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综合服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重点用能;节能监察;能源管理
0 引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提出“两化融合”的总体思路。发改委和节能监察中心在节能减排提升为基本国策的大环境背景下,针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的监察工作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十二五”期间节能监察工作的发展深入,基于现有的单一平板结构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节能监察工作的全部业务需要,在深化工作的要求下,设计开发一套“省、市、县”三级联动,并可借助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的用能单位能耗监管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既有助于节能指标的分解,将节能任务切实的落实到各个地市、区、县,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分布式部署、集中管控等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节能监察工作的效率。
本文结合节能监察工作的业务要求,提出了一套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设计实现了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数据的快速和准确的监测,并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快速传递、共享、管理和应用。
1 系统设计
针对目前节能监察工作的情况,并经过调研,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需满足以下要求:
能够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掌握全省煤、电、油、气、水、热和其它资源的利用状况。
基于能耗数据,对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进行能耗分析、能耗水平识别,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用能情况。为政府和专业管理部门掌握、分析信息、研究节能改造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平台。
建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专家咨询系统,对用能单位的能耗进行合理、科学的咨询和指导,帮助用能单位做出及时、正确、可行、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全面掌握各个地市能源使用、消耗、配置及调度情况,利用预测和预警技术,根据不同行业相关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限值进行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和报警功能,为城市的能源使用、保障、调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建立全省能源安全预警系统。
根据系统的要求,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的网络布局是基于节能监察业务的特点设计的,整体部署在综合信息中心的中心机房中,通过Internet为节能监察中心、发改委、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和数据的管理,并为各用能单位提供数据采集上报的平台。总体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2 实现与应用
采用图1的系统架构,开发出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结合了各类用户的特定要求,实现了节能监察的业务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及对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状况的动态监管。
系统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提供了信息中心端和用能单位端两种子平台,其中信息中心端为节能监管单位服务,提供节能监管相关的数据分析、业务报表等功能。用能单位端为用能单位提供对自身用能数据采集上报,并对自身用能进行分析的功能。
信息中心端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用能单位端的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整个能耗动态监管系统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 的B/S结构设计。在设计上保证了技术先进性与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兼顾操作的方便性和高效性。通过数据保密与容错机制,保证了数据安全。对于接入以及外部的访问采用该架构建设开发,易于客户端的使用,同时也精简客户端的费用。
系统的数据采集根据企业的网络建设不同,提供了以下四种模式供企业选择:
方式一:如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本系统在企业设置前置数据服务器,直接联接企业网络获取企业的数据,系统通过前置服务器把数据传输到中心机房。
方式二: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企业前置服务器,连接企业的工业网络采集相关仪器仪表,完成数据采集,同时配合手工的录入填报。企业的前置服务器与控制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直接联接,把数据直接传输到中心机房。
方式三:企业在没有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前,可通过数据终端手工输入数据,把企业的数据直接录入到中心机房。
方式四:对于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耗能设备或节点,使用GPRS的数据模式实现数据采集点和信息中心的直接连接。
该系统的建设可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煤、电、油、气、水、热、其它等)的采集、上报、汇总与分析,并生成动态的数据曲线和报表,以及利用分析后的数据依据节能法规及能源监测标准与办法进行科学的专家咨询决策,自动的产生针对不同企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科学的利用能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能够实现对全省能源消耗数据的及时、快速和准确的监测,以及科学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并通过门户网站、无线终端等手段为监管部门相关人员提供了多方位、可视化的便捷服务,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实现两个层次的服务,即一方面为节能监管部门提供直观、简明、快捷的数据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另一方面是为相关委办局实现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动态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
系统的运行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数据库,通过与省政府办公网络平台的对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共享、管理和应用。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和预警、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有关数据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及分析,以提高监控数据的应用水平。
3 总结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量控制技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能源利用监督评价体系和能源监督管理模式,支持能源与节能宏观综合决策,实现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能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薛文英.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统计管理分析与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2):55-57.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危机;信息平台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节能减排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必经之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一、节能减排概述
(一)节能减排的概念
节能减排指的是企业采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能源,减少原材料的投入和浪费,降低能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节能减排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能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对能源消耗时所产生的的污染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二)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
(1)我国现有的进行节能减排建设的单位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它是我国进行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的总指挥,制定节能减排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的技术指标,规定节能减排建设的基本方向等;2、事业单位。它主要指的是进行科技开发的科研所,它是节能减排建设的主体。我国进行节能减排的建设主体主要包括:下属的事业单位,如工商业、交通业、能源业等研究机构;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知识进行推广;3、信息服务平台。它主要是以商业网站的形式存在,用于全社会节能减排信息的互动,方便人们了解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4、实体企业。每个企业首先都是为了自己企业的经济效益着想。实体企业强调的是在保证企业利润和发展的大方向下,为人民提供节能减排的产品以及服务。
(三)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未达到全方位的建设。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没有对其进行多方面、全领域的推广和评价,而且也只是对产业的技术标准进行推广和评价,并未从财政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虽然财政政策的研究所或多或少的对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实证研究却很少,使得政策研究和实验结果停留在两个层面。
2、研究和实践都较浅显。现有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从研究和实践角度看都不够深入。节能减排数据较分散、数据之间不能完整结合,使得对政策分析缺少数据来源,而且统计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的建设单位间进行数据交流时有困难。
3、各领域间缺乏协调性。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单位都是各自进行建设,缺乏沟通和指导,造成重复建设和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重复建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信息孤立,信息上下间沟通不便,全国信息很难达到共享态,地方的一些重要数据不能及时反馈给国家主管部门,影响其决策能力。
二、信息平台的介绍
(一)国家电网中节能减排的主要指标解释
(1)能源消耗总量:指的是在报告期间实际消费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数量。
供电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实物量+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实物量。
火电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发电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供热量×热力折标煤系数。
(2)综合能源消耗量:指的是报告期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能源总和的净值。
供电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费实物量。
火电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费-发电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供热量×热力折标煤系数。
(3)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产值。
(4)减排CO2=综合节能量×标煤折CO2系数。
(5)减排SO2=综合节能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6)节能技术投资额:指的是用于节能技术的改造投资金额。
(7)节能率:节能率=本年累计综合节能量/上年同期综合能源消费量*100%。
(8)综合节能量:指的是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计算的节能量。
(二)信息平台的介绍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水平较低。在相关政策的鼓励、指导,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已成为趋势。
(1)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Web显示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此系统对于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都是实时的。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都是发电企业、集团下属公司中采集到的实时数据,然后将其传给实时数据库,如果想要对其进行处理则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想要观察此数据可通过Web网页进行实时数据的展示。
(2)信息平台可实现的目标。1、网络平台。它支持网络信息的调度和传输、有较好的安全防范功能、能进行审计分析以及拥有完备的网管能力;2、数据库体系。可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还拥有强大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3、应用体系。包括安全、可靠的内部通讯系统,可进行开放式数据库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全局性的、支持公共政策分析和决策的应用系统;4、安全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统一的、分级管理的保证体系,从而保证此网络体系的安全运行,便于进行节能减排的监控。
三、利用信息平台,监控节能减排的意义
利用信息平台,监控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包括:
(一)资讯互动,节约财政。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可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动态、行业新闻、标准信息等内容展示在Web网页上。同时用户可以自己通过搜索功能,搜索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还增加互动式服务,为用户提供资深专家讲座、政策解读、疑难解答等,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活动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行业新闻了解到如何有效进行节能减排,避免能源浪费,节约财政开支。
(二)在线监测,降低能耗。信息平台可实时采集煤炭的消耗数量,并对煤烟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同期煤炭的使用情况以及废烟、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对数据偏离正常值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三)自主管理,科学决策。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共享、用户互动的平台,同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平台。可通过设立权限、信息管理、角色分配等模块,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的服务,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同领域的信息互动,而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
总结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起高效的、实时的、可共享的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可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网络,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统计,从而实时监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状况。可有效提高能源数据的利用率,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节能减排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宏良,李一林.节能减排标准化系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02)
医院建筑运行能耗若按能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电、天然气、油、煤、水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医院的用能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因此,节电和节气工作是医院节能的重点。此外,医院建筑运行能耗还可按用能子系统进行划分,如:采暖空调系统、卫生热水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办公设备、医疗设备、洗衣房、食堂等。调查表明,医院主要用能系统为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高达60%~75%,是医院节能的重点。根据医院用能的特点,节能改造的范围包括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主机设备、输配系统、末端系统)、卫生热水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洗衣房、食堂等。在节能改造过程中,除了建筑、设施设备等“硬改造”外,还应注重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软改造”,如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源管理工具等。
概括而言,医院节能改造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即:测试诊断方案评审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管理效果评估。此模式既适用于医院自行组织的节能改造项目,又适用于节能公司参与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挖掘节能潜力、科学合理地降低改造费用,从而获得最佳的改造效果。
现状与问题
*规划与政策
我国没有常设的统一的节能主管部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属于非常设机构,国家能源局不承担节能监管职责),而是将节能监管职能分解到相关部委,各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医院节能工作,但很多停留在定期收集医院能耗数据报表的层面上。在医院节能的整体规划、节能标准制定方面,湖南做了很多工作;在医院节能监管和服务、改造项目推动方面,上海走在前面。
基于我国医院的现状,做好节能工作,依然要靠政府主导,大力推动。
首先是政策及规划的制定。专家认为,医院节能政策要激发起相关单位的内在动力,必须深入分析两个“利益链”:一是医院节能的各个相关单位的利益链,即节能对每个单位有什么“好处”;二是落后技术迟迟不被淘汰的利益链,因为一些落后技术的长期存在,“养活”了相当一批人。这两条“利益链”,前者建立不起来,后者不被切断,就会导致很多节能措施无法广泛实施,以致医院节能工作进展缓慢。医院节能政策,应当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能耗审计与监管,实行能效公示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奖罚力度,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建筑能耗定额和能源阶梯定价(超定额加价)制度。
其次是政策执行。长沙某三级医院使用电锅炉采暖,多年来一直未做改造,调查发现,该医院距离天然气管道不足20m远,完全可以改用燃气采暖,且改造的初期投资不大。而实际情况是该医院能耗很高,仅电锅炉的年耗电量,按火电发电标准煤耗折算,就超过3000吨标煤。因此,关键在于政策执行到位,否则,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最好的机制都不管用。
最后是监管与服务。做好节能监管与服务,目前有两项基础工作要做。对于医院,急需安装能源分项计量装置和监控系统,只有掌握分项能耗数据、了解设备实际用能工况,医院节能工作才会“心中有数”。对于主管部门,亟须建立能源监测平台,该平台与医院能源监控系统联网,有利于动态监管、有效监管,有利于及时调整政策、改善服务。
*方案评估与决策
通过对湖南“3+5”城市群18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用能调查发现:12家医院或多或少做了节能改造,占总数的67%;仅有1家医院对各能源子系统安装了单独计量装置,有完善的能耗分项计量和监控系统;有3家医院做过全面的节能诊断,仅占总数的8%;全部为单一项目,没有一家采用全面的、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
节能项目总计42个,其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有8个,占总数的19%,其余为医院自行组织改造项目;改造投资均不大,有30个项目的初期投资少于15万元,占总数的71%;技术方案单一,有23个项目采用照明改造或空调水系统变频改造,占总数的55%。
另外,大多数医院无整体的节能规划,短期行为较多,同一项目多次或重复改造;改造方案对充分利用现场条件考虑不够,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考虑不够;不注重改造后的运行管理,维护成本较高;对减少医院整体能耗的效果不显著,或者没有评估过改造的效果。
经分析,大部分医院对于方案评估环节不重视或者节能诊断工作缺失,以至于决策不科学、主观随意性大,直接导致节能改造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建议各医院在进行方案评估时遵循以下原则:
改造方案考虑节能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平衡。一般而言,节能,也意味着省钱、减排。实际工作中,节能不等于省钱,节能不等于减排。例如:燃煤锅炉改用燃气锅炉,由于天然气价格较高,节能(减排)而不一定省钱;空调系统采用冰蓄冷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了较低的分时电价、冰蓄冷电价,省钱但不一定节能;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减排但不一定节能。
改造方案既要考虑节能,还要考虑用能结构的优化。一方面,我国的电力生产以燃煤发电为主,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从本质上说,电绝对不是清洁的能源。因此,减少用电量,是优化医院用能结构的必然要求。不少地区对医院综合电耗提出了限额标准,例如:对二级医院的综合电耗,湖南要求≤60kWh/(m2・a),浙江要求≤70kWh/(m2・a)。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用能补充(如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条件许可时,尽量利用废能(如锅炉废热),可进一步降低医院的整体能耗,优化医院用能结构。
改造方案既要考虑用能总量的控制,还要考虑用能系统效率的提高。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运行服务的前提下,控制建筑用能总量,降低单位面积综合能耗,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节能,提高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用能系统效率指一次能源利用率,所有二次能源 (如电、蒸汽等)和耗能工质(如水、压缩空气等)均折算成一次能源,特别是电,要按火电发电标准煤耗折算(等价值)。医院应当对不同的用能需求作精细分析,以寻求用哪种能源、在哪个“梯级”加以合理利用;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使用合适的能源,尽可能消除能源转化和传输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按照系统最优原则,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充分集成与优化,使其效率最高。
另外,改造方案应考虑初投资、运行成本、回收周期等因素,考虑医院运营近况与长远计划、能源供应与价格、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节能政策与监管、医院管理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而言,节能公司还要考虑财务成本和各类风险。
*技术与管理
医院节能改造,首先应满足医疗与卫生要求。随着专业设计院、节能公司的参与,技术和管理方面完全能够满足医院节能的特殊要求。
现有的成熟节能技术很多,涉及到能源、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计算机和网络、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关键是如何整合,技术运用不当可能导致更大的浪费。对节能公司而言,技术整合能力的强弱,关乎节能改造项目的成败。
通过走访吉林、北京、郑州、西安、成都、武汉、长沙、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的一些医院,我们发现大多数医院对于节能改造认识片面,普遍存在重视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忽视项目管理和运行维护,重视“硬改造”,忽视“软改造”的问题。调查表明,建筑用能系统产生能源浪费的原因,人为的操作及保养所发生之浪费约占55%~58%,设备设施效率差导致的浪费约占42%~45%。因此,要实现节能改造效果,技术和管理这二者不可偏废。
这些医院采用了很多的节能技术,但有两个方面存在缺位:一是围护结构的改造基本上没有。进行围护结构改造,能有效减少医院建筑的冷负荷,大幅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事实上,这方面的技术也很成熟,典型措施有:外墙隔热保温、三层玻璃窗户改造、外置遮阳板。二是对于医疗设备的节能大多数医院没有考虑,个别医院仅仅对需要预热的设备做一些管理,没有其他措施。调查表明,医疗设备装机功率占医院用电设备的15%~22%(空调主机为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的情况除外),其节能潜力不可忽视。
不少医院的节能管理工作,缺少正确的财务控制。湖南益阳某县医院,燃煤锅炉改用燃气锅炉后,发现采暖季的能源费用居高不下,于是决定停机 “节能”,此事将对医院声誉及服务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实际上,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医院能源管理,从成本、绩效等方面,及时分析、评价医院能源消耗状况,与节能部门一起,找出节能管理薄弱环节,使医院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节能管理内控体系,促进医院管理层正确组织与管理,降低用能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此外,对于节能公司,除了改善售后服务外,还可针对大多数医院缺乏能源技术和节能管理专才的现状,编制一些常识性、普及性的技术手册或者开发一些辅助软件,指导医院的节能管理。
*工作考核与评价
现代医院建筑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及安全性等多重特征,在空间构造、用能状况、环境控制等方面与一般公共建筑存在很大差异这增加了医院节能工作考核与评价的难度。
我国没有制定统一的医院能耗评价指标,各地做法不一。
浙江规定: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电耗为主要指标,并按三级医院、二级及以下医院两个档次分别规定。
湖南规定: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电耗为主要指标,并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3个档次分别规定。另外,还根据年门诊人数制定了修正系数。
上海规定:床日能耗量为主要指标,床日能耗量=年能源总消耗量/(年床日数+年门急诊量/3)。
武汉提出:单位床位能耗量为主要指标,并根据年床位利用率制定修正办法。
经分析,仅用单位面积综合能耗指标,无法反映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门急诊量的增长、住院天数的缩短、治愈率的提高等因素;仅用单位床位能耗量(或床日能耗量)指标,又无法反映医院面积规模、功能任务、设施条件、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研究表明,医院能耗与床位数存在线性关系;医院能耗与床位数、年床日数、建筑面积、年门急诊量的相关性依次为:床位数>年床日数>建筑面积>年门急诊量。
建议在制定医院能耗评价指标时,可采用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电耗、床日能耗量为主要指标,并按医院等级、床位数分别规定。其中,床日能耗量=年能源总消耗量/ (年床日数+年门急诊量/3)。
另外,为了强调节能工作的经济效益,还可把“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支出”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医院节能产业发展
节能改造,对于医院而言,面临建设资金投入大、节能人才稀缺、工程经验不足等困难,存在不少资金和技术风险。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由节能公司与医院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医院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医院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风险,也就不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的节能改造以医院自行组织的方式为主,存在局部改造、单一项目、投资少等特点,全面、系统、多项目整合的医院节能改造案例寥寥无几。医院合同能源管理,多数项目不大,年节能量超过500吨标煤或年节能效益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为数不多。我国医院节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院节能产业的壮大依赖于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晚,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后,节能服务产业才得以迅速发展。一段时期来,无论是政府、用能单位,还是设计院、设备制造商、施工企业、节能公司、中介机构、银行等参与各方,均偏好工业节能,工业节能潜力大、效果好、回报快。相对而言,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发展较慢。
从医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医院节能产业的壮大依赖于医院管理方式的变革。首先,医院用能系统主要承担医疗服务的保障功能,属后勤服务工作,不是业务重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医院未把节能工作列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上来。其次,医院缺乏实施节能改造的动力。调查表明,大多数医院的能耗支出占总支出的2%~3.5%,占后勤管理支出的12%~18%,能源占医院的运行成本不是太高,医院没有节能的积极性。只有改变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坚持节能降耗、科学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医院节能改造的潜在需求才能显现出来。
此外,医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节能改造也会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医院节能改造项目的赢利性弱,使得节能公司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节能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节能改造项目融资,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改造项目无法实施;节能公司按照工业节能项目的方式运作医院节能改造项目,由于缺乏运行管理队伍和医院服务经验,出现了缺平台、落地难、过程管理“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
发展与创新
医院节能改造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创新思维,我们认为,现阶段医院节能改造需要使用“组合拳”,即:宏观方面,采取规划、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微观方面,采取设备、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策略。
*探索“两型”医院建设
近年来,在探索医院发展模式方面,山东、湖南等地提出了“两型”医院的发展模式。
根据湖南的“两型”医院建设标准,“两型”医院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医疗技术和绿色医院人文关怀为基石,以打造良好医疗环境、畅通急救通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医疗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保障“零障碍”为发展模式的现代医院。
“两型”医院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服务质量与效率、管理素质与发展潜力4个分指标体系。
对医院而言,节能工作必须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两型”医院建设的指标体系中,有很多是节能指标。
对政府主管部门而言,需要进一步拟定规划,推动示范工程,制定配套政策,加强行政指导,培育医院节能市场等。
对于市场参与各方而言,要看到医院节能改造的商务需求,还要研究医院节能改造的特点与规律,更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共同促进医院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分布在用户侧的能源梯级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具有灵活的变负荷、较低的初始投资、供电的高可靠性、很小的输电损失和极高的一次能源利用率等特点。上海黄埔中心医院建设了分布式能源系统。
我国主要推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简称CCHP),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的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经过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使能源利用效率从常规发电系统的40%左右提高到80%左右,大量节省了一次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各项终端供能的经济直供范围为:电,10kV,1km~2km;空调冷水,1km~1.6km;1MPa蒸汽,1km~2km;60℃左右采暖和生活热水,4~5km。所对应的最大经济供应范围为6~12km2。按照此经济供能半径,应发展50~100MW左右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站。
分布式能源系统设备复杂、技术多样,对后期管理的要求高,仅仅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节能改造。国外的研究表明,采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减少建筑运营成本达到21%以上。
*构建建筑EPC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与建筑相关的能源管理系统很多,如楼宇自动化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等。一般,这些系统均是针对某个项目定制设计,不能现场组态。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策略较专业,需要专门培训才能掌握,其造价较高,使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望而却步”。能耗监测系统具备能源计量监测、统计分析等功能,不能控制用能设备。
建筑EPC项目管理信息系统(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BEPC-PMIS),是将高效用能设备、节能控制技术与专家管理经验整合在一起的应用平台,运用现场网络技术、智能设备、无线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融合成本分析、绩效管理、盈亏平衡分析、线性规划等管理工具,按照“精细化、模块化、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思路,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的运营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BEPC-PMIS为运行监控软件、现场网络、自控单元三级结构组成。在第一级,可同时与远程监控终端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测系统接口;在第二级,可通过无线联网技术来连接智能设备。
运行监控软件采用工业组态软件设计,共分为管理范围、项目交接、运行管理、能源及成本管理、维护及安全管理5大功能模块,根据用能系统运营管理要求,五大模块又细分为38个子模块。
现场网络为分散分布式结构,自控单元根据监测、控制对象而定,均可自由组合。
*推进物业能源管理
物业能源管理(property energy management,简称PEM),是在建筑节能领域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一种创新性节能服务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利用传统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主要特征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融入节能服务,达到为业主节能减排、为物业管理公司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物业管理公司与节能公司相结合,一方面,使得节能公司有了一支项目管理队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了一个“当地托管方”;另一方面,使得物业管理公司拓展了业务范围。
关键词:水泥;能源审计;在线审计
1前言
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已经取代落后的立波尔窑等水泥生产工艺,水泥年产量从2011年起,每年超过20亿吨。水泥生产中主要能耗是原煤、电力、柴油,其中煤耗占总能耗的85%以上。作为高耗能的水泥产业,产生的废气量多,粉尘浓度高,污染严重。因此,国家《水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转变经济方式为主题,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大力促进全行业节能减排[1]。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缓解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场审计的开展,和审计企业数量的增多,鼓励水泥企业开展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在线采集,采用在线数据开展单位产品能耗在线审计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直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进展。
2在线审计基础
文中的审计对象是硅酸盐水泥行业,审计形式是专项能源审计,即对硅酸盐水泥行业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进行审计。
2.1审计涉及的参数
依据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提供的能耗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以及指标计算公式需要用到的数据,可以将在线审计参数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量相关的参数,该类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在线联网监测,是实时动态参数;一类是与化验相关的参数,该类数据属于离线检测数据,可以分时间段设置对应的参数值。量的参数包括熟料产量、水泥产量、原燃材料消耗量、余热发电站发电量、余热发电上网量、生料工序电耗、烧成工序电耗、煤粉制备工序电耗、水泥粉磨工序电耗、发运和包装工序电耗以及辅助生产用电(空压机用电、水泵用电、机修车间用电、办公楼用电等等)。化验相关的数据包括煤的低位发热量、熟料28d抗压强度、水泥28d抗压强度。
2.2在线审计的计算公式
依据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提供的计算方法,采集数据利用审计计算专用组件运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3在线审计系统设计
在线审计系统采用四层结构设计模式:由各参数的计量设备组成的计量仪表层;以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组成的数据资源传输层;以操作系统、客户端服务器组成的基础平台层;以数据管理、能源审计计算专业组件组成的逻辑层。计量仪表层是由审计涉及到的各个参数的计量仪表组成,包括原煤计量的煤磨皮带秤、原料配料系统的生料配料秤、水泥粉磨用原料配料秤、入窑生料秤、余热发电电表以及各个工序电量的计量仪表等。计量仪表层是整个在线审计系统的基础层,是基础数据的来源,因此要求该层的计量仪表在保证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准确度符合GB/T248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要求的基础上具备通信功能。数据资源传输层是通过RS485兼容接口或(4~20)mA的开关/模拟端口采集计量仪表层中各仪表上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在采集设备DTU中加以分析处理,加密并存储;通过GPRS/CDMA/GSM等无线通道或以太网将数据上报给上位机,即客户端服务器。基础平台层接收并保存从各个客户端服务器,即数据资源传输层传输的数据,并为在线能源审计系统平台提供基础数据。逻辑层对基础平台层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统计并应用审计计算专用组件对审计计算5个指标值(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可比水泥综合能耗)相关的数据进行设置,最终计算得出结果。与量相关的参数,该类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在线联网采集;与化验相关的参数(包括煤的低位发热量、熟料28d抗压强度、水泥28d抗压强度)属于离线检测数据,可以分时间段设置对应的参数值。该参数值可以在基础平台层的客户端服务器上设置,也可以在逻辑层的数据库管理中设置。
4实例分析
对某水泥有限公司进行能源数据在线采集。现将某个月份该水泥行业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的数据与现场审计企业报表的数据进行比对。根据《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4851-2010)规定,主要用能设备固体物料计量和电能表计量的准确度等级为2.0,即要求在使用中检验时其自动称量物料时的动态累计误差不大于2.0%[3]。按照该要求,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与企业生产报表统计的数据偏差最大绝对差值均在规定的要求范围内。当采用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采用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与企业生产报表统计的数据偏差最大绝对差值为0.76%,最小绝对差值为0.01%;采用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的数据计算出的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可比水泥综合能耗等5个指标值与企业报表数据计算的指标值最大绝对差值为1.00%,最小绝对差值为0.52%。根据《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4851-2010)规定,主要用能设备固体物料计量和电能表计量的准确度等级为2.0,即要求在使用中检验时其自动称量物料时的动态累计误差不大于2.0%[3]。按照该要求,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与企业生产报表统计的数据偏差最大绝对差值均在规定的要求范围内。当采用能源审计在线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偏差较大(即偏差不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时,通过在线审计系统的指标值计算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是与哪个指标值计算有关的参数存在偏差。通过查看系统采集到的各相关统计数据,或者各数据变化趋势图,判断数据存在偏差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与企业实际生产偏差较大的数据进行后台人工修正。
5结论与应用
该水泥专项能源审计在线系统经验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熟料水泥生产企业。此项研究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工现场审计的成本,更可以减少因事后审计对审计结果产生的质疑;对安装了该系统的企业本身查看自身各个时间段的能耗情况,分析能耗变化原因和能耗监管部门随时随地了解查看各个企业各个时间段的能耗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旭烽,朱培武.国内水泥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现状如何.水泥工程[J].2014(5).
[2]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关键词】综合能源;质量监督;新能源
综合能源项目情况
国家电网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而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和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投资领域,一是清洁能源和新兴用能,二是综合能效领域,三是多能供应领域。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通过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项目单位与设备材料供应商、项目总包方、项目施工方、项目监理方、项目设计方、项目管理方等建立经济合同关系。为了使综合能源投资项目设备材料质量符合产品订货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发挥最大经济效益,项目单位也通过招投标委托具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为项目质量监督单位。质量监督的形式包括:设备监造、设备材料质量抽检、合同履约及供应商评价服务等,具体的项目采用哪种形式由项目单位确定。
综合能源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特点和方法
综合能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特点对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综合能源项目种类众多,有电力配网改造、新能源建设、多能供应及其他各类型项目,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必须具有被监督项目所需的专业要求,必须依据相应的工作标准,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使工程实体质量、进度满足合同要求。对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现有很多“能效益分享型”投资合同,要求委托方对项目“设备材料质量抽检、合同履约及供应商评价”,这就对质量监督人员需具有广泛知识面和跨行业、跨专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合同履约及供应商评价没有工作标准,完全凭监督人员依据合同文件要求进行履约评价。综合能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当前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投资主要分以下几大领域,一是清洁能源和新兴用能方面,主要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稳步提升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上的的占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手段。二是综合能效领域,开展精益化线损管理、配电网建设等,提高电网节能水平,有效减少电力供应中能源的损耗。三是多能供应领域,在工业、建筑、交通等耗能较大的重点领域开展能效提升,推广冷热电气一体化供应、能源托管等业务,提高二次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签订委托服务合同:在项目中标后签订委托服务合同,在合同文件中明确工作依据、服务范围和内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作程序及方式、结算与支付等,开始工作前,被委托方编制项目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在工作规划中明确项目服务范围、服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项目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等。项目服务实施细则规定了设备监造、设备抽检和合同履约及供应商评价作业指导文件,对指导项目服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工作规划经业主代表批准实施,项目服务实施细则经服务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检查供应商或项目总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合格供应商或项目总包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供应商或项目总包单位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涵盖了设备生产各质量控制环节,企业质量负责制、人员结构、工装设备等满足设备生产的质量和进度要求。对项目总包方、监理方、施工方资质等进行核查:核查项目总包方、监理方、施工方资质情况满足本工程项目资质要求;核查总包方已建立工程项目经理部、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构,且组织机构健全,满足项目现场工作的需要;核查监理方按合同要求建立项目现场监理机构,建立监理规章制度,监理人员配置满足合同要求。核查施工方已建立工程项目经理部,监理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已到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已经监理批准,施工工序质量记录完整。在设备材料制造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查验设备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外购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和外协加工件、委托加工材料的质量证明以及制造单位提交的进厂验收报告;查验设备材料主要部件的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规程、抽检手段、测量试验设备和有关人员的上岗资格、设备制造和装配场所的环境;在制造现场对质量抽检设备材料主要及关键组配件的制造工艺、工序和制造质量进行检查与确认;当发现一般质量问题时及时查明情况,向制造单位发出工作联系单并上报业主;要求制造单位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案,经审核后监督供应商实施,直至符合要求;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向制造单位发出工作联系单并上报业主;按照业主反馈的意见决定是否停工处理;要求制造单位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经审核方案并报业主确认,依据确认后的方案监督、跟踪处理结果直至符合要求。根据设备材料采购合同中的交货期要求,随时掌握设备材料设计、排产、加工、装配、试验及包装发运的进展情况,督促制造单位按合同要求如期履约。
综合能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体会
实践证明综合能源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对于项目质量把控至关重要,虽然各种设备材料都有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可遵循,然而作为一项专业质量工程师,在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综合能源项目设备监造、设备抽检工作,要求监造人员要熟悉综合能源项目建设管理、施工与监理工作,要熟悉设备材料国家标准,要熟悉设备生产制造过程的工艺控制,要掌握设备材料检验试验标准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对质量监督人员既要专业覆盖面宽,又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深度。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综合能源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内容,至少包括:项目开工准备、设计联络、设备监造(抽检)、编制工作总结等主要环节。项目开工准备第三方质量监督单位的选定与介入时间,不应晚于设备供应商及项目总包方的选定时间,综合能源项目的质量监督应由具有资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委托服务合同确定以后,质量监督人员应立即开展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收集项目工程总包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收集设备材料采购合同、设备材料技术规范书;收集法人授权委托书、供应商生产计划、各方工作联系人;编写项目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签订监造(抽检)工作协议;作为项目工程委托方,应为质量监督单位开展上述工作创造条件。设计联络会参加设计联络会是综合能源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常由项目单位召集总包方代表、施工方代表、监理方代表、工程设计、设备监造(抽检)、质量监督、制造厂代表等有关各方,就项目设计、产品设计、施工方案等先介绍、再讨论,对个别有争议的问题经协商、达成共识并形成会议纪要。技术联络会议在不同的工程建设时期有不同的会议议题,它解决了工程建设、设备制造、产品试验等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设备监造(抽检)在项目开工准备工作完成并参加项目设联会,驻厂(抽检)监督熟悉并掌握了工厂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验收及维护、项目期限及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及技术规范等,此时项目已经开工、制造厂已经备料进入生产制造阶段,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内容:检查项目总包单位或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出评估意见和建议;检查项目总包方、监理方、施工方资质等情况;检查项目现场或设备工厂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监督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生产,确实履行质量保证各项措施;文件审核工程项目或设备所用原材料、组部件符合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文件审核产品出厂试验方案、现场见证产品出厂试验过程满足产品技术协议和国家标准的要求;述工作项目和详细工作见证点要求,都在由委托方、被委托方(监造)及项目总包方或设备供应商三方签订的监造协议中进行了具体明确。编制监造(抽检)工作总结根据监造(抽检)服务合同和监造(抽检)协议的规定,在项目完成或产品发运后应按合同要求提交“监造(抽检)工作总结”,监造(抽检)工作总结应包括项目概况、工作依据、人员组织、项目或设备生产过程外,还应包括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和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并提出对合同履约及供应商总体评价,提出监造设备安装调试中应注意事项等。
综合能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路
2015年7月初,国务院对外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发展目标,并将“智慧能源”作为11个“互联网+”具体行动之一,首次将智慧能源提升至战略高度。“互联网+”智慧能源,其实质就是“能源互联网”,即依托互联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融合,借助能源物理网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整个能源系统效率的最优化。
“互联网+”智慧能源对电力公司推进智能电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工业用电需求侧管理、家庭智能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智能用电领域将对电力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鼓励数据挖掘与预测,有利于智能用电功能拓展
《指导意见》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有利于电网公司构建强大的基础数据资源池,通过对客户端电能负载的实时采集、分析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借助现有多业务应用平台,开展综合性智能用电功能拓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有利于公司智能配网创新
《指导意见》要求建设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将有利于电网公司发挥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构建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实现科技创新和清洁发展,实现互联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三是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有利于电能替代技术发展
《指导意见》进一步认可电能替念,要求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有利于电力公司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必将推动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和电能替代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促进节能减排。
四是客户平台业务创新,有利于创新项目运营模式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能源系统扁平化、用电设施智能化改造的产业转型目标。用电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多维度数据采集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电网公司充分利用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平台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业务模式,发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业务,创新个性化定制服务和能效管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享的智能电网运营新模式。
五是推进光纤到户工程,有利于提升盈利增长预期
《指导意见》要求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实现同缆传输和多网融合。有利于电网公司打破行业壁垒,树立互联网创新思维,将智能运维、电力服务、数据信息和电子商务等要素资源进行融合创新,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但在多网融合、共建共享、通信质量等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
互联网经济孕育了新型经济业态,为企业、个人提供了大众创新创业的平台,同时对传统经济进行渗透、变革,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网公司在工作中,应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统筹各方资源,全面推动“电网企业”向“现代能源综合服务企业”转型,承载能源革命,促进产业革命,支撑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是要加快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智能用电科学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国家推进智慧能源建设的新机遇,开展电力光纤同缆传输、一体化公共服务网络、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用户终端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互联网+”领域标准创新和升档工作,超前决策、超前谋划,占领“互联网+”在智能用电领域实用化应用新高地。
二是要深化终端用能管理,创新家庭能效管理模式。以庞大的用户群为先机,推进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提高能效评估和智能控制手段,以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为重点,创新运营模式,拓展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客户能源消费体验。
关键词:大数据;计量;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应用实例
0引言
能源计量和物资计量是企业管理的数据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计量信息系统项目不仅要满足计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还必须考虑如何更好的发挥计量数据资源的作用,不断拓展和提升计量信息服务水平,因此基于大数据的计量数据采集与应用就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化的重要课题。发掘利用计量信息系统的应用成果,建设计量数据仓库,实现与企业信息化其它领域的资源共享,为计量管理和企业管理提供适应大数据应用的信息化服务,已经成为计量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1面向大数据的计量数据采集与存储架构设计
开展大数据应用,既是对多年来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所形成的信息资源的发掘利用,又是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持续改进与完善。通常企业在计量信息化方面会建设有流体能源计量、电力能源计量和物资计量等一系列围绕着计量管理业务的计量信息系统。这些计量信息系统项目都是以满足不同计量类型或不同业务领域的计量工作为目标而开发建设的,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的综合分析与决策需要,就必须按照一定的主题对这些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建设计量数据仓库。建设面向大数据的计量数据采集架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
(1)现有计量信息系统改造与完善。对现有的计量信息系统改造与完善的主要任务是为数据挖掘准备好“采集接口”,接口的核心内容是各计量信息系统为计量数据挖掘提供计量数据基础模型与访问方法。
(2)计量数据仓库建设。在计量数据仓库建设这一步,要确定系统所包含的计量管理及相关的主题域,然后对每个主题域的内容进行描述,描述的内容包括主题域的公共码键、主题域之间的联系和充分代表主题的属性组。例如为能源成本管理主题服务的计量数据采集模型可以是“计量仪表编码、计量数据采集时间、结算量”等属性,而与之相配合的计量仪表管理模型应该有“计量仪表编码、计量仪表名称、量程、采集计量单位、品种代码、供应单位代码、使用单位代码”等属性。
(3)计量数据提取工具设计。将各计量信息系统所分散采集的计量数据提取到计量数据仓库需要通过设计一个在数据挖掘领域称为“ETL”的数据提取工具来完成。ETL是英文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它是用来实现将数据从各计量信息系统的采集接口经过提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和加载(Load)至数据仓库的三个基本过程。
(4)共享接口设计。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计量数据,还需要提取ERP、MES等各类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通常可以建设一个共享接口来从企业数据仓库提取计量管理所需数据,同时也通过这个共享接口为企业管理的其他领域提供计量数据。
2计量大数据应用的挖掘处理流程设计
对计量大数据进行应用就是用户从一个特定的主题出发,经过定义主题、浏览数据、准备数据、生成模式、验证模式、应用模式等过程,最后形成分析结果提交给用户。
(1)用户与定义主题。大数据应用中的定义主题,就是用户从计量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出发,利用各方面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库中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再结合对数据仓库和模式库的了解来初步确定出解决具体问题的主题。
(2)浏览数据与准备数据。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数据仓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浏览与准备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需要结合所掌握数据的情况返回到主题的定义。
(3)生成模式和验证模式。在明确了主题并准备了数据之后,还需要构建完成主题所需要的一整套数据存储模式(下面简称为“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属性、联系和约束的描述。模式的生成过程可以是从模式库中筛选后再进行调整修改来实现,也可以结合应用需求来定义新的模式。对于生成的模式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中发现问题也需要返回到定义主题阶段。
(4)应用模式形成分析结果。利用经过验证的模式对数据进行组织和处理,最后得出综合统计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用户。在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如果存在问题也是要返回到定义主题阶段重新进行主题的调整。
3利用大数据的计量数据应用
3.1利用计量数据的综合平衡分析结果,指导生产现场的能源管理工作
某公司下属的一个生产厂生活水有5条入口主管和75条消耗支管,这些水管都安装了计量表,其中除4条小口径间歇用水管的机械表外,76条管路的水表都实现了自动实时的计量数据采集入网。在进行对生产作业区的能源指标考核时,入口主管的供应量(二级计量)与用水支管的消耗量(三级计量)总是出现超过40%的损失量,造成了厂部与作业区在管理上的矛盾,这类能源供应量与消耗使用量的不平衡问题是大中型制造企业常见的现象。为了利用计量信息系统中已经采集到的数据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确定了“能源二三级量平衡分析”的业务主题,结合计量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存储构建了如下的模式:计量管理{计量仪表代码、能源品种代码、计量级别、使用单位代码}计量数据{计量仪表代码、数据采集时间、结算数据}其中“计量管理”模式中存储着每个计量仪表的管理属性内容,而根据数据分析的不同要求,“计量数据”模式中对每个仪表数据的时间粒度可以为小时量、班量或日量。应用“计量管理”和“计量数据”两个模式,以“计量仪表代码”为关联条件,以“能源品种代码”、“使用单位代码”和“数据采集时间”为数据检索条件,以“计量级别”和“数据采集时间”为分类汇总条件,对该厂连续30天的生活水计量实时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可以得到如下的一组分析结果:平衡分析结果{计量级别、数据采集时间、小时量结算数据}“平衡分析结果”中的计量级别“二级量”对应实际入口量、“三级量”对应实际消耗量,数据采集时间为“年月日时”。然后可以利用EXCEL的图表分析工具进行生活水供应与消耗的平衡分析。
3.2满足成本核算的计量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的适应成本核算的要求,某公司计划对现有的能源计量设施进行全面的扩充改造,项目实施前需要对现有的计量设施与成本核算要求的满足情况进行调查。(1)首先从企业数据仓库中提取了下列模式:能源成本数据{数据月份,能源品种代码,核算单位代码,核算成本中心代码,能源使用量}(2)然后利用“能源成本数据”模式对12个月的实际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挖掘,得知该公司目前有24个成本核算能源品种、29家内部二级能源成本核算单位,共设有197个三级成本核算的成本中心,还有45家外部能源转供单位。通过对“能源成本数据”的处理生成了下列数据分析结果:能源核算单位与能源品种统计{使用单位代码,能源品种代码}能源核算成本中心与能源品种统计{成本中心代码,能源品种代码}(3)再从计量数据仓库中生成下列模式:计量仪表管理{计量仪表代码,能源品种代码,计量级别,使用单位代码,成本中心代码}然后利用“计量仪表管理”模式提取出:使用单位与能源品种仪表统计{使用单位代码,能源品种代码,仪表计数}成本中心与能源品种仪表统计{成本中心代码,能源品种代码,仪表计数}(4)最后,按每个能源核算点至少需要有一块计量仪表来考虑,分别对“能源核算单位与能源品种统计”和“使用单位与能源品种仪表统计”、“能源核算成本中心与能源品种统计”和“成本中心与能源品种仪表统计”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该公司各能源品种满足能源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二级计量仪表和三级计量仪表的配备情况。在进行满足成本核算的计量设施建设情况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根据工艺条件的不同,企业内部的一些二级计量仪表可以同时又是三级计量仪表。(2)对于有些临时使用或用量较小的能源使用场所,考虑到设备安装及运行维护成本的因素,采用估量或人工抄量的方法也是合理的。
3.3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其它数据应用
利用企业数据仓库与计量数据仓库还可以开展更多的综合统计分析工作。
例如:
(1)对于炼钢和轧钢等重点生产工序,可以通过生产数据与计量数据的结合,实现按冶炼炉次和轧制批次的重点设备成本核算。
(2)通过提取分析一条生产线上主要用电设备的实时用电量数据,可以形成该生产线的停机时间记录,并利用它进行生产线的停机能源损耗统计分析。
(3)利用长期积累的生产数据和能源计量数据,编制从公司、生产厂、作业区到重点工序的能源计划和能源考核指标。
4结束语
采用了计量数据仓库与企业数据仓库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方式开展了面向大数据的计量数据采集与应用研究,通过集成各个计量信息系统建设了计量数据仓库,构建了与企业数据仓库的共享接口,在计量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中积累了初具规模的知识体系和数据模式。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应用不但促进了计量工作本身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更是通过计量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为企业管理的多个领域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59(6):957-972.
沼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生物能源.是一种优质、卫生、廉价的气体燃料,开展农村当沼气建设,推广“三沼”综合利用,能扒动农村经济发燕尾服,使农民得到实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沼气很重要,不仅可以方便农民的生活,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以沼气为纽带开展综合利用,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我国能源矛盾日益突出,而解决我国能源矛盾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沼气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循环发展,极大地节约了农村能源,发展农村沼气产业,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问题和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沼气工程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沼气的应用能有效缓解农村生活用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致富的目标。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庆市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可行性,指出要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动农村富民工程,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气、积肥同步,养殖、种植并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城镇化的目标。
1.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沼气清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减少煤电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1.2有利于农民节支增收通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将沼气用做炊事、照明、发电等,节省了电费和燃料费等生活开支;沼液、沼渣用做农家肥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的施用量,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打下良好基础。
1.3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保护生态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载体,带动改厨、改厕、改圈,解决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实现农村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以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载体,带动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有效处理畜禽粪污,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1.4有利于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粮、菊”增加沼肥施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促进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
2.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技术活动。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同时也要求广大农民懂技术、懂沼气建设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实施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保证沼气开发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智能;同时,建设和完善农村能源建设的网络体系,扩大网络服务范围,增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一体化管理,推动农村地区养殖结构的调整。
3.加强后续服务
抽查发现,沼气池发酵原料不足、农民使用沼气的积极性不高、安全使用观念淡薄,综合利用推广迟缓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未达到建池前的预期效果。为防止问题扩大蔓延,只有从源头加以重视并积极寻找对策,才能解决和改变目前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农村年青人大多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这些农户大部分对沼气池无能力管理,造成管护不到位,有的缺乏沼气使用管理知识,很难做到勤进料、勤出料、勤搅拌,大换料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有气就用,无气就不用,导致闲池、病池大量出现。
2、随着农村生产结构调整,养殖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户用沼气池发酵原料短缺,不能按时进料和换料,以致于影响沼气的正常运转,成为目前制约沼气产业发展的瓶颈;
3、资金投入问题已成为阻碍沼气建设发展的障碍。随着建材价格、劳力工资的不断上涨,国家补助资金仅能建池通气,农乎资金不足,“三改”不能同步进行,庭院环境没有发生改观,对比建池前的规划和效果,挫伤了农民建池积极性的初衷;
4、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沼气池日常使用缺乏技术支撑。无法保证农户正常、持续、稳定地用上、用好沼气。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脱硫剂得不到及时更新,造成沼气灶灶具托架腐蚀烂掉,甚至脱硫器起热变形后弃用,直接将沼气管接到灶具;室内外沼气输送管道安装及日常检修不规范,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5、沼气项目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效益没有凸显。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推广停留在自发阶段,不少地方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的单一利用上,在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方面没有有示范、引导,有机肥得不到充分发挥利用。个别农户甚至将沼液、沼渣就地排放,造成二次污染,大大地违背了国家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初衷;
6、农村生活用能的多元化格局形成,降低了了农民使用沼气的积极性。目前农村能源从主要以薪柴、煤炭为主的传统用能模式,逐步转变为煤炭、电、沼气、液化气互为补充的多元化用能格局。相对于用沼气而言,用电、液化气等用能方式更加方便,且无需后续服务,因此农民对建设沼气池的意愿也越来越低。
二、解决农村沼气日常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
沼气项目建设任务重、牵涉面广,辐射千家万户,作为地方和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秉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在实施项目建设时具有前瞻性,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沼气池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避免一刀切。要结合地域差别、生活方式、务工习好、种养殖习惯等先期调研和规划,确保沼气项目建设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整合资源优势,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稳步推进沼气建设顺利实施;
3、坚持“大回访”制度常态化,深入一线,了解用户的意见要求,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以沼气国债项目村为依托建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并具备“六个一”配套设施和辐射功能;
4、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沼气综合利用,确保沼气建设效益最大化。转变农村户用沼气单单解决生活用能的理念,向多元化综合利用发展,把建设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沼气综合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户亲身体会沼气的好处,从而推动农村能源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5、加大农村能源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确保沼气服务技术力量支撑。地方财政应加大对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的投入,切实改变和完善目前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的现状。特别是要把农村能源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解决好,保证农村能源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转,彻底解决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解决农村沼气日常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沼气产业的推广和利用,整合了农业产业链条,调整了产业结构,使生态农业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为更好地解决目前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1、地方和农村能源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专题片、墙报、宣传页、大喇叭、培训会等多种媒体和载体,对沼气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作用,沼气池的日常使用、维修技术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农户沼气维修技能;
2、引导受益群体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开展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加大综合利用商品化运作。遵循市场规律,通过置换或者商品化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沼气用户将农作物秸秆提供给养殖户作为牲畜饲料,养殖户将牲畜粪便提供给沼气农户作为沼气池发酵原料;或者沼气农户将自产秸秆作为发酵原料不足时,购买养殖场粪便作为补充,将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出售给周边农产品种植户或花圃、苗圃、果园等,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产生态循环模式,确保沼气正常运行并能发挥最大效益;
3、保证对沼气用户的技术、技能培训的常态化,鼓励公司或者有能力的个人成立沼气服务合作社,开展沼气有偿服务,形成服务长久机制,提高沼气使用率和综合利用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