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第1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青少年工作的人员都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

青少年犯罪呈现以下5个特点。①从犯罪性质上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又想不劳而获,并从小偷小摸逐步走向盗窃犯罪,其中抢劫、盗窃、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②从犯罪动机上看,动机单纯,具有突发性。这种突发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③从犯罪形式上看,团伙犯罪居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便拉帮结伙地常聚集在一起闹事。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青少年的团伙犯罪,虽然有一定的组织,但往往是临时形成的,随意性大,团伙之间没有明显的隶属关,系和契约,稳定性差,游离性强。④从犯罪手段上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一名少年犯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他们以伤害别人为乐,以目睹受害人的痛苦为乐,缺乏道德良知。⑤从犯罪年龄上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二、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1.国家政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应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执法部门应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的同时引导、教育、组织有关人员上课、开讲座。执法部门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2.发挥社会力量,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在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村镇、社区为依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充满活力的环境。村镇、社区经常性地开展健康、高雅的活动,经常邀请有关部门对辖区群众进行普法等其他知识的宣传教育与组织学习,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活动,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3.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的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②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但是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要避免抽象,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③重视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增长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④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警校共建,建立法制学校。家校加强联系,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第2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还要具有父母般的关心与爱护以及朋友间的平等和尊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然而,一些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如打骂学生、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时有发生。这充分说明了一些教师法律素质缺乏。在全社会学法、懂法、用法的大气候下,教师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一、要深刻认识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极力推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教育领域也展开了教育法制的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权力机关在教育立法方面进展很大,相继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教育法律。进入21世纪,国家对教育法规的补充、修改、完善和一系列新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台,使教育的改革发展纳入了依法执教的法治轨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治意识,培养教师的法律素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法律修养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能够适应时展的这一要求,树立教育法制观念,养成教育法律意识,成为知法、懂法、能够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师。

(二)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教师队伍现状的要求

据我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教师1151万人。广大教师队伍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不尊重学生,随意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甚至以“教育名义”对学生进行人格污辱、殴打,以至一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而在老师看来,这都不是违法,而是教育管理学生的“有效”办法,是为了让学生成才。其思想根源还是古已有之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殊不知,正是这样“个别”的教师导致了整体教师队伍诚信度下降。

(三)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需要

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同时,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 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 因此, 对其法律素质的教育要以引导为主, 注重法律观念的形成,法律情感的培养, 科学权利意识的确立, 不能急功近利, 强调法律知识的灌输。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要注意与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要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熏陶。然而,很多教师认为自己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就足够了。实际上,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要深刻认识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紧迫性

提到教师一词,很难与违法犯罪联系起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师的心理和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出现教师对学生擅自停课或随意开除,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或是对学生谩骂、侮辱、挖苦,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罚款、没收或长期占用学生财物,侵犯学生的财产权;甚至体罚学生、女生等恶性人身侵犯案件,还有的利用学生变相向家长勒索钱财。由此可见,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不但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据调查显示,近几年由于教师法律观念淡漠,而导致、引导青少年学生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升高。

因而,提高教师法律素质,使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依法执教,必将使学生受到法治的熏陶。这对年轻一代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成为新一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职业最重要、最典型的是其典范性。许多优秀教育的经验表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自己却不能守法,就会使学校的法制教育苍白无力。因此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促进全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三、要着力拓宽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途径

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要结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和环境,抓重点、分层次,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把教育部门对教师法律素质教育、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自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进行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职业法律知识纳入师范教育的本科课程计划及教育硕士课程计划,使所培养的新教师具有依法行教的能力,并将这一课程的学习及学分的获得作为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备条件,促使准备当教师的公民引起重视。 这样做,相当于提高教师行业的法律门槛,可以从“入口处”对教师法律素质进行把关。

其次,加强在职教师的教育法规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教师的师德观念,让每个教师都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是不合格的教师。并采取一定考核方式使其落在实处。

第3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 教育体制改革 引导 青少年发展

钱学森曾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由此可见,教育与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在教育领域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政府把教育摆在战略地位上,围绕着以“科教兴国”的方针,我国逐渐取得了普及大众化教育的进展。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匀、城乡差距依旧很大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因此,我国必须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发展。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快慢。那么,在此改革之际,教师该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积极发展呢?

一、调节应试竞争氛围,鼓励青少年多方发展

中国教育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以分为主。学生依照学习成绩被分为“好生”和“差生”;班级依综合及平均水平被分为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等;就连学校也因为升学率被划分不同级别。在如此的级别划分要求下,教育部门给学校下达指标,学校给老师分任务,老师顺势给学生施压。与此同时,社会上的种种攀比又要求学生考出好成绩。如此大的压力,使学生成为了挣分的机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将不仅仅局限在分数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淡化“依分数定级别”的传统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兴趣,鼓励学生依照兴趣爱好乐观发展、多元化发展。这既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又是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需要。

二、改变授课方式,加强青少年思维与操作能力的锻炼

现今,中国的教育方式依旧是以应试教育为前提,普遍重视课本知识讲解。就拿现今的课本来说,每门课程都有目录,这节课学习完了以后下节课改学习什么知识,学生心里都很清楚。他们要做的就是提前预习,课堂学习解疑,以及课后巩固练习,并不断加强应试技能。而真正当青少年在实践操作或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时,就显得思维与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教师必须改变授课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围绕着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进行实用性教育和灵活性教育,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中,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这样,青少年的教育才能被做活、做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能力才能得到逐步锻炼,培养的目的才逐渐与社会的需求一致,教育的价值就显而易见了。

三、关注青少年成长,控制调节青少年的情绪

青春期处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情绪往往体现出很矛盾的特点。一方面,青少年处于性格的塑造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对社会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热情,如果此时不加以适当引导,很有可能走弯路。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很大,有时高亢强烈,充满欢乐激情,有时却近乎冷漠,让人束手无策。所以教育者应该细心关心青少年成长,关心青少年的感情变化。

1.青少年在享受成功的体验时,都会表现出很积极很乐观的情绪。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艺活动,让青少年在欢声笑语中成长,塑造健康积极的情绪。

2.在平时的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因一些事而愤怒、生气、烦恼。在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青少年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化消极为积极,化悲痛为力量,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幽默成分,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分解压力烦恼的能力。

3.青少年对社会充满着好奇,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性格形成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对人对社会有多方面的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与时俱进,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4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经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国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除深受外部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外,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方面的缺陷可能是主要问题。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方面的缺陷

1.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学校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升学率、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学校领导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硬指标,在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

2.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采取单一灌输的教学方法,缺乏直观、生动的教育。

3.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有的甚至没有固定课时。教材上,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教育内容不规范。

4.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法制课教师由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或德育主任兼任的情况依然比较普遍。他们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存在做与不做、做好做环一个样的状况。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工作的青少年,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就如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部门要重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办法或制度,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有考核评价。

2.内容要丰富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专题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参观监狱、旁听审判活动、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3.教学要规范

要全面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规范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和要求。司法、教育等部门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4.质量要提高

应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制教育教师,逐步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5.职责要明确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法制教育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

6.教育网络要整体化

第5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近年来,认真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二是通过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常识;三是通过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促进青少年在维权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出了以法制教育为载体,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以家长、社会相配合,以公、检、法、司等有关职能部门相支持的一种法制教育模式。在有效地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改善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开展法制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度重视在师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他们把开展法制教育作为遵纪守法、依法执教、依法保护自己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校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了市公安分局的领导为法制副校长,同时还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主抓政教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布置开展活动,检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情况,学期、学年末对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进行综合性检查评定。学校明确指出,每一名教师都必须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和教育工作关系密切的法律,认真学习青少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保护青少年的法律,真正做到依法执教。为了拓宽法制教育领域,学校还和公安、司法等部门结合,定期请他们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及详细的分析,使学生的守法意识增强。

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是有效的载体,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为此,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上学期,学校和市司法局联系,共同举行了普法知识图片展,通过图片的形式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上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写出观后感,总结自己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今年9月,市司法局等部门,组成了普法宣传工作演出队,到遵化开展普法宣传演出,的四千多名师生参加了这次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在台上,演员们用心投入地演出法律宣传节目,台下是掌声阵阵,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都说,这种教育形式新颖活泼,特别适合我们的需要,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教育目的。今年10月初,我市政协等部门,组织法院等部门人员,到三中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讲座,他们主要讲解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还用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了守法教育,使全体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还针对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帮助青少年了解与生活、学习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更加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一流校风,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全校四千名师生,人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自建校至今,无一人违法犯罪,触犯刑律。在今后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将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6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大家上午好!

为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根据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法律六进”活动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政法委、610办、综治办、禁毒委、依法治县办、司法局、教育局联合举行“禁、反、法律进校园”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对于推动在校学生普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司法、教育等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围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保能力,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同时,围绕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未成年人远离“网吧”、远离等活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方案及规定,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青少年法制教育尤其是在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从我县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案件屡屡出现,特别是去年2月28日至3月8日,短短10天时间,我县第一、二、三中学相继发生3起在校学生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造成10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1名死亡。这些数字和案例触目惊心,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可以说,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不抓不行的地步,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万千家庭的希望和利益。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一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我县现有普法讲师团成员10名,法制副校长96名,这支由各部门领导、政法干警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队伍,是我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分清罪与非罪的界线,达到知法、守法、护法的目的。同时,各宣讲团成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在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创新教育方法,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法律素质。二要突出教育管理重点。实践表明,闲散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也是我们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可以说,把这个人群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教育、挽救一片,就能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各学校要通过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跟踪帮教、专人联系等措施,真正把这两类群体纳入教育、管理和服务范围,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把违法犯罪的倾向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三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制教育。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律知识和意识,补齐“家庭教育”短板,进而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起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此外,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要充分利用好此次学习的机会,积极行动起来,勤奋学习,遵纪守法,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把法制规范落实到具体言行上,提高法律素养,争做知法、守法的实践者。同时,积极参与法制宣传,向父母、家庭成员、同学、同伴宣传法律知识,参与法制建设,争做普法、用法的倡导者。

三、加强领导,全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部门,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坚决减少和避免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一是教育部门要大力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 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以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德育、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广大教师要身正为范,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带动和帮助学生,以文明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促进青少年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作用。特别要注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上好法制讲座,强化沟通,增进交流,使青少年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社会空气,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第7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校 青少年 法制教育

学校法治教育有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贯彻教育方针之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带动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的成功体现,是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积极举措,更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教育中主生的真切效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交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学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依法治校,依法兴教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要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学校首先必须积极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建立和健全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想体系、目标体系、操作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真正使法制教育在体系保障下形成良性循环。正确理解,统一认识,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前提。

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拥有良好的舆论氛围。用党的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把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如何使青少年法制教育落实在实处,而且转化为青少年学生追求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自主行为。如何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意义扎根学生的心壤,成为学生意识形态的强音,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应成立导读小组,且分解责任,拓宽层面,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利用好法制教育读本,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勤于引导,善于疏导,精于传导,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国家、法律和个人的关系,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素养,使之逐步达到内化于学生的行为之中。要从课堂教学中挖掘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在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树立大课程思想,克服传统课程观的缺陷,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衔接沟通,从而扩大法制教育的涵盖面,增强法制教育的感染力。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较客观地承认学生的思想、个性和行为差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契机,选择精当的教育内容,努力使话题既有传统思想的精髓又有时代气韵,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效果。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这一重要传承基地外,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有机配合和支持。想方设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积极发挥学校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家长学法、知法并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守法,推动社区教育的优质主效,共同创下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对教师的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扬民主。首先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凭感觉印象,要充分肯定被评价者的优点和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其次,实事求是的评价应当是全面评价,诸如对法律课教师的评价应从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着眼,同时也可推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制。只有坚持全面评价,才能体现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要求,才能更好地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与不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评出方向。要在“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从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国家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在评价准则中得到有机体现,以优化工作质量,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信心,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学校领导者,尤其是校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端正自己的形象,有效发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注重教师培训。因为教师的岗位技术和业务素质一方面维系教师如何将人才和市场竞争转化为岗位竞争的信心,另一方面牵动着教师评价方案的成果转化进程。

另外,青少年法制教育界应体现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对学生与家庭、社区合作的评价,多方呼应,优势互补,形成法制教育的有力保障机制。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程。中小学要在素质教育天地里营造强势,迈出坚实的步伐,应当牢固树立教育大环境思想,正确处理好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关系,要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提高学校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学校的办学思路,敢出新招,干出经验,积极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好人才,亮出品牌,形成特色,自己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M]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

第8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国目前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今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该如何改进完善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法制教育要立足长远,要以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法制教育,要通过各种普法教育活动,使法律深入到青少年的内心,融入他们的生命。

二、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在普法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主抓的基础上,应发动更多部门广泛参与,同时发挥社区功能,努力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化的主体格局。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法律知识;依靠社区阵地,实现教育延伸;发挥媒体作用,充分扩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法行使职权,发挥榜样效应。总之,强化社会力量的协作,突出综合性,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主体模式,可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渠道,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三、突破青少年教育内容单一性的弱点

在法律意识的形成及提高过程中,单纯地依靠一两部法律条文的灌输是无法实现目的的。我们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向青少年讲解法律的精神。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了解法律可以打击犯罪,而且更应让青少年了解法律为什么要打击犯罪?法律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法律是有情的,它用它那严肃的面孔时时刻刻保护着守法公民的自由,保护他们不受别人的不法侵害。为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基础性。对青少年进行普法,可从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起,让他们了解法律的概念、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的效力等等,尤其是宪法的教育不可忽视。我们要把宪法宣传放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首位,增强孩子们的宪法观念,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有了宪法和法理学的基础,既能有利于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又可以触类旁通,使法制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实用性。在对青少年进行法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可选择其他一些法律常识对其进行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的法律宜具有实用性,尽可能让青少年学习的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从而为他们的法律实践提供基础,在用法的实践中,逐渐提高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他们学法的主动性,并培养守法的行为习惯。(3)差别性。青少年这个群体的年龄跨度很大,法制教育一定要区别不同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因为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小学阶段尤为特殊,因此在法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情况与接受能力来确定法制教育的内容。对低年级儿童可以对他们讲解一些具体的浅显的法律,而对初中以上的学生则可讲解比较抽象的法律知识和一些更具体的法律知识。

四、冲破传统教育不科学模式的束缚

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我们今后的法制教育工作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形式,要变法律学习中的被动教育为主动感受,尽可能地去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变消极接受为积极索取,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的普法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在教育形式的探索中应注重几个方面的结合,具体为:要注重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坚持课堂主渠道教育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如组织青少年观摩庭审,自编自演一些法制文艺节目,开展一些自由性的法制辩论活动,创办类似“法制天地”的载体注重收集青少年学法的心得并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让青少年都参与到法律的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法律。此外,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学法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家长法律素质,同时多开展一些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的法制实践活动,为家庭学法提供一个平台,让父母与子女间多进行一些交流,增强法制教育互动的效果,优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五、加大法律的普及程度

认真探索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普法落到实处,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学校,要针对在校生的特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设立的法制教育课要坚持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并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经常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在社会,要深入开展“五个到家”活动。三是教材到家。把有关的普法材料发到千家万户。四是宣讲到家。对青少年遇到的突出问题,宣讲员及时入户宣讲。五是服务到家,对青少年遇到的涉法问题,各个法律服务机构、普法宣讲员都要适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依法解决实际问题。六是帮教到家。对轻微违法、有劣迹和刑释解教青少年,基层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实行结对帮教,明确专人,靠上做工作,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又向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引导。七是制度到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一些自律章程,发放到家,使之行为有规范、办事有章法,逐步养成依法办事观念。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犯罪是由个人,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青少年的心理防线脆弱,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和自控力,防范于未然,因此,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加大我国的普法力度,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远离犯罪。(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苏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道德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5,(4)

[2] 吴碧君.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探索[J].当代青年研究,2004, (3)

[3] 李云昭.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校报,2005,(2)

[4] 刘清华.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

[5] 解晓红.校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论如何发挥校园能动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9,(4)

第9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背景

1、传统的法律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致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单纯盲目追求社会秩序的和谐,认为“讼”是矛盾的集中体现,无讼才能和谐,以诉讼为耻,无讼为德,无讼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礼之用,和为贵”,对破坏和谐的诉讼极力予以反对,主张“讼不可长”、“讼不可妄兴”,无讼是求是全社会追求的目标。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现在,民众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厌讼心态,把诉讼仍然称之为“打官司”,遇到问题和麻烦,往往“不信法”,这恰恰违背制度的立法原意和目的,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相悖离,与依法治国方略和理念相悖离。法治要求在一定层面上讲缺乏传统文化土壤。

2、现在的社会环境背景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阶段中国社会内部已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轴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继续向前推进,在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同时,平等利益主体多元化进一步生成和发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体现出复繁多样。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要求建立健全健康和谐的法治环境,利益主体之间的交往交易、摩擦纠纷需要法律来保护保障,需要用法律途径来解决。

3、法育的课标设置背景

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仅仅存在于小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中,而且是极少量存在。在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标中的总体目标中规定树立法律意识,在分类目标中规定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知道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标 分类目标中规定:遵纪纪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强公民意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学法知法,目标为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法律意识。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标内容基本与初中相同。在这里,法制教育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思品德育内容的少量存在。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教研教改滞后,法制教育与新形势不合拍,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1、教育现状

一是中小学法治教学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缺陷,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 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治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普通大学的法治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效果极其欠缺。二是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不规范,缺乏生动活泼的法育教学与宣传活动,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三是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在法律已经影响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对法律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受教育者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熟不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政治理想,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政治服务的,当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同样要为实现政治理想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推进器,这种作用的集中表现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群体和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人才。如果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无视法律素质的存在,不重视法律素质的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仍然沿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就必然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2、学生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成熟相对生理发育明显滞后,因缺乏独立自理、自我约束、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目前,青少年犯罪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向家庭、学校、社会敲响警钟,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3、社会现状

一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认识不到位,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受制于社会、家长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升学率上去了,可“一好遮百丑”,学校就是“先进学校”,不愁生源,雨后春笋般 的“特色学校”,“改制学校”,“名校”,都来自升学率。二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厅一吧”(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文化市场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作为“六五”普法工作重点对象,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事关国家民族事业前进、发展和未来

二十一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强弱对比竞争,我们必须深入贯切人才强国战略。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论》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法律已经影响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青少年法制教育十分重要,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法律素养、提高青少年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十分重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学生、社会现状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1、将青少年法制教育设置成独立的课程体系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也因此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迫在眉睫。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去,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师范院校增加开设青少年法律教育专业,为青少年法律教育配备专业师资力量。

2、编写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

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已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提高法律素质法律素养的落脚点在于养成和提高人的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及习惯,为切实培养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素养,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该组织编写完整而系统的法制教学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特点,编写小学、中学、大学的法制教育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在小学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法制连环画、法制小故事等形式编写教材,让他们初步树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以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等方式编写教材,开展开办法制板墙报、开展模拟法庭、创建校园法治文化等实践活动,让中学生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3、将法制教育纳入毕业升学考试考核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