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

第1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65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中学生因不堪压力而跳楼的事件频频发生。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生心理状况做了论述,并着重探讨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造成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对物质经济过度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第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给中小学生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家长和学校依然把分数当成孩子成长的重中之重,对孩子的心理状态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加深,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将中小学生培养成健康、阳光、积极、乐观的人,能够承受任何环境带来的各种挫折,不断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是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用心去耕耘、灌溉,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并成为人格健全的新型人才。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据分析研究,当前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能力差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得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在新的环境里适应能力降低,对新事物往往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往往出现在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新生中,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科目难度的增加,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人生阅历尚浅,中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不够

生对股票有了大概了解,进而认识到投资理财的风险。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兴趣点扩展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使思想政治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4.通过创设合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只有把课堂上学到的政治相关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理论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课知识来说,如果和实践相分离,就会使其黯然失色。在“翻转课堂”中或者课下,教师可通过创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即时提出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从而得出最终的正确结果。比如在学习《公民的储蓄》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可行的投资方案。在这个问题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需要的资料,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一方面拓展了资源,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小组讨论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并且在这种合作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思想政治课拘于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时即使教师如何辛苦地讲授但教学效果仍不见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此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很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并阐述了该模式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鉴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方面优点,相信该教学模式将会有好的应用前景。

[ 参 考 文 献 ]

[1] 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 .

[2] 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 .

第2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一、依托生涯规划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在大一新生时期,将生涯规划指导作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是因为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上存在契合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目的一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认知,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然后提高综合能力,进而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二者都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先实现其个人的健康发展,进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二者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2)教育内容互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生涯规划指导中引导学生自我认知,不断进取的过程也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国家未来、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也是思想和政治教育渗透的过程。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观和职业法律法规意识的明确和思政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相互融合。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可以归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在核心内容上是互通的。

3)教育实施者相同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各个高校中由于专职的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尤其是辅导员,共青团干部等通常也承担着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授课,生涯规划活动组织,个体咨询等系列相关工作。因此教育实施者相同,更有助于二者的互相融合。

二、在大一新生中依托生涯规划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多从大三或大四开始,重视具体的就业技能指导。在这一阶段,学生由于存在找工作的压力,会更重视就业技能的获取,而忽略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假若没有在学生入校一开始就通过生涯规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学生会无法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明确的自我认知,于是就有同学在就业、择业时出现了思想问题,也就衍生出盲目拜金,简历造假,随意违约,不能脚踏实地工作等不良现象。现在,高校逐渐开始开展全程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从大一开始便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这样通过一入校引入生涯规划的指导,在指导同时逐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得思政教育更加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

笔者针对此内容,对4个专业共28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就“你是否有兴趣参与学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回答有兴趣 26%,没兴趣 74%。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印象大部分认为其刻板、说教,因此兴趣不高。就“你是否有兴趣参与学校进行的生涯规划指导相关活动”:有兴趣 71.1%, 一般26.7%,没兴趣2.2% ,说明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相比,生涯规划指导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更受学生欢迎。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加强思政教育与生涯规划指导的互动,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普遍需求。

三、依托生涯规划指导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1)重视“个体化”生涯规划指导

所谓“个体化”生涯规划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以学校特色,专业特点为依托,二是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化需求。在问卷调查中不少同学期待得到一对一咨询。在笔者工作过程中,也对同学提供过多次一对一咨询,发现相比课程、讲座等模式,个性化咨询更有效果,更能更关注被咨询学生的个体需求,指导工作也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现实工作中很难实现对所有学生的个体咨询,因此高校可在就业指导中心或二级学院设立专业咨询中心,调配相应人员,专门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咨询。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逐渐涌现出一批专业从事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企业或机构,高校在本校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与社会企业签订合作,来提高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2)在大一入校初期引进科学的职业规划测评体系,尽早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在生涯规划的完整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在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目前有很多高校都已经引入了科学的职业规划测评体系,如北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已经被国内百余所高校所应用。但笔者发现,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大四才组织学生进行此类测评,对于学生而言为时稍晚。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职业生涯测评,通过科学测评,学生得出自我兴趣、性格、优势、劣势等客观评价,继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的方向。

3)开展符合大一新生特点的生涯规划课程

大一新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应更重视自我认知的探索、专业认识、学业生涯的规划和针对本专业相关职业的探索。大一新生在入校初期,对于专业以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人士模糊,大一时引导其开展专业和职业探索的最佳时期。首先要注重开展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成才同个人专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生涯觉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其次要引导其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了解各个职业的内容及特点,方能在后续规划中,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调整,选择适合自我的职业和行业。

参考书目:

1.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 朱炎军; 李爽. 教育发展研究:2012/Z1

第3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素质培养在当今社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而想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就需要从根本做起,即将以生为本作为以人为本的基础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中学教育中进行应用。而思想政治理论的性质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树立,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生为本”所面临的挑战

1.中学教育中对“以生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

在中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班主任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性作用。但是在许多的中学学校中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思想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学生去听课也是应付,并没有实现思想教育的意义。再加上班主任日常工作比较繁杂,琐事众多,还需要担任一定的课程教学,根本无暇顾及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更是不以为意,没有认识思想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只是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并且中学学校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上,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2.多数学生主观意识强,比较自我

在中学学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还是未成年,都还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并且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当学校或教师强行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观念进行填鸭式教学时,如果与学生自身的思想有所不同,就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就导致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正常实施,同时又因为此时的学生主观意识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就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于这些理论的表述,总是信奉自己的说辞。

3.中学课程思想教育方法落后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中,教育方法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创新之后的教育方法并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际当中,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依然沿用以往落后的教学方法。每个学校的学生大体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家境基本上都不错,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心理上并不存在自卑心理,而有的学生虽然出身于贫困家庭,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心理上经常会有自卑心理存在。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陈旧的思想教育已经对新时代的学生没有了影响力。

二、坚持“以生为本”搞“活”政治教学

1.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壮大师资力量

要获得学生对思想课程教学理念的认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努力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中学学生来说,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思想教育中的观念,就需要学校有一个健全的思想教育体系供师生参考,并不断的壮大师资力量,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学生,将整个学校的学习学风及思想政治学习都搞上去,只有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看到自身的成长,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学生的认可。

2.弘扬校园文化,加大传播力度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提升学生的精神修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纠正部分学生中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想法,这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工作都十分有利。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开展有意义、有趣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总结和发现真理。加大传播力度,从院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人以行为上的约束,精神上的启迪。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育

对于中学学生来说,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思想还没有真正的成熟起来。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分数低等经常会受到教师或学生的特别对待,这就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成绩学习好的学生相对比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学校一定要引起重视,负面消极的情绪要及时的给予健康指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

4.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全新面貌

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下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需求,所以一定要改变原有观念,打破陈规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用新颖的传授方式及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鼓动学生踊跃参加,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比老师讲出来的要有感染力的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难,但是我相信它的未来前景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观性,是美好的。因为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实践,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新方法的出现与建立提出了新要求,是现时代的新兴产物,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随着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10,(5):47-49.

第4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创业 辅导员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16-01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当中,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

1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现实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会主动学习与探索,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可以学会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奋斗精神、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

1.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且加强创业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需要

在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指引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能够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有效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工作。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接触频繁,是全方位育人的主力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发挥关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引导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更好的激发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引导。

(1)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把创新创业与学习、就业联系起来,强调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对于学生本人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关注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积累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2)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组建兴趣小组,成立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工作,贯穿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引导工作做到位了,学生树立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对于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2.2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

(1)要积极动员,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只有学生广泛参与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起到教育效果。通过板报、宣传栏、网络及班会宣讲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2)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辅导员要给予必要的帮助,积极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2.3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者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专业指导。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与专业教育是一体的,无法完全割裂。

(1)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师。在日常职业指导工作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要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指导。

(2)做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指导老师。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需要指导老师,辅导员要运用自己的学识,给予团队必要的专业指导。如指导学生做好创业计划书,对学生创业计划方案的可行性给予评价和指导。

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3.1 创新学生工作思路,提升思想教育水平

思想教育工作要渗透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思想教育要和专业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热情,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力,培养责任感,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让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于无形之中。

3.2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辅导员不仅要掌握思想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学有所长。因此,辅导员要根据工作需要,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学习,让自己与时代保持同步,做学习型、创新型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6.

第5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常规的身体锻炼以及专业培训和比赛进行的,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不气不馁、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思想教育则是通过体育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运动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将公平竞争的理念传输给学生。由于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活动较难实现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因此,体育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较为困难。体育教学是影响学生毅力、团队合作等思想精神的重要课程,将体育课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将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传统的体育课分为室内教学与室外运动。室内教学通常是教师将运动中的相关事项、技巧传输给学生,较少涉及思想教育的进行;室外运动则更缺乏思想教育,学生往往只是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进行体能训练或者比赛,而教师也往往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因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很难与思想教育有机整合。而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而教师的水平有限,在开展体育思想教育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不能胜任之处。此外,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衡,各地的体育思想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落后地区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要明显低于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学生的体育思想教育却是眼下的教学工作,所以如何开展落后地区学生的体育思想教育工作正面临重大难题。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整合,就要探寻新的方式,进行改革。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来进行中学体育思想教育,是对中学体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辅助补充,将能够发挥网络的优势,迎合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心态,较好地开展中学体育思想教育工作。

2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中学体育思想教育的若干优势

体育思想教育改革创新既然传统的体育教学较难实现思想教育的结合,那么通过改革创新,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就具有开拓性意义。说到体育思想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对中学生体育精神、诚信品质、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这些思想品质的学生才能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人才,才能有更明朗的专业前途。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上级最新的体育精神指示传达给学生,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弥补各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不均衡。在天气等因素导致学生不能上室外课时,可以在室内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教育,通过播放体育运动员的先进事迹、比赛视频以及其他体育宣传片,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进行介绍。而且借助多媒体授课可以通过不同内容的专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也更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整合。借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的全面性网络与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体育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生动。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受益于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体育理念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往的体育思想教育内容有限且乏味,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从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学生的选择面变得更加广阔,对于学生增强兴趣、提高专业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借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的目标性及针对性体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性、针对性很强,旨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精神品质以及塑造学生强大的体魄。罗家伦曾经说过,学生要有文明人的头脑、野蛮人的体魄。体育思想教育不仅有着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任务,同时兼具培养学生文明人头脑的任务。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实现专题化、系统化教育。这样使得体育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育。借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实现趣味化教学同其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来教学的学科一样,引入多媒体设备教学后将大大增加体育思想教育工作的趣味性。体育教学本身就是具有趣味性的,但要在融入思想教育后还具有趣味性就比较困难了。学生对于说教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因此,思想教育与体育教学如果整合得不合适,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也产生反感,如此则得不偿失。而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来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则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奥运会、冬奥会等世界性的体育赛事,都将体育精神与美好的人类品质包含其中。所以,在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念传输给学生,以及通过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学生通过多媒体接受的信息往往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3多媒体体育思想教育的局限与发展

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限制,中学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还没能够达到百分之百。这就说明有的地区、有的中学将不能够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来进行体育思想教育。采用这一方式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的,目前在我国,素质教育还在努力追求中,所以更好地实现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努力。由于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只能起到辅的作用,因此,体育思想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要求依然不可降低。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合理引导下,才能够将网络和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好。否则,即使国家有投入,使得多媒体设备普及到每一所中学,也不可能收获预期的效果。体育思想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有助于实现体育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思想教育的整合,更有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未来借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的投入、教师的指导,还要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配合。

4结束语

第6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一)以“和谐”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并不高,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在职业院校中,以学习技能为目标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使得我国职业院校的学习风气不足,思想不正,造成了不和谐的校园氛围。所以,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思想教育时,我们要能够以“和谐”为核心理念,在全面培养学生技能以及学习能力时全面改善学生的思想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从而为我们的学生发展建立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

(二)以培养健康心理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只是为了能够混得一个毕业证书和技能凭证来进行继续学业的,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不够充足,对自身的发展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在很多学生心理都认为自己是没有未来的,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造成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建立。但是,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具有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我们学生的学习潜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要能够围绕着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为核心理念,帮助学生建设一个健康的心理,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用一种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与事。

(三)以校园文化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

一个完善的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一定要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只有在一个健康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下才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正面的、健康的思想,才能够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我们要能够以校园文化的建立为一个核心理念,建设一个完善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一个有效的环境。

(四)以“服务学生”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

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全面的、具有高效技能的学生,是为了能够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展开的一项工作。那么,我们要能够重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主体地位,要将“服务学生”为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要能够将学生的自身问题为思想教育开展的中心,从而展开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具有目的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从中获益。

(五)以“职业道德”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

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生活的技能,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人生。所以,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能够以“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核心理念,要能够将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就业相联系,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需求,了解到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够拥有工作中所需要的务实性以及创新性,为学生开展自己未来的道路打下一个基础,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职业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意义

职业院校是以为社会提供专业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机构,但面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以及思想上所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一个有效的、合理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通过在职业院校中展开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以及没能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他们认为因为自己的能力太差,进入社会后自然低人一等,使得他们在心里造成了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自己是没有未来的,即使完成了学业也最终只是去搬砖、去打工。面对这种不正确的人生观,将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他们自暴自弃,毁掉了自己的人生。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越条件,能够提升他们的自我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真正潜力,从而能够培养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接受自己,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工作。

(二)培养他们合适的职业精神

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踏入社会的时间较早,这么年轻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他们并不具备进入职场的基本要求,例如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意愿以及合作的意识,这样一来使得他们并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进入职场后难以适应于职场生活,使得他们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那么,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同时还能够为他们安排一些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体验到职场的需求,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全面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

面对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职业院校的发展进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也开始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那么,要推动学校的进步,首要的就是要能够提升学生的水平,包括思想水平、学习水平、技能水平以及工作水平。所以,我们要能够做好职业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支持,并同时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立,从而全面巩固了职业院校的教育职能。

(四)全面提升了教职工的教学素养

通过高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我们学生的思想素养,同时还能够培养我们教职工的思想水平,提升教职工的教学能力,改善他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在职业院校中实施思想教育工作,能够让我们的教职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中,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保持自身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他们为我们的学生做好榜样,让他们能够进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与学生共同保持先进性,推动学校的全面进步。

(五)是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的基本要求

第7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独立学院;新生;思想教育

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由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本科教育逐步规范,医药类独立学院亦相应承担了部分全科医学生的培养任务。独立学院的全科医学生作为新生事物,既表现出独立学院学生的共性,又表现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个性。在新生思想教育方面,独立院校中的全科医学生亦具有其特点。

1新生思想教育及其对独立学院全科医学生的作用

1.1新生思想教育的含义

新生思想教育,是高校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和发展问题,针对当届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及培养目标,为帮助其实现中学到大学的平稳过渡,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大一学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系列思想教育活动的总称[1]。新生思想教育对于每一位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对独立学院中的全科医学生亦是如此。

1.2新生思想教育对独立学院全科医学生的作用

新生思想教育的定义,说明其作用旨在解决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与发展问题。独立学院全科医学生具有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加之医学专业定向培养方式的不同,形成个体诉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并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类问题形式,亟需新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1.2.1学习动力提升问题。跨入大学校园,完成了考上大学的学习目标,告别了高中时代的严格管理,理想与发展的困惑由是而生。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困惑容易造成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全科医学生的定向培养方式,缺乏退出机制的约束,又没有就业压力,易使部分学生学习动力相对不足[2]。加之独立学院新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使得独立学院中全科医学新生学习动力尤为不足[3]。面对学习目标困惑、就业压力消除所造成的学习动力不足,新生思想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1.2.2职业认同感增强问题。全科医学生的定向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其未来职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区别,全科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确定性。但是,独立学院全科医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人生目标定位较高的特点,却往往使其不愿被束缚于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职业[4]。因此,通过新生思想教育及早建立职业认同感,一方面对于明确其发展目标,提升其学习动力具有意义;另一方面,对于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服务基层的职业目标具有意义。

2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个体诉求与培养目标

2.1个体诉求

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自高中进入大学,完成了教育平台的转换,其外部环境由之前的严格管理,转变为相对的自由自主。在这一崭新的教育平台之上,独立学院学生家庭境况较好、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促使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个体诉求。这一个体诉求,往往是作为大学生个体自发形成的,突出表现为2个方面的需求,即娱乐诉求与发展诉求。2.1.1娱乐诉求。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在新进大学之初,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娱乐需求。首先,这是由其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大学新生在这一阶段,由于脱离了高中时期的原有压力系统和生活价值体系,且不必受生活所迫,并得到了社会尊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5]。同时,相较而言,其学习自律性较差,因而学习目标并不明确[4];其就业压力消除,因而学习动力相对缺乏[2]。当他们在新环境中未能及时形成新的价值目标时,娱乐活动便能取代学习工作,成为其充实生活、自我实现的方式。其次,这是由大学的外部环境所影响的。大学对新生而言新鲜感十足,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娱乐所需的社会条件,使其娱乐需求不断产生。而独立学院的全科医学生,一方面因家庭境况较好,另一方面因政府补助较多,普遍有相当的经济能力开展活动,满足诉求[3]。此外,商家以新生群体为目标的商业行为,增加了新生的外界诱惑,也助推了此种诉求。2.1.2发展诉求。每一位独立学院的全科医学新生皆是带着对职业的憧憬,对未来的理想进入大学的,但是其发展诉求却尚需引导。一方面,他们因较好的家境而接受了全面的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较高,人生目标定位较高;另一方面,他们却因父母家人的娇宠、学习能力的不足而缺乏耐力、眼高手低[4]。其发展目标往往暴露出2方面的不足。①理想发展目标的制定与现实相脱离。他们的理想发展目标,往往并不立足于其全科医学的专业特点,而是常常表现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倾向,同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相抵触。②理想发展目标与现实发展目标不相统一。他们的理想发展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在阐述理想的同时,不去思考达到目标的阶梯。现实发展目标的缺乏,往往导致思而不学的现象,从而致使其理想发展目标无法实现,未能达到专业要求。

2.2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一定义,为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作出了规定,可简要概括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即奉献基层和医术精湛。新生思想教育恰恰需要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而开展。2.2.1奉献基层。关于全科医生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其工作场所做了规定,即“基层”。全科医学生培养目标“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之中,其实便将奉献基层作为首要目标与题中之义。奉献基层,既要求全科医学生服务基层,又要求全科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需要全科医学生按照培养目标规划自身发展,在毕业之后愿意到基层,为公众服务。扎根基层,需要全科医学生在服务基层的基础之上,树立起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基层,进而扎根基层,便是全科医学生奉献基层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2.2.2医术精湛。全科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其最关键之处在于“用得好”。如若要“用得好”,则必要求全科医学生医术精湛,能力突出,而这恰恰建立于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之上。由此,全科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学好理论知识,获得实践经验,为其将来迈上全科医生工作岗位提供砝码,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学习方面,全科医学生应当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并能对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学习方面,全科医学生应当积极通过实验、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动手能力,积累从医经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2.3个体诉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

2.3.1娱乐诉求与医术精湛的冲突。医术精湛作为全科医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其通过在校学习,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标准。若要达到如此标准,则必要求全科医学生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刚进入大学的独立学院全科医学生娱乐需求相当强烈。因此,娱乐需求所引起的行为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医学学习的时间,造成学习时间不足。同时,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加之医学学习的艰巨性,难以达到医术精湛的要求[3]。由此,娱乐需求同医术精湛的冲突便表现出来。这一冲突的现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课程不及格率的高企是这一冲突最激烈的表现形式之一。2.3.2发展诉求与奉献基层的冲突。奉献基层作为全科医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其树立起奉献精神,从而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但是,这一目标也令全科医学生感到困惑与迷惘。就目前情况而言,全科医学生大致可分为3类。一类学生,其发展需求相对较弱,满足于毕业后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状况,加之独立学院学生普遍自律性不强,学习基础薄弱,从而思想上轻视、学习上懈怠,以顺利毕业为目标。另一类学生,因其较好的家庭条件,较强的个人素质,发展需求相对较强,不满足于毕业后从事全科医生工作,企图通过考研等途径脱离就业合同的束缚,但苦于毁约的巨大代价而不知所措。此外,还有一类学生,既满足于毕业后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状况,又对此职业兴趣盎然,志愿奉献基层,但是所占比重不高[6]。

3新生思想教育力促全科医学生的成长由“自发”向“自觉”转变

3.1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医术精湛

行为规范教育对独立学院的全科医学生而言,即是围绕大学规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学规章的价值一定意义上在于为学生确立行为的尺度,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7]。由此,围绕大学规章的行为规范教育,即是规定了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底线与行为导向,具有现实意义。从行为底线的角度而言,大学规章即是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学规章,了解大学中所不能为,有利于促进新生改变大学管理松散,可任性而为的想法。行为底线教育能够对新生形成有效的外在约束,避免违纪行为,在限制之内行动。从行为导向的角度而言,大学规章即是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应当为之努力的。针对新生进入大学的迷茫与困惑,大学规章行为导向功能的有效发挥,将极大地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定发展目标。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教育平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但是,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一平台上亦容易迷失方向,需要大学规章为其确定原则性的发展方向,引导其发展。行为规范教育从底线教育和导向教育入手,能够有效促进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防止旷课、逃课等违纪行为。由此,使新生把精力相对集中于学习之中,实现娱乐需求与医术精湛的统一。

3.2专业思想教育推进奉献基层

基于行为规范教育,对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认识全科医学专业的同时,弘扬主体精神,自我立法,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8]。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在于向学生明确全科医生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在于用医学生誓言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结合专业知识宣讲,能够让全科医学新生明确全科医生的职责所在[9]。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在入校之初,普遍难以意识到自身在今后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职业介绍、医疗事故分析、职业前景描绘,有利于学生明了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摆脱满足现状、不求甚解的情况。凭借医学生誓言仪式教育,能够有效引发全科医学新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以典礼形式开展医学生宣誓活动,一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精神境界,营造特殊教育氛围;二是能够表达医学生誓言中内隐的教育内容和观念,让学生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当好全科医生的信念。行为规范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独立学院全科医学新生成长的“自发”状态,使其对大学规章与培养目标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之上,促使他们达到发展需求与奉献基层的统一,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从而在入学之初就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培养目标深植心中。

参考文献

[1]吴艳岚.大学新生教育策略研究———基于中学到大学的平稳过渡[D].中国计量学院,2015.

[2]余梦,吴戈,任天顺.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教育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95-1398.

[3]来航卫.独立学院新生人生观教育研究———以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付胜勇,李三伟.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2,29(3):45-47.

[5]宋德军.基于文化适应的大学新生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7):77-80.

[6]卢若艳,李婷,林颖,等.福建省定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生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2):123-125.

[7]张朋朋,辛宪军.行为规范教育与创建文明校园的互动关系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56-58.

[8]赵拥军,丛建妮,胡西厚,等.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8):1298-1299.

第8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严峻的供需矛盾考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觉的、有效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才能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的结合还不紧密,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良性发展

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作用的发挥,总体上形成了良性发展的趋势。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中把思想教育放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机构人员上有所加强,在经费和硬件的投入上有所增加,在内容上逐步由过去单纯的应用性指导过渡到把就业观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需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关注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在思想教育中,能将大目标、大口号细而化之,融入到发现、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各种实际需要中去。三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形式有新发展,通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改变过去单一说教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氛围。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实效性欠缺,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择业这一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时,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使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感到空洞乏味,更别说自觉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当前思想教育的形式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具体到就业指导课教育中时,应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渠道和方式日益信息化、科技化的方法较陈旧。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不健全、总体素质偏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队伍缺乏整体规划、措施不够完善、结构不合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五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较为滞后,所谓滞后是指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迟缓,处于被动应付、消极防范的状态。

3.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两种“代替论”观念的不良影响。当前高校深受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普遍受两种观念的惯性影响。一是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以思想教育代替就业指导课上,认为只要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是以就业指导课代替思想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虽有很多共性,但在工作目标和性质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有其自己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工作目的。简单代替论必然会造成思想教育在参与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时,忽略学生基本需求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导致思想教育滞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的热情和素质不高等问题。

(2)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实践探索不够。就业指导课在我国高校,是伴随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的统包统分向市场经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才兴起的。近年来人们也认识到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但就业指导课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教育的因素等实践操作问题,大多数学校还正处在探索中,实践经验积累少,不能为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具体操作指导。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紧密结合的实践还处于初始阶段,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方法陈旧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理论研究不够。对就业指导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尤其是关于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的研究更是贫乏,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思想教育将注意力、着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课压力加重,已有学者将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教育结合之事提到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但具体如何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少,加上缺少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实践,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就更少。由此出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机制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对策探讨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思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先要坚持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首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开拓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树立思想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转变观念,把工作职能定位在“三个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去。

2.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要加强国情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明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提高其配合意识、参与意识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加强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深化专业学习,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

3.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方法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继承传统的基本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也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善于抓住时机,确保教育效果。二是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偏差。三是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素质,结合实际调整就业目标。四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三方合力联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五是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不断开发思想教育载体,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增强思想教育吸引力。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专兼职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由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基本队伍,辅以专业教师、外来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教育、又懂就业指导课的队伍,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深刻领会当前就业政策的精神实质,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疏通工作,并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用好就业政策,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要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理论学习,掌握大学生就业管理业务、大学生就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专业基础知识等,努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有效。

第9篇: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范文

(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生之所以对奥林匹克知识掌握得不够,是因为教学中教师不能较好地向学生传授奥林匹克知识,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利用奥林匹克知识的兴趣。且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思想教育课程开设不合理,体育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二)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途径调查

通过调研,在获得奥林匹克相关知识的途径调查中,媒体是体育大学生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中通过电视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有86.4%,通过网络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占84.8%,而通过学校体育课、知识竞赛、讲座、板报、宣传栏获得的占51%。

(三)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可行性

1.高校课外文化活动的教育特性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以及参与、竞争、公平、友谊和奋斗的价值导向,就深藏在体育文化的底蕴之中。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先进阵地,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与宣传工作更是责无旁贷。2.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奥林匹克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体育院校367名大学生的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在课外文化活动中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必要性。367名体育院校大学生中有305名认为有必要在高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所占比例83.1%。这说明体育院校大学生渴望在课外文化活动中开展奥林匹克思想教育。

(四)在体育院校课外文化活动中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实践措施

1.充分利用体育院校的理论资源,推动奥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据调查,体育院校有奥林匹克专职教师与奥林匹克专业书籍,再加上与奥林匹克教研人员专家的合作,能够很好地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将奥林匹克思想更好地融入活动中。此外,院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对广大学生进行报告讲学,使学生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带着自己的疑问去思考问题,去解决一些奥运概念方面的问题。2.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者的奥运教育首先,应不断加强活动组织者的奥林匹克知识素养;其次,要慎重选拔组织活动的学生干部,并培养学生干部的实际组织能力,包括注重对学生干部进行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让他们及时学习先进的奥运知识,或以大讨论的形式探究奥林匹克活动如何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相结合,从而使这些学生走在普通学生的前列,更好地来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3.奥运教育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评价,保证奥运教育落到实处组织者要定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活动有主题,思想要明确,计划要严密。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并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都要及时总结,及时调查了解学生的反映与动态,这样,才能看出校园文化活动是否对体育院校的奥运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改进,以确保活动的可持续进行与发展。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