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增强资金流动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增强资金流动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增强资金流动性

第1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存差;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2-0055-05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主要是近20年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已有的流动性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微观分析,并从存款、贷款角度论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Diamond和Dybvig从存款角度对银行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正式的分析,并提出经典D-D微观银行模型[1]。在D-D模型提出来之后,大量关于微观银行理论的文献,基本上都是从商业银行提供跨期流动性的功能的角度,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几个经典的讨论:即关于D-D模型的相关讨论,以及Diamond和Rajan等人近年来的研究分析。Boyd和Prescott以及Gorton和Pennachi从贷款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商业银行是信息不对称的中介,当银行拥有其资产组合价值的私人信息时,商业银行通过构造特定的合同来最小化它自身,与外部缺乏信息的投资者分担风险[2-3]。此外,Evan Catev , Til Schuermann,Philip E.Strahan(2006);Emmanuel Farhi,Mikhail Colosov,and Aleh Tsyvinski(2007)等对商业银行向投资者提供流动性和它自身流动性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论证。张杰从商业银行存差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认为巨额存差现象是转轨经济条件下国有银行所特有的[4]。李成和姜柳从汇率制度视角透视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外汇储备是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5]。何自云等指出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银行贷款能力低下[6]。董玉华和蒋剑平认为国有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7]。左小蕾认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8]。刘锡良等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构成出发对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进行界定,以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成因的微观视角管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9]。陆磊认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于短期的银行上市筹资因素、中期的人民币升值因素和长期的高储蓄因素[10]。范小云、刘开林实证分析了自愿性因素与非自愿性因素共同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自愿的预防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的流动资产过剩并存[11]。

回顾以上文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现状和成因分析层面上,研究深度不够充分。本文旨在从新的角度理清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理,以更好地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基于这一目的,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及建议。

一、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分析

所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即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的需要。“流动性过剩”,也称“过剩的流动性”,源于英国Macdonald And Evans公司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1694),其含义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因此,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核心是资金运用不充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并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而是流动性资金的过剩,即银行的资金供应严重大于需求的现象,简单地讲就是银行存差过大和存贷比过低所形成供求失调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实行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1979―1994年以前,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特征是以贷差为主。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并轨刺激了当年的外贸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也出现大规模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迅速扩大。与此同时,1994―1996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存差乃至存差不断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导致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是中央银行资产多样化的结果。199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之后,存差不断扩大,与储蓄高速增长和金融机构惜贷以及政策当局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2002年以来,存差的扩大则被视为国内流动性过剩、资金闲置的表现。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理:一是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下,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日益增强带来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加剧了中央银行维持汇率稳定的压力,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被动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规模迅猛扩大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汇率继续升值的确定性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正吸引国际热钱通过虚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渠道流入我国股市、楼市进行各种套利行为。国际热钱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货币供给增长迅速,形成大量股市存款,银行存贷差随之扩大。二是居民阶段性消费不足,储蓄率过高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成因。由于对未来预期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因素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而企业和政府由于受体制和机制影响,储蓄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导致边际消费倾向的持续走低。低消费、高储蓄,导致商业银行形成过多的储蓄资金,银行被动负债压力增大,扩大信贷的意愿十分强烈,导致投资过热,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为消化产能过剩而扩大出口,必将使贸易顺差也随之增大,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三是资本市场发展相对缓慢,造成大量资金囤积于商业银行内部无法分流。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始终处于投融资市场的主体,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相对缓慢,银行体系仍为整个经济的投融资主渠道。企业、居民融资渠道单一,投资范围狭小,在缺乏投资和消费动力情况下大量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采取存款形式集中于商业银行内部无法分流。社会资金缺乏合理疏导渠道,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过剩。

二、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一)方法与变量的选取

在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时,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序列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本文首先将利用Dichey和Fuller(1981)提出的考虑残差项序列相关的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若为非平稳性变量,则需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如果变量是单整的,就将对相关变量进行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分别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协整理论是研究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和Johansen提出的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基于ADF检验,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对平稳序列做进一步分析,以更好地断定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文利用衡量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银行存差(CC)作为被解释变量。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中占绝大比重,本文选择了历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各项存贷款余额代表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余额,两者粗略计算可得银行存差。用外汇储备(FR)、股票市价总值(GP)、储蓄存款(DE)这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对于GR的资料,选择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总值,用于反映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于DE的资料,选择储蓄存款余额用于反映我国居民的储蓄水平,并间接反映居民消费支出状况。为了分析主要变量的变动对银行存差变动的影响,将对银行存差(CC)、外汇储备(FR)、股票市价总值(GP)及储蓄存款(DE)这四个变量的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来表示增长率的概念。由此,本文将采用的以下经济模型来分析我国商业资金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ln(CCt)=α0+α1ln(FRt)+α2ln(GPt)+α3ln(DEt)+μt(1)

本文样本区间为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2000―2006年)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实证结果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应用Eviews5.0软件,对变量lnCC、lnFR、lnGP和lnDE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通过检验发现,lnCC、lnFR、lnGP和lnDE均为非平稳变量。我们对于非平稳变量的处理采用差分法,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所有数据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一阶差分平稳的, 即均是I(1)的单位根过程。

2.协整检验及协整回归方程的估计

由于变量lnCC、lnFR、lnGP和lnDE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存在协整的可能。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CC与lnDE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再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lnCC与lnFR和lnGP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进一步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符号关系。

首先,我们对lnCC与lnDE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再对回归分析产生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无单位根,说明协整关系成立。使用Eviews5.0计量软件,回归分析的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F-statistic=4 717.150,调整后的R2=0.982705,说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残差的单位根检验表明,残差是平稳的,说明协整关系存在,lnCC与lnDE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lnD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说明储蓄存款增长率(lnDE)对银行存差增长率(lnCC)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与我们理论模型中高储蓄、低消费加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分析是一致的。

因此在残差的单位根检验时选用无截距与时间趋势的模型。

其次,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该方法是基于VAR模型的,因此需要先对VAR模型选取最适滞后阶数。依据赤池信息(AIC)准则和施瓦茨(SC)准则,可确定Johansen检验的最适滞后阶数选取2。为了使结论更具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了迹检验(Trace Test)和最大特征值检验(Max-Eigenvalue Test),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 协整检验表明在2001―2007年的样本区间内,在5%的显著水平下lnCC与lnFR、lnGP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根据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我们得到均衡向量如下:

β′=(1.000000,-0.701085,0.141759)

则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为:

lnCC=0.701085lnFR-0.141759lnGP(2)

(0.03145) (0.04203)

[-22.2904][3.37314]

方程(2)表明了在2001―2007年lnCC、lnFR、lnGP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从长期均衡关系可以看出:银行存差增长率(lnCC)与外汇储备增长率(lnFR)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与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lnGP)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这说明2001―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加剧了商业银行存差的持续扩大,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剩;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可有效分流储蓄,有利于银行存差的缩小,证实了本文理论分析的观点。为了更好地断定银行存差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下面将对这四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3.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最重要的是滞后期的选择,本文同时采用AIC准则与SC准则,当二者值同时为最小时的滞后长度即为最佳长度。表4检验的是银行存差与其他三个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表4可知,在5%的置信度下,在最优滞后期时,外汇储备增长率(LNFR)和储蓄存款增长率(LNDE)成为银行存差增长率(LNCC)的Granger原因,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增加是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显著性因素,与协整检验结果保持一致;而银行存差增长率(LNCC)成为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LNGP)的Granger原因,说明对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来说,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有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2001―2007年间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是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从而缓解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而股票市场发展不稳定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过剩加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使人民币汇率具有更大的弹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协调国际收支的根本措施,是缓解“双顺差”的市场解决途径,也是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基础。现阶段,可以通过增加进口从而相应地减少净出口及国际收支顺差,进而遏止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而遏止外汇储备增长则有助于减少我国商业银行的过剩流动性。另外,从资本项目的角度出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将有助于遏止资本项目外汇的流入,进而也就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2.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放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开拓了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分流的新渠道,使一部分存款分流到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另外,放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商业银行通过拓展新业务,让商业银行把过剩的资金投放资本市场,以化解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过剩。

3.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努力扩大国内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扩大和完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消费政策,不断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不断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倾向降低储蓄意愿,可有效相对弱化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4.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扩大有效信贷的投入。商业银行应从自身情况出发,改进金融服务,提高营销和风险管理能力,调整投放信贷结构,增加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再就业、助学、消费信贷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参考文献:

[1]

Douglas W.Diamond,P .H.Dybvig.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6): 401-419.

[2] Boyd, J.Prescott, E.Financial Intermediary Coali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6,(4):211-232.

[3] Gorton, G.Pennachi, G.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liquidity Crea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0,(3) :49-71.

[4] 张杰.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J].金融研究,2003,(6):5-12.

[5] 李成,姜柳.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论坛,2006,(11):54-58.[6] 何自云,等.流动性过剩的根源[J].农村金融研究.2005,(12):6-12.

[7] 董玉华,蒋剑平.“双过剩”下国有银行的困境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06 ,(2):19-21.

[8] 左小蕾.警惕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J].经济界,2006,(4):24-26.

[9] 刘锡良,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7,(2):96-103.

[10] 陆磊.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研究,2007,(1):1-11.

第2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代社会,企业能够保持优越的竞争力,需要有坚实的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后盾。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活力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调整内部财务管理结构,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目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实力优劣差距很大,许多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市场竞争力。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国内的企业还不够重视,导致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较低,效率不高,难以达到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与企业市场竞争的外部需求和内部发展需要难以协调。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阶层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结构不科学,专业性较差,控制力不强,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但是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并不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容易被企业的领导忽视。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通过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动,规划企业资金运作而实现企业资金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国内的多数企业中,企业领导不能够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真正功能,只是简单地将企业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记录视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更是简陋,企业的财务只是负责企业的收支账目和报表,很少能够起到真正的资金管理作用。

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务管理结构简单,不够科学,不能够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作用。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企业忽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有所发展和改进。最后就是国内的多数企业在资金流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许多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进行大量的赊销,造成企业应收的账款长时间难以到账,造成资金回笼困难,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使企业在发展中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减少企业的竞争力。

三、深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首先,企业的管理阶层需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能,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组建功能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员系统,改革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调控企业资金流动的职能全面落实,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以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为企业资金流动提供准确的指导,是企业进行资金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企业对于资金流动的风险评估不够全面,盲目调动企业资金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产生难以预测的损失。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系统势在必行。

第三,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资金的控制。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国内经济体制的调整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需要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确定为企业资本的最优化配制。重视企业的现金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的现金充足,能够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及应对企业的突发危机,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能够为企业稳步发展提供基础。

最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活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一个称职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资金流动资料以及资金控制参考,甚至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资金流动造成阻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

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深和完善,还要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才能够满足企业稳步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动,规划企业资金运作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的措施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体系和相关制度,培养素质较高的可靠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稳定、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丙旭.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10(03):114-115.

第3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73-02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发展的低谷: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希腊政府债务引发的欧债危机、各国之间的贸易大战与周边摩擦、中东局势动荡引发的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危机等,均表明全球经济充满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有效预防这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使企业在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中安全渡过,加强资金管理已成为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集团财务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流动量大,增添了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而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公司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之一。财务结算中心以资金统一管理和集中运作为核心,较好地解决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难题,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所运用。本文将阐述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的内涵、职能和运作配套措施等问题,并对财务结算中心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财务结算中心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财务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资金管理者和经营者。企业集团公司可分设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既各司其职又目标一致的两个职能部门:财务部和财务结算中心。同时,进一步明确财务结算中心既是企业集团从事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又可以是企业集团资金的经营者,实行独立核算和管理,自负盈亏。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部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财务部负责集团公司的会计管理和日常财务管理,职能类似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财政部门;财务结算中心负责集团公司资金的融通与结算,其职能类似于计划经济时期专业银行的职能,即内部银行的职能。财务部被视为二级单位参与财务结算中心资金运作,而财务结算中心则同时又以集团二级企业经营单位的身份接受集团财务部的日常会计和财务管理。

二、财务结算中心的职能

根据实际总结,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的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资金结算、资金筹措、资金调控、资金经营。(1)资金结算职能。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财务结算中心归集了集团财务部及下属公司的银行结算账户,集团财务部将下属公司视同为财务结算中心的客户,负责客户经济业务收支的结算业务,原则上客户收入和支出必须全部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结算。因此,资金结算是财务结算中心最基本的职能。(2)资金筹措职能。为了保证重大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保证流动资金以及偿还债务所需资金,财务结算中心承担着为集团筹措资金的重任。财务结算中心将分散在各下属公司的闲散资金,集中到集团公司,资金的规模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各商业银行与财务结算中心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将大大增强,在结算数额、信贷规模等方面就具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集团资金的筹集铺平道路。(3)资金监督与调控职能。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调控职能是指以内部银行信贷作为经济手段,同时辅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对资金活动中的流量与流向、合理与合法、轻重与缓急等所实施的监督、调节与控制,使资金管理活动与集团整体财务目标一致。(4)资金经营职能。财务结算中心在管理集团资金的同时,还承担着经营集团资金的重任。财务结算中心以着力研究集团资金成本和资金效益为己任,以集团资金流动为契机,通过加速集团资金周转,改变集团资金存在形式及运动轨迹,以便合理调剂集团内资金余缺、相对减少银行贷款额度,从而降低整个集团资金成本,把以往分散到各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截留在集团内部。

总之,财务结算中心通过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与经营,集团公司与下级企业或单位以资金为纽带,建立起紧密的财务关系。集团企业内所有营运资金都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办理结算手续,使集团对下级企业或单位的资金活动及运动轨迹了如指掌。这种资金管理的集中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确立集团管理当局的权威,改变在某些属下企业或单位不服管理的被动局面。企业集团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快捷主动的结算和信贷服务,为属下企业创造很好的经营条件,从而将大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并真正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融通及内部信贷业务管理

第4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房地产;过度投机;宏观调控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碎成因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乃至破灭。

(一)国内资金流动性方面产生严重过剩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前景下,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也得到扩大,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而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日元升值又导致日本外贸出口受阻,于是,投资者就把大量资金投入见效快,利润高的房地产领域和股市等不动产行业,日元的升值也使外国投资者看好日本,使外国资金大量涌入日本,而外国资本涌入的大多也都是房地产市场。从根源上来说,正是日本国内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和不合理投资是房地产泡沫破碎的祸端。

(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日本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为了让资金流通得快些使国内的经济向正常化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政府连续5次降低利率,但政府制定的相关措施并没达到相应目的,投资者仍不愿把资金投入其它行业,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仍是严重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此状况下,日本政府又提供大量的货币,这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流入见效快,易吸纳的楼市和股市,对不动产行业的过度投机,使日本的楼市股市价格飙升很快,这又刺激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投资,这对日本的房地产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促进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代的到来。

(三)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加剧房地产泡沫碎裂

在日本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致使日本资金在国内极度泛滥,在此状况下,日本的商业银行本应执行信贷紧缩政策,但银行为了稳定和利率的回报,银行执行的却是宽松的信贷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致使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房地产业。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日本各大银行都扶持房地产业,各大银行争相向房地产业给予大规模的贷款,这导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加剧化,直至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四)中央银行突然的银根收紧政策促使房地产泡沫破灭

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剧化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的宽松政策,代之的是日本政府对货币和财政执行紧缩政策并严格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投入。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急剧下降,由于资金的供应量下滑过快,致使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下降,这进一步导致投资者迅速把资金退出房地产业,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彻底断裂了,这最终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并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二、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状况与日本房地产的相似之处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现有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与日本房地产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相似之处如下: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积累了很多资金,而由于金融危机,我国外贸出口不畅,这进一步造成资金的流动性严重过剩。由于房地产投资的回报率高于其它行业,于是,投资者把很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我国资本和贸易的顺差进一步造成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也进一步使更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业,这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为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为降低甚至避免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我国政府也采取了财政和货币方面的相应的宽松政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执行了信贷方面的宽松政策,这给投资者投资房地产业创造了条件。上述这些与当时的日本房地产业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三、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的启示

由于中国房地产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有很多相似之处,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吸取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

(一)做好房地产投资分析,打击和预防对房地产的过度投机

对于做好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行业,这诚如刘洪玉所说:“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特定房地产投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考察项目不同运行模式或技术方案,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果。”,而房地产投资带来的高效益又刺激了投资者对房地产的投资,由于房地产业管理的不健全,土地交易制度的不完善,这助长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这是不好的和不正当的行为。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房地产投入得越多,土地价格就会上涨越快。对房地产开发过度,会使市场过度饱和,这是非常不好的局面。这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业供需的不平衡并使房屋空置率上升,为把房屋卖出去,投资者会采取相应策略,这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并促使和加快房地产泡沫破碎的发生。

(二)预防银行信贷的非理性宽松政策

银行信贷的非理性宽松政策使房地产开发过度,要想预防此现象的发生,中国的各大银行贷款利率就要有所上升,央行的加息会降低人们对房地产业的投资热情,从而降低或避免投资者对房地产的过度投机。中国房地产开发要想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银行信贷就要避免非理性的宽松政策。

(三)加强对市场的宏观管理和监控,控制对房地产的过度开发

中国要想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就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和监控,就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如对房地产市场加强投资管理,使房地产供需达到平衡;如对楼市防止人为的炒作,如对房地产开发结构做相应的调整,如提高购房的首付比例,如征收物业税……在房地产开发中应运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政府只有制定相关策略才能控制对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控制房地产过度开发才能避免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发生。

(四)对土地资源进行强化管理

针对土地资源,强化管理是政府要进一步进行的行动,控制地价过高现象的发生,为此,我国各地都有相应的土地估价机构,叶建平曾说:“申请成立土地估价机构必须具有土地估价专业人员,其中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的人数不得少于2人。”,对非法占地、圈地行为,要有严厉的处罚措施,政府还要对土地市场进行全面清理,预防土地领域的各种不正行为的发生。

(五)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加强金融监管,保持外汇汇率政策的稳定

为了避免房地产泡沫破灭现象的发生,“政府还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利率、政策等使资金流向其它行业而不是一窝蜂地涌向房地产行业。”对于外债、外资,中国政府也要加强此方面的管理,用多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合理化。为预防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发生,中国还要保持外汇汇率政策的稳定。外汇汇率政策稳定就会降低或避免外资涌入房地产业,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而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业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汲取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经验教训,“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避免重蹈覆辙,这对于我国房地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诚如吴晓灵所说:“我们调控房地产,是想让这个行业活得长一些”。在本文中,针对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我做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措施。由于对该课题的认识方面的不足,所述之处难免有所疏漏,恳请各位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洪玉.房地产经营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叶建平.房地产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马瑗泽.2008金融危机的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0.

第5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住房自有率不断提高,盘活住房实现“以房养老”为社会养老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是最典型的“以房养老”模式,其资金流向与普通抵押贷款相逆,这种特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开办该业务时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本文提出在我国发展反向抵押贷款的初期阶段可以引入廉租住房作为反向抵押贷款运行过程中住房变现渠道的构想,以解决业务开展中抵押住房的变现难题,应对其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反向抵押贷款 流动性风险 廉租住房

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的住房贷款。老年人把自有产权的房屋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屋未来价值等因素后,按其房屋的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将房屋的残值分摊到预期寿命年限中去,按月或年支付现金给借款人;当借款人去世后,金融机构将住房进行销售、出租或者拍卖,用来补偿贷款本息。

反向抵押贷款开展过程中,银行为业务开办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借款人把住房抵押给银行后,定期获得银行支付的贷款金额,可以看成是银行分期付款从借款人手中购入住房,其现金流向与普通的抵押贷款相反,故称为“反向”。图1显示了银行放贷过程中二者资金流向对比的全过程。前半阶段借款人申请正向抵押贷款购房,随着借款人逐渐偿还抵押贷款,住房资产从银行过渡至借款人,银行在逐步收回贷款的过程中现金资产不断上升,并在借款人还清贷款时达到最大值。后半阶段借款人通过反向抵押贷款将住房资产转换成现金资产,此时借款人住房资产逐渐过渡到银行手中,而银行的现金资产随着定期发放给借款人而逐步下降,最终贷款发放完毕,银行拥有住房所有权。

反向抵押贷款与银行流动性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内容

流动性是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重要体现,是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源泉。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其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即为资产增加而融资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当银行不能及时以合理价格取得资金以履行偿债义务(包括储户提存)和其他承诺(如担保、贷款承诺等或有负债)时,便陷入了流动性风险。

(二)基于期限结构度量银行流动性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往来中介,其资金来源的期限结构制约着资金运用的期限结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期限结构匹配直观地反映着银行流动性状况。理想状态下,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当短期负债过度用于长期资产时,容易出现到期的负债不能及时偿付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应该尽量使资产的收入现金流的时间和数额与负债的支出现金流的时间和数额都匹配。

Frederick Macaulay最初提出久期概念用来衡量债务工具到期期限的加权平均时间:(1)

其中,Di=第i种资产和负债的有效期;CFt=t期时净流入的现金流;N=现金流入最后一期;r=现行利率水平;PVt= t期时流入的现金流现值。

假设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期限共有n种,资产的数量分别为x1,x2,…,xn,负债的数量分别为y1,y2,…,yn,则第i种期限的差额i=xi-yi。即i为资产或负债的一部分,对第i种资产和负债来说,i没有被匹配。设i的有效期值为Di,对于组合i来说,有效期值D为:

(2)

当D0时,没有完全匹配的资产平均到期期限小于没有完全匹配的负债的平均到期期限,银行流动性较充裕,但盈利性下降。

(三)反向抵押贷款引起的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银行开展反向抵押贷款时面临的风险往往比普通的住房抵押贷款要高。后者是银行在前期一次性地给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后续分期偿还,随着借款人逐步偿清贷款,银行流动性增强,风险也逐步降低。相比之下,反向抵押贷款逐期给付借款人资金,加上长期累积的利息支出,银行支付压力不断增大,风险也上升。直到贷款期末,银行拥有房屋所有权后将房产变现才能一次性地释放风险。

以简化的反向抵押贷款终生生存年金产品为例,说明其隐含的流动性风险。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假设忽略贷款发起费用及其他交易费用,在贷款期内所有年金的折现值之和应该与住房现值相等。即:

(范子文,2006)(3)

其中,Ax=年龄为x岁的申请人每年获得的等额年金;tpx和tqx=分别为x岁的申请人在贷款合同开始后第t年内存活和死亡的概率,tpx+tqx=1;H0=住房初始值;g=住房价值年均波动率;r=反向抵押贷款年利率。由上可得:(4)

反向抵押贷款的年金贷款是银行的资产类别,把式(4)代入(2)。若进一步放宽条件,假设未发放反向抵押贷款前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相匹配,且现金净流入为0。反向抵押贷款发放后,在贷款期限结束前,有效期值D为: (5)

由于在贷款期限结束前银行只有年金式现金流支出,Di

反向抵押贷款期限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金融机构在长期内连续支付贷款,最后获得住房产权,但其目的是要将固定的房产变现,取得流动性资金以实现资金的借贷循环。反向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在贷款期间逐步积累,若后期房产变现受阻,资金流入不能及时补偿前期的贷款支出,金融机构将遭受损失乃至资金流断裂。

引入廉租住房作为变现渠道以应对反向抵押贷款流动性风险的构想

(一)构想来源―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房自助养老”

2007年4月,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一户家庭中试点“以房自助养老”方案: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房屋买卖交易,老人可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将由公积金管理中心再返租给老人。上海酝酿的“以房自助养老”可以看成是反向抵押贷款的变形,但反向抵押贷款是金融机构的盈利,而“以房自助养老”则侧重居家养老,由政府机构主导,二者存在一定区别。引入廉租住房作为变现渠道,对于解决反向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风险是非常有益的启示。

(二)构想的总体思路

反向抵押贷款业务与廉租住房体系相结合,指金融机构在反向抵押贷款期末获得的抵押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房源进入廉租住房供给体系,同时政府支持廉租住房建造的财政资金可作为补偿弥补银行过去已流出的贷款。鉴于反向抵押贷款中作为抵押品的旧住房的特殊属性,能解决我国廉租住房体系面临房源不足的困难,减轻政府新建廉租住房的压力;同时,能使银行的抵押住房及时变现,使金融回笼资金,实现盈利,二者形成有效补充。

(三)构想的运作模式(见图2)

申请人向具有贷款资格的金融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受理申请的贷款金融机构进行初步审核,委托独立合法的中介机构详细审查。根据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申请人把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双方签订贷款合同,约定贷款支付、还款方式等具体项目。贷款期间,贷款金融机构依照合同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定期对抵押住房的折旧修葺情况进行核查,调整住房价值评估。贷款期限结束,借款人可以选择以货币形式偿还贷款,否则贷款金融机构将拥有住房的完全产权,将住房在二手房市场上出售拍卖或出售给廉租住房管理中心,由廉租住房管理中心支付高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额。廉租住房管理机构取得抵押住房产权后,把住房作为廉租房出租给符合要求的低收入群体,收取租金,以及筹集来自政府财政部门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资金,继续购买抵押住房,从而形成完整的循环链条。

(四)引入廉租住房作为变现渠道可实现多方互补及住房过滤循环

1.房源的供给与需求形成有效互补。作为房源需求方,廉租住房房源不足。由政府构建的廉租住房由于资金投入大,以及集中或分散构建统筹等多方面原因,使政府面临较大的压力。政府廉租住房建设计划滞后,目前各地廉租住房制度以低保家庭起步,以20%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目标,今后5年内全国计划新建廉租住房仅145万套,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作为房源的供给方,金融机构拥有的抵押房产需寻求变现出路。廉租住房的巨大缺口正需要贷款金融机构所掌握的抵押住房供给来填补,二者的结合既解决了贷款机构盘活抵押住房的难题,使金融机构及时将住房变现以补偿贷款给付并减少损失,同时也为廉租住房提供了房源。

2.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形成有效互补。作为资金的供给方,财政拨款在各地的廉租住房资金来源中占有较大比重。实际上,政府新建廉租住房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规模大,涉及土地使用申请、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诸多环节,程序复杂,政府管理工作大。建成后因回收租金量少,日常维护依然需要长期的大量财政补贴。如果政府利用财政资源以及住房公积金向金融机构收购抵押的二手房,然后降低标准改造成廉租住房,这一方式与新建廉租住房相比,政府收购成本较低,并可以较快地投入使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2007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及使用情况”报告中表明,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扣除风险管理基金等拨备资金后,仍有2186亿元资金沉淀账户,成为“睡眠资金”,占公积金总额比例达到了22.76%。作为政府财政部门如果能主动挖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渠道,参与到反向抵押贷款的初期引进当中,可以利用沉淀的住房公积金购买贷款人手中的抵押住房,成为贷款人抵押住房变现的资金供给,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3.实现住房过滤循环。所谓住房“过滤”,是指在住房市场中,最初为较高收入房客建造的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发生老化,房屋价值降低,较高收入的房客为了追求更好的住房,放弃现有住房,而较低收入的房客接着继续使用该住房的过程。实际上在反向抵押贷款业务中的抵押住房,也就是住房市场上从一级市场过滤出来的房源。廉租住房所要求的质量规格不高,抵押住房属性切合廉租住房要求,正好是吸收抵押二手住房的合适途径。

综上,反向抵押贷款运行过程中的住房最终能否顺利在市场上出售出租从而套现,关系到金融机构能否从业务中实现资金回笼,开办业务能否长期运行周转。我国住房资产变现渠道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将给开办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引入廉租住房作为反向抵押贷款运行过程中的变现渠道,能减低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实现反向抵押贷款运行的资金链条循环。

参考文献:

1.金煜.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框架[D].复旦大学,2007

2.范子文.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刘洪玉,张红.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上海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摘 要:经济转型的本质是企业再投资的过程,而企业再投资改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本文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分别代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选取外贸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类型样本企业中的32家上市公司,来探讨经济转型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财务偿债能力中的短期偿债能力出现变化较大,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以及企业的变现能力变差,而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数则表现相对稳定。

关键词 :经济转型;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82-03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简介:鲍长生(1971-),男,安徽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陈成(1993-),女,上海嘉定人,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邓慕南(1992-),女,广西桂林人,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企业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再投资,从而改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按债务的长期、短期,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与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存在于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之中。长期偿债能力存在于企业的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中。企业经济转型导致企业需投资设备,人力资源等,企业财务面临很大压力,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弱,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一、指标设置和样本企业的选择

企业偿债能力按债务的长、短期性质,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与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取决于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因素:一是企业净流动资产的数量,二是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其数量的大小与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短期能力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也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企业资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二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高低。长期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

考虑到样本企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根据经济转型对企业影响程度,将企业分为四大类: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金融危机对外依存度高的外贸企业一些出口导向型、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再者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模式的先进制造业和正积极向新服务领域和新模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这些企业的损失相对较小。本文每类企业挑选8家上市公司,共32家上市公司,分析经济转型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影响。

二、经济转型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

为了分析经济转型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四个行业偿债能力的变化。从图1可以分析得出,外贸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线基本保持平行,但是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能够立即变现的资产是在一个稳定值之内,但是却在逐步减少,说明企业应该加大这类资产的比重。从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来分析,资产负债率的数值是一个稳定理想状态中,但是产权比率过高,说明了企业一旦发生破产清算,有可能不能偿还长期贷款,具有一定的风险。

由图2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流动比率、增加,而速动比率一直维持在1上下波动,且2008年后速动比率指标优于2008年前,说明金融危机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危机前更强。在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上,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非常理想的状态,而产权比率在2006年之后也逐年优化。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看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危机后的偿债能力总体都要比危机前强。

由图3可以看出,先进制造业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明显。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的指标非常理想,但是产权比率从2007年-2008年突然拔高,为四个产业之最,但从2008年-2009年又迅速调整状态,并趋于正常值。这说明我国已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先进制造业将成为在未来国际经济发展主流。

图4反应了现代服务业巨大的成长空间。我国服务业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基本处于平行状态,这说明可马上变现用于短期偿债的资产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2008年之前,流动比率基本介于1.5-2之间,速动比率维持在1左右,2008年之后,两者均有走高的趋势,总体短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强。但是产权比率并不是十分理想,这说明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大多企业的资金还是以借债为主,债权人还未足够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倡导和政策扶持下,相信该产业在未来几年将会得到巨大的发展。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属于资金流动性一般的企业。2008年前各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只有细微差别,除了现代服务业以外。现代服务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强于其他三类企业。2008年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比2008年前弱,其他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都有所增加。这说明经济转型对各个企业的影响不同,低技术含量,劳动力价格低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济转型更困难,短期流动也更困难。

综上所述,在2008年以前,短期偿债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是: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外贸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2008年以后,短期偿债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是:现代服务业,外贸企业,先进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2008年以前,长期偿债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是:外贸企业,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先进制造业。在2008年以后,长期偿债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是:现代服务业,外贸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先进制造业。经济转型对于外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最大,降低了两个行业的资金流动性。

三、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的对策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根据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受到金融危机最大的是外贸行业,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有高新技术作为基石的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收到冲击相对较小。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收到的大冲击,暴露了企业发展中存在市场规范程度较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等。因此,外贸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偿债能力。这些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控制,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

2.有效利用货币,财政政策,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对于外贸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的外贸企业,政府应当提供一定政策优惠活动,如为企业提供无息贷款,国家专项基金;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对出口贸易提高出口退税率等。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先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了大部分的就业问题,政府应当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而动,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加大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给予企业一定补贴用于企业培训管理和企业福利,提升企业集体素质;在企业困难之际,给予一定的帮助。政法可以积极开发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和确定这一类企业的合理的贷款利率。

对于先进制造业,可以通过国家直接投入科研资金或者政府鼓励企业吱声投入科研资金,使企业自主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抢占市场份额,扩张国际市场。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优惠,如优惠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能够有足够资金在投资研发。

对于现代服务业,政府需要重点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财政方面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财政专项基金,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并放宽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在税收方面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对优先需要政策扶持的公益、福利等类型的服务业给予减免税优惠,以保障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3.制定合适的行业政策,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外贸企业偿债能力受影响较大,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国外经济迅速萧条,外需大量减少,是我国外贸行业收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应该出台关于外贸行业的行业政策,促使外贸企业内贸外贸共同发展。首先,应要求外贸行业熟悉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国内市场,才能在未来国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其次应该大胆寻求市场,创建合理的市场定位,深层开拓国内市场,达到求生存谋发展的行业目的。我国企业应当善于利用机构灵活,适应性强,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协调和管理成本低等,增强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谋求企业新发展。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行业收入和利润都急剧下降,而我国也已经逐步转移行业重点,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行业。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大,劳动力低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所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也在慢慢减少。对于这类行业,应当转变期发展的观念,改变过度依赖低劳动成本优势的格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优势,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是获得竞争优势。

先进制造行业应当改造提升传统行业,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高污染,高消耗的制造业进行迁移或者升级产业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先进经验。使是先进制造业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创造环境友好型制造业。

针对我国目前的服务现状,应当提出商业创新模式,加快服务企业的发展;应当规划调整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应当要注入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对于现代化的服务业应当要加快金融、保险、软件服务信息等现代新兴行业的发展。要不断完善服务业的产业链,扶持激励潜力服务业,向民营服务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优惠政策等行业优惠,使民营服务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J].产权导刊,2011(1).

[2] 李毅,陈方.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转型之路[J].企业经济, 2011(11).

[3] 彭强.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1).

第7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摘 要:迄今为止,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是学术界尚未广泛关注但却在实务界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界定证券公司备付金概念;随后分析了国内外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现状;继而从资金流量角度分析证券公司最低备付金持有量;最后,基于证券公司备付金这一议题的复杂性,文章提出了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证券公司 流动性管理 备付金持有量 资金流量

流动性管理是各行各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之一,而这一问题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尤为重要。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公司,流动性问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关键问题。教训已然存在,普华永道在美国雷曼兄弟破产进展报告中表示,“雷曼兄弟的破产并不是因为偿付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这家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顶级投资银行一直拥有着庞大的资产,只是人们并没有给他时间将这些资产变现,让其走上了绝路。”鉴于此,本文正是旨在深入研究证券公司的备付金问题。

一方面,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证券公司应该保持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的大致平衡;而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突发或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因此,保证相当额度的资金储备是必不可少的。流动性管理的最高原则也即在于最大限度的防范流动性风险①,并且强调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用流动性确保安全性,同时兼顾盈利性,达到三性的统一。

笔者认为,类似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需区分短期与长期,流动性管理亦可分为短期与长期两方面,或者说流动性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经营决策重要内容之一。短期流动性管理是为了解决证券公司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短期失衡情况而需确定一个恰当的备付金数额。长期的流动性管理则涉及到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的调整与优化。需要明确的是,本文的研究仅仅限于短期流动性管理,即对证券公司的备付金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一、备付金概念界定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备付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银行及实体企业,关于证券公司备付金问题则鲜有论述,故在无成熟理论依据的背景下,笔者仅从实际出发来研究证券公司备付金问题。笔者认为,从狭义上讲,证券公司备付金指银行活期存款部分。从广义上讲,证券公司的备付金是指结算备付金,包括客户备付金、公司自有备付金和信用备付金。

证券公司的备付金属于盈利能力很低的资产,所以,若仅考虑公司利润最大化目标,就应尽量减少备付金持有量。但是,证券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风险。只有持有相当数量的备付金,才能增强流动性,确保证券公司各种日常支付及预防需要的满足。否则,资金供给的波动或资金的突发需求极有可能迫使证券公司用高价向外购买资金。当然备付金持有量也绝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备付金导致资金闲置或造成在较低收益率的水平上运用资金的情况发生,违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前述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公司的盈利与发展。综上,备付金管理的目标应表述为,在不增加额外风险的前提下,证券公司应尽量减少备付金持有量,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

二、国内外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现状

1.我国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证券公司也在不断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但细化到备付金管理领域,大多数证券公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主观倾向严重,科学论证不足

对于银行而言,衡量备付金合理性指标的构建与选取,中国人民银行早有规定。1996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并于199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中规定,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5%。问题在于,虽同属金融业,但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相差迥异,对于前者设计的指标并不适合证券公司对于备付金的管理与监控。在业界对备付金额度管理指导意见缺省的情况下,多数证券公司在总结自身经验后,确定本公司的最低备付金持有量。对于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这一数额在10-20亿元不等。诚然,这样的备付金额度决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的,仅凭过往经验而未进行深入论证的决策,主观性倾向较为严重,科学性与前瞻性不足。

(2)对安全性考虑过多,盈利性目标往往被忽略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大多重视从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角度管量。而笔者的观点是,如前所述,备付金管理的目标应锁定为在不增加额外风险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备付金持有量,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换句话讲,过度保守,以放弃追求合理收益为代价来过度注重规避风险;或者过度激进,通过承担高风险来过度注重收益,此二者皆不可取。这方面,西方金融机构的做法颇具借鉴意义。它们较多采用VAR(Value at Risk)方法,即构建风险价值模型。此模型提供了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公司所能承担的最大程度的损失。经过研究与评估,只要这一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公司就应大力推进业务的开展,虽然该项业务会招致一定的风险。

2.国外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情况

为了了解西方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的情况,笔者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sec.gov/edgar.shtml)上搜索了高盛(Goldman Sachs)、美林(Merril Lynch)以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三家顶级证券公司近三年的年度报表及其他资料,遗憾的是,在已有的公开信息中,鲜少关于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的说明。加之如前所述,学术界迄今几乎并未涉及过关于证券公司备付金问题的研究,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笔者试图查阅西方银行业关于备付金问题的处理情况。发现在西方的大型商业银行往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复杂却精确的量化分析来对备付金进行管理。具体说来,这些银行的技术人员大多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方法,以本行历史经营数据作为支持,对各种流动性需求(包括短期、长期、定期及临时的流动性需求)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备付金水平。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加强对证券公司备付金持有量的科学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抵御风险。

三、从资金流量角度分析证券公司最低备付金持有量

1.证券公司资金流量分析

证券公司的资金流动和备付金管理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分别对应备付金的供给与需求,确定备付金持有量,要考虑备付金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也就是考虑证券公司每日的资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因此,笔者认为,从资金流量研究证券公司备付金,是一个可行的角度。

证券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流入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收取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拆入资金,回购业务资金增加额,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入;而导致资金流出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购置或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减少额,融出资金,买卖证券支付的现金,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支付职工薪酬,支付税费,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出。

笔者在计算资金流入或资金流出时,均考虑证券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所产生的流入及流出,剔除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资金流入及流出量。证券公司计算在某一期间的资金净流量,应该是该期间的资金流入量减去资金流出量。

2.证券公司备付金成本分析

笔者认为,证券公司备付金成本可以分为持有成本与短缺成本。

持有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是公司持有这一部分作为备付金的资金因无法用于其他业务的而丧失的潜在收益。

假设证券公司备付金持有成本为C1;持有量为P;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为R1,持有P数量备付金的时间成本为T1。则证券公司备付金持有成本为:

C1=P*R1*T1

短缺成本,是指因持有备付金不足而给证券公司造成的损失。因为备付金不足导致证券公司无法及时兑付等问题,使公司陷入流动性风险,而由此带来的对公司商誉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无法客观准确的估量,所以,虽然这方面的损失极为重大,但本文暂不予考虑。

假设证券公司备付金短缺成本为C2;持有量为P;每日资金净流量为NCF;持有P数量备付金的时间成本为T2。若每日资金净流量与备付金持有量之和大于等于零,则理论上不存在短缺成本;若两者之和小于零,则存在短缺成本C2,证券公司需从银行、同业或通过其他途径借入资金,设借入资金利率为R2。此时证券公司备付金短缺成本为:

C2=-(P+NCF)*R2*T2 P +NCF<0

备付金的总成本就是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假设C表示总成本,则有:

C= C1+C2

备付金的持有成本与短缺成本此消彼长。使总成本最低的备付金持有量,是最佳的备付金持有量,也是证券公司可行的最低持有量。

四、结论

证券公司资金净流量与备付金持有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基于盈利性目标的考虑,从资金流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确定证券公司最低备付金持有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证券公司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利率R1及借入资金利率R2的确定问题。

一般认为,可以将证券公司各个部门使用资金的平均收益率作为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利率。这需要在收集公司各部门收益数据的基础上加以计算而得。

对于借入资金利率R2,则需要参考公司过往日常经营中借入资金利率后加以确定。但是,仅凭经验数据并不能准确估计这一问题。具体说来,备付金短缺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一个极端情况,所有公司都尽力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很可能导致违约并因此引起客户及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如果恐慌情绪蔓延开来,那么其他金融机构即便时下有大量闲置资金,但出于自保的目的,也未必会被可观的利率打动,最后导致证券公司备付金短缺紧急情况发生时,想借却无法借到钱的局面。所以面对备付金短缺的极端情况,实践中还需加以细致分析。

2.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的复杂性。

迄今为止,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是学术界尚未广泛关注但却在实务界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资金流量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还应看到实务中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的复杂性。最低备付金持有量的确定,除了考虑资金净流量之外,还要考虑一个证券公司本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期限匹配、利率风险及资金缺口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更多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对此展开更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柏波.货币资金探讨.会计师.2013年第9期. P37-P38.

[2] 王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数学方法的运用.财会月刊(理论).2007年第1期.P32-P34.

注释:

① 关于证券行业流动性风险界定的问题,至今尚无确切表述,但可参照2009年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对于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②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银发[ 1996]450号)

作者简介:

第8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恒生中国一直以稳健经营为前提,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同时适度拓展服务网点,提高营业收入。”恒生中国CFO欧阳欣宁在接受《首席财务官》杂志采访时多次强调。

细化分工

2007年5月,恒生银行获准在内地成立外资法人银行,目前在内地设有11家分行及27家支行,主要分部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作为ACCA资深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计师,欧阳欣宁在进入恒生中国之前在跨国银行、大型企业工作,当中也包括了财资管理,特别是流动性、汇率管理,对资金头寸、资金流动、应收应付情况都非常了解。经过多年沉淀,欧阳欣宁于2008年底加入恒生中国,开始对恒生中国财务管理进行完善。

目前,恒生中国财务部接近100人,总部主要细分为八个团队,约50人。包括战略规划、财务合规及监管报表、法定及集团报告、税务管理、资产负债委员会及财务管理信息、财务系统支援、财资会计、分行财务管理等八部分。“在总行的财务部门,我们亦进行了细化分工,以确保各团队在不同财务范畴里之专业性,一个团队专门负责资产负债委员会、全行预算和各种滚动预测;一个团队负责集团报表、法定信息披露;一个负责所有的监管报表(银监会、央行、外管局);一块是财资会计,这一部分非常特殊,我们现在理财产品及财资业务规模不小,并要兼顾各种指标及内部限额。我们怎样去调控,一方面提供信息予财资部,一方面监管是否符合监管及内部标准,需要很高的专业性。”

2007年多家外资银行纷纷在华建立法人银行,一时之间需要大量本土的管理人才。对于欧阳欣宁而言,组建合适并专业之财务团队颇为紧迫。如何吸引人才,每个岗位如何定位、怎样培养及保留人才。方方面面都需要计划协调。目前恒生中国已经建成稳定的财务团队,2010年总行财务监理部之离职率为零。各分行均设有财务/会计部,处理当地财务报表、监管机构的要求,40多位财务人员分散在不同城市。

回顾过去的两年欧阳欣宁认为,财务部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银监会、央行等监管机构的要求和节奏不断加快,央行要求加息,银行也跟着加;央行调高准备金率,银行跟着执行。在配合要求和宏观经济政策及外在变化越来越快时,需要不断调整策略才能合规和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高、中、低端人才的建立非一日之功,也存在强烈的人才竞争。如何保证团队稳定、高度的专业性和持续成长需要做大量工作。

风险前瞻

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市场利率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这些变化对银行经营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银行业财务管理能做到前瞻性是非常关键。市场风险的管理需要在准确的风险测量的基础上,对风险加以规避、分散、控制和防范。

欧阳欣宁对此表示,银行风险管理有别于其他行业,仅风险就分为信贷风险、市场风险、营运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每一部分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监测管理。而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则是财务监理部参与度特别高的两个部分。目前中国市场瞬息万变,监管要求变化节奏也较快,因此为了维持稳健的财务情况以对应风险,对未来市场变化及政策走势银行都需要提前进行预测、判断,找出最佳应对方法。

在恒生中国内部采取不同措施来监控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对现金流进行每日监测以确保有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流动性需求。如按现金流入及现金流出计算每天的余额是正是负,并对未来数天之情况作出预测,并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资金。以确保任何时点都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满足对外支付。包括到期的客户存款及客户未动用的信贷额度。目前恒生中国陆续建立了流动性管理制度。流动性应急机制、流动性管理系统、营运现金流预测和压力测试等多方面的管理措施。

欧阳欣宁补充道,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银行的影响不一样。存款贷款的结构与期限,同业拆借的情况等都是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风险灵活的配对资金及平衡回报,欧阳欣宁亦大力推动资金的集中管理,现时恒生中国对全行流动性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保持分散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持有一定比例的信用等级高、变现能力强的流动性资产组合作为储备。分行财务负责协调业务及其他部门的数据输入,并提供有关分行的资金流动情况,总行财务监理部在全国层面监控资金流动情况及有关流动性之指标,并对未来数天的情况进行分析及预测。

市场风险管理也是财务监理部参与程度非常高的一块。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恒生中国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如财务部每天汇总各分行持有的敞口头寸及金融衍生工具情况,监控市场风险是否在各种风险限额之内,如外汇交易头寸限额、风险价值限额、利率风险敝口限额等等。这方面不同一般的财务管理牵涉一些非常专门的工具和术语。如基点现值(Present Value Per Basic Point)、风险价值(Valueat Risk)等。因此有关的财务人员也要对这方面的知识和计算有充分的理解。

欧阳欣宁认为,银行业的CFO不仅要理解当下市场状况,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市场走势有一定的判断,这样才能提前应对风险。从财务管理来说,已经不仅是处理历史数据、核算成本、分析经营情况等等。首席财务官的职责更讲求的是为各样决策提供充足之支援、独到的见解及合适的建议。“流动性压力测试主要由财务部负责,我们分析在不同情况下,流动性的变化对银行的影响,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应采取哪种方法去弥补。同样的,我们也会对加息、息差等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情况产品组合的效益。”欧阳欣宁举例说明风险预测对银行的重要性。

事实上,恒生中国财务监理部设有一个战略规划团队,专门负责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宏观经济数据、财务数据和各业务部门的资料,同时也会参考其他市场方面的信息。

欧阳欣宁再一次强调,市场瞬息万变,只有提前洞悉风险,才能把控风险实现良好的业绩。

合规经营

合规风险主要指银行未能完全符合法规的要求进行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恒生中国要求所有的业务都必须建立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2011年4月27日,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Ⅲ》新监管标准,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以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新的监管标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分别给予两年和五年的观察期。

欧阳欣宁指出,银监会通过不同标准来评估银行,如流动性比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等,这些标准银行都必须去遵守。作为CFO经常需要向银监会提交报告或其他方式汇报所有指标的现状。

在恒生中国内部,设有合规部去协调有关合规方面的事情,CFO也会与其紧密合作,配合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

在按揭贷款审批方面,恒生中国一直采取审慎的态度,严格遵守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相关规定,不断调整人民币按揭贷款业务比例。分行的营运管理部和合规部、总行的内审部都会检查审批权限、信贷文件等。

欧阳欣宁介绍,“尽管整体来说个人房贷市场有所紧缩,但我们提前调整了策略,因此影响不大。同时在开发商和项目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主要挑选一些稳健知名的开发商,合作之前还会进行多方面调查。”

第9篇:增强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发展 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 经济效益

A企业通过固本强基,狠抓内控工作,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充分按照《规范》要求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目标,然后通过建立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为突破点,重新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向管理求效益,以资金流动作为主线,结合企业实际在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等环节开展内控措施,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使企业由原来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精细型管理,在原有设备、生产技术等条件下使经济效益实现大幅提升年产值和利税,在当地同行业中均居前列。以下是笔者就A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探讨。

一、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措施夯实基础

(一)建立内控制度,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是在制度管理思想的启迪下,由企业自己建立的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可以说,内部控制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要想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必须首先建立涵盖企业各个环节的制度管理体系。

A企业原来管理较为粗放,管理制度仅涵盖物资领用、收款、付款以及员工出入管理等方面13项,涵盖面较窄;在日常管理中,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考核并不严格,导致制度未能发挥约束功能。《基本规范》颁布后,企业决定按照要求加强内部控制,首先组织专门力量并外聘专家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建立了基本制度框架;同时,企业利用3个月时间作为制度落实适应期,组织合理性建议活动,由全体员工对各项制度内容不完善和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条款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由专门力量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制度体系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最终,建立了涵盖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由87项制度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生产活动各个方面有章可循。随后,企业针对员工纪律意识不高的现象,利用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由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构成的三级制度教育模式,就制度体系的内容对员工开展培训,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内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保证各项制度得以全面落实。

随着企业制度体系的完善以及全面落实,企业内部管理逐步迈向正规化、全面化,形成了由企业发展战略、制度体系构成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内部控制打下了制度基础。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支熟悉内部控制措施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团队。从本企业实际来看,熟悉企业实际情况的都是那些工作时间较长,岁数较大的老员工,而熟悉内部控制理论的又都是一些刚毕业不久,工作经验欠缺的年轻大学生。要想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内部控制团队,企业就必须解决两者的融合问题,即避免老员工固执己见,维护既得利益;又要消除新员工生搬硬套、冒险蛮干的现象。这样,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内控小组的组织领导,确保协调得当,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加强培训,协调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要想建立一支内控团队,首要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由企业重要领导担任内控小组组长;其次,就是选定由老员工和新大学生构成的实干力量;然后,外聘内部控制专家对企业内控小组进行全面的培训,确保内控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文化;同时,企业可加强激励机制,促使内控人员以内部控制基础理论、基本规范为指引,借鉴社会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实际自我学习、自我积累、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和企业内控水平。

A企业通过如上措施,建立了一支敢打能拼,执行力、创新力俱优的内部控制队伍,为企业深入实施内部控制措施打下了人员素质基础。

二、以资金流动为主线,从采购、产品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入手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制度完善和内控团队建立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进一步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地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有了好的制度和人员,内部控制工作并不一定就能做好,关键在于落实和执行。企业生产经营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要提升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与资金流动具有直接勾稽关系。所以,笔者认为,企业在打造内部控制基础后,应以资金流动作为内部控制的主线,从物资采购、成品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等几方面入手开展内部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创新采购管理,减少管理环节和物资存量

一般而言,采购是企业资金流动的初始重要环节,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企业可以将采购业务作为内部控制的入手点,做为整体内控措施开展的序幕,减少资金占用,大幅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实现物资“零库存”。

(二)加强销售管理,做好信用控制,建立销售责任制

销售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没有销售实现的资金流入,企业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样也需要将销售管理的规范作为关键一环,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产品的销售和货款的回收,减少呆账、坏账,实现资产增值,为企业实现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景。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如何开拓市场、扩展销售渠道是销售管理的重点,而如何及时回收货款则是销售管理的难点。A企业通过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建立销售责任制、规范销售以及收款业务流程等措施的开展,在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协调扩展产品销售渠道,保证了产销量的匹配,实现了货款回收率100%的骄人成绩。

(三)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作为制造型企业,要想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控制生产成本;要想保证正常的生产进度,必须做好货币资金的合理调配使用,这些都是财务管理的范畴。所以,企业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必须在内部控制中规范财务管理,从而为成本控制措施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划定人员职责、规范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尤其是现金和银行存款随时可以用于购买商品、劳务和清算债务,而与现金息息相关的出纳岗位是贪污挪用行为的高发环节。为避免资金的非法流失,保证其高效运用,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措施时,必须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会计管理体系,消除企业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不给宵小之辈以可乘之机。A企业主要通过如下环节规范会计分工:

一是按照国家会计科目相关要求对会计账目进行重新编订,秉承钱、物、账分离的原则对会计人员进行重新分工,彻底消除了原来出纳人员兼管部分现金账目现象。

二是实行会计岗位责任制。有些会计工作人员责任心较差,在以往工作中时常发生记账错误等现象。为此,企业实行了会计责任制,并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将工作情况直接与其绩效工资挂钩,大幅提高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加强印章的管理。企业施行印章双人领取、使用制度,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主管印章和法人印章必须由两人同时领取,并作相关记录,加强相互牵制。

四是开通网上银行。企业法人和会计主管可以不定时查对银行存款数额,同时可以直接查对银行对账单真伪,彻底消除出纳岗位营私舞弊现象,加强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环节工作的开展,企业在原有会计人员基础上建立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精准度、效率和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2.对成本费用进行深入分析,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一是会计从单纯核算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会计管理涵盖企业经济、生产业务的各个环节,是企业领导的智囊团队。原来企业会计主要承担成本核算和账目管理,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责不断扩展到成本预测与控制等更多方面。对此,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岗位职能,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运用各种会计计算方法加强对成本管理,使会计从单纯的核算职能提升为管理职能。

二是引入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施行岗位消耗定额化。在企业既往生产管理模式中,只有厂级领导和财务人员能真正接触到产品成本,造成企业中下级员工整体成本意识淡薄。而提高成本意识的最便捷途径就是引入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施行岗位消耗定额化,将成本与每一名员工的绩效挂钩。企业原来施行的绩效工资只与员工产量和工作时间挂钩,由于各人技术水平不一,物资使用情况相差较大,甚至部分岗位物资浪费现象严重。对此,企业组织会计人员确定了钢管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单位成本,并以此作为基数计算各岗位操作人员考核指标,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畴,一举改变了原来部分员工“干的多、废的多”的现象,同时掀起了一阵员工自主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潮,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