忆能力。

三、孩子在学琴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充足时间,精力集中。

每天要安排足够的、较稳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练琴,同时要养成精力集中的好习惯。因为精力集中是学习的良好品质,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基础。

(二)重视基本功的培养。

坐姿、手型、手位、指法,这是孩子应当掌握的基本功。应该坐在凳子三分之一处,脚落地,不能把琴凳坐满。儿童个子小,要准备一个凳子放脚,保持身体平衡。

(三)要持之以恒。

家长应该注意使孩子有兴致地学习弹琴,有必要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多加鼓励,不要逼迫他们练琴。

(四)保持环境的安静。

有条件的话,尽可能为孩子设一个单独的琴室,孩子在练琴时,要保证环境的安静,不要打扰孩子练琴,不要开音响或电视、也不要大声地高谈阔论。

(五)老师要相对稳定。

要为孩子精心选择能胜任的师资。有的教师水平有限,缺乏精湛的技能技巧和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授方法,会误人子弟。不要经常更换老师,否则不利于孩子的提高。

(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老师要多给孩子一些交流的空间,家长也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开阔孩子的眼界。

(七)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4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今年,我在学校打破过去的班级单位,让每个孩子在放学后,自愿选择一种乐器,通过家长委员会出面协调,教师参与,音乐志愿者授课的方式,开起了免费的器乐学习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说明许多家长已经逐步认识到学琴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儿童手、眼、脑甚至全身的协调合作,刺激脑细胞发育,促进视觉、听觉等感官发挥作用,而且可以陶冶儿童情操,提高孩子的识记能力,学琴无疑是开发孩子右脑、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孩子情商的理想手段之一。琴童的成才同然有许多个人内在因素和遗传基因因素,但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琴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走进课堂只是第一步。小学阶段,孩子年龄较小,性格、意志各方面都不成熟,作为琴童的家长,首先在心理上要有一定自我牺牲准备,除了按时接送孩子上课,有时还要“陪学”、“陪练”。既做父母,还要做孩子的老师、朋友,甚至学生。要积极做好孩子学琴前入门教育,逐步引导孩子走向热爱音乐的道路。其次,指导琴童练琴是家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家长在辅导中必须掌握教师授课的要点、技巧,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情趣,突出趣味性、音乐性、儿童性。再者,有条件的家长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接触音乐的机会,让孩子多听音乐,多看演出,多参与音乐活动。以下6点仅供家长参考。1.指导、帮助琴童安排练琴时间。学而不练,等于没学,永不能进步。根据琴童年龄特点,每天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应采取“少吃多餐”,分化练习时间,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时间,使琴童集中精力,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养成刻苦练琴习惯。2.学琴中各种流派很多,技术风格多种多样,即使是最基本的手型、指法,动作也会各有训练途径和特点,并非唯有哪一种正确。特别是初学阶段,还应“从一而终”,未经深思熟虑,不宜常换师门,若练到最高阶段,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3.让琴童尝试成功。经常讲些音乐家故事和成功者的事迹,多与“圈内人士”交往,多让琴童展现自我,让他们尝试成功,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4.家长也要“过把瘾”。倘若家长与琴童同步学琴,也能真正成为“内行”的辅导者,让琴童“口服心服”,极大鼓舞琴童学琴积极性。5.切忌“重技轻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孩子的琴技提高不能拔苗助长,为了考级而考级,最终必然失败。基本功和乐曲同等重要。忽视艺术性,最终孩子技能提高了,他也只能是个琴匠,而非艺术家。6.重结果,更应重过程。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的美好,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己的羽翼。

作为琴童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只有让孩子热爱音乐,才能使其获得成功。有的音乐教师“求才心切”,同时,也为迎合一些家长“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急功近利。由于作业难易不当,或只教学琴,不教与之相关的知识,成了名副其实的“琴匠”,使多少琴童兴趣全无,被扼杀在“成名”、“成家”的摇篮里!其次,学会赏识学生。再则,教学中有三戒:一戒无耐心。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没有耐心,没有耐心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二戒“琶音式”拔高,即越级参赛或考级。三戒重技轻艺。重技轻艺的结果使琴童在被动中弹奏,使原本优美动听的旋律变成了枯燥的音符罗列,挫伤琴童学琴兴趣。

第5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在娱乐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品格,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为以后美的开花、结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钢琴课程在学前教育的审美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就是说,美育常常通过艺术教育完成。艺术教育可以传播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钢琴基础课的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系统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并初步掌握不同体裁、风格的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修养。在此基础上,加入即兴伴奏课程,能使学生获得实用的伴奏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音乐能使人变得愉快、健康,它始终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里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

音乐作为少儿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幼儿时期是听力思维敏感佳期,在这个求知欲和接受力的高峰阶段,如果能有条件学习些音乐,学习一门乐器,会对孩子的智力启蒙、身心健康、性格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为了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众多家长开始让孩子学习钢琴,并且很多孩子在幼年时便开始学习钢琴。那么,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幼年就开始学习钢琴呢?

这里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学习钢琴这门技艺性很强的乐器,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孩子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接受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逐渐培养与建立他们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自强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踏踏实实的精神。

美国著名的人类能力发展研究博士杜曼提出:“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与魔术般的吸收能力,越接近零岁这种欲望与能力就越强。”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辟论述,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把握好儿童早期教育的施教佳期,这会使他们不仅学习到很好的钢琴演奏技能,还会使他们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更加灵敏和聪慧。

通过钢琴弹奏的训练,孩子能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并且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听辨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练习钢琴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很大好处,而且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钢琴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程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原有授课形式、课程构架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一些创新与改革,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在钢琴基础课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能够适应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

音乐是艺术中的重要一种,也是极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并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音乐教育又自然成为学前艺术教育中的核心。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当然,同学前艺术教育一样,学前音乐教育也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提高人的音乐素质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想象力和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普及、提高并重为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所需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第6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关键词】公学;绅士;儿童家庭教育

作为“教育的活化石”的英国公学,是独立于英国公共教育系统之外的一种独特的中等学校,是英国的私立精英学校或者贵族学校。从创立至今已经历了600多年,为英国统治阶级培养了大量社会精英,被誉为“世界精英的摇篮”。最早的文彻斯特公学是1382年创建的,“九大公学”中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由公学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学术成绩优异,而且在体育方面表现也很出色,毕业后大多进入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英国公学之所以经久不衰,与他们独特的办学模式、精英化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现代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强,我国学者也在不断学习与研究世界先进的教育成功经验,虽然存在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所引起的差异,但英国公学秉承的独特教育理念,仍然值得借鉴,并引起我们对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观念的反思。

一、英国公学绅士品格培养理念

英国的最高统治者大多出身于公学,迄今为止,英国53任首相中有20位毕业于伊顿公学。“保持自己的个性”是公学和它的每一个学生笃守的信条。因此,公学从古到今始终保持着一些显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征。1693年,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观点。他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在英国人看来,“绅士”是贵族精神的体现,“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绅士品格的培养是英国公学一贯秉承的教育方针,是其精英型人才培养的主导,主要体现在道德礼仪培养、性格意志磨练及体能锻炼等方面。

(一)严格的管理制度。公学选拔学生的标准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滥竽充数,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保证录取的公平性和学生的优良素质。尽管社会地位和财富是进入公学的首要条件,但如果才智平庸,无法通过考试,同样会被拒之门外。寄宿制度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培养健全的人格。虽然学生大都来自达官贵族,但公学的寄宿生并没有贵族的奢华享受。相反,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公学提供的住宿和饮食都相当简陋。并且,为了避免家庭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干扰,公学向来不允许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情况。宿舍实行级长制,主要是通过选举的学生干部实行学生管理学生的制度。生活的磨炼和从事管理工作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互相关心、协作配合、领导与服从等健全的人格和能力。(原青林2004)公学的校规相当严厉,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溺爱会阻碍其独立性格的形成。学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加以约束,使学生逐步养成公德意识,树立起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为以后步入社会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文体活动。一直以来,公学的课程设置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这也是他们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对于学业,公学对于学生的艺术和体育活动也相当重视,尤其是体育运动,占去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增强对美的追求;体育活动是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坚韧顽强的精神。(祝怀新,应起翔2002)如著名的哈罗公学就开设了音乐、戏剧表演、雕塑、各种球类、划船、游泳、射击、剑术、马术、体操、田径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的文艺活动及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由的选择项目,施展才华,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公学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使学生拥有团结协作、坚韧努力、公平竞争的精神和超越胜负的胸怀。尊重学生兴趣培养技能、开展活动,有利于发展其谦恭、宽容、豁达的品格、待人接物与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公学所强调的绅士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性格陶冶是公学管理的精华所在。”(郑映霞2010)公学的绅士道德教育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习得日后成为一个绅士所具备的含蓄、内敛、从容、平和、守信、礼貌、公正等各种美德,使其不仅德才兼备,更具有独立的人格,强健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其成为社会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国公学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观念的启示

我国的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观念较之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多数父母认同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力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早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已经在逐渐的消失,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的发展观容易变成以家长的愿望为主体。中国的家长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从3-4岁就开始学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围棋、学舞蹈等等,7-8岁就开始学起了对他们来说艰深难懂的奥数。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多的会关注“有什么用”。过早地开始文化学习,其实是在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学问教育三者相结合。“健全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成才发展的基础;是快乐幸福的源泉。”(谭刚强2013)英国公学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种英才教育理念与我国大多“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吻合,结合公学的成功经验,我国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启发。

(一)注重道德礼仪培养

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香港作家屈颖妍(2014)说过,“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3岁已经学会上网,5岁便学会3种语言、4种乐器,7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应该说,是被牺牲掉了。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她的话告诉我们,家长的“催谷”心态,也成为孩子社交能力形成的绊脚石。公学的寄宿制度,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融入社会,也体现出社交能力在孩子日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社交”的机会,使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适应、学会选择、学会交往,领悟协作与配合、领导与服从的处事原则,在实践中培养为人处事的能力。公学认为美德是靠后天教育培养得来的,他们更为关注如何学会实践道德,通过实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使他们了解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以身教代替言教,张弛有度,在温和与严厉间维持某种平衡,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二)注重性格意志磨练

D•H•劳伦斯曾经讲过一句话:“如何开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则是:不要管他。”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要学会“放手”。很多孩子娇生惯养,主要源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导致孩子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我们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参与到实际的生活中。掌握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家务劳动,交通规则,一些仪器使用,生命教育,使之能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像“公学人”一样,不会因为“身份高贵”而受到优厚待遇,反而要给孩子做主的机会、吃苦的机会,培养独立意识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毅力。同时,家长要宽容,要允许孩子犯错,也应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孩子只有通过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担当,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明白成功只能够通过主观努力来获得,不论家境多么优越,父母也不能替你成功。只有重视独立性格与思想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既成“才”,也成“人”。

(三)注重艺术修养及体育精神

艺术活动和体育运动对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不仅可以锻炼健康的体魄,还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书、画、跆拳道、游泳……样样皆能,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屈颖妍2014)有些家长“功利心”作祟,而蒙蔽了是非与心灵。为了拿奖状、证书,甚至帮忙代替孩子比赛。这些活动已经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变成了获取“利益”的“武器”,违背了艺术与体育的本性,可能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惨痛的,造成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或人性扭曲。公学之所以重视艺术活动,是为了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兴趣,养成含蓄、平和、包容的绅士品质。我们只有认识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艺术的愉悦享受,使心灵变得纯净。公学对于体育活动的热衷,是为了使学生有朝气、有活力,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对待困难坚韧进取的精神。只有认识体育运动对于性格养成的积极意义,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潜能,理解公平、合作的意义,提高克服困难、抵御挫折的能力,增强成才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实现人生价值。英国公学绅士品格的培养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我们反思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教育对于儿童健全人格形成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培养孩子成“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为了学习有限的知识与技能而牺牲对于性格、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在学习英国公学成功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从我国实际出发,切不可盲从。

[参考文献]

[1]陈平.德国幼儿园和中国幼儿园的不同[DB/OL].

[2]刘琳.西方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启示—以英国、美国为例[J].教育论丛.2010,(03):136-137.

[3]洛克(Locke,J.)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

[4]屈颖妍.怪兽妈妈变形记[EB/OL].

[5]谭刚强.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EB/OL].

[6]王爱娣.英国公学如何培养社会精英[J].师道,2011,(11).

[7]王世宾.对城市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126-127.

[8]徐辉,祝怀新.独特的英国公学[J].比较教育研究,1993,(02):39-42.

[9]英国:公学重视绅士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4,(07).

[10]原青林.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06):42-46.

[11]赵婧.浅谈英国公学寄宿制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J].科学教育,2011,(03).

[12]郑映霞.英国公学的办学模式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10,(03):121-123.

第7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钢琴 音乐素质 耐心 恒心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钱老弹得一手好琴,他认为自己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科学,也学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的确,音乐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是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爱因斯坦也曾写道:音乐和科学在追求目标和探索动机上沟通起来:科学揭示外部物质世界的未知与和谐,音乐揭示内部精神世界的的未知与和谐,二者在达到和谐之巅时殊途同归。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与科学创造是触类旁通的,在创造的时刻,二者之间的屏障往往就消失了。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理解是与他对科学的把握完全类似的。音乐启迪我们的智慧。

在艺术教育相对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长选择钢琴教育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对于小孩子来说,通过学习钢琴而进入音乐的世界是最好、最全面的切入点,钢琴拥有明确的音高和音域,左右手弹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并且可以同时发出8个以上的音,它的多声部性能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无愧于“乐器之王”的美誉。同时也是诸多乐器中较容易入门的。于是,很多孩子开始走上了学琴之路,可是随着弹琴程度的加深,家长每天花时间、精力陪着孩子,却发现孩子的表现并不能尽如人意。家长们越来越失望,孩子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明显,于是很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就采用强迫教育的手段来压制孩子练琴,其结果孩子越来越怕学,越来越讨厌练琴,表现也越来越差,学琴过程出现了恶性循环。这真是让孩子痛苦、家长头痛。有些孩子还就此中断了学琴,给他们童年留下了不美好的回忆!

学琴,不光是学习弹钢琴,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包括性格方面。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心,如果父母拿捏的好,孩子不仅在音乐上能有所成就,对情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注意循序渐进

通常各年龄段的儿童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年龄越小的孩子练琴时间越是不宜过长,因为练琴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也越难控制,他们会感到疲倦、厌烦,练习 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一般我们提倡分时段练习,幼童每次十分钟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练琴时间逐渐加上来。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听觉入手引导孩子用耳朵、用心灵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一般来说,4~6岁的儿童,听觉往往是最敏锐、最发达的时期,此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力、节奏感受力、音乐表达力往往是极为重要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既不能硬也不能软,既不能重也不能轻,每个音都要有“音头”,启发孩子体会用手指弹出每一个音的音头,就像歌唱中的子音,字头要清晰;发音要圆润。音与音之间有一座无形的桥梁将情感连接起来,每一乐句都有不同的语气,句与句的衔接赋予了钢琴生命般的呼吸。

尊重音乐学科自身的基本体系,将浅显必要、生动有趣、科学准确、富于情感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孩子,要注意由浅入深,注重内容的延续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使孩子在音乐的浸润中学会鉴别音乐、真正懂音乐、享受音乐。

以下是给琴童练琴的十点提示,家长可以借鉴:

1.每天要有规律的练琴。

2.要注意手型和身体的姿势。

3.开始时永远要分手练习。

4.开始时永远要慢练。斯蒂芬・黑勒曾经说过:“很慢的练习会有很快的进步。”

5.永远要练习音阶及其拇指、节奏和断开方法的基本练习。

6.当你弹错一个地方时,先把难点更正,不要总是从头弹。

7.选择最适合自己手的指法,把它写在谱子上,不要总换。

8.练习中要始终保持稳定的节奏,可使用节拍器帮助你。

9.注意聆听每个音并尝试演奏出优美的音色。

10.严格遵循作曲家有关速度、句法和力度的所有指示。

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家长,要多鼓励他(她)们在生人面前演奏并时刻保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琴从“聚精会神地听”做起

练琴,倾听是关键。不好的声音会污染你的耳朵,麻痹你的神经。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弹琴的工具,弹出的声音必然是死板机械、毫无价值的。一首乐曲从一开始就要培养感受能力,让孩子学会体验,有愿望去感受。孩子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声音,感受不到就无法真正表达你的内心。在触键之前,如果没有声音的感觉或表达声音的愿望,就必然变成钢琴的奴隶。学音乐用脑用手用眼用脚,都用到了,就是用耳没用多少,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一切音乐活动都要用耳,唱歌、练琴时用耳和不用耳差别很大,如果坚持不懈,练成绝对音高就不是神话。

把认真倾听作为提高思维准确性的突破口。听觉是人类最早的输入通道,也是最易出错的输入通道。听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聆听有助于唤醒个人的主体意识,这种体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一遍遍重复倾听中逐渐完善、逐渐完美。在听的过程中,你就像面对一个魅力无穷、迷人而有新奇的保藏一样,充满了发现的快乐。在聆听当中,教师将审美的眼光与能力交给儿童。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眼光,他才有更多的可能来领悟世界的奇异与美妙。甚至于漫长而复杂的练习,都不会感到枯燥、厌倦、吃力,反而会觉得乐趣无穷。爱因斯坦正是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获得这样一种悟性,才在漫长复杂的科学研究中乐此不疲,成为时代的巨人。

三、歌唱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讲,首先是听,其次就是唱。但是学乐器的孩子往往更愿意主动上手弹而忽略唱,或者说根本不会唱,在教学中,常常发现那些善于歌唱的孩子,记忆的链条更不易中断,乐句间的呼吸、衔接更自然流畅而不漏痕迹,声音更易显上升的趋势。如果把人体看作是天然的“乐器”,这个乐器长在你身上,而钢琴则在身外。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唱歌是人声的直接表达,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任何乐器无法替代的。而那些说谱或不爱张口的孩子,在弹琴中更易“断电”,衔接更生硬、易结巴,弹奏新作品时乐句支离破碎的情况更多,练琴效率较低。许多孩子弹钢琴,总也连不成句,不会弹歌唱性的旋律就是不会唱所致。所以,在单手弹奏时,先唱出来,这个方法是可行奏效的。因此,鼓励孩子愉快的歌唱,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家长的坚持是成功的前提

孩子学琴多是家长的决定。作为家长要有牺牲精神,要认识到我们所学的钢琴并不是娱乐消遣,它有丰富的文献、繁难的技巧,所以,学习音乐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一般家长,大都不懂得音乐,因此,父母亲有一方必须跟着一起认真学。通常,老师上课每周45分钟左右,而大量复杂的工作是课后练习,家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 ,课后还要陪同孩子一起练习,甚至亲自去实践,切身体会正确的弹奏方法,尤其针对幼小琴童。首先制定固定的练琴时间,绝不随意性,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有计划的做事习惯,强化孩子的自律能力。其次要注意严格要求并非态度严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或者感到倦怠时,父母应该耐心的启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意志,而不是采取体罚和强迫的办法,或者放任自流。即使孩子的学习显得笨拙吃力,也不能丧失信心,应当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音乐能力就一定能够发展。

详细的听课笔记是课后练琴的重要依据。课堂笔记记得好不好,与学习效果关系甚大,在听课时,要有针对性的记写,诸如节奏、特殊的音乐记号及如何解决发音散而不集中、触键敲、拍、压的问题,特别是对乐曲的感觉等等,这样有利于减少笔记量,提高听课效果。声音稍纵即逝,老师上课的感觉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模糊,甚至忘记。而听课笔记记录了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好的加以巩固,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回到家练琴,翻看笔记,教师关于练习曲、乐曲要解决什麽问题?如何解决、用了哪些办法,一目了然。哪怕是课堂上老师形象的比喻、动作等都能帮助孩子捕捉到那些正确、理想的声音,对教师的经验,既善于借鉴,又静心思考,专注练习,而不再是单纯的消磨时间,在练琴中就有很多事可做。笔记上收录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如果你和孩子养成课后勤读笔记、多思考的好习惯,就不难实现老师的教学意图,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五、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教育就是养育一个人的心灵,教给孩子智慧。学习乐器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这对于孩子来讲比较困难,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初学的幼童培养兴趣更为重要,良好的开端是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开始弹琴手眼耳脑并用,技巧较难,旋律单调,容易枯燥疲劳,大多数孩子都会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弄得家长常常是火冒三丈,更有家长和孩子因练琴打起来,既破坏了心情、又没有达到练琴效果。因此,要想问题迎刃而解,就需要多考虑孩子的困难,学一学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童注意力不稳定,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学习环境中存在其它诱惑,诸如零食、玩具、家中的宠物及色彩鲜艳的图案,都会使孩子分心,降低练琴效率,时间过长,脑神经疲劳,也会使孩子注意力转移。因此,在选择时间和进度方面可保持灵活性,为适应孩子的特点,可把较长的时间分成几段进行,一天两三次,一次二三十分钟。随着年龄和学业的长进,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如:面对挂钟,孩子自己掌握时间,约定十分钟专注后的休息,抓住孩子休息的片刻真诚的夸奖,予以肯定,多给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练琴,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功利心。磨练耐心,是指有意识培养孩子对单调乏味的耐受力,让孩子养成不单凭兴趣做事的好习惯。每件事都是由无数兴趣组成的,因此,需要有意磨练,让孩子知道兴趣只是一个开始,坚持不懈的恒心加刻苦的努力才能迈向成功。“想做不该做的事,要忍着不做;该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坚持把它做好。”只要态度认真,就应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哪怕是速度缓慢,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孩子就有理由感到自豪。只给动力,不给压力。家长应不急不缓,使孩子通过艺术学习,自信心和实际能力越来越强大。

立足于声音是音乐的本质,小孩子从小通过艺术学习,学会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让这份真实、平凡、高贵的情感所带来的快乐与温暖、优雅与力量支撑起他们的整个人生。

作者简介:

第8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关键词:提升兴趣;少儿舞蹈考级;全面性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通过正确的系统化舞蹈教学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情趣的转换

少儿很容易对舞蹈活动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表现是浅层的,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我们要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将其浅层的表现眼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二、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创造力

少儿舞蹈教育活动要以少儿为主,强调主动性,强调少儿舞蹈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少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舞蹈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教学中,应为幼儿创设可以引发其学习舞蹈热情的环境,使幼儿产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后再对其进行舞蹈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治理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三、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1.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舞蹈课的训练是艰苦的,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反应能力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和胜利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思路,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七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哦、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十年磨一剑”,凝聚湖南六位舞蹈专家十年心血编成的《少儿舞蹈考级教材》,面向全国发行。这套教材是湖南第一套经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中心核准的舞蹈素质教材,也是国内第二套省级舞蹈考级教材,教材内容具有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

《少儿舞蹈考级教材》由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舞蹈家许红英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他们从1997年开始编创,经过反复编写、实践,最终定稿出版。编写这套教材旨在普及舞蹈文化,提高国民的舞蹈素质,为舞蹈考级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蓝本。与同类教材相比,此套教材增加了大量舞蹈组合和舞段,突出了表演性;配有大量形象鲜明的图示,选用音乐符合少儿特点;教材还具有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在民族民间舞这部分,除了编入了中国传统的四大代表性民族舞蹈训练外,还加入了湖南本土的苗、土、侗、汉等民族舞蹈素材。教材中大量的训练动作、舞蹈组合、图示、音乐都是编者创造的,每册教材都附带光盘。这套《少儿舞蹈考级教材》具有专业训练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民族性,并符合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征,同时其通俗性、趣味性和自娱性的编写特点也达到了普及儿童舞蹈训练的教学要求,达到中国舞蹈启蒙和普及的最终目的。它不但是一本非常好的舞蹈考级教材,也是中小学舞蹈教学系统性训练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

《少儿舞蹈考级教材》能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能培养孩子们对舞蹈这门艺术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不但能塑造优美的身姿,训练孩子们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锻炼体魄,培养集体荣誉感,使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儿舞蹈训练的教材范本。舞蹈考级的意义并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获得艺术素质教育的完整学习过程。参加舞蹈考级,一是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给与学习舞蹈的孩子一个专业的评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三是给学生亲临考场的心里素质锻炼机会和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舞蹈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美学追求是无与伦比的,她与生俱来的高压风云使追随者也由此变得超凡脱俗,卓尔不群。舞蹈可以培养孩子高贵的气质,提升艺术修养,塑造他们更加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通过学习该教材,我懂得了怎样教授学生;懂得了怎样把握施教过程中的细节;懂得了如何精确地拆解各民族舞蹈的基本要点;懂得了如何吃透身韵舞姿中的各种元素动作,进一步明确了舞蹈中精、气、神的涵义。

那么这套教材好在哪呢?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少儿舞蹈在教学中的音乐选择中,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少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节奏鲜明,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很鲜明。音乐形象也生动具体,乐句整齐,这些都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书法,并且少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

例如,少儿舞蹈《许多小鱼游来了》,通过老师讲述鱼儿故事,听音乐描述鱼儿游泳特征引导少儿进行模仿,从而学会“波浪”元素。音乐形象唤起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实践感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湖南省少儿考级教材在音乐选择上形象严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绪,对少儿舞蹈发展起重要意义。

少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舞蹈是一门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和演出的。所以少儿舞蹈教学的队形波安华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如一个顺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队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任务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少儿舞蹈教学中注意了把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少儿舞蹈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感情。所以少儿舞蹈考级教学中,教师把音乐、舞蹈、文学融为一体,必要时可用语言补充,使歌、舞、语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歌表演之所以很受少儿喜欢就是运用了这一点。比如:“山轮车,跑得快,里面坐个老太太”,孩子们边唱边学老太太的模样讲话,这样动作就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补充了单调表现的不足,使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儿童的心灵,作为少儿舞蹈的传播教育者的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教材。只有穿凿出的舞蹈才会被少儿喜欢和接受,少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徐韵.通过概念学习引导幼儿进行舞蹈创作[J].早期教育

第9篇: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范文

【关键词】感情;教育;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54-02

音乐教育是用来传达感情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因此,我们要不断重视感情艺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1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

1.1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探究音乐的起源,无论是异性求爱说、巫术说,还是模仿说、劳动说等都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是一门音响的艺术,也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西方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首先表现出的是它的音响性,通过音响中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它的情感性。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当中,情感性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情感虽不是音乐专有的,但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第一,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只是表现从中体验到的情感;第二,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直接的;第三,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具有欣赏性,在音乐欣赏中,感情胜于理智。

1.2 音乐教育在人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很多事例表明,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学哪个专业的,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就必须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若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级的人物,就更应如此”。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这样总结音乐对他的影响:“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人类,尤其是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教他们怎样认识音乐,听音乐,听懂音乐,还要教他们如何区分好与坏的音乐。”好的音乐能使人塑造完美人格、丰富人的感情,身心健康发展等;不好的音乐却能使人脾气暴躁,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运动、生理、思想,提高人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人的情感以及健康身心、肢体语言等,有教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音乐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协调性,增强孩子的集体责任感、合作能力及交流能力。音乐中的旋律感情控制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中的节奏却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1.3 现代的科学证明音乐不仅表达出世人的情感,还具有调节人情感情绪的作用。快速愉悦的音乐可以使人兴奋;节奏徐缓、音调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趋于安稳;旋律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解除疲劳,放松心情。音乐通过声波的物理传播作用于人体,以特定的频率、声压等直接作用于耳膜、大脑及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实现调节情感情绪的目的。如当人感到疲劳的时候,听维瓦尔第的《春》、德彪西的《大海》等轻松流畅的的音乐能增强大脑皮层抑制过程,调节兴奋抑制过程,使其趋于平衡,加快疲劳的消失;当人感到失望时,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能激发人的力量,给人以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情感艺术是提高音乐教育课中的重要因素

2.1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艺术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教育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艺术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艺术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

2.2 音乐叫人的情感经历了一种不同程度的全新体验,并逐渐获得了超越现实、超越音乐本身的情态境界。在音乐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任音乐的旋律来触动心弦,任音乐的节奏来拍打心肺,任音乐的效应来融化情感,最终我们将在音乐的熏陶中进入一个全新的情感世界。通过聆听各种富有情感内涵的音乐,使我们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分享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与愿望,使我们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3 着重采用具有丰富情感的音乐教育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歌曲教授,如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授内容。民歌具有很深刻、精彩和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时代特点,还有以情动人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不仅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生活、风俗的途径,还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表达着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这些具有强烈感彩的民歌记录每个阶段人们的生活情况。歌唱少数民族民歌时,要注意唱出蒙古族民歌具有开阔、稳健、剽悍性格的特点;维吾尔族民歌富于装饰性,活泼、欢快,带有切分性的舞蹈节奏的特点;彝族民歌清新动人,带有朴实、细腻的感觉,节奏丰富的特点等表达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感彩的民族特点。除了要选择最好的歌曲作为教授内容外,更要注意教授的方法,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时刻保持引起孩子兴趣的活动和语言,使他们容易理解、接受和喜欢。

2.4 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感素质,它包含情意、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素质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