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档案信息,方便管理及检索利用。它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从而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1.文档一体化原则: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融为一体。2.归档双轨制原则: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3.确保网络安全的原则:遵循保密原则,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主要任务。1.制度、标准等规范化体系的建立。以研制和指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为重点,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推行。档案标准规范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业务、技术三个方面。它类似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2.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档案工作网络化的需求。具体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络建设。3.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为基础,以“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数字化加工、管理、利用、安全等方面。具体包括: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和档案业务管理系统。4.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内容除了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还有对电子文件的采集、加工、存储、提供利用服务,以及对行业专题信息采集接收。馆藏档案数字化形成信息资源的具体形式为: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音像档案数据库、缩微胶片数据库等。5.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档案工作,早已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了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过不断的努力,档案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我们的做法是:1.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我们遵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们的行业特点,制定了《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管理规定》《集团及下属单位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档号规则及上架排列方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技术标准》等。制度的完善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渐进。2.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接口开发,实现电子文件自动采集元数据、自动归档。这样集团的文件材料可以实现自动流转,避免了档案员重复劳动,同时也实现了实时归档。3.对集团及下属单位全部档案的整理归档和条目著录共十五大类,实行档案信息统一管理,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具体包括:党群、行政、经营、基建、科研、设备、人事、声像、会计、审计、物业、荣誉、生产业务、用户档案、报刊等。4.升级BS版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全集团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本部及各二级企业提供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集中存储、统一利用。该系统以集团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集团局域网为平台,建设完成后,通过设置权限可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地域和数量限制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存储,快速传递和最大共享,同时也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5.实现全文上传、检索:在库存档案数字化加工资源库的基础上,正在实施全文录入、上传、检索。通过OCR技术实现针对档案内容的全文检索,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6.实现档案网上借阅利用。我们与深圳市世纪科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深圳市水务集团档案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可以实现全文阅读。所以通过借阅审批流程,可在网上借阅利用馆藏档案,调阅更加方便、快捷,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无特殊要求的档案可实现不再需查阅档案实体,只通过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便利调阅,提高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2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Zhang Mingxia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electronic reading room as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mputers,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etwork equipment,providing readers with a place of multimedia E-literatur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only active and effective networ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network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sharing,better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to expand the scope of functions and services.
Keywords:Electronic reading room;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主体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图书馆走向多媒体电子技术的崭新领域。而电子阅览室就是集电子型文献、印刷型文献及检索、阅览、服务为一体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内涵,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加强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拓展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范围,使读者服务迈向新的台阶。
一、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阅览室作为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场所区别于网吧和其他一些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场所。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性。互联网被誉为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桌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学,它连接了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分布是无序的和繁杂的,读者自行查找既费时又费力。为了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使读者及时高效地查找所需网络信息,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主页上创立重点专业学科网上信息引导网页,使电子阅览室主页与网上常用重点学科信息源的网址和站点直接链接。通过对重点学科的信息进行查找、分类、筛选、整理、归纳,建立重点学科的专业网络资源目录,并通过与其他网站的直接链接,创建一个重点学科的网上阅览室。
(二)时效性强。首先,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出版概念,实现了无纸化的出版,节省了中间环节,因而大幅度减少了文献的编辑出版时间,使读者和编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交流,使出版物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读者。其次在网络阅览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检索、任意浏览和自由选择并获取全球网络上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时效性。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功能性。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多媒体阅览功能。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图书馆应该利用电子阅览室向读者提供多媒体阅览服务。多媒体集视、听、用于一体,可以通过阅览各种学习光盘,包括科普、美术、旅游、军事等类型的光盘,这些光盘都可以镜像到服务器硬盘上,让大家在局域网上共享。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游戏娱乐、欣赏电影和乐曲,可谓其乐无穷。其次是网上参考咨询功能。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利用E-mail进行信息服务员和信息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它突破了传统咨询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或提供信息,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第三,信息检索、传播与存储功能。信息检索是电子阅览室最基本的功能。由于信息量的大幅增长,读者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查询繁琐的检索工具书,而逐渐依靠计算机进行检索。读者除了可以检索本馆自建的如期刊数据、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等,还可以检索本馆购买的数据以及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联机馆藏目标库等。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功能是电子阅览室的辅助功能之一。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将大量的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化的文档信息,这种电子化的文档信息不仅能解决大量资料的储存和保管问题,还能极大地扩大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无论是本地用户还是远程用户都可以查找、浏览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
二、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电子阅览室的馆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分类、总结、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更高层次的标准和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处理经验不足。
(二)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有些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专业人员能力有限,造成他们在从事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时力不从心,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读者在利用它时并没有觉得高效和便捷。第二,各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中缺乏协调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各馆加强交流和协作,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各馆仍然相对独立,缺乏分工协作。各馆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时,相互之间没有及时沟通,不仅造成大量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而且没有形成本馆特色,降低了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第三,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差异与信息利用的矛盾。随着互联网的急剧膨胀,信息市场竞争加剧,信息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使得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劣不等。目前,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需求呈增长趋势,这种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读者需求质量层次的上升和高质量需求量的增加,为此必须将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在实际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制订的标准不同,造成信息环境的混乱,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信息问题,如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存取信息,非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的授权混乱等。第四,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慢,重复建设严重。网络信息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信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更新保持与时俱进。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网络信息资源一旦形成,更新速度慢甚至不更新,造成信息资源的内容陈旧,使读者查询的资料时效性差,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例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页上采编部的采购动态,采购新书的数量和类型,流通部读者借阅、催还图书的情况,技术部的网页更新情况,期刊部的最新期刊,咨询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动态等,这些信息都要不断的更新才有实用价值。另外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资源建设水平无法提高.第五,在“自费”和“免费”问题上,重视商品化电子出版物的采访,忽视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当前,由于采访相对容易,光盘是商品化的电子出版物发行的主要形式,各馆的电子阅览室都收藏了大量的光盘。但只凭光盘这一种媒介,距离建成完整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还相差很远,只有收藏一些经过有序化组织、整理和加工的丰富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电子阅览室网页制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和利用,各馆主页上均有规模不等的网络导航,但这种导航只是对网络资源的地址进行链接并对资源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说明,反映不出站点的内容、类型和特色。
三、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图书馆经费投入,提高馆员的素质。高校图书馆领导的重视是加大经费投入最重要的因素。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更是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就要把无序繁杂的信息整理成有用的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自建数据库,购买管理软件和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库,购置先进的信息设备,通过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等,这些都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协调性,开发本馆特色数据库。加强各馆电子阅览室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协调性,及时交流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信息重复建设,节约资源,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另外,只依赖购买已有的数字化信息和电子出版物等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加大自建库的规模,积极开发本馆特色数据库,如本馆自建的期刊数据、书目数据、读者借阅信息、因特网信息等。例如:可以把所有图书自带光盘做成数据库,把所有光盘内容复制到服务器上,还可以把本馆每期的期刊目录和报刊的主要内容建成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检索,选择期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方便回溯检索。
(三)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与信息利用的价值。由于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质量高低不同导致它们被利用的价值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将网络信息资源化整为零,分类评价和筛选,按适合各类信息资源特点的标准进行评价,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除了提供完整实用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将一些信誉度高、口碑较好的热门站点推荐给读者,对常用网站做出评价,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读者提供一个较高的查询起点。
(四)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避免重复建设。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关系到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过时的信息不仅不能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而且过时的信息没有多大利用价值,还会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就必须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另外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源建设水平,节约读者的时间,满足读者需求。
(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重视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访,对其进行有序化组织、整理和加工,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使网站的内容、类型和特色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参考文献:
[1]刘俊熙.网络环境下社会科学信息检索[J].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馆藏;发展与维护
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虽然都在积极推广电子资源的利用,重视馆藏资源建设,但对“馆藏”发展观念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似乎有些欠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图书馆的馆藏不仅要重视馆藏资源的采购,更要关注读者的潜在需求,维护好“馆藏”,更好的为读者做好信息服务。
一、“馆藏”的发展
1.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发展
“馆藏发展”的概念研究可追溯到早期的西方国家,虽不同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说法,然而不可否定专家学者们对此领域的研究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即为后续“馆藏”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研究依据。有人认为,馆藏发展将从根据读者的潜在需求收藏资料转变为根据读者的当前需求来提供信息。由于馆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转移到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努力建立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馆藏,所以,馆藏发展不在偏重采购,而是要求馆员学会鉴别和检索用户所需信息。应当指出,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变过渡的阶段,不可过早选择抛弃选书这个环节,但这一实事将被逐步接受,也是将成为馆藏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更重要的将会是整个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社会角色的再定位。
2.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
数字图书馆也叫“电子图书馆”,相对传统图书馆而言,它管理和珍藏的不是纸质的图书,而是数字化的“电子图书”,所以数字图书馆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字图书,并为人们提供网络检索和阅读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不需要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和一排排的书架,只需几台服务器和网络即可。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目标与传统图书馆并无不同,但由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特征、网络存取与读者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习惯与传统文献有所不同,所以数字图书馆必须重新审视“馆藏”发展目标。传统的馆藏发展政策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它必须适应于各种载体,包括数字化信息资源。对于数字信息化资源要建立一套收集各种资源的理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供有序的存取方法,并将其进行整合,确保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其足够的优点被选择。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收集要掌握好科学上的平衡、信息形式的平衡、指导工具与研究工具的平衡、读者不同需求的平衡。要及时做好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要做到及时获取广泛的信息,信息之间能相互连接,达到无时间、空间的障碍,能便利、及时、快速存取,做到资源共享,便于存档、更新的、保存。
3. 影响“馆藏”发展的主要因素
数字图书馆馆藏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对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馆藏发展,我们应根据数字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发现、识别、评价、选择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数字图书馆的整体馆藏与服务当中,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数字化信息馆藏体系,在建立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中应考虑到以下影响因素。
一是用户的需求性和资源的权威性。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在推进馆藏建设时缺乏适当的馆藏发展政策,似乎也未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规划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收藏和利用,有的图书馆虽然购置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但不是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受到读的喜爱。因此图书馆在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馆藏发展政策时,应当首先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权威性主要应考虑信息机构的稳定性与可信赖程度、著者、出版者和权威性文章的审查方式等必须要全面考虑。
二是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所选资源应该是虚拟馆藏在相应的主题范围内完整无缺,应考虑到当前用户的需求内容范围是否全面,主题是否有一定定深度,是否具备有能提供有关主题的任何信息和其它补充信息。信息资源的组织与设计是否合理,界面是否易用,是否具备有较完整的检索功能,检索途径是否多样,检索方式是否灵活,是否具备有较高级别的查询,以及信息资料的传递方式是否全面、多样。
三是信息资源的使用和运行环境。要考虑到软硬件环境的建设,硬件环境就是机器设备、网络环境软件要求等枝术条件,即检索终端、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与网络是否连接。软件环境是指数字化信息服务和人员情况,包括枝术管理人员、参考咨询馆员、用户教育与培训人员等。
四是成本效益与后续服务。成本效益是数字化化资源选择的重要因素,主要要考虑数据费、通信费以及其它设备费等。很多互联网资源虽然说是免费,但共潜在的维护、存取、检索价格必须要考虑进去。对于后续服务必须要考虑到数据的生产商、商是否可靠,是否是商业化运作,其提供数据更新或新版本的持续能力和售后服务如何。
二、“馆藏”的维护
数字图书馆的馆很容易被分解成多个互不依存的独立成分,这使我们很难使数字化馆藏的各个方面信息同时完整地再现。因此,数字图书馆馆藏维护的首要任务必须是组成该资源的各方面信息能同时完整准确的再现。
1. “馆藏”维护的主要内容
传流图书馆的馆藏维护所考虑的是图书馆信息的收集、组织、流通、排架、剔旧、装订等问题,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印刷型馆而设的,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既有现实馆藏,也有虚拟馆藏,其维护应主要把握以下内容:一是信息载体维护,主要是对信息载体的保存和备份。二是技术维护,目前信息化资源的格式往往随供应商而异,不同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互转,即使是同一家供应商,经过计算机系统的几代更新后,原有的格式也已无法使用,因此技术维护是长久保存数字化馆藏最难解决的问题。三是内容维护,数字化信息资源特色之一是内容易修改、更新,这也造成使用及内容维护上对资料正确性及权威性识别的困难,资料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部分遗失,也可能遭人恶意或善意的修改,从而造成内容的失真。因此要想使信息资源得以长久使用与保存,数字图书馆“馆藏”维护必须具备有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储存功能和存取功能。
2. “馆藏”维护的基本要求
一是将馆藏确定为一个离散的整体加以保存和维护。传统书刊资料各方面信息之都是以密不可分的整体形式存在的,这使保存对象都具有了明显可辩的边界。数字图书馆馆藏的边界不是清晰的,特别是当它们由不同媒体聚集成(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76页)复合对象,或连接着网上资源而形成复杂对象时,就更是摸不着边界了。因此,为完整真实地保存数字文献,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离散的整体加以对待。二是保存电子馆的媒体、外观和内容。保存电子馆藏的媒体,首先要保存住了这些最初记录的数据,为今后的利用提供保证。组成电子馆藏的各个信息元是离散的,保存电子馆藏至少应当维护好其内容并使其可以长期存取。电子馆藏的内容也是以一定的格式与版面反映出来的,包括字体种类与大小、空行的使用、先列、标题、页脚、页数、标记等。要完整地保留电子馆藏内容,就必须将以上成分全都保存好。要保留住这些数字文献的外观,还必须保存它们的页面格式规范,特别是当这些规范有利于电子馆藏内容的判断时,就更应当将其保存下来。
3. 保存电子馆藏的功能性
电子馆藏对象具有远远超支传统纸质文献的功能性,它可以包含多媒本成分,也可以以超文本格式存在,还可以含有数字存储器自动产生的动态成分,另外它具备有守航功能。这些都截然不同于传统文献的功能性,应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 要保证电子馆藏的真实、可信
真实可信地保存电子馆藏就是保证用户眼前的馆藏资源是用户所需要的,对于传统纸质文献而言,这是轻而易举,甚至理所当然的。但对于电子馆藏而言,在经过长期保存后,能达到这些要求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应建立电子馆藏归档的权威机构,让电子馆藏保存在令人信任的存储基地,防范未授权变更,并通过多次,多重地对保存对象的核验、监视与检查,尽可能地使每个拷贝再现电子馆藏的初始状况。
参考文献:
[1]朱萍.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05.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幵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在于各种档案信息经由公共信息通道实现互通互联,从而满足多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便捷而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城建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保障,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硬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输入输出设备和网络设备。在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硬件与软件配制的成套性、集成性,并注意适度超前。
(二)软件建设
主要指进行城建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管理、存贮、传递的各种应用软件。软件建设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关系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质量。因此,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应选择符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并经实际实用证明,技术成熟、水平较高,适应各地档案管理实际的应用软件,确保除能够完成业务管理、事务管理、档案利用等工作外,还能与资源数据库系统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从数据录入、数据管理到数据加工、输出全过程的应用。
(三)数据库建设
城建档案数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幵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建档案数据主要包括工程狻工项目数据库、地下管线综合档案数据库、城乡建设声像资料数据库等各种专题数据库。加强数据库建设一方面要采取相关技术搞好原有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形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同时要按照不同种类数据的内容和特点,建成空间型多媒体数据库,真实反映城市建设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标准规范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不断延伸和扩展,需要确保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和安全,就要构建和遵循关于城建档案信息的标准和规范。标准规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储存、查询、交换、管理使用等。
(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危险,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运用,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应成为档案工作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城建档案部门在幵展信息化建设时应严格按照《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要求,保证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布线时内网与外网分别布线。对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防止非法登录和非法操作数据库。重要数据严格备份并异地保存。在英特网上提供已公开的档案目录査询服务,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保证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
(六)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档案事业,关键在于人,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更离不幵一支高效、优质的人才队伍。城建档案一方面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引进专门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做现有队伍中领导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城建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掌握和应用现代技术的技能。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我们在具体幵展工作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要按照现有国民经济信息化总体部署和建设事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分步付诸实施,并逐步加以完善。
2、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原则
要遵循已有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照统一标准构建资源共享的城建档案信息体系。
3、注重实效、服务社会原则
城建档案信息化应与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数字化城市工作结合,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全力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城建档案的专业信息服务。
(二)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1、以硬件建设为突破口,提升信息化的档次
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配备好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的相应设施设备,同时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配齐、配好信息化管理设备。
2、以软件建设为着眼点,提升信息化的水平
一是要建设好档案信息网络。要以城建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党政机关政务网为基础,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二是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应用软件的信息处理技术必须兼容各种载体形式的文档乃至多媒体预览功能,尤其要考虑对今后大量产生的城建电子文件的适用。
3、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要加快幵展馆(室)藏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对利用频率较高的城建设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逐步将所有实体资源转变成数字信息资源,并以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社会和政府服务。
(三)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注意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整体推进
城建档案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量大、技术要高,因此光靠城建档案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城建档案部门要切实增强协作意识,与档案、建设、城市规划、交通、水利、电信、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2、注意把握工作重点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管理模型
一、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
1.信息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
总的来说,信息系统集中的内容方面似乎存在着问题。从流程上来看,信息系统是从内部集成到系统间集成再到企业间集成,因此,从难度与效益的角度上来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从广度上来说,各个相关部门内部的信息集成相对简单,其次是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与上述两者相比,企业级别的信息系统集成要相对困难一些,而具有稳定合作伙伴或随机伙伴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的难度性最高。从信息系统集成的深度上来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数据的集成
数据集成是应用集成和业务集成的基础,在集成之前,为达到企业统一规划的信息资源战略作用,对企业信息实行总体数据规划十分必要。
(2)应用系统的集成
例如,B2B集成中用来实现CRM系统与企业后端应用和Web的集成,构建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应用系统资源的电子商务网站。
(3)业务流程的集成
它是指在业务活动中,将各种业务系统中定义、授权和管理的各种业务交换信息的集成。其中的业务过程包括业务管理、进程模拟及综合任务、流程、组织和进出信息的工作流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扩展包括各种标准的统一和硬件网络平台的集成。集成的标准化可促进信息与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分布,构成企业应用集成的核心,例如COM+/DCOM、CORBA、EDI、Ja-vaRMI和XML。平台的集成是为了实现系统的集成,要求底层的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等必须集成。
2.数据集成
信息系统的集成是将那些孤立运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成企业集成信息系统(EIIS),其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企业集成信息系统是一个三维系统模型,第一维是管理运行层次,自上而下包括战略管理、战术管理、运行管理和业务管理四个层次;第二维是职能部门的划分,例如生产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人事部和技术部等;第三维是信息处理功能,包括数据处理、信息形成、问题分析和统筹规划四个层次。这种三维模型既面向功能,也面向数据流。在功能方面,强调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功能、各层次贯通和各种功能能够结合的集约化管理特征。但这些功能模块的实现必须是在集成的数据环境中运行,因此数据规划实现集成化的数据环境是实现系统集成的基础。
二、信息资源规划的应用
1.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
作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目的在于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将其应用到系统集成开发工作当中。由此看来,在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其次要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再次,要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型;最后,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2.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1)基础性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主要解决信息化的两类问题:
首先,信息系统集成问题,它主要是指在已分散引入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π畔⒆试唇行整合和实现系统集成,消除信息孤岛。
其次,信息系统重建问题,当原有系统需要重建时对企业业务数据、管理信息进行总体规划和管理,建立基础管理标准。总体数据规划是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将企业多年来积累的结构不合理、数据冗余混乱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的重组工作,从而取消或大大减少数据接口,实现基于高档次数据环境的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的要点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
(2)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信息资源规划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无论是从信息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还是后期的集成化阶段,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也是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从而确保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能够深入到企业信息系统从发展到使用的全部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在企业信息化建立的过程中,其方案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其中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资源开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工作,其目标是建立企业的信息资源网;
第二,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网的服务体系,其特征是网络化和集成化;
第三,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过程,在实施中主要分为高层和低层工作:高层主要是面向全企业,解决总体规划,标准规范建立和高层设计问题;低层主要是面向职能域、决策标准规范的实施和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建造问题;
第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系统工程采取工程化的组织方式,分为网络工程、数据库工程和应用软件工程;
第五,两个层次的工作有集成化的软件工具支持,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规划工具、信息系统设计工具和信息资源管理工具等方面。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建立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理论模型,而信息系统集成便是该模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模型中各个部分顺利运行的关键。由于我国信息系统集成还出在发展中的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重视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作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是现代化信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采用现代化管理,才能解决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等方面面临的种种难题,从而带来显而意见的效果和收益。
(一)提高管理效率。现代化建设使得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利用,并可在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检索可实现即时查询,档案查借工作实现电脑管理,能够极大地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而且电脑管理方便、快捷,只要传输程序和数据库设置合理,就不需要过多的人参与工作,大大解决了机关冗员问题。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便于开发利用。档案管理归根结底是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在于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的效果取决于开发的时效性和利用的广泛性。相比较而言,现代化手段储存的各种信息更便于利用和开发。纸质文件只能记录文字、图表等信息,而电子文件利用很小的空间却可以同时记录文字、图表、声音、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且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开发利用的速度快。
(三)提高服务效率。现代化建设直接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传递、查找信息,大大缩短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理时间,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数据库的管理能够调取相同或类似内容的文件,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参考,无形中节约了大量的查阅时间。还可提供远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科技人员可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查阅档案资料,便于二次利用和开发,从而缩短了编著时间。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档案现代化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条件主要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等图文输入、输出设备及存储设备。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管理应用软件。这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开发先进的管理应用软件,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现代化的整体效益。其关键是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加快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
(二)信息资源建设。建设完备充实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要运用现代手段,将各种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技术的转换处理,利用网络技术将数字化信息加以汇集、编辑、整合,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便于用户进行检索、传输、摘录和分析处理。档案部门在接收电子档案时,必须要向文件处理部门提出相应要求;文件处理部门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时,也应考虑档案管理部门对归档的要求。
(三)标准规范建设。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检索、利用,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主要包括管理规范、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在这方面,国家已颁布了一些相关标准。如《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是CAD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与利用的统一规范;《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是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安全有效利用的规范。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不要自行执行,避免交叉打架,便于文件共享。
(四)人才队伍建设。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科技无法取代人的因素,现代技术要靠人来掌握,精密设备要靠人来操作,管理的职责也要由人完成。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有扎实的传统档案工作的基础,对档案的分类、鉴定标准和维护、管理成竹在胸。其次,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注意电子介质的保存和维护。还要更加重视档案和文件的保密工作。最后,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把传统档案管理和计算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两种方式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通过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积极引进高校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层次毕业生,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档案干部队伍。
三、总结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情报分析服务 框架体系 实践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上升,高校的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基地,必须要进行模式的创新。高校需要对图书馆进行创新,以便为高校以及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笔者认为,不仅要完善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还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并且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一的详述。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框架体系
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框架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服务工具。如数据库自带分析工具、文献分析工具、专利分析工具以及其他的分析工具等。2.服务方法和规范。服务方法有文献计算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知识图谱方法以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而服务规范有《机构人员学术影响力分析流程与规范》和《学科发展评估流程与规范》等。3.情报分析的服务的内容。这个内容可以包含丰富,可以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微观层面主要是面向课题组的课题人员,有定题服务同行对于与跟踪、分析研究领域专利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中观层面是面向院系的管理层,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学科发展的评估和学科发展的态势分析。宏观层面则面向学校,服务内容有机构人员学术成果与影响力的分析、总体专利的分析以及总体即领域发展态势的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整体框架体系,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切实落实好各个层面的工作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方法和服务工具尤为重要,这是图书馆情报分析服务开展的基础。服务的内容也很重要,是服务工具和服务方法的决定因素之一,服务的工具和服务方法只有根据服务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策略
(一)完善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应用逐渐商品化、大众化、网络化和数字化,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其中的领域之一。高校的图书馆中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除了纸质的文献之外,还有很多的电子文献信息,期刊的种类也是数不胜数。如今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高校图书馆也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和发展更多带有本校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理、采购和加工,以便为教学和科研等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例如一些有研究生点和博士点的高等院校,可以将本校从建立博士生研究院和硕士生研究院以来各个博士生以及硕士生发表的论文收集整理起来,然后将其论文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为数字版本,再建立具有本校特色且独一无二的《博士和硕士的论文数据库》;还有一些高校老师、博士生、硕士生以及优秀的本科生在USTP、SCI等较出名的检索系统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著名检索系统上发表的论文数据库》,为本校师生以及校外人员或者科研机构提供服务。以上所述情况,都带有强烈特色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二)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高校图书馆若想开展更好的情报分析服务,不能仅仅利用已有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还要不断对图书馆馆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对一些文献信息例如具有专业特色以及本校特色等这些信心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形成“研究报告”“评述”以及“综述”等信息产品,通过对特色信息资源的组合优化,创建出内容更详细、更深刻也更全面的信息a品,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数字化,变成多媒体信息产品,这样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图书馆也不仅仅是一个收藏文献和提供文献服务的地方,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服务中心。
(三)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网络也逐渐变成信息传播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开展情报分析服务,就得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好网络,从网络中发掘资源并加以利用。如今的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都开始逐渐向网络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尽最大能力满足读者的这方面需求。如今的网络上,信息多而复杂,为学生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资源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这也就要求高校的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相关人员应当对网络上的资源信息进行筛选,满足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要。这种对网络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馆藏的局限性,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学术性的专业信息,形成特色数据库或者全文数据库,为高校的师生提供人性化且全面的信息分析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报分析服务作为一种知识型服务,应当在高校图书馆中积极开展起来,笔者预测,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对服务体系的内容、方式以及工具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达到为高校以及社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春.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点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3).
[2]吴跃伟,张吉,李印结,邱天.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2,(01).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系统的开发作为软件支持存在,其基本要求是软件操作简便,易于广泛推广,具备组卷、分卷、维护以及查询等多种功能;管理界面友好;软件可及时更新,修补漏洞;较高的兼容性。二是硬件建设需要提高存储电子文件的硬件配置及备份策略。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收集并归档已有的电子文件,及时录入信息数据库,避免资源的流失。二是对将要接收的电子文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技术和人员上的准备,统一接收和管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开通检索服务。三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其依据为《档案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的规范和标准需要满足实际需求,能够科学地指导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确保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作过程有章可循,保证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方向不变。为档案的电子文件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等标准与制度的建立。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整理、公布、利用的格式要求和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保管、存储及安全利用的制度等。四是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确保的重点之一。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安全系统的建设,同时还包括内外网隔离、网络防火墙、文档加密、访问控制、用户访问认证以及网络密钥的管理,确保数字档案系统信息传递的安全。通过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确保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一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标”是指“标准地址”即:“行政区划名称+街(路)巷+门(楼)牌号+门(楼)详址”,“四实”是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物品。
信息采集是指未出版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它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信息采集工作最后一个步骤的延伸,成选题策划的开端。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