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有机化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机化学心得

第1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一种是由于教师对比较深度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有深入进去,本是应该要提升的能力却未能得到提升。总的来看还是处在必修水平。另一种是由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不是主要的、而且却比较细节化的问题上。

解决对策

1.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的差异,相应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改变。随着教材新增内容的改变的实施进程中,使学生有了多样化的选择,更有了多余的时间,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课程,部分学生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来进行选择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上会存在一些学习的差异。但形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考虑的。因为,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以及学习动机出现了多元化,所以,在安排其相应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都要有所改变。那么,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的差异,将如何安排课程,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考虑的问题。

2.合理把握深广度。教师通过对教学深入的研究,一定会对深广度把握的理解越来越合理。在对深广度把握理解的同时,要按照教学的实践进行,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和课程的设计意图,将它们融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的考虑。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认识的能力也在不断的逐步提高,所以,对于前后内容深广度的标准可以动态地发展变化。

3.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明确,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基础不同的状态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会有相应的认识发展。大体上来讲,针对当前的模块设置出现了文理分开的现象,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选择有机化学的基础模块。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针对理科生来说,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分行。部分学生很喜欢学习有机化学,因而对有机化学很有感觉,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所以就学不进去。同样,在教师中也有这种现象,个别的教师对有机的教学感触很深,因而,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很有心得,但也有的教师就不喜欢有机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有机化学模块设置来讲,不会像必修那样做许多的实验,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所以说,对于激发和保护不同学生的兴趣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机化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块内容,对于在有机化学中的有机反应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一直都是个很难的问题。针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怎样开展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和发展山能够得到提高,是值得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话题。

结语

第2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31-02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有机化学是化学和化工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化学、应化、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和建工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有机化学内容繁多,知识点多,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应用性,对于大部分本科生来说,特别是课程只开一学期的工科学生而言,要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基本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我们目前教学方面遇到的一大挑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科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反思。

一、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理教材

在最近几年,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一些旧的理论知识的修正和完善在教材内容中得到了更新,所以不同专业对教材内容的更新、广度和章节安排上有所差异。对工科专业的有机化学,我校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鸿宾主编第四版的《有机化学》,此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此教材以脂肪族、芳香族、杂原子特征官能团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糖化学、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为主线进行编写。同时,每个章节中又分别从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特性和化学性质及制法进行阐述。本书将难点进行了分散,有机反应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更加直观,更加容易,并逐层深入理解。

二、了解课程特点,熟悉教学大纲

要把一门课程教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心思。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悉课程的教学大纲,清楚教材的知识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自学,这样才能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有机化学中的每一类化合物都固有的几部分内容是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法。另外,对于工科有机化学,还需要任课教师了解当今化工领域一些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结合化工行业特点进行专门的资料补充,这样在给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讲述时,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运用书本知识去了解化工产品在生产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化工行业中的作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科有机化学课程教授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发现,现在高中化学讲授的有机化学内容非常少,而当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在讲解有机反应机理时,大部分学生会感觉不适应,另外,机理本身设计到电子杂化、跃迁、空轨道、诱导效应和极化等纯理论知识,更增添了枯燥和抽象程度,这样会使学生冒出这种想法:反应就是几个物质混合在一起生成新物质,为什么要学习反应机理,这些机理在现实中有啥用?如果上课教师再死板,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出现对这门课厌学。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有机反应、反应机理和性质吸引学生的眼球或活跃他们的思维呢?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几点改进,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引入电影、新闻、科普进入课堂。在枯燥的课题中加入一些调味剂,课堂的气氛会活跃起来,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授“烃类”章节时,可以引入石油的炼制工艺;“醇酚醚”章节,可以从酿酒工艺出发;“醛酮醌”时,可以通过科普知识――为什么有的人爱被蚊虫叮咬;“SN1”和“SN2”反应机理,可以用电影《证人》或婚姻法来作为比喻讲解;等等。只要能将枯燥的反应变得有趣、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均可用来尝试。

2.作业考察,课后反思。结束完一章的教学内容后,学生要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全班对章节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对章节进行反思,回忆教学中可能漏掉什么、失误在哪里,记录学生必须要解决的疑难和错误,教师必须从中间受到启发,记录、思考和总结问题,为后续教学更好地做准备。

3.学长的学习经验。在刚接触有机化学学习的时候,可邀请一些已经学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生或考上有机化学的研究生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通过了解学长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来帮助新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目前化工行业中的有机化学的地位,为学生自己创造一个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规划。

4.课堂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模式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灌输给学生所有的信息。随着社会信息量的飞速更新,当今创新思维已经充斥着每个角落,而大学教育的冲击则体现的非常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挖掘出创新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掘空间。在课堂上,可以将化合物的实体模型演示给学生;可以将所讲内容制成卡片编成脱口秀展示给学生;可以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主讲;可以将难点改为专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下堂课讲解内容的素材来展示。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取代黑板教学的趋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有机化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抽象的电子运行轨道、电荷的进攻方式等以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枯燥的有机化学课堂变得趣味化。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可以对繁杂的内容给出动态解释,同时配上声音,让学生感觉这个课堂“活”了起来。但是,黑板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无法取代的。黑板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地方。在一些具体反应上或机理解释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讲解的节奏。例如通过教师在黑板上边书写边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的引发、进行和终止的过程。所以,对于有机化学课时较少的工科学生来说,要很好地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就应该板书和多媒体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张弛有度,节奏理解。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抓好授课环节,改进教学模式和方式,注重课堂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深入认识、理解和掌握有机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逊,谢齐威,胡笳,李艳梅.浅谈国外基础有机化学教材的特点――关注科学前沿使化学学科更加迷人[J].化学教育,2008.

[2]李好祥.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J].化学教育,2014,(12):14-16.

[3]谷芳.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7):52-53.

[4]胡智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09.

第3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 工科生物类有机化学教学 教学规律 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工科生物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其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鉴于工科生物类高校的实际,有机化学的教学又有不同于一般高校的特殊性。为此,我们在多年的工科生物类有机化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1.组建一套可供灵活组合的板块式结构的有机化学教材,打破现有教材的编写格局,以适应因材施教。

回顾我国高校有机化学教材的使用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材单一,七十年代以后才形成了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多品种、多层次的系列教材,其中不乏许多优秀教材[1]。各种不同的教材风格虽然各异,但在编写上总离不开沿袭的固定格式,因而不适应有机化学学科迅猛的发展趋势,不适应各种潜力层次学生的需要,不适应因材施教。这种矛盾在工科生物类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该类学校的专业大多为应用性和边域性的(如我校的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等),完全适合该类学校学生的有机化学教材甚少,只好使用较为接近的农业类的有机化学教材。

组建一套灵活多变的能够随意组合的板块式有机化学教材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所谓板块式有机化学教材,就是打破现有教材的编写格局,把有机化学知识划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阐述某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又由浅深有别的几个层次、一个材料库、主要参考文献、各种习题几部分组成,完整独立,自成体系[2]。板块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化学的完整体系。板块中的内容有选讲和必讲之分。必讲部分要精讲,是教师将学生引入有机化学大门的金钥匙。选讲部分可由学生自学,可由教师有选择地专题讲座,也可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组合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板块,或听教师专题讲座、或深入到高层领域钻研、或撰写小论文。如此,教学上体现了统一管理、统一要求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结合,有利于师生的双向学习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除讲课与专题报告外,安排适量答题和讨论课以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必要的。

2.着力创新,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化学教学中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即便有了最优秀的有机化学教材,但教学过程如果不精心设计,还是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没听头”,难以学好。克服这种现象的有效做法之一是使教学充满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本世纪全新的材料、全新工艺必然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理论,因此应选择最有用的、最新的理论体系教给学生。现行版本的化学基础课教材,大多数都是经典的化学理论、化学测试手段。它们在教育价值上和实用价值上都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理论、新的测试手段已层出不穷。虽然它们目前还没有普及,许多还很不完善,但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新世纪的主人来说,他们才是主宰它们的主人,因此应将新理论、新思想、材料科学基础、新测试手段引入到基础教学中去,使他们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他们将要而且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1不断充实新内容。就算最新版本教材中的新内容,充其量不过是前两年的,而且由于教科书的特点只能是一些相对固定、规范的内容,难以展示这门学科的勃勃生气。因此,经常充实新的内容,将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芳香烃”时,我适时介绍了C60这一当前研究热点,用几分钟时间概述了它的制备方法,当前研究状况及前景,提出了C60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的问题。学生听后觉得新鲜有趣,并由此产生了尽快学习芳香烃内容的强烈愿望和兴趣,对后续内容都能认真全部听完。

2.2选择新的角度进行阐述。比如在介绍天然烷烃时,我没有急于具体内容阐述,而是先介绍了颇有名气的被国际上命名的“中国型沼气池”的艰难发展史。学生听后颇受感动,很想亲自试验一番,后面的内容便听得轻松愉快,并很容易地把眼光上升到能源、环保等方面,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广阔前景及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热爱这门学科,下决心学好它。

3.沟通心灵,追求讲课艺术。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有机化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间心灵沟通并形成对教学理解的某种默契,是课堂讲授的最佳境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及讲一些耐人寻味的化学史事等都是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而且取得了圆满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穿插地讲授化学史知识,将化学史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合理地贯穿于有机化学教学中,于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起来。例如,苯为环状结构(凯库勒式,目前仍没有比其能更好地说明苯结构的构造式)的观点是德国建筑学家和化学家凯库勒首先提出的,而这一伟大的结论却是在不可思异的梦境中发现的。通过精彩的化学史讲授,学生不再觉得有机化学课只是对古板的有机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原理的机械记忆,而感到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4.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学为主,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回避能力的培养[3]。如各门课程都有理论教学大纲,但没有能力培养大纲。培养方针上都是封闭的,只从纯专业着手,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书呆子”,只习惯于对已知问题和类似问题进行“纸上谈兵”,一旦遇到隐蔽的、多层次的、综合的、复杂的实际问题,便不习惯对其进行剖析、研究和探索,缺乏将其加工精练、抽出其中简化了的核心问题的能力,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的人才,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其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和传授知识一样重要,应该贯彻始终,应该落实到每一学期、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一课时。两者应该交相呼应,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

4.1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再怎么进行教学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仍是重中之重。理论课程的改革主要是在适当减少课时的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法。理论课时由原来占总课时的70%调整为60%,主要讲授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知识。其余内容以专题报告、学术讨论、论文答辩等形式进行,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有机化学大门,为学习更深层知识和培养能力打下基础。通过采用多种方式的授课方法,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他们不仅要回答问题,而且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讲解,这使他们能逐步学习如何运用严谨的思维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同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2改革实验课教学,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法陈旧,如教师包办太多,对实验步骤讲解得过于详尽,仪器的安装和调试都由教师操作,等等。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惰性,使学生对教师有过多的依赖,影响了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的形成,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强化实验预习环节,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写出详细的实验预习报告并由教师签字后开始实验。实验开始时,学生按照实验讲义自己动手安装仪器并进行实验,教师不做演示,只加强指导,对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纠正。实验结束后,学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于那些实验失败的学生,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这种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和实验的成功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我们对实验课的改进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如学生可自主调整实验的方法以锻炼动手能力,使实验课真正成了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操作平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改革后实验课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0%调整为40%,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课实行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为背景的综合训练计划。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到全部操作完成,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做示范和指点。实验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及设计性(如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等)内容为主,并适时地让学生到企业观摩和参与企业实际操作,部分优秀学生还可吸收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担任部分设计和操作,更优秀的学生还可推荐到企业参与技术改造。

4.3加强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科研基本能力。传统的实验报告是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等部分构成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一是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前,向学生讲授一些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实验报告的书写形式,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来完成实验报告。从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方面把每个实验的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强调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讨论。报告完成后教师进行认真的批改和总结。二是增加部分难度稍大、富有挑战性但学生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设计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小课题的形式开设。如实验“枇杷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研究”,学生2人一组,自行查阅文献,自行设计方案,自主实验,提出了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诸多方法,写出了一批质量相当可观的论文。通过实践,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科学研究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提高了科研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论文甚至将来的工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4改革课程考试方式。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只有理论课程考试,改革后建立实验课程考核制度,加上了实验操作测试和科技能力分值,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并有意识加重实验操作成绩比例,以引起学生对自身能力方面培养的重视(见表1)。

4.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世界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建立授予“鱼”及授予“渔”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很好地体现了此教学新模式。

(1)开设科研小灶。针对基础较扎实、求知欲较强、对有机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具有科研或开发背景的课题与项目,然后由学生组合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工作,提交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2)科学研究及实践制度法。使科学研究训练、科研实践训练成为有机化学课外活动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研究训练、科研实践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及课题实验使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形成师生互动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增设学科前沿窗口。以学科前沿讲座为载体,使学生了解研究新进展。聘请校内外专家介绍学科研究新进展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把科学研究前沿的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的自身优势,突出对学生创新的精神的培养,发挥有机化学实验的自身优势,突出对学生刨新精神的培养,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有针对性,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2)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将现行教材中的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实验,以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究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化学史上的一些范例,引导学生依照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学习和尝试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亲身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快乐,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4)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探究未知,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种。

总之,教学研究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大学化学.北京大学出版,1997,12,6.

[2]大学化学.北京大学出版,1998,13,5.

第4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有机化学及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55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Organic Chemistry and Experiments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CAI Lihua, WU Shiyun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uhan

Business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s poor, lack of learning autonomy,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urse content, the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adaption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organic chemistry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有机化学是武汉工商学院环境工程与生物工程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学科发展迅速、理论性强,课程内容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学好有机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工作起到关键作用。①在普通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为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起到了先驱作用。近些年来,该课程组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通过理论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出了“强化应用、突出创新”为主题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思路。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构建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体系

针对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课程特点,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思维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实践教学与创新应用为一体”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构建了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将理论教学及应用、实验教学及应用训练有机结合,为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实操素质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自主研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精心设计理论课程的应用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应该本着“教学服务型、应用性、多元化、开放式”的办学思路,②精心设计相应的内容,以此来形成特色。在理论知识上要做到够用的深度和实用的广度相结合;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应用型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和理论应用模块,在基础理论模块上,精心设计了由结构与命名、反应类型与机理、有机合成等三大体系,理论应用模块主要是结合生物有机、绿色化学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应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与应用性的关系,重点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及合成方法,并把学科的发展前沿、生产中的最新应用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等应用内容引入课堂。对于抽象的概念及结构讲解时,注意用生活中比喻的手法,比如讲到烯烃的双键电子云时,我们以面包来比方,学生就领会到面包是很松软的,讲到炔烃的叁键电子云时,我们以绕毛线团来打比方,学生觉得毛线团比面包结实,所以能理解为什么与相同的亲电试剂加成时,炔烃比烯烃要困难得多。讲到苯的大 键时,我们用轮胎来做比喻,轮胎很扎实,所以苯环的大 键不容易断裂,它只能发生苯环上氢被取代的反应。再如,在讲到环己烷及衍生物的稳定性构象的规律的时候,可以跟同学们解释为什么D-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己醛糖。因为在己醛糖中,只有-D-葡萄糖中所有的基团都是以e键与环相连。由于该构象最稳定,所以存在最广泛。在旋光异构这一章节中,Vc右旋体可医治坏血病,谷氨酸右旋体有调味作用;麻黄碱右旋才能舒张血管治高血压,香芹酮与薄荷油是旋光异构体,但是味道相差甚大,为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对旋光异构的学习兴趣。再如,讲到醇这一节时,给同学们讲解生活中白酒、红酒、葡萄酒、啤酒等酒的度数,可以跟同学介绍发酵法酿酒的过程,重点讲过量饮酒的坏处以及酒后驾车的检测的方法。总之,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有生命的,在学到具体知识的同时领略知识带给人们的智慧。

图1 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体系

3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3.1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师给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人才、启迪智慧、传授方法、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像完成其它工作一样,有意识、有目的、有设计地进行。有目的有技巧地运用讲解、提问、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理解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都可以尝试性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也激发教师的灵感。

3.2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根据有机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内容多、信息量大、结构复杂、理论抽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立体的结构,比如在讲到乙烷的构象时,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动态异构,很难建立概念,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很快就看到碳碳单键旋转所引起氢与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了解典型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还可以利用动画给学生播放演示实验,比如讲到双烯合成反应时,给学生播放蒽与马来酸酐的加成,通过播放动画学生领略了改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思考协同反应的特点。多媒体及动画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看完后有思考有总结,留有深刻印象。多媒体也有局限性,由于播放进度快,学生不易记笔记,所以在重要知识环节要采用板书来提示学生梳理重难点及知识衔接点。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网络资源再现性强、教学活动范围、时间、形式更多样更灵活,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得以实现,自己预习课程内容、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练习题,借助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将“教”与“学”延续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自主学习,是解决课堂教学中不足与局限。

4 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及CDIO项目设计,加强实验实训实践平台建设。按照“实验”“实训”“实习”“实战”的模式,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验教学方面要做到实验项目多元化与应用性相结合;③注重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开放式应用创新能力。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将基本操作实验融入合成实验中,比如通过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训练学生的分馏操作及重结晶。将微型实验融入常量实验中,比如将微量重结晶安排在常量重结晶等待的时间中,让学生体会微型实验的乐趣。将天然产物提取的实验融入综合设计实验中,比如从茶叶里提取咖啡因,让学生自己设计合成实验方案并通过讨论检验可行之后,让学生自行安装装置,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统筹安排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基本实验教学课堂之后来积极提升实践能力。让较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深入公司或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做、学与用的能力。④

5 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让学生学会管理学习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新的考核模式。有机化学课程考核由平时50%+期末40%+专题论文1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程作业(20%)、课堂表现(10%)和学结(20%),平时成绩分阶段地公布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各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矫正学习态度与改进学习方法。课程作业成绩主要根据教师评阅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的综合分;课堂表现成绩主要考核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或分组讨论的情况。学结是教师指定章节让学生写出该章节的知识点及应用、学习心得等。专题论文是教师根据生产实际设置一些论文题目,或者给定范围,学生自拟题目,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撰写完成。实施这种考试的目的在于将学生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学习的动力,“期末考得好不如平时学得好”,既让学生学习到具体的知识,也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以普通高校转型为契机,通过构建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体系,精心设计有机化学应用型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让学生学会管理学习。总之,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注释

① 郭玲香,刘松琴,杨洪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15)增刊:156-158.

② 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5-8.

第5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开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一些教师教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是照本宣科,或者在电脑房里利用广播系统做“新技术下的传统教学”,教学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不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一、熟悉学情,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实你可别小瞧那些调皮的学生,他们可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不要看他们沉迷游戏,他们对电脑技术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如个性的电子小报、动态网页设计、PPT自定义动画等还是能引发他们的学习激情的。团结他们,会让你如鱼得水,甚至成为你有力的助手。我们不妨从套近乎入手,多与他们平等交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哪怕是游戏入手,再逐步引导到学科知识上。先抓好两头学生,这样你会很容易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师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进而获得学生的支持。

二、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该策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 Word的图片处理过程中,对于如何应用相关的复制、粘贴、剪裁、旋转、尺寸和添加备注等工具,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对比两张图片“找不同”的竞赛学习情境,以比赛竞技的形式,让学生尽快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动脑筋思考,如何才能使两张图片变得一模一样。比赛的情境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自主探究图片处理命令及工具的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

几乎所有的学校电脑室教师机上都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有些教师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地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这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实践的教学过程,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学生能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打包演示文稿时,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操作,学生完全是在兴趣和欲望的驱导下,自己边看打包步骤,边进行操作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兴趣的激发者和简单的指导者,而通过对未成功的同学的错误讨论后,学生把所有的要点都记住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有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教吗?

四、运用“伙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同时上机的学生,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上机操作时往往许多同学同时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会请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感到问题很简单,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呆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但是受教学条件和教学人员的限制,不可能实行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需要的现象。这样的现象长此以往,往往会打消学有余力同学的学习热情,也会打消有困难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人为地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距离,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在上课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要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

五、及时开展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

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电子收发邮件、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为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渗透式教学。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组织学生在网上检索关于生物的起源、进化内容;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还可以进行网上作文,其他科目老师在网上作文题目和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练习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通过电子邮件把作文发给老师,学生若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留言板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寻求帮助。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巩固了计算机知识也参与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

由于学生自身水平、需求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没有任一教学策略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策略,选择适用的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已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将信息技术作为今后学习的一种工具为目标,将信息技术教学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 梁锦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3)

[2] 沈珍.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09)

[3] 何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13(20)

第6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一、中学生心理现状及成因

1.中学生心理现状

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学习方面的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存在厌学、逃学现象;一部分学生心里感到自卑,焦虑,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抑郁,情绪波动大;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监管,沉迷网络,这些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较少参加课外活动。

2.心理成因

(1)社会因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已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活。它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方便,也提高了效率,但是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给部分中学生带来了较多的烦恼。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网吧、电游室经营者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变着法吸引青少年。他们沉浸于虚拟世界、网游中不能自拔。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障碍。(2)学校因素。学生在进入中学后一直处于紧张的(应试)教育环境,很多学校心理健康课和素质教育课过于形式化,因此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在我校,由于大班额情况,师生交流较少,过分重视成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3)自身因素。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生理开始趋向成熟。青春期的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情感,心理活动越发活跃,面临学习压力和生活困境时,容易冲动,逃避,自责,易丧失自信心。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不良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缺乏自制力,性格上更加叛逆。(4)家庭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对人的成长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教育模式、、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子女交给亲人监管,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正常的沟通,造成青少年自私、任性、孤僻专横的性格,因此人际关系更紧张。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利用校园网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栏目对初中生而言,心理健康知识较贫乏。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盲目错误的认识就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信息技术具有及时性,灵活性,资源共享性和隐蔽性的优势。避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因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更具意义。可以为不同的对象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例如:在线论坛、网络课堂等都可为学生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识,包括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解决方法等。学生对一些敏感问题如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与教师之间的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困扰,都可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其次,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培训信息,为教师创造一个理论学习空间,这样更有利于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现在的家长大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十分关注,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中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在家庭教育中严格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安全上网,屏蔽不良网站。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让子女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干力所能及家务活,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3.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是一个大教育场地,其环境的改善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各方面应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其正确的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可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对不良的娱乐场所、设施,积极查处,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严惩“伤风败俗”的不良现象,为下一代的成长尽心尽力。

4.积极引导,树立理想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多鲜活的事件中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和信念的宝贵。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第7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求知欲 学习方法

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五年多,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改革的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作为一名多年教高三的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高三化学,改革后的高三化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为重视角度不一样,所以在高考时的方式、重点便有所区别,我就新课改下的高三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

2.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具有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和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在高三有机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其分析能力的目的。首先学生应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要对具体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只有这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才会清楚地知道要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敏感地捕捉到从什么地方入手。对高三学生进行分析能力训练是必要的,在设计题目时应逐步进行,先就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能力训练,再逐渐综合,提高难度,达到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高考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就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科衍,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有机化学(选修).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8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儿童的成长需要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就是使儿童有足够的安全感。为了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幼儿做一个有心人,能仔细观察、处处留意、积极抵御突发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程,积极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健康、安全舒适的良好环境,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使之认真落实。

2、增强教职工的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使幼儿掌握园内各类大型玩具的玩法,了解上街行走的交通规则,认识水、电、煤气和火使用不当的危险性,初步掌握几种应急、脱险、逃生的办法。

4、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组长:马丽雅;

副组长:王海伟

成员:周丹春、陈其辉、郑怿、余静君

四、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完善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预防“非典”“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及园膳管会等一系列安全组织。定期召开各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一般一学期三次)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实施办法,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报,学习本园制订的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程,并针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特点,对教职工开展消防知识、应急救生知识、保健卫生常识培训;利用家长学校和园内宣传窗,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3、规范工作,确保安全。

(1)严格执行园安全管理规程,加强过程管理,把安全工作列入园行政的议事日程,通过定期检查督促,反馈整改,分析小结,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并把制度的执行情况的考评与年度教职工任职考核挂钩。

(2)坚持安全设施优先配置、及时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坚持发现设施损坏及时报告制度,安检工作做到一月一次,每年安排总收入的8%用于设备更新和维修,保证园舍设施完好,确保使用安全。

(3)抓好幼儿日常活动的安全防范,规范教职工行为。严格规定带班教师须留心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不准离开幼儿,幼儿活动须在教师的视野内等;门卫须坚守岗位,管好幼儿的进出,不准让幼儿独自出园门,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园内。努力消除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

(4)抓好消防安全工作。配齐消防器材,坚持日常防火巡查,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修订消防灭火预案,组织一次消防灭火救护演习。

第9篇:有机化学心得范文

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一些可以借鉴的观点,例如,设置专门项目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项目中引入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在实践基地开设创新思维训练的专门项目。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创设创新思维培养的情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将科技活动,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设计,参加比赛,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链。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将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延伸到科研学术组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那么如何设计“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案例呢?在高等院校化学课程中有相当多经典化学的教学内容,应该重新评价经典内容在现代大学化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重新审视经典内容。我们认为,教师应多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将现代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上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取代基定位效应为例,介绍我们的教学案例。

芳烃上已有的取代基,对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的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的位置有直接影响,这种效应称为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取代基定位效应。例如,羟基、胺基、醚氧基团、酰胺等给电子基团都是邻对位定位基,羧基、硝基、磺酸基等吸电子基团是间位定位基。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取代基定位效应是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中最为经典、最为基础的知识。

既然是经典,就不容怀疑,那么有没有反例呢,课堂上能不能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看一个事例,萘在进行磺化的时候,条件不同有可能在α位,也有可能在β位,至于具体什么条件下是α位取代,什么条件下是β位,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变反应条件,萘酚的磺化反应是可以人为控制,而不受定位规则约束。这个例子能激发学生一些思考,是不是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第二个取代基取代的位置而不受定位规则的限制。能够人为达到任意目标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根本目标。

接着再举一个例子,在吲哚上上一个苯基,其反应如下:当用Pd催化时,得到N的邻位产物A,当用Cu催化时,得到N的间位产物B,那么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作为取代基定位规则的反例?如果你看到这个例子,你会怎样想。科学家Robert J Phipps 和Matthew J. Gaunt 是这样想的,既然在不同催化剂催化下吲哚的取代有所不同,那么在苯环上设计类似结构能否实现不同位置的取代?设计怎样的结构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酰胺,我们知道,酰胺是强的邻对位定位基。于是他们仿照吲哚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反应:

最后通过实验证实了他们的设想,并将这个成果发表在2009年的Science上。

接下来,大家自然想到,可能还有其它反例,但是我们怎么去思考,怎么去研究呢?可以看出Robert J Phipps 和Matthew J. Gaunt是从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实验。如果我们搞清楚这个反应的机理就很容易找到其它的例子,随后,反应的机理发表在2010年的JACS上。

2012年又有人找到了新的例子,并发表在Nature上:

按照经典定位规则,应该是在邻位发生的反应,实现了间位反应。

Science杂志用了五个问题确定是否向Science杂志投稿,其中两条是“读者会对其结论吃惊吗?它了传统理论吗?”由此可以看出,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严谨的求证,科学家的创新与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并不遥远,在本案例知识点的讲授时,更多的是给学生讲授这些科学家是怎样得到的灵感,做了哪些工作,如果换一个时空,我们的学生也能做到这些。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等环节,基础课堂上也能很好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吴文镶.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07,(2):180-181.

[2]刘军,刘先勇.三维动画模拟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005,(22):627-670.

[3]段纪东,赵桂贞,苏桂田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有机化学反应过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7,(24):1570-1572.

[4] 江 红.有机化学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46-247.

[5]王小龙,何乃普,王九思. 高分子化学 教学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有效利用探索. 高分子通报,2009,(11): 62-65.

[6]何冰晶, 蒋华江, 王庆丰等. 有机化学知识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高分子通报, 2011,( 3):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