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轴数控编程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国数控大赛是国家一级大赛。本次大赛的主题着眼于“完整和精准”,这也是海德汉多年以来秉承德的宗旨。“完整和精准”既强调了效率又突出了精度。是对五轴加工中心的技能考核。海德汉数控系统40多年以来始终不断演绎着数控系统技术前沿的风采。作为大赛五轴应用的数控系统-海德汉iTNC530,将为大赛提供“高速高精、至臻完美”的最高性能。
海德汉依托自己125年的测量元件和近40年的数控系统技术和应用经验,一直为全球的制造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海德汉非常重视研发,细数海德汉的里程碑,其研发的产品比比皆是,且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海德汉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这正是海德汉赢得全球的“利器”。
本次数控车、数控铣、多轴(五轴)加工中心决赛(分职工组、教师组和学生组)的选手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组织的省级竞赛基础上选的优秀选手,将达800~1000人。较往届数控大赛,本次大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奖励也达到了空前的数量:多名获奖选手将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大赛的决赛将于10月30日至11月09日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会上,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校长章华强与海德汉技术总监张兴全博士进行现场签约。
本次大赛多轴(五轴)加工中心比赛环节共使用了14台设备,由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和山东冠泓提供,其中5台机床配备的海德汉成熟稳定的iTNC530数控系统。另外,为了更好的配合该赛事进行,海德汉公司决定将在大赛期间提供24小时现场服务。如果有需要,海德汉也可以提供赛前系统培训。
乡镇机械业CAM软件选择的基本原则
1.满足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需求。乡镇企业的生产形式主要是小规模、系列化、多品种,产品型号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加工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软件需求越来越迫切。很多企业选择CAM系统会受很多不重要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提供商的宣传或诱导,从而使自己的实际需求模糊,最终选购了与自己的需求不匹配的系统。所以,购置CAM软件前一定要明确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将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的需求。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确定CAM的实施规模和档位,不受其他非需求因素的影响。比如铣削加工,三轴联动是目前的需求,四轴联动的加工只是将来的需求。并且有些四轴联动的问题,也可以用三轴联动很好地解决。至于五轴联动,在现阶段一般都没有需求。因此,在选择CAM软件方面,企业应该结合自己实际的需求,选择最经济实用的软件,没有必要追求支持五轴五联动编程的高档CAM软件,购买大型超前消费的软件。
2.充分分析比较软件性能。CAM软件应用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设计零件,然后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特征,结合工艺决策(包括刀具选择、进给量等工艺参数的决定),生成描述加工过程的刀具轨迹信息文件(前置处理),最后是根据刀具轨迹信息及特定机床的要求进行后置处理,生成数控加工代码。
第一,考虑软件的数据输入接口。在对一个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前,必须首先获得零件的模型信息。许多CAM软件自身具备造型系统,可直接在其造型系统上进行零件设计,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数控编程。但在很多时候,产品设计工程师和加工设计工程师采用的可能是不同的系统,这就需要CAM软件可以读取CAD软件完成的设计结果,并在设计结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数控编程。也就是CAM软件的数据输入接口应该能够正确读取各类CAD系统。大多数的国外CAM软件都能提供多种格式的数据输入接口,比如IGES、DXF、STL、SAT等通用接口,有的还针对一些著名的CAD软件如Pro/E、UGⅡ等专门接口。但不同的CAM软件所“专长”的数据格式不同,支持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了解,最好是找几个有代表性的零件,对CAM系统支持的数据格式做实验,检查其是否能正确读取数据信息。
第二,考虑分析加工支持的走刀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工艺适应性。机械加工工艺支持非常重要。比如走刀形式跟加工出来的表面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铣削加工,单纯的往复走刀行切,对于平面轮廓加工的质量还可以,但是对于曲面轮廓,需要沿轮廓线进行环形走刀行切才可以达到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而且对于同一个零件,可能在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走刀方式。又如,对于零件两个面之间的衔接部分,系统是否提供良好的“清根”编程。除了走刀方式之外,也要注意到软件是否提供过切保护、刀杆的干涉检查甚至是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等辅助功能。
第三,考虑分析后置处理方面性能。不同的机床或加工中心,对于相同的加工,代码格式也可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CAM软件能够提供不同机床的后置处理。好的CAM软件,对于常见的数控机床,都提供专门的后置处理模块,但对于一些很少见的机床,则应提供开放式的后置处理自定义功能。如有些CAM系统,采取问答的方式,帮助用户定义特殊的后置处理功能,使普通用户能非常方便地完成复杂的后置处理自定义过程。
第四,考虑分析综合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接口、易学易用性和发展性。后置处理后,需要将得到的数控代码传输到数控机床去引导机床进行加工。过去都是用RS232接口进行数据传输,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现在许多CAM软件本身就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好的操作界面及简洁实用的操作方法,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个无形的帮助,Windows系统操作风格的软件,不用培训就可以摸索着进行操作,比UNIX系统上的软件容易学习和使用。软件功能及操作的简洁一致也非常重要。有些CAM软件,功能比较强大和齐全,但操作起来的感受像走迷宫一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影响使用效率,增大推广和普及的难度。
技术日新月异。譬如过去只有在工作站及UNIX系统上才能运行的CAM软件,随着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已大部分移植到个人计算机上来,提供了Windows版本,过去只支持三轴联动的,现在已支持四轴联动、五轴联动;过去在单机下运行,现在能支持网络数据共享或传递。选择的CAM软件,要具备技术的前瞻性,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可扩充性和长远发展。
乡镇企业培养掌握CAM技术人才的策略
1.引进定位得当的人才。乡镇机械企业技术人才引进定位在高职机电、数控等专业毕业生为宜。高职机电(数控)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本技能,培养方法得当,短期即能成为企业骨干力量。“留得住”是乡镇企业引进培养本地化技术人才的基本原则。
2.产学研结合,培养本地化CAM技术骨干。利用高等学校优势,为培养对象找好一个CAM专家,在生产中“边学边用、用中提高”。乡镇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是双赢之举。企业借助学校优势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借助专家力量加快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借助企业基地锻炼学生。
3.恰当的学习方法是CAM技术人才成长的关键。持之以恒,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实践是关键的第二步。“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多问多查多试是关键的第三步。多问是指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多查是指多浏览CAM技术网站查看相关资料和技术交流。多试是指学来的间接经验通过“试”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学友互相切磋,难题研讨是关键的第四步。
4.学CAM软件的禁忌。第一,不重视机械加工工艺,也就是只重视软件操作技术不重视相关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如果没有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际加工环境脱节,最终毫无价值。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软件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况且工作之中用到的基本内容多。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11)
摘要:数控技能大赛强调项目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以数控技能大赛为引领,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数控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数控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42-03
当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技能大赛如何发挥对课程的引领作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2004年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以来,我院高度重视教师学生的参赛工作,打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口号。在连续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锻炼教师队伍的同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数控专业建设水平。
大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不仅体现在高技能,还体现在高素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一些学校在实践技能培养上往往只强调单一专项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技能训练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刚接触工作岗位时很难适应。数控技能大赛在考查具体岗位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安全意识、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助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因此,把技能大赛的要求融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要求无缝对接的保障。
(一)形成新的办学模式
几年来,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赛题每年都有新变化,从刚开始单一的零件加工过渡到了配合面加工,如今竞赛赛题逐步走向完成一定功能的组合装配件加工,竞赛赛件越来越贴近企业生产实践,且来源于企业典型零件特征,外形借鉴航天、液压及模具行业零件特征。可见,校企联合已不能仅仅停在简单的沟通上面,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而技能大赛正逐渐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纽带,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与苏州勤美达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是“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在第四学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已经完成,专业课即将开始之际,数控技术专业选派两个班的学生到苏州勤美达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工学交替为期一年,两个班的学生轮流上岗和上课。上岗期间,学生与公司员工同等待遇,上课期间,学生还享有全勤补助和食宿费用全免等优惠。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学校根据课程安排选派教师到公司进行理论课程授课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在完成学校既定教学内容的同时,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加入自己的课程,并由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就业政策上,工学交替期满一年,学生返校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拓展学习和考取技能等级证书。毕业后,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优先到企业就业,也可以另外择选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到目前为止,已有50多人充实到苏州勤美达公司的各个技术岗位和管理部门,成为新办学模式的真正受益者。
在学院“2+1”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本着服务企业、锻炼学生的原则,通过创新形成了新的“1.5+1+0.5”的办学模式。这样一种全新办学模式的形成,受到了家长、学生和企业三方的高度认可。
(二)合作模式多样化
在加强与苏州勤美达公司合作的同时,与山西防爆集团的合作则是一种典型的“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项目”数控实训中心成立,对外独立经营,主要用于在校学生实训和企业职工培训。在校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的其他工厂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公司产品工艺流程;企业职工可以深入学校教室随班上课。实训中心的布置引入山西防爆集团人才评价标准和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了校企良性互动,共同构建校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中厂”合作新模式。
2009年,与山西煤机有限公司和山西多智管模公司的合作则是合作模式的又一种创新。由于多年来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企业积极主动与学校达成高端技能型人才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出资为学生承担全部学费,并设立奖学金,在学校订单培养各个专业的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便可成为公司正式员工。这种形式的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经济保障。
大赛引领创新课程体系
从2004 年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2008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到2012年的世界数控技能大赛,与数控技术专业相关的项目主要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加工中心三轴、四轴、五轴师生组合项目,注塑模具CAD设计与主要零件加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零部件3D测量与制造、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注塑模具CAD设计与主要零件加工等。这些大赛项目在强调数控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强调工艺设计、零部件的创新三维设计。同时,更加注重竞赛项目与现代前沿技术的引入。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借助于学院示范院校建设的契机,在2011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数控技术专业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构建了公共学习领域、基本能力学习领域、岗位能力学习领域、拓展能力学习领域、综合能力学习领域五大领域的课程体系(见图1),授课方式也根据领域中每门课程的不同分别采用讲授、任务驱动、理实一体、讲座、整周实训等不同的方式。
其中,岗位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可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不同而由双方共同制定,如应苏州勤美达公司的要求,我们加入了夹具与量具设计相关课程等;在拓展能力学习领域,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把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各级各类竞赛赛题融入到相应模块,开设相关课程,采用教师指导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体现出“做中学,学中教”的高职教育特点,同时也符合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这样,在综合能力学习领域安排相关考证实训,实现与职业技能要求、企业岗位需求和前沿技术的良好对接。
大赛引领课程内容改革
技能大赛项目都是针对企业对各类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设计的。技能大赛为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坚持大赛引领“创新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思路,将原来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开发建成“数控车床的典型零件加工与编程”、“加工中心的典型零件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制定课程总体教学方案和课程单元学习方案。每一个课程单元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划分相应的任务,并配备相应的任务单。各学习单元及任务的具体内容如表1、表2所示。
此外,技能大赛的引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大赛中学到的新软件、新知识点融入教学内容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仿真训练、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教师根据实际编写适合的教材;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把课堂建在实训室、企业车间等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验实训设备,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实物来直观了解现场工作环境,亲自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性强,教学效果好。学校还建立了校内竞赛机制,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历届课程设计、技能大赛成果与产品展示、宣传和观摩等,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考核中实现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过程考核并举,注重过程考核,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数控技能大赛强调项目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和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也正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实践证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改革,缩小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和教学过程的多样化;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缩短了参赛学生的强化培训时间,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多次获得各类大奖的同时,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保证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国华,钱逸秋.浅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3):65-67.
[2]苏宏志,王彦宏.从数控技能大赛看数控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32-33.
[3]夏继军苗.依托电子设计大赛促进电子专业建设[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7-39.
[4]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16-18.
[5]韩加好.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一体化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4):62-64.
关键词:数控;职业能力;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23-02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数控技术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加入WTO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据统计,制造业发达的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数控机床普及率达70%以上,而我国只有2%左右,差距很大,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也未能充分利用,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数控人才的匮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数控机床操作工短缺60多万人,为了满足国家对数控专业人才的渴求,近几年来大多数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都先后开设了数控专业,作为新开专业,由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设备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和不足,制约和影响了所培养的数控人才的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一段距离,解决这些问题,就课程设置方面笔者认为数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在继承以学科为中心优点的基础上,树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要适应岗位技能的需求。
2 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层次、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分析
对制造企业的调研分析得出,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有三个需求层次,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各不相同,见图1。
2.1 蓝领层
主要指数控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知识。目前,蓝领层人才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左右。
2.2 灰领层
主要指两方面人才,一是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AutoCAD,MasterCAM、Pro/E等,熟练掌握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二是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灰领层人才在企业数控岗位占25%左右。
2.3 金领层
主要指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这类人才占5%左右。
3 当前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或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有的全盘照搬普通机加工工艺,其实两者都有联系,但区别较大。
(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学生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使用本专业的典型数控设备,要对其它数控设备难以操作,继续学习能力不够强。
(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掌握不够,如对Pro/E、Cimatron、UG等软件应用了解不够熟练,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模具加工工艺概念等。
通过对毕业生信息反馈和用人单位调查得知,数控人才培养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知识体系或学科的发展为导向,因职业教育相对于学历教育起步较晚,教学方法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重视学科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学习了大量知识却不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如何运用,致使“高分低能”现象出现。因此,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密结合职业工作实际,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避免空洞和远离实际的理论,增强学生数控加工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4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迁移、类比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此能力是指那些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关键能力指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完成职业所需的专业任务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分析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学习掌握尖端新技术及革新创造能力。
从数控技术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参照数控加工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更新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将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与相关知识要求渗透,贯彻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数控技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内涵融通。围绕以数控人才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构建以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的职业能力体系,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能力的本位教育,其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的桥梁,其结构不可能来自课程本身,而且只能来自外部世界,数控技能人才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机械模具产品的制造,可划分为岗位基本能力、岗位专业(核心)能力、岗位关键(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和能力、职业持续发展能力。针对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具体如下表1所示。
对于数控技能人才的蓝领层和灰领层,应具备岗位基本能力和岗位专业(核心)能力,而对于金领层除了应具备以上两层的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岗位关键(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和能力、职业持续发展能力,以数控专业能力体系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企业的生产加工工艺过程为导向,构建的课程体系如下表2所示。
表2 构建与数控技能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专业岗位能力项目
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实习教学
岗位基本能力职业指导、数学、语文、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钳工工艺、车工工艺、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铣工工艺机加工见习、金工实习、钳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车工实习、铣工实习、
岗位专业(核心)能力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数控原理及系统、数控机床机械结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AutoCAD、Pro/E、MasterCAM、PLC技术、CAXA、UG、数控电加工技术、仿真加工。数控车工实习及考证、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实习及考证、线切割实习、电火花实习、PLC实习、校外实习
岗位关键能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高速加工技术、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快速成型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习、模具制造实习、五轴联动机床实习、数控机床装调实习、校外实习
岗位职业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数控专业英语、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及产品销售等校外实习
5 突出技能训练,将职业资格证考试纳入理论实习教学体系
为达到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就业真实岗位“零距离”对接,坚持理论教学指导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体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训练,专业课程与实习课程为基础,对应设置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纳入课程体系的“双证制”措施,将原来松散随意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管理变为严格的课程体系管理,让学生接受职业群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再根据不同的职业标准和特色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在数控技术领域持证上岗就业提供保障。
6 结束语
贯彻“做、学、用”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宗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注重专业技能针对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突出一体化式教学,通过学历教育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将课程教学全面涵盖数控操作工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部分,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提供可靠的保证,突出了数控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生才能适合当今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天明.论技师能力形成的规律[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08,(1).
1、数控设备的管理模式
数控设备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管理方式又直接决定着数控设备的使用,可见数控设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数控设备使用初期,由于数控设备少,类型单一,并且集中在一、两个单位, 因此,各有关单位自身形成数控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三位一体的封闭形管理模式。 随着生产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使用了数控技术,使得数控设备难以集中在一个单 位,许多生产车间,都有了数控设备。因此,上述的管理模式就难以适用了。如若采用上述模式,每个单位均要建立维修机构及人员,必然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极大浪费,现实的条件也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目前采用了数控设备使用及数控工艺归车间负责,管理和维修归机动部门负责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数控设备的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数控机床的拥有是企业的实力体现,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控设备,对企业效益是十分有益的。企业不能只注意设备的利用率和最佳功能,还必须重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它是企业生产的“先行官”,直接影响数控设备能否长期正常运转的关键。为保持数设备完好技术状态,使其充分发挥效用,在设备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上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健全维修机构
机动部门设数控设备维修室,承担全厂数控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他们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师和具有很强专业化知识、责任心并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机械、电气工程师组成。设备使用单位设数控设备维修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数控设备日常维护工作。
②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
针对数控机床的特点,逐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数控设备管理制度、数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规程、数控设备的维修制度、数控设备的技术管理办法、数控设备的维修保养规程、数控设备的电器、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数控设备电气和机械维修工人的职责范围等,这样使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③建立完善的维修档案
建立数控设备维护档案及交接班记录,将数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故障情况详细记录,特别是对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部位、原因、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予以详细的记录和存档,以便在今后的操作、维修工作中参考、借鉴。
④建立基础管理信息库
建立数控设备信息库,详细描述数控设备基本特征,提供设备能力的基础数据,以作为今后数控设备的管理、应用、产品加工、设备调整和维修的参考依据。
⑤加强数控设备的验收
为确保新设备的质量,我们加强了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尤其是设备验收这一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把关措施,对照合同、技术协议、国际和国内有关标准及验收大纲规定的项目逐项检查。验收内容包括:出厂时的预收(在制造厂组装质量监检),设备开箱前包装检查、开箱后零部件外观、数量的 检查,对配套的各种资料、使用手册、维修手册、附件说明书、系统软件及说明书等仔细核对妥善保管,特别对系统软件要予以备份。这样,对今后设备附加功能的 开发和机床的保养和维修带来方便。机床调试完成后,利用RS232接口对机床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做为备用。以防机床文件(参数)丢失。安装调试后要进行以下项目 检查: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数控功能,安全和噪声,加工标准件,买方指定产品舞蹈工件,机床切削功率,机床可靠性等。在验收中,对质量的索赔,要以事实力依据,对涉及机床重要性能、精度的指标严格把关,认真检查。例如我厂购进一台德国加工中心,在检查精度时发现五个坐标定位精度全部超差, 打开机床NC系统程序后,发现该机床出厂时没有做过定位精度误差补偿,在事实面前,厂家无可否认,后来他们曾先后两次来人,才将座标精度调整并补偿到规定指标。
⑥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数控设备集机、电、液(气)、光于一身的高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操作和维修难度大。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以适应设备维修的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一是利用设备安装调试,让生产厂家 对操作、维修、编程、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参观、实践;三是采用内部办学习班的方法进行培训,以便尽快掌握设备操作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
⑦建立数控设备协作网
由于数控设备千差万别,它们的硬件、软件配套不尽相同,这样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我们与使用同类型数控设备的单位建立了友好联系,经常就管理和维修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互通信息,这样对数控机床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数控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①从维修角度看数控设备的选型
在设备的选型调研中,除了设备的可用性参数外,其可维修生参数应包含: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修性技术指标。先进性是指设备必须具备时展水平的技术含量;可靠性是指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 率,尤其是控制系统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质检考核等;可维修性是指其是否便 于维修,是否有较好的备件市场购买空间,各种维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维修技术能力是否具备和设备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等。这里特别 要注意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备份系统盘、PLC程序软件、系统传输软件、传送手段、操作口令等,缺一不可。对使用方的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这些都必须在定货合同中加以注明和认真实施,否则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后患。另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选用同一家的同一系列的数控系统,这样,对备件、图纸、资料。编程、操作 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②坚持设备的正确使用
数控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解决的方法 是:强调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
③坚持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根据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使 得它的维护、保养工作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 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 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 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转贴于
三、数控设备维修实例
1.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①系统自诊断
一般CNC系统都有较为完备的自诊断系统,无论是发那科 系统还是西门子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或运行中均能对自身或接口做出有限的自诊断。 维修人员应熟悉系统自诊断各种报警信息。根据说明书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范围。 定位故障元器件,对于进口的数控系统一般只能定位到板级。
②数控系统的软故障
数控系统的软故障是指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件和PLC程序。有的系统把它们写在EPROM中插在主机板上,有的驻留在硬盘上。一旦这些软件出现 问题,系统将造成全部或局部混乱,当分析到确定是软件故障时,应当使用备用软 件或备用EPROM换上,严格按操作步骤经初始化后试运行。这类故障只要有备份文件 一般不难恢复。其难度在于备份软件不完备或专用传送设备不具备或生产厂家操作 手段中设置口令保密等因素造成无法恢复。
③利用PLC程序定位机床与CNC系统接口故障
现在一般CNC控制系统均带有PLC控制器,大多为内置式PLC控制。维修人员应根据梯形图对机床控制电器进行分析,在CRT上直观地看出 CNC系统I/O的状态。通过PLC程序的逻辑分析,方便地检查出问题存在部位。如 FANUC一OT系统中自诊断页面,FANUC一7M系统中的T指令等。
2.故障排除步骤
①询问操作者故障发生的原因
当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一般不要急于动手,要仔细询 问故障发生时机床处在什么工作状态、表现形式、产生的后果、是否是误操作。故障能否再现等。
②表面与基本供电检查
主要观察设备有无异常情况,如机械卡住、电机烧坏、 保险熔断等。首先检查AC\DC电源是否正常,尽可能地缩小故障范围。
③分析图纸,确定故障部位
根据图纸PLC梯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部位是机械、 电器、液压还是气动故障。
④扩大思路,根据经验分析
根据经验分析,一定要扩大思路,不局限于维修说明书 上的范畴,维修资料只提供一个思路,有时局限性很大。如我厂的一台FANUC一OT 数控车床,开机后CRT无画面,电源模块报警指示灯亮,根据维修说明书所讲,发 现CRT和I/O接口公用的24EDC电源,正端与直流地之间仅有1─2Ω电阻,而同类设 备应用155Ω电阻,按资料上讲,这类故障一般在主板,只能送到厂家去修,而我们扩大思路,先拔掉Ml8电缆插头,故障仍在,后拔掉C─Sl4插头上有短路现象,排除后,机床恢复正常。
3.故障排除例举
①我厂XH716数控加工中心,系统为FANUC一OM系统,一次出现故障408报警,经查为伺服系统报警,意为反馈信息不良,经测量电缆信号线 正常,但插上去后,该脉冲编码器+5V电源没有,检查伺服系统上+5V电源正常,插上去后没有,后怀疑其电缆插头与伺服上的电缆插座接触不良,排除后,机床恢复正常。这台机床在加工中经常出现过载报警,报警号为434,表现形式为之轴电机电流 过大,电机发热,停上40分钟左右报警消失,接着在工作一阵,又出现同类报警。经检查分析,认为电气伺服系统无故障,估计是负载过重带不动造成。为了区分是电气 故障不再出现。由此确认为机械丝杠或运动部位过紧造成。调整之轴丝杠防松螺母后,效果不明显,后来又调整之轴导轨斜铁,机床负载明显减轻,该故障排除。
②FAUNC一7M数控4轴铣床,开机后05、07报警,进一步检查B轴位置超差,经分析为位置环反馈部分有问题,检查7M内部位置控制板,发现一个集成滤波器开路,造成反馈信息中断,换一个滤波器后机床恢复正常。
③我厂自己改造一台数控车床C6140A,系统为台湾产 HUST,开机后,调找不到零点。经分析,回零原理是,回零过程中压零位开关后减速,反方向移动,找脉冲编码器的栅格零脉冲后应停住,前面执行动作均正常,但减 速返回时找不到零点,估计脉冲编码器零脉冲无或该信号线断,后换一个脉冲编码器,机床恢复正常工作。
④SAJO HMC 630─P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系统为西门子840C,一次开机后B 轴不能运动,经检查,B 轴电磁阀已动作,但PLC显示B 轴未放松。判断压力开关有问题,拆下后经检查,发现该开关触点损坏,换一个压力开关后该故障排除。
四、数控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几点体会
1.数控设备作为一种高精尖的机械加工设备,综合了 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因此对数控机的专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数控设备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管理、维修和提高。即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数控设备的最佳效能:加强维修力量,建立一支机械、电气、动力、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维修队伍,提高维修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特别提高他们对故障的判别能力及排除故障的处理能力,同时也要提高操作、编程人员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数控车床 实践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44-01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控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机械产业的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机械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机械产业对数控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数控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所以,在培养数控人员过程中,实施数控车床实践教学很有必要。
一、明确培养目标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所培养的数控技术人员主要是“蓝领”人才,“蓝领”在生产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以及对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目前,“蓝领”工作技术人员占我国数控技术岗位的70%,是机械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对于数控人才的培养,应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使其掌握数控机床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并学会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同时还要对几种工作中经常用到的“CAD/CAM”软件熟练把握。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各种职业学校的实力水平都有所差距,部分职业学校没有建立适当的实训基地,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缺乏实战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数控技术的培养。所以要根据各种职业学校的实力水平,建立相应的数控技术实际训练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在进行实际训练基地的建设时,应首先满足学生对教学及数控实际训练的需求,运用有限的资金对实际训练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尽量以小型数控设备为主,对高档机床应适当选用。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掌握,为学生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人员做好准备。
三、重视传统机床操作经验
传统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车床、数控车床等技术的学习。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在保证学生熟悉普通机床的操作之后,带领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的训练时,应将普通机床的操作经验合理运用到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中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程序
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数控编程的内容有所掌握,要使学生从编程开始之前就对数控编程的整体思路有明确的了解:仔细分析工程的设计图纸的内容,并对图纸内内容进行工艺设计将加工方案确定,对机床、刀具等设备进行合适的选择以确定走刀路线、切削用量等;之后学生应将所需生产的工件建立成为几何模型,对加工过程中机床的运动轨迹等进行合理计算;对所生成的生产加工程序进行仔细的验证与修改,直到合格为止。在这样一整套完整的思路下要求下,要保证学生编程的正确性,在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实践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对七个环节及五个步骤进行有效把握。首先,七个环节主要包括:一看,学生要看懂所需生产的零件的图纸;二算,学生要对轨迹点的坐标值进行正确的计算;三编,进行程序清单的编写;四输,将编写的程序输入到数控机床系统当中;五验,对所编写的程序及仿真轨迹进行验证。六试,切削首件进行试验。七调,对首件进行试验后,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1]。五个步骤主要包括:第一,进行工艺分析。在进行编程之前,要对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根据所需加工零件的图纸样本要求及前道工序等加工情况,以对加工路线及工艺方案进行确定,根据加工的需求,对切削用量及刀具等进行合理的选择。第二,建立工件坐标系。对工件的原点进行设定,在进行工件原点的选择时,没有固定位置,具有随意性,但原点的选择应尽量有利于程序的编制与计算,同时确定3个坐标轴。第三,确定刀具运动轨迹。对加工的方案、顺序、路线进行合理选择,确定刀具的运动轨迹,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写出。第四,编写程序清单。按照在此之前已经确定的刀具运动轨迹,对加工程序清单进行编写。第五,试切首件,校验程序[2]。
五、优化操作程序
数控车床操作中的细节问题的处理对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时,为了避免程序出现问题,以保证生产加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细节化的培养。在编程时就要对以下细节问题进行处理。第一,对起刀点的位置与退刀点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第二,注意对指定编程指标进行设置。第三,对倒角起刀点的坐标进行确定。第四,对切断刀的宽度进行考虑。第五,灵活运用直角退刀技巧[3]。
六、提高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文明生产对现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及现代工业生产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合格的数控车床操作人员来说,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数控车床,应重视对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这是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数控车床操作人员的关键。数控车床操作人员应进行正确操作,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系统的启动,避免在使用时导致系统出现故障。系统启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耐心等待,待系统完全启动之后,再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人员操作太急,导致系统运行出现故障[4]。操作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数控机床的保养与维护,对车床出现故障及时进行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使车床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七、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
数控车床操作人员的心态问题经常会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部分学生进入车间之后,没有了在教室中的良好心态,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或者在进行程序输入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输入等。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将实训态度等职业能力要求均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中,以促进学生端正实际训练态度,提高实际训练效果。
结术语
数控车床对于机械产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面对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对数控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养,以满足机械生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应运用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全面型、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对刀方法、程序编程等进行落实,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此外,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数控车床操作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安鑫.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 周晓宏,胡旭兰,黄小云.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34).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模式;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制造业基础,龙头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制造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我校模具数控专业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训车间接受实训。我校模具数控专业特开设了《钳工》 《车工加工工艺学 》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 《CAD》《UG》《Mastercam》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编程理论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周六进行全天的实训操作,掌握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每个学期要进行三个月的实训,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做准备,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血液”,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为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本人将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也做实训五步教学法。
1 钳工实训课:基础性技能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凸显,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缺,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我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
钳工的主要任务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技木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等工作。钳工主要用在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质量。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装配、调式、安装、维修、工具 制造等都离开钳。
钳工基本内容划线、錾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并能部件机械进行配调试等。
钳工实训课的开设使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了解钳工安全操作技术及所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车间(实训室)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了解钳工工艺范围,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工具的结构、用途及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方法。熟悉钳工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掌握钳工常用量具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刃具的使用和刃磨方法。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按图样独立加工工件,达到中级钳工考核标准。培养勤学苦练精神,养成遵纪守规、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并能使学生合理选择主轴转速切削用量、刀具的装夹方式等,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通过钳工 的实训使学生理解尺寸连接的概念,常用尺寸连接的基本方法,掌握尺寸定位、装夹的概念方法,和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并懂得机床的维修常识。
2 普车实训课:苦练基本功
普车加工是模具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苦练好车工技术,才能为将来的数控车加工扫平困难。
磨刀是车工基础当中的基础,只要刀具能够磨对磨好,加工就能很顺畅的进行,如果刀具磨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外圆车削不光滑,车削不动铁,并出现很大的响声;切断刀磨不好,就会出现崩刀和车不了槽的现象等等。
一个合格的车工必须学会磨刀,装刀,熟练操作机床,他们掌握工件的端面车削、内外外圆车削、槽车削、内外螺纹车削,以及更加复杂的细长轴车削、蜗杆蜗轮车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摸索出各种切削用量的最佳选择,并且制定出最好的机械加工工艺,为后面的数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各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组成结构来看,具有年龄小、个头低、农村学生多,这就给普车实训课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心理上对车床操作具有畏惧感,经常表现出不敢大胆上车床操作的情绪,就是勉强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事故,因而造成心理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当一旦发生小事故时,他们就惊慌失措,不是果断地压下安全按钮或采取停车等措施,而是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或者逃离操作平台,头脑迷蒙误操作,往往将一个小事故演变为一个大事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要多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除了多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训练与指导,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镇静和有必胜的意志品质。
3 数控仿真课:模拟数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普通加工设备难以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多元化的要求,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现在制造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 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身的多学科高新制造技术。数 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 标 志。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并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设备不足,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机床跟着教师操作练习很困难,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既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又能加强学生对数控系统操作及控制面板的熟悉度,还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对加工工艺安排的能力。
数控仿真是对数控加工零件的走刀路线的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练习,可以验证程序 编写的准确程度,防止试加工时撞刀,及时对加工程序给予修正。仿真练习中使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选择刀具集合度,设置刀偏、刀位的方法。正确灵活地选用切削指令,制定加工程序加工出符合要求 的零件。
4 数控实训课:增强综合素质
近年来,数控机床以其加工精度高、柔性好、适应中批量生产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数 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完成加工循环的,无需人工操作,调试方便,适应灵活多变的产品,使得中小批生产自动化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市场需要大批数控人才,急需大批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的一线工人,所以中职学校加强数控实训,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 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基予数控仿真的练习,同学把仿真后的程 序输 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练习。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按键功能,车削的方法,刀具的 选择等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学生短时间内可以熟练操作机床。数控机床练习时,除了严格按操作规执行外,遇到具体问题,能够正确解决,具体在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工件的材质不同,所用的刀具几何角度不同。
(2)数控加工之前,要根据工件的图形编制好程序。模拟加工,确认无误后把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上。
(3)进行数控机床的对刀工作,这一项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工件的好坏。
(4)精加工前使用MO0指令使机床暂停测量后,重新检查是否需要调整刀补,再继续精车,要保质保量地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5)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加工。加工之前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装夹方法、切削用量等,做到万无一失,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
(6)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加工出来的零件互评、自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选出优秀的零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中职学校 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掌握加工常用工件的工艺分析方法,编程方法和机床的实际操 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5 探究提高:优化实训效果“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总结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数控实训的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明确实训目的,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
(2)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在零件车削的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训的教学内容,机床的种类,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和准确的编写加工程序,实践中优化实训效果,在 数控专业的实训课中,钳工―― 普车加工―― 数控仿真―― 数控加工,充分的利用了教 学资源,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实训是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实训课程之后,绝大多数学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 兴趣,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学校一直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
(4)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①我校数控设备不足,影响学生的正常实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②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水平较低,需要多进行培训和下厂实践,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能力。
③以后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l]王锦亚.数控加工技术【M1.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
[2]孙建东,袁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高枫,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 4 .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一体化教学数控车
【中国分类法】TG519. 1
一、推行教学改革的背景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是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之一,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我们的培养目的也是希望毕业生能够具备数控车加工工作岗位的能力,并能获得区别与一般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学徒工的薪酬。但经过我们多次的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访谈,发现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大多数毕业生还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做学徒的时间,才能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成为当务之急。自从笔者参加了广东省职业院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培训班学习后,近两年来在《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将课程所必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打散并重新糅合为八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以企业零件(原图或改编)为载体,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简要介绍
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分为“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商讨决策、实施方案、检查成果、评价反馈”六个步骤,这与项目教学法类似。主要区别是:引导文教学法是要设计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从而引导学生来完成项目教学。“引导文”常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其任务是建立项目工作和它需要的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需要什么知识、具备哪些技能等。
(一)引导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目标:通过该教学项目,学生应完成什么工作,应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即干什么?
2、引导问题:学生在引导问题的指引下主动、独立地学习,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和评估,即怎么干?
3、信息来源:为学生指出获取有关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导文还可以附带技术说明书、工作计划表、材料明细表、工具需求表、成绩评定表、图纸等必要的资料。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1、使用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每个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使用引导文教学法的班级最好采用小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有关教学过程。一般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学生在熟悉引导文后,明确学习工作目标,清楚哪些是应该完成的工作、哪些是需要学会的知识、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根据工作任务查找相关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答引导问题,接着自主制订工作计划,选择实施方案,然后独立实施和评估计划,最后检查、修正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3、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咨询、督促、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其工作重点主要是开发引导文、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和过程的评价工作。
三、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运用“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点以学习情境七――“定位心轴的数控车削加工”为例,展示笔者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准备阶段
开发设计好引导文,这是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准备阶段最关键的工作,因为引导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引导文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悉心揣摩、研究分析,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引导文。以下表1为学习情境七引导文的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 学习情境
姓名 班级
小组名称 开始日期
导言 你所在企业接到一张订单,客户需要生产一批定位心轴(见表3)。在批量生产之前,需要由你先生产一件作为样板,如果客户满意即可批量投入生产。由于该心轴的工序比较复杂,所要保证的尺寸也较多,本引导文将帮助你认识和了解,要想达到客户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方面是生产加工中必须注意到的要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封闭切削循环G73指令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带复合圆弧的复杂零件切削加工方法和工艺安排。
3、参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知识迁移,预估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能做准备预案。
信息来源 1、书籍
①校本自编教材《基于工作过程――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②随机附带的机床操作说明书。
2、互联网资料
3、教学课件和广州超软公司开发的视频。
4、专业教师的指导。
5、来自行业和企业专业人士和从事该行业的亲朋好友的咨询。
引导问题 1、编程时G73 的用途是什么?
2、G73和G71指令有什么不同?
3、工件加工采取哪种装夹方式?为什么?
4、需要用到哪几种刀具?分别加工哪些部分?
5、图样中哪些是关键尺寸?其控制精度是多少?
6、尺寸精度要求和表面要求如何?采用什么方法去保证?
7、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何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
制定计划 1、对所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填写毛坯、工具、刀具和量具清单,并根据清单领取所需物料;
3、自己制订加工工艺方案,填写工艺卡。
4、制订零件评分表的尺寸检测细则。
商讨决策 1、在小组内介绍你的加工工艺方案,并解释说明你选取该方案的原因,并听取和记录其他组员的意见;
2、与老师讨论你的加工工艺方案,并记录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
实施方案 1、在数控机床里正确输入加工程序;
2、请按照你修改后的加工工艺卡,对毛坯进行加工;
3、遵守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检查成果 1、根据评分表的要求自己测量零件,并填写好评分表;
2、写出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时,出现了哪些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什么?
评价反馈 1、正确填写自我评价表,然后小组内互评
2、教师评价,反馈问题。
任务完成人签名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表1学习情境七――“定位心轴的数控车削加工”引导文
(二)教学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
引导文教学法一定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开展才能体现它的教学效果。一般是将三位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并选出一人担任组长,分组安排可在开课之初就固定下来。分组完成后,发下工作任务书(见表2)和引导文(见表1)。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给学生说明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其次要讲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最后要引导各组学生根据给出的引导文和信息来源,独立查找专业书籍,利用讨论区配套的电脑浏览专业网站,收集、罗列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并在组长的组织下有目的地开展讨论和归整信息。教师不参与具体的收集工作,只对同学们的收集进程进行监督与适当的引导。
表2学习情境七――“定位心轴的数控车削加工”工作任务书
2、制订计划。
各小组根据引导文的的提示,着手制订工作计划。计划是为行为服务的,是具体工作的进程安排,因此要以书面的形式拟定工作计划书可以方便在实施过程中对照进行。因此,在制订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完成工作任务所有的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的工具、量具和材料等物质条件,还有各种刀具的使用顺序和加工参数,然后各小组进行任务细分和任务分工。教师巡回指导,在必要时适当参与讨论,主要还是做引导性的讲解和分析。在学生制订好工作计划之后,教师再下发一份评分表的框架,引导学生来填写这个工作任务的基本检查和尺寸检测的项目、项目的评分标准以及每个项目的分值。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有利
于学生明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商讨决策。
各小组把制订好的计划书交到教师手上,随即教师和学生开始对每份工作计划进行研讨和决策。研讨重点在于:所制订的计划是否符合数控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是否可行;所选用的刀具、工具和夹具是否合适等。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计划中的长处和某些创新点,并尽量为学生提供实现这些长处和创新点的条件,让学生体现自己的思考价值。
4、实施方案。
在实施阶段,由学生安装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步骤独立进行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在车间里,每个小组分配一台数控车床,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同组的学生进行共同的实施过程,这时候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专业能力的锻炼,而且还得到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锻炼。
5、检查成果。
完成零件的加工之后,学生开始独立地有步骤地对实施计划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验,比如对所加工零件的质量以及整个工作过程的质量,包括加工前的编程,加工中的操作,加工后的零件处理等,通过学生事先编制好的零件评价表,逐项开始检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不但要运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的广泛知识,还需要运用相关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相关知识。在检验的过程中加强了各课程的横向联系。
6、评价反馈
这是引导文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和学生通过谈话方式对加工定位心轴的整个工作过程共同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最后交由教师来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加工中的优点,找出加工中的不足和偏差,并分析产生不足和偏差的原因,以期下次做得更好。
(三)教学反思阶段
1、中职学生学习能较弱,教师不能局限于准备和收尾阶段,期间要有理论穿插的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依赖性和被动心理强的学生,这种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可能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
2、引导文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为主,更多的是起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乍一看,教师的工作量好像减少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知道,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既要提前对工作任务进行实践,又要为引导文的设计付出相对大的工夫来做准备工作,还要不断地制订和整理工作任务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既理论深,又熟技能”的复合型能力。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3、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条件的支持。例如,图书馆藏书资料的丰富程度,实训设备的数量是否满足,讨论区需要配备两到三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多媒体视听设备,学生实训所需要的工具、量具、刃具和材料的投入情况等。
四、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实施引导文教学法近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动性,更好地培养、提高了他们的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经对数控三个班2013年的数控车中级技能考证的情况统计,取证率达到90%以上,较之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同时,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传统用人单位(固力锁厂、广合模具厂、史丹利工具有限公司等)反映,2013届毕业生普遍适应性更强,上手更快。
五、结束语
无论我们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应始终记住“听到的会忘记;看到的可记住;做过的必掌握”的原则,而且每种教学法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应该综合运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做好情景布置和准备,并知道该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理解其精髓,才能真正达到所要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数控加工 微小加工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99-0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ly hav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acking much practical practice actually, we establish a micro milling machine in the laboratory, which mainly used in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courses. Students can design parts and machining technical process by themselves and operate machine tool to manufacture the parts.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 of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out micro milling, and lets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operation of CNC machining.Then it also make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be realized though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initiative and think actively. Finally, it shows what to do for the next step.
Key Words:CNC machining;Micro machining;Teaching reform;Practice teaching
目前许多金属材料制成的三维微小零件都是在常规尺寸的超精密机床上加工而成的,这些机床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大、主轴转速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微小零件的加工要求。而微小型机床不仅有助于提高利用空间利用率和降低成本,而且由于惯性减小,从而容易达到高速加工和高精度运动控制。在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大型机床教学相对较为困难,而微小机床则相对容易。因此,该文针对本科生教学,使用微小机床进行数控操作,并且编制浅显易懂的操作界面,让学生可以容易的对机床进行操作,实现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1 微小机床的介绍
微小机床主要有4类:微小车床、微小铣床、微小钻床、微小车铣床。目前国内主要以微小铣床居多,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学校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有部分学校建立了小型机床的实验室,用于学生的创新设计、加工小型零件等方面。
微小机床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设备,不仅需要一定的相对稳定可靠机械结构,还需要通俗易懂的编程界面去直观的显示当前的运动状态等参数。通常微小机床测试采集系统所需要的一些附加设备有磁力表座、激光传感器、力锤、信号采集卡等。
2 微小铣床试验台的建设
2.1 系统组成
为了方便对本科生进行教学,在进行微小铣削技术介绍时应当遵循简单易懂的标准,同时还必须符合通用微小机床各方面的性能要求,方便学生进行操作,且一般不会受到伤害,不会对设备造成破坏。因此微小铣削的教学系统应当具备如下特点:(1)完备的机械结构,能够满足学生在实验室微铣床上面进行简单的零件切削加工;(2)完备的数控系统,能够实现绝大多数的切削加工形式,比如切槽,切圆弧等;(3)完备的运动模式,不仅能够实现高速和低速的手动运行,还可以实现精确的点位运动,更有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两种插补方式,满足试验的精度要求;(4)简单的操作界面,通俗的操作方式,符合学生加工零件的思路的界面,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学会使用微小机床的加工操作。
为了适应本科生教学,进行了微小铣削方面的研究,开发了一台微小铣床,并设计一套运动控制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此微小机床的部分参数如下:(1)机床的整体结构为450×650×700 mm;(2)三个方向的运动行程为150×50×80 mm;(3)机床所采用的是日本THK公司所生产的导轨,采用滚珠丝杠方式驱动;(4)Z轴配有雷尼绍公司的光栅尺,分辨率为0.1 um;(5)三个轴均采用日本东方电机的5相步进电机驱动。
2.2 试验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实现
2.2.1 实验室微小铣床的硬件建设
本实验台位于新机械楼五楼,配备有专门的实验室及专门的工控机。工控机上面已经安装好所需要的运动控制程序,并与微小铣床完好连接。实验室由一名实验老师及两名助理共同管理,并对实验设备进行日程维护,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2.2.2 实验指导手册的编写
本实验指导手册主要参考《GTS系列运动控制器编程手册》及《GTS-400-PV(G)-PCI系列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编写,从最简单的操作入手,简单,通俗易懂,遵循适用原则,目的是提升学生使用微小铣床的操作能力,能够对简单零件的加工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自行设计简单微小零件并进行加工,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对一个零件的加工方式进行讨论,综合对比后给出一套好的方案,通过实际加工进行确认优劣。
2.2.3 实验老师及助理的培训
因为所开发的微小铣床及控制系统是由实验室自己开发的,需要对负责的实验老师及助理进行培训才能彻底明白系统的原理,如果出现一些意外的故障时能够沉稳的进行处理。而培训则主要以对系统的熟悉为主,调整参数以尽可能的了解微小铣床的加工性能指标,能够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加工工况下做出最好的加工方案,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演示程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测到微小铣床的实际加工过程,指导学生使用微小铣床进行简单的加工。在上课时,还需要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掌握学生学习的工作进度,对于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做好学生实践加工的指导工作。
2.2.4 整理素材
由于数控加工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的东西,知识面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实践加工的过程中,要想迅速形成比较清晰的记忆脉络是比较困难的,对加工的代码应用也不会太明确。因此,实习老师应该在实验前准备好一定的素材,比如先在纸上画好一定形状的图形,以便学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设计方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拟定好一定层级的加工工件图,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分层次、分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微小机床的操作步骤,直到能够独立地对一个给定零件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并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工艺加工过程的拟定。
2.2.5 过程化的考核
作为本科生的一个实验教学,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给定的加工任务,熟练掌握机床的操作这一基本的技能。因此在上课前也需要学生对每次实验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预习,重新温习一下之前上课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通过与理论课上所看所学进行一定的结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更深的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实验课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更应该是操作技能的提高。所以在实验课上,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操作,在不犯重大错误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加工方式的创新,不怕学生犯错误。只有深入了解了某些错误造成的后果,才会对正确的操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考核的时候不应只是对加工结果的评比,而应该是包含操作正确性、规范性及加工质量的结合,最终综合出一个合理公正的结果。
同时过程化考核的最终成绩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的考核评价三部分共同组成,争取做到客观、公正、全面,要让学生达到让理论课上学得到知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结合学习情况和实践操作,让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微小铣削技术在本科教学实践的思考
3.1 该项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该项实验室微小铣削技术的本科教学应用,作用广泛,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生对于大型数控机床包括车、铣、刨、磨、钻、镗等接触的都比较少,加上大型机床的价格都相对较高,维护也较难,学生平时也更少有机会亲自去操作机床加工一定的零件。在这个微小铣床上,设备的维护容易,学生也将会有较多的机会去真正的实际加工工件,切身体会机械加工的难易,也能培养学生对整个数控加工过程的理解。
(2)在此微小铣床上,由于其加工工件的尺寸一般限制在较小的尺寸上,所需要花费的金钱也相对较少,所以可以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一些样式新颖的工件,或者对已有的工件图纸设计新的加工工艺,对比不同的方案,切实感受加工结果。
(3)对于多年从事数控机床的老师而言,他们可以对此数控系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修改,更加方便的为学生服务,设计出更加满足学生使用的数控加工程序。
(4)对于那些对数控加工或者对程序编程特别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实验室的微小铣床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一方面他们可以改进现有的数控系统程序,使得加工效率更高或者加工质量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己设定的加工参数得到最后的工件,努力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让数控加工的结果更加满意。
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该实验所采用的运动控制系统是基于固高公司的GTS-400通过C#运动控制卡所编写的,对于运动控制卡所提供的底层函数的使用还不是特别的得心应手,部分程序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所使用的操作界面也可以经过多数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更加符合大家操作的习惯,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对于那些可以不要的功能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精炼。
3.3 下一步进行的工作
针对固高公司所提供的底层函数应用不够,需要做一定的工作对底层函数进行深刻的认知,然后对数控系统的程序进行优化;在操作界面方面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且参考西门子或者FANUC数控系统的界面进行修改,添加一些机床各个方面的状态显示及故障显示,保证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误操作进行提醒;将微小铣床加工的零件和通用数控铣床加工的零件进行对比,比较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及单体零件价格等,分析微小铣床在加工零件时的优点与缺点。
4 结语
本教学实践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微小数控铣床的搭建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得让学生实际操作机床变得切实可行,也顺应了时代潮流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识,提高了其操作微小机床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机会,也使学生对数控加工的过程从认知到理解再到实际的操作,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
该实验室搭建微小铣床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不断地调整与改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无可限量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及编程的热爱,促使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自行设计所需要的精密的微小零件,并通过自己的所知所学将其加工出实物,能大幅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斌.数控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忠新,左建华,陶丽刚,等.机电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4(2):138-13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