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第1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1.兴趣启发。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源于兴趣。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我们经常说某位数学教师教学有方,“开窍”有术,就是指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炼,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质疑启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恰当地设“障”立“疑”,使学生有所想,联系新旧知识,设想种种解答方案,促使学生头脑中思维波涛迭起,自觉地由疑到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攻难启发。积极的思维与疑难并存,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有意地让学生“跳起来摘摘桃子”“碰碰钉子”,在难题面前,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在教师恰当地诱导与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攻克难关,获得知识,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不过,在攻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度”。难度太大,学生会畏难而退;难度太小,学生不用思考就会得到答案,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4.动情启发。教师把正确的观点与入情入理的主题讲述清楚,并寓于生动感人的具体事例中,有助于突出主题,强化认识。在引导学生明理激情的过程中,教师要自己先做到感情丰富,讲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抓住启发学生感情的热点,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做到有情有理,情景交融,以情感人,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5.分析启发。所谓分析就是“执果溯因”的思维方法。教师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逆推而上,提出一系列“欲证之,先要证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直溯到命题的条件或所学习的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这种分析启发能培养学生有规律地探索解题思路,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为数众多的习题在解答之前需要分析启发,而且教材中大量定理、公式等在证明之前,也应进行这种分析启发。

6.归纳启发。就是让学生对某些特殊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抽象出个别特征,并分出本质的特性而舍弃非本质的东西,从而归纳出这类事物的一般特性,或者形成概念,或者形成法则和公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7演绎启发。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关于特殊事物同某种一般事物相适应的思想,演绎启发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过去所获得的关于某种事物的一般性的认识(大前提),去指导自己认识这类事物中某个或某些新的个别事物(小前提)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启发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容易找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有意义的,它在概念、规律的应用教学中经常用到。

8.类比启发。就是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以熟悉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类比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同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的迁移。对于有区别但是类似的概念、运算、证明、作图等,常可运用类比启发。

9.直觉启发。是给出实物、模型或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某种特殊性的认识,这种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周密的审题能力。在引出定义或定理、公式时较为有用。

10.多解启发。对于一些可用多种途径解决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决。这种启发能使学生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客观条件,不断地想出新措施,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广阔性。

第2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英语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互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且按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足迹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交互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熟悉和采用。但是,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并不能够立竿见影,不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应用不当,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三、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践

(1)提问法。提问法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判断结果对错和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作为最常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问设疑启发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问题,并巧妙地提出问题。一般设计此类问题难度要适中,难度太大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太小会使得学生对问题以及后面要交待的知识不以为然,从而达不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给出一个以nor、so与neither开头的高考题。这个题目难度适中,有的学生做出来了,有的学生没有做出来。因为问题引入得当,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笔者很快就引导学生到关于倒装结构问题的教学上来了。

(2)情景法。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实际上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英语学习环境缺乏现状得到缓解。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选择扮演教材中的不同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另外,情景教学可以不拘与课堂上模拟教材内容,笔者就从在讲解高一的阅读理解时,让学生一个高考模拟考生的心态去做题,这样学生对阅读题便十分重视,同时,笔者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3)随机法。笔者在参加工作伊始,一位老教师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课堂上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或者说刻意地去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随机应变启发法。因为只有最适合学生的启发,才是最好的启发。如何才能做到适合学生呢,便只剩随机应变一途。例如,笔者在讲解特别容易混淆的单词时,总喜欢用自己的简笔画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到比较形象的画面上来。当学生对画面感兴趣时,再不失时机地将讲授重点回归到单词的辨析上来。再如,授课过程讲解某一知识点时间过长时,观察学生一般都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听课情绪急躁的现象,此时笔者就出一个小题目或者指定课后一个习题让学生来做。这样在舒缓学生听课疲劳感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一个相对的时间整理一下阶段性的课堂知识点。

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以上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看法,更多的还需要诸位同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并进行总结,以推动教学互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应当遵循独立思考、合作研究、举一反三以及极力促进原则,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一是运用直观试验手段开展启发引导;二是运用深入浅出比拟开展启发引导;三是运用现代手段演示开展启发引导;四是运用小组分析质疑开展启发引导,让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绽放精彩。

关键词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原则;要点

启发式教学作为新课改中成效较为显著的教学模式,已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广大生物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利器。这一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点的同时,强化了能力培养,较好地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模式的运用原则

1.独立思考原则。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提出思考题,应当要求学生对照教材要求以及学习目标,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不再被动等待教师的直接给予。久而久之,学生在生物启发式教学模式中,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原则。在生物启发式教学中,独立思考是必要的,但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受制于自身学习基础与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深刻性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配合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在小组这样的载体中进行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成果的完善程度,以及增强重难点攻克效果。

3.举一反三原则。生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以及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其余相关的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和提高分析能力。

4.激励促进原则。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多的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完成目标任务,这一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在启发探究过程中的进步进行表扬,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要为他们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模式的运用要点

1.运用直观试验手段开展启发引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能够直观形象地解释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环节,应当借助于实验教学这样的有效载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研究实验规律,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程度和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内环境稳态”内容时,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首先用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实验用的蒸馏水和血浆,接下来用pH试纸分别对两支试管内溶液的pH值进行测试,在获得检测结果之后,对两支试管都注入同等数量的盐酸溶液,将试管摇均匀并开展pH检测,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开展分析研究,分小组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这样的启发教学结合实验过程开展,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也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了启发教学的成效。

第4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妇产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14-02

引言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启发式教学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妇产科教学的过程中,当前普遍采用的依然是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的表达和讲解来传递给学生知识,这种方法虽然计划性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造成学生的接受效率不高以及被动学习的问题,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在妇产科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

1 启发式教学的简介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关系上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水平。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实施下综合应用来达到最终教学效果。

2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法

2.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只有在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时才能够让学习者感受到满足。启发式教学正时要利用这一特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尤其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讲解过程,从病因着手,探讨形成的因素,然后从病例展开,探讨疾病的发展过程,在讲解时要注意逻辑关系,通过设问和引导来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在自身的思维活动之后找到学习的兴趣,最后再通过总结和推断得到学习的效果和结果。

2.2围绕中心问题,抓住关键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牢牢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提出的知识关键点来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例如,在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子宫胎盘灌流不足的学说入手,在基本病理变化的结合下给学生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推理得到三大主症(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这一结果,找到背后规律后让学生自主总结出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

2.3“推陈出新”式启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获取知识的经验,从既有知识出发对学生的知识范围展开拓展,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实现新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例如,在对功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上课时先进行月经生理的相关内容会议,从生理知识的基础上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再结合内分泌的变化讨论功血出现的临床表现。提出护理和治疗的原则。事实证明,这种从已有知识出发来进行新知识传授的“推陈出现”方法效果显著。

2.4以“点”带“面”的类推式启发:在教学中对相似的疾病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固定的模板引导学生学习,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流产教学时,可以通过对病因病理的讲解来总结和概括各类流产的特征,通过比较有特征的先兆流产为模板来讲述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辅助检查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类推得到其他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不仅需要明确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同样要明确启发的方法和效果,如果引导不当,反而会使得学生思维不明确,容易步入误区。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师有明确的要求,具体如下:

3.1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想要灵活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对教学内容有足够的熟悉程度。教师需要通过对教材的仔细钻研和对知识点相互关联部分有充分的掌握,才能够实现在教学中有机的灵活运用,以点带面的进行启发,设计恰当的问题和精辟的例证。此外,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清晰和完整,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不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尤其是不能忽略对妇产科基础知识的重点讲解,以免一些抽象程度高、内容复杂的问题困扰学生。

3.2充分熟悉学生: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实现需要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特别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积极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对学生的优良学习效果表示及时的肯定,才能够实现激励学生的目的。

3.3语言准确,目的明确,导向性强: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讲课时要能够中心突出和循序渐进,并且还要形象生动,指向性强,这样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3.4知识面要广,知识内涵要丰富:教师是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除了要符合一般教师的要求外还应当有丰富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教学嗅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及时更正和指导。

4 结语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信在业内人士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下,一定会在妇产科教学领域取得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琦贞. 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浅探[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3(S1)

[2]黄福岚,周爱武. 妇产科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14)

第5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原则 启发 传授

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3、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4、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引导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6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 教学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具有自己的优势,对强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注意一定的原则,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自主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静地听,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一味地依赖教师[1],缺乏自主性,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学习“ATP和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里面含有酶,学生会想到洗衣粉,洗衣粉中的酶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3.独立思考的原则。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就会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细,这样教学使得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总是听教师讲,自己很少动脑筋思考。而启发式教学注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1.利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的自主性。

生物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而实验的操作又是非常精确的行为,要求实验操作者有认真的态度,做实验一定要细心。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再生疏。例如在“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的探究性试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只有自己真正动手做了,才能体会到做实验的乐趣。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回答酶在实验中的作用,学生会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启动思维,说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至少学生动脑了,千万不能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而强化生物教学效果。

2.利用通俗的语言化深奥为浅显。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理科性比较强,教师如果总是用一些精确的学科语言授课,就只会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时应尽量选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使生物知识变得更浅显易懂。教师应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结合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太吃力,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人体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样问学生,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不会回答。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先问:当人体的温度不断升高之后,人是不是会生病?学生会一齐回答:是。接着教师再问:那为什么人会生病呢?会有几个学生回答:人体的酶促反应受阻使得新陈代谢紊乱。教师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向着问题的答案靠拢[3]。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都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容易回答,这样学生就会不断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找到答案。通过教师通俗的语言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生物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教学设施已经在各大学校得到广泛应用。这也为当代的生物教学提供了更简便快捷的方法。很多知识点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抽象的知识不容易理解,然而借助现代教学设施可以很好地将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理解。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学生通过接触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从网上找一些相关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或者用PPT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更清晰地观看到细胞的变化,同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要介绍,提醒学生对哪个知识点格外关注,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或图片时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行适当延伸。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对于启发式教学有很大帮助,使得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三个原则:自主性原则、举一反三原则和独立思考的原则。运用不同策略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实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教学设施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推动生物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丽.浅议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04):70-71.

第7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多的知识性传授,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是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经常用启发式引领课堂教学,教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下面谈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二、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将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思考有机地结合,尽最大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即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在古代,有许多大家注重启发式教学,如孔子的《论语·述而》篇有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时,不去启发。

德国教育大家斯多惠对启发式教学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他认为“教育即引导 ”。他的观点是: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有精辟的论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明事理:注重引领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走;鼓励而不强迫学生的意志;启发而不代替学生思考。

三、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有许多老师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内涵,错误地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满堂问”表面看起来“热闹”,但如果不注意设问技巧和设问对象,教学效果往往成效很小,有时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浪费并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时机并巧妙运用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技巧。

1. 感情激发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心情乐观有助于激发人的思维,心情苦闷则会抑制人的思维。如我在教“My Hometown”这一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在家乡拍摄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并用英语介绍,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每个学生讲完后,我作赞美性点评。我也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照片进行饱含感情的英文介绍,并通过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获得成功的快乐。

2. 巧设情景法

教学中创设某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英语,不但所学知识点记得牢固,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another, the other, others的不同点时,我用学生的钢笔作为道具,说了这么几句话:“There are two pens. One is blue, the other is green. There are two pens. One is black, another is blue. There are four pens. One is black, others are yellow.”学生听完后都点头称是,彻底掌握了这三个词的区别和用法。

紧接着,我就请了几位同学说出他们通过这三句话对这三个词用法的理解并造句,结果全部正确。可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巧设某种情景来学习英语,这样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课堂所学内容会更深刻且不容易忘记。

3. 精心设疑法

宋朝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也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教学技巧表现在会不会巧妙“设疑”。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与一般的课堂提问不同。它并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他们解疑的兴趣。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应用后者。此时,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这样,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不直接告诉答案,通过巧设“悬念”, 让他们回去查资料,充分理解后再告诉我答案。

四、 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教学所认可。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但运用启发式教学并非“灵丹妙药”,也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 有的放矢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前,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等规律,做到讲求实效,才能事半功倍,这叫“有的放矢”。针对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知识范围、深度、接受能力、爱好,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同一启发方式对待所有学生。

2. 营造和谐气氛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在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启发。如课堂气氛沉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应该通过建立良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

3. 及时性原则

及时就是应注意启发点。教师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通过巧妙设疑、提前铺垫等一系列的启发过程,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而又紧张状态,此时,教师应抓住此临界点,在其要害处稍加点拨,方能使学生有“茅塞顿开,思维顺畅”之感。在教学中老师应应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推迟启发,否则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

第8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24-01

当前大学教育多是单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极度统一、死板、陈旧,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效果沉闷、呆板,学生被动地听、记、背、考,学生学习以考试分数为指标和以获取文凭为目的,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出现学生重智轻能,脱离社会需要,就业难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倡导启发式教学。

一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1.什么是启发

“启发”一词最早来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有开始、教导之意,“发”则是发生、引导发出。“愤”是指非常需要,想要搞明白,搞清楚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着急心态,“悱”是经过独立思考、想表达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

由此可见,启发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等问题的迫切需求下,对问又有了一定的积极、独立思考,经过思维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即当学生出现“愤”和“悱”时,教师加以指点、引导,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原理和规律,让他们收获知识和提高技能。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2.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提倡“问题倾向教学方式”。因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先导,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问题来源于培养目标和人才结构中的实际需要。启发式教学按照问题―需要―兴趣―动力―学习―知识技能―教学质量―人才的社会效应这一科学教育实践过程实施。

启发式教学不是单一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而是包含着许多内容和要求的一种教学理论,是研究、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它是由一系列教学活动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开展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多加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那样简单。

为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首先按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发动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在过程,它是决定人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动机又由需要而引发,动机的外在表现是对事物的兴趣和激发的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注意)。因此,讲明需要,引发动机,激发兴趣,培育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现实的、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意义,了解接受教育的社会、家庭责任,以及人本价值及终身发展的意义。通过每章、节、次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今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指明需要、激发动机、培育对学习的兴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

启发式教学开展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使学生开展积极活跃的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事物间的区别、联系、概括的加工形式,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思维的过程是思考,是想象,而引发思维的是“问题”,它是有目标的指导性思维。教师从教学内容中研究、挖掘、捕捉、剖析出问题,然后经过精心设计,或正向或反向推理,制造悬念,设计疑问,激发疑问,或者通过摆事实、亮矛盾、隐埋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观察、寻求、发现问题,进而引发思维。

学问,有学和问两个方面。学生不但要努力地学,更应该学会问。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发问的机会。学生提出的问题多、难、刁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也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标志。

学生的问就是问题。问题是研究、探索和思考的前提。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思维,通过联想、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积极思维过程,将矛盾化解,在分清主次、对错、先后、肯定、否定等过程中,发展智力与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积极科学的思维过程中对知识理论有了新的认识,不但收获知识,还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经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呈现出“愤”和“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因势利导,指点迷津,对思维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理出事物的条理、规律、特点和区别。同时,明确概念,交代学科知识、原理和理论的要点,并提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完成授业。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广泛、灵活、准确地应用启发式教学,必将出现主导与主体共同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是学与用、智与能、问与学等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第9篇: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单独唱独角戏的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比重。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调动他们主观的能动性,逐渐让学生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上复习课时,对基因变化这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应用构建概念图链型方式来进行复习,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条主线,从而在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点相互连接并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

2.独立思考原则

不经过思考的知识,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个人的能力。所以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生物学中各种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需要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想法,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以及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教师一定要仔细聆听,然后合理地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评价和引导。切忌不能因为学生一些错误的回答而立即否定,应当尽可能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受到教师的鼓舞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昂起来,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稳定,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多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将课堂教学知识加以延伸,扩展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记忆。比如,给予学生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洋葱等材料和器具,让学生设计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实验。这种题型所要考查的是,学生以相应实验能力为基础,如何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这类题型将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对这种题型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一类题型进行发散性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更好进行,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主要方法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加强直观性教学。由于生物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较为抽象,这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需要加强直观性教学,使教学更为形象易懂。其二,加强情感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较为丰富,对事情也很容易表现出敏感的心理,也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生物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多进行正面、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多关心学生。其三,开展第二课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进行课程辅导,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增强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

生物学科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生命迹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因而具有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一定的区别,实验对于生物来说是一项重要环节,可以说生物学科实际上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从而提出研究结论,让学生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及认识。因此,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生物语言和技巧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学校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呆板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就更加不用提了。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尤小会.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孟祥爱.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赤子,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