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神经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康复护理

第1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后,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脑CT确诊为脑卒中,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1.2±4.5)岁,患者病程1-9年,平均病程(7.1±1.2)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0.5±2.9)岁,患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3±0.8)年,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时,均需要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基础护理方法来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4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依据患者的病症制定相应的病症处理方法和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进行护理[1]。由于患者神经功能的缺失,导致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交流,患者也会因此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形成积极的心态。在患者进行脑卒中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尤其是患者的口腔护理和清洁护理,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定期的护理与清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由于脑卒中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配合以多种理疗方法进行肢体按摩,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2]。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接受上述护理之后,残疾程度为0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已经大幅度降低;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残疾程度为1-3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到50%-90%;进步:治疗后,患者的残疾程度为4-5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到45%-50%;无效: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病状没有任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到20%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三个月后的护理治疗后发现:观察组42例患者中,痊愈17例(40.4%),效果显著15例(37.5%),进步7例(16.6%),无效1例(2.3%),恶化0例,有效率为97.6%;对照组42例患者中,痊愈10例(23.8%),效果显著12例(28.5%),进步13例(30.9%),无效5例(11.9%),恶化2例(4.7%),有效率为83.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已经成为当前神经内科临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在临床当中具有突变性以及多变性的特点[3]。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神经内科临床当中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在治疗结束后,往往伴随着一些术后后遗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被广泛的应用到当前脑卒中术后后遗症的护理当中,康复护理能够科学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为患者恢复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治疗方案,实现减轻患者疼痛和加快恢复程度的最终目的[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2例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后的有效率为97.6%,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因此,进行脑卒中临床护理时,应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进行护理。综上所述,在脑卒中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脑卒中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2(9):1834-1835.

[2]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2):116-117.

[3]白晶.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39-240.

第2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神经内科;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主要由于脑血管出现粥样动脉硬化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相应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前可能出现头晕、主诉头痛等,且脑卒中疾病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后需接受较长时间治疗。而针对此种情况,护士应积极评估患者疾病治疗进展、判断其身心状态,结合机体表现与患者需求等因素综合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疗效[1-2]。本文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35~69岁,平均为(51.5±4.8)岁,病程2~6年,平均为(4.1±0.5)年,机体左侧偏瘫为32例、右侧偏瘫为18例;干预组包括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38~72岁,平均为(55.8±5.6)岁,病程3~8年,平均为(5.5±1.0)年,左侧偏瘫30例、右侧为20例。纳入标准[3]: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经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脑卒中;本次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同意;需排除存在其他乐夭⒎⒅⒌幕颊撸排除存在精神异常表现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复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及时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常规溶栓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表现,重点监测血压,及时使用降压药控制病情,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降颅压,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家属积极沟通,安抚其内心紧张情绪,提供较好治疗环境,做好生活护理,进行皮肤清洁等,与患者积极沟通,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包括:①做好心理护理服务,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其内心不良情绪表现,根据不同性格患者采用针对性沟通方式,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疾病病理、疾病进展、康复护理要点、预后等知识,及时解释治疗现状,促进护患关系,建立基础信任,缓解患者内心焦虑状态,提高治疗信心。②护士应及时询问患者需求,并及时满足,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后遗症表现,因此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应早期提供康复干预,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日常治疗期间积极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关注呼吸表现,给予吸痰护理。观察各种引流管情况,记录机体出入量,及时协助患者做床上被动肢体活动,建立翻身卡,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4]。③积极按摩患者肢体,采用理疗包括电刺激、穴位按摩等方法促进肢体感觉,日常休息时将患者肢体摆放在功能位置,每日协助患者做肢体锻炼活动,应注意适度原则;首先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坐起、逐渐向离床活动过渡。嘱咐家属积极陪伴患者共同进行训练,积极完成训练内容,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告知家庭护理要点,定期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宣教措施,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坚持肢体运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判断患者临床疗效[5],指标包括显效:患者经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有效:上述评分减少程度>40%;一般:减少>20%;无效:评分减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总结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干预组为98%,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好,P

3 讨论

因脑卒中患者多伴随相关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因此早期提供康复护理十分必要,脑卒中发病后,由于病情突然发作且较重,大多患者伴随偏瘫、吞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患者自理能力受到限制,往往伴随严重心理焦虑表现,且长期治疗对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加强心理与运动能力干预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本次研究得出结果为,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脑卒中疾病治疗与护理服务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干预组为98%,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好。得出结论称,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相关肢体功能,提高其自我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而王玉红、刘冰之等学者经研究表示[6],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康复护理组有效率为92.85%,证实本次研究结果,两组结论存在相符之处。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提供康复护理及肢体锻炼措施,包括做好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提供肢体按摩、康复指导,同时做好用药等基础护理,大部分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改善较好。

参考文献:

[1]洪显钗,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50-953.

[2]张翠娣,鲁剑萍,黄芳,等.中医养生理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45-1446.

[3]赵生凤,陈玲莉,周红丽,等.多形式综合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6):592-593.

[4]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373-375.

第3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探讨

颈椎病是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临床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的加快、上班族人群常期低头伏案工作,发患者数逐日上升,数据表明其发病率已达15%[1]。中医护理在颈椎病的诊治中日益得到应用,其能使患者在各个方面有所改善,下面就此方法的实施和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7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联用中医康复护理组)360例中,男180例,女180例,年龄40~68岁,平均54岁,均为神经根型;对照组(常规颈椎病治疗组)360例中,男200例,女160例,年龄44~68岁,平均56岁,均为神经根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颈椎CT、MRI检查后确诊。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概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临床症状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临床分型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疼痛为绞痛、钝痛或灼痛,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的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压头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我院使用丹参酮、甘露醇等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抗炎止痛药等

1.3.2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疗法,具体如下:

1.3.2.1基础措施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保持乐观心态,进行康复指导,嘱患者改善长期低头工作条件。注意睡眠睡姿,枕头的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15 cm为宜,采取仰卧位,勿长时间弯腰、屈背、低头操作.

1.3.2.2中医辨证护理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中药辨证分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证属风寒湿型,兼有项韧带劳损及钙化,见舌淡苔白,脉浮,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蠲痹止痛为主,有条件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使用羌独活、伸筋草、透骨草、红花、赤芍、桑枝等为主药,40min/次。同时进行辩证施护,风湿痹阻型予以颈部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饮食上以祛风胜湿通络之品为主,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鼓励患者多饮水,忌辛热燥辣、肥甘厚腻之品。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1.3.2.3辅助中医治疗进行电频针刺,使用经穴治疗仪以天柱、列缺、风池、曲池、内外关、合谷、为主穴,神经根型配肩、手三里、八邪并配合艾灸,结束后进行推拿配合对患者进行推拿放松

1.3.2.4生活干预令患者进行自我康复和养生训练,增加机体的氧摄取量,提高患者的颈部肌力并提高机体的疼痛阈值,可在工作和休息之余嘱患者进行体操训练,如双手叉腰,头部向前屈,后仰,左右侧屈。

1.4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8w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工作学习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注:P

3讨论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而有报道指出当前的发病年龄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更易发病。中医护理是一种特色护理,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本组患者我们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配合完善的护理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临床治疗[2]。

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病因病机为受风寒湿邪侵袭,以致气血瘀阻,经脉不通,而发疼痛,或经脉痹阻。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当前中医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护理利用健康教育处方模式[3]。

综上,中医康复护理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途径,能积极改善病情和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育风;王翔;吴双;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18(06):178

第4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目前,降低脑卒中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干预[1]。本次研究特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对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以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脑卒中,意识处于清醒状态。经患者同意,将患者纳入研究病例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2~81岁,平均(69.37±5.94)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平均(69.49±6.02)岁。两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使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康复效果评价[2]: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低于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幅度超过18%。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主要包括肌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移动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绪状态等8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为0~100分,总分为800分。分值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康复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脑卒中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脑卒中影响量表总分为(486.56±93.58)分,观察组患者的总分为(597.82±92.34)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就算患者有幸存活下来,也有较大的概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4]。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

本次研究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采取5E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5]:①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病情、以及健康需求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脑卒中的发生原因、用药方法、注意事项、饮食控制要点、康复训练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方法等。在讲解的同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发放健康宣教的手册,并为患者进行操作示范。在日常工作环节中,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掌握程度低的患者进行再教育,直至患者熟练掌握为止。②鼓励: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内心的需求,聆听患者的倾诉,引用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③工作:患者可尝试自己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洗手、洗脸、刷牙、摇动轮椅等,家属应积极鼓励患者参与日常生活工作,使患者对自身价值进行肯定,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④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包括正确姿势和的摆放、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⑤评估: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如患者康复效果不佳,应对康复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2]张英艳.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1-12.

[3]王兰英,满都拉.床边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16-4317.

[4]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0):1594-1595.

第5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效果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括约肌出现功能障碍,导致尿潴留而引起感染,当膀胱充盈过度时能够变成痉挛性膀胱,损害患者肾功能,这也是截瘫患者最大的死亡原因[1]。所以,在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探讨在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临床康复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住院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其中,实验组的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3例;患者年龄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0.38±3.74)岁;患者病程为7~34 d,平均病程为(20.47±2.41)d;胸段受伤的患者为14例,胸腰段受伤的患者为21例,腰段受伤的患者为11例。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22例;患者年龄为20~73岁,平均年龄为(39.98±3.52)岁;患者病程为8~35 d,平均病程为(21.42±2.53)d;胸段受伤的患者为12例,胸腰段受伤的患者为19例,腰段受伤的患者为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受伤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留置的尿管进行定期更换以及定时冲洗膀胱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促进康复;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制定导尿计划。当残余尿量少于100 ml,并且膀胱的容量超过400 ml时,停止导尿工作。训练患者的腹肌和呼吸肌,通过缩唇和腹式呼吸进行训练。还要训练患者的尿意习惯,让患者形成排尿的生物钟。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入院治疗后,要达到:残余的尿量少于100 ml,而膀胱的容量要超过250 ml;不需要留置导尿管,患者可规律性的排尿,感染率要小于30%。显效:治疗时间少于2个月且达标;有效:治疗时间在2~3个月且达标;无效: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或者不达标。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的和[2]。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 19.0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x±s)来表示计量,t检验,以(%)来表示计数,并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正常人的排尿机制是需要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尿道平滑肌、尿道周围肌肉的快慢收缩等作用)下而形成的。贮尿期,人的逼尿肌松弛,且膀胱内保持低压,同时括约肌进行持续的收缩,并保持一个闭合的状态,使尿道压力比膀胱压大;在排尿时,逼尿肌收缩,而膀胧内的压力增高,于此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使尿道压力比膀胧压低,进而出现排尿。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就是上述的平衡被打破,丧失了协同性,进而导致尿潴留和尿失禁的出现。

对于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来说,很容易引发患者排尿障碍,同时对治疗和护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3]。而康复护理可以使功能障碍减轻以及消除,弥补并重建功能,保证患者功能得到改善[4]。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中[5]。训练患者的腹肌和呼吸肌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防止呼吸系统病的并发症出现。膀胱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留置导尿时间明显缩短,使泌尿系统感染得以减少,膀胱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导尿可控制患者内储尿量和排出尿液以及规律储存,避免膀胱内高压[6-8]。

为了探讨在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临床康复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以及排尿量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护理,护理效果明显提高,并改善了临床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杨昌美.脊髓p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运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8):54-55.

[2]朱丽丽.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12):224-225.

[3]姜丽丽,李丹,宋静,等.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4(3):376-377.

[4]崔颖,郭宝.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550-551,554.

[5]吴文娜,欧志梅,邱桂花,等.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4(4):150-151.

[6]周波,张威,李璇,等.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1(2):133-134.

第6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临床价值;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09-02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人体控制排尿功能的神经系统发生损伤后出现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容易引发泌尿系统的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3]。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护理干预起着关键作用[4-6]。为了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本院选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8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83例,年龄20~62岁,平均(38.2±14.7)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颈髓损伤34例,胸髓损伤40例,腰骶髓损伤9例。排除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和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主要内容为:(1)排尿意识训练。指导颈髓与胸髓患者留意膀胱充盈的感觉,是否出现胀或麻木等感觉,主动寻找排尿反射的扳机点,排尿前适当刺激患者的会阴区及,轻轻叩击以促排尿。腰骶髓患者要采用Grede排尿法,放松盆底肌肉后触摸充盈的膀胱,双手手掌重叠从底部开始向体部实行环形按摩3 min,再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由轻到重逐渐排尿。(2)电刺激训练。患者每日进行20 min/次的穴位电刺激,穴位为两侧膀胱角、膀胱前后壁在体表的浊音投影区,仪器为GN2000中频治疗仪,频率设定为25~65 Hz,强度设定为45~50 mA,2次/d。(3)间歇性导尿。选择14号单腔超滑导尿管,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量,三餐平均饮水量为400 mL,白天每隔4~6 h导尿1次,导尿量控制为400~500 mL,残尿量超过200 mL时导尿4次/d,150 mL以上时导尿3次/d,100 mL以上时导尿2次/d,100 mL以下时导尿1次/d,直至残尿量为膀胱容量的30%以下。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肾盂积水、泌尿结石、泌尿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拔管时,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间歇性导尿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升高,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明显低于对照组(3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 < 0.05)。见表2。

3 讨论

当人体脊髓受到损伤后,可能造成排尿功能障碍,这是一个长期的病变过程,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往往感到羞愧而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心理因素,此时护理人员要通过沟通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和决心,保护其隐私。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重要作用,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患者灵活掌握治疗中的各种技巧,给予患者正确的恢复性锻炼指导,可以大幅避免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多种并发症,减少给患者带来的治疗痛苦,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膀胱的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进行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以防止膀胱缩小,并建立患者的反射性膀胱功能,强化膀胱功能的意识,然后进行自主排尿训练,通过间歇性导尿,减少导尿管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发生概率,通过患者的改变、手法按摩给予机体适当刺激,可以明显扩大治疗效果。

本研究表明,拔管时,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康复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膀胱功能,扩大了膀胱容量。间歇性导尿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升高,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小,说明护理干预1个月后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善更为明显,膀胱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恢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降低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严格无菌操作和细微的观察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的临床指征,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熠平,黄天雯,杨秀玉,等. 康复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37-39.

[2] Maria PP,Giovanni M,Renata B,et al. Effect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the bladder wall of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A comparison of histological features before and after injections[J]. 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1,185(6):2552-2557.

[3] Peter W,Gunilla GM,Sven M. Renal preservation in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sphincter dysfunction followed in a national program[J]. Journal of Pediatric Urology,2012,8(2):187-193.

[4] 白雪莲,罗秋菊.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4):95-96.

[5] 尹晓晖.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11,28(5):439-440.

第7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采用国内统一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将病程在1周内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102例)和常规组(98例),入组前两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体重、身高、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均衡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入选对象均为初发脑血管病。有感觉性失语、严重认知异常、有心力衰竭、肺纤维化、肝功能衰竭、肾功能损害者予以排除。早期康复组102例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72例;男64例,女38例;年龄38~74岁,平均59.25±13.32岁;病程平均1.3±0.7天。常规组98例中,脑出血28例,脑梗死60例;男60例,女38例;年龄39~73岁,平均57.34±9.68岁;病程1.4±0.4天。

评定方法:分别于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①躯体功能评定:运用Brunnstrom偏瘫功能6级评价法。②精神(心理)功能评定: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评定。③日常生活活动(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方法相同,按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脑出血者给予止血药,脑梗死者应用溶栓、抗凝治疗,两组均避免病侧肢体输液。

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方法:常规组主管护士将常规康复措施教给患者及家属,家属协助患者康复训练,护士进行指导。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将患肢置于高位,保证腕关节处于背伸位。被动运动,协助患者进行肩、肘、腕、指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6次/日,10分/次。主动运动:采用Bobarth握手。康复治疗组肢体功能位摆放一般是使患者处于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并在患侧肩胛下和骨盆处各垫薄枕,以维持患者的肩胛和骨盆处于伸展位,这样可以避免肩胛回缩和防止髋关节外旋。按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护理和康复操作时动作要轻,手法要柔,避免对患肢硬拖、拉扯等,以减少不必要的关节脱位和肌肉神经损伤,并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的翻身方法与挪动身体的技巧。输液或用药时应选择健侧肢体,尽量不用患侧肢体,因其血管回流不好,输液可能会引起甚至加重患肢肿胀,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或延迟恢复时间;必要时可选择下肢进行静脉治疗,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BS59GD-751单通道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按照个体:异设计方案分别对患者上下肢进行刺激,每次30分钟,1次/日,连续30天。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除住院期间观察外,出院后随访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期间出现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或单纯手部水肿就可作出肩手综合征或单纯手部水肿的诊断。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应用SAS软件进行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发生肩手综合征和单纯手部水肿比较,见表1。

讨 论

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对于防止肩-手综合征有显著效果。在进行康复过程中,注意正确摆放肢体,是预防肩-手综合征,防止肩周部肌肉痉挛,减轻肩部肌肉疼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对患者进行患肢抬高和正确摆放肢体于功能,有助于防止肩关节损伤和减轻肢体疼痛,促进静脉回流,对减轻肢体水肿有一定效果。使患者处于功能位,可使患者肢体得到良好的本体刺激,这样有助于其肢体肌肉张力的协调和统一,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必要措施。对脑血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对肩关节施以适当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可避免或减轻失动所致肩关节粘连,使以后顺利进行功能锻炼。早期进行适当的被动或主动运动,促使患侧肢体神经刺激,使患肢有力的肌肉收缩,激发患者的本能,对运动和心理康复都是必要的。对关节进行合理的按摩,使肌肉松弛,关节松动,减轻肌肉的痉挛性张力,使关节周围肌肉和组织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肩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此外,对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有利于关节液流动,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炎性渗出物早期吸收,对于改善患肢的功能、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肿胀关节恢复是十分有利的。神经复通术主要是利用神经牵张反射,Bobarth握手可对患肢手掌进行反复瞬间挤压,或对患肩周围进行轻快的拍打和按压,或在卧位时进行的全桥支撑,这些均可促进患肢神经肌肉功能的康复,并可使疼痛缓解。关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会对关节周围肌肉和组织的挤压,可以缓解病态屈肌痉挛,改善关节周围肌肉和组织的张力,使患肢关节的稳定性增强,并可使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改善,促进血液回流。物理治疗和药物等治疗,某些镇痛和抗痉挛药物使用等治疗措施有益于缓解肩痛。手指和腕关节适度的被动活动有助于改善手和腕关节的肿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电针和推拿有促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肢的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肢的功能康复。

采用各种有效的感觉和运动刺激,如患侧上肢负重、反复进行上肢关节的主动或主动助力活动,患侧上肢伸肌的按摩和功能性电刺激,在调整异常肌肉张力的前提下,进行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潜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宋艳玲.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J].中华临床与卫生2004,2(6):53.

2 唐强,张立雅,李晶.电针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19-20.

3 刘家富,李淮玉.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2001,16(3):149-151.

4 张建宏.脑卒中后肩部问题[J].临床康复,2003,7(5):721.

5 常华,纪树荣.功能性电刺激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0):606-608.

第8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 护理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60-01

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1]。当恢复不完全或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140例该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40例患者中男86例,女54例;年龄32-76岁,平均50.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Guillain-Barre综合征、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脑血管病变、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症状性周围性面瘫。

1.2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面神经支配区域内所有功能正常。显效:静止时,面部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运动功能良好,眼轻用力即可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好转:双侧面部可见区别,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静止时,双侧基本对称;运动时,前额轻中度运动,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有轻度的下垂。无效: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损伤;静止时,双侧不对称;运动时,前额无运动,眼睛完全不能闭合,口角双侧完全不对称[2]。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忽然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会以为患脑梗死疾病,产生紧张、情绪低落、自卑、担忧、焦虑心理[3]。因而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向患者解释该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初步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预后,消除患者的紧张和忧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给予:①神经营养药物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可用维生素B1针剂0.1g,肌注1/d与维生素B120.1~0.5mg,肌注,1/d,弥可保0.5mg/次,口服,3/d;尚可试用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素或神经生长因子等。②抗病毒、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剂量为强的松 1 mg/kg/d(最大不超过60mg),一般采用早上顿服,也可分次服用,持续服用5~7 d,然后逐渐减量,10~14 d内减至停药。抗病毒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常用剂量为1000~2400mg/d,分3次,疗程为5~10天;或更昔洛韦0.2+生理盐水静滴,2次/d,连续8-14天。

2.3 眼部护理。该病角膜长期外露,易发生角膜炎,因此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①避免过度用眼力,少看电视、书报及操作电脑,外出时戴墨镜,避免粉尘入眼;②用干净手帕擦眼,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4];③睡前使用润眼、消炎作用的眼药水滴眼,并用纱布盖眼或戴眼罩。

2.4 饮食护理。患者面瘫导致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应加强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少吃多餐,给予半流食或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硬、粗糙、刺激性食物。由于面瘫患者唇颊间易积食,进餐前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2.5 基础护理。注意休息,勿靠近窗边、空调、风扇处,以免受风寒刺激加重病情。尽量减少外出,如外出时要戴帽子和口罩防风、防寒,保护耳后茎乳孔周围。面部受寒会加重面神经的缺血缺氧,不利于面瘫的恢复。

2.6 康复期的护理治疗。

2.6.1 进行面肌训练:面肌训练根据患者面神经损伤区域及程度,重点对患者额、眼周、鼻、口周四个部位面肌运动功能进行训练,具体训练动作包括皱眉、举额、闭眼、蹙鼻、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并嘱患者用患侧牙齿嚼口香糖和让患者吹蜡烛和气球等,各项训练每次练习10遍以上,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如患者不能主动进行上述运动,则可用手指辅助其进行训练,并给予面部肌肉按摩,每日3~4次,每次3~4分钟。

2.6.2 物理疗法:急性期(病后3~7天)物理疗法有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用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颊部,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照射30 min。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超短波、红外线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的消散,有利于代谢产物、炎症产物、细菌毒素的排泄和消除,解除神经干受压状况。

2.6.3 针灸治疗护理:恢复期(7~10天)针刺或电针治疗,并加用G6805电针仪进行穴位刺激,以加强针感来提高疗效,每次留针20~30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1周续下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3 讨论 

通过对1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康复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可见,细心全面的护理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并积极配合按摩、理疗、针灸各项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36

[2] 黄彬,波形交替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55-656

第9篇:神经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康复护理;神经内科;脑卒中;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6-01

脑卒中已经被列为临床致死率最高疾病的前三位,近些年,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而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已经被临床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怎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选择最佳的治疗及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这已经是现今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我院为了研究脑卒中患者各项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以后的患者实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184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所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经过各项检查最终确诊为脑卒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8例为男性,76例为女性;年龄在49-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1±2.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未见明显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将所选的184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9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SS、恢复效果以及ADL评分的具体改变情况。

1.3 护理措施

1.3.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对病情进行仔细观察,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为:①康复护理的时间:最近几年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鼓励在早期实施,一些患者甚至在发病24小时内即开始,加入重症脑出血患者,在维持、监测其生命特征同时对其进行康复护理。也有一些学者提倡脑梗死后3d或者实施介入治疗后3-5d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但更多的人认为当患者的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保持了48h的稳定性后即可实施康复介入。②康复的护理: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多出现意识障碍,在正常实施抢救的前提下,可实施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康复包房。康复也称为良肢位,可起到预防患肢痉挛的作用,同时避免出现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关节损伤。

1.3.2 注意事项 ①早期康复:防止出现废用综合征,在我院未实施康复医疗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延迟至少半个月,而且传统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针灸以及被动运动等治疗,引起很多患者出现费用性病理变化,导致最终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对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②循序渐进[2]:不可出现过用综合征,过去我们在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时,重点关注的是高强度以及强迫性,急于求成,康复结果却不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对患者的关节导致损伤及损害,对康复效果造成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表明:对照组的92例患者中,8例为痊愈,占8.7%;12例为显效,占13.0%;22例为有效,占23.9%;50例为无效,占54.4;有效率为42例(45.6%);观察组的92例患者中,18例为痊愈,占19.6%;22例为显效,占23.9%;30例为有效,占32.6%;22例为无效,占23.9%;有效率达到(70例)76.1%;经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SS及ADL评分 通过分析得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SS值为22.83±9.86,ADL值为26.76±14.36;对照组患者的CSS值为22.39±10.03,ADL值为26.84±14.98;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SS值为9.55±9.22,ADL值为62.36±19.46;对照组患者的CSS值为15.34±9.09,ADL值为41.29±20.13;两组进行比较,所测得的数值未见明显差异,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C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脑卒中也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或者脑中风,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引发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有三种,分别为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肿瘤,其中就包括了脑血管病[3]。经过治疗后能够存活的患者中至少有50%以上的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劳动及丧失及障碍等,这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最新的研究指出[4],因脑卒中患者最主要的是对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损伤,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偿或者功能重组,这也是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后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使运动功能恢复的前提条件。因而,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以及功能训练对患者来说有着药物不可达到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降低临床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对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07):542-543.

[2] 司风华,叶红英.30例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居家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31(03):845-84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