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提升艺术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升艺术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升艺术素养

第1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社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各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目前该校社团共有45个,涵盖面涉及到六大类别,分别是学术类、体育类、文学类、科技类、公益类以及综合类。学术类社团有管理者协会、英语俱乐部、湘流文学社等12个;体育类社团有篮球协会、高尔夫协会、NFC街舞社等11个;文艺类社团有方舟音乐社、ComicBaby动漫社、美术协会等10个;科技类有电脑爱好者协会等3个;公益类有SFYou助协会、环保协会等5个;综合类有营养与保健协会等4个。参与学生有 90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32%左右。学生从这些丰富的学生社团里学会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展示了自我。

一、社团文化与大学生艺术素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艺术素养是科学素养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美术、音乐、设计、戏剧、舞蹈、文学等等方面的内容,它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具有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的独特功能,它是通向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据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管理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艺术素养类选修课中选一门并考试合格,方可毕业。虽然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轻视艺术素养的思想和现象还相当严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艺术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高校教育的师资、经费不足,学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安排不受重视等等,尤其是艺术课程安排不受重视和学生个性需求及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针对学校艺术类课程多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师资力量缺乏、经费预算不够的现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艺术社团,并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类社团有10个,社团群体来自学校的14个学部,他们大多志趣相投,学习愿望强烈,积极性高。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解决了学校实际难题,也满足了学生自身需要,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学会在艺术活动中丰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社团文化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养、心理健康、个性完善、创新意识、感知力、理解力、想像力等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参加社团是加强两者联系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它将最大限度的发挥参与同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扩大参与学生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已经很难被学生接受,而通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克服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如学生参加SFYou助协会,通过每周去福利院做义工,使其学会了关心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2、参与社团活动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

在大学里,随着大学生生活面的扩展、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的强化,他们原来狭小的生活圈和心理网被打破,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同龄人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心灵归宿,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扩大了范围。大学生在社团这个小社会里不仅学会了求知、做事,也学会了生存和发展。大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对极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起到了引导和感化作用,从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3、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社团活动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激励学生去设想和创造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东西,激发他们实现这些设想的热情。在社团里,他们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学生在自发地、愉快地学习中,灵感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感知力、理解力、想像力

受应试教育所限,学生仅仅能从课堂上获得由教学大纲规定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学习方式呆板、独立性差。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尤其是艺术类社团,如方舟音乐社、美术协会,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第2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社会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时代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建设“德”与“行”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修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作力,加强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锻炼与培养,让大学生的人生有色彩、有品位、有价值。

二、做事:体现人生价值

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三、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四、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使其知识丰富,就要拓宽其能力发展空间,多学、多听、多看、多做。学习贝多芬、肖邦、米开朗琪罗等名家的辉煌作品;听高雅音乐;看经典电影;做能提高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例如欣赏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六弦琴、悦耳的钢琴、柔美的长笛、流水的古筝、典雅的室内乐、激情的交响乐,做形象的折纸,快速勾画简笔画,剪惟妙惟肖的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练习幽静的瑜伽肢体动作,创编少儿舞蹈,感受豪放的民族风,看各民族富有韵味的舞蹈,享受边弹奏边演唱儿歌的惬意等。在设计健美操的动作和队形等形式中发现艺术美;在欣赏如乐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造型艺术,各地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能量;在视、闻、赏、阅中发现美的因素,不断发展与提升人格魅力,加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表现独特的艺术品位与风采。

五、结语

第3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艺术院校;美术教师;素养;时代性

一、引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高校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又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专业性质来分析,高校美术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巧、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发展往往会直接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眼里具有较高的偶像地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水平越高,其榜样示范作用就越强。

二、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素养时代性要求提出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艺术的高度发展给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对美术专业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沿用了传统的〝自然成长〞模式,而美木类的专业教学多以〝经验式教学〞为主。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式表现松散,自由性和随意性是其主要特征。由于美术各类专业的特殊性,高校美术教师常常以艺术家自居,更重视自我发展 ,喜欢追求独特的个性,大都独来独往,各自为战。课堂教学一般只凭自身的个体经验来实施,不管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到哪算到哪,从来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此外,现行尴尬的职称评定制度,使教师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误区,即重科研而轻教学。通常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难用一时的指标来衡量,而唯一能立竿见影体现硬指标的科研成果就是论文及课题项目,许多专业教师始终抱认为,只需有足够的论文、课题项目,职称自然水到渠成。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平时不愿多排课,或者少上课,只注重自己科研创作的提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厚度,过度关注自身艺术市场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无关自我的其他事物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特别表现在教学及培养学生上态度消极,他们平时很少和学生交流互动,更是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甚至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自无关。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重心产生了质变,使得高校教学已经成为简单的传递活动,一种纯粹的副业。从表面上看,近年来美木类高校的名师与教授越来越多,整体的学术高度也普遍提升了。但却出现了高校美术类艺术生的教学质量逐年下滑的普遍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一现实问题的深思。

三、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素养提升应具备时代性的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的成熟直接反映在教师对教育活动的适应和创造程度,其中包括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从高等美术教育整个教学管理体系来看,相比于班主任、辅导员,美术类艺术生更信任他们的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学术高度知名教授,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他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周围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然而,有些美术教师平时在自我管理上放松自己,工作表现自由散漫。如果说作为个体独立艺术家,这也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名高校美术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只为了突出个性特征,而忽略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广博的本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思想高度,必须把自己全身心都调动起来,成为有信念、有操守、有性格、有见解、有灵魂、有光热的活跃的生命本身。因此,在新时期的历史阶段下,教师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艰巨而光荣,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作为高校美术教师更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迎接新时代对自身素质的检验,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在面对学生方面,应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在保持自己独立鲜明个性的同时,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专业教师都应该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更新,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既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也要热爱自己的学科;既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自身修为,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只有当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才识成为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财富时,才能真正形成对学生的引导性。只有以自身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作为示范,并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的任何一件事,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才能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高尚品质,学会如何脚踏实地做人。

四、结语

总之,艺术院校在推荐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多措并举,其中提高美术教师的个人素养较为重要,在不同时期都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争取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艳杰.浅析美术教师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作用[J]. 大家. 2010(19)

第4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艺术素养;艺术创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98-1

美术基础教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不论是哪一个学习阶段,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学院派;并以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描绘能力,但更多的是刻板地追求画的处处和对象一样,完全以写实为依据,整个作画过程是被动地描摹对象,而对有关画面所需要的艺术形式一无所知。这样的话,作品难免会陷入毫无生气的状态,缺乏灵气。对我们自身而言,也就永远不可能架构起从生活到艺术的桥梁而达到艺术的彼岸,期间也忽视了对学生主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造成学生的个性特长与艺术创意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呢?任何人所具备的艺术素养都不是先天就存在的,都是需要在实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历练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学习、多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素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所鉴别,才可能综合学习各流派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视野。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它们、欣赏它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益于身心健康。

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学习欣赏方面的知识,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应注重在教育中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与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刻认识社会生活。可以通过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再现生活。艺术素养得以提升,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体现艺术的认识价值,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体验生活,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五、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可以陶冶情操,艺术可以提升人的修养,陶冶情操这一境界就要求主体本身具备优良的品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能够领悟期间的美感。不论是艺术领域的美术,还是音乐戏剧等,均需能感受艺术的本体与潜质。

艺术本身就是个抽象的东西,每个人的认识都不一样,但艺术的前生是创造,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来创造的,要提高思维,就要开阔视野,厚积薄发。解决思维的局限性才是提高艺术创造性的关键,如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创新。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1、为了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艺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即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教学方式等,如宽松的心理环境,给予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考试方式与内容尽可能灵活等;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特长,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其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多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并树立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形式;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意思维方面的训练,如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

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多注重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创造性思维活动训练,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当然,对于具象绘画而言,写实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是体现是作者审美思想的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艺术表现手段,也就无法成就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但又不能作为纯技术的训练,一味地追求画什么像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应学会运用艺术的手段去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从现象和现实中升华才能逐步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冯培, 贺淑曼.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1.

第5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协同教学;提升;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56-02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魏苏里娜(1977―) ,女,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

为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使学科间的知识能协调发展,得到充分运用,我们就应发挥音体美显性和隐性课程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认真学习,精心合作

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精心合作,找出可以协同教学的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课题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协同教学之路。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协同教学的交流和研讨,以提高教师的协同教学技巧和能力。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音体美协同教学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立档案,掌握材料

为了解学生对音体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音体美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体育、音乐、美术和其他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理念重组,推进教学

1转变教学思想,重组学科的教学理念

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学既有相关相同的属性,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教师平时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很少能够与相关联的学科去引申知识点,因而,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单一的。要使知识在脑子里重新组合,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间也很少去讨论所教之外的学科的教学。其实在实际教学中,音乐老师要排演节目,经常要找体育老师讨教舞蹈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用音乐进行舞蹈和放松。重组学科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很新颖的感觉,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探究,他们会根据老师的指点,创造性地发明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以使学科间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强化记忆,拓展思维。教师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也同样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制订、教学方法的实施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突破了“课堂音乐”与“生活音乐”的界限,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和生活中也能进行音乐欣赏的再学习;而美术走进体育课,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动态美,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体育动作规范的掌握。审美意识从自我开始进行剖析,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2重组教学内容,促进音体美协同教学的研究

在三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组教材的切入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候要认真选择,不可以随意组合、设计课程内容和教案,要与所教学生的生理、心理相符合,避免好高骛远,为组合而组合。在教学中,善于诱导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在重组学科教学时候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力,仔细地分析研究。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哪些内容是可以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哪些内容是必须通过互动才能完成的。如学生街舞活动,在设置速写的练习,圈内学生随着音乐不定时地在变化舞蹈造型,圈外学生快速地捕捉瞬间而过的美并进行速写;又如在美术体育协同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对动态美的欣赏能力,协同教学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标枪引枪动作、铁饼投掷等单个体育动作,使学生体会动作的着力点和动作的整体结构,加快体育技能的掌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作的美感程度、人物精神状态,并画出速写作品,体育动作力量美充分展示在学生的画中。这种体育与艺术溶为了一体的教学课,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审美观念。

3重组教学方法,促进音体美协同教学的研究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重组学科资源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去剖析本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研究出对自己所教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把场地、器材等都考虑进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节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对美感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并能创造出新颖的且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摸索出一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四、多渠道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1校本课程,挖掘艺术潜能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我们认真按照课程的要求组织教学,着力于课堂,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针对一些学生语言智力与逻辑数理智力较弱,但其他方面智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走艺术类学习之路,从中挖掘自身的优势。

2走出校门,提升艺术素养

通过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项文体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校外多形式的音乐、绘画作品让学生闻之有声、视之有色、触之有物,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得到美感教育,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3以赛促学,提高参与能力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大力推行早锻炼、课间操长跑活动。要求全体学生每天跑1000~2000米,使跑步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举办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趣味运动会、校运会等系列活动,以赛事促锻炼,以竞技促质量,实现“天天要运动,月月有比赛”的目标,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合作意识,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健康开展。 学校多种赛事的开展,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更高,体质健康得到增强,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开始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无限的精神乐趣。体育课、课余时间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上来,走到阳光中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体会运动的快乐。

音体美学科知识重组教学的开展,超越不同知识体系,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优势,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师生的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也紧密了教师间的协同关系,使学生加深了对音体美学科内容的理解,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论文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已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和社会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提高个人的文化内涵已然成为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更高要求。那么,艺术素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又包括哪些方面呢?艺术素养的提升对职业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提高,而更随之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对艺术的欣赏和追求变得更为突出,有一定文化内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而追求更高的艺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理念。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职业教育方式的改革外,还应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内涵、社会综合能力等等,而良好的艺术素养亦是不可或缺,下面我们就将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理论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力、创造力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是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艺术素养也可概括为三种能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思维能力。

二、职业教育学生艺术素养之现状

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未能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审美意识不强,甚至对美与不美没有具体概念只凭个人喜好进行判断;

② 艺术基础知识和常识知之甚少,不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

③ 艺术兴趣不高,只接触少量通俗的艺术门类,对其他艺术形式不闻不问;

④ 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差,思维方式比较具象守旧。

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 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源多数来自中小城市或县乡一级的地区,这些地区都存在一个普遍特点,即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对不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较落后,艺术作品(如戏剧、电影、音乐会、画展等等)普及性低。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大学之前较少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门类及作品,艺术兴趣低,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第二,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与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据调查,大多数艺术家都出生于艺术世家,如欧洲著名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等,都出身于著名的音乐世家,并且从小就开始进行音乐知识及乐器演奏的训练,在年幼时就已经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又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二王”、“三苏”都说明了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可见,父母艺术素养不高的情况下,也很难为孩子营造出后的家庭艺术氛围。

第三,小城镇艺术教育和艺术特长培训机构较薄弱,乡镇一级的地区除民间艺人外甚至没有艺术门类的职业从业者,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艺术培训和接受正规艺术课程的教育,导致艺术理论基础差,艺术思维无法发展,创造力也得不到激发。

三、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学生自身素质来说,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识艺术、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在精神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从学生的发展能力来看,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提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生动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创造力将成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掌握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修养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职业教育正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也将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这一阶层的艺术素养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有着推动型的意义,是我们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不能轻视的问题。

四、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的提高对职业教育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实施开展这项重要的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艺术常识及艺术基本理论的了解

开设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和兴趣社团,以各种形式在学生中普及艺术理论教育,使艺术常识及各艺术门类不再“神秘”和“遥不可及”。

2、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学校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比如组织观看艺术影片、戏剧,参观画展、艺术展、艺术节,听音乐会演奏会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艺术氛围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

3、校园内开展学生艺术节、学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学校可经常开展艺术节、艺术展等活动,加强同学的参与性,使同学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得以发展的空间,从欣赏者向创作者的方向转变,培养学生创作艺术的主动性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4、艺术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艺术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如设计类专业除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的训练、构成训练、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外,还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结合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实践,帮助同学构件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的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5、 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校方可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开设创新奖学金等方式,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奖励。

五、小结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否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完全取决于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专业角度出发,使学生拥有过硬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就能打造出我们职业教育的品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知凡等编著:《教师艺术素养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1.

[2] 张海鹏:《大学生艺术素养》,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9.

[3] 王一川:《谈谈国民艺术素养及其意义》,人民政协网 ,2011-9.

[4] 汪青松:《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光明日报,2009-03-25.

第7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美术专业 艺术理论 理论素养

美术理论课是艺术概论和中外美术史等课程的总称,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理论课程,能够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中西方美术风格的演变,并掌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学好这类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广泛的认识空间,充分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因此,美术理论课在高校美术课程中是一门重要专业,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是迫切而重要的。

一、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现状及原因

当前,美术理论课的实际效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多年来,美术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课脱节,大部分美术专业教师和学生只重视美术技能而忽视理论知识,使美术理论教学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低迷状态。

造成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素质、学校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对美术缺乏真正的兴趣及对艺术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技法重于理论。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自身文化科学习跟不上而转到美术学习班,考美术只是为了考上大学而选择的一种较为保险的方式,并非发自内心喜爱美术。此外,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加上缺乏学习目标,在专业学习时只是一味重视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思想认识上忽略了艺术理论的学习,致使学生对艺术的内在本质和精神境界的认识不够,最终会制约他们创作实践水平的提升。

其次,高校的扩招,美术专业学生增多,生源质量下降,加剧了美术理论教学的难度。高校美术教师重视创作指导而忽视理论引导,且教师自身理论素养有待提高。有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法的指导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只用学生的创作成果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长期以往,会导致美术专业学生发展不平衡,理论素养偏下,不利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再次,高校美术教育观念陈旧,美术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不平衡。在目前美术教学中,缺乏自由开放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许多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明显重于理论教学,这与现今的课程标准相差甚远,没有从根本上对美术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没有处理好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限制了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的发展提高。

二、艺术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陈传席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技能的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不能。可见,高校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理论知识是引导情感表达创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淀能够为美术创作者带来灵感。艺术理论是无数画家经过长期实践而孕育出的结晶,是艺术发展的指明灯,为画家、美术学习者及观众提供了理论指导找到自身评判艺术的方位和标准。艺术理论素养对一名美术专业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不是单纯地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中西方美术风格的演变,掌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提高他们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充实心胸,提高品质,增益学问。其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深意需要每一位志在艺术方面有所建树的学习者细细摸索和玩味,以期对自己有所启发和帮助。

西方美术教育家对艺术理论素养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美术教育家格内尔和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是现代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应具有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四部分:美学、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术创作。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的课程列表中,美术理论占了很大的比例。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通过对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过去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并保留和继承其中的优良部分,开拓艺术思维和视野。更重要的,美术专业学生可以从我们丰厚的艺术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获取灵感,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理论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它对现实艺术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顾过去中国美术界经历的艺术浪潮,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次的艺术浪潮都是因美术理论观念的变革而引发的。从“85美术”到“波普”“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次次的浪潮中,由于一些艺术家欠缺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对中西方艺术发展史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他们在艺术浪潮当中,迷失艺术发展方向,创出一些矫饰作品,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而缺乏本土特色和自己的创造灵魂。由此可见,不重视理论学习会使美术教学中技能和理论教学不协调发展,影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和改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持久发展。

三、如何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

第一,从根源和制度方面着手,当前美术教育和高校招生须有当下意识,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招生和教学上不应一味地看重速写、素描,彩等专业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知识的传授。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理论的漠视和缺乏,过度关注绘画技法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当前高校美术专业的招生和教学,与时俱进,把当下意识融入其中。

第二,革新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平衡美术理论课与美术技能课,准确定位理论教学。高校美术院系应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将美术技能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正确认识艺术理论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有效的理论教学,邀请校内外的理论素养高的学者到校开讲座,将自己多年积淀的理论和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理论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只单纯讲授教材内容,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艺术鉴赏和感受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难以形成自身的一个理论系统,对美术理论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适当融入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赏美术作品,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美术创作活动。在实践中融入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和理解古今美术风格,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另外,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感受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分析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审美意味和价值取向,重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特的表达方式、自由开放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创新能力。

第四,不断提高完善教师的人格魅力及理论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跟进与否,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理论抽象枯燥的特点,决定了高校美术专业教师须由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教书育人,同时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自身的理论素养影响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论素养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小结

总之,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重要而迫切,要改变重美术技能而轻美术理论的现状,需要革新美术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努力与协作。

【参考文献】

第8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注重与学生情感、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真实、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实施差异教学,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制定差异性学习目标,促进不同学习个体的自我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激励、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目标以及班级学生学习发展水平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制定出适合每节课教学的多元、有差异、具体可执行的学习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发展的空间,努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教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能结合直观图,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并会用分数表示把“整体1”等分后其中的几份。学习目标二:会找“整体1”,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学习目标三:联系生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求出已知“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具体数量。这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习得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数学学习。

二、有效开展“互动交流”,促进不同学习个体的协同发展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交流”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对话、倾听,在互动中获得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1.民主、平等――互动交流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才能得以表现,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2.共享、提升――互动交流的核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信息传递,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个体的认知偏差,从而实现了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完成了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多元解读,使学习信息在多维互动中得到了共享和提升。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探究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互动交流话题”:(1)平行四边形沿着底边上的任意一条高剪下后再平移,能转化成什么图形?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3)你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4)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获得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四个互动探究话题相互联系,又与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密切结合,使师生的互动更加有效,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三、实施差异性的评价机制,激励每个学生享受成功

新课程评价所提倡的评价观是发展性评价观,强调评价的过程是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因此不仅要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对学习方向的指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实施差异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潜能、创造性的发挥。

1.评价个性化――促进每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具体化的,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对后进生可以采用延迟评价,允许他们对学过的新知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学习目标,注意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可以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努力进取;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第9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士其;科学文艺作品;烹调食材;烹调方式;烹调技艺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未来的“儿童精神食粮的烹调者”,如何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从而提高自身教育技巧(烹调技能)呢?笔者觉得: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学习,就能增长自我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本文要谈的是著名的科学文艺作家高士其高超的“厨艺”。

高士其,著名科学家、科学文艺作家,一生写下了760多篇的科学文艺作品。著名作家冰心这样评价:“假如儿童文学作者是儿童精神食粮的烹调者的话,那么,高士其就是一位超级厨师。” 这句话高度赞美了高士其科学文艺作品的高超艺术水平。高士其的作品对儿童的影响是成功的,作为承担未来教育任务的师范生来说,也希望对儿童的教育是成功的。那么,应该掌握哪些技巧呢?高士其作品的魅力是什么呢?

首先,考查一下高士其作品“食材”的选择。长篇科学童话《菌儿自传》说的是人们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细菌的那些事:细菌长得怎么样?从那里来的?细菌的家庭成员有哪些?细菌最怕什么?最喜欢什么?细菌是如何谋生的?细菌和人有什么关系?细菌带给人类的危害有哪些?细菌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大王,鸡,蚂蚁》谈的是大自然生物链的循环问题。《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谈论的是动物的祖宗是谁?植物的祖宗是谁?细菌的祖宗是谁?《鼠疫来了》《疯狗与贪牛的被控》《霍乱先生访谈记》《散花的仙子》等谈的是瘟疫(鼠疫、疯狗病、疯牛病、疟疾、霍乱等)的传播与防治的问题。《细胞的不死精神》谈的是抵抗力的问题。《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的是土壤的功能问题。《原子的火焰》谈的是原子能的产生和运用的问题。可见,高士其作品的选材涉及了细菌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等。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深奥的,如何清楚明白地介绍,才能够让儿童接受、喜欢呢?况且,科学文艺的灵魂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荒谬。这一点,高士其自己也曾说:“科学文艺应该有高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它必须有丰富的科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根据正确的科学事实和理论的,不容许丝毫的歪曲……” 这方面和教师是一样的。教师传授知识,遵循的就是“科学”的原则。既要科学准确,又要生动有趣。事实证明:高士其成功了!他的作品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可是“红红火火”的,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高士其作品的内容还是具有人民性、生活性和永恒性的。他的作品是儿童的好朋友。因为它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生活中,儿童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高士其的作品揭开了大自然神秘面纱的一角,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为儿童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自然世界,令人神往。可见,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也应该是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一个方面。

其次,考查一下高士其作品的“烹调方式”。食材很高端,可如果只是用一种烹调方式的话,是绝不会引起少年朋友的兴趣的。所以,必须采用多样化的烹制形式。高士其的散文作品采用的就是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大王,鸡,蚂蚁》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热血和冷血》采用的是通篇对比的方式,《鼠疫来了》采用聊斋式的鬼魂哭诉方式,《霍乱先生访问记》采用记者访问的方式,《散花的仙子》采用的是传统神话的叙述方式,《疯狗与贪牛的被控》采用的是法庭断案的方式,《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采用的是打花鼓唱戏文的方式等。这样的游戏方式,形式新颖多样、活泼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我们知道: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朱自强先生说:“游戏之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戏的意义即其生活的意义,游戏是纯粹的生活,生活是纯粹的游戏。” 游戏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也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如《大王,鸡,蚂蚁》写的就是一个儿童玩的游戏:大王是大拇指,鸡是食指,蚂蚁是小指。游戏规则:大王可以吃鸡,鸡可以啄蚂蚁,蚂蚁可以吃大王。在大自然中,“细菌便是‘蚂蚁’,植物便是‘鸡’,动物却是‘大王’了”。游戏玩一玩,体验自然界的循环原理,“若有一方罢工,食粮一绝,同归于尽”。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快乐阅读、快乐游戏、快乐学习。因此,师范生应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游戏”这种方式。

第三,考查一下高士其作品的“烹调技艺”。高士其作品的“烹调技巧”最明显的就是比喻、拟人手法的娴熟运用。“高士其善于运用比喻,用读者熟悉的东西来比喻读者所不熟悉的东西,使科学小品通俗易懂。”“高士其还常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作科学小品,使读者读了倍感亲切。” 在高士其的作品中,比喻、拟人手法随处可见,有时比喻和拟人手法是结合在一起的。《菌儿自传》中,通篇采用拟人手法。例如介绍什么是细菌:“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作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细菌的愿望:“希望娘姨大姐、贫苦妇人,把我连水挑上去淘米洗菜,洗碗洗锅;希望农夫工人、劳动大众,把我一口气喝尽了,希望由各种不同的途径,到人类的肚肠里去。”……采用拟人手法,细菌也变得跟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 如“我自从别了雨水以来,一路上弯弯曲曲,看见了不少的风光人物:不忍看那残花落叶在水中荡漾,又好笑那一群喜鸭在鼓掌大唱,不忍听那灾民的叫爹叫娘,又叹息那诗人的投江!”两个“不忍”,一个“叹息”,很有悲悯情怀,亲切感人。

比喻手法更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准确精彩。如《我们的土壤妈妈》,把土壤比喻成“地球的肺”“地球的胃”“地球的肝”等准确生动;在《细胞的不死精神》中一句“细胞的靠得住与靠不住,正如银行商店的靠得住与靠不住,不然,人怎么一饿就瘦,再饿就病,久饿就死呢?不是细胞亏本而涅粲吗?”以银行商店资金是否缺乏导致“靠不住”或“靠得住”比喻细胞营养是否缺乏导致“靠不住”或“靠得住”。如果给细菌提供“无穷雄厚的资源”,细菌就能达到“永生之域”,正如给银行商店提供雄厚的资金,银行商店就永远不会倒闭一样。运用比喻手法,不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通俗易懂,而且还增加了作品内容的厚度,意味更加深厚了。

高士其作品中比喻和拟人手法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比喻中有拟人,拟人中有比喻。如《菌儿自传》中“其实,不但人类的肚子是我的大菜馆,人身上哪一块不干净,哪一块又裂痕伤口,哪一块便是我的酒楼茶店。一切生物的身体,不论是热血或冷血,也都是我求食借宿的地方。”“大菜馆”“酒楼茶店”“求食借宿”是比喻,整段的叙述用的是拟人。

皮亚杰的“泛灵论”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主客体不分。儿童通过泛灵观念,把自身的意识和情感赋予整个世界。在儿童眼中,花会点头,鸟会说话,蚂蚁也会争强好胜。挪威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中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的日常行为充满了缪斯灵性。一些在成人眼中不可思议的“猫言狗语”行为,在儿童眼中是最自然不过了。高士其作品采用比喻和拟人的“烹调技艺”迎合了儿童的“泛灵”心理和缪斯天性,通过拟人和比喻的艺术化处理,一切深奥的、枯燥乏味的自然科学知识就摇身一变,成了形象生动的、幽默有趣的缪斯恩赐了,儿童焉有不喜欢的。可见,是否熟练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也是衡量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

冰心说:“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们,就必须精心烹调,做到端出来的饭菜,在色、香、味上无一不佳,使他们一看见就会引起食欲,欣然举箸,点滴不遗。因此,为要儿童爱吃他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讲究我们的烹调艺术,也就是必须讲求我们的创作艺术。” 这段话高度赞美了高士其是一位深受儿童喜爱的优秀作家,他的成功源于他具有高超的“烹调艺术”。其实,教师也是“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也应该具备“烹调艺术”。高士其的伟大,在于他心中有儿童。他熟悉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的喜好,理解儿童的追求,他是以儿童为中心进行创作的。因此,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儿童教育者,应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学习,为儿童烹调出他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2]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3]高士其.菌儿自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