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运营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营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营管理体系

第1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一、地产业运营组织系统的建设

运营组织系统的重构应该遵循以地产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的原则,在组织结构设计上要做到“权责分明”“决策高效”。企业若想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取得速度优势,就必须建设一个高效运行的组织架构。目前,地产企业中比较典型组织系统结构有以下几种。

(一)投资监控型

采用典型的投资监控型组织结构的企业有地产龙头企业万科集团。其组织架构模式可由图1直观地看出。图1由图可见,企业整体的组织架构由集团控制层面和项目公司层面两部分组成。其中项目部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前端,参与方向上的定位与设计工作,负责进行整体的方案设计和编制控制计划。这种组织架构下,集团控制层面负责战略定位、地区管理总部负责对分公司进行业务指导,而城市分公司为前线的执行者。同时,这种组织架构实现了对价值链前后两端的协调平衡,把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结合起来。

(二)项目监管型

采用典型的项目监管型组织结构的企业有龙湖地产公司。其组织架构模式可由图2直观地看出。图2由图可见,项目监管型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矩阵式管理。集团控制层面中不设置副总职位,这直接把权力分散给了各项目负责人,而运营负责人仅在其中起到协助推进作用。项目负责人需要负责土地的开发、建筑材料采购、成本预算与控制、施工质量监督、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专业成果在各部门把关后,都要上报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

(三)项目操作型

项目操作型组织架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其组织架构模式可由图3直观地看出。图3由图可见,项目操作型组织架构的部门设置较为简单,即在工程技术部内部自行组成分项目组,对各个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和质量控制工作,此种结构对组织的层级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养成。目前,这种运营组织结构在我国地产行业中最为普遍。

二、地产业运营流程系统的建设

运营流程于房地产企业来讲,是各部门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血脉线”。企业运营流程系统模式要依据不同项目和不同企业的特性来具体制定。普遍意义上的运营流程系统包括指引大方向的战略流程、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实操流程和直接用于工程现场的具体项目流程。为使地产企业的流程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作用,企业必须着力建设三大流程系统体系。

(一)流程系统设计体系

流程系统的前期设计工作要遵循“规范性”“量化性”和“战略性”的原则。规范性是指流程的框架要明确,步骤与步骤之间要有完整的联结点,要不断对拟定流程进行梳理和可行性评估;对构成流程的每一步骤要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对联结各步骤的接口也应进行流程上的规范;在下发的流程文件上,要配有结构清晰的流程图和步骤说明,要消除一切模棱两可的条文。量化性即用具体的绩效指标来衡量流程设计的科学与否。这里的绩效指标要依据企业总体的战略目标来制定。战略性即流程系统的设计应该体现企业宏观的、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并随战略目标的改变而进行灵活的调整。

(二)流程系统的实操与评估体系

当流程系统进入到实践环节时,就必须致力于保证所设计的流程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作用。首先,要对相关执行者进行流程体系培训,讲解每个个体、每个环节应负的责任、应起到的作用,并进行实操技能培训。其次,要努力营造流程的权威感,这可以通过设置一套有奖有罚的流程实施评估制度,并建立流程实施评审小组来实现。

(三)流程系统完善体系

流程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必须不断的依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战略方向上的调整而不断改进流程体系,使之最终与企业战略效益目标完全吻合。

三、地产业运营规范系统的建设

如果说运营流程系统是地产企业的血液,那么运营规范系统就是地产企业的脉络。运营规范系统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上的设计,其实质是探寻管理风险和管理效率上的平衡,既要求高效的信息传播速度,又要适当地下放权力,以分散风险。在运营规范系统的建设中,地产企业的战略定位,包括市场开发范围与规模以及宏观经营理念等是系统建设的灵魂所在。企业须预先进行对企业运营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战略定位。随后,企业应依据既定的战略定位来设计具体的管理模式、组织层级、部门职能和管理权限、岗位职责、审批流程等。

总而言之,运营组织系统、运营流程系统和运营规范系统的构建都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优化的过程,要求企业发展战略部门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理念的变化及时对其作出调适,并定期进行系统的自检,以优化管理方法、突破管理瓶颈。这是后金融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作者:巴特西•哈帕斯 单位: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蒙蒙.基于服务型建造的建筑企业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李振海.临沂市万兴都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运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3]杜绪.广东食品集团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实施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第2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体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1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体制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速公路起步晚,又缺少管理经验,对高速公路管理一直处在探索之中,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虽然说,改革开放为中国公路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度,但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管理体制的框架开始显现出不协调。所以我们要通过现行各种管理模式的对比,通过对现状的勾勒和对问题的思考,引起广大人们对深度改革的关注和探讨。群策群力,是完善改革思路、系统改革模式的最佳途径。科学而合理地重新架构公路管理体制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重新调整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已成了公路人当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需要对公路管理职能的问题进行正确定位:建立什么样的公路管理体制结构才能系统地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正确定位我们的公路管理职能,认真研究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选择适当的组织模式。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公路运营体制的管理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借鉴国外高速公路管理的做法,依据《公路法》,建立高速公路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是符合实际的,有利于公路事业的发展,而且条件已经成熟,现阶段公路管理体制的特点也随着高等级公路管理的专业化,高等级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三者的管理逐步分开。经历了若干年的体制变革,公路管理基本演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模式,同时在省市区,国省道管理模式并存的格局也基本形成。所以长期以来的体制改革再次成为热点,有些地方不放,不些地方在回收,反反复复似乎依然是老问题的重复,今后的路如何走,我们陷入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当中。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组织管理体制由组织“运作目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四大要素构成。相应地,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也由此构成。从功能上讲,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载体,是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当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配置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体制因素造成的。

2.1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交通政令难以畅通

确保交通政令畅通是高速公路管理健康高效运转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在个别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独资和合资的经营企业以及一些高速公路集团公司中却存在接受交通行业管理的意识淡漠,对行业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不够积极和主动,甚至损害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2.2 职能配置不够健全,公众出行利益受损

高速公路经营领域属于“市场失灵”范畴。在经济本质上,高速公路产业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自然垄断性。在这种自然垄断的市场结构下,由于同一方向路段供给的稀缺性,使得高速公路经营者可能凭借垄断经营的强势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置公共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3 运行机构不完善,导致公路建设出现问题。

2.4 路政执法主体不合法

《公路法》规定,只有交通主管部门或其设立的公路管理机构才具备路政执法主体资格。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绝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完成路政委派工作,因此形成了前面所提到的多种路政管理模式,导致许多高速公路的路政执法主体和路政执法人员的身份不合法。而且目前大量的高速公路公司是由企业来负责经营管理,这些经营企业显然不具备路政执法主体资格,作为企业编制的路政人员也不符合路政执法身份,导致行政执法主体严重错位。

2.5 执法标识、执法程序、文书制作不统一

例如有的交通系统内部执法人员以及分管执法工作的领导都不认识自己队伍的标志标识,使路政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受到严重影响。

3 采取措施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建设对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各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采取具体措施以推进高速公路运营体制的管理。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要求公路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要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精简、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系和模式。

3.1 健全高速公路法规体制,建立强有力的执法手段

高速公路管理相对于一般公路管理,具有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更需着重加强高速公路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加快高速公路立法工作,既是我国高速公路获得良性发展的保障,又利于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有法可依,也是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3.2 制定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根据现有的经验数据测算,得出拟执行的收费标准,从而保证政府制定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3.3 加大收费稽查力度,加强人员管理

加大收费稽查力度对促进收费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不断提高各种监控和稽查手段,杜绝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3.4 以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确保高速公路公益属性,推动了全省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并按照集中统一、依法监管的原则,不断强化法律赋予的职能,全面提升对高速公路集中统一管理的能力。

3.5 总之,以规范化的管理构建高效有序的运行管理机制,提升了全局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首先,我们需要抓住“制定行业标准、提供指导服务、加强监督检查、实地考核评比”四个环节,逐步形成独具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其次,还需要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完善目标考核,建立公平合理、定量定性结合、激励约束并存、绩效分配挂钩的科学绩效考核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考核标准的一体化运营体系。建立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高速公路顾客满意度测评,寻找自身运营管理不足,持续推进整体运营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得好坏,是决定高速公路能否高速运行的关键。我国高速公路是伴随着改革开改的坚强脚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而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然而新形势下构筑一种新的管理体制,涉及方方面面,问题相当复杂,且需要一个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在新的形式下,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取,总结实践经验,遵循高速公路层层面面的原则基础,并最终明确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从而为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的管理体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葛树森.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

[2]罗帆,李龙,朱新艳.我国高速公路公司品牌现状的调查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4(02).

[3]谢强,丁红林.委托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及推广设想[J].交通企业管理.2006(10).

第3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系统

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发展。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成,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完善公路管理机制。新时期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了营造开放的市场环境,需要减少干预因素的影响,满足公路运行的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系统。

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

(一)人为因素影响大

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对绩效考核体系有严格的要求,受到考核人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考核结果不公平,甚至出现不真实的现象。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为了顾及员工的颜面,对表现不出色的员工也给予良好的考核结果,进而导致考核效果存在问题。部分考核人员为了更好的约束员工,凭借主观感情对员工进行要求,但是会导致员工感觉管理措施过于生硬,甚至出现消极抵抗的心理,对工作失去信心。

(二)考核缺乏公正性

在高度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一定的要求,在考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基础考核评价和指导工作,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各项工作类型进行掌握,按照工作属性和要求落实。但是部分考评人仅凭借自己对工作态度和脾气决定考核结果,对于那些做事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员工却心存顾虑,这样就会无形中扼杀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做事风格。

(三)考核结果失真

在高速公路单位运营管理过程中,对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有严格的要求,根据考核评价机制以及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在实施阶段要对各项考评内容进行分析,以综合性分析作为基础,提前对考评机制和模式进行掌握,按照考核评价模式和基本要求落实,能保证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考核结果失真,势必影响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

二、如何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针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在实施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提前对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分析和掌握,按照要求落实。以下将对如何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

(一)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系统

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对整体运营和管理有严格的要求,针对具体管理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系统,提前对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水平,以量化标准作为基础,对基本标准和卓越的标准进行考量。以预期绩效评价机制作为基础,要提前对职位进行描述,职位描述指的是明确绩效管理指标,在考评过程中,要对所有量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水平,以量化处理作为基础,根据基本标准和卓越的标准要求,对各项环节进行分析,按照预期管理模式要求落实,保证绩效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

(二)进行规范化运营管理

以现有的管理标准为例,在实施过程中要以细节作为基础,做好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以规范化流程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按照绩效考核模式的要求落实。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绩效体系,对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评价,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的业务处理流程,以O督管理模式作为基础,做好运输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外业办主任、综合办主任等要做好复查工作,避免出现运营管理的相关业务问题,进而实现标准化管理。此外需要贯彻落实月考核和季考核制度,负责考核工作的领导小组,每月应定期考核当月执行任务完成情况,并给出具体的分数。以季度性评估作为基础,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提出对应的弥补措施,进而提升执法水平[2]。

(三)落实绩效考核体系的培训

以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让员工在短时间内掌握绩效管理的准则要求。此外以知识系统的培训作为基础,要以记录卡作为基础,引起员工的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培训管理,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知度,进而提升其工作积极性。此外绩效管理是一项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种特殊活动,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构建合适的管理制度,保证执行结果的连续性。以相关立法体系作为基础,要明确划分各方的责任,做好技术性的立法工作,为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立法依据。领导部门要,客观公正地对员工做出真实的评价,并且对考核结果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价[3]。

三、结束语

针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实施阶段要提前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分析,以现有的评价机制和模式作为基础,结合管理体系的要求落实。针对当前具体管理阶段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大、考核缺乏公正性、考核结果失真等现象,从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系统、进行规范化运营管理、落实绩效考核体系的培训的方面入手,做好绩效管理工作,进而提升运营管理优势,促进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月芳.论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01):98-99.

[2]刘超.论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具体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5,32(13):25-26.

第4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1引言

现阶段,我国信息工程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它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更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使电力系统的内部结构逐渐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电力企业若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要再次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2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现状

(1)维护难度大。电力营销系统用户终端的数量庞大,再加上众多复杂的信息设备,导致营销系统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而且电力营销系统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运行中就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加大了系统的维护难度。(2)对连续性的要求高。运营系统主要是为客户服务的,所以需要它要连续不间断的工作,否则就会影响客户的实际体验。(3)连带效应严重。电力企业的营销并不是向客户直接提供货源的,而是客户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定制商品,电力企业根据客户的实际使用数量来收费,但是电力企业不会第一时间知道客户的使用量,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客户真正消耗了商品之后,机器设备才会收集到客户的实际消耗量并将其反馈给电力企业,电力企业这才能向客户收费。电力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也具有类似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必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如果营销系统发生意外造成了中断,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客户的正常用电。

3IT运维管理体系概述和发展方向

(1)IT运维管理体系概述。IT运维管理体系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它是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超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现在我国很多大规模的现代企业都在使用IT运维管理体系,它能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用更为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正是因为IT运维管理体系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而在世界各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在应用它进行管理,并且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系统引入IT运维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非常大,必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IT运维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1.完善数据共享。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IT监控体系集中性不高,极大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要想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必须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2.构建层次化机制。传统电力企业机构冗杂,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管理效率非常低,构建层次化机制能实现电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3)以营销为核心。影响电力企业经济收益的最主要业务就是企业的营销业务,它与电力企业的业绩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以营销为核心。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可用资金就会越多,运维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就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4新形势下构建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策略

(1)革新体系架构。电力企业在构建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时,单靠某一个部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全体部门的团结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精诚合作,共同构建运维管理体系。(2)组建专业团队。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必要要依靠专业的团队,电力企业在组建专业团队时,一定要避免其中的成员存在能力差距过大的现象,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不利于运维体系的构建。所以,电力企业要重视人才的选拔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将各部门中有真才实学的员工挑选出来。此外,电力企业还必须要具有“走出去”的战略眼光,在社会上招聘一些运营维护经验丰富的员工。(3)实施安全管理。运维管理体系的具有非常明显的信息化特点,因此,安全问题就成为了构建体系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电力企业要在建立运维管理体系时全方面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及时与系统服务商进行交流。服务商的主要作用是为电力企业的运维管理体系提供专业的服务。运维管理过程比较复杂,有时候工作人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如果遇到管理上和技术上的难题,一定要及时与系统服务商进行沟通。

5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对我国电力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科技化和信息化,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在这种新的社会形势下,电力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弘.研究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运维管理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

[2]唐向前,冯森贤,侯伟洲.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J].研究科技风,2013.

第5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及“代建制”的内容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政府投资项目从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和政府投资领域的角度来界定,是指运用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和纳入预算理的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基金)以及借用金融组织贷款等,对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需要政府扶持发展的产业技术开发等领域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前我国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三万亿元,近年来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政府投资数额急剧增长,每年“政府投资项目”占到约10%,达3500亿元左右。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对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成本控制、投资项目质量和建设周期等方面的控制与监督,其目的在于保证政府投资能按预定计划实施,防止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各种不良问题的产生,以确保项目能按预期的要求完成。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

二是政府投资项目具有一般项目更为严格的管理程序;

三是政府投资项目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关注。

(二)“代建制”的起源和定义

项目“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CM制)。CM制是业主委托一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费用。建设经理作为业主的人,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开展工作,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业主则对建设经理的一切行为负责。

现在所推行的“代建制”是将项目建设人与项目使用人分离,由项目出资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项目代建人对项目招投标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全过程进行组织管理,项目竣工后交付使用人的项目建设管理行为。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则是指政府委托第三方以建设期法人地位,对所投资工程进行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它形成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相分离的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及分析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正由“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向“投建管用”职能分离的模式转化。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直接投资的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单一模式,这就造成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种类较多,有的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有很强的综合性,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环节很多,非专业部门管理效果不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政府部门往往是上一个投资项目,就组建一个临时的基建班子或建设指挥部,由于缺少管理专业人员,加上没有管理经验的积累,造成建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标准及投资规模难以控制。目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缺乏投资和建设的各自规范主体。由于投资和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合二为一,相应就缺少了投资约束机制,造成政府对项目建设过程也缺乏有效的外在管理和制约手段;而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公益性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性资金,资金是无偿拨付和使用的。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往往会出现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超计划的“三超工程”现象,建设单位的“投资饥渴症”难以遏制,使本已十分紧张的政府财政资金更加“雪上加霜”。

3、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机制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质量,而投资项目决策在整个项目周期中至为重要。而目前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方式与我国现有的投资项目决策方式基本一样,其主要表现为:个别领导说了算,善于争取多要点,形象工程突破程序加紧干,资金不足普撒胡椒面。这样的决策往往会造成工程决策拍脑袋、工程上马拍胸部、工程烂尾拍屁股等现象。

三、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提出“代建制”策略

为较大改善和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从决策、建设、资金计划安排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本文仅以“代建制”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具体在项目实施阶段可采取如下措施:

1、代建项目的确定,即必须采用代建的适用范围。凡建安工程投资在规定额度以上且市财政性资金投入在规定额度以上、建设单位没有自行管理建设能力的建设项目,可要求必须当实行代建制。

2、代建的形式。可采取两种代建形式:全过程代建,即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要求,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及建设管理至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管理;阶段代建,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对项目建设管理至竣工验收实行阶段管理。

3、实行代建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的产生引入了竞争机制,除个别特殊项目由政府指定外,均需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代建单位。代建单位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和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同时建立健全了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制度。

4、奖励与处罚。应采取适当激励机制来提高代建单位工作积极性,如工程包干有节余,代建单位可分成,其中市政府投资节余部分可有适当比例由代建单位留成。如决算投资超过包干基数,超过部分由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各承担相应比例费用。但因代建单位原因,造成工期拖延的予以罚款。

四、结束语

“代建制”使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思想更专业、更先进;政府不用组织相应的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止公务员队伍膨胀;通过市场的方式转移项目建设费用超支的风险。政府不介入具体的经济活动,既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又可有效地杜绝公务人员产生腐败。因此,实行项目法人制、推广项目“代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阎孝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石明《项目管理实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贸易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策建议

1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1.1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主要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则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是由流动负债融资提供;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要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作为其资金来源。

1.2营运资金管理的类型与内容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含永久性的流动资产和波动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偿还的债务,包含自发性负债和临时性负债。营运资金管理即是对营运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筹资的管理,包括:第一,贸易企业在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上的管理;第二,贸易企业通过何种融资渠道来筹集流动资产需需要的资金,即是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的运营管理。

1.3贸易企业实施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总体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贸易企业的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在总资产中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具有易变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维系于营运资金的运转情况。营运资金的水平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周转速度。因此,营运资金管理对于贸易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2贸易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影响,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多较为粗放,即使是在当前电子商务时代,部分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仍然较为落后。企业负责人管理意识淡薄,多为“一言堂”的集权管理模式,导致贸易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混乱,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贸易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2.1现金管理较为混乱

现金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极强,贸易企业属于现金流转较多的行业,现金储备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贸易企业的运营发展。大部分贸易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知识扎实的财务人员较少,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管理层对现金管理较随意,资金使用缺乏计划,也没有所谓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在日常运营中经常会出现没有足够现金支付货款、费用或者现金过剩的现象。诸如此类现象,贸易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2.2存货过多占用资金

大宗贸易企业都是通过一买一卖赚取差价的经营方式,经常凭经验进行管理,通过对大宗贸易市场行情的预判,预测大宗贸易市场未来的价格大幅上升的,会通过预付方式大量趸货。然而在实际经营中,贸易企业缺乏良性的存货管理理念,缺乏有效的存货计划,存货量多,业务量大,贸易企业财务人员除了完成平时的记账、算账工作以外,难以对存货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企业又没有设立相应的责任部门,导致大量趸货,占用贸易企业大量的营运资金,造成资金停滞,资金成本高,资金周转效率低下。

2.3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贸易企业为了争取更多订单及更多客户,经常采用宽松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进行销售。由于贸易企业订单量大、应收账款控制不严、管理不到位。虽然贸易业务收入的年年增长,但利润的持续增长幅度却远远低于收入增长的幅度,而且收入、利润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的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过大,账龄结构趋于恶化。再加上贸易企业管理不善、催款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回收困难,经营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这势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2.4短期借款管理不足

全球经济不断下滑的大环境下,贸易企业营运资金普遍不足,流动性较差。针对于此,企业往往通过银行等中介结构进行短期借款融资。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往往高于商业信用,大多数贸易企业的财务部门只负责对短期借款的归还情况进行记录、记账,没有对企业需要的借款数额进行预测和管理。资金融通渠道少加之对营运资金管理不到位、不妥当,及易造成贸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金链断裂,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3加强贸易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让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并长久不衰,营运资金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贸易企业的生死存亡。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贸易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以便提高贸易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

3.1改变管理层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

加强贸易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必然要改变管理层的管理理念。首先是管理层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知识能力,摒弃“重业务、轻财务”的管理理念,重视营运资金管理,明确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并将其作为企业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依据;其次是管理层要重视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制度融入企业员工心中,让全体人员参与到财务管理活动之中,并将各项控制手段、方法融入企业的制度、规章、规范、流程中,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企业要从上到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奖励等方式不断地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职称技能考试,让财务人员不断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财会法规,学习财务管理新技术,从而能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财务人员素质提高,才能更好地加强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

3.2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在贸易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借款,借款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给予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直接还款。如果不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一旦实际贸易投资出现问题,营运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财务困境和风险。贸易企业拟通过以下两点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一方面通过分析本企业和行业的历史数据、未来的市场行情、企业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选择适合企业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控制盲目的贸易投资,通过预算等相关制度的管理持有满足企业营运所需的现金量,维持良好的流动性。贸易企业制定销售方案时,在适当利用赊销模式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及时跟踪、清理、催收应收账款,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控制应收账款的余额,尽量规避坏账风险。根据销售模式及销售相关策略,确定贸易企业合理的存货量,保证贸易良性周转下尽量减少存货。日常对存货加强管理及控制,根据销售策略制定适合自己的最佳库存持有量,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存货资金的积压;另一方面贸易企业加强对借款的管理,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的流动资产融资战略,尽量利用运营管理中的商业信用解决企业资金短期周转困难,使企业保持稳定健康的负债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加强营运资金筹措的管理。

第7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时常会遭受洪涝、台风、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民政部门统计,2001~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及经济损失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各国所面临的一道难题。然而突发公共事件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突发事件尚无法避免及准确预测,那么应急管理体系和各类应急预案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损失的唯一手段。交通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各类应急预案顺利开展的基础。如何加强交通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交通应急管理机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从管理、运行、保障、善后处理等方面对体系进行合理构建,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挑战。

    2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本项目取得了以下代表性研究成果。

    2.1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

    部分地区在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公路应急管理体制、多部门协调机制、跨区域应急联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强化我国公路应急管理奠定了实践基础。

    (1)运转高效的多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是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

    (2)跨区域应急联动是保障公路网畅通的有力举措。

    (3)加强信息采集与共享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4)训练有素的应急保障队伍与合理的物资及装备储备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保障。

    (5)创新性地应用了一些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长期以来在我国公路发展过程中更为关注速度和规模的增长,但公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尤其是有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尤为不足,公路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专项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2)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3)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应急处置效率低下。

    (4)交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应急处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资金尚未保障。

    2.2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

    国外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发展虽历经时间不算太长,且同其他成熟的应急体系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仍表现出了相当特点。

    (1)充分发挥相关应急立法的先导作用。

    (2)注重交通应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建立健全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组织体系。

    (4)普遍建立了以ITS为基础的公路交通应急系统。

    (5)重视做好人力、资源、设施等多方面的保障工作。

    2.3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从目前各省建立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来看,总体可分为应急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两个部分。应急保障能力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前,交通主管部门所做的保障工作,包括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处置平台建设、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后,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灾害的及时响应和处理能力,包括应急灾害预警和评估能力、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如图1所示。图1公路管理应急体系建设内容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四个关键环节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2.4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专项预案(3)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突发事件预案

    2)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公路交通应急物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路抢通物资,第二类是架设桥梁所需材料,第三类是除雪所需材料。公路交通应急装备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公路疏通装备;二是公路修建装备;三是除雪装备;四是运输设备,五是应急保障装备。

    3)公路应急管理与处置中心建设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由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和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场所、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其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4)公路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公路应急演练培训投入,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制。

    2.5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必须包含四个因素,即预案、人、物和钱。因此,确定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框架如图3所示:

    2)公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公路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和协调手段,建立有效的公路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省级“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从而提升公路网运行监管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公路应急演练体系建设根据我国公路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在平常工作中比较少碰到的应急情况,对于不同地区而言,有五类演练必须引起关注。隧道火灾、危险品事故应急演练,桥梁损毁应急演练,水毁路段坍塌应急演练和凝冻雨雪路面应急演练。

    3主要结论

    本研究从我国公路应急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总结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借鉴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设计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框架,确定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对交通应急管理关键环节的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

    (1)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几乎每次突发事件的救援,都需要交通应急保障。而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全,这方面工作积累经验少,薄弱环节多。这极大的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所以建立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和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3)解决好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经费保障、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问题,实现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4)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公路应急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公路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4政策建议

    (1)完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分门别类地科学制定应对性较强的公路应急保障预案和专项处置预案,完善公路应急预案体系。

    (2)完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与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和国家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相结合,适量储备应急保障所需装备、工具、物资、生活用品等。

第8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运营管理 思维创新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创新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海洋中的立身之本,这早已是人们所公认的。但就创新本身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其各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在这其中思维创新又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否,程度大小,都将会影响到企业运营行为的产生与实行,也自然会造成企业运营的不同结果。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迫切需要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融入新思维、新观点。

1思维创新的特点

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头,其本质特征在于一般人的意想不到,在于破除形式逻辑的限制。思维创新即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也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有如下三个特点:

1.1思维创新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在思维创新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相比,发散思维更为重要,它是思维创造性的主要体现。发散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集中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集大成的作用。当通过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时,并不意味着创造活动的完成,还需从这些方案、方法中挑选出最合理、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设想,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靠集中思维来承担的,集中思维具有批判选择的功能。

1.2思维创新过程中,新思路、新方案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

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对许多企业家的调查表明,个体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长时间的思考,要反复考虑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方面、一切角度及一切可能。这种苦思冥想是新思路、新方案产生的前提。其实新思路、新方案的出现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入考虑之后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

2思维创新的内涵

思维创新包括理论思维创新、多向思维创新、侧向思维创新、逆向思维创新和联想思维创新等许多方面的内涵。

2.1理论思维创新

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在实践中应用很多,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世界上有不少发明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强调人的理论思维在科学发现与创新活动中的主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把握创新规律,就要认真研究理论思维活动的规律,特别是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规律。

2.2多向思维创新

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2.3侧向思维创新

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不一样的,正向思维遇到问题,是从正面去想,但是侧向思维是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的价值扩大。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简单更方便。当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问题或虽能解决但只是用习以为常的方案时,可以用侧向思维来产生创新性的突破。

2.4联想思维创新

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维本能。企业运营管理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联想思维来处理一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

3思维创新的途径

要实现思维创新,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而突破思维定势束缚的最好办法,就是转换或扩展思维视角。

3.1 转换问题

世界是复杂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彼此之间有相通的地方。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变一下。通过对问题的转变,我们往往可获得新的思维视角,解决起问题来就可能容易多了。它不但可以使我们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而且还可把不能办到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办到的事情。笔者所在的泰隆机械公司筹建新厂时,因排污问题,环评工作一度受阻。通过多方咨询论证,把原先需少量排放废水的工艺,通过引进国内一流的环保设备,直接转变为内部循环的零排放工艺。环保设备仅投入了20万元,不但顺利通过环评,而且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这一事例,启示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适当、适时地转换一下角度,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处理结果。

3.2把直接变为间接

在解决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问题时,直接解决往往会遇到极大的阻力。这时,就需要扩展视角,或退一步来考虑,或采取迂回路线,或先来设置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为最终实现原来的目标创造条件。先退后进也好,迂回也好,创造条件也好,都是间接接近目标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下,选择新视角的范围就大多了。

3.3 超越当下

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的进程中。今日的事物从往日的事物变化发展而来,又向明日的事物变化发展而去。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对事物的思考和观察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而必须考虑过去和未来,考虑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在考虑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时,不仅要注意事物变化发展趋势比较明显的特征,而且更要注意那些未显现的、难以捕捉的可能性。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思维视角也就扩展了。

3.4逻辑导引

思维创新往往离不开想象,一个人如果在一些问题上能够经常展开想象,他的思维视角就可能得到拓展。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想象之所以展不开,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象力,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想象展开的轨迹。此时,借助逻辑导引就可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4思维创新的应用

4.1在行动中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理念,必须以企业的具体行动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人的创新思维的能动作用以获得非凡的成果。具有能动作用的人期望拥有也必须拥有使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必要空间,企业应提供他们用于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理解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帮助、协调和解决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2营造“经营自己”的氛围

企业应提供用于员工个人工作及创造的条件,营造使人的思维能够主动与客观条件相作用的氛围,这实际上就是改善的环境,这能使个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可以“经营自己”。可以说,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得到的创新成果实际上就是个人在经营自己这一空间内产生的创新成果的集合。

4.3领导层的创新方向

企业领导层更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进行创新活动,但不同的是企业领导层的创新方向不是企业运营中代表具体事件的某个点或层面的问题,而应该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创新,尤其是如何保证企业(系统)长期具有创新和改善的良好状态,如何保证企业长期具有平稳、快速和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

5结语

总之,创新思维是不同于一般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发现事物间新的逻辑关系,企业应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来不断提高整体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全员创新和改善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品质、生产和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黄顺基.思维创新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人才,2000(04).

第9篇:运营管理体系范文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够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体系,要在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目的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方针得以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有如下特点:

(1)是一个闭环的、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2)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一切活动;

(3)将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中的策划、组织、实施及检查、监控等活动要求,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包括手册、程序、方案和须知等文件;

(4)体系本身使所有的体系文件受控。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必然会涉及到有关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职能分配,也必然会涉及到按照管理程序所实施的管理过程控制,更会涉及到实施管理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装备、材料、技术和软件等)支持。可以说,一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意味着在资源支持下基本形成了一个公司的安全和防止污染管理机制。随着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公司的安全管理机制也逐步健全。

航运企业按照《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 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 规则》)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应结合企业实际并满足规则的要求。不论是《ISM 规则》还是《NSM 规则》,其内容均为16 条,公司在建立体系时,应逐条对应。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编写纲领性的文件,即《安全管理手册》,这是根据规则的要求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作总的概述,描述了安全管理程序的制订及有关的具体内容;其次,按照《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编写公司的安全管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必须满足规则对应条款的要求;第三,根据程序文件所规定的途径编写各种操作须知,操作须知必须结合船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应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职责明确。

针对船舶个体经营者,交通运输部要求由船舶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并赋予船舶管理公司6项职能。船舶管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对所管理的船舶承担安全责任,针对管理船舶的种类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与船舶所有人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劳务公司派遣船员必须遵循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船员要求的规定,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各司其职。总经理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资源支持保证,而在安全管理体系给予岸基管理人员及船长充分权力的同时,他们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即权责明确。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大好处是将被动的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了全员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航运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2 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方法

即使安全管理体系编写得再好,倘若未有效运行,且不受领导重视,安全工作也不可能取得成效,甚至还会发生各种事故。近年来,海事组织机构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第一批国际航运公司实施《ISM 规则》(或《NSM 规则》)后,平均单船事故率和平均单船死亡人数分别是实施前的1/4 和1/6,说明体系的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方法如下:

(1)公司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毕准备运行前,应对公司岸基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全体船员进行体系文件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熟悉公司体系文件及本职工作,包括熟悉责任和权限,学习如何填写工作记录。

(2)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了各种关键操作和临界操作,并制订了具体的操作须知。在船员上岗前,有关部门或船长及部门长应对其进行职责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认真按操作须知使用设备,才不会出现问题,人员生命、船舶和设备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3)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制订了具体的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船舶和岸基的应对措施。按文件的规定周期加强紧急情况的应急训练和演习,加强船岸间的联合演习,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演习技能,做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能有效控制险情,确保人员和船舶的安全,减少人命和财产损失。

(4)加强船舶维护保养,及时报告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船舶设备出现故障会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船舶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基础。船舶的维护保养分年度保养和月度保养。在完成月度保养后,应填写月度报告,并对船舶管理中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填写报告表,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需要公司支持的,公司应给予财力、人力支持以消除不符合项,确保体系良性循环运行。

(5)认真内审是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内审是根据《ISM 规则》(或《NSM 规则》)的全部条款、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司体系文件的要求对安全工作进行审核,目的在于查明船舶和船员及岸基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按规定执行,是否符合《ISM规则》(或《NSM规则》)的要求。内审工作的执行应全面、认真、严肃。通过内审,才能查明安全管理体系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避免不符合规定情况的重复发生,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指定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监控。指定人员作为与船舶联系的最高管理层人员,其责任和权力包括对岸基和各船舶的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方面进行监控,并确保根据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支持。指定人员在监控检查时,发现不符合项或缺陷,须开列不符合项报告表,并要求责任人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加以纠正,涉及需要资金支持的,总经理应给予保证。

(7)外审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进行的保证,外审每年进行一次。通过文件审核和活动审核,查明公司人员在执行规则和体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在审核中,若发现有严重不符合规定的,应对公司进行跟踪审核,并在3 个月内纠正完成;出现重大不符合规定的,应收回符合证明和安全管理证书,船舶将不能航行。外审是主管机关对船舶企业运行体系的监督保证,提醒船舶企业应重视并认真对待安全管理工作,否则企业将无法经营。

3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运企业中的应用

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5A级综合物流企业和大型二类水运企业,武汉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经营国际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海运企业。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及控股的武汉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以来,经过全员参与,有效运行体系,并对体系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加强运行监控,通过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长江海事局审核组的审核,船舶未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2001 年6 月,武汉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国际油船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了岸基管理机构,配齐了管理人员,加强了岸基和船舶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两次换证审核,以较少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通过了审核,体系文件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将新修改的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吸收到体系文件中,使体系文件得到不断改进。2012 年1 月,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海船安全管理体系,岸基和船舶按体系要求加强船舶维护保养、人员培训、应急演习和训练、体系检查和监控、关键设备检测和维护,以及内审工作,积极纠正不符合项,体系的有效运行得到了保证,顺利通过了年度审核。认真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明确个人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岸基和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

无论是国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还是国内船舶安全体系,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岸基和船舶认真执行,资源供给得到保证,员工自觉遵守体系要求,安全管理工作将会得到明显效果,效益也会得到提升。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在执行安全管理体系以来,船舶未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小事故也被较好地控制,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功不可没。公司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条款,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努力实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并加以保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