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与防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应该除了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与成因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和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经营效益。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仅仅是企业的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包括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筹资风险在内的由于不确定事项所有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性的损失或收益。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
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中,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企业筹资风险、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投资风险和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等。二是按其他分类可以分为可控与不可控风险;可分散与不可分散风险等。
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合理的规避风险,尽量减少由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企业的财务活动可能存在着两种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不能实现预期目标。
第二、不确定性。风险是意外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造成财务活动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第三、收益与损失共存性。企业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企业的风险投资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可能会取得较高的风险报酬,反之亦然。如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风险较传统行业大得多,但其收益率也相应较高。
第四、激励性。激励性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来防范财务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以此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第一、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第二、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第三、债务结构不合理;第四、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第五、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第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避免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关键是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普遍存在着企业财务的经验决策和企业财务的主观决策等现象,这样就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会经常发生,从而也就产生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②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③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如前所述,企业财务风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客观性,只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掌握的技能还很有限,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很深,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还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
第三、企业财务关系的混乱。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我国,企业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某个企业的全部资金,这种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企业筹资决策而导致的失误等原因,企业运行资金中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在企业普遍存在。另外企业在利益分配及企业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职权不明、管理相对混乱等现象,这样就造成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相对低下,资产流失严重,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第四、投资决策的失误,导致大量投资失误。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表现。当前,依靠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为主的企业决策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从而使企业容易忽略规模扩张与加强自身管理的配套建设,难以适应市场弹性变化和多元化生产经营与投资结构的协调和控制,致使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强化科学决策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第五、企业赊销账款缺乏管理。当前我国市场已普遍形成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形式。企业产品滞销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严重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商业信用还未在我国企业间广泛建立,因此就会造成有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现象,直至成为坏帐、死帐,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六、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①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②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③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④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2)内部原因:①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②企业财务缺乏科学性。③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④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⑤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第七、宏观原因及自身原因
(1)宏观环境原因分析:①全球一体化,②买方市场的形成、③信息时代的到来。
(2)企业自身原因:①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②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注意事项
1、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技术
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主要包括: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降低法。面对企业财务的风险,往往企业通常采取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风险等策略方法,以此来控制企业所受到的风险。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
2、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面对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企业的筹资风险控制,(2)企业的投资风险控制(3)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控制,(4)企业的收益分配;企业的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3、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第一、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第二、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应该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就短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应该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企业的各种支出。
第三、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于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多、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4、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另外,企业还要盘活存量,同时还要加快企业闲置设备的处理,这样有利于将收回的资金偿还企业所欠下的债务。
5、资金管理的注意事项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额度管理制度。第二,做好账龄分析。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第四,评估客户的偿债能力。
6、对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的一致性。必须要让财务管理人员清楚,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为了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相应地位、功能及职责,并赋予相关财务人员相应的权力。各级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将风险的防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每项具体业务时,积极防范,妥善应对,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四、减少与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1、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规避风险。企业在面临一项风险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能力,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凡是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的,企业都应尽量避免该种风险的发生,即采取回避政策。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为了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第二、减少风险。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办法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包括: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另外,企业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企业财务产生风险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也可以建立财务风险基金,比如,企业可以对长期负债项目建立专项财务偿债基金等。
第三、转移风险。转移风险就是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即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资产,企业应以一定的代价(如保险费、担保费和利息),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但是,较之承担风险所面临的损失而言,企业为转移风险所需支付的代价要小的多。
第四、接受风险。主要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
第五、分散风险。分散风险就是通过企业之间通过联营、多种经营方式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来分散企业的财务的风险。对于企业风险比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采用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的经营方式,以此来实现收益的共享,同时风险也是共同承担的,这样也就分散了投资的风险,也就避免了因企业独家承担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企业对外投资的多元化还可以在分散企业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优化财务结构
主要包括:第一、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结构。第二、优化负债结构。合理安排负债的到期结构是负债结构管理的重点。
3、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建立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企业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决策责任制。一旦决策出现问题,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经济、法律责任。第二、规范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第三、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决策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投资行为的监督,确保投资责任落实,有利于确保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的贯彻执行。第四、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
五、结束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应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兰启聪.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
[2]马天骄.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09
[3]李秀敏.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的适时管理[J].绥化学院学报,2009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控制
一、烟草商业企业概述
烟草商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在公司组织层次上实行三级法人管理体制。各地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第三级法人,在国家专卖体制下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且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省级烟草公司作为第二级法人,代表烟草总公司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各地烟草商业企业进行管理,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第一级法人,代表国家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各省级烟草公司进行管理。从烟草行业的股权结构来看,国家是烟草企业唯一的股东。烟草商业企业在烟草产业中扮演着分销商的角色,承担着开拓烟草市场的重要任务。烟草商业企业在三级法人的组织层次中处于最基层位置,而在烟草产业链中处于流通环节,是连接烟农、烟厂和烟民的中间枢纽,对于推动烟草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烟草商品批发经营权仍由烟草商业企业独自掌握,但随着我国降低烟草关税承诺的逐步兑现,卷烟产品及卷烟分销网络将面临外资企业的强烈冲击。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包括权益价值和债券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实现股东财务价值的增长、债权人利益的充分保障为目标。从烟草行业股权结构来看,烟草行业是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企业,国家是其唯一投资者。同时,经过多年的快速经营发展,烟草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十分充裕,对外债务比例很小。因此,烟草行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统筹安排烟草商业企业的投资、筹资、股利分配及资本运营活动,使烟草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受财务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结果与预期发生偏离,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经营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形成风险并转化为企业损失,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此,以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活动为划分标准,可将企业财务风险归类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四大类。根据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可将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划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及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及税收环境等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烟草商业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财务活动,即内部财务风险。以烟草商业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可将其财务风险细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偿债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烟草商业企业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因筹资渠道不畅导致融入资金成本过高或资金期限不合理,导致融入资金难以满足企业所需的可能;收益分配风险是指因不合理的收益分配对企业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资产管理风险是指由于货款资金回笼不及时、商品库存周转滞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等造成烟草商业企业资金使用率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偿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流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
三、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建设。1.完善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及相关工作的授权审批权限、流程及经济责任等。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工作的授权制度,明确企业员工的职责范围及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同时,明确各类经济活动及业务的操作流程、职责分工及权限范围,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和规定办理各类经济活动及财务业务。2.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相关岗位,通过岗位控制实现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要求对于重要岗位不得一人兼任,如业务经办、复核、授权审批、财务保管、账务处理、稽核检查等重要岗位,应严格杜绝一人兼任多岗位的现象,将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同时,为实现对特殊财务活动的管控,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烟草商业企业在开展非常规或其他重要财务活动前,向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通过后方能进行。通过对重要财务活动和计划外财务活动实行报告审批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因不规范、不合理的财务活动造成的财务风险。3.预算控制是管理烟草商业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活动的最常见手段。预算管控对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经营战略及工作计划的实施、经营活动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烟草商业企业经营及财务活动的有效规划及约束,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提前识别、分析及防控。强化预算控制,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烟草商业企业预算的编制。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工作计划,紧密结合烟草商业企业经济及财务活动特征,采用零基预算法,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原则,进行科学、合理且可行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企业发展战略及工作目标的具体化及货币化,应充分发挥预算编制对企业规划的推动作用。同时,预算编制也是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烟草商业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保障预算指标能够覆盖烟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实行费用归口责任制。第二,预算的执行。烟草商业企业应严肃预算执行过程,加强对各部门、岗位预算执行的动态跟踪及监控力度。严格执行预算额度内审批制度,对于超出预算额度的支出,应上报至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批。由于市场经营环境等的影响,需要调整预算额度的,需由各级业务部门向预算管控部门(归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归口部门再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交审核汇总的预算调整方案,严禁私自调整预算额度的行为。第三,预算的激励考核。构建全面、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考核激励制度,实现预算管控与个人收入的挂钩,充分调动烟草商业企业各部门及岗位预算管理的积极性。4.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将内部审计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一项经常性措施,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后监督与控制。第一,重点对烟草商业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定期审计,审核其销售费用、专卖费用、管理费用及经营费用的具体明细及用途,审核会计凭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切实降低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运营成本。第二,强化对烟草商业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审计力度。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性手段,直接关系着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因此,内部审计应将预算管理列为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审计手段强化预算管控的地位及作用。(二)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理念,重视投资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在投资决策中,应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观念,并将观念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于烟草商业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充裕的自有资金,因此,筹资活动并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但应关注权益资本的成本。烟草商业企业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主要为长期股权投资和购置房产等固定资产,对内投资则为自建房屋及购置专用设备。在投资过程中,应采用量化的投资决策方法及工具,关注投资项目的风险、回收周期,并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对项目预期收益率进行科学评估。(三)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1.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周转率。第一,结合卷烟经营特点、市场需求特征,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最佳库存量,合理安排采购活动,避免因库存积压导致对烟草商业企业流动资金的无效占用。第二,关注企业日常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富裕流动资金进行合理投放与安排,如将临时不用的资金投放于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及机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采购、使用、对外投放、产权转让等经济活动有章可循,提高烟草商业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2.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考核机制,并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指标进行考核。第一,资产投入产出比,其量化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第二,资产运营能力,主要考核指标为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第三,资产的盈利能力,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成本费用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等。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重视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建设,严控企业财务风险,切实提高资产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四)重视经营利益的科学分配。重视利润足额上缴的及时性,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权益。烟草商业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主要为上级法人、供应商、零售户及企业员工,烟草商业企业在进行经营利润分配时应关注各方的合法、合理权益。烟草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包括除投资者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营利益分配时应做到:第一,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消费需求;第二,在保障运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及时偿还供应商的卷烟货款;第三,按时支付企业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关注员工的利益,给予员工充分的激励。(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识别、分析并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强化烟草商业企业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经济及财务特征,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及成长能力的核心指标,构建全面、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系统要求烟草商业企业具备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这就要求各烟草商业企业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集成、传递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而实现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
作者:姚建坤 单位:河北省烟草公司石家庄市公司
参考文献:
[1]胡国强,黄钰,吴春璇.烟草商业企业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商业会计,2016(06).
[2]王秀红.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御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呈异常激烈态势。企业在经营中,随时可能遭受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引发财务风险,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有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何识别、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减轻其对企业的威胁,是所有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述
对于财务风险的界定,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定义:其一,认为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也就是由于负债而使企业承担的风险。此观点比较片面,属于对财务风险的狭义理解。其二,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中基于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风险,其外延广泛,不仅是筹资风险,也涵盖投资、占用、收回、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作为一种微观经济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必然性、广泛性、潜在性、可度量性、损失性等基本特征,企业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和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真正认识和把握财务风险,以正确指导财务管理的实践。
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而言,可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如宏观经济变化、税收法律规范变化、利率变动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既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改变,但对企业财务深具影响,其不利变化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内部原因如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存货超储积压,流动性差,占用企业大量资金;盲目赊销,应收账款失控;投资决策不当,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内部控制机制缺失,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等。在财务风险成因中,内部因素不仅起决定作用,而且与外部因素的无法准确预测与无法改变相比,更有可控性,因而企业防控财务风险更关注内部管理方面。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加强企业外部环境研究。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给企业造成困境,导致风险。为此,企业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层次;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政策,设计财务应变方法,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抓紧财务风险控制文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要有效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必须在企业形成管理层重视、全员参与财务风险控制的良好风尚。这就需要在文化层面上强化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摒弃风险与己无关的思想,构建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将风险防范理念和行为落实至每一位员工。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是要强化风险意识,要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理好财,以规避财务风险。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风险管理经验是财务人员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必要条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成为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最关键的内部管理制度。
实践证明,内部控制在堵塞企业管理漏洞,消除各类隐患,确保企业资金、资产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内部控制缺失,极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因此,企业应抓好内控建设,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四)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比例过高,既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也影响自有资金收益率。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偿债能力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同时,注意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以减轻偿债压力。流动资产主要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和存货风险。
(五)构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 对企业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及时捕捉、全面监控的系统,构筑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举措。财务风险通常发生于管理薄弱之处,对其若未能及时发现与识辨,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安全隐患。因此,准确、及时地辨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采取最及时、最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将财务风险遏制于萌芽状态,防止风险恶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六)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为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一是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可通过参加社会保险等手段将风险转移,减轻自身风险压力。二是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可通过与其它企业联营、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等途径,使财务风险分散。三是建立风险回避机制,企业选择理财方案时,应对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作出评价,尽量选择风险偏低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四是建立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债务风险
据统计,全国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项目,如浙江一所大学由于银行逼债面临破产。至2008年末,教育部18所高校债务总额125.5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45%。其中江苏省省属31所本科院校累计银行贷款余额147.66亿元,2007年当年新增贷款34.41亿元。这种“高校债局”状况已引起高层的注意,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等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近日已完成了对教育系统贷款的调查摸底,有关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可见高等学校这种扩张性内需和国家教育拨款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当前高校必须防范财务风险的内因。
一、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含义、成因与特点
1、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财务风险可以分解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而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高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财政补助收入及非税收入不足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风险。也可解释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筹措、基本建设投资、校产投资和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与预计发生背离或预算赤字而导致周转困难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而高校债务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或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了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2、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成因
高校贷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贷款时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还贷来源却是受计划经济约束(高校贷款与企业贷款不同,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抵押,高校之间也不能相互提供担保,因此,高校取得的贷款均为信用贷款,这种良好的信誉也使得大部分高校都能取得优惠利率贷款,但是债务中仍包含利率风险和资金结构风险。
(1)债务比率过高
债务比率过高是指在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缺乏与负债结构相当的资产保障能力,一旦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高校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同时,高校借贷融资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的扩张性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难以估量,即使支出压力按现有收入能力同步扩张,本金偿还的需求也会使财务结构趋于恶化。
(2)债务的期限较短
债务的期限越短,到期不能支付本息的风险就越大,债务的期限越长,则融资风险就越小,因此,对于大多数高校相对预期现金流量产生的时间而言,债务期限安排的越长,风险就越小,如果两者比例安排不当。就会加大这种结构性风险。此外,以上两种结构性风险都会由于环境变化、办学效益低下等原因导致高校信用下降,从而无法通过银行借贷和争取财政资金来筹集所需资金的风险。
3、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特点
(1)隐蔽性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高等教育的价格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还属于政府定价阶段,基本上是有招生计划就有现金流量,各种财务指标均可以通过扩招来阻止其恶化或得到化解。这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评价困难
(2)公共性
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并且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更是要求高校当年收支要平衡,所以高校的偿债能力均不能简单地用盈利能力加以评价。要综合利用负债能力、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风险等来进行评价,因此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只能进行近似评价。就一般而言,当学校负债项目投入的收益增值率高于债务成本率时,贷款筹资可行,反之,则发挥不了财务杠杆作用。
(3)双重支付、双重归流性
从资金循环理论角度来看,高校的银行贷款是沿着双重支付、双重归流的循环过程中实行的,双重支付在实际操作中并无风险,而双重归流的实现,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对于高校贷款而言,这种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贷款规模过大,生源不足,收入下降等方面,而银行贷款在归流中一受到某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就难以实现按时足额归流,导致短少和坏帐,形成贷款风险。
二、防范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措施
1、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首先要针对学校运转周期与会计年度期间不一致而导致用下年度经费自然弥补上年预算赤字,建议参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当期费用当期确认,年岗津贴、课时津贴、各类酬金等都可按月计提发放,一方面可避免工作量都集中在期末,造成年底突击发钱的嫌疑和引发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使每月支出相对较均衡,符合配比性原则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其次是由于民办二级学院体制与高校母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形如公有二级学院,也有参股形式,但不论形式如何,建议民办学院对母体的成本补偿应列入高校的预算收入或作为投资收益,以保证高校收支预算的完整性。第三是在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的情况下,应参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估算资产的成新率,设备或国资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合理估算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使维修预算更加科学和透明。
2、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预警就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警戒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财务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单位财务报表及相关营运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单位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发生单位财务危机的原因和单位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一般来讲,高校债务风险方面主要是要从负债能力、财务警示、巴萨利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时要根据案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3、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与法人治理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管理目标的贯彻执行,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完整的内控框架应包括决策层次、交易层次、IT基础层次。比如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学校的权力配置,即无论是财产所有者还是经营管理者,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必须履行其承担的责任。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给高校制定完善的贷款配套政策,对贷款期限、融资渠道、预警机制及指标、贷款监督管理、还款预算进行明确的规定。
参考文献:
[1]祝红霞,论高校贷款办学的风险问题[J],事业财会,2003,(1):19-22
[2]刘跃,西部高校财务预警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06,(2):49-51
[3]黄祥林,高校举债及其规模控制模型的应用,教育与经济,2003,(2):32-34
[4]许志昂,浅谈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防范,事业财会,2006,(5):38-40
[5]张甫香,高校财务风险指标探讨[J],黑龙江高教,2006,(5):89-93
[6]路军伟,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J],会计研究,2006,(12):14
本文阐述了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指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使其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最低水平,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实质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理财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学术理论界对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一般存在两种观点,即为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又称为筹资风险或举债风险,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经营引起的,从而影响股东权益及公司利润。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计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一定偏离,因而遭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存因分析
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原因,又有来自企业内部的自身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是不相同的。
1.外部原因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有时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它具有不可抗力。由于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如海啸、飓风等)的影响,致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继续下去,这最终会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有所体现。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因为自然灾害而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企业商品的销售好坏会受到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社会政治因素。国内外政治及经济格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调整和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
(3)市场因素。市场一直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国在加入WTO后,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去,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不再只是本国的竞争对手,而是发展到与国际各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各国汇率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加大了。
2.内部原因
(1)管理者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对于财务风险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在很多研究方面比较欠缺,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由此也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能力和认识也比较欠缺,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此,当财务风险发生时,就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企业负债资金与权益的比例关系,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例都过高。虽然企业采用负债筹资扩充资金以获得更多利益,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手段了。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很多经营者在进行决策之前,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以往经验来做决策分析,忽视考虑到企业自身规模、效益和风险等因素,对预期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没有掌控。当风险真正发生时,也就无法进行控制,造成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增大。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我国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多是采用赊销的方法进行经营,从而容易导致大量资金在企业外部流动。在赊销过程中,企业一方面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不了解而造成账款无法完全收回,另一方面资金被其他企业长期占用,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制度性的防范与控制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就应该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其相应的权利,必须做到权责分明。明确企业各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利,即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又互相起到监督的作用,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才能有效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2)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很多企业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会忽视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以及各种因素而盲目、主观臆断地作出决定。因此,企业在做任何决策之前,应该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企业盈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机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企业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前制定好正确有效的措施,以保证风险发生之前就能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2.技术性和策略性的防范与控制
(1)降低风险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不可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而是只有努力采取各种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比如,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减少坏账损失,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等等。
(2)分散风险
在投资中,分散风险就是进行风险的有效组合。通过投资各种不同的项目,可以使风险相互之间抵消,从而降低了损失程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条基本的投资原则。
(3)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由于自然因素、市场因素等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而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策略将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沈永伟,夏梦.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及其演变过程[J].管理观察,2010(29).
[2]胡雅娟.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J].现代商业,2010(26):235.
[3]孙林敏.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A].经济师,2009(6):141-142.
[4]李叶清.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0(9):159.
[5]许秀梅,王秀华.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A].管理论坛,2009(2):42-44.
[6]赵颖,金海清.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0(6): 82-8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 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91
1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出现不稳定性的情形。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未来经营方面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偿还债务本息产生不确定性的情形。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经营信号,它存在于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分析和判断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体重要的作用。
2 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宏观金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对企业的筹资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银行利率的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宏观信贷政策的改变、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要求、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交易的控制手段的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造成各种影响,会使企业融资环境发生变化,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2 国家经济法律环境因素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法律规范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国家法律又会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保护。经济法律会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法律的颁布与修改、调整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决策等经营管理行为等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否则对出现违反现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超越其法律范围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受到法律的惩罚,引起财务危机,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
2.3 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属于经济环境范畴,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开展,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和决策,使企业的经营产生不稳定性,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加大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政府的税收法规的修订对企业的税费支出产生很大影响。国家的各种税款对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作为企业必须按时上缴,不可能有长时间的拖延,确认了应缴的税款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支付,对企业来说形成了现金流出量。而企业对税收的合理规划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调整,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2.4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缺陷的影响
由于有些企业追求发展速度,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扩张需要的情况下,大量的借入债务资金,使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而资金结构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不稳定,使得企业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有些企业盲目扩张,有时候会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筹资,甚至不考虑财务风险因素盲目扩大其生产规模, 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由于投资决策的失误,使项目投资建成投入生产后没有利润甚至产生亏损,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失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扩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3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
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管理的全过程,任何方面出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意识,并将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制定会计政策、财务制度来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要定期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财务风险管理好的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贯彻到各项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当企业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有及时应对的具体对策。
3.2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
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比较好的方法是事前进行财务规划,制定防范财务危机的应对方案,运用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系统指标来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准确地掌握财务风险源和种类并能够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判断。建立健全财务信息运行网络体系,保证及时得到高质量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指标。选择能够反应企业长期财务状况的指标建立企业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指标,对企业的债务进行动态管理。
3.3 提高企业资金的管控能力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顺畅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应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根据企业的资金运行的规律和生产经营的特点,适当安排资金的使用,即能保证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又能够及时地归还到期债务的本息和应分配的企业利润。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避免出现支付能力下降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应做到事前进行科学地信用评级,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事中应做到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坏账的产生。事后进行总结,加强对坏账的管理尽量减少企业损失,保持企业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
3.4 建立健全企业的决策制度体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执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科学的企业财务决策制度系统能够使各层面的决策和执行产生效力,为防范财务风险创造了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防范与管理财务风险的基础工作,应引起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 会计 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者重点研究的方针。安然事件、吉尔集团等宣告破产的事件,最终原因忽略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最终结果只能宣布破产。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时刻清醒的认识到风险无时无处不在,如何增强企业风险分析,切实加强对各种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的科学分析和预测,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规避各种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导致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编制财务计划及决策,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的市场,企业财务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因素,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由于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面临多变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单位领导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到企业扩大再生产上,占领企业市场份额。导致不重视会计工作,只注重经济效益指标,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操作不规范、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数据不准确、会计资料不完整,账簿记载不当,甚至存在账目混乱现象;有些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严的现象。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的财务运作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下级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责权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流失严重,使用率低下,给企业资金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企业各部门在物资筹备、经营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高。许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有可能引起企业倒闭风险,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隐患。
3.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系统,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论,出现财经纪律松弛现象突出,营运无考核,物耗无定额, 成本不核算,会计反映不实、存在假账现象、费用支出失控、经济效益低下、资产损失严重,一定程度上最终将导致企业危机四伏,甚至破产的结局。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应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尽管我国部分企业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但财务监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管理和监控关系混乱,缺乏责任追究考核制度,导致监控机制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前提
加强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财会制度。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更要适应新环境知识结构,认真学习会计准则,严格按照依法办事,依法执行,决不能,严格按财经制度和企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规范核算,真实体现经营成果,客观分析和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各个方面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入手,全面改善企业内部的财务运作状况。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有效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企业经营生产顺行。如:物资采购部门应与信誉度高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及供应的稳定性;经营生产中应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销方面应积极开拓新渠道,培养新客户,实时调整营销策略,加速应收账款到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3.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日趋复杂。使得企业管理变得多样性,财务风险相应增大,企业内控制度弱化体现了财务高风险性,为回避或控制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国家监控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危机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财务风险预测分析,以便及时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另外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企业所有者息息相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企业财务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东北煤田地质局一O七勘探队,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有效地防止各种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然后重点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55-02
一、引言
在我国,事业单位一般是指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存在往往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可以看作是政府职能的某种延伸。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方面的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加。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风险:首先是支付风险,当前事业单位还主要实行预算管理,而预算目标的不合理、资金用途不清晰和财务结构混乱等原因都可能影响事业单位本身的收支平衡,从而造成一定的支付风险;其次是筹资风险,事业单位的筹资渠道包括主权性筹资(政府拨款)和负债性筹资(银行贷款),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造成的利率波动影响,面临着较高的筹资风险;最后是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在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方面的举措不当和认识不清都可能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等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清晰
长久以来,事业单位在我国都是作为特殊的社会公益职能性质的单位而存在的,使得很多事业单位人员都有一种“吃穿不愁”的思想认识,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到单位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去,对于财务工作可能产生和面临的各种风险更是完全没有预计和安排,这种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不足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事业单位单纯地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没有从资金运行和使用安全层面上去考虑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漏洞,从而做出一定的风险防范预案,为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扩大创造了条件;二是从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上来看,没有将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考核机制中加以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财务控制体系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方面,也是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举措。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经济环境越来越多变,与之对应的财务控制体系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和提高。《预算法》虽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性层面上,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和细则;一些会计工作方面的规定也难以有效地改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较为混乱的局面。另外,针对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也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现存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规无法对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明确的认定和响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观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指导意义,使得很多财务风险在被忽略掉了。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力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在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无法做出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这也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选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并非具有专业背景,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难以得到保证,更别说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出风险预测和防范作用,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在年龄结构和工作专职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往往是年龄偏大或者直接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其次是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很不完善,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弱势方面,这本身就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大打折扣,而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针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工作业绩和能力提升上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被边缘化,财务风险难以被及时地发现和防范。
三、做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首先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全面地认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意识到财务风险与事业单位发展的精密联系。应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事业单位本身运行状况的影响。但是有效地做出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是要能正确地认识财务风险,为此可以在单位内部加大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和讲座,更新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认识;要熟悉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强化风险观念;要提高提高事业单位人员主动防范财务风险的责任心,与个人的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直接挂钩,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起财务风险防范的良好氛围,将其作为一项事关单位每一个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完善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体系方面,首先是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风险防范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随着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逐步提升,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和范围等指标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预测,从而为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和管理工作并不复杂,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关键是要确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将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指标化和数据化,以便通过数据分析做出相应的预测工作。其次是要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资金使用、项目监督和资产核算等方面做到正规有序,在财务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要保证真实可靠,在制度建设和法规维护方面做到合理合法,如果能够确保这些具体目标都能够顺利实现,那么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也就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并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最后是要强化财务监督,主要是在资金分配使用和审计审查两个方面,要确保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内部审计工作要严查费用支出,提高审查工作的全面性,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既是资金的管理者,也是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实施者,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对于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起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水准,净化单位的财务风气;其次是要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制度,严把相关岗位的从业标准,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能够切实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最后是在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与个人的工作业绩直接联系起来,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满足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结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都应该被清楚地认识到并加以重视。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要花大力气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诸多顽症,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尤其是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庄培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12).
[2] 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09).
关键词:财务风险表现成因防范和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活动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和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宗旨和目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难以预料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它主要包括 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 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其中,筹资风险对企业影响最为普遍。
2.投资风险
主要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 投资回收率 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的大幅度变动 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3.流动资金运作中的风险
指在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金的结构不合理等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3个方面 现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和存货产生的风险。
现金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日库存现金量不能满足企业每日的正常生产开支,每日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支付各种费用的正常开支,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现金流量难以支付贷款本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为客户若无力付款,应收账款形成坏帐,造成损失。应收账款风险一方面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一方面也取决于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存货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货不足,造成停工待料或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影响生产进度;存货过多,占用过多的资金,增加仓库设施,增加管理人员及费用 而且还存在自然损耗。
4.收益分配风险
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奖金,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它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筹资方式以及时间选择不当、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和筹资比例不当。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现 生认识不足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如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经营不善,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经营不善,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效益滑坡;有的甚至亏损严重,流动资金不但没有得到补偿,反而由于亏损而挤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局面,降低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企业愈是亏损愈难还债,又举借新的贷款,形成恶性循环。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就可以实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防范方法有:
风险控制技术
1.回避风险法,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2.分散风险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是多元化经营,二是多项投资。
(1)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多元化经营,是指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互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经营单一产品的风险越来越大。
(2)多项投资,也称为多元投资,是指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尽可能地把资金同时投资于多样化的实物资产或证券,而不是集中投资于一种实物资产或证券。如果企业将全部资产投资于生产某一种产品时,风险就比较大,但若同时投资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就可能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这样风险相对就比较小。分散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
3.转移风险法,可通过财产保险、担保等方法将财产损失风险转嫁的做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4.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财务控制技术
1.自我保险法,企业平时按照规定建立有关制度,提取一笔资金,准备作为专门应付意外事件以承担财务风险。如可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承担存货因毁损削价等损失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提取“坏帐准备金”,承担存货因毁损而产生的风险等。
2.成本法,将风险损失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如债务利息按时进入财务费用或按有关规定处理逐月提取折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逐月摊销,使这些财务风险在平时收入中得到补偿。
从企业制度和管理角度控制及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对策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账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合理确定风险监测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活动内容、企业规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控制水平的高低等有很大差异,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特征、表现形式及表现时间有质的区别,因此,在确定风险监测指标时没有固定模式,但总体上这些指标应具备敏感性、先兆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3.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度量时,定量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有限。所以,对于财务风险的估计和防范,更多地需要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及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尤为必要。对风险认识越准确,就越能采用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获得风险收益并回避风险损失。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及外部环境合理确定权益筹资与负债筹资的比例、长短期负债比例及各种债务到期时间的安排,在保证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正效应,并把财务风险降低至最低。
5.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运作,以分散风险。一方面正确认识证券投资组合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不同,合理安排投资组合;另一方面确立企业主业,一切组合以主业为中心,在充分运用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同时,避免因主业不明带来的更大风险。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在市场经济中,财务风险是无时不在和不可避免的。企业要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重视、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寻求最佳的投资、筹资结构.才能使企业免于蒙受损失,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米绍松:《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工业会计)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