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状况范文

经济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经济状况范文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f(x)段;邹田?x(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

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名仍是吉利,第八、九名分别由2008年的金杯、哈飞变成2009年的比亚迪、华晨。同时,前十名的产量相比2008年均提高,上汽提高近100万量达到270.55万量,一汽提高近50万量达到194.46成量,而比亚迪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0万量左右。十名之后的企业则分享了190.03万量。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数量上看,有五大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达到最小经济规模板;一个企业超过200万量,达到270万量,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三个企业产量接近200万量。其它企业产量都比100万量低,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同时,不同企业产量上的差距拉得更大。

总体上看,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特点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三、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2008年的集中度=0.58,2009年的集中度=0.61,根据贝恩的分类应属于寡占Ⅲ型,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呈现出极端现象,即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产量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小的大多数企业产量则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的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做完其支柱产业。同时,实行地方保护,鼓励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三)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很多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本地的汽车生产商,没有将自己定位在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所以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数量很少,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汽车企业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的生产链。

(四)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最优生产规模对应的产量大于现有的市场需求,此时为规模经济而扩大生产显然是不理智的。各个企业应该致力于扩大市场需求,使自身面对的需求与最优产量尽量匹配。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加汽车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同时也要开发国内市场,及时升级换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购置车辆的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调整汽车购置税等来刺激市场对车的需求。

四、改善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状况的建议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一个总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构筑进入壁垒控制没有优势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二)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呈现出总产量大、企业个数多、单个企业产量小、经济效益低等特点,不利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需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实现市场的集中和生产的集中是很好的途径。并购能够优胜劣汰,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通过破产兼并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加快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对于并购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构筑的退出避垒以及政府行政主导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条件,促进合理并购,抑制不正当并购,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提高其规模,但也为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时候,要从产品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维修服务全方位发展完善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四)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地区性市场分割

要规范地方政府的作用,让地方政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市场的划分。

第2篇:经济状况范文

我镇位于高碑店市区东南25公里,毗邻白沟市场,国道112线横穿东西,京白公路纵贯南北。全镇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39个村,现有耕地51857.5亩,9860户、39084人口,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主导产业为箱包加工销售及原材料制造业、林果苗木业。目前,我镇集体经济空白村24个,收入在0-5万元之间的村11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4个,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承包;部分村班级班子发展思路窄,集体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问题,村级无钱办事成为制约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瓶颈。下一步,我镇将结合自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对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挖自有潜力,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针对24个集体经济空白村,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摸排统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对十九垡、北留等拥有较大面积集体土地的村,采取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对崔家场等签订长期土地承包协议但租金明显不符合市场价格的村,采取调整土地承包协议,提高土地租金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大青凌、小青凌等拥有大面积果园的村,充分利用村内资源优势,研究发展以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并结合村内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集体经济壮大的目的。

二、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我镇于2019年3月份上报集体经济试点村2个,4月份,我镇高庄村被初步选定为试点村,计划与该村企业家创建的家兴商贸集团合作,在2019年建设家兴易购便民超市一所,服务附近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增加就业岗位,收入用于补强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同时,利用该村60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在2020年打造采摘和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一处。对于该项目,我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规范经营,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效果辐射到其他村,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三、加强教育引导,切实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第3篇:经济状况范文

一、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总量和质量的统一

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包头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主动放弃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粗加工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区域化分工布局的客观经济规律,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实施产业转型,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着力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稀土、煤化工六大产业基地。2010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296个,累计完成投资856.9亿元,同比增长21%,创历史最好水平。重点实施的73个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占全部工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的31%。其中,重点实施了以包钢1000万吨配套工程为代表的140万吨宽厚板、矿浆输送工程、9号10号焦炉及配套干熄焦、50万吨高速线材等项目;总规模45万千瓦的山东鲁能集团、龙源(包头)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宏腾能源公司、金风科技有限公司风电项目,以及博奇垃圾发电、汇能煤矸石发电等共17个电力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09亿元;在土右旗、九原区实施建设的泛海集团煤制甲醇、神华集团煤制烯烃、煤炭循环经济综合开发、恒诺集团煤炭洗焦碱等共9个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项目,项目总投资227亿元。

二、加强行业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包头市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限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清理整顿不符合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

一是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包头市依托基础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资源深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资源加工转化力度,切实改变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目前,已形成“煤- 电- 电解铝- 合金铝- 铝合金制品”、“煤- 电- 钢铁及其深加工产品”、“煤- 电- 稀土功能材料- 稀土应用产品”等产业链,以煤- 电为支撑,钢铁、铝、稀土等链条末端的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包铝集团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包钢集团“板管轨线”四大精品已占全部钢材总量的70%以上。铝业产业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引进延伸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既实现了地区资源的深度加工转化,又促进了全市工业能耗的有效下降;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为:生铁410万吨、钢160万吨、铁合金0.6万吨、电石3万吨。2010年,关闭淘汰37户100立方米及以下小炼铁企业,压缩落后产能104万吨。采取“上大压小”措施,关停包头一电厂5台共12.4万小机组,全市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37.3万千瓦。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积极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近年来,包头市围绕“两个重点”和“四个方面”,即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企业,积极推进结构、管理、技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工业节能目标。

一是推进管理节能。研究制定了《包头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能耗指标公告制度,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将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和钢铁、有色、电力等高耗能行业作为监控重点,与72户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重点能耗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状,加强节能执法检查和重点耗能设备节能监测工作,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加强节能管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近年来,先后举办多期节能先进技术培训班,促使多家企业与相关技术单位签订技术改造协议。2010年,组织实施了22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包钢干熄焦、北重节能技术技改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进园区内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上下游产品的延伸加工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园区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的集成和共享,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铝业生态园区铝化成箔企业设计产能达6920万平方米,粉煤灰制品企业可消化掉东华热电产生的33万吨粉煤灰。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目前,我市有35户企业被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共减免税额5200多万元;16个涉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项目得到近2.5亿元国债资金扶持。2005年以来,以粉煤灰、冶金渣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先后组织实施了新创瑞图、包钢冶金渣公司、精正建材等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利用粉煤灰和冶金渣生产新型建材。2010年综合利用粉煤灰364万吨左右,综合利用率86.6%;冶金渣345万吨,综合利用率55.4%。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集中与集聚

结合包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工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振兴规划,起草完成《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及企业集群化发展方案》,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空间拓展、服务体系和重点项目四项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增强园区承载力。全市9个重点园区2010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增加可利用土地近2万亩,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延伸、协作配套,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0年实施22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8亿元,同比增长41%。截至2010年末,全市9个重点园区入园企业达1122户,较年初增加12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6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稀土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产值增长率将超过35%,园区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0年,全市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引导优势企业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龙头作用,鼓励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010年17户重点科技创新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超过21亿元,使全市在研究开发及试验平台建设不断向设施完善、仪器先进、手段齐全、环境条件好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试验硬件平台迈进。目前,全市17户重点科技创新企业集中了超过1万人的专职研发人才,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合理地开发了技术创新人才资源,培养出众多技术带头人。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户,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2户,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户数居自治区首位。

二是组建区域性和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全市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包头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就是充分发挥平台的专业创新设计、快速制造、咨询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等功能,着力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典范。目前,服务平台已提供35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9家研发机构及信息机构入驻服务中心,相关业务正在有序展开。稀土科技服务平台则以包钢稀土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为依托,不断加强企业外部、内部资源整合,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辐射带动中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稀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宗旨,以稀土冶金、环境保护、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为研究重点的服务平台。

三是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围绕全市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钢铁产业以包钢为核心,围绕“板管型线”精品战略,积极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的“高速铁路用百米钢轨”实现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D32、D36船用宽厚板研究与试制”等一系列新产品和工艺开发,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装备制造业以一机集团、北重集团、北方奔驰、北方股份为核心,围绕重型汽车、风电设备、铁路产品、工程机械,北重集团的E-BZ132掘进机等系列化研制成功;北方奔驰的轻量化车架及轻量化悬架系统的开发;一机集团TY230C履带式推土机成功推向市场;北方股份NTE260电动轮自卸车等项目的研制,使矿用车的产品不断的延伸,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扩大了市场份额。稀土产业则以包钢稀土高科为中心,围绕进一步优化稀土冶金工艺、稀土深加工产品、稀土功能材料及高新技术材料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包头稀土资源选矿新工艺研究、核磁共振影像系统技术研发取得成果。这些项目的实施大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多项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是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发展壮大工业自主知名品牌产品,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不断推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牌建设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知名品牌创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010年北方重工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13个产品和7件商标被认定为内蒙古名牌产品和内蒙古著名商标。目前,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1件,自治区名牌产品83个,内蒙古著名商标42件,总数居自治区各盟市之首。

第4篇:经济状况范文

一、充分认识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的重要意义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认定是指政府适时确定并颁布低收入标准,由职能部门对特定的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定,认定其是否属于低收入家庭,并将认定结果作为申请人享受政府救助和保障的准入条件。开展这项工作,是进一步做好现代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高社会管理公信力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关注民生民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相关工作,主动配合民政部门开展调查、核实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正确使用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果,确保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年起,我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以及其他县政府规定须经低收入家庭认定的专项救助,必须经过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经济状况核对后方可进入专项救助审批程序。

二、切实加强对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领导

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多部门的职能和资源相关联,认定结果有广泛的用途。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县政府成立全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编办、县银监办、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人保局、县房管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县文广局、县统计局、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县人民银行和9个乡(镇)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均应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并于年3月15日前将相关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报送至县民政局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县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

三、全面整合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所必需的信息资源

全面、真实、准确、实时地掌握申请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状况是做好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关键。为有效整合资源,确保认定结果准确无误,各相关部门要克服困难,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及时、准确、全面、无偿地向民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申请人家庭信息。

(一)公安部门提供户籍信息、机动车辆信息;

(二)房产部门提供房产信息、住房保障信息、住房补贴的发放和领取信息;

(三)人保部门提供社保、补助和就业信息;

(四)民政部门提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信息、婚姻登记信息、社会救济(补助)发放信息;

(五)金融机构提供银行存款、股票红利、债券利息、基金红利、有价证券等金融性资产收入等相关信息;

(六)公积金中心提供家庭成员的公积金的缴存和领取信息、房屋贷款等信息;

(七)工商部门提供家庭成员的工商营业证照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等工商信息;

(八)国税、地税部门提供个体工商、私营企业等经营活动的纳税信息。

上述各部门要迅速与民政部门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信息系统链接,实现在线即时数据比对。在实际链接以前,各部门通过加密U盘的方式,按要求定期向民政部门提供信息。

四、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现有条件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前期调研阶段(年3月-4月)

主要包括:3月上旬,组织成员单位赴外地考察调研,搜集资料;借鉴各地经验和做法,草拟和完善我县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3月中旬,组织召开全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确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确定我县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

4月中旬,召开成员单位收入核对专职联络员会议,研究确定部门间收入核对的具体内容和系统对接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开始“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

(二)第二阶段:工作准备阶段(年4月~年5月)

主要包括:4月,提升建立全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建立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制定出台《全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规程》(试行);

年4月下旬,根据研发结果,开展“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年5月,县民政局完成“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各相关部门完成系统的对接开发。开展“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的试运行。

(三)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起)

主要包括:召开全县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启动仪式;举办业务培训班,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软件操作培训;开展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对申报对象逐级进行核查、比对,出具书面认定报告;建立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数据库。

五、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权威性

各相关部门、成员单位和基层组织要积极配合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负责任地提供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和经济状况信息。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全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细则》和其他法规的要求,按程序开展核对工作。与社会救助和保障无直接关系的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不予受理。除需要保护的个人信息以外,核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要通过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程序,确保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为各项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六、工作要求

第5篇: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云南;经济;评价;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32-02

一、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经济数据的选择

文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云南省内实际,充分考虑到经济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共选取了8个指标系统地描述了云南各市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分别是:职工平均工资X1 (元)、实际投资金额X2(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4(万元)、工业总产值X5(万元)、公路通车里程X6(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万元)、旅游总收入X8(亿元)。利用它们建立评价模型。(具体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11》,略去)

(二)因子分析的步骤

由于经济数据的特殊性,所选取的数据在包含需要信息的同时也给数据分析带来了困难,比如,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包含的可能是重复信息。而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就能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潜在的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信息的因子,从而代替原变量做进一步的分析。从SPSS软件的输出结果来看,8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采用因子分析。进一步可以得到总方差分解表(见表1),从而有相关系数矩阵的全部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未经旋转提取因子的载荷平方和等信息。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最大的特征值分别为4 .414、1.69和1. 227,且累计贡献率已达91.648%,故提取三个公共因子F1、F2、F3。

(三)公因子的解释

从因子的协方差阵可以看出,所得的三个公因子线性无关,达到了因子分析的目的,进一步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可以发现:

第一个公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为55.179%,并且在“实际投资金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上载荷较大,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城市金融财政收入水平。第二个公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为21.1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公路通车里程”上载荷较大,反映了农业和交通发展水平。第三个公因子F3的方差贡献率为15.34%,在“职工平均工资”上载荷最大,反映了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3),我们可以将三个公共因子表示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F1=0.06X1+0.278X2+0.213X3-0.062X4+0.16X5-0.113X6+

0.254X7+0.264X8

F2=-0.116X1-0.084X2+0.067X3+0.453X4+0.139X5+0.492X6-

0.144X7-0.104X8

F1=0.701X1-0.014X2+0.043X3-0.045X4+0.128X5-0.063X6-

0.539X7+0.025X8

由此可以得到三个公因子的得分,求出三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并将其作为三个因子的权重系数,然后对各市州的三个因子加权求和,可以得到最后所需的经济发展评价得分值=0.602F1+0.231F2+0.167F3,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到云南16个市州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表4)。

二、结果分析和建议

从最后的排名来看,基本反映了当前云南各市州经济发展的现状。昆明市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成都、重庆、西安),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突出,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等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紧随其后的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主要农产品粮食、油料、蚕桑、畜牧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的烟草工业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 2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全市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亿元,增长20.6%。排名居中的楚雄、丽江、普洱等市依靠自身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动力,但与昆明、曲靖等城市的差距较大,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排名靠后的保山、德宏、怒江由于缺乏支柱性产业,地理位置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经济发展迟迟不能上去,交通发展比较滞后,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因此,要进一步发展云南的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特色和优势是一个地区或企业加快发展的根本,云南各市州的特色很多,如丽江的旅游、普洱的茶,通过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强地方经济的竞争力。(2)按产品调整产业结构。各市州今后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应从以行业调整为主转变为以产品调整为主,特别是一些有潜力的市州。哪种产品质量高、效益好、有市场前景,就发展哪种产品,对拥有这些产品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例如红河、玉溪的烟草,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其竞争优势。(3)重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须大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开放城乡资源和市场,促进城乡产业链的形成,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力度,积极培育农民增收的产业,减轻农民负担,全力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城市经济发展腾出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国庆.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6篇: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家庭经济状况;儿童人格独立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30-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为以人为本,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

目前,学术领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与个体独立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较缺乏。何莉的《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①,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了解区域中小学生的人格、自我意识,并探讨城乡中小学的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个人人格的关系;邱勇强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②,综合国内外对贫困女大学生群体性的研究,分析其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策略思考,并构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提高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王勇的《浅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③,围绕家庭教育与儿童独立性格的养成、儿童社会生活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要构建良好的儿童社会化环境,必须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人格独立性涉及社会学、教育学中家庭教育方面、发展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需要综合考量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建设做好保障。本文通过对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人格独立性正向支持的探索,提出儿童人格独立性培养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希望在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案例法、观察法、访谈法。研究中要关注所涉及信息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收集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要进行统计、总结、归纳、提炼,实验结果验证假设。采用“实例模式实例”的方式建模。

三、建模过程

首先明确建模目的,即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通过对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诸要素进行分析,重点关注环境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人格独立性的正向支持,构建在其发展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地位,同时要体现家长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在观念上正确引导儿童。

找出一个典型案例,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建模。第一,由个性案例分析各具有人格独立性的人群,其成长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出特定人格特征需要的外部l件。特定的学科理念中,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发展。三四岁阶段会影响中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因为冷漠的外界环境会导致其缺乏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丧失更多的表达自我和深度沟通的可能。

第二,分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了解这部分人群在人格上的发展,以及自身所处的外部条件,变劣势为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学前阶段的自我概念和人格成长若受到负面的影响,会否定自我,难于界定自我,不了解社会道德与是非标准,因为缺乏适当的家庭教养而产生行为上的缺陷。

第三,实例分析,也是研究重点所在。具有人格独立性的人群如何看待家庭经济状况对自身人格独立性方面的影响作用(以问卷形式产生),对独立性人格具体表现、实现路径进行调查(专家、教师、辅导员、学生的看法),然后导出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运行模式等,分析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条件。

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人格独立性正向支持的探索,将为幼儿现在和将来适应社会打下成长基础。

注释:

①何莉.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

②邱勇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③王勇.浅谈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第7篇: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经济现状;对策;宁夏固原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固原市马铃薯产业按照《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种薯繁育、淀粉加工和鲜薯外销三者并举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使马铃薯产业在固原市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中始终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马铃薯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1.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固原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3,宁南山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春旱严重,主要作物小麦的产量低于1500kg/hm2,甚至绝收。近年来,在马铃薯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下,采取压夏增秋、以秋补夏等措施,小麦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25万hm2调整到目前的11万hm2;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2000年的6.67万hm2增加到目前的26.6万hm2,产量达到18t/hm2,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抗灾减灾作用增强。

1.2促进农民增收

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据统计,固原市2005年薯农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260元,其中西吉县高达550元,占当地农民纯收入的40%,许多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而脱贫致富。马铃薯加工、贮藏、分拣、运输、销售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马铃薯种植加工现状

2.1面积稳步扩大

宁夏马铃薯主要产区集中在固原市,引黄灌区有少量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前,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6.67万hm2,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淀粉加工业带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九五”期间年均达到10.00万hm2,比“八五”期间年均扩大3.30万hm2,增加1/2左右。2001年扩大到12.3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4%,2003—2005年扩大到13.0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0%,农民人均接近0.067hm2。2006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hm2。2007—2008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26.60万hm2。

2.2单产明显提高

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由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生产投入的增加,特别是科技含量的提高,单产水平明显提高。马铃薯单产鲜薯由“九五”时期的10.47t/hm2提高到“十五”时期的14.59t/hm2,2004年为历史最高,单产达到22.34t/hm2,2005年单产17.53t/hm2,2006、2007、2008年单产稳定在15.00t/hm2。

2.3马铃薯品种专用化和种薯脱毒化进程加快

为加快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建设步伐,2001—2008年自治区政府连续8年对西吉县马铃薯生产研究所(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50万株、原原种生产1500万粒)、泾源县农技中心(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00万株、原原种生产1100万粒)、原州区农技中心(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20万株、原原种生产1300万粒)生产的脱毒原原种实行政府招标采购,补贴农户种植推广,累计为宁南山区九县(区)采购马铃薯脱毒原原种薯5000多万粒。截至2005年,已种植一级种4700hm2,种植原种400hm2。2004年全区脱毒薯种植5.66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40%;专用薯面积7.88万hm2,占马铃薯总面积的60%。2005年以后脱毒薯种植7.33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0%;专用薯面积10万hm2,占马铃薯总面积的68%。通过实施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推广项目,逐步解决了马铃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品种多、乱、杂,区域布局不合理,商品薯专用化生产程度低,退化严重,质量差等问题。

2.4总产持续增长

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水平提高,使马铃薯总产持续增长。1995年固原市马铃薯总产鲜薯110万t,折主粮逾22万t,占粮食总产29.3%。以后逐年持续增长,至2003年鲜薯总产逾190万t,折主粮38万t,占粮食总产42.7%。2005总产达251万t,折主粮50万t。2007、2008年总产450万t,折主粮90万t。

2.5科技含量提高

宁夏在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现有脱毒中心进行重组改建、实行原原种政府采购、对种薯种植实行补贴、对加工企业进行技改、实行贮藏窖改造、新建直补、进行马铃薯三级种薯体系建设等。宁夏马铃薯种植科技含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在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建起了病毒检测中心;在泾源、原州、西吉和永宁望远建成了脱毒繁育中心。2003年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共扩繁脱毒苗315万株,繁殖原原种微型薯642万粒、原种2740t、一级种薯41710t,宁南山区马铃薯脱毒化种植面积达5.5万hm2,以42.6%的面积生产了56.0%的粮食产量。2004年扩繁脱毒苗520万株,生产原原种1200万粒,建设原种基地160hm2,一级种基地0.47万hm2。2005年生产原原种1400万粒,建立原种繁殖基地160hm2,一级种薯繁育基地0.47万hm2,种植脱毒薯面积达7.5万hm2,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8.3%。二是品种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以宁薯8号为代表,包括宁薯9号、内薯7号、青薯2号、陇薯3号等在内的系列高淀粉品种逐步替代了常规通用型品种,成为新一代主栽品种。以克新1号、青薯168号为代表,包括虎头、晋薯7号、荷兰7号等在内的外销菜用型品种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全粉加工型的大西洋和美国5号、油炸加工型的大西洋和布尔斑克等一批优质专用型品种得到不同程度开发种植,专用品种面积达10万hm2,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8%,实现了品种区域化布局。三是平种垄植、地膜覆盖、豆薯套种等新法栽培技术和种植方式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生产覆盖度不断提高。四是实行优化配方施肥,肥料用量增加,施肥方式改进。五是加强病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晚疫病、环腐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

2.6马铃薯加工业壮大,产业利润增高

该区通过投资兴建、改造提升、联合重组,先后建成以北方淀粉集团、四波淀粉公司、六盘山淀粉公司3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目前形成淀粉系列年加工能力15万t,收购消化鲜薯100万t。与此同时,个体私营加工厂和手工作坊的初加工蓬勃兴起,年收购消化鲜薯15万t,加工粗淀粉、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产量5万t左右。近年来,淀粉加工企业新建和技改的势头强劲,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提高,2005年以后马铃薯加工企业增加25家,发展到3121家,共加工淀粉及制品12.5万t(精淀粉约7万t),创产值4亿元。

加工能力的提高使马铃薯利用结构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宁南山区马铃薯总产的70%以上为自食、饲用和留种,加工与外销不足25%。近年来,大致形成加工消化35%、自食饲用30%、外销贩运25%、留种10%的利用格局。

总体来看,固原市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销路宽,销售顺畅,其中部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加工、营销企业利润空间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近年来,以早熟菜用型为主的马铃薯鲜薯外销贩运量一般为20万t左右。2004年外销菜用型鲜薯50万t,2005年以来外销更加旺盛,年达到80万t。流向地主要为广东、河南、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其中广东约占40%。2001年以来全区马铃薯淀粉系列产品销量5万t以上,其中出口3000t,主要消费领域为食品加工、医药、纺织、造纸等行业。据有关部门调查,该区加工企业平均每吨粗淀粉可获利润500~600元,精淀粉可获利500~800元;马铃薯加工成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一般可增值1倍左右。目前,全区有马铃薯外运协会、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民经纪人、合作组织105家,活跃于城乡之间,推进了全区马铃薯生产、销售。在外销协会、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下,鲜食外销薯年订单面积在6.67万hm2左右,外销鲜薯50万t;精淀粉销售在8万t以上。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薯农人均增收300元。

三、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该区马铃薯产业坚持“提高淀粉质量、扩大鲜薯外销、开发种薯产业”三管齐下,推广旱作高效栽培技术和最佳轮作倒茬模式,加快脱毒化、专业化、区域化、机械化进程,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开拓市场,培育品牌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基地、鲜薯外销基地和优质淀粉加工基地。全面提升马铃薯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1抓基地,着力夯实马铃薯产业基础

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加快脱毒种薯推广速度。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重点推广马铃薯“六化”技术,即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布局区域化、轮作制度化、种植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实施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工程,利用综合配套技术,抓好“种、肥、水”3项关键性增产措施,提高了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

3.2抓龙头,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工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对龙头企业在税收、用地、租金、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他们投资置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快组建集种薯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集团公司,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联强靠大,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和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品种、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程序。

3.3抓投入,创建马铃薯产业建设多元投资的机制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对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投入,推动企业成为马铃薯种薯产业投入的主体。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形成新的投融资体系。自治区在马铃薯良种补贴上推行原原种0.23元/粒的原原种政府采购政策和原种生产补贴1500元/hm2、一级种生产补贴600元/hm2的良种补贴政策,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在马铃薯贮藏窖建设上,2007年规范化高标准10t马铃薯贮藏窖每座补助500元,60t马铃薯贮藏窖每座补助5000元,2000t马铃薯贮藏窖每座补助15万元。积极鼓励种薯营销龙头企业和经营部门开展种薯营销业务,对从事马铃薯种薯营销企业的贷款实行政府贴息,对马铃薯种薯营销做出贡献的龙头企业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种薯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3.4抓服务,创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

各级政府加大了宣传和产品推介等工作力度,积极搭建营销平台。新建了原州区(火车站)和西吉县(袁河)2个马铃薯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信息、交易结算、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改善流通环境,畅通“绿色通道”,千方百计搞好市场流通服务,提高市场预测分析和开拓能力,不断提高流通效益和外埠市场占有份额。在充分扶持发挥现有马铃薯运销协会作用的同时,着力扶持和发展马铃薯产、加、销协会,培育建立了一批马铃薯中介人才队伍,通过贩运大户把乡村收购点和大市场连接起来,建立信息网络,引导企业和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生产、合同生产。

3.5抓科技,着力提高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以固原市农科所和西吉马铃薯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区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以实施百万亩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示范工程为基础,重点抓好铺地膜、双行靠、换品种、秋施肥、机耕作、一锄二壅三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抗旱高产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提升马铃薯单产水平和效益。不断创新科技入户机制和办法,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和允许科技人员兼职的优惠政策将科技人员吸引整合到马铃薯繁种供种的经营主体中来。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切实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3.6抓品牌,提升宁夏马铃薯产品知名度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西吉“中国马铃薯之乡”和“六盘山种薯”品牌为依托,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大力推进马铃薯产品和产地的无公害、绿色认定和认证工作,积极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加盟马铃薯产业开发,切实做大做强宁夏马铃薯产地这块金牌,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参考文献

[1]郝建锋,杨建太.泰州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0(9):64-65.

[2]赵永健.商州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0(5):125-127,141.

[3]马文,王昱力,司怀军.民东县马铃薯产业链拓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10(4):249-252.

[4]胡高峰.盐池县大水坑镇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73.

第8篇:经济状况范文

>> 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文化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公正理论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经济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转向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睦邻外交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印度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谜题电影的主题表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芬兰移民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幸福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研究综述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与启示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女性艺术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济南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期刊民艺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回族女性研究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韩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这是因为官方数据中显示的受雇人群中有相当多属于自雇人口,他们以土地或牲畜为潜在的收入来源,但却无能力购买耕种或畜牧所需的机械、化肥、灌溉系统、种子、燃料等物质。

可见,尽管格鲁吉亚在营商便利指数排名中位居世界前列,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高。正如Papava[3]所说,政府更应该关注那些与人们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指数排名:如,在2005年经济学人集团的生活质量指数(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Quality of Life Index)与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UNDP 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中,格鲁吉亚的排名分别为第87(总共111个国家)[70]和第76位(总共188个国家)[71],远不如营商便利指数排名。此外,统计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格鲁吉亚的贫困人口占比不断增加――从2007到2015年,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从2007年的6.4%增长到2014年的11.6%和2015年的10.1%[72]。另据专家评估,格鲁吉亚人口中遭遇严重的社会困难者高达86%[3]。

六、 总结与思考

本文全面解读了格鲁吉亚在后苏联时代的经济发展数据,诠释了该国与西方和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并在肯定该国经济进步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走向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自苏联解体之后,尤其是“玫瑰革命”以后,从GDP的增长、FDI的增长与对外贸易额看来,格鲁吉亚的经济状况均较先前有了很大进步。但从长远看来,要想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格鲁吉亚还需考虑到自身经济规模较小、人口规模较小格鲁吉亚国家规模小,面积为6.9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72.04万(包括城市人口212.85万,农村人口159.19万)【Georgia,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Population [R], 2016, .

[38] Burduli, T. Economic Transitions in Georgia: On the Path from Shock Therapy to DCFTA [R]. 2014. 10.13140/2.1.3003.4241.

[39] I am Georgian, and therefore I am EuropeanZurab Zhvanias historic speech at the European Council [N], 2013-09-10. .

[40] Office of the State Minister of Georgia on European & EuroAtlantic Integration. Government Commission of Georgia on EU Integration [R], no date. http://eunato.gov.ge/en/eu/govcommission.

[41] 朱灾.从欧洲邻国政策到东方伙伴关系――欧盟东方政策的新视线[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9,(5): 63-69.

[42] Office of the State Minister of Georgia on European & EuroAtlantic Integration. The 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 (ENP) [R]. 2013. http://eunato.gov.ge/en/news/4851.

[43] Georgia and the EU [R]. 2016. https://eeas.europa.eu/delegations/georgia/1237/georgiaandtheeu_en#Political+relations.

[44] European Commission. EU and Georgia conclude talks on 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 [R]. 2013.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3721_en.htm.

[45]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Georgia.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R], no date. http://eeas.europa.eu/delegations/georgia/eu_georgia/tech_financial_cooperation/index_en.htm.

[46] Georgia,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External Trade [R], no date. http://geostat.ge/index.php?action=page&p_id=134&lang=eng.

[47] Extraordinary European Council. Presidency Conclusions, 12594/2/08 REV 2 [R]. 2008. http://consilium.europa.eu/ueDocs/cms_Data/docs/pressData/en/ec/102545.pdf.

[48] PublicPrivate Dialogue on Food Safety Begins in Georgia [R]. 2014. http:///investment/newsandmeetings/news/detail/en/c/213586/.

[49] Kutivadze, N. Georgian Governments New Legislative Initiative Universal Competition Agency without Sector Regulator? [R]. 2011. http://transparency.ge/en/node/1389.

[50] Georgia,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R], no date. http://geostat.ge/index.php?action=page&p_id=2231&lang=eng.

[51] Crane, K., Peterson, D.J. & Oliker, O. Russian investment in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05, 46(6):405-444.

[52] Gularidze, T., Russian company seals controversial takeover of Tbilisi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N]. Civil Georgia, 2003-08-02. http://civil.ge/eng/article.php?id=4694&search.

[53] Patsuria, N., Georgian electricity system Russianized [J]. Georgian Journal, 2011. http://georgianjournal.g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892:georgianelectricitysystemrussianized&catid=4:economy&Itemid=6.

[54] Socor, V., Gazprom‘s pure commerce in Georgia [J]. Eurasia Daily Monitor,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2006, 3(208). http:///single/?no_cache=1&tx_ttnews%5Btt_news%5D=32215.

[55] 格鲁吉亚‘断气’背后三大悬疑[N]. 南方日报, 2006-01-24. http:///world/200601/24/content_4093813.htm.

[56] MP Calls for U.S. Intervention to Stop Railway Privatization [N]. Civil.Ge, 2008-02-19. http://civil.ge/eng/article.php?id=17148.

[57]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bout the Union [R]. no date. http:///?lang=en#about.

[58] 林精A. 从欧洲化到苏维埃化的跨欧亚帝国治理:关于欧亚主义的论述[J]. 俄罗斯研究, 2014,(3): 138-188.

[59] 利布曼, A. 乌克兰危机、俄经济危机和欧亚经济联盟[J]. 俄罗斯研究, 2015,(3): 37-57.

[60] 李自国. 欧亚经济联盟: 绩效、问题、前景[J]. 欧亚经济, 2016,(2): 2-17&127.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俄希望格鲁吉亚考虑加入欧亚经济联盟[N]. 2013-08-09. http:///article/i/jyjl/m/201308/20130800237483.shtml.

[62] Rimple, P. Left dangling by EU, some Georgians eye return to Russias embrace [N]. 2015-06-16. 取自http:///World/Europe/2015/0616/LeftdanglingbyEUsomeGeorgianseyereturntoRussiasembrace.

[63] Saakashvili: Georgia will be like Dubai in 5-7 years [N] Civil. Ge, 2010-06-22. http://civil.ge/eng/article.php?id=22438.

[64] Metreveli, M. & Timothy, D. J. Religious heritage and emerging tourism in the Republic of Georgia [J]. 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 2010, 5(3): 237-244.

[65] Tsereteli, M. Georgia as a geographical pivo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A]. In Jones, S. F., (ed.). The Making of Modern Georgia, 1918-2012: The First Georgian Republic and Its Successors[C]. London: Routledge, 2014:74-93.

[66] Narmania, D. Economic policy in Georgia: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crisis and changes [J]. Turkish Policy Quarterly, 2009, 8(2).

[67] Opposition concerned over property rights abuse [N]. Civil. Ge, 2007-01-29. http://civil.ge/eng/article.php?id=14526.

[68] Abesadze, 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Georgia with European Union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J].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4, 19(4):333-337.

[69] Georgia,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 no date. http://geostat.ge/index.php?action=page&p_id=146&lang=eng.

[70]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qualityoflife index [J]. The World In, 2005.

[71]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dicator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2014 rankings table 1: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J]. International Human Development, 2015.

[72] Georgia,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Living Conditions [R]. no date. http://geostat.ge/index.php?action=page&p_id=188&lang=eng.

[73] Burduli, V. The role of globalization in reviving the economy of counties in transition (a case study of Georgia) [J/OL]. Caucasus & Globalization, 2009. http:///cg/2007/journal_eng/cg2/05.shtml.

[74] Gursoy, F. & Kursun, O. Investment climate in Georgia [J]. IBSU Scientific Journal, 2008, 2(1): 71-79.

[75] Papava, V. & Tokmazishvili, M. Becoming European: Georgias strategy for joining the EU [J].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2006, 53(1):26-32.

[76] 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 [R].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1.

[77] Mitchell, L. A. Democracy in Georgia since the Rose Revolution [J]. East European Democratization, 2006 (Fall): 669-676.

[78] Papava, V. Georgias economy: post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and postwar difficulties [J]. Central Asian Survey, 2009, 28(2): 199-213.

第9篇:经济状况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会计准则 会计研究

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以使各利益相关者能及时充分了解企业的状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利于更好规范企业行为,有利于投资者决策资本的运用,有利于资本市场高效健康发展。

1、公允价值的内涵

目前比较统一的公允价值的内涵有以下层次,第一,从计量范围看,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的一种计量属性。第二,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在计量日,企业持有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是由市场来评价的,其中包含市场对资产或负债风险或不确定性的评价。第三,企业资产或负债确定的价格是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产生的,这个价格是在自愿的、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交易双方在可持续经营的环境下产生的,即交易不是被迫的,不是在清算期间发生的交易。第四,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或未来的。从FASB公允价值的定义看,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资产和负债的价格,是在计量日这一时点上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提供对“现在”经济决策最为相关的会计信息。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影响和存在的不足

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应用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不成熟性,因而也会给部分企业带来可乘之机,使资产计价的会计信息失真。为更好地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影响,规避不利因素,建立公允价值核定标准、治理盈余管理的新动向、加强立法约束应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如实地反映公司的各种经济信息,也最能代表当下可观测到的、市场价格机制所确定的市场价格,符合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于财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但是,在不确定因素出现(如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市场价值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价值,继而产生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体现在经济中是指在市场高涨时,交易价格高涨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在市场低落时,交易价格低落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

其次,在我国,特别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分类划分不是特别严谨,从而在计量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为企业对盈余管理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得企业盈余的弹性增强,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第三、公允价值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计量,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由此可能带得企业的财务波动和增加操作的难度。

3、对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应用的建议和展望

我国的市场体制才建立不久,还不够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条件还不够成熟,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适度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实现会计准则同国际准则趋同的同时,使我国会计准则又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需要。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公允价值计量体系。

(一)发展双重会计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的目标,但是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制度只为信息相关者提供结果信息,却没有反映出结果的形成过程,本身就不意味着绝对公允。另一方面,历史成本计量也存在局限性。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过去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并在账面上一直保持金额不变。这既显示它的优点,也暴露它的缺点。由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双重会计计量模式。

(二)充分披露公允价值的应用方法。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实际是会计人员透过相关经济现状而作出一种主观的职业判断和估计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对估计基础、估计关键因素的确认方法,估计过程以及估计结果等信息的充分披露,使报表的使用者充分了解公允价值的形成过程。

(三)加强监管力度。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信度。但目前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各资产划分不明确,公允价值计价方法混乱,致使公允价值计量偏离了原定的目标,从而损害到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市场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相关监管部门要抓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执行力度,限制各企业乱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分类的主观性,加大惩罚力度以规范管理。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职业估计和判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在从业过程当中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林洪宏,赵洁.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看双重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趋势,时代金融,2011年第9期.

[2]李玉娟,蔡云.公允价值的演进与经济后果分析,财政监督,2011.8.

[3]刘晓娟.公允价值定义的探索,现代会计,2008年第4期;[4]李桂荣,解建青.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财政监督,2011.8.

[5]张莹.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经济后果研究,财政监督,2011.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