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学实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医德培养;伦理学教育
目前,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虽有病因复杂,患者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等因素,但也与部分医护人员医德不高,对病人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等因素息息相关。
医学伦理学教育受到国内各医科院校的普遍重视,相应课程陆续开设。然而,其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既有教学模式简单化的原因,也有外部思潮的冲击带来的新挑战。医德教育,是一门需要受教者不断用心去感受,领悟,思索和实践的课程,该课程本身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套用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然而,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记忆—考试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物欲横流的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盛行,不仅给学生带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也给高校的伦理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机能实验学是训练在校生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为学生医德观念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笔者立足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以机能实验教学为依托,开展了医德教育方面的积极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机能实验教学现状
机能实验课,作为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学生们的初次活体操作,有利于学生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对疾病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效果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校方忽略了伦理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因动物哀鸣而兴奋不已,甚至毫无目的地将动物彻底肢解。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究胜过对于生命应有的悲悯,如果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或许会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二、加强机能实验课医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1.遵循动物伦理学的3R原则
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对于动物实验室遵循的3R原则即减量(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原则,应该非常熟悉。其含义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尽量少使用动物;或者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进行实验;通过改善条件,改进实验技术,善待动物。
在本科生的机能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应遵循3R原则,优化实验,减少动物的用量。比如,肺水肿实验中,为了避免神经系统的抑制对家兔的反应性造成影响,以往并未麻醉动物就直接固定并做颈部插管。现在,为了减轻动物的痛苦,我们尝试改为麻醉后实验,发现这样操作对结果影响也不大。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动物实施安乐死,以此减轻动物的痛苦。
但是,对于替代的方法,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因为学生实验是常规有定论的动物实验,如用替代的方法,机能学的实验大多都可以电脑模拟。电脑模拟的结果会使学生丧失了宝贵的实际操作机会以及相应的感性认识,很难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在有生命的动物身上,学生们才能对疾病的表现产生感性认识,而这是电脑模拟无法获得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机能学应该使用实验动物,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献身的动物身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2.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独自决策的能力。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经过良好的技能训练。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因组员的照顾成为机能课上不动手的“优待生”;更有甚者,某些组集体提早收工,毫无顾忌地分享其他组的劳动成果,对实验报告应付了事。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操作步骤,自觉遵守操作中蕴含的医德伦理要求。例如,在动物手术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范操作,既要自觉遵守,又要监督别人,以培养并增强其技能水平;同时,要求其在动物实验手术后及时撰写心得,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的原因。
3.借助学生自发活动,宣传动物伦理学的相关内容
学生自发组织的动物伦理学宣传活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宣讲。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支持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开展类似活动,努力营造人文氛围,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建立医德意识,提高医德素质。活动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比如粘贴海报、发放传单以及播放宣传片等。
将机能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入伦理学教育,既可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道德教育的成果,也可为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伦理教育提供一条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丹丹,韩仰,向阳等.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11):3777-3779.
[2]Guhad F. Introduction to the 3 Rs (Refinement, Reduction and Replacement).Contemporary topics in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2005, 44,(02):58-59.
关键词:医学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00-01
医学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紧密相联,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较高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它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又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其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实验课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离不开科学实验。
为了更好地应用实验室,让其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我校对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不断改革、提高与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是促进了医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和素质型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模块化教学
传统实验课教学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过多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高,仅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和验证,学科之间的界限过于明显,限制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内容多陈旧零散,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根本上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将过去分散于各学科的实验室如,病理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整合组建为数码互动实验室。建立一个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应用上,加强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鼓励教师研制开发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手段上,采用实验硬件配合,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三种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读秀”中心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技术,开辟网上预约、网上预习、网上复习、在线实验等方式消除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
2 完善实验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
2.1 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我们基础医学部,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等;构建以教学督导与信息反馈为主要手段、以实验过程监控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障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2 开放教学模式
考试考查是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化为主要依据,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考试成绩由平时测评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基础和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实验操作或标本考查(如给出相关理论假说,请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形态学则进行标本的考查)、试题测验(考察相关实验及理论知识)等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得出成绩。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学生要提交论文;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实验成绩登记、建档。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抓好短期(强化)培训,即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项培训或活动补充教师的某一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技能。要抓好日常的培训,即在日常实验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 抓好实验课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实验课的准备不但包括对学生的上述要求,而且教学教师也必须按照实验课遵守教学组织和要求,上好实验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抓好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以下若干环节,达到实验课之目的。
4.1 实验课的课前准备
实验课指导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编写出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提纲。在实验课前,指导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备实验,以便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从而取得指导实验的主动权。此外,课前教师要逐一检查实验时要使用的各种设备,包括仪器、药品、器材、水、电供应和实验动物等,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4.2 实验课的指导性讲解
在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应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指导性讲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并提出实验中的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但这种指导不是理论授课的重复与补充,而是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原理,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提高学生作好实验的信心。反之,如果完全由教师注入理论,让学生不用动脑费力,必然会使学生对实验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对实验课的预期目标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
4.3 实验过程的控制与指导
在学生动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短暂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关键是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回顾和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责任,以免实验时现翻书本,慌乱,拖延时间,造成实验的贻误。
实验过程中,幕保持实验室的肃静,使学生聚精会神,不致因吵闹而忽略对一瞬即逝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或造成药量滴定不准,甚至延误了给药时间,导致实验失败。其次,要保持实验台和环境的整洁,这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养成的职业习惯。比如在做动物实验时要及时清理实验台上的脏物、毛、血迹、粪便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不能弄虚作假。
4.4 实验总结
实验后总结是检查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实验总结看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总结最好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可以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心得体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则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必要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也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再作归纳小结。在总结时对有创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使总结具体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4.5 善后工作
【关键词】 环磷酰胺
【摘要】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对S180肉瘤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的量效关系,为实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总结近几年以环磷酰胺作为对照组的药效学实验结果15批,分析10mg/kg,20mg/kg剂量的环磷酰胺皮下注射,观察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结果 10mg/kg环磷酰胺抑瘤率95%、99%可信区间分别为(35.42%,36.98%)、(35.17%,37.23%);20mg/kg环磷酰胺的95%、99%可信区间分别为(65.61%,67.77%),(65.25%,68.13%)。结论 环磷酰胺对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稳定,可重复性强,10mg/kg剂量下99%可稳定在(35.17%,37.23%),20mg/kg剂量下抑瘤率99%可稳定在(65.25%,68.13%)。
【关键词】 环磷酰胺;S180肉瘤;抑瘤率;小鼠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cyclophosphamides tumor static effects on S180 sarcoma mice
LU Yong-hui,SUN Fu-jun,LI Xiao-jing.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tumor static effects on S180 mice by cyclophosphamide with aim to provide bases for experimental study.Methods 15 batches of S180 mice administered 10mg/kg,20mg/kg cyclophosphamide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tumor static rate of cyclophosphamide with dose of 10mg/kg was (35.53%,36.98%)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and (35.17%,37.23%) with 99% CI,while it was (65.61%,67.77%) and (65.25%,68.13%) respectively with dose of 20mg/kg.Conclusion The tumorstatic effects of cyclophosphamide on S180 sarcoma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cyclophosphamide;S180 sarcoma;tumor static rate;mouse
环磷酰胺作为一种抗癌谱广、疗效较好的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由于该药物的良好抗癌性能,尤其是具有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杀伤力差别很大这一特性,使得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进行的抗癌药物动物实验研究过程中,多采用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并且逐渐形成了可重复的量效关系。笔者分析了近几年在抗癌药物实验过程中运用不同批次环磷酰胺的量效关系,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环磷酰胺:上海第十二制药厂,批号000901;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20126,030703;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2090321。
1.2 实验动物及环境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5~6周龄,体重20~22g,均购自山东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分别为:鲁动质字980102,20000102,20000103,20021023,20030114;SCXR(鲁)20030004。共计15批。饲养:雌雄分盒,每盒10只,购进后适应性饲养观察一天,排除体重差距大、质量不合格动物。动物受试环境: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医学实验动物环境SPF级标准。饲料符合GB14924-94《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标准。S180肉瘤种鼠,均引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
1.3 仪器 GB-303电子天平,梅特勒-上海有限公司产品。
1.4 方法 每次实验均参照同一造模方法[1,2]。昆明种小鼠购进后观察一天,禁食12h后右腋下无菌接种由生理盐水稀释的S180肉瘤小鼠腹水液0.2ml(约合瘤细胞5×106个/ml),接种后24h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药物组),每组雌雄各半,共10只。环磷酰胺多采用20mg/kg和10mg/kg两个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于给药10天,禁食12h后称取体重,解剖小鼠,剥离瘤体,GB-303电子天平称瘤体重量。按公式:抑瘤率=(生理盐水对照组瘤体称重-药物组瘤体称重)÷生理盐水对照组瘤体称重×100%,计算抑瘤率,同一批实验重复三次。15批小鼠共收集45个实验数据。
2 结果
如表1。频数表法计算两个剂量组抑瘤率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0mg/kg:(36.20±2.59)%;20mg/kg:(66.69±3.61)%。按公式:±ta,v・S/√n计算两个剂量组的95%可信区间分别:10mg/kg:95%可信度区间(35.42%,36.98%),99%可信区间(35.17%,37.23%);20mg/kg:95%可信区间(65.61%,67.77%),99%可信区间(65.25%,68.13%)。
表1 10mg/kg,20mg/kg环磷酰胺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 (略)
一、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属于创新性实验,它以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主要疾病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一个重要器官疾病的病理病生过程,从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化生理的功能改变乃至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实验研宄。课程包括实验技术导论、急性实验动物操作2个基础性实验及脊髓损伤、酸碱平衡紊乱、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血液循环机能障碍、缺氧与呼吸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实验性肝损害致肝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9个综合性实验丨'课程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包括18学时的课堂讲授及60学时实验,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的教学形式.
由于课程所有实验属于创新性实验,为了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归纳整理,课程采用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教学法。首先,利用20学时的理论教学进行相关多学科知识的复习,给出典型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进行病例讨论,强化知识构架。在对典型病例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了明确的认识后,接下来进行相预后的效果。在实验结果收集完成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结果讨论,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深刻的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实验一:实验技术导论,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二:急性实验动物操作,实验3学时;实验三:脊髓损伤,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四:糖尿病,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4学时;实验五:急性细菌性腹膜炎,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8学时;实验六,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7学时;实验七:缺氧与呼吸功能不全,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八:酸碱平衡紊乱,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4学时;实验九:血液循环机能障碍,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8学时;实验十:实验性肝损害致肝功能障碍,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8学时;实验十一:肾功能衰竭,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4学时.
(三)课程的教学安排。
课程的9个创新性实验内容涵盖基础医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由于实验内容复杂,因此在课程安排方面有着较大的难度,脊髓损伤、糖尿病、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等部分实验造模后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观察实验结果,因此这些实验不可能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来完成。此外,课程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等专业的第五学期开设,同期开设的课程还有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而酸碱平衡紊乱、血液循环技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实验必须要等到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学习之后才能开设,否则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教学办要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学科沟通,在不影响这些学科承担其他教学任务及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下,制定课程的学期课表。课表制定完毕后,各学科及学生办核查无误后,正式下发并上报教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与体会创建新型实验课程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手段。宁夏医科大学近年来开设了一门新型实验课程一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引导和强化基础医学各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本科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总结并分析了这门新型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关基本动物模型的制备观察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及药物干务处备案。在第一轮开设时病理生理学学科教师承担“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时发现,学生急性实验动物操作普遍较差,经基础医学院商议,立即叫停实验,增加了3学时的“急性实验动物操作”,从而保障了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课程的反馈意见。
在经过第一轮的教学之后,基础医学院及时组织参与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总结。同时,经过反复论证,为学生制定了包括2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表,下发284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经统计分析,93%学生对这门新型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80%学生认为开设课程非常有必要,89%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对于基础医学知识的回顾及理解很有帮助,94%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对于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及学生的主要反馈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涉及的大部分实验均超过既定学时,原定下午6点完成的实验往往要到8点才能结束,此外,实验环节中不可预定的突发因素较多,导致教师、学生负担过重;(2)由于学生尚未开始学习诊断学课程,不了解疾病的症状、体征等词汇含义,教师在授课时难度偏大;(3)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手术示教时,视野范围较小,不能顾及全部学生;(4)学生过于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后的讨论环节兴趣不大,影响了课程开设的意义。
此外,教学办追踪了第一批学习课程的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的表现。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反映,这批学生一进入临床就显示出与往届学生不同的素质和能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游刃有余。临床教师对本课程所起到的承前启后、开拓思维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体会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属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早期衔接的新型实验课程,经过第一轮的开展,效果突出,现己形成较成熟的模式,但存在着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学生精力投入过大及教学经费投入过多的现状,若不改变,可能会使课程不能顺利开展下去。
因此,在第一轮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对本课程的实践过程进行优化。
(一)优化实验方案。
针对实验周期过长,要求实验负责人提出优化实验的具体方案,缩短实验时间,部分周期长的实验步骤以录像形式替代。
(二)重新拍摄全部实验过程制作实验教学电教案例。
根据优化后的实验方案,重新拍摄包括急性动物操作在内的10个实验,制作实验教学电教案例,在中心网站及课程网站上,有利于学生自学及未修课程的其他专业学生学习。
(三)学习课程前的准备。
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的暑期,必须参加学校开展的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加深学生对临床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为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前期基础。此外,邀请己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代表给即将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讲座,了解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高专实验动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346-01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及科研实验等系统急需大量的实验动物专业人才,而现有的大部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由兽医专业、人医专业等转行而来,从业人员构成复杂、专业教育背景普遍不足、职业素质整体不高。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农业高职高专院校,2006年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6年来,以职业为导向进行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不同院校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
实验动物科学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尽管我国开展实验动物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实验动物学科建设与发展,我国开始关注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1985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先后开办了实验动物学专、本科专业,之后实验动物高等学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目前扬州大学是总课程门数和专业课程门数开设最多的院校,该校有较强的承办专业教育的条件。在以兽医为背景的实验动物学专业中,扬州大学已建立了经典的实验动物本科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南通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多门大生物实验技术课程,该校更强调学生系统知识学习,在以生物学、基础医学、动物医学相结合办实验动物学专业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首都医科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医学的基本理念和技术,所以医学实验动物学专业的课时设置最多,学生的学习任务最重。开办实验动物学本、专科教育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加之几所高等学校所属行业不同,因此,各自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1-2]。
2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专业的培养目标
2006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该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技术的高级技师,即培养具有实验动物繁殖育种、饲养管理、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饲养设备(笼器具、垫料、饲料)生产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该专业教学要以能力教育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因此,形成一套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3 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3.1 课程体系改革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对实验动物专业的实验动物繁殖育种、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疾病防治、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饲养设备、用品(笼器具、垫料、饲料)生产等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表1),紧扣实验动物专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员、动物实验技术员、实验动物生产销售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职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方式进行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表2)。所有课程计划总学分164分,其中:基本文化素质课36学分,职业技术课9分,职业拓展课15学分。另外,第二课堂(专题讲座、专业技术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动物专业岗位见习)8学分,考证6学分(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各2学分)。
3.2 课程开发与建设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实验动物专业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系统化工作过程分析,引入实验动物员和动物实验技术员等职业标准,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和子情境。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强调“三实四化”,即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教学素材取自实际,教学情境接近实际;教学情境职业化,教学方式互动化,课程考核全程化,课余学习多样化,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对接、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相融合[3-4]。
4 课程体系实践效果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紧扣实验动物专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员、动物实验技术员、实验动物生产销售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学院实验动物专业招生6年来,通过以职业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施4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6%以上,获得了市场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5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任曙光,巨英超.农业院校开设实验动物专业的优势讨论[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2(3):38-39.
[2] 刘进辉,孙志良,王水莲,等.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06-1108.
1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对课程也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用一定的课时对课程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开拓思路,写出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预期结果。无论是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实验中遇到问题,除了教师的指导外,都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必须不断地跑图书馆、资料室;因此,学生掌握了多种文献检索的方法,熟悉了相关的资料、刊物,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寻找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目标除了学习巩固和培养实验技能外,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如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不懈精神。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也应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而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
2教师职责的需要
动物寄生虫病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另一方面要求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性、实验室诊断、治疗等;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临床诊疗经验,掌握足够数量的寄生虫临床病例,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组织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特点,包括典型标本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对一些特殊现象给出合理地解释。同时,要求教师把书本上的寄生虫病诊疗知识具体应用到病例中去,使学生易于消化书本知识,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畜禽寄生虫的流行与环境卫生状况、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家畜屠宰场的肉类寄生虫病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巩固了寄生虫学理论知识,也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在工作中是必需的,这些知识不仅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还能保护人类的健康。
二、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寄生病学虫实验教学多以观察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为主,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虽比较直观,但不能很好地反应各种寄生虫生活、运动、增殖的状态,在长时间观察后,学生会感觉头晕眼花,枯躁无味,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课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增加了对当地标本的获取。根据寄生虫地理分布特点,深入到当地屠宰场、禽畜养殖场和农户进行实地采集,得到较典型的寄生虫标本。在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与致病、诊断有关的寄生虫各期形态结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寄生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引起宿主寄生部位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使学生初步掌握寄生虫的采集、检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观察活虫兴趣很大,通过活虫观察,对寄生虫形态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寄生虫病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通过设计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综合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感染动物各种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预防性用药与治疗性用药的效果,用他们自己取得的实验数据去印证“防治畜禽寄生虫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与发病后用药治疗”差别。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意见,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对2008级动物医学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83.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提高动手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推广。
3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
传统的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模式是观察玻片标本、大体标本,并进行寄生虫形态绘图。为了改善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上实验课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先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对形态学内容无需多讲,只简明扼要地介绍方法和注意事项,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重点观察虫体形态和动手操作。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边观察标本边绘图,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准确细致地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寄生虫学绘图主要以诊断阶段形态为主。下课前再与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生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此次实验的难点、重点、诊断方法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寄生虫病学形态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寄生虫病学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直观、由静态变为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节省了板书时间,缓解了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与展望
关键词: 中职教师 中职学生 医学机能实验课
一
随着国家对技能的重视,中职学校兴起,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生源问题对中职学校是个严峻的考验。大部分学生可以不通过入学考试直接注册入学,学生的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如何上好医学机能实验课是中职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年龄在15至18之间。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形成思想、完善个性、充满理想、活泼向上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期[1]。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变为不客观的思考者,喜欢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在自我意识方面,中职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设想、自我评价意识很容易与现实脱节。在情绪方面,大多数学生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小脾气,易冲动。中职学生的意志弱点也较明显,如:缺乏恒心、优柔寡断、惰性较强、胆怯软弱。另外,中职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医学机能学实验的特点。
机能学实验包括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机能学实验主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动物或人体进行一些有损伤的检查探测来研究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对动物及人体的机能状态的影响,其特点为:科学性、抽象性、逻辑严密性。
二
鉴于以上情况,教师上好机能学实验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仗。
1.制订相关机能学实验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机能学实验教学计划,提前申报实验动物、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购买计划,认真做好现有仪器设备的维修和调试工作,全面总结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要制订出解决逐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2.做实验预试。实验预试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进行的一个环节。通过预试,一方面,教师能够熟悉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检验实验试剂是否科学、药物的浓度是否符合本次实验的标准,还能总结一些影响实验的因素。因此,实验预试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课能否顺利开展。
3.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创作预习报告。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实验课前准备,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与相应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结合教材创作预习报告。
4.第一次实验课前,按实验要求分组并学习相关实验室制度。每班分两大组,每大组按4―5人分8小组。每组组长需要认真填写机能学实验借物卡及登记卡,认真学习《实验室规则》、《微机使用规则》、《实验室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角色。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许多中职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兴奋不已,有大吵大闹的,有拿手机拍照的,有未经教师允许乱抓动物的。所以,教师要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2.教师要认真进行实验讲解并示范操作。教师指导性讲解和示范性操作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三言两语就让学生模棱两可地动手操作,导致学生不知所以然,实验效果不佳,甚至发生实验事故。当然,实验讲解也不能太长,讲解过于繁琐,会造成主次不分,随意发挥,示范操作面面俱到,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实验效果也不是太好,也很浪费时间。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实验课。
3.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机能学实验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实验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对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发现个别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要统一辅导,并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共同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发生学生做的做、看的看、转的转等现象。
(三)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已经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代表着一种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和精神[2]。很多学生比较积极主动,但是在操作中粗枝大叶,如:在做生理学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中,很多学生在分离坐骨神经的时候,用镊子夹坐骨神经,甚至一不小心把坐骨神经剪断了,不动脑筋想想这种制作法会不会破坏标本的活性,急于求成,不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导致实验失败。另外,有些组的学生不动手,要么聊天,要么用手捂着嘴观看,写实验报考的时候,纯粹是照抄照搬,自欺欺人,即使实验失败也按照试验成功的结果写实验报考,在分析讨论中根本就反映不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因此,培养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这种态度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讲清楚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后的相关工作。
1.整理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对实验条件,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实验结果进行如实正确的记录,并对这些原始资料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出现结果的规律和内在原因,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充分显示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检查工作。教师先要求每组组长检查仪器设备,清点器械数量并如实汇报,然后,教师亲自检查各组仪器设备、器械有无损坏、丢失,如发现以上情况,及时登记,并做好维修与补充工作,保证下次机能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要求学生打扫卫生,处理实验动物与剩余药品,检查电源开关,避免遗留安全隐患。
总之,中职教师要高度重视机能学实验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从中职学生、中职学校的教学环境等实际出发,争取上好机能学实验课,培养合格的医疗、保健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在整个的医学寄生虫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关系到了整个课程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则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提问,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对《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22-01
医学寄生虫学属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属于医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课程。之所以设立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设立实验课,不仅能够验证理论,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下面对医学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改革现状进行探讨。
1 医学寄生虫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革的方向
对于处于北方的医学学院,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寄生虫标本出现了毁损就会很难得到补充。原先的看破片标本和其他形式的标本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缺陷,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缓解标本的缺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寄生虫学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看标本的形态教学上,应该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在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2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编写相关新的配套实验教材“医学寄生虫实验指导”。
2.2 为了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寄生虫学图谱库或者标本示教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2.3 建立寄生虫学的动物模型,便于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的各发育阶段的形态以及其对寄生动物的病理学改变情况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
2.4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氛围。
2.5 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问或者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2.6 课时教学之后,采用制作图表的方式进行阶段性的知识总结,复习寄生虫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内容页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手段的改革
3.1 对带教教师的要求: 对带教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 提高教师的实验带教技能:
对实验带教教师的技能应该严格要求,教师要熟练的掌握各种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特点,即使是不典型的标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应对学生的突况时及时的为学生解答问题。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比如在观察虫卵时,虫卵的摆放角度和发育时期不同,虫卵的形态也会各异,不如模型那样典型。虫卵的发育时期不同,形态各异,增加了辨认的难度,教师只有充分做好工作,才能应对实验课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
3.1.2 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实验课之前,要对本节课用到的标本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罗列,然后根据学生的使用标本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和有条不紊。示教标本的数量是有限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显微镜,降低标本的损失率。
3.1.3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医学科学更新快,新的理论知识会不断地被引进医学寄生虫学领域,从而丰富了医学内容。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局面,教师应该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以及素质高的医学人才。另外教师的知识面宽广,更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1.4 注意教书育人: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的综合性合格人才。因此在上实验课程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团结,将标本按组分配使用,几个同学支架共享一个标本,团结合作一起完成实验。部分同学不善于和其他同学进行配合,用过的标本不按时归位或者是有的同学在使用完标本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清洗甚至是毁坏标本等,发生以上的这些情况时,教师不要以为的指责学生的错处,要查明原因,耐心的与学生沟通。在教师和蔼认真和蔼的态度下,学生变得会爱惜标本,而且在实验课上更加的用心操作,主动的帮助教师整理实验标本和器材。
3.2 尝试性实验教学:
尝试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
3.2.1 建立专题实验室:
寄生虫百本的数量有限,加之可能出现的标本毁损现象,传统的小班教学模式已近不再适用。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使用较好的标本,学校将同类型的标本进行集中使用,建立专题实验室。这样每个实验室之间的教学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内容不相同,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标本资源。
3.2.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般学生会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注重记笔记,为了应付其中考试,在复习时只背重点,但是考完之后就会很快的忘记;第二种是注重临床,忽略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基础内容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很少。第三种则是将两者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学生当然不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困扰,但是前两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则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一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在进行寄生虫标本检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进病例,将基础课程的内容与实验联系起来,将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其导致的病理性联系起来,让同学之间斤西瓜讨论,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不在觉得实验课程枯燥乏味。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制作标本,然后用透明胶带检查学生的实现标本,学生根据自己理论知识的储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 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对于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医药学专业人才,医药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因材施教。虽然目前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相信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书林,高锡银,唐小牛.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7(7):67-68.
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这个学科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药的药理研究自20年代初,陈克恢研究麻黄[1]以来,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就是中药药理学。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基于此,有必要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进行整理、探索,为进一步指导中药药理学发展、丰富实验动物学的内容起作用。故本文试图较系统地论述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作用,分析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探索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指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它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证候动物模型、人类病证动物模型三部分的内容,它既是实验动物学的范畴,又是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核心。
2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作用
2.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石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体内过程,从而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它包括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三部分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的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1.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手段 中药药性药理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毒性等方面的药理研究,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手段。如梁氏用温热药建立热证动物模型,再用寒性中药龙胆草、黄连、黄柏、银花、连翘、石膏治疗,观察中药寒凉药性的药理学基础;用寒凉药建立寒证动物模型,再用热性中药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芪、白术治疗,观察中药温热药性的药理学基础[2]。又贲氏应用血虚肝脾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的归经药理[3]。
2.1.2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基础 中药实验药理是中药药理的研究核心,中药实验药理主要是应用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研究中药功效的药理作用,揭示中药功效的现代内涵。中药功效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药学中的体现,对中药功效的揭示,必须以中医证的研究为基础;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证在实验研究中的载体,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基础。如研究补气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能抑制正常动物离体器官小肠的运动[4],对正常在体动物小肠推进运动无明显影响[5];但能增加脾虚动物小肠推进运动[5,6]后者与临床实际相符,与补气药健脾益气功效相符,是健脾益气功效在肠功能中的体现。这个例子说明,建立和使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才能真正揭示中药的功效,丰富中药实验药理的内容。
2.1.3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临床药理的桥梁 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方兴未艾,但学科有待建立。由于正常动物的结构形态、功能代谢与人类的病理状态相差甚远,故必须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来连接中药实验药理与临床药理的研究,为中药临床药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2.2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口 中医药的学术发展相当缓慢,其原因就是缺乏实验研究体系,缺乏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沟通与融合,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未建立起自己的科研规范、指标体系和方法论,致使其理论研究对实践缺乏推动作用,与世界医学缺乏共同语言。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以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实验模型。弥补了中医药研究的不足,成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的中介部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发展,必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2.3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中医以系统-综合医学模式为特征,坚持功能主义的原则和 视角来研究人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将弥补现代以形态结构为原则进行研究的不足,建立新的指标体系,丰富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医学和比较医学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制与增加,又将丰富实验动物病理学和动物实验技术的内容,对实验动物疾病的病理过程和实验操作技术进行重新认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深入研究,将成为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2.4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 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可用正常动物观察药物对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生化、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以判断新药的疗效。但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药物的反应常有质的不同。有些药物对正常动物无药效作用,而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则有治疗作用,如清热药对发热动物有降温作用,而对正常动物体温则无影响。因此,仅用正常动物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新药有效性,必须选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观察新药对病理状态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其有效性。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
3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自唐·陈藏器《本草拾遗》首次记载用精米喂猫、犬造成脚气病模型以来,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已初具规模,分为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三类。
3.1 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 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分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和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如发热动物模型、四氧嘧啶糖尿病(消渴)动物模型、肥胖症动物模型等。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并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如无胸腺裸鼠、重症肌无力小鼠、青光眼兔、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等。
3.2 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 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自60年代邝安建立第一个类“阳虚”动物模型[7]以来,已用200多种方法,复制建立了肾虚证、脾虚证、肺虚证、心虚证、血瘀证、血虚证、肝郁证、寒证、热证、痹证、里实证、厥脱证、温阻证、温病等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动物身上复制的中医药证候,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独具一格的有别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发展的需要,急待增加研究投入,提高研究水平。
3.3 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 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现代医学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嫁接,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如高脂性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感染性休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把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中西汇通。另一种是在中医药病证理论指导下,建立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8]。这方面的工作急待开展,以深化中药药理模型的研究,纠正证候动物模型难于深化、不好应用的不足。
4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主要是应总结分析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理论,加大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和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建立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科研规范、研究体系,为中药新药研制和开发、中药药理研究、中医药学术发展、中西医合流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也将为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克恢,Schmidt T. Pharmacol Expt Therap,1924;24(5)∶339
2 梁月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1)∶54
3 贲长恩.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增刊)∶23
4 黄树明,等.中医杂志,1988;(9)∶60
5 彭 成,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5)∶6
6 闻集普,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