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缓解亚健康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缓解亚健康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缓解亚健康的方法

第1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据有关文献分析,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也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目前在国内,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评估方法、干预等综述如下。

1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主要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较难确诊,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其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个人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1.1 躯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疲劳、疲倦、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头晕、头痛、眼睛干涩、眼睛酸胀、咽干、容易感冒、腰背酸痛、怕热、记忆力差、失眠多梦、容易出汗、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睡眠不好、胃肠不适等,其中以疲劳为最常见症状。女性特有症状中以痛经最多,胀痛也很多见。英国的一项前瞻性调查研究表明,30.3%的英国成年人感到疲劳,其中约1.1%为慢性疲劳,0.5%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荷兰有学者随机在5家综合医院抽取4741名成年人,在参与调查的2447名成年人中有57%的人感觉到疲劳,40%的人感到头痛,39%的人感到背疼。

1.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情绪低落、时常叹气、急躁易怒、注意力差、焦虑、抑郁等为核心症状,情绪不稳、精神不振、精神紧张、孤独、空虚寂寞、焦虑等出现频率亦较高。

1.3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工作效率低下、交往频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难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等较常见;逃避现实、意志脆弱、苦闷、压抑、交往困难也很常见。

1.4 道德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沮丧和自我评价降低,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影响人的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损害人的生存质量。

2 亚健康的评估方法

亚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十分复杂,不仅包括躯体的不适,而且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方面的不良等,因此应从躯体、心理、社会及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前有关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估方法。

2.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1994年CDC又对CFS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英国于1991年制订出了诊断标准,并在多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2.2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2.2.1 采用现有的问卷或量表评价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多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EPQ)个性问卷、WHO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MBI工作耗竭问卷、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一量表为主,辅以其他量表进行测评的多量表的组合测评,这样能较全面地反映被测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2.2.2 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亚健康的评定 何丽云等、于春泉等分别自制用的亚健康调查问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亚健康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亚健康状态的患病率分别为50.44%、98.1%。研究表明,调查问卷对评判亚健康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可以对亚健康的躯体症状、心理和社会特征及严重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调查问卷或量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心理方面的评定,有的侧重躯体症状,也有的是从整体状况来评价亚健康。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使得文献报道亚健康的患病率差别过大,在20%~90%。

2.3 其他检测方法 有学者认为可以用血液流变学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检测。研究证明,血液粘滞性的升高常常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一个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HLB血检是应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MDI),根据血中氧化自由基的分布来诊断和检测人体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的方法。魏会珍等认为,中医诊法与HLB血检法有效结合可为亚健康脏器早期诊断提供一种较方便、客观、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

3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对立的两极,亚健康就是它们之间的过渡状态,如果对亚健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调适,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西方国家对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较多地从现代医学领域查找原因,对细菌感染、免疫系统抑制、内分泌代谢失调等方面考虑过多,过于局限,轻视了亚健康问题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订干预对策上西方国家也是强调单纯医学手段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国内对于亚健康的干预防治措施尚属于探索阶段,其中非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占大多数。

3.1 健康教育 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提倡规律的生活节奏、全面均衡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有效地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由娟对教师中亚健康人群进行了健康行为干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自我保健基础知识教育,对消除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

3.2 音乐疗法 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刘伟等使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62例亚健康病人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体感音乐疗法可同时缓解和改善身心两方面症状,应用简便,无损伤性,易被患者接受。2008年有人对音乐疗法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音乐疗法改善抑郁症状是可行的、有效的且易被患者接受。目前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存在样本含量过少,所用研究方法质量过低等问题。

3.3 中医中药治疗 亚健康常表现为心身异常的特点,而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作用等理论有着丰富内涵,尤其对心身疾病的综合干预治疗,是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研究证明,耳穴贴压、音乐放松、

足穴和中药足浴疗法4种亚健康状态非药物干预措施,可改善亚健康身心症状。

3.4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长期坚持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而且能增强自信心,锻炼意志,消除不良情绪,使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证明,健身操锻炼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并对改善不良情绪有显著效果。Wang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周每周2次每次两小时的太极拳训练中,发现其简明健康量化表中疼痛、健康总体评价、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心理功能的得分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提示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躯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3.5 其他干预方法 补充和替代疗法(CAM)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可包括咨询、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热或冷疗法、电磁疗法或按摩,还包括针灸、催眠疗法、瑜伽、冥想、顺势疗法、食疗处方、正脊术、浴疗等。CAM疗法正在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也正在逐渐被医学界认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是CAM疗法的主要怀疑者,现在也慢慢认识到CAM的优点。James等通过随机数字拨号电话调查被随机选中的住户中444名非疲劳和440名疲劳居民,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77%的居民在过去12个月中使用了CAM。在CAM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身心疗法。和非疲劳居民相比,疲劳患者更愿意使用基于身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推拿、脊椎指压治疗法)和心身疗法。研究证明,腹式呼吸法、瑜伽语音冥想法等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情绪、人际敏感等症状有独特作用,改善睡眠状况有良好的作用。心理干预对改善强迫、人际敏感症状的效果显著。

第2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健康 亚健康 体育锻炼

傅善来等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报告,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也只有2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75%。从体育学角度,对人类的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各种不同类别的体育项目对人体亚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区分出不同类别体育项目对亚健康干预效果的差异性,旨在为减少和缓解亚健康状况,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在处理学习、社交、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问题时,时常产生内心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头晕、失眠等亚健康的表现。

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2亚健康的分类

关于亚健康的分类方式,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可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道德品质性亚健康。

2.1 躯体性亚健康。躯体亚健康主要临床表现在以下方面:有疲劳感、头晕头疼、心慌、食欲不振、胸闷气短、消化吸不良、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等症状。这种状态的亚健康如持续发展,将会影响人体各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2.2 心理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心中懊悔、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精力下降等症状。

2.3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在工作或学习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和人际交往,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进而会继发地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2.4 道德品质性亚健康。道德品质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人常常陷入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圈子,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缺乏灵活性、逻辑性等等。意义障碍是指内在的心理因素妨碍对道德要求正常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拒绝教育者的教育,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式,毁坏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

3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

3.1 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竞争、学习和就业压力日趋激烈,导致学生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大脑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不能得到及时和充分的休息,导致人体的机能下降,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了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2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规律的起居和饮食习惯,会导致人的生物钟以及消化系统的紊乱。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都有着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不吃早餐、偏食、过度节食、吸烟、过度饮酒、睡眠不足等,这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理代谢,甚者造成代谢紊乱。使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3.3 缺乏运动和身体锻炼。由于学生对自身健康关注度不够,对体育锻炼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自觉锻炼的意识,再加之进行体育锻炼的产地、器材和和师资的缺乏,导致学生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严重不足 ,缺乏运动会直接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营养过剩、肌体抵抗力下降,长时间的静坐会造成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使大脑处于亚氧环境,导致大脑疲劳,从而出现亚健康的一系列症状。

3.4 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于受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有许多新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出现同学间关系不协调,遇事容易偏激,容易感情用事,易产生沉重的内心苦闷、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导致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 预防措施

大学生亚健康群体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促使亚健康到健康的转化。

健康与亚健康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何预防亚健康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率,加强组织器官的营养过程,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分泌,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摘 要 亚健康作为当前医学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亚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从国外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表明,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的75%。据报道,青少年颈椎病的患病率已达10%甚至更高,而青少年中以大学生患颈椎病最为突出。笔者就有关亚健康与大学生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综述主要从国内外亚健康研究现状和从病因病理、保守治疗两方面对大学生颈椎病做一介绍。通过保健体操这一功能性锻炼方法对颈椎病进行干预,来缓解大学生颈椎疲劳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亚健康 大学生 颈椎病 保健体操 研制

一、亚健康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00年-2016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亚健康概念”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信息32784条。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提出亚健康是一种人体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从大量研究者的文献中得出,目前,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仅限于我国学术界,“Sub-health”还没得到世界的认可,国内亚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医学范围,亚健康是属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而通过查阅国外文献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对“亚健康”研究很少,美国研究者将这种状态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并制定了CFS诊断标准。尽管世界各国学者对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工作,但是至今对亚健康状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亚健康”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其主要研究内容仍以CFS为主。

二、大学生颈椎病病因病理

唐汉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颈椎病病因多由于长期伏案学习或长时间使用电脑,加上姿势不正确,枕头过高过低等,屈颈过度,日积月累,使颈椎的关节囊、椎间韧带松弛,颈部肌肉张力改变,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削弱了对颈椎的支撑与保护作用,颈椎因此而逐渐出现生理弧度的改变,进而引起颈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即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一生物力学综合性失衡的恶性循环。张先发等曾发现我国高中学生中,坐姿合标准者占学生总数的46.8%,其他大部分为近距离坐姿,左右偏者次之,凡此皆可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导致出现颈肩部的不适,甚至最终出现颈椎曲度的改变。周万勇等通过对60例颈部不适青少年患者颈部X线片分析,大部分患者有颈椎曲度轻到中度异常,且患者临床症状随曲度异常的加大而加重。张先发川等通过对10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分析,发现52%的患者有颈椎曲度改变,其中以生理曲度变直最为多见,不连续及后突次之,但与椎管无明显联系。

三、大学生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由于大学生颈椎病多为功能性病变,故其经保守治疗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有中药治疗、推拿疗法、针灸治疗、理疗、保健体操等。其中,保健体操具有简便易行且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特点,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具有其他疗法不具备的优势。孙海燕等采用“颈椎病前期调查表”及“颈部功能评价表”调查1252例18-40岁不同行业健康人群颈部健康状况,并将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用自行研发的颈部保健操对试验组进行干预,对持续推广应用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颈椎病发病呈不断上升且有低龄化倾向,在校大学生颈椎功能减退呈菱形分布,80%以上为不健康或亚健康人群,进行颈部保健操锻炼对改善颈椎局部症状效果明显。张茂狮等用自制的保健操对240例患者进行研究表明运用保健操后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明显。

四、总结

亚健康的定义还不十分明确,CFS与亚健康是基本相似的,其诊断标准也有待完善,大学生颈椎病与亚健康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二者可能高度相关,从亚健康的角度防治大学生颈椎病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从上述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保健体操对疾病及康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进行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然而,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进行锻炼却很少提及。在创编的保健体操方面,大部分的保健体操没有对练习规格进行详细说明,练习的动作也不是很全面,动作相对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动作名称偏向专业术语化,动作要领不够详细。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能长期坚持练习和出现错误练习,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舒娜,张柔华,努尔夏提・尼加提,王晓东.高校学生颈椎病康复治疗与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21-22.

[2] 强刚,刘茜,潘道友,李涛,王小琴.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调查与颈椎病的防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03:222-224.

[3] 龙国强.太极拳对大学生颈椎病防治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23,205.

第4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亚健康被医学界认为是当今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中科院的调查发现,我国城市人口中亚健康人群每年以百万计的速度增长,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主要原因是缺少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继而发展成慢性病。由于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其学历水平及职称相关,教师们常常透支体力和脑力去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导致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越来越突出。可见,开展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干预势在必行。

1 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

尽管高校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的青睐,但是他们却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导致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表明,有54.44% 大学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2]主要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亚健康表现。

1.1 生理性亚健康状态

生理性亚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慢性的躯体疲劳。很多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以及课题、科研的压力经常坐在在电脑前熬夜,有些老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由于过累而出现脑缺氧缺血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和记忆力下降,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失眠、身体机能下降等现象,如果这些症状短时出现,经过适当地休息,往往可以缓解或者消除。但是,若长期积累并缺少必要的缓解就会导致积累性疲劳。

1.2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

在亚健康状态下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人的认知错位。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因压力过大;教学工作中又会经常遇到一些不被认同和理解的事情;为了自身价值体现和待遇,教师还要在有限的名额指标下进行激烈竞争,希望得到技术职称的晋升。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无处宣泄,这种心理的压抑渐渐地为亚健康埋下了祸根。经常会出现烦躁、焦虑、嫉妒、恐惧、郁闷、睡眠不佳等状态。

1.3 社会交往性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复杂,也使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表面化、物质化,缺乏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生理上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教师个人,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师的社会交往角色过于狭窄,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社会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和心理调适,这极易产生各种社会交往性问题。

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干预

亚健康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状态,它是一种可逆的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既可以向着疾病状态转化,也可以回归到健康状态。前者是自发的自然过程,无需任何条件;而后者需要外部条件的介入,需要自觉的干预。

2.1 干预亚健康的一般性方法

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充足睡眠,不熬夜

亚健康的生理表现主要体现在身体容易疲劳。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消除疲劳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充足睡眠,不熬夜。每天至少要睡眠7~8 h,并且,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期间一定要处在睡眠状态。因为这时是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分解最少、合成最旺盛的时段,此时,极易保证人体疲劳恢复。

2.1.2 合理营养,规律生活

消除疲劳的法宝之二是合理营养。人体在充分保证六大营养素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矿物质、维生素,此外,由于教师的工作特点是较长时间伏案工作,因此,教师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和纤维素,以保证胃肠道的通畅。此外,要保证一日三餐的规律、有节制的饮食。

2.1.3 适当运动,积极性休息

消除疲劳的法宝之三是适当运动,积极性休息。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人体的休息有两大方式:一是被动性休息即睡眠;另一种则是积极性休息即在改变身体活动方式中进行休息。体育活动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本质特征的运动,可以作为教师在改变其工作方式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休息,从而减少疲劳程度。

2.1.4 调整心理,处事乐观

尽管教师的社会、家庭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但是教师要学会经常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学会乐观处世,在高压下荣辱不惊,这对改善心理亚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2.1.5 改善亚健康的辅助手段

除了上述的一些常用方法外,还有很多辅助手段有助于亚健康的干预。例如,按摩和自我按摩,可以通过刺激体表,促进周身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增加组织代谢所需的营养。此外,桑拿浴、海水浴、空气浴等,也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

2.2 有氧运动对亚健康的干预

合理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干预亚健康状态。按照运动生理学理论,人体的运动是由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两类运动形式组成。有氧运动是指当机体从事运动时,单位时间内所摄入氧气量能够满足运动的需要量,能量的供给主要是有氧供能。其特点是强度不大的轻松愉快的一类运动。反之,则称为无氧运动。[3]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不会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物。同时,由于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动员人体的心肺功能来满足运动时的氧气供应,从而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这对于平时少有心肺功能锻炼的高校教师来讲,更具有健康促进作用。因此,有氧运动更能有效地干预亚健康状态。

2.2.1 有氧运动作用

(1)有氧运动对身体机能的作用。

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和肺的功能。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水平增加,肺的气体交换效率明显上升。对心脏功能是安静时的心率下降或不变,增加心脏体积,增大心脏的收缩力。这是心功能对人体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心脏功能增强的标志,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呼吸循环系统的发病率。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小,教师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运动,不易产生疲劳,因此可以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教师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的改善,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精力充沛的状态,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有氧运动还能有效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在进行有氧运动中如长跑、登山、攀岩等运动,由于这类运动持续的时间长,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能提高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骨骼肌、内脏器官的协调能力,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稳定性。

(2)有氧运动对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处于亚健康的高校教师,尤其是心理不完善的教师,往往无法保持正常的心理调节能力。适宜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感知和自信心。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就必然与他人接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等进行自我评价,这就促进了积极自我感知。同时,教师所参加的体育活动内容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等选择的,这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并愉悦身心。其次,有氧运动以其轻松愉快的身体活动形式,可以有效改善个体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加之人们参加体育活动都是在自己的闲暇时间主动参与,因而个体的情绪是积极、稳定的。因此,在短期内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后,即使不能有效提高心血管功能,也能有效降低和控制焦虑、抑郁程度。再者,体育活动可以增加社会交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人群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因此,有氧运动,尤其是集体性体育活动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方式。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由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2.2.2 有氧运动的内容

通常人们采用的有氧运动类型包括诸如太极拳、气功、慢跑、快步走、郊游、游泳、自行车、滑雪、健美操、攀岩、登山、广场舞、交谊舞以及各种球类活动等。无论教师选择哪种运动,只要运动强度适宜,就能达到有氧健身的目的。一般来说,开展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一般以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来确定运动强度。对于身体机能较好的年轻人,运动强度在最大摄氧量的80%为宜;老年人采取40%~60%比较合适。为方便起见,通常采用心率来衡量有氧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后即刻心率在120~140次/分钟较为适宜,心率不宜超过150次/分。[4]此外,还要保证足够的运动持续时间,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宜低于30 min,每周至少要练习2~3次以上。只要高校教师能够坚持不断地开展有氧运动,尤其是能够设定一个符合自己的合理运动方案,在一套合理营养、规律的生活方式基础上,规律性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有效地干预亚健康状态。

2.2.3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各类身体运动之前,高校教师首先要进行健康检查、运动试验和体适能测试等,并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根据测试和评估结果为选择适宜的运动手段、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等提供依据。

第5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保健推拿 生活质量 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GR24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竞争等疲劳状态。加上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以及其它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促成亚健康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亚健康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疗法,保健推拿是从卫生保健学的角度去研究对不同的工作人群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作用,以此来寻找出最适合个体生理条件的体育运动形式,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推拿保健具有经济简便,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的优点。且它不需要其他复杂的医疗器械,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从而证明了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对大部分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避免人们害怕打针吃药的心理作用。

1 保健推拿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1.1 发展历史

以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关怀下,推拿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推拿专业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在上海开设了推拿培训班,成立推拿专科门诊部,建立推拿专科学校,并邀请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开始了有计划的正规教育。

推拿学校着重开展了对推拿历史和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做了大量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对推拿的作用和治疗原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工作;对推拿手法明确提出了必须具备的技术要求,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

1.2 作用

各种按摩手法均是通过其手法的不断变化刺激人体外部器官,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神经、血管,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这种变化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正常,增加人体抵抗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增强健康的目的。

(1)按摩对循环系统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的作用。(2)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一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影响肺的功能。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使呼吸肌发达,增加肺活量,使肺保持良好状态。(3)按摩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力增加,从而加速胃肠蠕动;同时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4)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噬菌能力。

2 保健推拿的发展现状

百废俱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都开设了运动医学课程,并由体育院校编写了“运动医学”教材。80年代初,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如今我校的保健专业的开设。从2005年至今也有了百来人从事了这个专业,而且从免费为师生开放后逐渐使这个专业在我校名声大振。从各师生的反馈中可以知道人们对这个专业也有了很深的认识。特别是从老师身上更能体现出来。教师工作本身就很辛苦,下班后都很少有精力去做运动,保健推拿能使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保健推拿就可以很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我国这一传统疗法,很多国家都来我国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既可以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也可以为保健推拿加大了宣传力度。

3 亚健康的定义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和“亚健康”这个名词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保健推拿的热门度。 亚健康是人的身心情感等方面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

治疗亚健康状态,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治疗亚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而保健推拿能调节人的情绪,消除疲劳,协调阴阳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亚健康的目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治疗手段,深得人们的喜爱。

4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症状

专家表示亚健康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其大体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以心理症状为主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以人际交往中的不良症状为主的人际交往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及过劳死五种。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通常来说,如果你身体没有什么显然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反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非常注意这些症状。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又不固定,它是人们身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但主观上又有许多不适的症状及心理体验。如果我们能正视亚健康,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努力摆脱亚健康,就能够活到自然寿命。

5 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保健推拿法

第6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亚健康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日趋显著,每年因此而退学、休学学生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与极端案例相比,一般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亚健康问题更值得社会的关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成为适应性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一、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的具体化,国外心理学家曾提出许多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模式和罗杰斯的“功能充分发挥者”模式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心理健康七项基本标准: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主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结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界定为:第一,心理健康应表现为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第二,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豁达的心胸,充分展示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第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宽以待人,尊重、信任他人,有合作精神。第四,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思想、信念和行动都能与社会保持同步。第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付诸行动,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精神。 

二、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一般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对心理亚健康的界定多为描述性的,例如“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 

心理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特征。心理亚健康状态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人际沟通等方面产生困惑、压抑、郁闷等心理感受,从而导致家庭生活失调、工作效率低下、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现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现: 

1.人际交往弱势心理状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退缩、消极、敏感,常常难于与人沟通。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这部分学生的性格孤僻,在人际交往时担心不被别人理解,怀疑别人对自己有意见,产生危机感。此类学生自我封闭,不愿找人倾诉,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往往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们在对人处事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易接受他人意见,不理解其他同学的需要,经常责备别人,缺乏合作精神。人际关系交往弱势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健康。 

2.学习焦虑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感到学习困难,担心自己成绩下滑。还表现为放大自己的心理问题,把问题看的很严重。此类学生对外界的反应有极端化倾向:一种是亢奋型,另一种是压抑型。此类学生往往过去取得过较好的学习成绩,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3.灰色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自卑感强烈,对事物有畏难情绪等。部分学生表现出周期性的情绪波动,情绪高涨时充满活力,低落时则异常消极。这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明确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4.情爱挫折心理状态。这类问题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主要是因爱情不顺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情绪并走向消极状态,但又不能自我调节的心理反应。在不同的情况下,情爱挫折心理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在情爱问题上最突出的表现是消极情绪,丧失自信,失去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追求。 

三、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不适当。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往往采用功利主义的教育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形成抑郁焦虑、敏感多疑、偏执敌对、自卑易怒等不

健康的品质。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子女进入大学后只重视对其提供经济支持,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成长,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2.社会不良现象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诸如未通过公平竞争而赢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甚至形成扭曲的大学生价值观。激烈的社会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人身心疲惫,也容易导致心理疾患。

3.网络带来的心理压力。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28.96%,高于25.6%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网民数达到3.84 亿,其中学生占31%,是最大的网民群体。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网站信息,其次是消闲娱乐、与人沟通及阅读新闻。网络上信息泛滥,心理活动规律表明,当外界输入的信息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容易造成压力和混乱,妨碍深层思考,而且上网减少了学生与现实世界的交往,造成其人际情感匮乏,进而产生各种情感冲突。而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容易丧失自制力,形成对网络的依赖,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4.社会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大学新生在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中,导致其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的大学与他们理想中的大学不一致,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都是精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头顶上的光环消失了,巨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使得这些学生或自暴自弃,或自我封闭。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5.家庭贫困。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社会的援助也可能会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此外,现行的就业制度也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既不能依靠父母,也没有金钱做后盾,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四、应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措施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要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尽早进行有效干预,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理亚健康最有效的办法是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其自我调控的潜能,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机制。同学和朋友是大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他们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自发的、随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以此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通过正常方式宣泄情绪。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常常通过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宣泄是在大学生调控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健康的宣泄方式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而不健康的方式则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不良情绪。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让学生的情绪通过健康的方式得到宣泄。 

第7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运动疗法  亚健康 疲劳 调治 

       亚健康疲劳为一种倦怠感,以精力不够或周身感到精疲力竭为主要表现,是人体在劳动过程中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也是人体耐力下降的表现[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就业的压力、失业的威胁、人际关系的复杂紧张,使人们不得不承受越来越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疲劳。由于亚健康疲劳感的持续存在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更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日久会演变成某种疾病。

       我们从2007.7-2009.7对50例人体亚健康疲劳的患者进行了综合调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9年7月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亚健康门诊的50例亚健康(sub-health)疲劳患者,按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调治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具有长期疲劳(超过3个月)、运动平板试验排除心脏疾病、临床实验室检查排除疾病等特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疲劳程度及时间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1.2入选标准

       1.2.1体检时排除机体患有器质性疾病;

       1.2.2平板试验无异常心电图改变; 

       1.2.3年龄在30-45岁之间;

       1.2.4疲劳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不缓解者。

       1.2.5愿意接受调治者。

       1.3方法

       1.3.1平板试验方法:采用美国CA SE8000运动测试系统,全程共分8个阶段,速度为2.4km/h、2.7km/h、4.0km/h、5.5km/h、8km/h……,每一阶段3分钟,以患者达到运动时最大心率为度(HRmax,200-年龄),自动记录心率、血压及心电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最大心率时的运动速度,以60%HRmax作为运动训练的依据。

       1.3.2康复调治方法:采用宁波产的KLS-2162B1型运动跑台,运动前做5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速度以2km/h、4km/h、6km/h的速度递增,再以慢跑(8km/h)与快走(6km/h)各1分钟交替进行的方式的训练20分钟,结束后以6km/h、4km/h、2.4km/h的速度递减,放松5分钟。

开始训练2周内以持续运动时间20分钟,2周后逐渐增加量到30分钟,每周3次,运动练习结束后进行全身按摩20分钟。对照组给予每天按摩治疗20分钟,每周3次,两组患者均以30天为观察adjustment 期。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1.0统计软件,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P<0.01为有显著性差别,P>0.05无显著性差别。

       2 结果运动疗法及按摩均能缓解亚健康的疲劳感,但调治组的耐力在调治前后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

    2.1运动平板测试:两组亚健康者在调治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平板测试,以调治者达到最大的耐受力为准。3 讨论 

第8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危害 干预措施

亚健康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肌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亚健康状态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近年来发生不断增加。乐虹等调查的武汉3所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在70.45%,经常熬夜、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感觉学习与生活压力大等与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有关[1],范存欣等报道大学生亚健康占61.74%,个体心理行为与家庭因素、学习与就业压力等是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2]。亚健康状态对在校大学生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其由亚健康状态尽早转化为健康状态。

1.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其进入大学生活以后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直接或间接相关。饮食不规律,当肌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肌体失调;不良的生活方式,部分学生进入高校独立生活以后养成吸烟、酗酒、缺少运动等习惯;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造成严重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常见现象。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低落、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及方法、学习阻力大,以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1.1躯体亚健康及危害。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明显疾病后而经常出现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关节肌肉酸痛、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且不易缓解。以上症状均可以导致抵抗力下降使肌体向疾病转化,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它虽然不像癌症、心血管疾病那样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但它却是一个不被人们重视而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1.2心理亚健康及危害。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症状的持续存在,则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会慢慢进入心理疾病阶段。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诱发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1.3人际交往亚健康及危害。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交往频率下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广泛地接收大量信息,这些都会导致人际交往减少及关系的淡化。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意识,孤独、猜疑、自闭,是在同学之间树起多条屏障,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患心理障碍和疾患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高校医护人员要加大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危害的认识,对存在亚健康的学生及时发现,尽早干预,积极寻找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及周围环境入手,重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劳逸结合,开展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消除亚健康对学生的威胁,从根本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2.1提高认识,自我修养。作为大学生要清楚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以及就业形势压力等各种复杂情况,要树立良好的身心健康理念。不但要有健康体魄,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做到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自控能力,及时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要搞好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为适应社会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组织,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健康新理念。学校应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及通过校园网络、校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觉防病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应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亚健康问题,及时防止大部分学生进入亚健康状态,对进入亚健康状态的同学要防止恶化,积极进行康复治疗,避免进入疾病状态。牢固树立“健康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2.3心理调治,适时干预。对亚健康状态患者的调理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善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心理调治,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在评价自己时,既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又不用放大镜来看自身的缺点[3]。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个性面对人生,追求更多的生活和学习乐趣。

2.4适度运动,强化体质: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应对高考,进入大学后沉迷网络,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抵抗力降低。运动是锻炼意志、强化体质、防止疾病的有效手段,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但能够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还可使情绪乐观,精力充沛,提高心理素质,有效预防亚健康现象的发生,并促成亚健康状态向健康转归。

2.5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非凡:一些不起眼的五谷杂粮,能够降血脂、刮脂肪、利肠胃等。暴饮暴食能引起肥胖、胃病、肠道疾病等,是身体亚健康一个比较重要的起因,拒绝暴饮暴食,规律饮食,肠胃各机能也能正常运转,营养均衡,让我们离亚健康也就远了一些。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建议多进食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猪肝、鸡蛋等食物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增强抵抗力。

2.6家庭教育,及早干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身特点,家庭教育在人成长中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以生命健康、生命价值、生命智慧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对预防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7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饮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长期的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导致疲劳积累、情绪暴躁以及思维能力下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改变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紧紧相邻,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但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但又会向疾病方向发展,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远离亚健康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因人而异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亚健康,使亚健康早日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乐红,吴均林,王春荣等.大学新生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4,17(3):13-15.

[2]范存新,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0.

第9篇:缓解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Abstract: Sub-health has severely affected people’s work and life. Questionnaire,document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ub-health stat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author’s colleg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b-health state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physical culture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iming to provide some basi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to take precaution against the hidden threat and decrease the quantity of the people in sub-health in the college.

关键词: 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Key words: students;sub-health;athletic sports

0 引言

亚健康(Sub 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威胁到30岁以下年轻人。据了解,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近60%。在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宝贵财富,预防和减少学生亚健康的比例,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大学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08、09、10级各专业随机抽取50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各种网络、期刊、著作,查阅了近10余年来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50多篇,为了解国内外关于亚健康现状奠定了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分类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会体育部干部分头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6份,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2.3 访谈法 与我院心理辅导师进行访谈,获取研究的相关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道德方面的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等。尤其是躯体不适及心态失衡等亚健康问题将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导致最终成为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据统计,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发生“过劳死”超过万例,我国青壮年人群猝死案例也呈上升态势。

2.1.1 心理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许多症状表现为心理健康的不良状态,如精神不振、情绪低沉、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波动、烦燥焦虑、失眠、多梦等。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学生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其中焦虑、恐慌最为常见,在与人相处时谨慎小心,患得患失。适度的焦虑有助于维持人格的完整,促进人格的高水准统一,而过度的焦虑会使个体的心理出现种种不适。在这种状态下,若给予适当的干预,亚健康就会向健康方面转化。否则,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调查结果(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选择很大压力141人,占29.4%;较大压力289人,占60.2%;没有压力50人,占10.4%)表明目前我院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选择很大压力141人,占29.4%;较大压力289人,占60.2%;没有压力50人,占10.4%。

2.1.2 躯体性亚健康 大学生躯体亚健康有心慌、疲劳、头昏头疼、胸闷气短、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两目干涩等。调查发现我院学生躯体亚健康形势令人担忧,约80%以上的学生有时或时常出现躯体性亚健康问题。(见表1)

2.1.3 道德品质亚健康 现在很多学生,评论起别人头头是道,眼光只看在别人的短处上而从来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全面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缺乏开阔的胸怀包容心,缺乏责任感,没有抱负,不懂感恩,只求索取和呵护、不讲奉献;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

2.1.4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表现为对工作学习困难重重,人际关系难以协调、紧张,同学、师生不能和睦相处,没有知心朋友,角色错位等。通过对我院学生心理素质的随机抽样调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自我评价问题:很高的占9%,较高占42%,一般占44%,较差占5%,很差的为0%。对他人的评价:很高的占1%,较高占55%,一般占37%,较差占4%,很差占3%。对环境的适应状况:很适应占5%;较适应占62%,一般占30%,不大适应占35%,很不适应的无。在与心理辅导师交谈过程中发现,我院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己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评价较高,说明我院学生社会适应性状况良好。

2.2 导致我院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导致“亚健康”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它使人们长期处于心理压力过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不断变革,也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面化、形式化、物质化的现象,缺乏情感交流、冷漠使人游离健康;自然生态的破坏、城市人口密集、住宅高层化、环境污染等,使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受到伤害,人的健康状况因之下滑为“亚健康”。然而,人们普遍缺乏体育新理念也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

2.3 亚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医学和医生有着过高的奢望,认为良医无所不能。事实并非如此,除了感冒、感染、营养不良等少数单纯生物性病变外医学对当今临床绝大多数疾病,特别是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存的各种慢性疾病并无根治方法,能做的只是有所控制或缓解。

科学而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强健体魄,培养坚韧、勇敢的品质、自觉接受坚持性、自制力、亦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增强自尊自爱,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因此,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2.3.1 体育运动能磨练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具有疲劳、艰苦、激烈、紧张、抗衡以及相互竞争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可以培养他们沉着冷静、戒骄戒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体育运动不但要战胜外部条件:气候的严寒酷暑,场地器材的简陋等,而且要克服机体自身所产生疲劳以及不适应。

2.3.2 体育运动能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能使人与人产生“亲近感”,特别是在对抗性的活动中,使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的交流和协调更加频繁,这是对个人心理品质进行的严峻考验。在体育活动中,不论相识与否,都可以找到相互交流的手段,一个手势、一套动作都可以交流信息,即使是那些性格不善交际的人,也可以在运动中很快互相理解。

2.3.3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乐观、积极开朗的心境 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的心态形成。国外精神病学家指出,跑步者在运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种像欣赏音乐一样的愉和兴奋感。同时,由于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引起肾腺素分泌增多,这就使人感觉精神兴奋、心情愉悦。

3 对策与建议

3.1 增强学生的健康与保健意识 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如:多搞一些规模小、强度适宜、可操作性强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寓体育于娱乐之中,以满足他们对体育的需求,使健康教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3.2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 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导致了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广大学生应该克制和杜绝吸烟、酗酒、起居不规律、逆时而作、乱用药品、偏食等不良行为,提倡主动养生、科学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

3.3 适当培养特长和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使人身心放松,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因此,应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完成各种运动的过程中,学会与队友的默契配合和与对手的周旋较量,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美妙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