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是市政府惠民行动的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对肢残人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康复训练,解决肢残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行动不便等诸多困难。2011年,哈尔滨市在南岗、道里两区进行了康复试点工作,有200余名肢残者接受了家庭康复训练服务,且身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为使这项惠民工作持续开展下去,让更多有康复需求和意愿的残疾人享受此项惠民服务,2012年,哈尔滨市残联决定在南岗、道里、香坊等区,以市、区残联经费共担的形式,为500名肢残人开展家庭康复训练。为准确掌握我区残疾人康复总体情况,进一步推动“康复进家庭”活动开展,香坊区残联组成调研组,对我区残疾人“康复进家庭”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比较全面地摸清了“康复进家庭”工作的基本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香坊区残疾人基本情况
香坊区位于哈尔滨市区东南,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区。全区总人口92万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例推算,全区有各类残疾人5.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72 ﹪,其中视力残疾5452人、听力残疾4562人、语言残疾242人、肢体残疾30839人、精神残疾5141人、智力残疾6089人、多重残疾299人。截止到目前办理第二代残疾证人数共计15449人。
各类残疾人中,肢体残疾占58.53%、智力残疾占11.56%、视力残疾占10.34%、听力残疾占8.64%、精神残疾占9.87%、言语残疾占0.46%、其他残疾占0.59%。残疾人中,低保人数为2583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42%。
全区共有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70%建立康复室或康复科,50%社区建立了康复训练室,配备了康复训练器械,能够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同时定期开展康复训练,100%建立康复训练档案。
二、香坊区开展“康复进家庭”工作情况
1.以康复需求调查为重点,准确摸清残疾人基本底数。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2012年以来,哈尔滨市香坊区残疾人联合会在哈尔滨市残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了以“康复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康复活动。为确保香坊区“康复进家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香坊区残疾人联合会组织专人集中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了残疾人康复需求统计工作。一是组织对社区干部、社区医生进行了康复需求普查培训,明确康复需求普查的对象、内容、要求和时限,为全面实施康复需求普查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开展了残疾人基本状况、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以及残疾人康复资源调查,由社区干部、社区医生上门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摸底,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经对全区发病时间短,有康复价值的残疾人进行全面登记,共有154名偏瘫、脑瘫、截瘫患者有家庭康复需求,其中80名有康复需求和康复价值的残疾人符合康复服务条件。三是组织辖区残疾人进行健康体检和康复需求调查,各街道和社区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需求档案及服务档案,为开展正对性康复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经统计,香坊区现有5.2万名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11583人。其中,有康复医疗需求的2232人,有功能训练需求的2566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11702人。通过调查摸底,准确弄清了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求底数,为全面实施“康复进家庭”活动的全面实施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
一、救助条件、对象及标准
(一)救助条件。
具有本区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及低收入家庭的残疾儿童。
(二)救助对象及标准。
2007年(已救助)至2010年,在市残联救助的基础上(市残联救助的不得重复救助),对全区所有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儿童,其中0-7岁听障儿童;0-10岁智障儿童;0-10岁脑瘫儿童;0-12岁孤独症;0-14岁以下低视力残疾儿童实施救助。
1.听力语言残疾儿童。6岁以下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每人200元/月,年定额为2400元。
2.智力残疾儿童。10岁以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每人200元/月,年定额为2400元。
3.脑瘫儿童。10岁以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每人300元/月,年定额为3600元;肢体残疾的脑瘫儿童实施康复手术一次性救助3000元。
4、低视力儿童14岁以下低视力儿童每人免费配发一套价值约230元的助视器。
5、孤独症儿童12岁以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
每人300元/月,年定额为3600元。
二、救助经费
摸底调查、申报确定人数后,从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专项列支,用于贫困残疾儿童救助康复训练。
三、救助方式
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采取“康复救助卡”管理方式,由各街道残联摸底调查上报,区残联审核后,依据有关规定,确定残疾儿童资助对象并核发“市市南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残疾儿童凭卡在指定的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市市南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仅限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中相关的项目内容(不含其它疾病),康复中超过定额部分发生的费用全部由家庭自己承担。
四、职责分工
做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贫困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残疾儿童,为他们创造美好明天的爱心工程,对于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各负其责,切实解决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难的实际问题,使贫困残疾儿童早期享有康复服务。
区残联:负责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确定救助定点康复机构;制定“康复救助卡”的使用管理办法;会同卫生等部门做好聋儿、智力残疾、脑瘫等残疾儿童的调查、筛选工作;做好康复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发放“市市南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康复救助经费结算核对(汇总、上报)等工作;为定点康复机构配发训练器具,发放康复训练教材;协同卫生等部门做好康复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定点康复机构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及康复训练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考核数据统计、年度总结等工作。
根据*卫妇基(20__)6号文《关于印发“__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点(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和市残康办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体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需求,早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力争20__年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00得到康复服务,20__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基本原则
社区康复工作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出发点,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依托,残疾人家庭为基础,广泛开展各种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服务。
三、服务形式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康复医疗服务、二是训练指导服务、三是心理疏导服务、四是知识普及服务、五是用品用具服务、六是咨询转介服务。
四、服务对象
具有本区户籍的各类残障人。
五、组织管理
按照《__*市区域卫生规范三年行动计划(__年-__年)》的要求,本区应在三年内完成全部镇、街道、园区卫生院达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标准建设。各镇、街道、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残联应结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中。
在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不仅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而且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抓出实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相应的康复医生进行康复服务和技术指导,残联应做好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并依托社区残疾人协会做好康复需求调查工作,同时根据需求在康复器材、业务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和配置。
六、康复站(点)建设标准
1、残疾人康复站(点)建设时,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处设置醒目铭牌,名称为“某某镇(街道)残疾人康复站”或“某某村(居委会)残疾人康复点”残疾人康复站站长由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干部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参与康复站工作。
2、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康复服务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公约,并在康复站(点)内公布。
3、开展康复医生培训,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2名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兼职康复医生;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2名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兼职康复医生。
4、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康复用房原则上不少于30-50平方米,购置康复器材不少于10件(套)。残疾人康复点康复用房原则上不少于20-30平方米,购置康复器材不少于5件(套)。
5、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及康复站(点)要做好本辖区残疾人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工作,分三个年龄段0-7岁、8-14岁、15岁以上,摸清底数,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对在残疾人康复站(点)中得到康复训练的重点康复对象(三瘫一截),必须建立并填写康复训练档案;对在残疾人康复站(点)得到康复服务的残障人,必须填写《康复服务记录表》。同时,做好新发生残障人的康复需求登记工作。
6、各基层残疾人康复站每年5月31日、10月31日前将《残疾人康复服务汇总表》、《残疾人康复训练登记表》,11月15日前将重点康复对象(三瘫一截)的康复训练档案报区残联____科。
七、考核评估
残疾人康复服务考核标准
1、康复需求数应达到持证残疾人数的60,但康复需求人员可以是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
2、康复服务率应达到康复需求数的100。
3、康复站、康复点各类资料必须齐全,服务内容真实。
区残联、区卫生局将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每年年终对残疾人康复站(点)进行目标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八、经费投入标准
为保证工作的开展,市残康办按建成一个残疾人康复站投入1万元,建立一个残疾人康复点投入2千元的标准下拨经费。区残联将按照1:1标准匹配经费,此项经费原则上用于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康复器材配备。
九、申报方法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着力构筑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残疾人基层康复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促进我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体责任,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并有效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康复对象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2、因地制宜,满足需求。立足社区实际,依据社区康复对象的具体需求制定适宜的康复工作计划,以普惠性的制度安排和困难残疾人特别扶助政策相结合,保障基本康复需求,为康复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
3、预防为主,抓早抓小。大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建立健全预防机制,落实随报制度,从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抓起,做到早期干预、早期预防、早期康复。
三、目标任务
2010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设置率100%,社区建立康复站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设置率不低于90%;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100%,培训合格率95%;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辖区人口总数的2%,康复服务建档率90%以上;残疾人及亲友的满意率不低于85%。
四、职责分工
1、街道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具体制定并协调实施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计划,建立工作队伍,组织人员培训,督导社区的创建工作;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普及康复知识,指导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负责创建活动日常工作。
2、社会事业局。负责组织在校残疾学生参加康复训练,依托区培智学校开展教育康复,宣传康复知识,教育家长预防残疾。
负责指导社区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工作计划,采取优惠措施,扶助贫困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负责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基层工作队伍的优势,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做好病残儿童首报,普及防残知识,预防先天残疾。
3、财政审计局。负责及时安排全街道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并监管使用。
4、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提供康复服务;会同区残联制定残疾人参加医保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
5、各社区。负责制定本辖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创建工作机构,配齐康复协调员;落实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推进社区康复室建设,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提供直接服务或转介服务;完成创建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五、方法步骤
1、组织筹备阶段(2010年1月—2月)。学习上级残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阶段性任务和工作标准,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落实创建工作经费。
2、推动实施阶段(2010年3月—7月)。按照实施方案,采取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普遍推开的方法,逐步开展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
3、自查评估阶段(2010年8月—9月)。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进行自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迎接检查阶段(2010年10月—11月)。全面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的领导,成立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残联,负责创建活动开展等日常工作。各社区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责抓好具体落实,认真开展创建活动。
[关键词]瘫痪; 社区康复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33-01
对平安地区脑瘫儿童进行了社区康复,现就3年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调查的14岁以下(含14岁)脑瘫儿童61人。
1.2 方法分析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此卡由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提供,通过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2001年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获取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对于入选入选人员进行康复评估、评分,制定训练计划,培训家长。康复人员每月入户指导一次,半年评估1次,训练3个周期,每天训练不少于4小时。
训练方法
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实例培训,教材: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编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实用图册;
脑性瘫痪康复训练DVD光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并发放到家庭做到每个脑瘫儿童家庭一册一盘。
效果评价
无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改善,评估分值无提高;
有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评估分值提高1――7分;
显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评估分值提高8分以上;
康复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和正常儿童无差异或轻微差异,评估分值24――26分(26分为满分);
2结 果
脑瘫儿童构成情况(见表 1)
脑瘫儿童年龄构成情况(见表 2)
脑瘫儿童残疾类型(见表 3)
脑瘫儿童伴发疾病(见表4)
讨论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中心腹地,为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23公里,县域总面积7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66-2300米,县城年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350-600mm之间。县内兰青铁路和兰青公路(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横穿,平阿高速公路纵穿,距曹家堡(西宁)飞机场5公里,是甘肃、青海、,本省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西距省会西宁市35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公里,处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形起伏连绵。县城――平安镇位于平安县北侧湟水河岸,县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平安县辖六乡三镇,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万,城市人口4.5万,属国家贫困县。
平安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有各类残疾人4003人,其中肢体残疾1914人,占47.8%,视力残疾602人,占15%,听力语言残疾661人,占16.5%,智力残疾312人,占7.8%,精神残疾102人,占2.6%,综合残疾412人,占10.3%。
我县脑瘫儿童有61例,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男性略高于女性。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多见,发病原因以早产、疾病、先天为主,多伴发其他疾病占81.5%,以智力为主。46%的家庭能够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总有效率达95%,无效的只占5%,而康复率的可达8%。康复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可见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康复科学有效的途径,家长要有耐心、爱心、持之以恒。有条件的最好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自己再训练间隙训练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从社会效益来讲它可以解放1个劳动力,生产一个劳动力或半个劳动力,减轻了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57-63.
[2] 2004年平安县残联基础调查数据库.
[3] 华夏出版社199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 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46-72页.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丰胜庄村有常住人口1656人,残疾人口51人,一家一个情况,问题都不一样,作为康复协调员的张振武要时常摸底,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哪些人符合相关的康复政策,哪些人需要得到必要的康复服务――掌握全村残疾人信息,也成为康复协调员的责任。
张家口残联已经在1252个村里建立了这样的康复站。
张振武正是这1252位康复协调员中的一员。
社区康复:康复服务到身边
张家口市共有残疾人32.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23%。面对严峻的形势,市残联理事长刘振山提出了建立全面康复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就是将“社区残疾人卫生服务、康复、托养,残疾人劳动就业以及残疾人生活救助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康复服务”。
从2009年开始,张家口残联开始分批、分层次地全面推进康复工作。2009年到2010年,让全市20个县区康复中心,全部达到县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并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2009年到2014年,在20个县区209个乡镇,依托乡镇卫生院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并达到建设标准;2009年到2014年,全市240个社区4187个村委会中的60%以上要依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残疾人康复站并达到建设标准。
康复站有明确的建设标准和人员配备标准。县区康复中心、乡镇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社区(村)残疾人康复站,都必须有方便残疾人出入的固定的无障碍训练场所,县区康复中心训练场地面积不少于60m2,乡镇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训练场地不少于30m2,社区(村)残疾人康复站训练场地不少于20m2。康复中心设在医疗机构的,由卫生局协调相关单位配备3到5名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乡镇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配备2名经过康复专业训练的医师兼任残疾人康复员,社区(村)残疾人康复站配备1名康复员。
张家口市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残联为康复员提供每年两次的培训,邀请251康复医学基地的康复科专家等来为大家讲课。培训主要涉及医学常识、管理常识等,一般培训三天。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让康复员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康复常识,如白内障的筛查,如果筛查出来是白内障,康复员们就可以将这些人登记在册,当残联有相应的治疗项目的时候,就能直接找到符合要求的治疗对象,省去了大家来回跑医院的时间。又如对待偏瘫的病人,经过培训后的康复员就知道,必须让病人多进行练习外展肌的训练,千万不能进行握球训练,因为握球会加重他们的偏瘫症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虽然都是些简单的医学常识,但是介绍的都是农村、乡镇里最容易碰到的情况,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
记者还了解到,市残联正在实行调查,将要对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行定补政策,使他们在康复的同时得到生活上的帮扶。
借力而为:整合资源出实效
除了对残疾人直接进行服务外,市残联同时注重对多种社会资源的运用,并为本市的养老、特教、康复等机构都提供补贴。
桥东区“阳光家园”爱心托养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5月18日,在残联的支持下,服务中心已经建有日间照料站、残疾人工疗室、文化娱乐活动室、食堂等多个场所。除为残疾人提供定期康复训练、工疗等多种服务外,还为“三无”、独居老人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一日三餐等多项人性化服务。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为前来康复的残疾人制定了每个月的训练计划表,帮助他们校正站姿、坐姿、行走等。阳光家园接待的第一个残疾人,大家叫他老乔。老乔家住五楼,因为身体原因,基本不怎么下楼,刚来的时候,体力特别差,第一次下楼走了40多分钟,经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后,现在只需要10分钟。老乔每天过来练习走平衡杆,矫正足外翻的问题。现在站点固定服务的残疾人10多个,入户帮助的残疾人家庭大约是二三十户。入户帮助,主要是帮着残疾人打扫卫生,陪伴聊天等。
又如,位于桥东区东山路的星福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主要是对2~16岁的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沟通障碍、阿斯伯格、多动症、自闭症等发育障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对已回归儿童实施假期强化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等全方位的干预方式。采用ABA、PCI、RDI、结构化等理论为指导,个别化、音乐治疗、游戏治疗、社会模拟、感觉统合等多种教课形式对儿童进行干预治疗。该中心是张家口规模最大的公助民办非营利性机构。残联对这个中心收治的孩子也给予每月每人300元标准的补贴。
张霞是张家口市春雨聋儿语训中心的创办者,她的儿子在1岁时因庆大霉素中毒导致重度耳聋,为了让儿子能回归社会,张霞用各种方法教儿子学习说话,并于2009年成立了“春雨聋儿语训中心”。在市残联的帮助下,该中心收治的所有孩子中,已经有60多个纳入到国家“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救助对象,由残联进行补贴。通过抢救性康复,许多聋儿由来这里的时候完全不会说话,逐渐变为现在都能沟通了,并入读了正常学校,最高的都念到小学六年级了。
此外,张家口市残联还对张家口市春雷老年公寓、赤城脑瘫康复中心、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等私立或公办的康复托养协作机构都进行了补贴。此外,市残联还给赤城脑瘫康复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提供了脑瘫康复设备,以此提高脑瘫患者康复的能力和水平。
返回北京,已至深夜。
市残联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工作制度。成立了“市残疾人联合会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残联党组书记担任,由康复处承担具体工作,落实专人做好市残联妇女、儿童的日常工作;成立了“市残联妇女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开展了工作。并将市残联妇女、儿童工作纳入会工作目标管理,从经费上给予支持。
二、圆满完成市政府妇儿工委的目标任务
(一)加强了两纲的宣传培训工作
1、做好职工政策宣传,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在残联系统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学习《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宣传妇女观,宣传科普知识。
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对女职工进行“四有”、“四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受教育面100%。
三是积极参加妇儿工委组织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
四是在女职工中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参加巾帼建功活动的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00%。
五是围绕我会业务工作目标,组织女职工学习文化知识、学政治理论、学业务技术,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80%以上的女职工成为业务技术骨干。45岁以下的女性公务员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六是积极宣传妇女先进典型,鼓励女职工爱岗敬业创一流业绩。本年内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的女性占女职工总数的20%,实行目标管理的称职女职工达100%,优秀占20%。
七是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是开展“文明家庭”、“家庭文化建设”的创评活动,在倡导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效果明显,五好文明家庭户数占职工家庭总户数的100%。
九是落实政策,关爱女职工。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妇工委要求,每年对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做到一年一检。
2、做好节日宣传活动。
一是每年“三.八”妇女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妇女工作的积极性。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宣传了妇女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多次举行如何维护自身和残疾妇女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问答;
二是在“全国助残日”和“六.一”儿童节期间,市残联领导多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东区华山小学特教班、脑瘫儿童社区康复站和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看望残疾学生,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慰问金;部分社区也在“六.一”和“国庆节”组织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单位、企业纷纷向所在社区康复站残疾儿童捐款捐物等;
三是加强“爱耳日”、“爱眼日”、“碘防治”和降低残疾儿出生的宣传预防工作。
(二)重视残疾妇女儿童工作
一是加强就业、扶持力度。
几年来全市残联系统组织有身体条件的残疾人盲人按摩培训8期,种(养)植业培训20期,电脑培训16期、电焊培训1期,共培训残疾人1000多人,残疾妇女占45%;扶持农村贫困妇女家庭危房改造900余户,占总数的45%。
二是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力度。
帮助具备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积极争取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中央专项资金100余万元,资助贫困残疾学生1000余人次名,女性占45%;做好残疾学生入学工作,协助教育部门做好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招生工作,将适龄轻中度的脑瘫儿童纳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做好残疾人高考学生的录取工作。
三是加大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维护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几年来,接待残疾妇女儿童上访320人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18人次,临时救助残疾妇女儿童130余人次。
四是努力实现城镇残疾妇女儿童病有所医的愿望。
借市医保局完善城市居民医保政策的机会,市残联积极分析残疾人现状,研究对策,不失时机地向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提高残疾人补助标准和扩大残疾人补助范围,保障了残疾妇女和未成年残疾人病有所医。
(三)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工作
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十五”、“十一五”期间为120余名0-7岁聋哑儿童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110名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为130名脑瘫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有效率达95%;培训聋儿、智力残疾儿童家长9次,为100聋儿进行听力测试、耳模制作,为他们配戴了助听器100个;实施贫困肢残儿童矫治手术31例,女性占45%,通过手术、术后康复训练和配备辅助器具,大大地提高了肢残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做好信息交流工作
认真报送各种材料、统计报表,按时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信息反馈及时。
四、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一、组织实施政府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
向699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基本药物费用补助;为665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为143名18岁以下肢体矫治人员提供术后康复训练;实施153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支持庐江县、巢湖市开展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创建。
按照中残联《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加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业务建设;依据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建设标准》,本着“逐步规范、分批达标”的原则,鼓励、支持各类公办、民办的医疗和康复机构开展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培育一批残疾人康复服务骨干机构,承担政府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落实《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省实施方案》,为593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二、创新对重性精神病人社会服务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服务管理。扩大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渠道,在基层建立规范运行的重性精神病人日间照料管控组织。协助公安、卫生等部门开展重症精神病人排查和动态管控;结合彩票公益金项目,继续向贫困易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提供住院补贴救助,通过提供送医治疗救助资金方式,消除精神病人“关锁”现象。在街道、乡镇、社区探索建立医护人员按医嘱送药上门服务制度和重症精神残疾人状况动态报告制度,维护患者尊严和社会稳定。
三、加快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
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区购(建)步伐;在庐江县建立6所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站,支持该县“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活动稳步开展。推进“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前提,以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为保障,以实用康复训练技术为手段,以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为目标,残疾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促进社区康复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进一步发挥社区、乡镇残疾人康复机构作用。总结推广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经验,推动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站培育工作。组建市残疾人辅具适配中心,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努力满足残疾人对各类辅助器具的需求。
四、启动残疾预防城市试点工作
会同卫生、民政、人口计生等部门制定残疾儿童预防工作方案,建立残疾儿童随报登记制度。加大对0-6岁残疾儿童康复的扶持和救助力度。探索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出生缺陷及残疾预防,探索建立出生缺陷及残疾预防工作机制。加大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宣传力度,普及推广康复知识,组织开展“预防残疾、共享和谐”残疾预防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康复知识讲座、竞赛等形式,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残疾预防的主动意识。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密切与市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等机构的联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残疾人康复领域的人才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继续举办残疾人康复员、康复协调员业务培训。定期安排人员深入基层残疾人康复站(室)和残疾人家庭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服务与指导,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