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

第1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关键词: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5-0111-05

建设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步伐,是促进汽车产业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基础。作为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在汽车产业领域建设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有效推动广西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产业创新平台的理论研究

(一)产业创新平台的概念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势》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概念。与产业创新理论结合延伸出了产业创新平台的概念,李俊认为产业创新平台包括:服务于创新平台的高素质人才、保障平台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以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物质与信息安全的安保系统[1]。高常水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系统集成和共享的网络化支撑体系,是技术创新生态链上各环节信息和资源耦合、流动的纽带,是官产学研金创各方围绕产业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的载体[2]。

(二)产业创新与产业创新平台

产业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最高层次。产业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而产业创新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题和核心内容,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依靠产业创新[3]。

张耀辉认为产业创新是用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满足需求,其结果是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是新兴产业形成的过程[4];罗积争、吴解生认为产业创新一般指特定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几个大型企业主动联手,开展研发活动或单个技术领先企业通过技术扩散进而实现产业内的共同创新[5];李梦学、张治河认为产业创新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通过将适应市场体系的生产要素合理整合,在有效管理机制中形成产业竞争力并赢得市场效益的过程[6]。

产业创新是技术、制度、组织、环境的组合创新,需多方主体协同与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平台融合了政策、环境、人才、资金、技术及产品等多种要素,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产业创新理论的重要实践。实证研究表明,富有成效的产业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广西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广西围绕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求,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建设。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已建设了汽车产业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4个,汽车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个,并成立了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广西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主要建设成效:

(一)汽车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西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区内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开发平台。据统计,至2010年底,广西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国家级工程中心有3家,自治区级工程中心85家),其中,自治区级汽车工程中心有11家,占比例12.5%。

1.技术创新。各中心围绕制约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攻克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如,广西汽车传动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自己专利技术,独自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FD430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系列产品,2010年评为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治区政府新产品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桂林市政府优秀技术创新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主要商用车代替进口的配套产品;广西商用车驾驶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开发了国内领先的M6中卡驾驶室系列产品,该产品设计理念先进,具有欧洲载货汽车的大气、威猛、时尚特点,其安全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荣膺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评选“2010年年度中卡”奖 。

2.人才队伍。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工程中心共拥有职工2279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605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97人,占中心总人数的78.85%,从事R&D活动人员1194人,占中心总人数的52.39%。

3.人员培训。2010年,汽车工程中心共培训人员3397人,其中:培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29人,占培训总人数的12.69%,培训中级技术职称人员963人,占培训总人数的28.35%,初级职称及技术工人2005人,占培训总人数的59.02%。

4.科技成果。2010年,工程中心共获得科技成果11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占90.91%、国内先进水平占9.09%。累计申请专利19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7项,授予专利181项,其中授予发明专利16项。

5.工程化能力。2010年,工程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1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5项,自主开发61项,国际合作项目35项。

(二)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发展迅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产业,2010年5月,广西全面启动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组织实施35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在有色金属、冶金、汽车等14+10个重点产业领域,以大型集团公司、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23个产业研发中心,形成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的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千亿元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广西建成的汽车产业研发中心有: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商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4家,占全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的17.39%。据统计,研发中心现有技术人员2790人,其中,中高级人员320人,占技术人员11.5%,获得科技成果11项,其中五菱联发的“后驱动桥带制动、制动总泵、汽车仪表板、消声器排气管、前悬挂”5种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五菱柳机的LJ474Q3E2汽油机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10年至2012年,中心主要开展车辆振动噪声以及舒适性(NVH)相关新技术、车用新能源及发动机节能环保控制技术、汽车车身造型与结构技术、轿车底盘及行驶安全控制技术、轿车关键零部件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攻关及其产业化研究。

1.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主要依托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组建,根据广西乘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资源情况,通过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有步骤地建立起汽车零部件、汽车检测等业务平台。中心根据广西乘用汽车工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和前瞻性的技术难题,开展项目攻关。重点开发微型商用车及家用轿车为主的乘用车新产品,完成GP50中型轿车开发,CN200多用途乘用车平台开发,以及小型家庭轿车新产品开发、乐驰微型轿车的改进;开展车辆振动噪声(NVH)、发动机节能环保控制、发动机精密制造、车身结构与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乘用汽车的整车技术水平;开发1.4L/1.5L/1.8L等发动机及配套变速器,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促进广西汽车工业的发展。

2.广西商用汽车研发中心:主要依托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组建,并联合一汽集团柳州特种汽车厂、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成员单位共建,集成各方资源形成平台体系。

围绕开发商用车新产品,开展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及变速器、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设计、研究、试验、试制、等工作,通过建设计算机仿真平台、整车试验场等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广西商用汽车设计水平的提高,提升商用车研发中心的技术实力。重点研发M6系列4×2、6×2和8×2平台新车型、全系列新型商用车;搭建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开发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化综合研发中心,设立面向商用车、乘用车的研发机构,研究开发车辆动态仿真平台、汽车车辆振动噪声(NVH)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乘用车车身结构与安全技术、车身轻量化技术、发动机系统优化技术。

3.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主要以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研发先进的汽车发动机、高标准非道路柴油机等系列新产品;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低碳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领域,着力研究开发内燃机新型燃烧系统与多燃烧模式柔性控制、内燃机的低碳、内燃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内燃机系统集成及优化等技术,提升广西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4.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以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和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等为共建单位,整合资源,集成联动,优势互补,针对广西汽车及零部件的安全、节能、环保、循环再利用和匹配性技术的薄弱环节,开展微中型轿车、重型汽车和高强环保发动机为主的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带动产业年新增产值6亿元以上,建成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迈出新步伐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成为广西提升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广西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已达到19家,所涉及涵盖领域有粮食、汽车、食品等行业。其中,“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组建单位,聚集了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一汽集团柳州特种汽车厂等骨干企业,集中开展汽车及零部件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形成一批重点自主品牌,产出一批新专利、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目前,联盟下设广西车身安全和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和城市客车、重型商用车和中型轿车、高强环保柴油机、关键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键总成检测等6个技术创新战略子联盟。

三、存在问题

(一)缺乏为产业创新提供配套的服务

目前在广西还没有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室和国家级汽车工程研发中心,这制约着我们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先进的整车与关键零部件开发、监测、测试、实验设备等提供给需求企业,也无法为行业内或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检测、试制等配套支持服务。

(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广西的汽车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自治区级工程研发中心、千亿元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各建设单位及依托单位通过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做强做实”的工作目标,明确各成员单位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利益分配、成果应用等方面的责、权、利,来实现在市场机制下的产业合力。而现实情况则由于各平台企业或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加之在行业中地位的差异性,导致企业资源、权力不对等,且无制度法规的约束,平台中强势企业将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弱势企业在某些方面受制于强势企业而处于被动。因此,如何在制度上、运行机制上进行完善,将是完善和提升平台建设的关键。

(三)平台的运作、监管、绩效评价方法相对滞后

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突破制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根据自治区《关于推动广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的意见(桂政发〔2009〕107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汽车传动系统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千亿元汽车产业研发中心和汽车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平台,但在平台的具体运作、监管、绩效评价方法还相对滞后,建议职能部门加快制定、完善对创新平台的监管、绩效评价方法,促进创新平台的有效持续发展。

四、对策与措施

针对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下一步平台建设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产、研、学、政府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和能力,构筑和完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以支持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国际竞争力。

(一)以创新思想统领平台建设全局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创新为宗旨,以取得实效为目标,把创新思想贯穿平台建设的始终,切实发挥自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如各级政府部门在布局和建设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时,要根据广西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统筹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领域,用创新思维指导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取得实效。

(二)注重现有平台的资源整合

要加强对现有的各类自主创新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努力建设功能齐全、服务周到、方便快捷、实用高效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好现有的工程技术研究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等相关平台的作用,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效率,注重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相关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如投融资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人才资源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辅助平台的建设,他们有时对企业的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激发企业自身自主创新潜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的创新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突破关键技术的攻坚能力,在研发的投入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内部研发平台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联系,共同解决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存在的关键问题。企业建设内部创新平台,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专业性研发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把内部平台建成企业创新的引领机构,除充分发挥直接从事研究人员的潜能外,还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以及整个企业内部的小改小革都纳入企业创新的总体规划,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四)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自治区财政应持续加强对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创新科技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自治区财政、科技安排成立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有计划地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的方向,重点支持汽车产品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对汽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注重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根据项目特性及承担单位性质灵活采用拨款、贴息、低息贷款、以奖代补、财政奖励、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积极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我区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汽车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人才是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汽车产业所需高端和紧缺型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汽车人才,依托重大科技项目,把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培养拔尖人才和创新型科研团队,要求高校根据产业需要开设汽车专业。同时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以加快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为契机,利用政府和公司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平台,多渠道引进国内外汽车技术专家,重点引进与油电混合动力等新型发动机的技术研发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俊.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效性评价研究[D].武汉:中南大学,2010.

[2]高常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11.

[3]陆国庆.产业创新——衰退产业中企业的制胜战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1,(2).

[4]张耀辉.产业创新: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模式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5]罗积争,吴解生.产业创新:从企业创新到国家创新之间的桥梁[J].经济问题探索,2005,(4).

第2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在__市价格诚信先进单位授牌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__市第二届价格诚信先进单位表彰授牌仪式,对荣获__市“价格诚信先进单位”进行表彰授牌。首先,让我代表市物价局对荣获“价格诚信先进单位”称号的__家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年来积极参加价格诚信单位建设活动的企业表示敬意!向前来参加表彰授牌仪式的领导、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开展价格诚信建设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构建“和谐__”的需要;是“打造诚信__”,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强化价格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价格部门转变职能,实现“放得开、管得好”总体要求,加强放开市场价格监管的重要实践。

市及各县(市)、区物价局高度重视价格诚信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建设“诚信__”的要求,自去年年初以来,我们始终把价格诚信建设活动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采取经营者自愿报名,价格部门派专人指导,注意发挥典型作用,严格按标准进行考核推荐和检查验收等措施,推进了我市第二届价格诚信先进单位评比活动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84家经营单位、生产企业自愿参加的价格诚信单位创建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单位和典型代表。经过各县(市)、区物价局推荐,市物价局严格考核,命名了__家单位为市级价格诚信先进单位。正是由于这些单位带头坚持重诚信、讲信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价格诚信工作的开展。

第3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突出时代特征和电网特色,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员工的执行力,为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总体要求

以加强诚信教育为基础,以建设诚信机制为保证,以提升诚信形象为重点,以打造诚信文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公司诚信体系,深化内质外形建设,形成对公司党组高度负责,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人执行规章制度、层层遵守公司纪律的诚信文化,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信用意识强、管理制度严、公共记录好、经营业绩优、品牌美誉度高的诚信企业。

三、重点任务

1.抓教育,增强诚信意识。要围绕诚信主题,广泛开展“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员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广泛开展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了解诚信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要广泛弘扬诚信理念,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培训班、论坛、演讲、征文、签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员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

2.抓制度,健全诚信机制。要建立诚信教育培训机制,把诚信教育纳入干部员工的各类培训中,全面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要建立干部员工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干部员工诚信档案,对诚信等级高的员工在待遇、荣誉、职位上给予适当倾斜。要建立诚信评估监督机制,重点强化对信用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员工的跟踪监控。要完善决策信息通报制度,高度重视落实员工对事关公司发展改革等重大事项的知情权。

3.抓整治,提升诚信形象。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按照“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团意识、提升执行力”的要求,认真查找本部门、本单位诚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要结合河南省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员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强化组织纪律,严格检查考核,对违反公司“三不指定”有关规定、统计数据不实、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抓文化,营造诚信氛围。要将诚信教育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要深入贯彻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守则》,引导干部员工自觉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要把诚信教育与弘扬抗冰抢险、抗震救灾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努力形成具有公司特点的诚信文化体系,使诚信价值观根植于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深处,转化为公司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组决策、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发展的自觉行动。

5.抓典型,树立诚信导向。要高度重视诚信建设中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挖掘、发现和选树,特别是结合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班组、文明部室和争当文明员工等,把诚信建设贯穿于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诚信导向。要通过自办媒体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诚信典型的宣传,在公司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

四、时间安排

为确保“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教育阶段(8月25日—9月25日)

主要任务:制定方案策划专题全面启动

1.成立公司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2.制定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并做好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3.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党组关于诚信建设的重要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准确把握“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团意识、提升执行力”的内涵、标准和要求,深刻领会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4.开展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了解诚信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5.充分发挥“一报两站三刊”的作用,并利用宣传栏、板报和编印活动简报等形式,及时反映各单位活动进展情况,大力宣传诚信先进典型,形成全面动员、全方位参与的良好局面。

6.举办报告会、培训班、讲座、演讲、征文等载体活动,集中开展“诚信大家谈”和“讲诚信、庆双节”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理念,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完善机制阶段(9月26日—11月15日)

主要任务:认真查摆集中整治建立机制

1.在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在诚信建设特别是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团意识和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

2.针对在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本单位、本部门和自身践行的重点、标准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加强对查摆问题和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继续组织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和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5.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培训、干部员工信用管理、评估监督机制,初步建立公司诚信建设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1月16日—12月30日)

主要任务:总结成果`选树典型`制定规划

1.及时巩固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并认真查找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2.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做好宣传工作,在公司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局面。

第4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关键词:保险诚信社会信用 诚信法制

保险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诚信建设对于保险业的重要性。诚信是保险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保险诚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再加上保险监管不严等因素的制约,保险市场暴露出不少诚信缺失问题。这些已经影响到中资保险业和外资保险业的竞争,束缚了中资保险业自身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保险诚信建设,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的的重要意义。

根据新《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保险活动当事人尤其是保险人更应当强调诚信。根据保险行业的行业特性,必须加强保险诚信建设。这不仅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对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诚信是我国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他所卖出的是一份承诺。保险合同本身就是一种射幸性的合同,将来可能发生的保险事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保险公司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的这种承诺必须是建立在最大诚信原则的基础上的。因此,保险公司是否诚信,直接决定了投保人是否愿意享受保险,从而选择购买这一产品。保险公司只有诚信,投保人才会向其投保。如果我国的保险公司不加强诚信建设,早晚会被讲诚信的外资保险公司夺走客户,必然影响到中资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使我国保险公司在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诚信是我国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保险人的最大诚信。

保险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这一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了解基于投保方的告知,不可能很透彻,同时,投保方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和知悉基于保险人的说明。也是有限度的。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容易导致合同双方的道德风险。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尤其是保险人,只有最大限度地诚实守信,才能保证投保方的合法权益。实现保险人和被保险方的双赢,以此来保证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会从机制上保证诚信者的权益,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以保障征信数据的合法、顺畅收集, 缺乏明确的数据开放的法律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加上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我国目前的信用保证主要是靠人自身的伦理、道德要求, 加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的驱动,保险业极易产生违反诚信原则的道德风险。在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上,由于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的这一大环境,造成了保险人信用意识不强,对诚信的认同不高。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位严重制约着我国保险业的诚信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

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加强,但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的要求。保险从业人员销售误导,保险公司缺乏诚信,与法治环境约束不严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现有法律对违背诚信的行为缺乏明确严厉的惩罚机制,立法上的惩罚制度规定不完善,执法上的惩罚力度不大,不是主要靠法律,而是依靠伦理道德的约束,这难以遏制失信行为的发生。由于缺少对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的行为的严格的法治约束, 保险人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导致保险失信现象在所难免。

3、诚信监管措施不力。

由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保险业才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短暂的十几年地时间里,特别是保险监管的发展时间更短,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法律法规还处于摸索和制定阶段。主要表现为: 诚信监管方式落后,诚信监管措施不力。以前,我国保险业监管主要侧重于市场监管和违规监管,并没有侧重诚信建设。直到2002年和2009年两次《保险法》修订以后,保险业诚信监管才开始逐步被提上日程。但是,至今我国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监管,以及对保险市场的不诚信行为,仍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包括保险诚信考评指标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这种监管法律和监管制度上的相对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对保险业的人监管不力,难以有效地相保障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我国保险诚信建设的对策。

1、 建立保险征信体系。

保险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保险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提高社会信用意识,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为依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征信体系。

(1)、建立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信用系统。建立健全统一的保险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查询的网站。这样投保方可以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了解保险方的信用,达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2)、构建保险信用评价体系。结合国外保险信用的评价方法,根据统一的业务数据及相关诚信信息,对保险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进行评级,确定不同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建立严格、规范的保险信用评价制度。

(3)、实行信息公开透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可以通过舆论监督、互联网等多形式、多渠道将保险公司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偿付能力、诚信情况等对外公开。使信用中介机构、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将保险人的真实信息包括诚信记录暴露在阳光之下,形成有效的公众、媒体监督机制。保证投保方充分了解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信息和诚信情况。

2、加强保险信用法制建设

维护诚信单独依靠个人的道德自律是不够的,要遏制保险市场中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借助于法治的强制力。诚信离不开一系列的保障制度、约束制度和惩罚制度。诚信要以法律为依托,也只有靠严格的法律保障,才能真正奠定诚信的约束基础。从法律上规范保险活动各方的诚信义务,加大对保险双方尤其是被保险方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保险行业重要的立法原则。

同时,建立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保险法规体系,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行业法律、法规的先进之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保险的相关法规。例如,为了强化保险人的诚信义务和责任,澳大利亚1998年《保险法修正案》在以下方面对保险人做了要求:(1)保险人必须提供“可读性”(eligible)保险单,即保险单必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出,以便被保险人能够了解保险合同条款。(2)保险人的提问必须是明确具体的,不得仅仅要求投保人告知或者提问过于宏观。(3)保险人对保险单中的异常条款向被保险人提示。对于海上保险法,澳大利亚法律改革委员会则建议将诚实信用义务作为合同的默示条款,无辜的一方可以因对方违反诚实信用而主张损害赔偿。(1)这些做法我国相关法律也可以借鉴,建议在我国保险法中加上“保险人必须提供“可读性”(eligible)保险单”,将现行保险法中的“免责条款”提示扩大到“异常条款”提示。这样才能保证投保人地知悉权,能在一程度上避免保险人地诚信缺失问题。再如,英国法律委员会于1957年通过了其第五报告――《保险单的条件与例外》,对保险单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这也值得我们学习,建议将保险单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充实到我国保险法当中。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保险人的诚信。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律法规,从法律高度保护诚实守信行为,严厉惩戒保险失信行为。要在保险业内逐步形成“有信者昌,无信者亡”的良好氛围。保险监管部门要统筹全行业的信用法制建设,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保障法律的落实。现阶段,应尽快出台《保险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保险信用管理办法》,加紧制定实施《保险机构诚信指引》、《投保提示指引》等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诚信法律体系,以此来保证我国保险业的诚信。

3、加强保险诚信监管。

我国保险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上保险法律体系不健全,应选择严格监管模式,。严格监管是指所有保险活动都受到保险监管机构的全面监督,包括市场准入、保险条款和费率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等,这是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的方式。充分发挥保险监管的惩戒作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这样,诚信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充分享受诚实信用的成果。使失信的保险企业和个人被市场淘汰。

保监会应充分发挥其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通过监管,加强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使保险行为主体有法可依,能够自觉的去做出诚信行为,保障保险市场的有序运作。

(1)制定诚信建设规划。

要从建立诚信监管体系出发,尽快建立保险诚信调查系统、诚信评估系统等,进一步完善保险业务诚信信息和监管信息,改进诚信监管手段,充分发挥诚信监管的作用。(2)

(2)加强诚信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要建立全面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二是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诚信数据的管理制度,信息不对称造成保险人的道德风险。目前,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营销员持证上岗规定的出台,建立保险营销员专用网络,强化了营销员的诚信行为,但各保险公司之间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如公众网站,现场常设咨询台等。(3)

(3)强化失信惩罚机制,增大失信的成本。

在加强保险业诚信立法的同时,还要严格执法。促使保险行为主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欧美的相关监管机构也绝对偏向投保人的。他们不会去关心其监管下的保险公司业绩,不会关心本地区的保费规模,也不会为保险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他们更关心本地区居民是否得到保险保障,是否真正能够“享受”保险。这些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也正是我国保险监管的弱项。中国保监会作为保险市场的监管主体,应严格履行监管职责,通过监管加大执行力度,鼓励、引导诚信行为,并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配合,依法惩治失信行为,促进保险诚信制度的建立。我国目前的失信成本太低,难以有效地发挥惩戒作用。因此,应从法律、道德约束等方面构建失信惩罚制度,并通过健全监管机制,使守信者得到保护,失信者受到惩罚,使保险公司及保险从业人员面对高额的“失信成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诚信,以保障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这对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险业要把视诚信经营为企业的生命线,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使诚信经营成为每一个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肖和保《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

2、张亚宁 郭效丁.对我国保险诚信的思考.经济论坛.2006.24.

3、姜华.论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险研究》2004.3

第5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把国家的法律法规交给广大公民和法人,使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中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特别是在市场交易和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活动中,以法律规定的诚信处事,做到严格地恪守法律,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就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国虽然从“一五”到“六五”开展了近27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人们的法律是增强了,懂法的人多了,但无视法律、全线至上、舍弃诚信以身试法的人仍然存在。面对社会的转型期和经济发展期,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和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法制宣传教[1]育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局越宽,社会的诚信度就会越宽。法制宣传教育对社会诚信具有良好的培育作用,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的次数多了、层次高了,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法律学得深了,理解得透了,对法律的信仰就会增强,法制教育的社会面宽了,懂法守法的人就会增多,在一个学法守法国度里、都市里及地域里,社会诚信就会成为社会时尚,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制宣传教育不但对社会公民和法人树立诚信意识有培育和导向作用,对社会青少年学生更具有渗透和引导作用。对青少年学生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培养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从小就崇尚和信仰法律,在法律的框架下培育出讲诚信、讲信誉的一代新公民,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培养出一代新人。因此,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对社会诚信的培育、引领和导向都有着决定意义的作用。

法律的严肃性、威摄力一方面是通过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产生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开展依法打击、依法判决产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基础性、前提性的工作。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从采取学习宣传法律条文到以法释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只有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人们获取了法律对民间事务、经济事务、纠纷事务、刑事犯罪的规定深刻了解了,才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各项活动,做到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也直射出法律的威严和威慑力,法律会使绝大部分人守诚信、讲道德,对个别想以身试法,违反诚信原则、不讲道德的人在强有力的法制教育和强有力的依法打击下,也会有收敛和有胆怯的,明目张胆的违反法律、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将会越来越少。

法制宣传教育虽然不是直击地依法打击,但它在宣传依法打击的声势中能直起到舆论上的高压态势,能起到弘扬依法经营、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主旋律。法律是社会诚信重要保障,在市场发展和竞争越来赵激烈的今天,社会诚信有所缺失,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无视法律,制假贩假,有的为了获取更大的私利,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害。因此,法制宣传教育不但要对广大公民和法人进行法律法规的正面教育,把打击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典型案例的宣传有助于唤醒无视法律的人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法在心中的人诚信就会在心中,不守法律就谈不上诚实守信,教育人们讲诚信,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教育人们守法律。因此,法制宣传教育对社会诚信的缺失有匡正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社会诚信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法律的统一性原则是法律的最基本原则。无论你生活在哪个城市和地域,无论你是哪个民族,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律明文规定公民和法人在市场经营、市场竞争、市场活动中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诚实守信,诚信也是统一性的。诚实守信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声誉和命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法制宣传教育不但要宣传法律的统一性,也要宣传诚信在国度里的统一性。

法制宣传教育要把法律中提出的诚实守信的原则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突出抓。在教育的对象上要有所侧重,对企业生产的经营人员、管理人员、企业产品的销售人员要作为重点对象抓。企业经营人员的诚信度如何,决定着他们向社会提品和对社会服务的质量。企业法人的诚信度差,对社会服务的质量就差,有的甚至坑害社会和公民,特别是一些食品、药品、家电、服装电子等人们生产生活的产品企业,直接影响到广大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这些企业法人的法律诚信教育就要一着不让的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这类人员的教育要采取谁管理谁教育、谁服务谁教育的原则。没有主管部门的企业,法律诚信就应有承担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部门来承担。对企业法人的法律诚信不能挂完档,不能成为遗忘的角落,否则,这些企业就为成为滋长不诚信的温床和土壤,对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和后果。

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诚信教育中,要在宣传法律的统一性、严肃性的基础上,要讲究宣传方式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设立社会法律诚信节目和栏目。宣传法律诚信的典型案例,广泛开展以案释法的教育。在小系统的教育中也可采取“让守法人讲诚信、让诚信人讲事迹”的教育形式,让法律诚信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增加教育的效果,增加社会诚信的亲切感。

在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法制文化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和扩大,法制文化教育的开展把趣味性、感染性融为一体,对社会诚信建设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法制文化教育在现阶段规模大,范围广,覆盖面宽。法制文化公园建设在省会的大都市有、中等城市有,直到县及镇、村学校和企业都设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法制文化公园,法制文化公园把法律规定诚信原则和诚信内容刻在石碑上,形成了壮观的法治文化碑林以及法制文化长廊、法制文化大道等。法制文化公园社会诚信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公园里,给人以耳濡目染的作用,能起到比简单地说教、统一上大课的效果更好,社会让人们在闲静的欣赏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第6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备忘录》主要内容

1. 规定了信用惩戒的对象,包括两类人: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所有的失信被执行人;二是被法院发出限制高消费令的其他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时,即为被执行人本人;失信被执行人为单位时,还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

2. 规定了信用惩戒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上对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与相关部门一起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并采取其他信用惩戒措施。

3. 确定了惩戒的具体范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二是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4. 明确了信用惩戒的实施方式。由最高人民法院向签约各方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相关部门收到名单后,在其管理系统中记载包含相应惩戒措施等内容的名单信息,或者要求受监管的企业或单位实时监控,进行信用惩戒。在媒体广为,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营造构建诚信、惩戒失信的浓厚氛围。

5. 规定了信用惩戒的动态管理。被执行人因履行义务等原因,其失信信息被依法从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后,最高法院应在两个工作日内通知各单位解除限制。对新增加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最高法院应及时向各单位推送。

6. 规定了其他操作事宜。要求各部门积极落实《备忘录》规定,确保联合信用惩戒落到实处。联合惩戒的实施,在不影响现有法律框架内,各级法院对个案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或进行信用惩戒。

国资委积极配合共同推进

在会上,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中央部门代表分别代表各自单位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卢卫东局长在讲话中说,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在这里举行“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会,这是将诚信建设纳入社会治理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有力举措,相信通过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对促进社会主体诚实守信、维护法律权威、营造“褒扬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卢卫东还强调,国资委作为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成员单位,将坚决按照《备忘录》所规定的有关职责,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共同推进“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国资委所监管的中央企业与公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在诚信建设中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4家中央企业,在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决执行法院判决,坚决落实合作备忘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落实禁止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的惩戒措施,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约束。国资委将指导和推动上述企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主动作为,务求实效。

卢卫东期望签署“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是一个良好开端,愿大家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为汇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作出新的贡献。

最高法院官网已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会上透露,《备忘录》的签署是各部门共同协作、推进诚信建设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备忘录》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打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使其付出应有代价,从而促使其自觉履行债务,并教育和引导其他被执行人守诚信,推动“守信光荣、失信可耻”风尚的形成。长期以来,债务人欠债不还、不守信用、逃避债务、规避、抗拒执行成为一种社会顽疾。尤其是法院裁判等法律文书生效后,达70%以上的债务人不自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破坏了“诚信守约”的社会风尚。

第7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落实风险防范制度

(一)强化政府部门诚信建设方面。积极配合各部门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严格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二)进一步落实公务员诚信档案及行政权力廉政风险防范制度。严格执行科级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公务员诚信档案,按照一人一档、及时更新的要求,单位公务人员均纳入诚信档案管理。建立政务大厅行政权力廉政风险点防控档案,依据事项办理情况,填写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根据风险的重大程度,确定事项风险点等级,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普遍防控,重点监管,将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二、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审批服务新模式

(一)推进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持续实施“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机制,在前期已入驻的基础上,将邮政快递服务集中到大厅,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目标。目前,入驻中心部门22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89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51项、公共服务事项338项,事项进驻率达97.51%。

(二)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将中心大厅合理规划为行政审批区、公共服务区、公用服务区、自助服务区、行政确认服务区5个功能区,设置37个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在行政审批区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服务模式。

(三)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梳理细化“最多跑一次”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并在门户网分批、分类公布。经清理,我县共有行政权力5951项,其中:行政许可259项,行政处罚4708项,行政强制189项,行政征收24项,行政裁决7项,行政确认68项,行政给付9项,行政检查262项,行政奖励116项,其他行政权力309项。持续推进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工作。截至目前,通过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2.0版本)办理:行政许可受理1629件,办结1466件,承诺提速64.34%。

(四)“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情况。今年来,共受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124件,已办结122件,办结率98.4%。群众诉求事项总数排前三位的乡镇分别是米亚罗镇、朴头镇、下孟乡,排前三位的部门分别是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工资拖欠、交通安全管理、旅游管理等方面。

四、存在问题

(一)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需深入推进。在近一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个别事项存在审批专业性强,有的互为前置、互相牵制,需群众多头跑、来回跑、办理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长期存在。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也影响了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部门信息化建设繁杂。目前大厅办事窗口审批平台有多套,省一体化政务一体化平台虽已将各类审批事项统一整合到“一张网”办理,但个别部门仍然具有专网的特殊性,系统互不兼容,导致窗口受理办件时同样的信息需要录入多次,信息不共享,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履行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和“双告知”等各项工作制度,继续加强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扎实抓好已划转事项的承接和办理工作,积极推进第四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工作。

(二)不断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认真坚持定期学习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狠抓行政审批业务理论学习和审批服务技能提升。充分利用营商通、天府通等互联网资源,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工作流程、压缩审批工作时间,做到便民、务实、高效、廉洁。

(三)着力构建审监服务权责体系。加强行政权力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按照“放管服”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审批、监管、执法”的权责界定,建立健全许可事项审批、监管联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和困难,确保审批、监管高效衔接。

(四)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综合运用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微信平台等载体,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进一步提升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率。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加强平台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在应用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逐步完善平台功能,为更好地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做出努力。 

第8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1.伦理自律与法制他律是经济诚信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双重保证

现代市场经济中诚信机制的建立,核心是要形成市场主体的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的制约机制,因为失信行为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其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大小。失信成本主要包括经济成本、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信用制度、信用立法和信用教育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各得其所。信用制度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规则与安排,为人们的信用活动提供基本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及合理预期,信用制度的根本意图在于实现守信的收益高于成本。信用立法是要通过更为强制性的“他律”保证信用制度各种规则的正常执行及根本意图的实现,通过失信惩戒力度的加大来提高失信成本,并相对地增加守信收益。诚信道德教育则是要通过人的社会理性的培养,德商的提高,将守信内化为其自觉的意愿,从而提高失信的心理道德成本。因此,对信用风险治理的过程从来就是法律制度和道德说教交织而成的。

2.伦理自律是建立信用体系的根本所在

关于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孰重孰轻,谁为根本,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经济应用伦理学的崛起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伦理的角度思考诚信问题。我们在此强调伦理自律作用的根本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要素是人,人基于道德理念而对诚信原则自觉自愿的遵守是解决信用问题的根本。作为一个社会人与经济人,人之行为具有自发的社会伦理倾向与经济倾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伦理的介入程度和影响程度取决于人的伦理素养和道德取向。能够站在更高层次更大角度看待利益问题的人较能够更多地展现其行为中的伦理倾向,其行为在更有助于其自身利益实现的同时也更具社会合理性。

从经济人角度出发,人们是否愿意诚信,主要在于内心对诚信的偏好程度。我们不能把失信的主要责任推给社会,怪罪于外在的法制的不完善,因为人的活动主要取决于人的动机而非外部的压力和条件。给定相同的客观大环境,个人的行为选择各不相同,多数人选择的是守法,欺诈违法者只是少数人,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底线不同。道德底线是防止信用风险产生及蔓延的最好武器。法律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实施,不仅仅是由于其绝对的权威性,还因为人们的伦理道德信念给这种强制性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此外,如果伦理道德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法律制度管辖的范围就可以缩小,由此而来的法律成本也可以降低,从而市场秩序的效率将会有所提高。

(2)伦理道德是法制作用发挥的基础和保障。法律包含着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它以道德正义为根基,建立在公平合理的道德基础之上,其内容本身具有道德性倾向。制度又何尝不是如此。制度的基础也是人们普遍的伦理道德状态和价值取向。当前,道德的正义概念正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更重要的是,法制在设计与执行中,只有从根本上被视为是正义的、符合道德的,得到人们普遍心的认可和尊重,才能被普遍有效地服从和履行。法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社会的普遍尊重,而对法制的这种尊重,就已经蕴含有这种法制的正义和道德性质了。

(3)在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上,法制他律较之道德自律有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其一,现实市场经济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制度法律都不是万能的,难以做到百密而无一疏。相比之下,伦理机制的成本优势较为突出。其二,法律制度过程本身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法律的约束范围往往局限于一国一地,不像伦理道德那般放之四海而皆准。法律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包括全部的道德,它只能就执法层面可行的方面制定规范。政策法律制定者与执行者的伦理道德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制过程的道德风险的大小。其三,法制外在的他律作用也不及伦理道德的内在自律作用的效果。强制性的法制只能通过对失信的惩戒对公众起警示作用,对于信用资本的正面积累没有帮助但以道德礼仪来引导,百姓会因自觉廉耻而遵守法规。其四,法制在发挥作用时,还存在着滞后性(即其制定与出台通常是对不道德行为的反映,缺乏预防作用)、僵化性(即不能随意修改、解释和灵活执行)、模糊粗糙、缺乏明确解释和实际操作性,以及间断多变性、无助于长期预期的形成等固有缺陷,从而使法制的作用效果受到影响。

(4)我国当前法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他律作用尚难以有效发挥。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其他经济法规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特别是缺少针对信用方面的专门立法。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导致法律自身的信用也得不到维护。同时,作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基础的产权制度尚处于初步改革与建设当中。无论是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是私有企业产权的保护,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下,伦理道德的自律作用更显重要。

二、加强经济诚信建设中的道德伦理环境建设

1.营造浓郁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

营造浓郁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之目的是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广阔的人文素质基础。经济领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结构与文化信念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参与主体的道德价值观。社会文化在此处的意义是提供伦理框架,经济行为主体在该框架内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诚信道德文化能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关键在于社会大众对其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特别是人们能否在经济人的面具下重新找回自己社会人、伦理人、道德人的本位。多方参与的多层次的伦理道德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视。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增加人们的伦理道德知识,知是行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知,便会导致什么样的行和果。应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层面大力倡导和普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及西方先进伦理知识,使人们把握其中的精髓,积淀丰富的道德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确立积极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日后的行为提供有益的道德动机。在广泛的公民道德教育基础之上,职业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所有经济主体进一步增加经济行为中的道德理性与社会责任感,淡化机会主义倾向,理解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理解当前信用资源的稀缺与宝贵,从而在实际行动中主动用心地呵护信用,自觉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2.加强企业的伦理文化建设

企业诚信是经济诚信的重要组成。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使诚信原则成为企业伦理规范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指导企业或员工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中认为外部的信任对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时候,企业就会在更多的时候重视企业道德形象的树立,重视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伦理是协调和规范企业内外关系及相关活动的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是伦理在企业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企业诚信伦理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求企业能树立长期持久的经营理念。企业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操守的价值公理中获得,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便是这样的公理之一。除此之外,还要求企业注重经营目标的道德属性,树立开明的利己观,遵循建立在顾及他人利益的自我利益之上的道德标准;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重视诚信道德资源的积累;完善信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信用奖惩机制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能否卓有成效,与企业管理者甚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领导者本人的道德素质决定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状况。

第9篇:企业诚信建设及成效范文

一、恢复和重构社会信用环境的举措及成效

近两年来,全州以改善信用环境为切入点,以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推动、金融合力促动、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参与互动”的信用创建模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州信贷净投放34.65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比全省快6.2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市州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我州实施和续建招商合作项目247个,到位资金41.2亿元,同比增长63%。

(一)政府主导推动,提升决策力

一是建立组织带。2010年6月4日,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常务副州长为副组长的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今年5月17日,在州政府召开的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会上,进一步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也成立了类似组织机构,共同推动信用环境建设。如,泸溪县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企业信用促进会,全县40家企业加入该协会。二是出台文件引。2009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湘西州信用社会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深化信用环境建设的文件,具有极大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其中2010年4月,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三是召开会议促。去年来,州委、州政府连续两年组织召开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州金融工作会议。今年全州金融工作会上,银企共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25.3亿元。2009年-2010年,省、州政府连续两年在长沙召开湘西州融资合作洽谈会,签定银企合作项目51个,签约金额57.87亿元,获批授信9.68亿元。2010年,各县政府相继召开银企洽谈会,签约项目101个,签约金额20.27亿元,获批授信17.57亿元。

(二)金融合力促动,加大推动力

一是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一方面,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全州共采集有贷款企业信用信息3379户,采集无贷款企业信用信息903户,采集率分别为100%和75%。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去年末,州委组织部和州人事局联合行文,要求在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中查询信用报告。为此,州人行出台了《单位统一办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暂行办法》,共为全州581个单位、5087人次提供了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今年3月3日,在全州“两民企业”协会理事会上,56家重点企业提交了企业及高管人员的信用报告,经审核合格后才予受理贴息申请。去年来,全州累计查询个人信用报告110999人次,查询企业征信系统178人次,办理“两民企业”贷款贴息8453万元。二是大力培植信用企业。今年3月,州人行利用“两民企业”协会平台,邀请湖南远东资信评级公司老总给企业讲授信用评级知识,大力推动企业外部评级。酒鬼公司、州五矿公司、泸溪县金旭公司成为首批外部评级试点企业。同时,选取工业基础好、信用体系较完备的泸溪县武溪工业园作为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去年,该园区被授予全省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园区企业贷款满足率达到85%,新增贷款增速居全州第一位。园区内的蓝天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诚信企业”称号,鑫旭集团等成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三是大力推广信用评级。在积极开展外部评级的同时,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内部评级授信。去年来,金融机构完成500多家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授信,对400多家企业累放贷款40多亿元,另有30多家企业已纳入项目储备库,并建立了信用客户档案。农村信用社为28.2万户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累放农贷38.3亿元。四是积极打造金融安全区。今年5月,州政府组织对泸溪县申报信用县考核验收,在全州金融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和授牌,实现了州级信用县零的突破。目前,全州已评定信用乡镇29个,信用村119个,信用农户28.2万户,信用企业15户,州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县1个。五是金融生态评估报告。根据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对我州8县市综评估分值,结合金融安全区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场考评情况,连续两年在《团结报》上公开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报告,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三)部门协作联动,煅就凝聚力

一是银法联手开展金融积案清理活动。州人民法院与金融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执行威慑机制,共同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联合下发金融专项审判工作文件。去年来,全州人民法院共受理金融诉讼案件627件,结案569件,结案率91%,结案标的56664万元;受理金融执行案件收案157件,结案138件,执结率88%,执结标的525858万元;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核销不良债权3697万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3.62个百分点。二是部门联合开展清收活动。各县市由纪委牵头,成立清收办公室,采取经济、行政、纪律和法律等手段,收回行政事业单位及国家公职人员逾期贷款1600多万元。其中,泸溪县收回公职人员信用卡不良透支177万元。三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出台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方案》和《州直17家单位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细则》,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级各部门。州经信委据此下发了《湘西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湘西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四是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州银行业协会对2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实行制裁,有效维护了金融债权;州法院对拒不履行法定还款义务的保靖县公路局和凤凰县农业局在《团结报》上限制高消费令,公开暴光;吉首市公安局严厉打击银行卡犯罪,破获一起80多万元的银行卡诈骗案;龙山县银法联手严惩“老赖”,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社会参与互动,彰显蝶变力

州人大把信用环境建设纳入监督范围,每年“两会”期间都能收到信用环境建设方面的提案;湘西电视台以“搭建信用平台,优化信用环境”为主题,宣传信用知识,营造舆论氛围;泸溪县团委与县五中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中学生信用意识;保靖县财政拨付专款支持相关部门开展诚信宣传活动,成效显著。

二、我州信用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金融运行环境:效率偏低与信用风险并存

一是金融创安进展缓慢。全州信用乡镇创建率最低的为11.1%;信用农户评级率最低为27.21%;信用企业、信用社区评级面普遍偏低,创建工作滞后。目前,全州没有一个省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县,信用创建层次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缺乏有效对接机制,信贷投入少,存贷比例低。我州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9%,而信贷总量仅占1.4%;存贷比例只相当全省平均水平的65%,不良贷款占比却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与同属武陵山区的其他地、市、州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三是信用评级标准不一。各金融机构对企业评级存在各自为政的现状,没有统一标准。全州没有一家省级以上信用评级公司,外部评级结果也很难推开。四是农村信用环境相对滞后。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业保险覆盖面低;个别乡镇还存在金融服务盲点,龙山、泸溪等县个别乡镇一度出现暴力逼贷和无理缠贷现象。五是个别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隐患。有的信用联社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单一客户信贷集中度、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经营性指标与标准值存在差距;个别分社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曾经发生经济案件。

(二)社会信用环境:引导不力与信用意识扭曲

一是民间借贷规模呈现扩大态势。地下钱庄、私人典当日趋活跃,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花垣和龙山县,表现得较为突出,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可能引发局部或区域性信用风险。二是信用中介短缺。全州正常营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仅3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房地产评估公司2家,土地评估机构1家,机动车鉴定评估公司1家,远不能满足信用市场发展需求。三是失信惩戒机制落实不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仅在州直17家单位中推行,信用报告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打击和惩戒。四是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淡薄。一些个体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自身的德行。据对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调查,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按时还贷,造成不良信用记录。

(三)行政环境层面:制度滞后与行为失信并存

一方面,国家没有出整的规范信用行为的法律、法规;我州也没有一个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在政策和操作层面,缺乏认同度。另一方面,行政职能没有理顺,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存在乱作为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及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据调查统计,到2009年末,全州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本金2.1亿元,信用卡不良透支近900万元(公务卡占比80%)。虽然,各县组织清收,但效果不理想,仅收回逾期贷款本息1600多万元,占比7.2%。去年末,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对公务员考核评奖,全州有5087人次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其中有703人次存在负面信息(不良信用记录),占比13.2%;有171人次有不良信贷余额,占比3.36%。欠贷额最多的达50万元。全州行政事业单位共拖欠银行贷款本金1.4亿元。

(四)司法环境层面:执法的公正性与效率性相悖

有的基层法院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存在案件受理率高、结案率高与执结率低的“两高一低”现象,“赢了官司赔了钱”的情况时有发生;依法执行效力的严肃性和效率性受到影响。如,贷款收不回,依法还要垫付诉讼费,使“依法”变成了“无法”。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监管机制不全是基因。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风俗根深蒂固,加之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不可避免地造成违规、违约,逃债等非诚信行为发生。二是行政干预是诱因。当政府部门在制度变迁和依法行政方面权利过大,并且有时还沿袭着计划经济“命令”传统时,他们的许多行为从广义看就是对信用本身的干预,尽管他们有时是出于好意。三是道德软约束是内因。信用本身就是道德资源。我州是少数民族集聚区,由于历史、习俗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在道德层面还没有通过完善的“村规民约”加以权衡和制约,进而形成道德软约束和逆向选择。

三、进一步优化我州信用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高度:充分认识优化信用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要通过抓诚信教育,树立诚信意识;抓规范,建立诚信机制;推典型,营造诚信氛围。当前,要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商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诚信建设的整体推进。要坚定“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形象”的责任意识,大力推进信用文化建设,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全局意识要强;在创新与诚信的关系上,诚信意识要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延伸长度:加快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诚信政府。政府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做起,努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公信度,使政府成为诚信社会的“定心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规范、协调、监督、服务作用,推动信用资源的有机整合,消除部门壁垒,由此形成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社会导向机制,进而形成部门联动、综合涵盖、评价公开的征信服务体系。二是创建诚信企业。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商业史上著名的徽商、晋商都是以诚信起家的。商贸等生活服务性企业,建立行业服务公约,做到诚信服务,规范经营。各类中介机构要确保执业行为的规范和执业质量。工商等部门要逐步推进执业公示制度,堵住信息误导、合同违约、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到行政执法与经营守法双向规范。三是培育诚信公民。大力开展“珍爱个人信用记录”宣传活动,争创信用农户、信用公民,使诚信成为一种“信用券”,用于“抵押”和“消费”;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诚实守信渗透到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中。

(三)拓展深度: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持有效对接

一是利用信用评级授信结果,指导投入。一方面,利用农户信用评级授信结果,指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农贷投入,力争三年内,信用农户评级面达到90%以上,授信面达到85%以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足率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利用企业信用评级授信结果,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力争授信企业贷款满足率达到70%以上。二是利用金融生态环境评估结果,引导投入。利用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评定结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资金“洼地”效应,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三是利用征信系统现有成果,倡导投入。三年内,力争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入库率达到95%以上;对无负面信息的企业,在项目招投标、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利用现有奖励政策,激励投入。对信用环境好,在招商引资和信贷投入较大的县市,建议政府执行专项奖励政策。

(四)加大力度: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