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动物防疫的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防疫的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防疫的方针

第1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柔性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柔性系统企业柔性系统包括柔性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以及柔性的生产系统等,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柔性战略观下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转变——从刚性财务转向柔性财务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传统财务战略是建立在刚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的,认为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保持企业理财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邓明然,2005)。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企业战略观发生了变化,也对传统的、相对静态单一的刚性财务战略思想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中持续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要求公司财务战略能作出快速的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需要较长的动态反应时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因果模糊性。为解决财务战略的长期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持续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由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向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化,从传统的以计划预算为主的刚性财务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转化。许多财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1992)提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弹性原则,进行了如何保持合理弹性的研究。邓明然(2005)将柔性战略观点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认为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柔性同以稳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刚性同时存在于企业理财系统中,理财系统的柔性是保持理财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条件。赵华等(赵华等,2006;余海宗、何浩,2003)借助企业柔性战略思维来解决财务战略问题,正式提出了柔性财务战略观。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运用了柔性思想去研究财务,解决了柔性财务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却未能很好地确定财务战略的研究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与传统财务战略体系一样,柔性财务战略体系也包括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四个方面,但其战略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一)对待环境的态度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强调根据变化调整战略;而柔性背景下的财务战略更关注战略的能动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财务战略,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持续性的适应并利用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在传统财务战略中,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计划来实现;而柔性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和实行分权式管理等手段,随时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通过动态的博弈来实现战略。

(三)柔性战略观更注重价值链创新和价值管理,强调企业在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整合

(一)柔性财务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柔性战略观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也要求对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或变革。刘益、李垣(2005)认为,为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战略的范围必须包括竞争的各类因素,柔性战略应该包括组织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生产柔性和文化柔性等五个方面。作为战略思想的具体财务体现,财务战略应保持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性。笔者根据上述柔性战略内涵的界定标准,认为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以及财务活动柔性四个方面:

1.财务组织柔性财务组织柔性包括组织结构柔性和组织管理柔性。在柔性财务战略中,财务组织机制不仅要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应环境变化,以促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增强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因此,组织结构决不可能静止不变,有效的财务组织柔性来源于组织内部的要求、组织结构的弹性、组织成员对变化的适应性与组织外部的竞争状况、组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组织氛围和群体和谐等方面。组织管理柔性是指财务组织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及部门间沟通以适应变化或超前行动的管理制度、程序及方式方法所具有的灵活性。财务战略柔性的程度及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结构转换的高效益、高效率及组织创造性的提高上。

2.财务资源柔性财务资源柔性是指企业原有财务资源的转化能力,某种财务资源的用途越宽泛,且其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的难度较小、时间较短时,该财务资源的柔性就越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再比如,在集群内部,通过企业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使用转包或接受订单等方式,借助集群的生产能力虚拟出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资源柔性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因此,财务资源柔性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3.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能力柔性是指在变化环境下企业整合旧资源、发现新资源并有效组织财务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邓明然(2005)认为,柔性财务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缓冲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吸收或减少环境变化对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随环境变化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财务资源的人是保证财务能力柔性的主体,财务能力柔性则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的控制能力,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管理能力保证。

4.财务活动柔性财务活动柔性是柔性财务战略得以实施并获取成功的依托,因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柔性都是柔性组织运用柔性资源和能力,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财务活动柔性一般包括柔性筹资系统、柔性投资系统和柔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系统以及柔性分配系统。企业只有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合理地投放配置和使用资金以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柔性财务战略的四大组成部分中,财务组织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是基础,财务活动柔性是整合前三种柔性基础上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柔性财务战略实际上是企业柔性战略在财务管理中的延伸,它以企业战略和财务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财务活动的组织,利用并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财务组织应对环境变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相比,柔性财务战略更多体现的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利用,而不是改变或制造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各要素间的整合

成功的财务战略需要依赖协调过程才能使战略意图得到实现。企业应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只有当所希望的新战略相匹配的资源、能力、组织、活动等得到改变并达到彼此协调时,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才有保证,财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选择利用每一个要素,并将其组合起来建立一个不断强化的柔性系统的过程(刘益、李垣等,2005)。在一个相对多变而复杂的非均衡环境中,柔性财务战略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具体如下(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战略与企业财务组织、财务资源、财务能力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体系。柔性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各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有机系统。

1.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总是要求企业对财务资源和能力根据环境变化与目标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整合和变动。一方面,要求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从根据计划分配资源转变为注重资源本身的多用途和适应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来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另一方面,要求财务能力从原来单一的规范化、秩序化的计划性管理转变为灵活、快速的集成化管理,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在财务战略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财务资源或财务能力的单纯影响外,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并按照新战略及其实施要求对二者进行重新整合,拓展财务战略的形成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为战略措施提供更广阔的可行区域和更合理的选择标准。

2.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是在高度复杂化并不断变化的非均衡环境之中进行的,人作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对战略实施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因此,企业柔性财务系统中的财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素质(包括价值观和创新意识)与配备对财务系统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3.财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通过相应的财务活动加以落实,财务活动是实施财务战略的基础和土壤。一般来说,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会经历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以及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等,体现出不同的财务活动特征。因此,如何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拥有或可以整合的资源、能力和组织结构实施战略变革和创新,是财务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

第2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关键词:乡镇动物防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5

引言

动物防疫工作是杜绝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关键措施。但是,目前乡镇动物防疫的工作实际状况而言,强制性免疫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也为动物防疫工作留下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优化对策有着@著的现实意义。

1 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乡镇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缺口大,强制免疫疫苗配套款不足,监测经费、防控经费和应急物资储备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没有设立畜禽扑杀补助储备金,影响免疫密度和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与扑灭工作;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综合楼建设用地未落实,仪器设备未能全部发挥作用,影响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和控制工作开展;县乡畜牧兽医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存在技术人员缺乏、队伍老化现象;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2 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实行强制防疫,确保免疫有效性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最有效措施,将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个病种列入强制免疫计划。对散养户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月月补免的“免疫日”制度相结合的免疫办法;对规模养殖场按照程序进行免疫的办法,实施强制免疫,保障4个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达到动态90%。在免疫同时建立免疫档案和佩戴免疫标识,猪、牛、羊等牲畜免疫耳标挂标率达100%。每年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全面开展免疫抗体抽样监测工作,对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畜禽进行补免,达到“以测促免,以测督免”的目标,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2.2 实施流动检测,全面掌握疫情

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是掌握疫情发生规律,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科学评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的重要手段。采取定点持续监测与全面集中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重点部位(如活禽市场、屠宰场)、重点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奶牛“两病”、小反刍兽疫等)、重点畜禽(水禽、野鸟、奶牛、羊等)的监测。同时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并定期开展分析评估,为疫情预警预报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疫情隐患及时消除。

2.3 规范疫情报告,规避疫情传播

规范疫情报告。要进一步明确疫情报告职责,严格疫情报告程序,及时准确报告疫情。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要严格实行快报,坚决杜绝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现象发生;严格疫情核查。县乡畜牧兽医部门一旦接到疫情举报,要立即按照规定认真组织核查,对发现的重大动物疫情或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协助诊断和确认,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止疫病扩散传播的基本措施,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果断处置疫情。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要求,采取边采集病料样品送检,边实施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等措施,果断、彻底地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

2.4 强化检疫监管,保障动物安全

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切实做到“三必检”,即动物离开饲养场必检、动物进入屠宰场必检、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必检;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在养殖重点村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方便养殖户申报,提高产地检疫申报率;加强养殖环节监管,建立健全各项档案,逐步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研究制定活禽定期休市制度,积极推动禽类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五是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收购、加工、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行为,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即对病死畜禽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就地消毒深埋)制度。

3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乡镇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采取“抓好强制免疫,构筑有效免疫屏障”、“开展监测流调,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强化疫情报告,及时消除疫情隐患”等控制对策,可以有效的提高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质量,并为乡镇动物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开明,徐筱艳,况愿华.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40-344.

[2]王艳锐,廉家琨,康永伟.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42-243.

第3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防疫有人管、上岗有标准、误工有补助”的原则,切实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队伍建设工作。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从本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的选聘工作,原则上每个村配备1-2人,并建立健全村级协助员管理制度。

三、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热爱动物防疫工作;

(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基本熟悉动物免疫、检疫、疫病普查、疫情报告、动物常见病诊疗、消毒等兽医常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基本了解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五)能胜任动物防疫协助员的各项工作;

四、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在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强制免疫、疫情普查报告,并协助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有关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五、各乡镇可根据当地动物养殖和动物防疫工作量,参照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合理确定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的补助标准,将补助金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发放。

六、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也要配备动物防疫协助员,其聘用、报酬及管理由场方负责。同时接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

第4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关键词 疫病防控;形势;问题;对策;云南石屏;异龙镇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76-02

近年来,为了有效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石屏县异龙镇动物疫病防控始终坚持以《动物防疫法》为指导,按照“防疫就是增收,少死就是增效,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思路,突出抓好免疫、普查、检疫、监测等工作,全面提高了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技术水平和综合防控能力,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 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1.1 深入贯彻执行动物疫病法律法规

严格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检结合”的动物疫病防控方针,不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深入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1]。

1.2 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是全面落实春、秋2季集中免疫措施,强化对农村散养新补栏,超过免疫期的畜禽以及种母畜补免;二是开展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普查、监测等工作;三是全面推行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新模式;四是常规疫病防控常抓不懈。2012年禽流感免疫342 183羽、口蹄疫免疫387 091头(其中猪免疫351 343头)、猪瘟免疫263 837头、鸡新城疫免疫343 850羽、狂犬病免疫1 121只,确保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达2.5万t、禽蛋产量达1 541 t、奶类总产量达1 470 t,畜牧业产值3.5亿元)。

2 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形势

2.1 老疫病新发生

原有动物疫病特点:一是病原变异加快,毒力增强,致死率升高,可感染多种动物;二是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性复杂化;三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呈隐性感染,降低机体抵抗力,致使免疫无效;四是因滥用抗菌类药物,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2]。

2.2 面源污染,增加防控难度

林下养殖的大量出现,存在养殖生产管理不规范和动物防疫制度不健全、防疫措施不落实,以致面源污染,增大疫病防控难度。

2.3 引入性动物疫病风险加大

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户从外引入动物,势必有引入动物疫病的风险。

3 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动物防疫意识不强

目前,占据农村养殖业主导地位的主要是个体养殖户,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养殖技术落后,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疫病防治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养殖户故意隐瞒疫情,私自将病畜低价卖给不法商贩,致使疫情严重扩散[3]。

3.2 滥用兽药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低下,部分养殖厂,盲目使用抗生素,增加了动物机体和病原体耐药性,使许多传统药物失效。

3.3 动物防疫中的免疫副反应补偿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

在大面积动物免疫或疫病监测工作中,由于动物数量庞大,加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少数地方出现畜禽死亡的现象。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经费支持,致使动物疫病防控常处于扯皮状态,形成防疫空档[1-4]。

3.4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素质与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动物防疫工作较为辛苦,加之村级兽医员工资待遇低(每月80元补助),以及有的兽医员年龄偏大,现有的村级兽医大多靠跟师学艺,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面对养殖方式和养殖产业结构的改变,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高标准要求,部分兽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4 动物疫病防控对策

4.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面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责任制和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新模式,切实增强动物疫病防疫意识,正确引导养殖户、规模养殖业主、动物经营者的生产经营理念,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滥用饲料和兽药,不使用违禁药物,保证动物生产和动物产品安全。

4.2 全面落实动物免疫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检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散养动物春、秋集中免疫,强化对新补栏的畜禽、超过免疫期的畜禽及种母畜补免;二是抗体监测未达标的畜禽免疫病种进行拉网式补免,切实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三是强化规模养殖场防疫条件建设,督促养殖场业主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四是强化动物防疫监管,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3 强化动物检疫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动物检疫执法工作,确保动物检疫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严把屠宰检疫关;三是切实加强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产地检疫,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经营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严防外疫传入。

4.4 强化动物疫病监测

定期开展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检测,提高监测密度,做好动物疫情监测、统计、分析和上报,及时研判动物病情态势,为有效指导动物基础免疫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

4.5 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动物防疫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基础设施硬件水平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使动物防疫新技术在基层无法大范围推广。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增加动物防疫经费,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提升基层防疫设施水平,如交通工具、冷链设备、疫病监测等,使其满足现代动物防疫的需要[1-4]。

4.6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镇、村、业主“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网络,特别是要加强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级防疫队伍和业主的作用;二是把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成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年轻有为,能胜任各项工作的业务人员;三是强化技术更新,对长期在一线服务的兽医人员、规模场业主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基层防疫队伍的素质,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生产发展,从源头上控制人畜共患病及药残等有害物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动物源性食品。

5 参考文献

[1] 张仁美.浅谈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J].畜牧市场,2004(8):48-50.

[2] 周绪刚.动物防疫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6):22-23.

第5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社会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为扎实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确保今年奥运会期间疫情稳定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今年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各村委会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督促到位,切实抓好我镇动物防疫工作。为确保强免工作有序的开展,我镇就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4种病的集中免疫;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免疫效果和疫情动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控制和重点扑灭”的方针,真正做到畜禽强免“六不漏”: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针不漏空。确保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家畜二维码耳标挂标率达到100%。集中免疫时间从3月26日开始至5月30日,今后每月第一周为补免周,要求对所有补栏畜禽进行补免,确保存栏畜禽处于有效地保护状态。

二、工作方法

1、开好一个会。我镇按照县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镇春季动物防疫会议,根据我镇实际,制定具体防疫计划,分解下达任务,按600-800户配备一名防疫员的原则,选聘10名村级防疫员,实行招标承包。并签订聘用合同。

2、摸清两个底。第一,对全镇规模养殖户进行摸底登记工作。第二,做好全镇散养畜禽摸底调查工作,边防疫边登记,防疫结束后将原始登记表复印上报县防疫指挥部。

3、抓好组织实施。我镇在防疫期间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具体明确包村干部、畜牧技干、村两委的职责,做到防疫工作有人管,具体事务有人抓,确保春季防疫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同时强化对村防疫员的巡查工作,严格督促村防疫员按技术规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强化“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畜禽养殖大户的防疫工作是我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村防疫员和村委会要认真摸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健全规模养殖户档案,明确确定个养殖户的“政企、技企”联系人,按照“政企、技企”联系卡的内容扎实做好联系工作,对规模养殖户检查、督查、指导,凡因履责不力,未能及时免疫而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开展评比表彰

第6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为了认真做好我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确保我镇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各级各部门和各村(居)务必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防控力度,确保我镇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防控方针,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我镇成为无重大动物疫病清净区。

二、工作目标

1.全镇禽流感、猪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常年免疫密度达100%,规模养猪场猪链球菌病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牲畜挂标率、发证率、建档率达到100%;家禽发证率、建档率达到100%;同时要求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2.进入流通的畜禽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3.年内全镇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

4.春季集中免疫在4月底全面完成(3月20日前完成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的免疫工作,4月20日前完成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的免疫工作,随后再开展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其他疫病免疫和补免工作),秋季集中免疫在11月底完成。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以镇长刘琴为指挥长,副镇长王升为常务副指挥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实行责任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村、组,动物防疫员逐户逐栏打针、卡耳、发证、建档。与驻村干部、村干部、动物防疫员签订责任状,纳入目标管理。驻村干部、村干部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与动物防疫员一起进村入户进行免疫工作,保证免疫进度。实行驻村干部、村(居)干部保免疫密度,动物防疫员保免疫质量的工作机制。

2.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强制免疫。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情绪。务必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国家规定的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书面告知常年存栏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依法自行做好免疫工作,并监督其严格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规范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和常规病种的免疫工作,实行风险责任自担。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加强动物防疫监管,要求公示动物防疫制度和法律责任,建立免疫和养殖档案,签订《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明确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强化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3.加强疫情监测,完善应急处置。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报告。由村(居)书记任动物疫情测报员,动物疫情测报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发现动物疫情要及时向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报告。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镇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建重大动物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备队。各村(居)也要相应成立应急分队,做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果断处置疫情。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8832304、13975977094。严格执行举报核查和快报制度。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必须按照预案规定,果断处置疫情,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防止疫情扩散和人员感染。

4.广泛宣传。各村(居)要召开党员、组长会议贯彻动物防疫会议精神,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让全镇人人知晓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畜禽实行圈养,搞好环境卫生,改变病死畜禽乱抛弃的陋习,提高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

5.坚持集中免疫与常年免疫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免疫结束后,要扎实做好新填栏畜禽、免疫已过保护期畜禽的补免工作。动物防疫员要根据母畜台帐,搞好窝边注射和市场补注,以保证常年免疫密度。

6.团结协作,以检促防。行政、公安、工商、市管、畜牧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流通监管,对出栏的畜禽必须严格实行检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凭免疫证、检疫合格证、消毒证、非疫区证明等“四证”进入市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强化产地检疫申报值班工作,同时做好检疫日志登记填写,确保全年产地检疫率达到70%以上。

7.加强督促检查,严肃工作纪律。为使“免疫为主”的综合防疫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指挥部将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纳入目标管理。在责任期内,因思想麻痹、防疫不到位、监管措施不落实、疫情频繁发生、导致疫情扩散,经上级检查不达标或出现重大动物疫情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期间村(居)干部不带队的在年终考核时扣减相应分数并扣发带队工资;经镇组织的督查中,对未在岗或免疫密度未达标的村(居)、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各罚100元每次;动物免疫进度缓慢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免疫项目的罚动物防疫员200元每次;经上级抽查各项指标均达标被通报表扬的奖该村(居)、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各500元每次;被通报批评的罚村(居)200元每次,从动物防疫工作工资补助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并在年度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对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各罚500元每次;经上级检查驻村干部、动物防疫员不在岗或免疫出现空白村的实行待岗处理。

8.村(居)干部带队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工资补助。根据各村(居)人口多少进行补助,人口在950人以下的村(居)补400元/年;人口在951-1400人的村(居)补500元/年;人口在1401人的村(居)补600 元/年。

第7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关键词] 基层 动物防疫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8-01

一、前言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各种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防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九台市地处吉林省中部,位于长吉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长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九台市的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余脉过渡区域,松花江、饮马河贯穿南北。土地面积为22500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80%,78%是黑土地和草甸土,肥力强劲,全市的秸秆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市辖区有两个民族乡,12个建制镇,310个村庄。2002年九台人口增至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九台的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2年统计数据为:肉类总产量9.6万吨,禽蛋2.6万吨,畜牧业发展总值达到10亿元。

1.围绕吉林省中新食品区、动物无规定疫病缓冲区建设实施了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稳定的三级防控体系,同时建设了疫病检测和疫情监测化验室。新建6个标准化乡镇基层畜牧站,坚持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全市“四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5%以上,有效保护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2.开展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的5个专项整治行动,分别是“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瘦肉精’等非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经营病死病害畜禽专项整治行动、生鲜奶专项整治行动、鲜肉和肉品专项整治行动”;

3.落实了疫病防控保障措施。为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健全,《动物防疫法》是动物检疫监督时的唯一法律依据,但其条文比较粗略,相应的配套细则均未,致使监督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资金对兽医站进行改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地方财力有限,目前兽医站仍然存在体制不顺、人才匮乏、设施简陋的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产地检疫力度不大,动物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村各家散养,规模数量不一,分布过于分散,报检率低,同时个别检疫人员,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

4.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人员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聘用的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5.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一些群众不能理解和支持防疫工作,食用或贩卖没有经过检疫或检疫不达标的动物产品。

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广泛发动宣传,增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疫氛围。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深入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执法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坚持依法防疫。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配戴率达到100%,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要及时补针,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以全面提高畜禽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4.加强防疫监督,加强监督部门管理。强化部门内的管理工作,形成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层层防控。定期组织培训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政务公开化,加强群众监督的力量;

5.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启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6.抓好基层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培训规划,落实培训经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学校轮训,提高基层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7.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卫生监督顺利进行;把动物卫生监督的使用经费归入到地方财政的管理范围中,确保正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金和学习经费充足。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之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群众的利益,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共同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内容摘要:安全、高效的移动商务身份认证协议是保证移动商务安全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OTP认证机制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提出基于OTP的移动商务身份认证协议MCIA,文章通过与静态口令认证机制(简称EasyUID)和OTP的仿真比较,表明MCIA协议具备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静态口令 OTP MCIA Opnet

国内移动商务身份认证的实现多基于静态口令认证机制(Yang Mu,Zhang Runtong,2008),这种机制实现简单、易于操作。但静态口令认证机制是一种单因子的认证技术,其安全性仅依赖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一旦用户口令泄密,安全性则彻底丧失。目前,国外无线身份认证研究的重点为无线公开密钥体系WPKI(Noureddine Boudriga,2009)(Wireless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简称WPKI)。WPKI认证机制对承载设备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并不十分适合计算能力受限的移动商务环境(Feilder,2004),同时,其成本高昂、技术复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互操作性(赵文、戴宗坤,2005),最重要的是国内尚无一家法律上承认的、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A)中心,这些因素都限制了WPKI认证机制在国内的应用。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One-Time Password,简称OTP)采用一次一密的方法,可以有效保证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同时,其实现简单、成本低、无需第三方认证,是实现移动商务身份认证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OTP易遭受小数攻击(顾韵华、刘素英,2007)、没有实现双向认证。OTP认证机制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于参与一次性口令生成的随机数以及口令认证信息均以明文方式传送,因此,如果采取密码体制对随机数及认证信息进行加密,必然给攻击者攻击带来巨大困难。

基于OTP的移动商务身份认证协议MCIA的设计

(一)MCIA的设计思路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简称ECC)是现有公钥密码体制中运算效率、安全性最高且无须第三方的体制,其存储空间占用小、带宽要求低、计算量小和处理速度快(肖安,2006)等特点使其十分适合于移动商务环境。本文结合OTP和ECC提出基于OTP的移动商务身份认证协议MCIA(Mobile Commerce Identity Authentication,简称MCIA)。

MCIA设计思路如下:将认证分成两级:一是客户端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二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身份认证;使用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产生客户端、服务器端的公钥和私钥,较传统的公钥算法效率更高;使用移动设备特征性标识(IMEI)作为一次性因素的生成因子;利用哈希链构造一次性口令时加入服务计数,避免针对已知散列函数的小数攻击;认证口令传输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用对方的公钥加密,在另一方用私钥解密,避免了明文传输,且对随机因子进行了二次加密,提高了口令传输的安全性。

(二)MCIA的流程设计

协议中描述的符号说明:

C :参与认证的客户端;S:用来认证的服务器端;UID:用户注册提供的用户身份标识;SID:服务器身份标识;UPW:用户提供的口令,在注册时第一次提供,存储在客户端。以后每次认证,用户都需提供正确的用户密码;IMEI:移动设备的唯一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简称IMEI),也称手机串号,IMEI做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认证口令因子;Hash():哈希函数,为了叙述简便,以下使用H()代替;||:连接符,表示两端的信息或文字进行连接;ECC:服务器端生成的安全椭圆曲线密码系统的参数集;KUR:用户公钥;KUS:用户私钥;KSR:服务器公钥;KSS:服务器私钥;E():加密过程;D():解密过程;i:表示客户端第i次登录;Counter:服务器端的计算器;OTPi:客户端登陆的一次性口令;Nc:客户端产生的随机数;Ns:服务器端产生的随机数。

1.注册阶段流程设计。注册阶段完成用户的口令和密码选择、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公钥产生。MCIA协议利用ECC进行第一次密钥分配和敏感信息的传输加密。MCIA协议的注册阶段流程如下:

初始化生成椭圆曲线,选取密钥对―KSR和KSS;C向S发起注册请求;S将椭圆曲线系统参数集ECC连同KSR发送给C;C存储KSR,并根据安全椭圆曲线选取自己的密钥对KUR和KUS;C输入UID和UPW,并存储UID和H(UPW),向S发送利用KSR加密的UID、H(UPW)、IMEI以及KUR,即EKSR(UID,H(UPW),IMEI,KUR); S接收EKSR(UID,H(UPW),IMEI,KUR),利用KSS做DKSS(EKSR(UID),H(UPW),IMEI,KUR)运算,得到UID、H(UPW)、IMEI和KUR。S验证UID是否存在其用户数据库中,如果存在,则向C发送用户名重复的注册失败信息;如果UID验证成功,则S将UID与H(UPW)、IMEI、KUR绑定,并存入数据库,将服务计数Counter初始化为0,生成一次性因素OTP0=H(IMEICounter),并向C发送注册成功信息m、用KUR加密的SID和OTP0,即(m,EKUR(OTP0));C接收并用KUS解密得到SID和OTP0,存储SID、OTP0,注册阶段完成。

2.登录阶段(认证阶段)流程设计。登录阶段利用注册阶段产生的公钥和私钥对认证口令进行加密和解密。认证中产生的随机数是认证的关键因素,C和S通过比较NC和NC`、NS和NS`验证双方身份的合法性。口令传输过程中,均用公钥进行加密处理。MCIA协议的登录阶段(第一次登录)流程如下:

C输入UID和UPW,计算H(UPW),比较此计算值是否与移动设备存储的H(UPW)相同。若相同,继续;否则提示用户,口令错误。

C向S发起登录请求,生成随机数NC,发送用KSR加密的UID、NC和OTP0,即EKSR(UID,NC,OTP0),并保存NC。

S接收EKSR(UID,NC,OTP0),利用KSS做解密,即执行DKSS(EKSR(UID,NC,OTP0))得到UID、NC和OTP0`。S查找UID,若存在此用户,则得到IMEI和KUR,根据IMEI和Counter计算OTP0,如果OTP0`=OTP0,S生成新的一次性口令OTP1和随机数NS。

OTP1=H(OTP0Counter)OTPi=H(OTPi-1Counter)

发送用KUR加密的SID、OTP1、NC和NS,即EKUR(SID,OTP1,NC,NS),并保存NS,否则认证结束。

C接收S的信息后利用KUS解密,即执行DKUS(EKUR(SID,OTP1,NC,NS)),得到SID`、OTP1、NC`和NS。比较NC`和NC,如果相同,则验证了C的身份,C存储新的一次性口令OTP1做为下一次登陆的认证口令。比较SID`和SID,如果相同,发送用KSR加密后的NS,即EKSR(NS),否则认证结束。

S接收EKSR(NS),利用KSS做解密,即执行DKSS(EKSR(NS)),得到NS`,并与保存的NS比较,若相同,则通过对S的验证,否则终止会话,认证结束。认证成功后,S将Counter加1更新,发送认证成功消息。

C接收认证成功消息,认证结束。

基于Opnet的MCIA协议仿真实现

网络仿真是分析认证协议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了验证MCIA协议在真实移动网络环境中的运行效率和性能,本文利用Opnet仿真软件建立MCIA协议的仿真模型,从认证时间、时延、信道利用率、吞吐量与静态口令认证机制EasyUID、OTP认证机制进行仿真比较。

(一)MCIA协议的仿真参数设计

1.仿真软硬件平台。MCIA协议的仿真软硬件平台的具体组成如表1所示。

2.环境变量设置。环境变量依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00年5月确定的2.5G及3G标准设置。仿真使用的随机信号由具有simple source类型的随机发生器generator产生,它以特定分布时间间隔产生特定分布大小的数据包,另外,使用指数分布函数随机确定数据包的大小。

仿真过程用到的固定设置,其值分别设定如下:随机信号间隔,移动客户端服从参数为2s的指数分布;随机信号数据包大小,移动客户端产生1024Kb大小的固定数据包;仿真时间设定为30s,seed为32,Values Per Statistic为100;Specify Size设置为12.5km*12.5km网络,移动客户端通过无线网关与服务器通信。

对于节点模型中无线收发器的无线信道相关参数的设置,参考无线网络的相关指标,主要设定无线信道的数据传输率为384kbps,带宽30KHz,噪音、增益等模型均为缺省模型;客户端发送频率为920MHz,接收频率为960MHz,发送机功率为 0.2W;网关接收频率同客户端的发送频率相同,而发送频率则同客户端的接收频率相同,网关发送机功率为15W;网关和服务器之间有线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无线收发器支持的包格式为MCIA_packet_data,此包存放认证信息,进行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

(二)MCIA协议的仿真实现

本文选择静态口令认证机制EasyUID、基于挑战/应答的OTP认证机制和MCIA进行仿真比较,EasyUID和OTP认证机制中的仿真参数设定与MCIA完全相同,移动客户端数量为10,从认证时间、时延、信道利用率、吞吐量上比较三种认证机制。

1.三种认证机制的仿真实现。表现为:

一是认证时间。首先仿真三种认证机制进行身份认证需要的时间,认证时间越短,接入越快。图1表示三种认证机制的认证时间,从图1中可以看到,EasyUID的认证时间为2s,OTP的认证时间为5.5s,MCIA的认证时间为7.3s。EasyUID由于不涉及对认证消息加密,认证时间明显低于OTP和MCIA,而MCIA由于引入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因此,MCIA的认证时间比OTP略高。

二是时延。图2表示三种认证机制中移动客户端的数据包在服务器端等待处理的平均时间,时延最高的是MCIA,其时延为0.18s-0.22s,表明随着移动客户端数量的增加,时延有所增加。OTP时延为0.16s-0.19s,EasyUID的移动客户端等待的时延最短,最高为0.16s。

三是信道利用率。图3表示三种认证机制的信道利用率,利用率越低,运行时占用的信道资源越少,网关容纳同时接入的用户数则越多。MCIA信道利用率从2.5%变化到7.5%,EasyUID信道利用率从4%变化到7%,OTP信道利用率从3.5%变化到8.0%。可知,MCIA的信道利用率平均值最低,表明与EasyUID和OTP相比,MCIA协议可容纳同时接入的用户数最多。

四是吞吐量。图4表示三种认证机制在单位时间内(s)移动节点与服务器之间成功接受的无差错数据的数量,EasyUID的吞吐量最高,平均值为6000bit/sec,MCIA的吞吐量平均值为5000bit/sec,OTP的吞吐量最低,但是其在仿真运行26s时达到峰值,最高值达到9500bit/sec。

2.不同处理能力下三种认证机制仿真比较。信道处理能力对身份认证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改变无线链路模型MCIA_packet_data的处理能力,将数据传输率改为1.4Mbps和144Kbps分析三种认证机制统计变量的变化。

数据传输率从384Kbps增加为1.4Mbps时仿真结果如图5、6、7和8。

由图5、6、7和8可知,在数据传输率为1.4Mbps的情况下,三种认证机制的认证时间小幅减少,MCIA为7s,OTP为5s,EasyUID为2s;MCIA、OTP和EasyUID时延分别为0.17s-0.2s,0.16s-0.18s和0.11s-0.15s;三种认证机制的信道利用率基本没有变化;三种认证机制的吞吐量都略有增加,分别为5400bit/sec,5000 bit/sec和6200 bit/sec。因此,在数据传输率为1.4Mbps和384Kbps下的仿真结果类似,说明信道处理能力越强,对协议影响不大。所以,增强数据传输率时三种认证机制的一些参数基本不变或更优。

数据传输率从384Kbps降低为144Kbps,仿真结果如图9、10、11和12。

由图9可知,当数据传输率下降后,三种认证机制的认证时间都有小幅增加,EasyUID认证时间增加约1s,OTP和MCIA认证时间分别增加约0.8s和0.5s;在时延方面,由图10可知,三种认证机制的时延都有明显增多,MCIA协议时延为0.19s-0.25s,OTP和EasyUID时延分别为0.18s-0.23s和0.12s-0.17s;在接受信道利用率上,由图11可知,EasyUID几乎没有变化,OTP和MCIA有较小程度的变化;在吞吐量上,由图12可知,由于数据传输率的下降,三种认证机制的吞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MCIA协议的吞吐量平均值为4200bit/sec,OTP和EasyUID的吞吐量平均值分别为3000 bit/sec和4000 bit/sec。与EasyUID和OTP相比,MCIA协议吞吐量变化的程度最小。因此,当处理能力降低时,OTP的性能降低程度最大,EasyUID有少量降低,MCIA协议的参数保持最优,表明MCIA协议更加适用于移动环境。

综上,相比EasyUID和OTP,MCIA在保证身份认证准确性、安全性的同时,时延短,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用户接入,相同时隙可以发送更多的数据包,说明MCIA适合于移动商务环境。

结论

本文利用仿真软件Opnet仿真实现MCIA协议的认证过程,从认证时间、时延、信道利用率、吞吐量上比较EasyUID、OTP及MCIA三种认证机制,并分析了在不同处理能力下三种认证机制的仿真结果,分析表明MCIA协议适合于移动商务的身份认证。

参考文献:

1.Yang Mu, Zhang Runtong. New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M-commerce based on two dimension bar code [A]. In: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C], 2008

2.Noureddine Boudriga. Secur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M]. American: CRC, 2009

3.Feilder. Mobility Technology Growth Could Cause New Security Risks [J]. Electronic Commerce News, 2004, 12(9)

4.赵文,戴宗坤.WPKI应用体系架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4)

5.顾韵华,刘素英.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机制及其安全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1)

第9篇:动物防疫的方针范文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监测网络;养殖小区

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养殖业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应建立长效的动物防疫机制,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加强对饲养环节的管理,建立高效的动物防控体制。不仅从根本上消除动物疫情,防止人畜共患病,减少风险,而且对促进养殖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物防疫体系的现状、问题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总量明显增加,养殖密度也不断增大,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产品流通半径不断扩大,动物疫情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仍以传统的散养模式为主,如家禽的规模化养殖约占40%,猪的规模化养殖只占25%,而牛羊占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则更低。混放混养等传统养殖方式仍普遍存在,在很多地区,把鸡、鸭、鹅等多种禽类混养,增大了疫病感染的可能性。动物防疫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风险观念淡薄。防疫措施程度比较低,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很少打疫苗,一旦发现疫病,就很难查清源头,加大了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在饲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收益,使用抗生素、生长激素来提高产出率,导致动物抗击疫病的能力差。其次,防疫人员编制短缺。养殖数量的剧增使基层防疫、检测、检疫工作繁重,特别是散养的农户多,一个防疫员要负责很多工作,走村串户,注射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基层防疫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年龄偏大,特别是受编制、经费的影响限制,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待遇不高,而且缺少正规的培训和教育,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再次,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缺少基础设施和装备。基层防疫站的设备陈旧老化,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防疫、检测、检验设备及冷藏设备缺少,如有些疫苗需要冷藏,但是缺少相关冷链设备,这些制约着常年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议

县、乡、村三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动物防控体制的主力军,其设备、人员配备直接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结果。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基层防疫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动物疫情的预报、快速诊断、监测,是动物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构建有效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增加对农村防疫的投入力度,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基层防疫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把乡、镇、村动物防疫站的经费纳入到县级财政预算中,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日常运转经费,切实增强免疫服务能力,提高落实村级防疫人员的补助经费,改善工作条件。

2.加快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培养养殖农户的防疫观念,形成以预防为主的饲养管理模式,加速传统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推广养殖小区和养殖示范区,积极培育健康养殖方式。基层防疫站应帮助养殖农户制定合理的养殖方式,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

3.加强基层防疫队伍的建设。基层防疫队伍的建设是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对保证动物安全和畜禽质量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防疫队伍中。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村级防疫员,保证每个村配备一个基层防疫员,大村要配备两个防疫员。加强对基层防疫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使防疫员掌握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隔离、疫病样本采集等专业知识,了解流行病学的特点,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采取多种形式加速推广应用动物防疫科技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4.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把防疫设备、设施的建设重点放在建立基层防疫站,为乡镇、村配备专用工作场所,如建立防疫站和村防疫服务室,配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专用快速的检验、检疫设备,治疗设备及冷藏设备来保证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强化动物强制免疫,对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全面强制免疫。

5.健全农村疫情监测网络,强化应急管理。加强养殖农户的防疫意识。做好养殖户日常的饲养环节的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防疫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加强对养殖农户相关知识的培训,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基层防疫人员要指导养殖场、农户做好养殖防疫管理,要建立防疫档案,及时准确记录动物的免疫、用药、消毒、诊疗等情况。健全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

6.进一步完善防疫工作责任制,加强检疫监督工作。把强制免疫任务落实到每个村、每个养殖场、每个养殖户,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防疫员,做到每个养殖户都有专人负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动物疫情的早发现、快速诊断、严格化处理。把动物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检疫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动物检疫、防疫证、免疫标识的管理力度,对于没有动物防疫证和标识的畜禽不得出场、对无动物防疫证和动物标识的畜禽不得屠宰,以有效防止各种动物疫病的传播,建立畜禽市场的准入制度,确保动物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

三、结论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关系到家畜业持续健康发展、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了使动物防疫能适应家畜养殖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采用先进的防控技术和监测手段,有效防控各种动物疫病,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琳,刘新平.对新形势下我国动物防疫管理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07(12).

[2]张振岚,冯伟强,吕宗德,刘永.南京市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网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兽医,2005(07).

[3]陶建平,吴斌,杨园园,阎振宇.公共风险危机下的动物疫病应急反应体系建设[J].湖北农业科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