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1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问题缘起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需要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当前,仍有少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失范行为,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部分高校在诚信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探究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贯穿学生日常学习、课余活动等多维度的诚信教育体系,为不断完善高校诚信教育提供参考。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失范的表现及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一些造假和腐败的不良习气渐渐传入校园,大学校园内的诚信缺失现象也时有发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开始逐步引起大学管理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简而言之,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学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和违反学术道德;经济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钻学校奖、贷、勤、助、补、减、免等体系空子,冒领、多领助学金、助研费等;求职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在求职时伪造履历、随意毁约。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高校诚信教育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上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诚信教育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之初就上升到办学理念上来,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将定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当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任务,而非从人才培养理念上重视诚信教育,这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实效。二是开展诚信教育方式有待改善,大多数高校仍靠灌输式的教育,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激励机制。当前一些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仍停留在单向的管控思维,僵化地采取批评、惩罚的教育手段,片面强调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缺乏激发学生讲诚信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成效不佳。三是部分高校诚信教育环境存在问题。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并重,才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但是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论文造假等教育者本身的诚信缺失问题对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势必削弱了高校诚信育人的实际效果。

三、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的思路与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具有注重诚信的百年传统,在开展诚信教育上提出了“积极探索诚信素养形成规律,坚持诚信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人格养成,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培育诚实守信的德育环境,注重诚信教育长期性和常态化”的工作理念,在诚信教育体系化建设、制度化建设和诚信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在国内同类研究型大学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上海交通大学于2004年启动第一届“诚信月”主题教育活动,已连续举办至今,通过诚信签名、诚信书签、诚信展板等活动强化学生诚信意识;2009年,初步构建形成比较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严把“新生”、“课程”、“学术”、“贷款”和“主题教育”五大契机。

(一)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紧密围绕“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诚信人格。在巩固以往诚信教育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诚信教育常态化建设。在新生入学教育、学风考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贷款管理、主题教育和诚信求职教育等环节上,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时把握重要时点,扎实推进日常教育,逐步建立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就业中心、学生事务中心以及各院系多方联动的诚信教育体系。1、成立机构,颁布章程,明确职能。学校于2012年12月24日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诚信工作委员会,颁布了《学生诚信工作委员会章程》。诚信工作委员会由具有良好学术道德和履职能力、为人正派、办事客观公正的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委员具有参与审核各学院(系)的学业诚信工作报告、参与受理和处理关于各学院(系)所作处理的异议申诉等权利。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例考试舞弊事件,都会严格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相关条目规定,并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手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手册》中的《上海交通大学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规定》和《上海交通大学考场规定》等相关条例,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学校学风建设、考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注重把握重要时点。新生入学时,坚持定期开展的校纪校规考试;期中考试前,按时召开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期末考试前期,通过案例教育、违纪展板号召诚信应考;毕业设计阶段,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在毕业求职阶段,严控简历作假、杜绝随意违约事件发生。3、注重日常教育。通过宣传引导、调研访谈、主题讲座、党团活动、班级管理、学术规范、口笔交锋、树立典型、特色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的诚信教育。

(二)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特色举措

1、新生入学诚信教育。通过校党委书记第一堂课、院系新生入学教育、导师谈话等环节培育和引导正确的学术价值观,育诚信人格。2、举办诚信教育讲座和诚信论坛。通过诚信贷款讲座、诚信理财讲座、诚信宣誓等活动提高学生诚信贷款、按时还款的意识,固化诚信教育的成果。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侧重学术诚信,开展博士生论坛,邀请院士主讲学术诚信。同时在博士生论坛中开展学术规范写作的主题报告会。3、通过创建诚信班集体、评选大学生自强自立奖、开展就业诚信专题宣传等活动,塑造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舆论引导功能和典型示范功能,提高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养成。4、开展诚信月主题活动。坚持开展诚信月主题活动的品牌效应,通过“诚信心理剧”、诚信宣传片等方式深化诚信月品牌活动的内涵,让诚信教育始终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全面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

四、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三点思考

对于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本文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

在国内高校,包含诚信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德育一般由专业思政教师及政治辅导员来开展,其他专业教师及职员并未包含在德育主体之内。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只有发动高校内部教职员工人人讲诚信,校、院、系行成合力,实现全员育人,诚信教育才能真正出成效。同时,要将诚信教育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在新生入学、军训、考试、发展党员、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入诚信教育内容,围绕学术诚信、就业诚信、生活诚信等专题,开展各类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加强诚信观念,塑造诚信品质,做到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实践诚信。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探索激励机制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成立专门诚信工作委员会,吸纳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方面意见,完善学业诚信守则、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术不端处理办法等各类管理制度,构建高校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探索诚信激励机制,建立有针对性的具有教育和引导意义的大学生信用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在奖学金评定、就业推荐及保研录取等方面将大学生诚信度作为重要参考,并根据诚信档案,在大学生完成学业毕业之时颁发“德育认证”证书,充分发挥奖励机制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三)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注重利用网络新媒体,采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类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同时,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影响力,通过树立诚信典型,例如“榜样的力量”颁奖典礼等活动,树立优秀学生榜样,传递校园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1)

[2]孙俊.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

[3]谢晶.高校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体系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4]黄倩倩.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5]崔轶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

第2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摘要:本学年在班主任(辅导员)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进行,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把班级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遵守校规校纪。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既有创造力又有纪律性,井然有序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

关键词:强化管理机制;辅导员;引导;学风班风;职业道德

一、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方面,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加强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为保障,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管理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项措施,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促进和谐学校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工作目标

在新的一学年里要努力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的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稳定、发展。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学生的科学信仰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关注学生动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信仰。

(二)进一部完善班级评优机制,将党员人数、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团员人数、班级获奖情况、英语过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违纪处分情况、专升本人数、就业率、暂缓毕业人数等指标纳入考评机制。

(三)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增强校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尊师爱生、师生共建文明课堂。积极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导学教学,使全体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风明显好转。

(四)进一步规范、落实班级管理各项工作,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作为一项常规班级管理工作,开好每月两次的主题班会,加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工作力度。

三、具体措施

班级工作将以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日常管理为重点,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切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⒈紧扣社会热点、焦点,加强班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班会相结合。

⒉ 将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抓好贫困生就学,健全贫困生档案,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审查、发放工作,切实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努力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坚持为贫困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3.明确不同学生的教育重点:一年级以适应教育和学业规划为重点;二年级以“培养职业素养”、“加强学风建设”为重点;三年级以“强化职业道德”、“创业指导”为重点,班级要针对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和训练计划。

4.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不定期召开班委会议,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心声,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班干部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抓好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班级日常管理作为班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学年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断提高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水平。

1.组织做好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总结班级一周以来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纪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2.组织班干部参与检查学生返校情况,包括宿舍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人数、无故未到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去向。

3.抓好早操、早晚自习出勤,严格考勤,及时和违纪学生沟通并进行教育,切实将一切不安全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认真组织班委认真细致地做好上学年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并将做好的测评结果在班级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上交学校存档。

5.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调研和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学;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同时,配合学校加强班级心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

6.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三)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培养良好学风。

学风建设一直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为转变学风,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1.开展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载体的学业规划设计、职业规划和专业教育辅导,开展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组织学生加强制度学习。在学生中加强《学籍管理细则》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学习,减少或避免学生因缺课、学业成绩或作弊而被劝退学。

3.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班级学生的共同配合参与,教、学、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涉及学生管理、教育、服务,更应不断加强合作,同心同德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观。做好联系,接待用人单位;做好招聘的组织、宣传工作;并通过多方面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五)加强班级内部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1.班级内部建设。加强班干部的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创建和谐团结、敬业奉献的工作氛围。

2.加强班干部的规范管理,按期组织班干部交流座谈会,提高班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班干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第3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违纪行为;引导教育;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09-02

高职院校违纪学生虽然只占学生总人数的极少一部分,但如果放弃对他们的帮教管理,在校内乃至在社会上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文章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违纪表现情况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探索违纪学生的帮教管理措施。

一、大学生违纪行为表现情况分析

从违纪内容上划分有以下几种。

1.学习方面的违纪行为。这一类违纪行为较为常见且比例最高,表现为违反学校有关学习和考试等相关规定,经常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

2.生活方面的违纪行为。主要表现为酗酒、抽烟、打架、偷盗、赌博、晚归、外宿、未假离校、校外租房、下河游泳、违章用电、破坏公物,通宵上网、恋爱非法同居等。

3.心理方面的违纪行为。主要指学生心理人格障碍、失常,在病态心理或变态心理情况下发生的违纪行为。

根据以上三种违纪类型,我们对某高职院校学工处统计的违纪学生数据进行了分析。该校2012学年度因各种原因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到校级以上纪律处分的共有176人次,基本情况如下:和学习有关的违纪行为63人次,其中考试违纪38人次(21.6%),旷课25人次(14.2%)。和日常生活有关的违纪行为112人次,其中私自下河游泳13人次(7.4%),酗酒15人次(8.5%),盗窃4人次(2.2%),打架2人次(1.1%),校外租房14人次(7.9%),晚归37人次(21%),夜不归宿21人次(11.9%),扰乱社会秩序1人次(0.5%),寝室违纪5人次(2.8%),泄密1人次(0.5%)。违纪学生中,大一学生86人,占48.9%;大二学生81人次,占46%;大三学生9人,占5.1%。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违纪行为排在前位,其中学习违纪中考试作弊频率最高,一年中因考试作弊的违纪人数占违纪总人数的21.6%。其次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晚归,占违纪总人数的21%。而与心理有关的违纪行为比率最少,只占了0.5%。而此类违纪行为具有极大的隐蔽性,难以发现和查对。从年级分布情况来看,大一、大二年级违纪人数最多,大三违纪人数最少,大三违纪人数之所以少可能是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提前下厂有关,他们一般都是完成二年半的学习。其中大一大二年级相差较少,但此阶段是违纪行为的高发阶段。

二、学生违纪的新情况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在此过程中,发现违纪学生存在以下新情况。

(一)考试作弊出现的多样性

主要利用手机短信、隐形耳机、电子手表、夹带、替考等形式。这类违纪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特征:心无目标,厌学;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入党、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就业而想尽各种违纪办法。

(二)酗酒、打架斗殴的突发性

当代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个性,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哥们义气严重,极易冲动。有些学生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语,就纠集同学、朋友聚在一起喝酒,酒性大发,就发生打架事件。

(三)心理问题学生的隐秘性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5%的学生认为“读书和生活是为了挣大钱”。这些学生在性格方面表现为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妄想症”、“自闭症”、“抑郁症”、“恋爱失范”等,这些学生除了性格孤僻外,平时学习认真,如果不仔细观察,是看不出他有心理疾病的,但是一旦发生违纪事件就是大事,比如,私自离校、伤害自己和他人等。

三、违纪学生帮教管理工作机制研究

(一)事前排查

1.加强学生课堂管理与考勤。开展以学生课堂管理为重点内容的作风纪律检查评比,院系书记为学生课堂管理第一责任人。学生处每周组织对学生课堂考勤抽查,辅导员每日对自己所带班级的上课现场进行检查,并向学习委员收集当日课堂情况,汇总迟到、旷课及课堂违纪同学等情况。

2.加强校外租房、夜不归宿人员清理。由学校保卫处牵头每月组织1次以上校外租房和夜不归宿情况清理,并向学生处提供被查学生名单。辅导员每周查寝不少于3次,收集白天滞留宿舍和晚上夜不归宿学生情况。

3.加强心理危机人员排查。辅导员每周对班级进行1次心理危机排查。通过心理委员、信息员、学生干部、党员等了解严重违纪、心理异常、行为异常学生情况,与疑似违纪人员本人、朋友、家人谈话并做好工作记录,初步排查并确立班级违纪人员名单。同时辅导员每2周填报1次违纪人员档案登记表和跟踪表,并向专业院系报告,专业系再汇总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教师对专业系上报违纪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帮扶计划,让学生逐步走出违纪的阴霾,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二)事中处理

1.违纪学生的帮教。第一,院系书记为违纪学生帮教管控与心理干预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为直接责任人,学生骨干为参与责任人。第二,帮教责任人与学院签订帮教责任书,定期进行帮教与心理辅导。第三,严格管理。严格按《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加大对私自校外租房、下河游泳、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夜不归宿、考试舞弊等严重违纪同学和长期旷课、沉迷网络且屡教不改违纪学生的惩处力度。第四,开办作风纪律培训班,实行诚信教育。对违反校纪校规学生,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并开展诚信教育,同时进行培训结业考试。只要学生接受了教育,愿意改正错误,就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其从中学会自我教育。

案例1:王某,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工作也比较踏实,喜欢讲哥们义气,做事较冲动。因参与打群架,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在辅导员和其谈话时,他认为他只是想替朋友出口气,不是故意打人的。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老师在教育帮扶过程中要注重其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其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是非观,戒骄戒躁,提高自身自制力,遇事冷静思考,不意气用事,从而让其认识错误,重树信心。

案例2:刘某、江某同住一寝室,刘某喜欢晚回,江某性格孤独,喜欢宅寝室,二人因晚上开门的问题发生挣执,江某用手将刘某脸部抓伤。刘某打了江某一记耳光。最后二人都受到了严重警告处分。

以上案例都是因为打架,但是各自的原因却不相同。案例一中的王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缺乏正确的是非观。第二个案例中的刘某和江某是因为寝室生活中的不体谅、不理解、不关心造成的。所以针对王某,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正确的思考能力。针对刘某和江某要帮助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因此,面对不同的违纪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2.违纪学生的心理干预。对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帮教责任人定期进行帮教、辅导、疏导,并成立以学生骨干与同室同学为主不少于3人的学生监护小组;对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学校坚持学习的,要求学生家长与学院签订书面协议并在校进行陪伴监护或办理休学手续回家治疗;对有严重心理危机而造成违纪的,要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将其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前,对学生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要立即将其送医院治疗,并根据医院要求配合开展工作。

案例3:小兰,性络内向,朋友不多。在英语四级考试中作弊受到了记过处分,从此情绪十分低落,总感到别人都在背后指点她的错误行为,甚至有退学的念头。辅导员了解情况后经常找其聊天谈心,从生活上帮助她,学习上鼓励她,同时要求班上班干部主动接近她,和她交朋友,让小兰感受到了教师的真诚关爱和同学的关心,让其逐渐走出处分的阴影,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而且还随班上干部参与了义务支教活动,毕业时,其顺利被一家国企录用。

该案例中,辅导员注重的是从情感出发和人文关怀,用自己的真诚的爱改变了这位违纪学生,让其重树信心,取得新的成绩。

(三)事后跟踪

1.违纪人员建档。加强对重点违纪人员和心理危机违纪学生的建档。通过建立事后跟踪档案,对违纪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情况、思想转变、现实表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案,能让学校和家长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让不同层次的教育人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跟踪档案的建立,将让帮教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教育合力。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和家庭的力量,营造积极帮助的氛围。违纪学生的教育包括心理辅导、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多个方面,除需要学生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外,还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调动多方面的力量一起关注和参与教育: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教育、院系领导的思想教育、家庭教育、朋辈教育等,通过这种合力,使教育达到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彩虹.考勤制度在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中的实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34).

第4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违纪;心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数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违纪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随之而增加。大学生违纪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培养目标不相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校风校纪建设。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关键时刻、关键环节把握好自己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大学生违纪的心理成因,减少、避免、杜绝大学生的违纪行为,是高等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据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的违纪行为中,考试违纪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尽管各高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违纪处分条例,对作弊的预防和处罚也越来越重视。但事实是,作弊并未因处罚的严厉而绝迹甚至减少,而相反,作弊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等因素却越来越变得具有隐蔽性、群体性和多面性。而且随着职业选择与就业这些现实的压力,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不惜冒着为此可能付出惨痛代价的危险,为的只是取得一张“职业通行证”。可以肯定地说,在实际操作中,被处罚的作弊者要远远低于实际作弊的人数,考试中的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其心理成因是复杂多样的,现笔者仅就其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如下:

1、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实质上是基于幻想基础之上的,一种非常不健康的自欺欺人、投机取巧的心理。心存侥幸者往往把由于偶然原因而得到的成功或免去灾害的事实看作是具有普遍性的,或者虽然认识到其偶然性的存在,但却盲目地认为自己可以获得成功或免去灾难。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存在侥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另一个是由于投机取巧者的蒙混过关心理在作祟。在考试中,学生和监考教师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作为考试主体的学生,掌握大量的信息。因为教师所采取的预防作弊的措施,大家都知道,而学生作弊的手段却是多样的并不断“创新”的。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考生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功利化目标,就有可能铤而走险选择作弊。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是所有投机取巧者的共同心理,也是大学生作弊的必然心理基础。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等到考试时就只能寄希望于作弊,就只能期望能够蒙混过关而侥幸不被发现,既得到了利益,又免遭了惩罚。这种心理可以从“作弊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作弊成本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弊可能会受到处罚;二是不作弊肯定要付出代价,不是考试不及格就是得不到好成绩。因此,不作弊就意味着一定要付出代价,而作弊则只是存在会受到处罚的可能性而已,意味着既有可能享受作弊带来的好处而同时又有可能逃脱处罚,正是这种可能性的预期效应使得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得以产生和滋长。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做出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常因滋生“逆反心理”而“违纪”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生中的后进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曾遭受生活、学习中的失败,自卑,失落,又得不到鼓励、疏导;有的甚至受到家长的打骂、老师的批评,从而对生活、学习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进而采取敌视的态度,甚至用违反纪律、不安心学习来“报复”家长和老师,和他们“对着干”。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主观因素主要由于他们正处在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的特殊阶段,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可能会引起敌对情绪;客观因素最重要最直接的就是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教学管理欠佳、教学态度不端等做法,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其结果就会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违纪现象屡禁不止。有时还会发展演变到“违纪升级”等严重程度,从而就会出现德育教育的“负效果”,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从众心理

在对待作弊这一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从众心理。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是指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也就是你这样做,我也这样做,盲目的效仿。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因此,在“法不责众”的观念误导下,在“趋众心理”的怂恿唆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明知考试作弊是弄虚作假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却趋之若骛、“赶趟时髦”、明知故犯。而且作弊者的心态似乎也越来越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没什么不光彩的:大家都想作弊,谁也不会笑话谁,谁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还会探讨交流考场作弊的各种技巧和心得。

4、功利心理

名利诱惑的利益心理。考试作弊并不仅仅只是后进生怕“挂红灯”,为了及格,保住学位证、毕业证等而进行的铤而走险做法,相当一部分学生骨干、学习优秀生由于过分看中分数,爱慕虚荣,担心考试考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得太差影响评优;担心分数太低,出去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看好……,在“名利双收”的诱惑下,也会冒着违纪违规的风险选择作弊来满足个人欲望。

5、不平衡心理

在考试中担心他人通过作弊而获利,存在害怕吃亏的认知偏差心理,则全体也将倾向于选择考试作弊这一行为方式。这一观点解释了大多数的作弊大学生在对其行为进行说明时的一个共同观点:即由于他人作弊而自己也作弊。可见,在考试过程中,群体间的竞争心理也是引起考试作弊的一个诱因,往往一个作弊将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比如有些学生当他们处世日久、耳濡目染,发现考试作弊在大学校园已经非常流行,于是就出现了“不作弊会吃亏”的认知偏差心理。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考试成绩不真实、不公平,产生心态失衡。这些学生从内心往往是抵触作弊行为的,但一想到自己平时曾经刻苦、努力、甚至废寝忘食地学习,却不如别人在考场上投机取巧、“临场发挥”所得的成绩好,不由得充满了委屈、怨愤,觉得心里不平衡、有落差,感觉自己吃了亏,于是在埋怨并痛恨不公平竞争的同时,进而也被动地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6、依赖心理

因依赖心理而作弊,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薄弱的自我意识以及缺乏独立的应对能力所致。当代大学生多数为“被抱大的一代”独生子女,通常是在物质生活相对较为富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教养与教育更多采取的是包养式,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独立思考,自我意识模糊、薄弱。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往往会导致对是与非、对与错缺乏分析判断,形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反以为荣的思维路径,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可依赖的有效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强烈的惯性依赖心理。

7、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原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面临即将退学或降级的危险境地,这时,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就容易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也有极少部分考试违纪学生是企图过作弊体验那种冒险的“紧张”感觉、享受冒险的“愉悦”。冒险行为的发生往往是缘起于偶然事件的强化,有的时候,一次偶然考试作弊冒险经历的成功会鼓励下一次考试作弊冒险行为的再次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侥幸心理往往是被尊为上宾,也就是说,其实在冒险行为的背后,侥幸心理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8、讲义气心理

“考试作弊,齐心合力,谁要告密,下课暴力。”在大学校园内,存在着一小部分消极的非主流群体,该群体中的一些学生性格中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为了帮助其圈内的“哥儿们”顺利通过考试这一关,常常“肝胆相照”,是非不分,仅凭一时冲动,义气用事,协同作弊。还有一部分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当面对同学的求助时,要么碍于面子不便拒绝,要么则不加思索地慷慨伸出“援助友爱”之手,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作弊,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帮助”别人考试过关而让同学觉得自己讲义气够仗义,进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因此,作弊也就成了学生之间变相沟通的一种方式,但到头来却是害人害己。

9、嫉妒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考试违纪大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往往争强好胜,备受老师家长们的娇宠和同学们的羡慕,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比自己成绩更优异更占优势时,平日里那种优越感没有了,随之而产生的是对成绩优异者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情绪,这就是嫉妒心理在作祟。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绩,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为了争夺这种优势地位、赢回面子,嫉妒者有时不是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来超越自我,而是采取极端行为,甚至不惜冒险通过考试作弊的方式来赢取对手。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其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1-2)

[2]肖祥,吕慧.论大学生负心理的道德调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3]运怀英,崔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

第5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适应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年来入学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进大学之前,在生活上强烈依赖父母,独立自主能力差;第二,有的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封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第三,从中学生一下子变为大学生,从学习方式方法,角色转变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

综上,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在于适应,具体说来有四个方面:适应新的角色与生活;适应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适应人际交往的变化;适应管理方式的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及将来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做好教育和指导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学教育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这一目标进行精心选择和安排,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1.常规教育

爱校教育。爱校教育主要是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人文精神凝聚学生,稳定学生思想。比如通过开学典礼、学校板报及专题讲座等,介绍学校历史、现状、未来发展及对学生的期望,介绍学校光荣传统和良好校风、学风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校情,明确学校的要求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校纪校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主要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奖学金评定办法及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通过学习、讨论、考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包括交通规则教育、钱财和个人贵重物品保管意识、个人安全受到威胁时的解决办法等。

适应教育。要详细地向新生介绍校园及周边环境、学生公寓的有关设施功能和管理规定、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的职能和位置;具体讲解交费、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就医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开展以防骗、防盗和防火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各种求助渠道和方式,尽快使新生产生归宿感和安全感。

2.专业思想教育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特别是资深教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

3.理想信念和团队建设教育

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个体性倾向。要坚持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成才目标。可以邀请名人或杰出校友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标杆”,班主辅导员则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德育教育,提倡的是相互的友爱。辅导员应指导帮助班级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对其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使班委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谐、互助互爱的班风,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

4.心理健康教育

要及时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建立危机干预制度,并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三、入学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

任何内容都需要用形式表达出来,新生入学教育的丰富内容同样需要适当的形式作为载体。新生入学教育要做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阶段划分的有序化: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或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材料、音像展播、问卷调查以及校报、广播电台、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在人员构成上,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任课教师、政工干部、在校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等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生活阅历的人给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在阶段划分上,可分为宣传发动、具体教育、效果测试、总结评比几个具体的阶段,即广泛宣传和动员、调动新生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学校与院系联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进行相关知识测试、检验教育活动效果,总结教育活动情况、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大致有课堂教学法;活动教育法;环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等。

第6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与其它管理工作配合不够。在大学生系统管理中,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性能都是好的,其整体性能也会是好;“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不顾整体目的实现,仅仅只力争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①目前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与其它管理一样,尚存各自为政倾向,这是由于各个管理层次的目的、职能和权限的不同以及管理对象的特点、方法和措施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要重视与其他管理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重视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管理配合、渗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起到提高整体管理效益的作用。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制约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由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探化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习惯”。②从理论上说,管理能促进教育,教育能保证管理,管理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应克服只讲管理不讲教育,或者只重教育不重管理的倾向。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我们知道,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人,他们的行为虽受制于规章制度,但主体行为还是由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控制的。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不商。由于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被所有管理者接受的模式,也由于这种管理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因此缺乏理论的指导,靠经骏管理者居多。若是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提高管理效益是有难度的。

(四)管理学生的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中,逐步确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管理上来说,有三个环节: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二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三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修改。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有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这影响管理效率。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建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统一性。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其他行为管理的法规,是全国高校都要贯彻执行的。这种政策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强制性。它是指对学生具有非常严肃的约束力。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而更多的是靠采取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学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象思想教育工作那样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思想教育往往表现为通过知识传授、人格感染以及启发、诱导、说理等方式,影响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而常规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法制纪律相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制条文和纪律措施以约束、控制等方式影响被管理者成长和发展。它一般有“法”的约束功能,不允许违反,否则就会受到纪律处分。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就是针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而制订的,只要触及到就要受到纪律处分,以此来促进他们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三)程序性。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这种管理任务往往是基本不变的。如从学生人学至毕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人学阶段:招生、新生报到、注册等;学习阶段: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与助学金评比、三好学生等奖励和学生处分等;毕业阶段:毕业鉴定、颁发毕业证明、调配、派遣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更何况,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在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整体的、长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原理的实质。”③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基本作用主要有:

(一)约束作用。大学生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或不应该做而做了就要受到处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许多规定具有“法”的作用,如学籍管理办法、考场规则等.都是不允许违反的。正是这种管理的约束力,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学习秩序的正常化。

(二)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的一切措施包括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基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一基点制订的。约束学生的某些行为规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常规行政管理政策和制度,既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起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执行奖励条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评估作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④学校评价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对学生的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衡量学生的表现,确定奖惩。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品德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和整理综合,从而作出合乎学生本来面貌的客观评价。

(四)反馈作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检验过程。常规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协调和所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过程是否得体,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管理的效率是否高,管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反馈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四、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观念虽然是客观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要突破常规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框框,首先得从观念转变人手,只有常规行政管理观念的更新,才会有常规行政管理行为的转变。

(一)树立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常规行政管理已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因此也不能再套用和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常规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新的摸索,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论。

(二)树立信息观念。当今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年龄段,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容易与时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因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随时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信息观念。比如,学生中横向联系的社团组织,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向着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组织发展。如果管理者还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不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对此进行管理,是很难的。

(三)树立服务观念。常规行政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同时,也要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括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因为“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出发”,⑤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正是考虑及满足学生某些心理需要的表现,在常规行政管理中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能自觉纠正某些片面的认识和过激行为,真正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树立整体观念。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从横的结构关系看,有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断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纵的层次关系看,从校、系到班级,有行政管理部门又有学生各级组织,他们之间既有上下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常规行政管理活动看,既有管理的连续性,又有其阶段性,同时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还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全局观点,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坚持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管理的整体作用,克服与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彼此脱节的状况。

总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等不可取代的特殊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先那套学生管理办法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联系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与水平。

注:

①顾翔主编:《大学生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70页。

②④李锦坤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天津人民出版社l988年7月版,第120、242页。

③何钟秀等著:(领导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24页。

⑤乐笑声:《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l988年10月版,第l94页。

第7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提高; 班集体;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97-01

一、辅导员是班集体的核心和灵魂

(一)关心爱护学生

崔德华在《爱育论》中给爱育定义为:“爱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培育;是一种思想观念教育和培育;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爱不只是隐含着一种态度或是内心活动,更是意味着爱的实践。”

辅导员老师通过爱育,可以使“爱”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在大学里很多学生离家千里,老师要通过走访宿舍,课余谈心,共同参与等形式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家的感觉。这样他们才不会成为离群孤雁,才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中,最高层“自我实现”就是建立在“爱和归属”基础之上的。所以通过爱育可以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人格。

(二)尊重信任学生

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会和老师说知心话,老师的话他们才能听进去。例如孔子对弟子的信任。通过颜回偷吃粥的故事,我们就能知道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让其他人都知道诚信在为人处事中是多么的重要。信任别人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三)理解宽容学生

作为老师胸襟应该宽广,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作为辅导员来说,对待学生要耐心细致、理解宽容,只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才能立足岗位对学生进行谆谆教导。有位哲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一个人的胸怀能容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的尊重和喜爱。所以学生犯了错,只要能改,我们就要宽容接纳他们,而不是把学生公开划成三六九等,用不同的态度对待。

(四)鼓励赞扬学生

鼓励和赞扬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在面对学生时常常忽略了赞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在大量的实验与研究之后指出,如果老师经常使用“否定的评价”,就会逐渐使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价自己,如“我的学习不好”、“我不是一个好学生”等等。随之他们的思想、行为就可能向这种自我否定的行为方式趋近。因此,辅导员对学生应该多些肯定的语言,以帮助他们树立更强的信心。“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这不但是教育上最好的方法,也是做人处事最妙的高招。通过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敢于面对现实,上民办高校,不是一件抬不起头的事,要勇于拼搏,敢于发光。

(五)与家长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

教育本身就是双向的,大学生一旦离开了家庭,来自父母的教育就淡化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一无所知,所以辅导员要保持与家长长期的电话或QQ的交流,建立台账,对学生可以进行跟踪式教育。点滴进步都要和家长分享,让家长先树立起对孩子的信心,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能得到父母的肯定比什么都重要。

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的选拔一般有三种方式:1.班主任指定班干部。2.民主选举班干部。3.竞选班干部。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选出来的班干部一定要和辅导员保持一致,必须是老师的好助手,切不可居功自傲,认为是班里选出来的,威信高、能力强就可以任意行事,不听从老师的,这样的班干部宁可不用。

对选出的班干部要定期召开班委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工作经验,一起交流座谈,辅导员在工作方法,技能技巧,树立威信等方面言传身教,使其能完全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班干部之间要团结协作、通力配合,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班级管理团队,如果班干部之间充满了矛盾,相互拆台,在管理上形单影只,不能形成合力,就无法在同学心目中树立威信,班级管理制度也会形同虚设。

三、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能把人心系在一起,如期末考试百分之百过关率,宿舍卫生百分之百优秀率等,这是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小瓶子,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支瓶子代表一栋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能生存。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七个孩子一个接一个,依次从瓶中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这位专家连声:“真了不起!多数情况是大家都没逃出来,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合作精神。”

四、组织好各类班级活动

开展好班级的各项活动,或与其他班联谊,克服因男女生比例失衡造成的不便,这样能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出来,通过活动,能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如文体活动、劳动、竞赛等等,通过协作,可能以前连话都没说过的同学之间,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荣誉感,设法激发整个集体的荣誉感,便能够凝聚这个集体。

五、健全制度,严格纪律

人是需要制度去管理的。好的制度应该能够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好的制度应该也是人性化的,能够充分考虑到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在处理学生时一定要有理,有利,有节,如在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规定,学生旷课累计10-20节,就要给予警告处分。在处分前,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不能碰这条红线,否则要受到处分,在快接近给处分的条件时,还要及时和家长联系,一旦达到处分条件必须给予处理,绝不能姑息袒护,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滋生,这样才能树立典型,警示他人。

六、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对于民办高校的班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维护意识较强,集体观念相对较弱,要想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在班级的评先评优,奖助学金评选,入党推荐工作中,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这些评优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加大班级内部的合力,让违纪的学生无地自容,让歪风邪气无处藏身。这是对先进分子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落后分子的鞭策。

七、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把班级管理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形式。可以大大降低班级管理的行为成本。而且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会真正得到切实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硬管理的的结果,而是软管理的产物。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较大,辅导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心、真心,本着管理加服务的思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不断探索中总结提高,通过时间的磨合,一定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京凤.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班级辅导培训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50-60.

第8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调查研究

大学生考试作弊(指被发现和未被发现的所有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已成为高校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各种考试场合,尤其是在大学生的课程结业考试中,考生为考取理想的考试成绩而作弊的风气愈演愈烈。在我校,尽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和违纪处分条例,但每年仍有学生因作弊而受到开除学籍、记过等严厉处分,作弊行为屡禁不止,且作弊花样不断翻新,层出不穷,甚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何抑制作弊行为?”是亟待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探讨考生作弊原因与动机,从而为制定遏制考试作弊行为的有效对策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4月,我们从我校考试作弊现状、学生对作弊的认识态度、考试作弊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学院调查小组共印制调查问卷1000份,共发放到20个学院,每个学院各50份,调查样本的学生结构与分布合理,调查具备代表性。此外,为消除同学们的顾虑,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学院没有通过任何行政部门或教师发放问卷,而是由学院学生会成员到各学院随机发放,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学能够积极配合。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9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考试作弊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有作弊倾向的比较普遍(图1),60%的人曾有作弊倾向或形成作弊事实,且同学们认为考试作弊情况非常严重和严重的占到30%(图2),有50%左右的人存在考试作弊现象。二次考试的考场纪律往往是监考人员和巡考人员忽视的环节,为此本次调查问卷特别设计加入了同学们对二次考试替考现象的了解,我们惊讶地发现接受调查的同学中认为情况非常严重和严重的占到了29%(图3),他们认为有30%左右的人存在二次考试替考现象。

2.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手段。

随着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手段也“日新月异”,形式多样。除偷看他人试卷、传递纸条、夹带小抄等传统作弊手段之外,新的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百出:提前进入考场将可能的考试内容抄写在桌面上或者抽屉中;将考试信息抄写在纸上夹入学生证的缝隙中;趁监考老师不注意交换试卷答完试卷后再交换过来;使用微型耳机、手机、隐形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作弊。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校园里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从本次调查的结果上看(图4),“与同学协同作弊”选择比例较高,这意味着作弊手段由单一作弊慢慢发展为考场内集体作弊,虽然考场纪律中明确规定考前要按照规定的座次就座,但因部分监考老师的监督不力,部分班级未按照要求排座,导致出现集体作弊行为。他们会以一名或几名学生成绩好的同学为中心分散就座,群体联合,传递答案。大学生考试作弊群体化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危险的趋向。

3.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

虽然现实中很多学生存在作弊倾向或作弊事实,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监考老师能严格考场纪律,尽可能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图5)。大部分同学对待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图6),认为大学生作弊使考试失去公平性,易助长不良风气和投机取巧心理,削弱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图7)。

由于各种原因,考场中很多作弊行为未被发现或者是已发现但监考老师不做任何处理,这无疑会助长学生的作弊风气,甚至让学生养成作弊习惯。(图8)

三、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分析

在当今的大学生中,作弊现象泛滥成灾,作弊问题严重,有其深刻的内外部原因(图9、图10)。

1.学生个人原因。

(1)缺乏学习内动力,存在厌学情绪。虽然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非常努力,但现今没有了升学压力,便开始专注于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在学习上花费的精力较少;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或某些课程不感兴趣而无心求学,上课不认真,经常旷课,作业不做或抄袭他人,而且有些人认为毕业后也不一定从事本专业,或者家里有门路解决就业问题,所以上学就是混个文凭。如果考试时不作弊就会不及格,就要参加学校的补考或重修,既花费时间又要缴纳费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考试作弊,从而达到不挂科的目的。

(2)部分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谋取奖学金等各种荣誉而铤而走险。由于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较多,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试心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甚至也加入到作弊行列中来。我们从教师、家长那里体会到一个通用的准则: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乃至唯一标准。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评定各类奖学金、个人荣誉称号、担任学生干部、入党、学位授予等方面,当分数与学生的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时,部分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

(3)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错位和扭曲,助长了作弊之风。一些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却忽视考试的本质,没有将考试看成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错误的考试观念加上自爱、自尊、自信精神的缺失和纪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作弊行为经常发生,而且他们不以考试作弊为耻。

2.考试管理体制原因。

(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导致考生作弊形成的另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对考试的管理不严。部分监考老师没有做到考前宣讲考场纪律、检查相关证件、清理考场等工作,而这些应该是每位监考人员最起码的工作内容。

(2)考试中监考人员对于部分学生的作弊行为置之不理,有的是责任心淡漠,有的是在考场上做其他事情,有的则是因为一旦将学生的作弊事实上报学校,则学生既要受到记过处分而且将不被授予学位证,又会影响该学院的年度评优成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监考老师的这种包庇和纵容,近年来大学生的考试作弊之风愈演愈烈。

(3)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现在我校每名辅导员大概需要分管50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教育一般是通过召开班会的形式,而且多数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采取灌输法,教育内容流于空洞和陈旧,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为防止考试作弊,很多学院采取让学生试前签订《考风考纪诚信承诺书》,但实际效果不大(图11)。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距离”。

3.社会环境原因。

(1)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时的择业好坏与在校学习成绩优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造成学生的考试压力比较大,这些压力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或消极心理,考试时有些学生因缺乏通过考试的自信就采用了作弊手段。

(2)社会上存在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如办事情靠拉关系、政府官员知法犯法、假货泛滥、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还有社会上各类成人类型的考试在大学校园中寻找替考等不正当行为,都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观念淡薄。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不但不以作弊为耻,反而以侥幸蒙混过关而沾沾自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各种原因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逐渐泛滥的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令人头疼。虽然我校有明文规定,一旦考场上认定作弊行为便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且因考试作弊受记过及以上处分者不授予学士学位,但在如此严厉的处分规定下,学生作弊行为仍屡禁不止,效果不显著(图12)。

想要彻底消除这一现象,仅停留在对以上这些表层原因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剖析,才能对作弊现象的实质根源有真正的认识,也才能制定确实有效的对策(图13、14)。

1.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学生考试作弊很大程度上与平时学习松懈有关系,要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就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课堂考勤制度,任课教师可通过点名、随机抽查、课堂提问等方式督促课堂考勤。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可促使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走进课堂,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逐渐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降低考试作弊的可能性。此外,对于学习积极性确实不高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进行个别教育,因为这些人群无疑在考试时要通过作弊来达到各自的目的。

2.规范考务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1)对待课程结业类型的考试,考生座位考前应保密并现场随机排位,从客观上最大限度地杜绝作弊,有效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

(2)加强监考老师的考务培训与责任心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监考人员对待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远比对待期末考试的态度要认真得多,这就是考前是否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结果。务必使监考人员明确监考具体工作规程和要求,必须做到考前宣讲,检查每位考生的相关证件,提前帮助考生做好清场工作。在具体的监考工作中,监考人员要认真对待每个工作细节,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作弊倾向,尽量把学生作弊的动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3)为杜绝二次考试时的替考情况,监考人员应按照诸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的审查程序,在考生进入考场前核对考生的学生证、身份证是否与参考人员一致,这样才能彻底杜绝替考的发生。

3.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

(1)从教与学的客观上看,学生考试作弊,师生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很多课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过分强调以老师所教内容为标准的单一化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不够。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源头抓起,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如课堂互动和情景模拟等,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是预防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发生的基础。

(2)当今大多数高校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对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很多考试侧重于考书本上的概念内容等,这种考试使作弊者可乘机夹带字条、笔记等进行作弊。所以,今后学校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克服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的现象,在考试题型上适当增加实例分析题,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形式上,逐步减少单纯的理论考试内容,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实际性质改成做调研、论文甚至答辩等。

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风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杜绝考试作弊行为,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解决大学生由于个人思想因素而引起的作弊行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大概分三个方面: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校园文化活动。

现在我校每名辅导员分管的学生数量较多,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效果不显著,学生根本听不进去,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交流机会很少。针对如今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正在探索新的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学生个体“朋友式”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将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把考试作弊当作耻辱。只有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教育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震撼,建立坚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但因学生数量较多,要达到一定效果仍需一段过程。

据了解,我校现开设的各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旷课率高,课堂学习效果差,学生反映只要考前背一背重点就能考出好的成绩,平时上课听不听无所谓,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教育效果。所以,应该再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方式,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可以更加灵活些。

此外,我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很多活动就是围绕学生的思想教育主题开展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效果不显著,部分参加活动学生的初衷是为了获奖综合测评加分,或者是修素质拓展学分,根本没有从思想上去了解和思考。为此,探索有效的教育活动途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考试只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考试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督促学生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及激励的作用。学生一旦对所学专业及课程失去兴趣就会产生应付思想,不认真学习,认为到考试时稍微“努力”(作弊)一下过关就行了。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减少作弊现象的产生。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股学习的优良风气,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习质量提高了,就不用再担心考试及不及格的问题,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祛除考试作弊的动因,有效地抑制考试作弊现象的泛滥。

总之,高校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层次而复杂的,严肃考风考纪绝非是单一、独立的事情,对考试作弊行为的防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只有齐心合力,管理规范,杜绝作弊空间,才能真正架设起预防作弊行为发生的“高压线”。

参考文献:

[1]唐晖,张夫贵.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调查报告[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肖红新,梅景良,陈鑫珠,胡庆庆.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查分析及其遏制对策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

[3]黄丽.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程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归因与对策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第9篇: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范文

1.1细节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

当前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许多工作还依然停留在表面上。实施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最终是通过落实细节管理来实现的。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化”程度还不够,没有真正做到足够“精”、足够“细”,尤其是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与人生目标、建设服务平台以及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规划,把学生事务的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1.2学生精细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尽管制订了许多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发展需要出发,细节管理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而且师生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也不容乐观,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导致很多管理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流于形式。同时,管理方式缺乏创新性,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许多指标都是用量来衡量的,德育评估工作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动态性的管理系统,影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构建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原则

2.1动态性原则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外界的交流逐渐频繁,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使得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能够与时俱进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本校发展实际,认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的各项发展需求,实施动态化原则,使高校的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出作用,而不是刻意追求“精”与“细”的形式。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改变,遵循动态化原则,体现出时代气息。另外,学生事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跟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对现行的管理方法与模式进行改进。由此可见,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长期运动与精进的变化过程。

2.2系统性原则

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而要实现对学生事务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标准,才能把学生方方面面的管理落到实处。学生管理中的各种要素、内容及资源,只有在系统化的标准要求下,才能高效运作,促使教育与管理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不仅要深刻理解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对当前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进行系统化的调整,努力做到“效率和效率最优化、最大化”,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进行分配,构建出精细化的管理教育体系。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树立起系统化管理的观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系统理论,加强高校学生系统化管理的职能,系统规划,层层递进,促进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2.3人文性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对人的管理工作。真正尊重、关心与爱护学生,在管理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提高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贯彻人文理念,搭建民主、科学与平等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加强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深化精细化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应该转变管理观,正确认识与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管理人员要用最新的管理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潜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利益,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处理问题时,要向学生传达出学校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与此同时,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权益,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要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融入人文关怀。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核心,用精心的态度,进行精致的管理,开展细致的工作,争取显著的成效,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优化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明确学生的管理工作目标,精细管理

首先一定要目标明确,属于学校管理范围的内容,要全面管理而且管理好,而不属于管理范畴内的事物,就不要过于干预学生的生活。同时,学校在进行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树立法治观念,在管理中要尊重大学生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所享有的法律权利,不能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利,要使管理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通常都是分校、院(系)和班级三个模块来管理,由他们一起来担负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因而应该适当把管理权力下放到院(系)和班级,他们平时与学生接触密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例如,由于学业、就业、生活以及情感等带来的压力,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步增多。因而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深入辅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辅导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对于大一的学生,辅导的内容要侧重于大学校园生活的适应性;针对大二的学生,应该注重学业发展与人生规划;对于大三学生而言,教师辅导的主题则是要以就业、择业指导为主。总之,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立足于本校发展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心理与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全面、精细管理。

3.3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系,制度引领

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保障。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各个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密切配合,把“公平、公正、公开”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与思想导向。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出一套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约束,有标准可参考。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合理安排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分工协作。针对庞大的学生群体,管理制度内容要全面具体,尽可能涉及各个院系,需要涉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勤助补贷管理、学风班风建设以及宿舍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于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要明确而详细,还要制订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例如“学生评优条件及奖励办法”、“违纪处分条例”以及“宿舍管理条例”等等。因为规章制度本身就体现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因而在制度制订中还要考虑到人性化因素,不仅方便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按照相关规范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另外,还需要明确制订学生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与评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领导与同事之间的考核;其次是学生对管理教师的评估;最后是个人管理工作的量化考核。通过制订出精细化的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精细化水平。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