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康复护理评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护理评定

第1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L of early intervention hemiplegic patient of acute stroke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group(control group),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and to work out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plan,and to run combined rehabilit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 and general clinical nursing,to evaluate the two-group patients using Barthel index in th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Barthel index of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has more heigh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ADL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怎样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达到残而不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纳入标准:全部病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的脑卒中,首次发病年龄为45~75岁,神志清楚(GCS>9分)者。排除标准:椎基底动脉的脑卒中,年龄>80岁,昏迷者,采用过溶栓或抗凝治疗的脑梗死,经颅脑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大量脑出血(出血量>60ml)和恶性脑梗死,严重痴呆及脑卒中发生两次以上及TIA、RIND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室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康复护理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3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1例,右侧偏瘫32例,左侧偏瘫25例,双侧偏瘫1例;有语言功能障碍9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20~72岁,脑梗死35例,脑出血25例;右侧偏瘫31例,左侧偏瘫29例;有语言功能障碍4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评定方法 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2]进行评定,分进食、如厕、修饰、洗澡、穿衣、转移、活动、上下楼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项,共100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60分为是否能独立的分界点,60分<ADL评分<100分为轻度残疾;60~41分为中度残疾,需大量帮助;40~20分为重度残疾;<20分为完全残疾。

1.4 心理护理 脑卒中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患者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要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士要富有同情心,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或应用写字板等沟通方法,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康复护理从人力、物力角度出发均不宜采用一般临床护理中的"替代护理"模式,而应该更侧重于"自我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发挥其身体残余功能和潜在功能,使患者最终能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为患者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

1.5 康复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责任护士每日床边指导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5.1 肢位的摆放 在脑卒中发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的变换,原则上要求每2h更换一次,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等恰当调整。卧位姿势包括:(1)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3]。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躯干稍向后转,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下脚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2)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3)仰卧位应尽量少用,头部置枕不宜过高,患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使骨盆向前,防患腿外旋,患下肢伸直,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于支持[3]。正确的姿势处理能预防褥疮和肢体挛缩的发生,还可以有效预防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异常模式的产生。

1.5.2 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可早期进行肌肉按摩及上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运动,每日可进行被动运动1~2次,每次20~30min,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训练患者自主翻身,并指导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训练,并逐步进行站立平衡,行走训练等。

1.5.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以及训练穿脱衣服,使用餐具等。

2 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前后各评定一次ADL,评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1、表2。经t检验,实施康复护理组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

表1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

分组〖〗治疗前〖〗治疗后康复护理组〖〗33.25±14.5〖〗75.5±14.84对照组〖〗33.4±10.5〖〗40.25±15.2

注:经统计学处理,康复护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康复护理组〖〗对照组〖〗P肩痛〖〗2〖〗23〖〗<0.01肩手综合征〖〗3〖〗18〖〗<0.01肩关节半脱位〖〗1〖〗16〖〗<0.01

注: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康复护理组的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目前认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后,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5]。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能使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ADL明显改善;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下降,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王喜全,张宗.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39.

第2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门诊;家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1349(2007)06―0487―02

我国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约75%的生存者大多在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时就出院了,加之社区和家庭的康复护理服务水平不高,甚至许多地区尚无康复服务,以至于到处可见脑卒中后病人严重的“废用”“误用”“过用”状态。所以将康复护理推向家庭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康复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4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未进行过康复治疗)的发病1个月内的意识清楚的脑卒中病人80例,均能理解家人说话,年龄(29~80)岁。均为初次发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除外溶栓及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2例,其中脑梗死33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38例,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7例。两组各有鼻饲4例,留置尿管2例。两组性别、年龄、偏瘫侧、病情、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康复评定 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法、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

1.3方法 康复组病人进行每日1次的门诊护理与康复训练,陪护家属给予每周1次的护理与康复知识培训;对照组病人仅给予常规体检。

1.3.1护理方法 包括安全护理、大小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进食护理,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发挥病人主动参与意识,树立信心,及时反馈病人的心理感受和训练心得。

1.3.2训练方法 具体方法是以Bobarth为指导,给予病人正确、翻身训练、双手交叉上举、摆动训练、搭桥训练、仰卧位到坐位到站位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并注重安全防范。门诊训练每日45min,其余时间由陪护家属帮助训练。

1.3.3随访 每两周派我科曾从事过多年护理工作并具有中国康复中心结业证书的治疗师到观察者家中进行随访,同时带2名或3名实习护士。随访工作包括基础护理技术的指导,如膀胱冲洗、鼻饲护理、合理的饮食搭配、家庭设施的改造、合并症的控制,帮助病人树立坚强的信念及战胜疾病的主动意识,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减少“再中风”风险;同时纠正病人康复训练中的错误,督促训练的完成。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

采用t检验与x2检验。

2结果

经过康复指导和家人的帮助,3个月后康复组病人的运动功能经Brunnstrom分级评分及FMA评分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

第3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acute stroke patients 64 patients, enrolled within 14 days of onset were allocated 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n=31) or control group(n=33) random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 assesse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using Chinese Stroke Scale(CSS) and Barthel Index respectively Clinical efficacy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CSS and ADL scores on the 28th day Results On the 28th day, CSS and ADL were evalut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SS scores betwe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Actuities of daily living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1986~1990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病死率为116~1418/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1]。因此,脑梗死治疗不单纯是生存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并将效果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者。(2)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3)年龄39~81岁。(4)病程在两周内。(5)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3)外地无法随访者。

112 病例资料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63±6)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4例;对照组33例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62±7)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8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康复护理时机 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122 心理护理 在患病急性期患者会有很多痛苦,护理人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其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指导患者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3]。

123 肢体功能锻炼 患肢的功能锻炼包括:①保持良好的;②患肢按摩;③患肢被动运动;④系统功能训练。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入浴、洗浴、刷牙、洗脸等,2次/d,30 min/次。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对有语言障碍的进行语言训练[4]。

1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累计训练3~4 h,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期回访,有条件的可在正规的社区康复机构继续康复。

122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观察时间为病程第1~28天;治疗前询问既往史及伴发疾病; CSS及ADL在治疗前治疗第28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疗效评价: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以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结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进行评定;神经功能改善计算公式: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评定标准采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总有效率计算公式: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之和除以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2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的变化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早期康复治疗组ADL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 (25/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2% (14/33),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三大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之一。存活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残障及劳动力丧失,以致存活患者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目前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因此,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5]。

我们通过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明显好转,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且患者无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关节损伤、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痉挛、废用、误用及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患侧偏瘫的发生明显减少。给患者的后期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患者重新回归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17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 379380

[3] 陈瑞仙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当代护理杂志, 2009, 19(10): 8384

第4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康复护理干预

脑血管病在我国是高发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达500万人以上,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是病中之最[1],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康复医学在脑血管中占重要地位,如何使患者早日站起来重返社会与家庭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为更有效的提高康复率,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自2006年以来,对脑血管意外致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干预,安全可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康复科住院的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0~65岁,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Ⅰ组(n=30)和Ⅱ组(n=30),两组年龄和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康复护理方法 Ⅰ组和Ⅱ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基础护理,Ⅰ组在发病后1周内,生命体征平稳,确定无活动性出血,病情已稳定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0个疗程。Ⅱ组按传统观念治疗病情稳定后1~2个月实施康复护理干预10个疗程(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康复护士均经过康复专科训练,上午配合临床治疗,下午行康复护理,晚上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2.1.1 肢体康复护理 ①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患者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是早期康复中确保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②做肢体及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多做与肌肉痉挛反方向的运动,每人2次,上肢由肩关节至肘关节,腕关节及指关节;下肢由髋关节至膝关节、踝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缓慢牵伸痉挛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的组织,活动最后对关节稍加压力,全关节运动在患者基本无痛下进行,逐步加大活动范围,避免局部冲击和暴力;③对肢体有强直性痉挛者,予持续牵引对抗,辅以轻柔的按摩,达到肌肉逐渐松弛的效果;④肢体软瘫者,做关节被动运动、穴位按摩、神经促通技术等治疗;⑤语言障碍者行松弛训练、呼吸及发音训练。

1.2.1.2 心理康复治疗 ①说理开导疗法运用语言进行疏导调畅患者情志,改善和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②意会诱导法,用含蓄和间接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其直观自觉地接受医师的治疗,主动树立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1.3 音乐疗法 采用聆听为主的被动音乐治疗,可依据患者病前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30~60 min/d。

1.2.2 评价方法 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分别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定,第一次评定在康复护理前,第二次在康复护理第10个疗程进行。Barthel将日常活动能力分为良、中、差三级。良>60分,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中60~41分,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帮助方能完成日常活动。差≤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0个疗程的康复护理干预,Ⅰ组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6例,显著有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Ⅱ组运动功能基本恢复4例,显著有效13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

在康复前两组之间的Barthel指数记分评定,两组间Barthe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两组Barthel分值均较第一次评定提高(P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在2000年死因顺位,城乡第二,幸存者中约70%~80%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功能障碍高达40%[2]。任何疾病开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3],通过早期康复运动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3.1 早期康复运动的作用 早期康复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的再通,最大限度地减轻残障,提高各重要器官功能储备,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挛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3.2 早期康复运动的安全性 早期康复运动的风险就是很多医生担心的脑血管意外再发加重问题,其实早期功能康复只要按原则进行是安全的,其关键在于。

3.2.1 运动前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心情放松、情绪稳定,一定避免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出现情绪紧张诱发血压升高的出现。

3.2.2 严格控制运动量,设置合理的“靶心率”,早期运功以舒缓的肌肉按摩、被动关节运动为主,以患者主观感觉舒适能耐受为度,运动中重点观察血压与心率。

3.2.3 注重锻炼后患者的主观感受,锻炼后次日感觉舒服有精神则运动量恰当;若锻炼后感不适、或出现心慌心累等,则提示运动过量,需休息调整后再开始康复训练。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都严格按以上标准进行锻炼,均未出现明显的运动过量不适或疾病再发、加重的出现。

3.3 早期运动的时限 功能康复的原则是越早越好,只要病情稳定,就可以在安全运动量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康复干预。临床上一般在发病1周内,生命体征平稳,确定无活动性出血,病情已稳定即可康复运动锻炼。

3.4 运动方式 急性期开始康复护理,若有肌痉挛,则多做为痉挛倾向相反的运动和抗痉挛,对受损的运动神经元施以神经促通技术,恢复其功能,重建破坏的反射弧[4],注意避免形成难以矫正的异常运动模式,治疗起来事半功倍,康复护理开始过迟,会错过最好时机,形成固定的错误运动模式,且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痉挛。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第二次Barthel分值均较第一次提高(P

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许多患者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情绪低落,自卑与复杂的心理,在康复中恰当地应用音乐疗法及心理治疗有利于消除患者不利的心理因素,提高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认知能力,对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5],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正确的心态回归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康复护理还应该注意个体化方案,因人而异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刘永刚,付伟义.脑血管病诊治与康复.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28.

[2] 陈素坤,周英.临床护理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7.

[3] 刘英,叶慧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及临床应用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1.

第5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护理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近年来,康复医学和实践证明,恰当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机体受损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笔者对124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均为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本科的脑梗死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且符合:①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③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者。男98例,女26例,年龄40~76岁,平均61.7岁,接入院先后顺序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瘫痪程度、部位、平均住院天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定方法 入组后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相同,A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即行康复训练,B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在发病14 d后开始康复训练。在患者入院时和完成康复训练后,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运用修订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1次,2次评定由同一人完成。

1.3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1.4 方法 ①被动运动:依次活动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各关节,3次/d,20~30 min/次;②主动运动:患侧上、下肢负责练习,选择性活动,步行功能再学习,行功能锻炼等;③推拿按摩:运用按、揉、拿、捏、搓、摇等手法,结合上,下肢穴位依次推拿按摩患侧手关节、上肢、下肢,2次/d,3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 d,对瘫痪肌给予按摩揉捏,对拮抗肌给予安抚性推拿按摩,使其放松。

1.5 具体训练内容 制定5周3阶段康复护理计划。第1阶段:发病后1~7 d以内,以卧床训练为主,训练关键是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预防废用综合征。以被动运动为主。肩部垂直上下抬举运动,向前向后旋转;肘关节屈曲、伸展;腕关节垂直上下活动;指关节分别做垂直水平的屈曲;髋关节做上下抬举活动;膝关节做伸展活动;踝关节做垂直上下运动,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健侧肢体嘱自行在床上做同样运动。当能进行翻身后,可逐渐训练卧位转坐位,为防止性低血压,床头高度应逐渐抬高。

第2阶段:发病后8~12 d,以患者的站立和步行训练为主,每天上、下午各1次,包括坐位耐力训练,起立训练5~10次,站立平衡训练10 min,步行训练20 min站稳后让其交替伸屈膝关节。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有膝关节控制差等障碍,应及早使用下肢矫正等;针对平衡障碍可使用四脚拐,“T”型拐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以促步行,防止畸形。

第3阶段:发病后22~35 d,训练以走出室外为主,包括上、下楼梯训练,走出户外活动,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1 h。

另外:心理康复贯穿于始终,以良好的语言沟通及丰富的综合知识,了解患者心态,消除悲观消极情绪,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

2 结果

A组与B组康复训练后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见表1。

3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早期治疗方案缺乏康复措施,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造成不可逆的继发性残疾改变。通过关节活动、按摩、良好肢体摆放、运动诱导等,可抑制痉挛,防止关节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通过翻身坐、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6];早期康复以患肢被动运动为主。以后逐渐过度为主动运动训练。同时注意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心理防御机制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表明积极、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辅助治疗脑梗死,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恢复期进行康复护理,而且早期康复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了病残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了经费,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早期康复训练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病情恶化,复查颅脑CT示梗死面积扩大,考虑为缓慢进展型脑梗死,与早期康复护理无关。总之,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欧海宇.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06.[2] 司惠芳.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实用护理杂志,1999,5(3):12-13.

[3]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4] 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出版社,1994:159-161.

第6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脑卒中是脑中风医学的学名,是发病突然的一种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疾病,临床也叫做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即是发生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1岁;脑叶出血18例,脑梗死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2岁;脑叶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偏瘫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进行拍背、翻身的基础护理,预防患者发生褥疮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

1.2.2.1 西医的康复训练 对处于卧床期的患者进行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关节等被动运动[1];对离床期的患者进行坐起、站立及平衡感等练习;对于步行期的患者进行行走等训练。

1.2.2.2 中医的按摩护理 每天两次对患者的偏瘫部位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防止肌肉的痉挛[2]。

1.2.2.3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偏瘫后,由于生活的不方便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患者的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训练。

1.2.2.4 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偏瘫康复训练的知识,注意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对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等对偏瘫康复的影响进行说明。

1.2.2.5 其他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建立营养食谱[3];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腹部按摩,并根据便秘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评定标准[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恢复正常,可以独立进行运动,痉挛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有所恢复,患者基本脱离了共同运动,痉挛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6,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在康复护理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5-7]。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帮助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重复和疲惫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产生厌烦心理;在护理时注意不要忽视常规褥疮等并发症的处理;当患者可以行走后,护理人员可以扶患者到室外进行练习,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让患者达到可以自行缓慢行走的程度;在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时要注意手法的适中,避免过重或者不到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属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认真进行指导;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情绪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俊花,李向录.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4,18(4):32-32.

[2] 赵凤春,冀秀芳,裴磊.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2,16(4):194-196.

[3]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

[4] 邹家莉,何维娜,杨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西医综合康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72-473.

[5] 葛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0-121.

[6] 任剑锋,刘宏.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 国医学创新,2010,7(4):76-77.

第7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 脊髓损伤;RNADL评定;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7-0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严重危害着脊髓损伤病人的身心健康,并且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因此,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的恢复肢体健康和自理能力,本文对49例脊髓损伤病人实施了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的49例脊髓损伤病人中,有33例男,16例女,年龄在17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393岁。病人的损伤情况各有不同:5例颈髓损伤,26例胸髓损伤,9例腰髓和9例马尾损伤。本组病人均存在不同情况的肢体障碍,造成生活不能自理。运用SCI分类表[1]对本组病人进行分类,49例中有5例是A级损伤,12例是B级损伤,21例是C级损伤,11例是D级损伤。通过运用潘克勤等设定的RNADL方法对本组49例脊髓损伤病人入院的情况进行评定,主要评定病人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处理这五方面,并且通过对病人临床表现症状和RNADL评定情况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和进行实施,在病人出院前的一天再进行RNADL的评定,以判断病人的康复情况。

2 病人的护理干预

21 心理问题干预 脊髓损伤病人在入院后由于出现的各种肢体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导致病人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可分为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1]。

211 病人在抑郁期的表现和干预方法 抑郁期的病人常出现悲观、厌世、害怕与人接触、反应缓慢等表现,临床上的身体症状有眩晕、心律不齐、失眠、厌食、乏力等。在对此期的病人护理干预中,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鼓励和感染病人,并耐心的与病人进行沟通,以帮助病人走出心理问题,积极的配合治疗,避免病人应心理问题出现意外事故。

212 病人在反对独立期的表现和干预方法 处于反对独立期的病人,对于生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过分的依赖,为躲避出院后承担生活和各方面的重担,不愿康复出院。在护理干预中,要与病人多沟通,组织各种训练,让病人多与外界交流沟通,逐渐适应正常生活,而且要多组织病人一起学习互动,以增强病人的信心和独立性。

213 病人在适应期的表现和干预方法 处于适应期的病人,已可以面对个人的身体障碍问题,但承受着日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努力的建立自信和适应过程中[2]。病人在面对各方面压力的时候心理波动比较大,所以在护理干预中要给予足够肯定和鼓励,多与病人沟通,及时发现病人心理动态,正确的并引导病人,使之更积极更乐观,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勇气。

22 康复训练的干预 根据脊髓损伤病人入院的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症状和RNADL评定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221 对病人衣、食的干预 帮助病人恢复上肢功能,对病人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运用吊索、滑轮等器械帮助病人锻炼。并且给予生活上的技巧指导,例如饮食、洗漱和穿衣等。

222 对病人住、行的干预 病人翻身主要依靠自主的甩动上臂,从而惯性的翻身;平衡能力首先锻炼病人在坐位时保持平衡,之后锻炼取物、左右摆动等简单动作,以达到平衡的目的;帮助患者掌握使用轮椅的技巧,并进行移动旋转等训练;步行的锻炼要借住器材的帮助,先由下肢摆动到点步、摆过步,酌情对病人进行训练,已帮助实现独立行走的目标。

223 病人个人卫生处理的干预 病人可以通过上肢的功能来完成日常的清洁。对病人排便的问题进行护理的干预。控制排便,可以运用按摩和适当饮食的方法进行调节;针对有便秘的病人,可以运用药物配合的方法,并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与排便习惯[3]。

3 结 果

在实施干预的三个月后,全部病人自理能力均有很好的改善,其中30例病人可完全独立自理,17例病人可进行大部分的生活自理,2例病人可局部自理。在病人出院后,有14例病人重新步入正常的工作岗位。通过对49例病人入院、出院的SCI分类和RNADL评分比较发现,病人出院后的损伤严重性明显低于入院时,并且病人出院时的RN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因此,对脊髓损伤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加快康复速度和提高康复质量。

4 讨 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常会导致病人残疾瘫痪甚至失去生命,严重危害着脊髓损伤病人的身心健康,并且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本组的49例病人在经过本院的康复护理干预后,出院时的RNADL评定分数明显高于入院时。RNADL评定分数的提高,可以激发病人的康复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决心。脊髓损伤病人一般都存在很大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护理干预中要着重关注病人的心理动态,及时的针对病人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以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帮助病人及早康,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病人的训练进程和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明明脊髓损伤病人心理特点及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3,9(2):101

第8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09-02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康复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1]。 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社会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逐年增多。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此,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对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29例,女21 ,年龄60~82(65.60±11.20)岁,均为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心功能分级[1],心功能2级23例、3级27例。生命体征稳定7―10 d后,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史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按心内科护理常规及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宣教和康复指导;康复组(参照有关文献[2-4])按自行设计的慢性心力衰竭5日康复护理流程表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见表1。

1.2.2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①卧床时间。以第1次下床时间为界;②6min的步行距离试验。测试步行距离;③于出院前行ADL评分。用功能评定量表Banher指数积分[5-6],分别于治疗前,后(1-3个月)进行评定。功能评定量表内容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4个方面,共10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分为4级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分值>60为回归社会与家庭基本无障碍;<60为回归家庭有一定困难;

1.2.3 统计学方法 资料输入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日6min步行距离比较,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

2.3 两组康复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见表4。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时间卧床后,血流缓慢,血液粘滞性增加,易发生血栓;且活动量减少,膈肌和肋间肌运动降低,造成肺活量、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致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容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使住院时间延长。

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减少卧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加速心功能和体力的恢复,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从表2、3可见,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ADL计分是反映患者的综合运动能力,通过观察患者每天基本生活功能完成情况,客观地评价其运动、协调、感知功能。康复运动可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日常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缺氧,减慢心率。表3示,当ADL评分>60时,康复组康复率(1.2.3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9.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22.

[3] 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688.

[4] 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5 1.

[5] 励建安.慢性心衰病人的运动实验和运动训练[J].国外 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1995,15(1):14.

第9篇:康复护理评定范文

[关键词] 康复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康复评价会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ull-time nurses in rehabilitation ward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12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recovery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obviously shortened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ward;Full-time rehabilitation nurse;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但由于评定和治疗均涉及多个专业人员,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更难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有效反馈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1]。康复评价会则是连接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间的纽带,其也是医患沟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康复科应当落实并坚持开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复病区设置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并赋予专职康复护士职责,可合理协调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为各个康复成组之间的沟通,乃至对患者延续护理可起到桥梁纽带和康复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康复期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7±17.31)岁;对照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6±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水平、对住院过程是否满意、是否向您解释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服务、护士是否负责等条目并分别列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项。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记录为依从性A级;完成3/4~2/3量为依从性B级;完成1/4量为依从性C级;不能完成的为D级。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收集、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1.3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聘任条件

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于2013年8月开始设置病区专职康复护士,根据病区病床位每30张病床设置1人。专职康复护士的任职条件: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通过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5-7]。

1.4 专职康复护士的职责

负责本病区卧床病人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负责协调安排本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发放、收集各种治疗单,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1.5 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评价会中的作用

1.5.1 初期康复评价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时间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复评价会时间并通知各个治疗部门参加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康复护理方面的问题、措施及目标(包括近、中、远期)。初期康复评价会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内,参与初期康复评价的医务人员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和理疗治疗师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病区康复护士在初期康复评价中协同康复治疗成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安排有针对性的床旁康复治疗,例如卧床患者的床旁踏车训练,振动排痰,中频电刺激治疗等,对卧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 中期康复评价 在患者康复治疗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进行,目的是对患者阶段性治疗后总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8]。中期评价可进行多次,康复护士安排相关参与治疗部门参加,并提出康复护理方面意见及建议,因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机会最多,对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情况都有深入确切的了解,因而能对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掌握,对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1.5.3 末期康复评价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即患者拟出院前进行,目的是对患者总的功能状况和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建议出院后的生活。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出院后的继续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将康复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对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正确的康复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自主康复信念建立,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这是末期康复评价以及整体康复过程中,病区康复护士一直贯穿其中的康复理念和目标[9-11]。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59例,占调查人数的98%,对照组满意52例,占调查人数的8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A级55例,占调查人数的93%,对照组A级40例,占调查人数的67%,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病区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具有协调作用

通过康复评价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协调安排好患者康复及治疗时间,解决了病区医护治疗与康复治疗师的治疗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治疗等候的时间。患者入院后,通过康复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及康复方案的落实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参加康复评价会,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疗效,作为康复医学成组中的联络者,除了履行一般临床护士的职责即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外,还需要执行指导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自我护理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12]。

3.2 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师为主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监督者、开导者、咨询者。事实证明,康复护士在康复科的工作,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设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能获得系统性、程序性、个体性的康复,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避免了不同护士康复指导的偏差,也解决了临床护士由于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而不重视康复指导和没有时间施教的问题[13-14]。

3.3 康复评价会在患者床旁进行,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属也需参加

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评价会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患者治疗的建议和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康复意见和心理预期,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也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内容,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供了康复建议和指导,使整个康复流程得到统一落实。

结果表明,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能够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评价会提出,使患者及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和功能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利于康复方案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康复评价会参与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卧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和床旁康复治疗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疾病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5]。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复状况,使其对治疗结果确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信心,提高了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康复病区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滢,武亮,谷磊.浅谈康复评价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大会,2014:63-64.

[2] 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3] 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4] 潘美群,金茜茜.综合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53-155.

[5] 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6] 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2015,30(2):171-173.

[7] 罗文波.专科康复医院院内培养康复护士实践体会[J].现代康复,2000,4(7):1097.

[8] 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45-846.

[9] 尤素伟,吕洲,贾永,等.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图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21-23.

[10] 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2):173-174.

[11] 李爱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2014,18(18):2350-2352.

[12] 马文华,王秀清,杨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8-29.

[13] 耿荣娟,丁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18(12):37-39.

[14] 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 24(11):3005-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