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亚健康的调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亚健康的调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亚健康的调理方法

第1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儿童亚健康;日常调理;饮食保健;预防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1-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等导致现代人出现亚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成年人会出现亚健康,儿童也同样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也叫做“次健康”或者“病前态”等。本文主要抽取的2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出现亚健康的原因和分析调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收并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根据抽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定。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20例,女性80例,年龄区间在5-10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 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逐项评分,分数大于85分以上的定为健康状态;分数在84-70分之间的为亚健康状态;分数小于70分的定为疾病状态。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有听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

3 讨 论

3.1 导致儿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儿童都会有厌食和挑食的习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体内缺乏钙元素、碘元素和锌元素等元素,使得小儿的身材矮小,骨骼发育不良,头发没有光泽且枯黄,并且会在夜间出现磨牙等现象。同时由于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还会让儿童体内缺铁,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另外缺锌也会让儿童出现多动症等症状,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乱作小动作,啃铅笔头、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如果儿童因为饮食的不良习惯导致机体缺碘,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更大,缺碘元素会直接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增加了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极易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肥胖一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甜食等食物摄入量过多,再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和锻炼,导致体内热量无法释放。

3.2 日常调理

3.2.1 营养均衡摄入 家长要监督儿童不厌食,不挑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可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荤素搭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衡营养。

3.2.2 日光浴 适当的让儿童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吸收,避免佝偻病的产生。

3.2.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常言道“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一个人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就会丧失精力,面无神采,身体容易虚弱,疾病缠身。如果儿童出现了身材矮小,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其睡眠状况相关。因为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会让脑细胞得以充氧,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和生活。所以要让儿童保证睡眠时间在6-8h以上,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小时,保证早睡早起。

3.2.4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气血,提高免疫力,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助于消化。

3.2.5 兴趣的培养 加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要让其抑郁烦躁,多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成长。

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总而言之,儿童亚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儿童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制定日常调理的方案,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针对儿童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案,研究和分析出儿童亚健康的具体原因,然后在日常调理过程中从运动锻炼、日常睡眠起居、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理,并加以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林元,陈水仙,邱行光,陈曦,陈起燕,黄欣欣,欧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患病率的5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815-2817.

第2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中医应对“亚健康”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人体亚健康的出现,如心理,环境、社会生活等因素。因此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一定要综合考虑,内调外养、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的身体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衡,以阴阳为纲,指出平衡是“精神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

中华五千年的中医实践对亚健康的病因病机有明确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创造了运动、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为亚健康的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效果非常显著。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养生“已在各个行业繁衍盛行,如推拿,刮痧,拔罐等自然调理经络的方法不断得到推广,内服使用中华药草防治疾病已日臻完善,中医养生美容成为全球热点。

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

其实。中医养生一点都不复杂,像现在盛行的枸杞茶,红枣茶,广东人的煲汤,凉茶,都是习以为常的药膳养生方法。而目前盛行的古方本草油调理疗法,更为便捷,适用人群广泛,效果显著。

第3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推拿;亚健康;进展

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指患者处于健康与疾病间的一种状态,患者的机体无明显的不适,但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了多种不适感,主要表现在活力降低,对外界的适应力降低等。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及烦躁焦虑、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易感冒、困倦、乏力疲劳等[1-2]。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在临床检查中没有明显的阳性指标,因而既可以经过自身调节后痊愈,也可以继续发展为其他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半数的人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而亚健康状态对我们的威胁也在日益加大,因而在21世纪引起了整个医学界的关注[3-5]。针对亚健康的状态,医学界对其的治疗要秉承安全、有效、自然、无副作用的原则,在这个大原则下,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疗效较好[6]。

1亚健康的病因机制

在祖国医学中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是可以从内伤杂病范畴对其证候的表现进行分析。证候表现主要在:郁病、心悸、眩晕、不寐等方面。临床上一般认为,其病因多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劳逸无度、起居无常、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导致了患者脏腑形神失养,精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引起了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认为,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其在惊恐、悲伤、忧思、恼怒、压力、紧张等长期刺激下出现亚健康。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肝、脾的损伤。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会导致患者的肝失疏泄,而肝失疏泄会进一步的引起患者的脏腑、情志、气机等功能出现改变[7-8]。气虚肝郁、心神失养也是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它主要反映出患者病理的变化过程,例如:低潮时期、身心疾病、自然衰老、过度疲劳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形伤和神伤。阴阳失和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与患者的体质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会有轻重之别[9-11]。

2亚健康的分型

国内外目前对于亚健康的分型有很多种类。我国著名学者何以蓓就将亚健康的状态主要分为肝肾两虚、脾虚湿盛、瘀血内阻、气血亏虚、肝郁气滞5个类型[12]。也有学者将亚健康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4个类型。著名中医学者余静将亚健康从中医角度分为了秋燥犯肺、肝肾两虚、脾虚湿困、肝气郁滞、心脾两虚5型。其他的分类还有: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困型4型[13-15]。分类较多的有:肝胃不和型、心火旺盛型、心肾不交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亏虚型、痰湿内生型、阴虚火旺型、湿热内蕴型、瘀血内阻型、肝郁气滞型等。宫艳华根据五脏虚候,通过心、肝、脾、肺、肾5大系统,将亚健康分为肝脾不调、肝气郁结、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等[16-17]。

3推拿治疗

国内学者根据亚健康患者的状态,运用经络整体按摩来对其进行纠正。在患者的头面按揉五经、抹双柳、开天门,在患者的颈肩处搓擦肩胛周围、按压点风池、按肩井,在患者的腰背部揉拿腰背肌、拨揉膀胱经、拿揉上下肢、摩腹、擦腰骶,以到达调节机体的作用。

我们可以重视脊背采用推拿脊背方法对亚健康进行治疗,脊背与内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维系着脊背与周围脏器之间关系,当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紊乱时就易产生亚健康,通过对脊背的推拿可以恢复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可以恢复亚健康的状态。通过推拿脊背可以使骨复位,筋归槽,肌肉恢复弹性,保持血管畅通,对生理部分的失常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对其它疾病进行治疗。对于人身体内的各个脏器都有他的生物信息,所以如果生物信息紊乱易产生亚健康,当脊背出现变化时会影响脏器之间的生物信息。通过对脊背神经进行推拿,可以刺激紊乱的生物信息,使之恢复正常,消除亚健康的存在。对于脊背推拿操作简单,在推拿过程中使人感到全身舒适,放松,对亚健康有恢复作用,可以降低因为亚健康引发的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种保健作用。

王华认为,对于防治亚健康状态,除了要进行心理疏导以外,“双固一通”针灸法不失为一种标本兼顾的有效措施。“双固”即固护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双固”用穴为强壮要穴,选取补益先天之精的关元(或肾俞)和培补后天之本的足三里(或三阴交)施以针灸,可固护机体之正气,调动机体的潜在抗病能力[18-19]。例如对于肺系证候调理取足三里、气海、膻中。恶寒畏风易感冒者,加灸肺俞、风门;咳嗽,取中府、太渊。

其他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可以对其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以按压的方式为主,辅以点、刮、推、揉、捏、捻等手法,还可以配以按摩器等器械,对患者的亚健康状态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论治,这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比如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要按压其振肩井、百会、搓摩胸胁、按横擦腰骶等以滋水涵木[20]。对于心脾不足的患者,可以用手点按其鱼际,用一指,再按摩其腹部和面部,震按虚里,揉按头,捏脊等来对其心脾功能进行调节。

4问题及展望

由于目前中医对于亚健康状态研究还不够深入,因而问题有:对亚健康状态无明显的界定标准及范围不明确,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借鉴国外的生存量表,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生存质量表,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由于亚健康的范畴较为复杂,范围较广,因而中医对其病因、分型很难达成共识,因而是否等广泛的进行合作,从证候入手,通过调查,对亚健康病因进行统计难度较大。针灸也应运用到亚健康的治疗中,在使用针灸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治疗时,要注意统一刺激时间、刺激频率、激量等标准。除此之外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患者采用不同疗法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统计不同疗法下亚健康患者的疗效。由于许多研究证明,推拿作为调节亚健康状态的方法而言具有安全、自然、无副作用的特点,该方法疗效显著,可以对患者的不适进行针对性的调节,这也为亚健康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雷龙鸣,伦轼芳,黄锦军,等.薄荷精油循经推拿调治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93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

[2]雷龙鸣,曾湘玲,伦轼芳,等.背部循经推拿对39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的调治作用[J].中医杂志,2010(2).

[3]李卫东.解郁安神汤配合推拿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6).

[4]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对人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61-262.

[5]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335-336.

[6]黄麟,王继红,刘佳霭.灵龟八法推拿对亚健康人群IgA及血液流变的影响[J].新中医,2012(1):91-92.

[7]王继红,刘佳霭,黄麟.灵龟八法推拿调治亚健康躯体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8):1785-1787.

[8]李守栋.浅谈推拿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3):61-62.

[9]温晓妮.浅谈亚健康状态的推拿治疗机理[J].陕西中医,2008(3):335-336.

[10]徐秋娥.全身推拿治疗亚健康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663.

[11]张光宇,杨珊.通督调神推拿术调治亚健康状态[J].内蒙古中医药,2009,(22):19-20.

[12]伦轼芳,雷龙鸣,庞军,等.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调治作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6).

[13]刘海洲,李旗,蔡国峰.推拿防治亚健康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7).

[14]牛红社,邢卫芳.推拿手法调理亚健康状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631-632.

[15]杨扬,唐宏亮,庞军.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探讨及方法概述[J].双足与保健,2008(1):21-24.

[16]韩晶,胡幼平.亚健康及针灸推拿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2009(6):8-9.

[17]唐宏亮,庞军,高丽芳,等.针刺推拿治疗亚健康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10(8):699-704.

[18]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等.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干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10).

第4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膳 亚健康 传统医学 应用原则

亚健康(Sub-health S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度公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的标准:躯体(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心理(或抑郁寡欢,或烦躁不安,或急躁易怒,或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频率降低,或交往能力下降)等的不适状态持续3个月或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即可诊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居住环境的不断污染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亚健康状态人群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环境污染、饮食不节,人们用心、用脑过度,体力透支,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生理机能发生障碍,导致了器官发病前的功能障碍,如:疲劳无力、头昏头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等。据报道,中华医学会对全国33座城市的33万人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亚健康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0%。另外,根据中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推测,我国目前至少有一亿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然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却不甚了解。中国的亚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中国的亚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1 中医药膳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中医药膳对亚健康人群的身心调理和疾病防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药膳养生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学问。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3首药方,其中8首属于药膳方,《周礼》中记载了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专列“食治篇”,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是专门的食疗论著,北宋《太平圣惠方》中有“食治论”篇。此后的历代医药家在临床实践中对中医药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卢和等的《食物本草》、宁原的《食鉴本草》、朱槽的《救荒本草》,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等,许多药膳方药至今仍被应用。

2 中医药膳在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

由于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抵抗力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减弱,此时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对外邪入侵的抵抗力降低,遇到外邪入侵,容易发生疾病。因此亚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之外,还需要注意身心的调理和疾病的防治。 转贴于 中医药膳充分发挥了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3 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中医治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注重阴阳的平衡,注意五脏六腑的协调,讲究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而这也是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3.1 因证用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可用当归与枣熬粥喝;气虚,可在汤中加入山药、薏苡仁,以健脾益气;阴虚可用枸杞、麦冬熬粥喝;鹿角霜泡酒喝,适用于极度阳虚的人。胃弱、食欲不振者可在粥中加入麦芽、砂仁、神曲等消食健胃之品。只有因证选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3.2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药膳。春主“酸”、主“升发”,宜选用韭菜、李子、芝麻等酸味之品和粳米、黑豆、鲤鱼、牛肉、鸡蛋等甘性之品(肝气旺,补脾气抑肝气);夏主“苦”、主“火”,宜选用苦瓜、莴笋、豆豉等苦味之品和西瓜、黄瓜、马齿笕、赤小豆等寒凉之品;秋季主“辛”、主“燥”,宜选辣椒、胡椒等辛辣之品和枸杞、木耳、猪肝、兔肉等养阴润燥之品;冬季主“闭藏”,是进补的大好季节,进补以羊肉、狗肉、枸杞、巴戟天、杜仲、海马、生姜等甘温滋养之品为主。

3.3 因人而异

人的体质不同,药膳的使用也有所差别。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即实症型、虚症型、热症型、寒症型、燥症型和湿症型。实症型人,宜选用泻性药膳,以排除病邪;虚症型人,宜选用补性药膳,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热症型人,宜选用凉性药膳,以消炎、镇静;寒症型人,宜选用温性药膳,以温通散寒;燥症型人,宜选用润性药膳,以保存体内水分;湿症型人,宜选用燥性药膳,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3.4 因地而异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用现在的说,就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差异,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所不同。西北高寒地区宜用温补药膳;东南的湿热地区宜用清凉药膳;同是阴寒之体,北方温补的药量应重于南方。

第5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方法: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了阐释。

结果:传统医学认为推拿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及调整脏腑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推拿能调节亚健康状态下的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结论:推拿是调治亚健康状态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关键词:亚健康推拿保健机理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7-01

人类亚健康状态是现代医学提出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防治得力就会向健康状态转化,否则就向疾病状态转化。亚健康产生的成因[1], 现代医学多从细菌( 病毒) 感染、免疫系统抑制及内分泌代谢失调方面考虑, 但到目前为止一直未能彻底阐明, 因而治疗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只能对症治疗,传统医学,尤其是传统中医保健推拿,对亚健康的调治可谓一枝独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 非药物疗法悄然兴起。从目前现状可以看到,保健推拿与保健按摩是人们首选的防病保健、调治亚健康的主要手段。

1推拿对亚健康的保健作用:传统医学认识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而亚健康状态则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表现。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 推拿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及调整脏腑的功能, 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调整, 通过调整人体失衡的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 从而达到调治亚健康的目的。

脊柱为中枢神经所在 [2], 内连五脏六腑, 外达四肢百骸, 故脊柱推拿具有调理脏腑肢节的功能。督脉主一身之阳,夹脊属太阳膀胱经。故背部推拿具有调理脏器的代谢,增强肌体免疫能力的功能。头部为诸阳之会,髓海之所在。头部推拿可醒脑开窍,明目,安眠增强记忆力的功效。颈肩部推拿可软化肌纤维,增加血管弹性,增加大脑的供血供氧防止颈肩综合症的发生。四肢的推拿牵拉,可松懈上肢腕,肘,肩关节,下肢的踝、膝、髋关节的僵硬,屈伸不利,防止关节盘、半月板的劳损,韧带、肌腱纤维化,导致腱鞘炎,滑膜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为肾之府, 主骨生髓生殖发育,为先天之根本,相火旺,脾胃腐熟五谷香,精微才能被人体运化吸收。人体活动的枢纽,腰为大梁,所以推拿腰部,即可调节肾功能,又可防止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腰间盘突出等困扰人们日常活动的不适症状。所以亚健康体的保健,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

2推拿对亚健康的保健作用:现代医学认识

2.1从现代生理学上解释。有关推拿的养生保健作用及其对亚健康状态调治的作用机理[3],从现代生理学上解释:按摩手法作为外界施给感受器的刺激,能使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反射最终对机体产生良性的调节作用。即它能调节亚健康状态下的神经功能[4],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解除肌肉痉挛,消除身体疲劳,增强抗病能力,从而促使机体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有研究资料显示,亚健康状态存在轻度的微循环障碍,推断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的生理、病理基础,推拿能明显改善亚健康状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指标。

2.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3]:认为推拿对受术者具有心理调整作用,保健推拿疗法具有明显的医患关系优势,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触摸、按、揉本身就能缓解精神紧张,释放紧张和压力,容易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有人从现代医学理论出发,证实了推拿法能明显改善亚健康状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并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

2.3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5], 经常接受推拿治疗, 能够改善皮肤肌肉血液循环,加强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促进肠胃功能, 兴奋抑制神经从而产生止痛、镇静、消炎、利水、解痉及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对心率、心律、心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对偏高或偏低血压有明显调节作用可以改变血液的成分,影响血液流变学可以改善脑组织的供氧状况, 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影响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对肺的通气、换气及肺活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影响内分泌功能, 降低血糖,防治肥胖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用。

3亚健康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传统医学任重而道远

亚健康问题是一个困扰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1]亚健康人群之庞大, 是任何一种病的患病人数所无法相比的, 仅在中国,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达7亿之多,现代西医对亚健康的治疗近乎束手无策, 正如1992 年心身医学会权威人士所宣告, 世界心身医学应当向中医寻找智慧。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回归的崇尚和对自然疗法的热衷, 令人身心愉悦的保健推拿成为人们养生保健与健康休闲的首选手段。

参考文献

[1]庞军,雷龙鸣,伦轼芳,等.从人类亚健康看保健推拿市场蕴藏的无限商机.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2):131-132

[2]童新宁.医疗推拿对亚健康体的保健.按摩与导引.2006;22(8):28-29

[3]雷龙鸣,庞军,甘炜,等.基于文献的推拿在养生保健及亚健康调治中的应用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357-9

第6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摘要:从亚健康的概念、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耳穴贴压疗法在亚健康的治疗与保健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并就耳穴诊断亚健康的基础、耳穴诊断、治疗亚健康的应用等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医;耳穴贴压疗法;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89-02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根据WHO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健康应该是没有疾病存在;其二,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存在,而且没有虚弱存在,这里的虚弱是指非疾病、非健康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其三,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一种完好状态。而所谓疾病就是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因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完好”和“异常”之间,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是指人体某些器官、组织的功能性改变所产生的一系列具体表现。

1亚健康的具体表现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没有明确一致的观点。亚健康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因此它具有双向性。既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或医学干预而恢复健康,也可发展为疾病。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模糊概念,因此它的范畴广泛,不易总结全面。这里仅就亚健康的具体表现简述如下。

生理方面:一般仅有人体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痛头晕,耳鸣目涩,咽部不适,颈肩僵硬,腰膝酸软,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疲乏无力,减退等,也可能同时伴有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一系列表现,但是体检与实验室化验无明显异常。

心理方面:亚健康的人经常感到情绪低落而且不稳定,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焦虑和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像力贫乏,反应迟钝。

社会行为方面:工作学习困难,生活压力变大,社会角色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紧张,行为异常,对人和事物态度淡漠,感到孤独空虚和悲观失望,生活没有意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耳穴对亚健康的诊治作用

2.1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亚健康”治疗理念。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的总病机为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也就是说,在排除疾病的情况下,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一阴阳平衡遭到破坏时,就呈现亚健康状态。其具体病机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等。应用耳穴治疗亚健康,主要依据是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作用,经络具有传导感应、调节虚实的功能。通过耳穴刺激经络、腧穴,从而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气血通达、阴平阳秘,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2.2耳穴诊断亚健康的基础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好象一个倒置的人体,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盆腔部穴位在三角窝处;内分泌穴位相当于屏间切迹;鼻咽部穴位分布在耳屏处。各个部分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人体的缩微影象。《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内经》认为耳与人体脏腑经络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刺激耳廓某穴位时,就能调整经脉及相应脏腑,从而使其失调的相应脏腑恢复正常机能。

2.3耳穴诊断亚健康的应用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当人体处于“亚健康态”时,某些脏腑功能失调,往往会在耳廓上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表现为皮肤的变色、变形、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等。这些现象出现在耳穴,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耳穴辅助诊断方法,主要有望诊(直接观察法)、触诊(压痛法)、皮肤电阻测定(电测定法)等。望诊是通过观察耳廓作出诊断,是耳穴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人体处于“亚健康态”时,可形成相关耳穴的痛点,触诊是耳穴诊断的又一有效方法。上海市耳针协作组观察到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实验结果表明,耳穴与十二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贴压耳穴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机理。

2.4耳穴治疗亚健康的应用 目前耳穴治疗方法包括耳穴贴压疗法、电针法、埋针法、注射法等,其中耳穴贴压疗法应用最为广泛。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将带有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的耳贴贴于选用的穴位上,按压牢固。左右耳交替,每侧保留3天,每周2次。以自己能承受的疼痛程度,将拇指、食指置于耳穴两面按压捻转,每天3~5次,每次1~3min。耳穴适应范围较广,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当机体处于“亚健康态”时,即可实施操作,临床证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讨论

第7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阳虚质;亚健康;临床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64-02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近年来亚健康状态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亚健康正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显示阳虚在亚健康偏颇体质中所占比例较高[2-3],与心衰、IgA肾病、不孕等多种疾病相关[4-6]。因此,积极探索阳虚质亚健康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阳虚质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的方法众多,且临床疗效显著,主要包括膏方、艾灸、针刺、穴位敷贴、推拿、中成药等。

1.1 膏方 膏方是中国传统的剂型之一。颜德馨教授指出膏方之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以“衡”为期,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目前临床上运用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其特点如下:①用药特点:主要运用温阳药如附子[7-10]、肉桂[8]、干姜[9];补肾药如菟丝子[7-9]、鹿角胶[7-9]、山茱萸[8-9]、熟地黄[8-9];补气健脾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7-10];养血和血药如当归[9-10]。②给药时间:多选在早晨空腹时服用[7、8、10]且需规律服用1~3月[7-10],聂晨[8]所观察的冬令补肾膏则更强调其需在冬令开始一个月服用。③疗效:有效率为76.32%~82.76%[8,10],如聂晨等[8]以冬令补肾膏治疗29例病人,其有效率为82.76%,巴元明等[10]以维肾素膏治疗70例患者,有效率为76.32%。

1.2 针刺 针刺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且手法众多,关于阳虚质亚健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烧山火、立极针法、针刺壮医脐环穴等。

《金针赋》[11]提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除寒之有准”。此法为针刺补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手法使阳气入内,可使患者出现温热感。李雪等[12]选取百会、内关、关元、足三里、太溪、脾俞、肾俞。于每周一、三、五在足三里行烧山火。每周二、四、六在肾俞行烧山火。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相同),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9.28%。杨丽洁等[13]也在足三里行烧山火针法治疗30例脾肾阳虚患者,有效率为96.67%。

立极针法不强调酸、麻、胀、痛等针感,重视温养中州及温补相火。主要取穴为支沟、太白。刘新蕊[14]等采用立极针法,于巳时治疗。取针时先取双侧支沟,留太白5分钟后取针。对照组取脾俞、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5周后,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手足暖,腰暖等,足见其确实可温补阳气,缓解疲劳。考虑其原因可能为疗程太短,在数据上暂时无法反映。

中医认为肚脐( 神阙穴) 为真元汇聚之处,通过针刺脐周穴位可调整脏腑阴阳。壮医脐环穴[15]将脐窝的外侧缘旁0.5寸的圆环上的穴位称脐内穴环。以脐中央(神阙穴)为中心,分别在12时、1.5时、3时、4.5时、6时、7.5时、9时、10.5时等8个点上取穴,称脐内环八穴。李美康等[16]以脐为中心,向外呈100°角放射状平刺脐内八环穴,进针深度约为0.8寸,留针30min。1月后,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 。

1.3 艾灸 灸法借助艾叶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对于阳虚质亚健康,其主要灸的部位为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二线,因督脉为诸阳经之会,膀胱经第一线多为背腧穴所在,灸之更有助于补益阳气,调和脏腑。阳虚质亚健康艾灸治疗方法及疗效相关文献总结见表1。

火龙灸的方法主要为在督脉和腰部铺上中药浸泡好的纱布和4~6 层的温湿治疗巾后喷洒95%酒精并点然,10~20s 后扑灭火龙,反复操作 3~5 次。此方法可借助酒精燃烧的火热之性及督脉为诸阳之会的特点达到温补阳气的作用,有效率可达86.7%~88.9%[17-18]。赵俐黎[17]对照火龙灸与普通艾灸,总有效率分别为88.9% 、62.2%;彭平[18]采用火龙灸配合健康宣教治疗30例女性阳虚患者,对照组仅给予健康宣教,结果两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扶阳灸操作上除了包括火龙灸的方法外,还需在点火前铺上由扶阳药酒(主要成分为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川乌、川芎)制作的药膜。取巾后需在背腰部涂上扶阳药酒。其综合了火龙灸与扶阳药酒的双重作用,因此疗效显著。聂斌等[19]对比扶阳火艾灸、单纯火疗及中药的疗效,结果显示,扶阳组优于火疗组和中药组。石娇[20]用扶阳灸治疗30例脾肾阳虚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0%。

通督温阳灸法,亦称“铺灸”“长蛇灸”“督灸”,施灸部位以督脉为中心,辐射至夹脊穴及膀胱经第一线。其操作主要是在大椎到腰俞铺上督灸粉(主要为温阳、补气、行气药)、桑皮纸及姜泥,并置艾柱点然,共灸3壮。治疗时间主要在上午。王进东等[21]比较通督温阳灸与金匮肾气丸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PF、BP、GH、VT、MH、FS-1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陈日新认为:用艾灸热刺激敏化态腧穴可使患者产生一个或多个非局部和(或)非表面的热感(透热、扩热、传热等),甚至非热感(酸、胀、压、重、痛、麻等),而其它非相关腧穴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这种艾灸热敏化腧穴的方法称为热敏灸[23]。与传统灸法只要求局部温热感不同,热敏灸强调,灸之要,仍然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24]。庞勇等[25]采用热敏灸,在五脏背俞穴、胃俞、关元俞;百会、大椎、命门、关元、足三里等穴3cm为半径的范围内,寻找热敏点并持续施灸数分钟至45分钟。对照组予以雀啄灸(穴位同上)。结果显示,两组均改善亚健康人群的阳虚体质状况,但前者优于后者。

1.4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疗效显著,一方面因其能凭借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使其通过经络运行全身,调节五脏六腑;另一个方面在于其较为简便且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穴位敷贴的发展和进步。

在应用穴位敷贴干预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中其有三大特点:①敷贴时间:主要选择在三伏天[26-27],因三伏为全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间,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②所选中药:大多为温阳、散寒、行气之药且多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以白芥子、细辛、甘遂、附子、生姜为主)[26-27]。③选穴:以膀胱经穴和督脉穴为主,如肾俞、命门等[26-27]。李伟男等[26]在命门、肾俞、复溜贴上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38例肾阳虚患者,其主要中药成分为附片、肉桂、细辛、生姜,有效率为86.84%。庞勇[27]交替贴①大椎、肺俞、志室;②风门、膏肓、脾俞;③大杼、心俞、肾俞3组穴位。主要选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中药。结果其阳虚体质积分、CMI总分均有所下降,且优于使用蒲黄的对照组。

1.5 推拿 推拿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及特定部位,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如《内经》曰:“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吴兴全等[28]通过点压腧穴(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膻中),并在督脉及膀胱经使用滚法、掌跟揉、捏提法等治疗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1.6 中成药 王光辉等[29]采用强身益体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芪、人参、当归、阿胶等)治疗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振源胶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46.81%。

2 小结

亚健康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30]提出的。中医学并无“亚健康”的病名,但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却是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金匮要略》对中也提到“上工治未病,何也?…当先实脾”。中医治疗亚健康疗效显著,且方法众多,但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来看,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方面:①现有的文献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研究方法上缺乏远期随访及盲法,因此证据等级不高,缺乏说服力。亚健康阳虚的治疗方法大多操作简单,疗程相对较短,完全有条件组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②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多数只选取受试者的主观看法,只有少数文献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6]。虽然目前亚健康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客观评价指标,但在其设定上也应该尽可能选相对客观的指标如VAS、或大多数研究公认的阳性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以尽可能准确客观的评判疗效。③就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阳虚质亚健康的受试人群基线水平比较宽泛,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受试者其阳虚症状的表现及轻重有所差异,故而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建议这些研究在疗效评价时应根据患者的基线水平分层进行统计,或开展专门针对老年人、青年人、南方人、北方人、男性、女性等的研究,以最终了解不同人群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④临床实践中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的方法众多,除了文献中已提到的外,还包括食疗、浴足、熏蒸、气功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故也可开展进一步研究。同时从已报道的文献来看,尚缺乏卫生经济学评估、禁忌症、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帮助制定出对患者切实可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嵘.《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79-80.

[2]李杰. 中医体质分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阳虚体质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3]黄志坚,李杏,刘彬,等.香港地区1022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2):144-148.

[4]邹旭,潘光明,盛小刚,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7):903-908.

[5]陈香美,陈以平,李平,等.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197-201.

[6]杨明,何燕萍,黄李双,等.不孕症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J].新中医,2010,42(5):55-57.

[7]林淑娴.膏方干预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聂晨.冬令补肾膏方干预临床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9]吴颂,马艳波,郑红,等.膏滋干预治疗脾肾阳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19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7):994-995.

[10]巴元明.维肾素膏防治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8:4.

[11]黄龙祥.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

[12]李雪.足三里、肾俞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3]杨丽洁.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14]刘新蕊.立极针法治疗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5]黄瑾明,宋宁,黄凯,等.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0-82.

[16]李美康,李婕,曾家耀,等.针刺壮医脐环穴调理阳虚体质的效果分析[J]. 广西医学,2013,35(10):1343-1345.

[17]赵俐黎,王庆波,陈利,等.火龙灸对亚健康阳虚体质的干预效果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 ):920-922.

[18]彭平,彭鸿, 刘文霞,等.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12(12):33-34.

[19]聂斌,钟旭敏,林湖广,等.扶阳火艾灸对亚健康人群阳虚证调养作用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22-24.

[20]石娇. 扶阳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1]王进东,张春华,胡世平.通督温阳灸法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5,47(2):187-189.

[22]丰芬,阎博华,张晓舒,等.改良长蛇灸治疗阳虚质亚健康患者57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55-57.

[2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4]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28(1):44-46.

[25]庞勇,黄小丽,王晓荷,等.热敏灸疗法调养阳虚质亚健康人群60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3,31(9):151-152.

[26]李伟男.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干预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7]庞勇,王晓荷,冯卓,等.三伏天天灸调治阳虚质亚健康人群50例[J].四川中医,2013,31(10):140-141.

[28]吴兴全.固本培元手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29]王光辉,张新元,何明菊,等.强身益体胶囊干预亚健康状态脾肾阳虚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11-12.

第8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推拿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博大而精深。在人们普遍重视健康的今天,正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因其易于操作,方便快捷,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但能够治疗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的疾病,而且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本人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探讨推拿手法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现综述如下,供各位前辈和同行指正。

1、关于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西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内分泌失调,是指人的机体虽检查无明显疾病,却呈现出容易疲劳,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减退等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介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或“病前状态”。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在古代又称为“未病”。《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未病已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认识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若继续发展,它可以成为疾病;若调理得当,亦可以趋向于健康。

2、亚健康状态的诱因

2.1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造成精力、体力透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加大,人们用心脑过度,五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如身体不能通过适当的放松,建立一个有效的恢复机制,则人们的主要器官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会出现效率低下,功能减退或暂时的功能障碍。

2.2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在饮食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饮食热量过高,肉、蛋的过度使用及食物的过分精细,导致一些现代富贵病或某些特殊营养成分缺乏。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偏食、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不吃早餐、缺乏锻炼等。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周围环境的污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如工业噪音、电磁辐射、汽车尾气、房屋装修、厨房油烟等。

2.4心理失衡,人际关系紧张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思虑过度,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引起人体的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紊乱,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

2.5过度的滥用药品 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稍有感冒就是用大量的抗生素,不仅会破坏大肠的菌群,而且还会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另外,盲目地使用大量的保健品,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现代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是更多生活上的享受,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车代步,网上购物,电话预约,视频通讯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减少了运动的时间和兴趣。精细的美食也使人体的消化器官越来越娇嫩,电脑病、空调病应运而生。生活方式单一,业余生活贫乏,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着健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缺乏运动和滥用药品和保健品,使更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3、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一多三少,即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具体而言就是出现一系列难以用某一种病种予以解释的证候群,如全身无力、颈肩背腰肌肉酸困、头晕头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胸闷不适、心烦意乱、容易生气、喉咙有异物感、胃闷不舒、食欲不振、便秘、入睡困难、面容憔悴、皮肤干燥、易脱发等等。

4、推拿手法的调理

4.1调理原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养心安神、疏肝解郁、补脾益肾、强筋壮骨、提高免疫、促进代谢。

4.2主要穴位涌泉、足三里、中脘、关元、心俞、肝俞、脾俞、命门、肾俞、合谷、百会、太阳、风池。

4.3主要部位颈项部、肩部、腰骶部、足部、腹部和头部。

4.4具体手法操作

4.4.1俯卧位:被术者俯卧位,施术者站其一侧,先检查被术者颈椎、胸椎、腰椎的曲度、两侧的肌肉及小关节有无错位。施术者站其床头,双掌推、摩上背部脊柱及两侧;双掌由下向上揉上背部及肩胛背面至肩部;拇指按压膀胱经路线,点压肝俞、心俞、肺俞穴:双手滚肩胛区及肩胛背面;多指拿揉颈项部,双拇指重叠理揉颈项两侧;施术者坐其床头,双掌揉挤两肩部及颈两侧至枕骨下;双手多指揉、按压枕骨下缘(有酸胀感者佳),中指压风府、风池穴;多指揉拿后头部,拇指按压百会穴,双手侧指轻叩后头颈项部至肩部;多指揉挤两肩部,拇指压肩井,双手滚肩部;双手交替拍、空拳扣上背及肩部。  双掌由肩部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路线向下经背部、腰骶部、下肢至足跟握拿一下;叠掌或肘揉、压脊柱两侧,双拇指按压脾俞、胃俞、命门、肾俞、大肠俞、穴。双手多指拿背腰部脊柱及两侧;侧掌或小鱼际滚背腰部;多指重叠晃拨腰部;侧掌、空拳叩以上部位。单掌或双掌同时推臀及下肢后侧;叠掌或前臂揉臀及下肢后侧;双手多指拿臀部及下肢后侧(在臀部呈扇形拿);双拇指重叠或前臂按压以上部位,点压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穴个半分钟;侧掌、小鱼际或前臂滚臀及下肢后侧;双手空拳、侧掌或合掌有节奏的叩击以上部位。  被术者踝部点枕,施术者立位。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捻揉跟腱;多指重叠捏拿跟腱多次;一手固定足踝部,另手掌指关节滚足底数十次,再用小鱼际滚、空拳叩足底数次;用肘反复揉、压足底数次;重压涌泉穴。一手托扶足部及踝部固定,另手拇指捻揉牵拉五指;将足部抬起,用双手由后向前握拿数遍,双手分别托扶足跟足背,协调动作向内外推扳一次,再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摇踝关节数次;大鱼际或掌根擦足心一分钟,有热感为佳。

4.4.2仰卧位:被术者仰卧,两下肢屈曲,施术者立其右侧。开三门,运三脘,斜推胃脘,双掌交替推腹部三条线(任脉及两胃经路线),沿结肠方向顺时针推腹部;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摩上、中、下腹部;双掌波形揉、扣脐轮状柔腹部;双手掌重叠按压腹部三条线或双掌沿结肠方向交替按压,点压中脘、梁门、天枢、关元穴各30秒;用双手多指缓稳柔和的捏拿、提抖腹部,若腹部肥胖者,可用双手从腹部两侧自上而下缓慢的向中间推挤。

单掌或双掌推下肢‘前外侧;叠掌揉大腿前外侧,双拇指重叠揉小腿胃经路线;掌压大腿前外侧,拇指压小腿,点梁丘、足三里穴各30秒;侧掌或小鱼际滚下肢前外侧;双手多指捏拿大腿前外侧及小腿;掌压气冲穴1分钟,有热感者佳。同样手法做另一侧。 单掌推上肢前外侧;单掌或双掌重叠揉上肢,多指拿揉以上部位;掌按压上肢前外侧,点压曲池、合谷穴;侧掌滚以上部位;双手大鱼际分推掌背,拇指捻揉牵拉五指,活动腕关节;牵拉抖动上肢。同样手法做另一侧。  施术者坐于床头,双拇指交替分摩前额,分推两

眉弓;单拇指或双拇指重叠揉头部五条线(督脉、两膀胱经及两胆经),双手大鱼际揉前额,多指反复揉颞部两侧;双拇指交替按压以上部位,压百会穴30秒;用双手小鱼际滚前额;多指抓拿头部两侧;侧指扣头部;单手多指揉拨、拿揉颈项(左手揉右侧,右手揉左侧);多指重叠揉理、牵拉颈部。

4.4.3坐位:单手多指揉拿颈项,双手滚叩肩背部,拿肩部及上臂部,结束。  通过推拿手法、点穴以刺激机体,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激活体内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5、其他辅助方法

针对不同的诱因,我还对病人采取了具体的其他辅助方法,如,心理压力大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劳累或姿势不正确者,让其在工作时每一个小时休息十分钟,做一些可能的体操锻炼;生活过于安逸缺乏锻炼者,让其养成定时锻炼等好习惯;对于饮食不合理或生活不规律者,让他们养成饮食定时定量、营养全面,起居有节的好习惯。

6、预防

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1)平心:即心理平衡,心态平静,情绪平稳。(2)减压:适时缓解过度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3)顺钟:顺应人体的生物钟,调节好休息和睡眠。(4)增免:通过有氧运动和户外活动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5)改良: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而达到在源头上阻断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7、讨论与体会

第9篇:亚健康的调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未病”亚健康联系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86-01

当今国际医学界的共识是:最好的医学非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最好的医生不应只是把病治好的医生,更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更新变化,医疗模式由传统的单纯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新模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全球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患者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具有双向性,容易转化,若采取正确的处理则向健康状态转化,若不采取措施或采取错误措施则往疾病状态转变。然而,由于临床目前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和手段,医护人员面对亚健康状态者时往往无所适从。中医“治未病”来源于先秦诸子的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源自《难经》及《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预防思想和原则。《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语中的“未病”即包含了亚健康状态。因此,中医“未病”与亚健康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但治“未病”与治亚健康并不是等同的,两者有不少本质的区别,很有必要厘清两者的关系。

1中医“未病”的概念

归纳历代中医学家所强调的“未病”是个较笼统的大概念,根据古代中医文献,“未病”至少包括三层含义。其一为未患病的健康状态——“平人”,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健康者,为机体的最理想状态。此含义源自于《黄帝内经》记载的“阴平阳秘”之人——个体没有疾病,内在脏腑气血功能有序,心身机能协调,此外还涉及“人与天”(即个体与外界环境)的适应与和谐。故“未病”包括健康者。其二是邪伏而未发病的状态,即“未病之病”。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2]记载了“欲病”之说:“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此处进一步提出了“未病之病”的概念。很明显,这里的“欲病之病”者,已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平人”,而是指潜在的、有可能生病的未病之人。因此,也可以说它是现代亚健康概念的滥觞,构成了当前通常被称作“亚健康”者的主体。其三是指已病状态下的“未病”,即机体已出现病理状态,但尚未进一步迁延发展,对于将要被累及的脏腑来说,尚属“未病”。正如《伤寒论》与《难经·七十七难》所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一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很显然,这些是临床治疗学所必须关心的内容,而非今天亚健康概念所涉及的对象。

2亚健康的概念

当今社会对健康的认识,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成为包含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后来扩展的生殖健康、道德健康等全面的健康认识。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提出来的。“亚健康状态”为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目前,国内外对亚健康暂无公认的统一定义。有人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偏离了健康状态但尚未达到疾病状态的中间状态,即经临床医生系统检查后未发现有躯体疾病,而患者自身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状态[3]。据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4],我国约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尤以中年群体为主,约占48%-50%。亚健康状态在城市居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机关干部以及军人中普遍存在。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亚健康状态比例高达70%。为此,亚健康的防治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中医“未病”与亚健康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中医“未病”与亚健康本是两个跨度相距2000多年的概念。亚健康是现代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在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视野的拓展及医学模式更替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亚健康就是中医的“未病”,亚健康的防治等同于中医的“治未病”,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显然,中医“未病”包括无病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以及已病未传状态三个方面,亚健康状态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因此在防治上也是不一样的。亚健康注重的是采取措施防止其往疾病方向发展,使其向健康转归。而“治未病”则是根据事物运动的特点出发,不仅包括未病先防,也包含了非显性疾病的治疗,且注重调理疾病临床前期的先兆症状,涵括了病中和病后身体、心理的整个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重视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更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对亚健康的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也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如情志调摄、饮食调节、运动功法、起居养生、经络穴位保健等。总之,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优势弥补了西医在防治亚健康方面的不足,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开展和推广中医“治未病”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发展及创新与预防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青山,王生涛,荆春霞,等.应用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67-1468

[2]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8,29(1):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