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新经济应用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经济应用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经济应用分析

第1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工程中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俗称“三新”, 对其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我们可以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进行技术分析,然后再进一步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但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两方面的分析是往往是相互结合进行的。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经验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特征进行优缺点的评述,如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方案是否先进可行,是否满足施工进度安排要求,是否满足施工连续性和均衡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选用是否与工程要求相符,是否充分利用场地,能否体现文明施工,是否有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等,定量分析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计算,通过量的分析比较,对各个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2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是通过对其方案的技术特征和条件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来完成的,反映技术特性指标如: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艺方案的技术性指标可用现浇混凝上强度、现浇工程总量、最大浇筑量等表示;安装工程则可用安装“构件”总量、最大尺寸、最大重量、最大安装高度等表示。反映技术条件指标如:方案占地面积,所需的主要材料、构配件等资源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主要专用设备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施工专业化协作、主要专业工种人是否能保证供应,采用的方案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对配套运输能力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满足,对社会公用设施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采用的方案可能形成的施工公害或污染情况,采用的方案抗拒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的能力,采用的方案要求的技术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以及对技术准备工作的要求,施工的安全性,采用的方案对前导工序的要求和为后续工序创造的条件等表示。

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我们要实现同一工程或项目,往往会有多个可行方案,如何在不同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方案中,选择出既能符合技术要求,又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案,下面主要根据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几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3.1 折算费用法

(1)当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时,一般可通过比较费用的大小,来决定优、劣和取舍。

在采用方案要增加经费时,可通过式(公式-1)比较各方案折算费用的大小选择方案,即:

(公式-1)

式中——第j方案的折算费用;

——第j方案的工程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费、生产人工资及附加工资、设备的使用费及修理费、设备的折旧费、施工设施(轨道、支撑架、模板等)的成本或摊销费、防治施工公害设施及其费用、管理费等;

——第j方案的经费额(包括建设经费和流动资金经费);

——基准经费收益率。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同其他技术措施一样,往往是通过一次较大的经费,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经常性费用的消耗,取得经济效果。因此,式(公式-1)应用较为广泛。

在采用方案不增加经费时,从式(公式-1)可知:,故可通过比较各方案工程成本的大小选择方案,即:

(公式-2)

式中 ——第j方案固定费用(固定成本)总额;

——第j方案单位产出的可变费用(可变成本);

——生产的数量。

式(公式-2)也可按单位产量工程成本进行比较。即:

(公式-3)

式中——第j方案的单位产量工程成本。

在多方案比较时,可以方案折算费用的大小作为评价准则,选择折算费用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折算费用法计算简便,评价准则直观明确。

(2)当方案的有用成果不相同时,一般可通过方案费用的比较来决定方案的使用范围,进而取舍方案。通常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和图解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列出对比方案的工程成本,即:

据此可绘出对比方案的工程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工程成本与产出的关系

由图1可知,当(临界产量)时,,则

(公式-4)

式中 ——Ⅰ、Ⅱ方案的固定费用;

——Ⅰ、Ⅱ方案的单位产量的可变费用。

当产量x>x0,时,方案Ⅱ优;当产量x<x0时,方案Ⅰ优。

3.2增加的经费分析法

在分析评价方案时,常常会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方案的一次性经费额较大,年成本(或生产成本)较低;而对比“旧”方案的一次性经费额虽较低,但其年平均成本较高的情况。此时就可用增量经费分析来对方案做出评价,即通过计算增量经费收益率和增量经费回收期,以此判断对比方案相对经济效果,据此选择方案。

(1)增量经费收益率。就是增量经费所带来的成本上的节约与增量经费之比。

现设I新、I旧分别为旧、新方案的经费额,C旧、C新为旧、新方案的成本。

如I新>I旧,C新<C旧,则增量经费收益率R(新-旧)为:

(公式-5)

当R(新-旧)大于或等于基准经费收益率时,表明新方案是可行的;当R(新-旧)小于基准经费收益率时,则表明新方案是不可行的。

(2)增量经费回收期。就是增加经费所带来的成本上的节约来补偿其增量经费的年限。

当各年成本的节约(C旧-C新)基本相同时,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6)

当各年成本的节约(C旧-C新)差异较大时,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7)

计算出来的增量经费回收期,若小于或等于基准经费回收期,此时,新方案就是可行的。反之,新方案不可行。

3.3其他指标分析

(1)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由下式进行计算:

(公式-8)

式中Pj——第j方案的人的劳动生产率;

Qj——第j方案的产出;

Mj——第j方案所确定的从事工作的人数;

——第j方案的辅助工系数。

(2)缩短工期节约固定费用。由于缩短工程工期节约的固定费用可按下式计算:

(公式-9)

式中Gj——第j方案缩短工期节约的固定费用;

Bj——第j方案工程成本中的固定费用;

Tj——第j方案的工期;

T0——预定工期(或合同工期)。

(3)缩短工期的生产资金节约额。因缩短工期而减少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额可

按下式计算。

(公式-10)

式中Fj——第j方案缩短工期生产资金节约额;

Fj——第j方案资金平均占用额(月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该项工程固定资

金占用额)。

(4)缩短工期提前投产的经济效益。

Sj=Lj(T0-Tj)(公式-11)

式中Sj——因工程提前投产带来的经济效益;

Lj——投产一日可获得利润;

(T0-Tj)——工程比预定工期(或合同工期)提前完工的日数。

此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方案后预期达到的效果指标还有:缩短工程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可用反映工程进度的实物量指标表示,如上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工艺方案的工程效率指标可用m3/日、m3/班、m3/h表示,管线工程可用m/日、m/班,钢筋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可用t/班表示等);机械化程度及利用率;施工工厂化程度;材料资源节约额或节约率;成本降低额或降低率;主要工种工程施工、主要材料、资源消耗和劳动消耗量不均衡状况等。

第2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关键技术

1 引言

5G通信技术是在4G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加快了运行传输效率,原来的4G通信技术存在网络延迟的问题,5G通信技术在这方面有较大的进步。5G通信技术需要用到大规模MIOI技术和密集组网技术,基于之前的研究,这两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这两项技术,5G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因此,要想充分挖掘5G通信技术的价值,必须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并不断创新,突破5G通信技术的关键之处,才能掌握5G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25G通讯技术对于应用场景拓展和关键技术创新的影响

与之前的4G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沟通的效率更高,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延迟的问题,将来有望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操控。5G通信技术是一项创新的技术,在未来5G通信技术将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5G通信技术是在4G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升级实现更强大的功能,与4G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速度大幅度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加强,更加符合用户的多元化需求[2-3]。在其他技术的支持下,5G通信技术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发展潜能非常大,在未来的使用领域拓展性会更强。

35G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3.1 增强型移动宽带

4G网络建设过程中,在高密度的人流区域引用增强型移动宽带,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网络使用需求,提升网络使用体验[4]。增强型移动宽带能够给广大网络用户带来极好的使用体验、使用户能够播放超高清的视频,以及处理大流量业务。应用5G网络建设,有利于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

3.2 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

人与物之间的通信沟通或者人对物的控制,对时延和可靠性需求非常严格,在工业机械控制或者互联网等行业也有着相似的要求。当网络时延达到毫秒级别时,用户使用网络的体验也会非常好,因为5G技术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因此,这种网络技术在自动驾驶或者无人机等场景中将会发挥出巨大作用。

3.3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沟通,通信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具体的通信过程是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来实现的。比如,在监测环境、森林防火以及智能农业等场景的应用。这种通信技术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还能够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与能量消耗。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引入5G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城市的功能多样化并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水平。

45G通信关键技术

4.1 多天线传输技术

现阶段,我国5G通信技术还在逐渐发展过程中,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如多天线传输技术,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取得更大的突破。其中重点对源天线与源天线阵列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可以有效地增大网络频谱的使用频率,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也能够大幅度减少通信成本的投入。除此之外,在优化多天线传输技术后,还可以有效扩大5G通信技术的覆盖面积,从而实现通信技术效能最大化。

4.2 新型网络构架技术

近年来,因为通信技术研究的不断突破和进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越来越快,这反过来也会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大对5G技术的优化调整,保证良好的通行效率,并逐渐减少5G通信业务的成本投入。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整合所有的通信业务,然后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变化,增加更多新的通信业务,让5G通信业务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5G时代的到来,也引入了新型的网络构架技术,让人们的通信互动功能更加完善,让他们体验到真实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可以通过数据与无线网络名单的联合方式来实现,可以大大增强峰值速率,提高用户通信体验。总的来说,通信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在计算机上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提供新的交互模式。4.3 同时同频双全工技术使用5G同时同频通讯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对于环境产生的各种干扰,有效降低受干扰的程度,这是由于该项技术能够成功抵御发射器产生的干扰信息。因此,该技术也被广泛投入使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通信频谱更加高效。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在投入使用环节中,还遗留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它的使用率不高,以及应用范围受限等一系列小问题。然而科技始终在不断更新变化,该项技术也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优化,给人们带来的用户体验也会越来越好。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此项技术,能够保障5G通信技术体系更加成熟稳定。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G通信技术逐渐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我国现阶段的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各个领域中的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网络通讯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保障5G网络的通信质量,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通信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冯万里.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 ,21 (23 ):4.

[2]范宏辉.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 ,21 (23 ):14.

第3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石油钻井 管理系统

石油钻井行业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主要有网络技术 、卫星通讯技术、信息传导技术、可视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信息分析与优化技术和专家系统等 。近几年,这些技术正在被应用到石油钻井行业,逐步构成石油钻井行业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分析、优化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视化和专家系统。这三部分通过网络通讯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

一、数据采集和信息

采用现在电子传导技术的录井设备、随钻(MWD、FEWD、EMWD)等设备采集到实时信号,通过信号转换设备生成数字信号,分类存入数据服务器,现场工作人员利用该服务器中的数据和后方专家系统的指令或建议,考虑安排后续的工作。同时数据服务器中的数据,通过卫星通讯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供后方工作人员或专家使用。

其中的数据服务器除包括由现场采集并转换的实事数据组成的钻井事实数据库以外,还包括有后方传来的钻井设计数据库、钻井工程数据库、钻井标准数据库、钻井井史数据库、钻井报表数据库等,连接到该服务器的现场用户可执行分类查询、检索、显示数据,还可以进行智能设计。信息管理系统除远程管理数据服务器以外,还包括钻井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钻井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产、安全、质量体系、党群管理等数据管理与应用。经营系统包括计划、采购、物流、市场、合同、财务、审计等数据管理与运用。用户端可以进行实钻钻井参数整理、C/S对话、完井报告等不同的工作 。

二、信息分析 、优化与自动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分信息分析与优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二部分。它可以远程调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分析与优化系统包括钻井设计、设备配备、工艺技术、生产流程和组织分工的分析与优化,该系统中配有各种应用软件组成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扩展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利用数据和网络资源,例如智能化软件通过优化钻井设计、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检测等措施实现钻井施工方案的实时调整,提高钻探质量,为实现快速钻进、准确中靶、保护油气层、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提供有力保障;再如有限元分析、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地质分析、测井分析、录井资料分析等应用软件,可以整理、监控、分析各种数据,并再现、识别异常复杂情况,对钻井过程实时分析、评价,优化施工方案,预防和排除事故隐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连接到该系统的用户可以再现钻井过程,如某时刻的钻压、转速、进尺、钻井液排量、密度、PH值等,还能为选择工具、钻井液,进行井身轨迹设计等提供建议。也可以利用数据仓库中存储的区块地质特征、油藏分布情况的数据,在三维环境中模拟井下情况,优化井身轨迹设计等 。

办公自动化由通用办公模块、业务模块、决策模块组成。通用模块包括OFF ICE应用软件、邮件、网上信息传送与对话。业务模块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设计,例如人力资源包括人员基础数据库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报表生成等。决策支持模块主是由网上各类审批流程、网上文件传递、指令下达等模块组成的有机管理体系。

三、可视化系统和专家系统

可视化系统主要包括基于J2ME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 、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 、信息管理可视化系统和视频会议 。专家系统包括专家决策系统 、咨询系统 、指导系统。

基于J2M E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将JAVA 技术、GPS定位技术、G IS地理信息技术、GPRS无线通讯技术、数据库及网络技术 、嵌入式开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软件跨平台的优势。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生的数据及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其核心是三维数据场的可视化。信息管理可视化系统以图形、图像、虚拟现实等易为人们所辩识的方式展现原始数据间的复杂关系、潜在信息以及发展趋势,以便人们更好地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该系统涉及统计学、数据库、显示的对象主要是多维的标量数据。视频会议目前已经在石油系统广泛应用。

专家系统目前正在探讨中,我国还没有研发出较为实用、完善的体系。难点是没有形成经数据库,对各类专家的经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体系。

四、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的通讯技术既可以实现有线传输,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通过卫星技术,在空间几乎可以传输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可以实现现场和后方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统一管理,即信息一体化管理。例如一个区域建立一个钻井技术数据库,各区域的客户被授权后就可以调用该数据库,客户不需要在自己的机器上再存该数据库的数据。通用软件也可以实现共享。这样大大节约了单机的存储空间,提高了单机的专业化职能。例如:在管理数据系统中装一套网络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用到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时,直接进入管理数据系统用该软件,而自己的机器只要将自己需要的结果留存就可以了,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的ERP系统,各单位都使用一个统一的人才数据库,只是各单位维护数据库中自己单位的人员信息,并做工资、发放工资,而不需要各自再单独建立数据库,占用单机的空间,单机中只要装入数据的输入、修改、报表生成程序就可以了,而不用装支持数据库的 C语言和网络数据库系统支持软件,留出空间可以装一些个性化软件、学习软件、工作中常用的个人软件等。这样数据与公用、通用软件的高度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五、结论

1.石油钻井行业现代信息系统大大地提高了钻井信息识别、传导、检测和自动控制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对我国石油钻井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研究,先进的随钻测量、录井、随钻地震技术将很快被研制并投入使用。三维、四维分析技术的应用也接近成熟。网上管理、经营、营销系统在快速完善。可视化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在少部分公司正在开始使用,各类分析和设计软件渐渐被认知并推广。

3.预计近几年来这些信息技术将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石油钻井信息管理体系,支撑石油钻井行业全面发展 。

第4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而且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针对国内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必须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而促进各种农业信息的快捷 有效传播,实现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经济管理应用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农业及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更加关注 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与世界上很多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部分管理工作无法持续和深入开展。因此,适时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行业 各领域对于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而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农村地区发展策略、管理机制的不同,而导致其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国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效性

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信息涉及到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以及涉农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各级政府及经济管理机构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指导的主要依据。与其特行业的信息需求相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种信息的获取一定要保证时效性,这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各种信息的获取渠道,从而保障各种信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实用性

从农业经济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各种农业信息主要是以非物化形态展现出来,无法直接进入农村地区的市场管理,农业信息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与公益性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广大农民群众没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导致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三)综合性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较为常见的行业有:农、林、牧、副、渔等,同时与电力、金融、环保、水力、运输、科研、农机、财政、气象等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各种信息的获取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综合性,即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或部门的联系,促使信息获取渠道、方式的不断增加,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并不能直接应用,而是要在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判定各种信息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创新途径

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尚未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从而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长期停留于表面层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在我国全面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并且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效率和质量。

(一)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若想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个条件,特别是要注意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国内农业地区的发展现状,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应以县 乡等行政单位为基础,积极利用国家调配的各项农业管理专项资金,并且引入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步伐。

(二)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各类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检索等流程的集成化 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管理环境,从而实现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市场化与信息化,这也是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基本发展需求的。同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速度。

(三)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

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但要利用宏观及微观经济手段指导农村地区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要强化农村地区自主组织经济建设的实际能力。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拓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服务手段与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国内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各方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而导致管理手段、方法相对落后,严重限制了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在发展中并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我国农业高度发展的时期,必须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在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中亮,林弓长,赵威.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化程度指标体系研究.

[2]中国集体经济.2008(13).

第5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变量 信用利差 定量分析

信用利差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CS)是具有违约风险的信用债与无违约风险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一般认为国债不存在违约风险,因此,信用利差可以理解为信用债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差。

从理论上讲,信用利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债券存在违约风险,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债券的违约率起重要作用。Giesecke et al.(2011)研究结果显示,在1866-2008年的150年间,股票收益率、股票收益波动率、GDP增长率对违约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一般而言,经济低迷时,债券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一般会减少,其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增加;投资者资产组合也会根据市场风险情况进行重新配置,不考虑风险偏好的变化,一般会增加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配置,即投资者资产组合向“质量”及“流向性”转移(flight-to-quality and flight-to-liquidity)。因此,经济低迷时,信用利差有扩大的趋势;相反,在经济扩张、商业交易蓬勃发展时,信用利差会缩小。

但是,即便是美国,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解释力也不强。Giesecke et al.(2011)发现,长期而言,信用利差大致是违约损失的两倍,并且,信用利差没有根据实现的违约率进行调整。Huang and Huang(2012)指出,当校准违约率及回收率(recovery rate)后,传统结构模型在解释投资级及以上债券的信用利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由于截至目前国内信用债没有出现事实上的违约,因此在债券投资实务中,往往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如GDP增速、市场资金面状况等)来判断信用利差的走向。然而,今年6月份以来,信用利差走势超过市场的普遍预期。经历6月份“钱荒”之后,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整体上行,刺激性经济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并且当时企业债、中票和短融的信用利差整体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因此,从逻辑上讲,信用利差会扩大。但是,从事后的角度看,信用利差直至9月份才开始上升(见图1),特别是中低评级信用利差的上升比预期来得更晚一些;而且,截至9月底,除1年期品种外,中票和短融的信用利差基本都处于50%的分位数水平之下(即小于历史均值),而企业债信用利差分位数最高也仅为64%(即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见表1)。

准确判断信用利差走势是债券精细化投资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投资实务看,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尝试从定量角度来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

图1 企业债信用利差维持相对低位

资料来源:Wind资讯

(编辑注:图例后的“3年”后都加上“期”)

表1 企业债、中票和短融信用利差分位数水平(截至2013年9月30日)

品种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AAA企业债 88% 60% 55% 61%

AA+企业债 88% 62% 58% 64%

AA企业债 88% 62% 60% 59%

AAA中票和短融 89% 51% 40% 36%

AA+中票和短融 86% 48% 38% 35%

AA中票和短融 88% 54% 47% 18%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虽然微观层面的债券流动性1、提前赎回或回售权、违约率及回收率等因素均是影响债券定价的重要变量,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中国债券市场实质上违约事件没有出现等实际因素,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变化时,所选择的变量均为宏观经济变量。

借鉴Collin, et al.(2001)等的研究,本文选择七个指标对信用利差变化进行分析: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GB)、狭义货币供给的对数Ln(M1)、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斜率(Slope)、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的年化波动率(Volatility)、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收益率(Stock_return)以及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其中,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斜率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普遍做法,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3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得出;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波动率为历史波动率,基于25个日收益率变化的日标准差,使用250天年化日收益率标准差;债券收益率均为银行间固定利率债券到期收益率;考虑到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各变量均取用月度数据,其中GB、Slope、Volatility、Stock_return以及R007取月度均值。样本债券为AAA、AA+及AA三个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债券期限为收益率曲线上1年、3年、5年以及7年等关键期限2。样本时间区间:AAA级企业债为2006年3月至2013年9月,AA+级企业债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AA级企业债为2007年6月至2013年9月。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资讯数据库,或根据Wind资讯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实证分析

由于Ln(M1)等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本文采用变量的一阶差分表示宏观经济变量变化对信用利差变化的影响。对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分别进行ADF检验,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可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式中:CS表示信用利差,t表示月度。

对样本区间内的AAA、AA+、AA三个不同评级的品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对于AAA、AA+级企业债而言, Durbin-Watson统计量位于1.5至1.9区间内,即残差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回归模型和回归结果(见表2和表3)是有效的;但是对于AA级企业债而言,Durbin-Watson统计量显示存在一阶自相关,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后,重新回归的结果(见表4)显示,残差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因此,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回归模型调整为:

表2 A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变化

指标名称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02841

(0.8787) -0.001843

(0.9072) -0.006320

(0.7153) -0.004866

(0.7572)

GB -0.357330

(0.0013)*** -0.196774

(0.0231)** -0.221494

(0.0083)*** -0.158354

(0.0472)**

CPI 0.055175

(0.0292)** 0.063832

(0.0029)*** 0.059715

(0.0104)** 0.042566

(0.0425)**

Ln(M1) 0.747327

(0.3433) 0.893076

(0.1849) 1.206027

(0.1019) 1.043288

(0.1196)

Slope -0.504845

(0.0109)** -0.157946

(0.3043) -0.289356

(0.0466)** -0.276369

(0.0283)**

Volatility -0.265385

(0.2754) -0.313560

(0.1320) -0.452608

(0.0481)** -0.561596

(0.0075)***

Stock_return 0.140189

(0.3719) 0.140582

(0.3087) 0.135780

(0.3699) 0.225355

(0.1031)

R007 0.018555

(0.3917) -0.014503

(0.4225) -0.017215

(0.3848) -0.022419

(0.2138)

Adjusted R-squared 0.0969 0.1080 0.1242 0.135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表示对应系数的p值,下同;

2.***代表显著水平为1%;**代表显著水平为5%;*代表显著水平为10%,下同。

表3 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变化

指标名称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09959

(0.6852) 0.006773

(0.7275) 0.000189

(0.9928) -0.002180

(0.8975)

GB -0.313129

(0.0323)** -0.088097

(0.4322) -0.209864

(0.0461)** -0.165263

(0.0731)*

CPI 0.080101

(0.0169)** 0.067065

(0.0108)** 0.041269

(0.1374) 0.018763

(0.4024)

Ln(M1) 0.549378

(0.5867) 0.635268

(0.4277) 0.615818

(0.4729) 0.616700

(0.3773)

Slope -0.458983

(0.0889)* -0.140175

(0.4978) -0.381495

(0.0400)** -0.328772

(0.0209)**

Volatility -0.182062

(0.6226) -0.099722

(0.7379) -0.437302

(0.1712) -0.564595

(0.0319)**

Stock_return 0.187302

(0.3831) 0.209744

(0.2167) 0.133031

(0.4641) 0.267364

(0.0730)*

R007 -0.002346

(0.9378) -0.046851

(0.0485)** -0.031653

(0.2125) -0.024881

(0.2269)

Adjusted R-squared 0.0538 0.0779 0.0349 0.0774

表4 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变化

指标名称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12168

(0.6327) -0.001388

(0.9434) -0.002002

(0.9226) -0.000141

(0.9936)

GB -0.264611

(0.0840)* -0.117743

(0.2934) -0.254370

(0.0139)** -0.156635

(0.1033)

CPI 0.045775

(0.1755) 0.049854

(0.0526)* 0.025986

(0.3346) 0.014435

(0.5288)

Ln(M1) -0.030566

(0.9767) 1.058170

(0.1886) 0.798381

(0.3442 0.600122

(0.4060)

Slope -0.329954

(0.2424) -0.124338

(0.5412) -0.396290

(0.0265)** -0.318864

(0.03260)**

Volatility -0.510657

(0.1830) -0.190397

(0.5122) -0.591259

(0.0554)* -0.544234

(0.0420)**

Stock_return 0.410969

(0.0651)* 0.420351

(0.0146)** 0.286447

(0.1077) 0.407132

(0.0092)***

R007 0.055034

(0.0676)* -0.018476

(0.3971) -0.027183

(0.2424) -0.023273

(0.2422)

CSt-1 0.540881

(0.0000)*** 0.510139

(0.0000)*** 0.338231

(0.0022)*** 0.355058

(0.0012)***

Adjusted R-squared 0.2728 0.2902 0.1838 0.2263

从回归结果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宏观经济变量对信用利差走势的解释力整体偏低。从表2、表3可以看出,所选变量变化对AA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变化的调整拟合优度最高仅为13%左右;而对于AA级企业债而言,在加入一阶滞后项后,调整拟合优度也低于30%。这与国外实证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如Collin, et al.(2001)等发现美国宏观层面经济数据也仅能解释25%左右的信用利差变化。

(2)国债收益率变化、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变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国债收益率变化与信用利差变化呈反向关系,这个结论与Collin, et al.(2001)、黄文涛(2012)等的经验发现一致。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增加将提高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导致信用利差缩小;同时,收益率曲线斜率的降低可能意味着经济将走软,企业债券在经济衰退时违约回收率将下降。因此,从理论上讲,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增加将降低信用利差,本文研究结论与理论分析一致。

(3)股市变化对较低评级的AA级企业债、中长期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更为明显,可能与跨市场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强有关。股指收益率的回归系数为正,特别是对较低评级的AA级企业债有显著影响,表明当股市走弱时,资金可能从股市分流向债市,从而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并且这些资金可能主要投资于风险相对较高的债券。股市波动率的回归系数为负,并且对5年、7年期债券信用利差变化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股市波动率越高,显示股市的风险较大,出于避险目的,市场对债券(特别是中长期债券)的需求增加,信用利差缩小。由于AA级企业债、中长期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而回归结果表明从股市流出的资金对这些券种收益率影响更为明显,估计与跨市场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强有关。

(4)CPI的回归系数为正,并对A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在5%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影响。CPI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消费、投资、利率和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实现的。CPI上扬会增加消费支出,投资者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对相同风险水平的资产会要求更高的溢价补偿,并且对企业债的需求下降,信用利差增大。

(5)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一阶滞后项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其信用利差变化具有一定的惯性。

结语

囿于学识水平,本文没有对税收、债券供给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研究;从技术层面讲,样本区间内可能存在某些因素(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等)导致回归系数发生结构性突变,从而降低了对信用利差的解释能力。

而且,从国外信用利差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趋势看,债券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过程看,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使得许多金融企业融资发生困难,反过来加剧了信用风险,因此,债券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相互影响。

笔者认为,由于国内债市尚未有违约事件的发生,并且,短期内系统性违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此,通过对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来判断企业债收益率走势,进而指导债券投资实践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目前影响信用利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债券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而这与市场的资金成本、机构的杠杆率以及风险偏好等有关,短期内信用利差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长期而言,信用债违约是必然事件,但是信用利差是否趋势性上涨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注:1.本文所指债券流动性,是指微观层面的与债券自身买卖难易程度及买卖价格相关的流动性,区别于宏观层面的与资金面相关的市场流动性。相对于国债而言,信用债的流动性较差,因此,信用利差一方面反映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对低流动性的补偿。目前,评估债券流动性的指标有债券收益率波动性、收益率买卖价差、对数价格变化的协方差等。

2.考虑到7年期以上(如8年期、9年期……)的品种无论是发行量还是成交量均稀少,本文没有对7年期以上的品种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顺德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黄文涛. 信用利差和国债收益率相关性研究——以中美两国为例[J]. 债券, 2012(12):19-25.

[2]Collin-Dufresne, P., R. Goldstein, and S. Martin. 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Spread Change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56(6):1927-1957.

[3]Giesecke, K., F. Longstaff, S. Schaefer, and I. Strebulaev. Corporate Bond Default Risk: A 150-year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102):233-250.

第6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护理;作用;效果

肿瘤患者由于病情和治疗的特殊性,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更加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的作用以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68例肿瘤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68例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中有19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55.03±8.39)岁,患者的肿瘤类型包括:9例为肝癌,有8例患者为肺癌,6例为急性白血病,另外11例为胃癌;对照组中有18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6.63±8.91)岁,患者的肿瘤类型包括:8例为肝癌,有7例患者为肺癌,7例为急性白血病,另外12例为胃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首先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以及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程序找到锁骨中点下缘1cm处为穿刺点,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开始进针,刺入3cm后感觉穿透后再继续进针,直到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的时候表明穿刺成功。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置管保留时间进行分析对比[1]。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 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仅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静脉炎和1例导管堵塞,无1例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中有2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2例静脉炎和7例导管堵塞以及5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肿瘤患者往往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化疗,且化疗时间不固定,因此需要多次为患者输入化疗药物;传统方式主要通过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但这种方式由于留置针在人体内保留时间较短,并且容易发生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而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保持置管长时间保留在体内,避免反复多次穿刺,从而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需要注意在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静脉,并在留置导管后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出现,比如穿刺点红肿、水肿等异常现象,发现有则要立即报告责任医师[2~5]。

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6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对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59% (P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袁增.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作用和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4:154-155.

[2]杨金丽,张海兵,郑少俊.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2581-2582+2595.

[3]杨文琴.评估拜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424-425.

第7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字:全站仪;偏心测量;应用;精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偏心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全站仪集测距、测角及微处理于一身,可直接进行三维坐标的测量,为改进常规观测方法提供了可能。所谓全站仪偏心测量,就是反射棱镜不是放置在待测点的铅垂线上,而是安置在与待测点相关的某处间接地测定出待测点的位置这种情况分两种:a.通视但无法在待测点放置棱镜;b.站点与待测点不通视。相应地偏心测量的方法对于情况a一般采用角度偏心,情况b一般采用距离偏心(单距偏心测量)。根据给定条件的不同,目前全站仪偏心测量有下列 4 种常用方式。

(1)角度偏心测量

如图 1 所示,全站仪安置在某一已知点 A ,并照准另一已知点 B 进行定向; 然后,将偏心点 C( 棱镜)设置在待测点 P 的左侧( 或右侧),并使其到测站点 A 的距离与待测点P 到测站点的距离相当; 接着对偏心点进行测量; 最后再照准待测点方向,仪器就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出待测点的坐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1)式中,S和a分别为测站点A 到偏心点 C ( 棱镜) 的斜距和竖直角;xA,yA为已知点A 的坐标;TA B为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β为未知边A P与已知边A B 的水平夹角;当未知边 AP 在已知边 AB 的右侧时,上式取“- β”。显然,角度偏心测量适合于待测点与测站点通视但其上无法安置反射棱镜的情况。

说明:进行角度偏心测量时,在设定菜单下将遥测方法改为【圆柱面】

(2)单距偏心测量

如图 2所示,待测点 P与测站点A不通视。现欲测定P点,则将全站仪安置在已知点 A ,并照准另一已知点 B 进行定向;将反射棱镜设置在待测点P 的附近一适当位置C 。然后输入待测点 P与偏心点C间的距离d 和CA与 CP 的水平夹角 ,并对偏心点 C进行观测,仪器就会自动显示出待测点 P的坐标( xP,yP) 或测站点至待测点的距离 D 和方位角TA P。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C,yC为偏心点C 的坐标;β为边A C 与已知边AB 的水平夹角;当β和θ为右角时,上式取 “- β” 和 “- θ”; 其他符号同式( 1) 。显然,单距偏心测量适合于待测点与测站点不通视的情况。

3.圆柱偏心测量

圆柱偏心测量是单距偏心测量的一个特殊情况,即待测点 P 为某一圆柱形物体的圆心,如图 3所示。观测时,全站仪安置在某一已知点A,并照准另一已知点 B 进行定向;然后,将反射棱镜设置在圆柱体的一侧 C 点,且使 AC 与圆柱体相切;当输入圆柱体的半径 R,并对偏心点 C 进行观测后,仪器就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出待测点的坐标( xP,yP)或测站点至待测点的距离 D 和方位角 TAP。其计算公式与单距偏心测量相同,只不过用 R 和 90 代替d 和θ 。

4.双距偏心测量

双距偏心测量是利用专制的两点式觇牌(两觇牌的间距为一定值 f ,如 SET500全站仪为 0. 5 m) 来方便有效地测定出隐藏点的点位。如图 4 所示,将全站仪安置在某一已知点 A ,并照准另一已知点 B 进行定向; 然后将两点式觇牌对准待测点 P( 无须正交),分别测量 D 和 C 并输入 C 点到待测点 P 的距离g,仪器便可计算并显示出待测点 P 的坐标( xP,yP) 或测站点至待测点的距离 D 和方位角 TAP。

具体计算公式分别为

D 点的坐标

xD= xA+ SD cos aDcos ( T AB + βD )

yD= yA+ SD cos aDsin ( T A B+ βD )

C 点的坐标

D ,C 间的平距 k 和方位角 TDC

C ,P 之平距 d

P 点的坐标

测站点至待测点的距离 D 和方位角TA P

式中,βC和βD分别为边AC和边AD与已知边AB的水平夹角;当未知边 A C 和边 AD 在已知边AB的右侧时,上式取 “- βC ”和“- βD ”;其他符号与前面公式相同。

二、偏心测量的基本方法

(1)角度偏心:参考遥测部分,遥测分为【圆柱面】【固定平面】【旋转面】三种模式,参见图3,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不同的遥测模式:

图5实得全站仪角度偏心测量

【圆柱面】:以站点为圆心,站点到参考点为半径的竖直圆柱体侧面

【固定平面】:过参考点,并与参考点方向视线垂R0直的平面

【旋转面】:始终垂直与视线方向并经过参考点的平面距离偏心:距离偏心有以下四个偏心值可以设定(见图6):

RO:辐射偏心(RO:在水平面上,OFFSET P:沿着测量方向因此是沿着坡度方向)

VO:垂直偏心(沿铅垂方向)

DO:距离偏心(沿测量线,因此是沿坡度线)

TO:切线偏心(棱镜放置位置要与站点和待测点成直角)

图6实得全站仪距离偏心测量

从RO/VO/DO/TO代表的意义不难看出:

1、RO是DO在水平面的投影,当视线水平时,RO=DO。实际上在进行量测距离时多为平距,故RO更具有实际意义。

2、VO代表垂直方向上的偏心量,它的改变只会影响点位高程,不会影响平面位置。

3、TO与遥测【固定平面】类似,如果sP与Off-set P通视,切线偏心测量也可以通过遥测来实现。

4、RO,DO,TO均是单距偏心的一个特例。

(2)圆柱偏心测量

圆柱偏心在实际测量中比较常见,比如测定电线杆、烟囱、油罐等圆柱体中心坐标。如图5所示,首先,圆柱偏心测量是上述偏心原理中单距偏心的一种特例,即待测点P为某一圆柱形物体的圆心。观测时全站仪安置在已知点A并照准另一已知点B进行定向;然后将棱镜放置在圆柱体的一侧c点,且使AC与圆柱体相切;输入圆柱体的半径R并对偏心点C进行观测,仪器就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出圆柱中心P的坐标。只不过用R和900代替d和y。实现方法:

1、采用切线偏心,用上述方法将TO的值设为R即可。

2、采用距离偏心,将DO的值设为R,在圆柱中心视线方向上放置棱镜,通过观测棱镜即可得出圆柱中心坐标。

3、采用遥测【固定平面】,将棱镜放置在圆柱体的一侧C点,且使AC与圆柱体相切,通过观测C将C作为参考点,再照准圆柱中心即可显示其坐标。

4、采用遥测【圆柱面】,如果R≤ZAC,可以认为AP=AC,等同角度偏心。

三、精度分析

从前面的介绍可知,全站仪偏心测量可有多种方式,其相应的计算公式亦有所不同;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公式( 1) 。为此,我们先分析公式( 1)的误差情况。对公式(1)取全微分并转换为中误差(不顾及已知数据误差),可得 P 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1]

(11)式中,m 和m 分别为竖直角和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 mS为测距中误差。

现设m a = mβ ,又因 cos2 a ≤1,所以上式可写成

由此可见,仅顾及测角和测距误差,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一点的平面精度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测量工作的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站仪偏心测量,其精度还需进一步分析。如角度偏心测量,公式( 1)中的S和β分别为测站点A 到偏心点 C ( 棱镜) 的斜距和竖直角,并非是测站点 A 到待测点P 的斜距和竖直角; 代替的前提是测站点 A 到待测点P 和到偏心点 C (棱镜) 的距离相当,即 DA P= DA C; 若不等,将直接影响待测点的点位中误差,影响值即为偏差值ΔD = DA C- DA P。因此,角度偏心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偏心点位置的选取。同样,对于单距偏心测量,其主要误差来源于偏心距 d 和偏心角 的测定误差; 对于圆柱偏心测量,其主要误差来源于半径 R 的测定误差和偏心点位置的选取( 即 AC 与CP 是否垂直) 。至于利用专制的两点式觇牌进行的双距偏心测量,由于f 和g 可以精确量取,其测定误差主要来源于全站仪测定 C 和D 的误差; 但应注意: 由于 f 值较小(一般为 0. 5 m) ,为了保证必要的精度,最大测程不要超过 100 m。

四、结语

利用全站仪进行偏心测量,观测方法简便易行,外业观测速度快,观测精度较高,能满足一般测量工程的精度要求,在复杂条件下的外业观测工作中,其优势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第8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情景设计;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对于英语的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不断的语言环境刺激,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领悟和记忆,因此,初中的英语教学课程应该充分融入情景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对课堂的排斥感,从而有效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一、英语情景教学的方式和特点

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英语课堂引入情景教学就是教师营造生动的英语学习氛围,将生活化场景融入课堂中,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英语知识能力的最终目的。在情景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积极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更好地掌握了英语口语能力。

二、新课改环境下英语情景的应用误区

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初中教材里英语单词的词汇量太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照顾到语法的教学,同时要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听、说、写,这样一来就导致课程节奏太紧,教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也感到很疲惫,整节课程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在每堂课中掌握好单词和语句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英语基础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英语教师忽略了对基础语法知识的讲解,一味追求学生的口语训练,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缺乏支撑英语学习的语法知识,学习漂浮在半空没有理论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心偏离,教师较为重视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整节课程以语法知识的能力掌握为主要目标,导致课堂重点过多,学生会无法及时消化,教师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景设计应用

对于英语教学的情景化设计,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实行:(1)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总结出,学生出现清浊音、元辅音分不清和不记得音标的情况,这一点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很不利。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必须在上课中,及时补充清浊音、元辅音的发音教学以及反复提醒学生音标的学习。同时,以形象化的方式将这些小知识融入班级文化中,让音标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出现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从而熟练掌握运用英语知识;(2)改变传统枯燥的单词教育方式,利用不同的物品丰富和形象单词的教学,譬如,在学习pencil-box(铅笔盒),bag(书包),book(书)的时候,可直接拿起学生的文具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单词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但往往不是所有单词都能够有效利用道具,例如,glad(高兴的,乐意的),have a seat(坐下,就座)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动作以及表情演绎出来,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安排学生演绎出不同的动作和情绪表达,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该单词的记忆和理解;(3)英语综合知识的教学,也就是针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教学,综合把握一节课的课程结构,有机地将这些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单词breakfast(早餐)的时候,教师可充分融入生活化的内容向学生提问:“What did you eat for breakfast?”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学生间也可以互相提问,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单词的含义以及该单词的用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合理地融入情景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等,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景,有效地实行教学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理解英语知识并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新经济应用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需求,建筑领域的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的交通道路、地下设施、办公及居住建筑、各种公共设施都是由建筑领域来完成了。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发展水平的体现。新科技、新技术是人们发展进步的表现,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和快捷,同时建筑领域也在不断的吸收新技术,不断的完善各项工程的需求。

一.我国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很多地方都需要发展和建设,这就成为了我国建筑领域在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原因。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时间断,整个系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漏洞,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施工质量不合格问题,一些建筑施工人员利用法律和制度的不健全,偷工减料,和一些技术上面的不娴熟和落后,使得我国的建筑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引用新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建筑施工程当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材料,为传统施工中的技术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机遇。这些工程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为一些建筑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填补了一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空白和不足,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是提供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行业中研发和应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管理技术和企业的计算机应用。

二.建筑施工新技术在工程过程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在防水施工技术中新出现了一个较为先进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建筑首先应处理好节点、板缝和基层等部位。裙楼屋面和塔楼屋面施工过程中涂膜应保证分布均匀,确保先涂的涂料完全干燥成膜之后方才可以进行第二次涂抹。铺设的方向应该是互相垂直的,按照技术要求最上面的涂层厚度应大于一毫米。建筑物外侧墙防水主要是为了防止抹灰层出现开裂空鼓现象,应在采用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的界面之间,固定钢丝网,钢丝网牢固之后再对基面进行处理,用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的加气砼砖墙施工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新技术在施工成本、施工时间、施工质量等方面大大优越于传统的防水技术,较传统工艺减少了人员的使用,节约了人员的开支。但是这种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操作人员技术娴熟,就可以达到此项技术的施工标准。

2.1防水施工技术:施工中的防水工序是任何工程都不能缺少的,有些建筑甚至做多层防水处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建筑和水接触的部位出现渗漏,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实际规范进行操作,其总体的设计原则是多道设防、综合治理、防排并用、刚柔结合、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复合防水,在施工选材上要严格选择防水材料,和适合的施工技术。

2.2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此项施工技术属于我国近期在建筑施工领域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之一,尤其是在一些软土质的施工地区。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在基坑支护技术理论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已经有相对成熟的计算程序方式,而且不断朝向时空效应、温度应力方向进行发展。在基坑技术中支护结构方面的进步,是为了适应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地质条件和深度的需求,在支护墙技术中,发展了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形式多样的施工方式;在支撑技术中,型钢、混凝土、钢管支撑等施工措施的应用很广泛。地基是任何建筑的基础,是工程施工的第一道程序,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在建造地基的工序不能做好,那么整个建筑的上层建筑做的再好也是不合格的,它决定着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只有最好基础工作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顺利竣工。这种技术在建造地基过程中节省了一些建筑材料,减少了工程的支出成本。

三.混凝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随着建筑的不断增高,传统手段的吊车和升降机已经很难满足工程队混凝土的需求,施工工艺和泵送设备已经显得落后,需要革新和发展。我国在泵送设备的发展中主要借鉴德国生产的普茨迈斯特输送泵,通过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已经生产出了可以满足建筑领域需求的泵送设备,为工程的高效运转提供了设备保障。从传统的混凝土配方上来看,不断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配方的成分和比例,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施工时保证了建筑的整体性、减少收缩以防止温度裂缝,在施工中经常使用的浇筑方式是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或混凝土泵浇筑这两种方式。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合理分段分层进行,施工监理人员在要对浇筑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密切注意混凝土质量和室外温度等多方面因素。浇筑时应在室外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大多选择在夜晚,而且应该让混凝土均匀上升,确保浇筑均匀。此项技术缩短了施工时间,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提供了保障

3.1屋面施工的新技术应用:屋面防水设计施工是防水施工技术中的一种,属于屋面施工的最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施工技术中都是采用防水卷材进行施工,其中包括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等材料。其中防水卷材又分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这两种材料。近几年来,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屋面具体施工中的需要,我国已经开发出了具有特殊性能的防水材料,如可以在潮湿基层上施工的防水材料、自粘结防水材料和处理剂等材料。在柔性防水技术发展的同时,刚性防水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聚合物砂浆、不配筋和配筋细石混凝土等防水多种方法也极大地增加了屋面施工防水技术的应用范畴。此种防水技术可以在减少沥青等防水材料的使用,避免出现污染,减少石油等化工原料的浪费。

3.2工具式模板脚手架:在建筑的模板设计中,传统中的模板都是以竹、木模板脚手架等材料,在近些年的建筑中这些都已经不存在了,都以换成工具式的钢制脚手架与模板。这种做法可以使得材料反复使用,更加安全、坚固,方便拆卸,降低施工成本。滑模、大模、筒子模、台模、爬模等工艺都有改进与提高。

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科技就会不断的进步,人类前进的脚步是不会停息的,科技的发展是不会停滞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来,为我国的建筑兴业提供科技保障,确保我国施工技术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建筑领域的飞速进步,会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居住、办公及各项公共事业的便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新技术会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节约建设预算、节省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社会的各个领域行业都需要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程玉民,张国平. 浅谈ERP项目的实施过程[J].会计之友2008(8):33

[2] 任国华.施工新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华章2011(28):125-127

[3] 赵新宇.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10(13)110-111

[4] 林旭亮.浅谈现代化建筑中对节能环保电气新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1(10)103-105

[5] 符至玉.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98-99

作者简介:

王亚伟[1]:第一作者,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本科学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