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地震防灾救灾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震防灾救灾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震防灾救灾知识

第1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1、防灾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2、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3、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平安幸福。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5、地震无情党有情,灾害无情人有情。

6、地震无情人有情,奉献爱心见真情。

7、提高防灾 认识,落实减灾措施。

8、让我们团结奋进,互相温暖,无所畏惧。

9、地球是我们的家,防灾减灾靠大家。

10、动用各种渠道,保证物质供应,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1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12、人人提高防灾 认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3、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减灾 认识。

14、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15、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16、团结一致,百折不挠,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17、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8、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19、认真组织,积极发动,全面开展生产自救。

20、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21、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22、天灾无情人有情,防灾减灾要先行。

23、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24、灾害伤人又损财,防灾到位少麻烦。

25、加强防灾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26、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认识。

27、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8、参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9、科学预防地震,远离灾害伤痛。

30、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灾区人民:我们的.心和你们紧紧相连。

31、增强防灾减灾 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2、科学防灾减少损失,轻视防灾罪责难逃。

33、发扬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地震灾害。

34、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3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认识。

36、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37、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8、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3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40、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2、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43、防灾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44、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45、防灾减灾,守卫我们的生命与家园。

46、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47、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平安山西。

48、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第2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精神,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演练工作,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建设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二、演练目的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综合演练,使街道和街道所属部门单位高度关注防灾减灾工作,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熟悉应急程序和组织方法,提高防灾减灾工作能力;使广大居民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组织机构

街道成立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指挥部,XXX同志任总指挥,XXX、XXX同志任副总指挥。下设指挥组、救灾组、救援组、救护组、宣传组。

指挥组:XXX同志任组长,XXX、XXX、XXX、XXX等同志任组员。指挥组负责防灾减灾综合演练的组织协调和现场的统一指挥。

救灾组:XXX同志任组长,XXX、XXX、XXX、XXX等同志任组员。救灾组负责对受灾人员的临时救助和发放救助物资及生活用品等。

救援组:XXX同志任组长,XXX、XXX、XXX、XXX等同志任组员。救援组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现场实施营救和护送转运伤员等工作。

救护组:XXX同志任组长,XXX、XXX、XXX、XXX等同志任组员。救护组负责对受灾伤员的医疗救护,转运和后送工作。

宣传组:XXX同志任组长,XXX、XXX、XXX、XXX等同志任组员。宣传组负责本次防灾减灾综合演练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演练时间

2016年X月X日上午X时至X时

五、演练地点

XXXX

六、演练内容

(一)防震演练

模拟本街道发生X级地震,街道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设置应急指挥部,各工作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有序开展防震救灾工作。一是紧急灾情通报,让街道辖区民众知晓发生地震。二是紧急组织民众撤出危险地带,疏散至安全区域。三是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志愿者搜救滞留于危险地带的民众,切实做到一个不留。四是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地震受伤民众进行紧急营救和护送转运,最大限度维护受伤民众的生命安全。五是对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民众进行救灾安置,确保疏散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二)防火演练

模拟本街道X大楼发生重大火灾,街道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设置应急指挥部,各工作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有序开展灭火救灾工作。一是紧急灾情通报,让X大楼周边民众知晓发生重大火灾。二是组织专业消防队伍迅速开展灭火,控制住火势,防止火灾蔓延;紧急组织大楼居民撤出大楼,疏散至安全区域。四是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火灾受伤居民进行紧急营救和护送转运,最大限度维护受伤居民的生命安全。五是对疏散至安全区域的居民进行救灾安置,确保疏散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三)防汛演练

模拟本街道X区域发生重大洪灾,街道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设置应急指挥部,各工作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有序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一是紧急灾情通报,告知民众本街道X区域发生重大洪灾。二是组织专业防汛队伍迅速奔赴X区域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紧急组织X区域居民撤离,一个不留,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四是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撤离居民进行身体检查,确保撤离居民身体健康。五是对撤离至安全区域的居民进行救灾安置,确保撤离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七、参加人员

街道领导、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和两支消防中队、三支其他部队及民政、安全系统等相关人员XXX人参加。

八、演练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指挥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次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活动的领导。参加演练活动的全体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落实意识,以高度责任感认真开展好演练活动,实现演练活动的既定目标。

(二)明确目标,完善责任

街道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指挥部及下属指挥组、救灾组、救援组、救护组、宣传组要明确目标,完善责任,组织好人员,安排好器材物资,掌握演练活动要求,确保演练活动按要求顺利、有序进行,确保演练活动如期开展,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三)精心布置,妥然安排

要精心布置本次防灾减灾综合演练,对参加演练人员做好妥然安排,使参加演练人员明确自己在本次防灾减灾综合演练中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任务,掌握演练要求,认真参加演练活动,取得演练活动成功。

(四)强化纪律,服从指挥

要强化本次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活动的纪律,参加演练的全体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严禁嬉戏,不准携带与演练活动无关的物品,服从指挥,按照演练活动要求进行演练,确保整个演练活动安全,不发生意外事故。

第3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2.发扬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地震灾害。

3.加强巡查,严厉打击一切犯罪行为,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4.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5.落实应急预案,维护公众安全。

6.全民动员防灾,人人参与减灾。

7.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夺取抗震救灾胜利!

8.居安当思危,防灾人为先。

9.天灾人祸时常有,防灾之心不可无。

10.抗震预案在心中,有备无患保平安。

11.防震重在教育,减震重在保障。

12.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3.科学防震减少损失,轻视防震罪责难逃。

14.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15.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6.重建家园,我们齐动手。

17.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18.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第4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本论文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分析探讨了城市灾害的特点与严重性,并从城市安全角度的出发,来认识了解城市绿地系统,发现总结出城市绿地在解决城市防灾方面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城市安全的规划与建设及城市景观绿地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城市灾害、防灾避难、城市绿地、防灾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绿地的定义

城市规划中的定义:城市绿地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城市绿地从属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系统[1]。

2.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

城市绿化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如果有较完各的城市绿化带,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城市绿化系统在防灾救灾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2,3]。

2.1隔离灾害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强烈地震等地质灾害除了造成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外,一般还会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如火灾、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其危害巨大。大面积的绿地可以阻隔灾害的蔓延和减少次生火灾发生。

2.2减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绿地通过水土保持、土壤壤吸收、下渗等途径对水体的速度和流量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水是许多地质灾害的诱发剂和加速剂,有了水的参与,地质灾害速度加快,破坏力变强。所以,减缓了灾害体的速度,就能降低灾害发生时所释放的能量。绿地系统除了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外,还能减缓滑坡、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

2.3临时避难所和灾民安置场所

城市绿地可以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避难场所。城市居民迅速疏散到绿化带、公园等开阔空间,可以有效减少人员的伤一亡。救灾人员可以利用城市绿地建立临时医院尽快展开救治工作;城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城市绿地调运、储存、分发救灾物资等等[7]。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倒塌,基础设施毁坏,而且伴随着不少的次生灾害。城市公园绿地正好满足这些条件,公园中有许多年代久远的树木,在发生地震时一般不会倒伏,可以利用搭建防震棚。绿地地势平坦,适宜作为灾民住所。同时,大块绿地可以阻隔次生灾害的蔓延。

图1 地震后的唐山站

Fig 1 TangShanZhan after the earthquake

2.4倒塌物堆放场所和死亡人员掩埋场所

地震发生后,灾害重建灾的首要任务就是清理倒塌的建筑、平整场地。在灾后交通极不便的情况下,建筑残留物很难快速运送到郊外的垃圾场,城市绿地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临时垃圾堆放场处,可以就地解决大量倒塌物的堆放问题,节约时间的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然后统一对临时掩埋遗体的地方进行了清理、消毒[4]。

2.5防灾公园的防灾避难优势

2.5.1 防灾减灾功能

防灾公园具有普通公园的功能,在平时能对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起到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的作用。当地震等严重灾害发生时,防灾公园内的绿地及水系则可以减轻或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与蔓延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造成的灾害[5]。

2.5.2 临时避难功能

避难生活功能是防灾公园的核心功能。作为城市避难生活场地的组成,防灾公园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避难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9]。防灾公园能够搭建供避难人员栖身的窝棚、简易房、防震棚、帐篷;有紧急提供被褥、衣物、食品、饮用水、生理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给能力;有备用的应急电源、供电网络、照明和供水设施;按规定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厕所;提供市民交流信息与晾晒衣物的空间等等。

2.5.3 医疗救护功能

灾害发生后,利用防灾公园中的医疗卫生设施快速成立临时医院,尽快开展救治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5.4情报收集与传递功能

防灾公园的指挥系统和通信系不但可以帮助应急指挥中心尽快掌握灾害的早期综合情报,做出避难疏散的决策和具体实施措施,及时把有关避难的情报传递给每位避难者。而且还可以与外界沟通安危信息,减少非灾区的亲属等盲目进入灾区。

表1防灾公园的作用(按时间顺序)

Table 1 disaster park (in chronological order)

表2 防灾公园的作用(按规模分)

Tab 2 According to the park (disaster scale)

2.4.5 物资运输集散功能

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抢险救灾部队和其他救援人员进入灾区或在灾区内实施救灾活动,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资运输系统。防灾公园中的物资存储仓库、机动车停车场以及直升飞机停机坪等设施能保障灾时和灾后物资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8]。

2.4.6教育演练功能

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防灾演习与抗震减灾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对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教育,定期组织应急避难疏散演习,并进行自救、互救实践,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3 展望

虽然防灾公园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仅有少数局部地区开展了此方面的建设与进行,所以在通过建设城市绿地来进行防灾避险,提高城市安全方面的研究,还是有相当的空白与未知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深入。本文期望通过笔者的一定的研究与总结,对建设防灾绿地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丁石孙.城市灾害管理.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3]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刘敏,徐欢,朴永吉.浅谈城市绿地对地震灾害的作用[J].现代园林,2008,(8):23~25

[5]李金路,白伟岚.防灾公园关键在于——平灾结合[J].市政技术,2006,(24):64~65

[6]聂运华,李逢东.地震次生火灾与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J].工程抗震,1999,(4):38~39.

[7]琳展鹏.高密度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研究—以香港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中国园林,2008(8):37一42.

[8]高军,王天青.关于城市防灾规划的反思[J].城市问题,2005.5.

第5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和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注重打基础促规范。形成联动运行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做好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切实推动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二、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凡在我镇发生的:(1)重大水旱灾害,冰雹、雪、等气象灾害;(2)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森林、民房、学校、商店发生火灾和重大动物疫情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三、工作规则

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求镇政府、镇属各单位、各村委会全体干部职工应做到:(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做好防御自然灾害的各项工作。(二)要落实责任,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三)要严明纪律,凡因不听指挥调配,工作不落实,人员、措施不到位,出现因灾害造成群众伤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四)各村要高度重视灾害排查工作,将本村的每个山体滑坡点,每户危房户都要做好登记并建立档案;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并及时向镇政府报告。

四、灾害风险

我镇辖区有自然资源局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0个,如发生灾害,需紧急转移安置。

五、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一)发生洪涝、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启动本预案。(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六、指挥机构和职责

镇政府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镇长熊雪宇同志任组长,各村包村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村支部书记、镇武装部、党政办、国土办、卫生院、司法所、派出所等机构组成。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协调各职能部门统一救灾,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的灾情收集、整理,负责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民政办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在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类灾害的救助、救济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灾后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参与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其组成单位和职能为:办公室组成单位:镇党政办、镇民政办、镇财政所、镇国土办、镇武装部等。(一)镇应急办、镇党政办主要职责:负责传达救灾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负责全镇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协调、监督各部门和自然灾害发生地域的应急工作;收集汇总和上报抗灾救灾的有关情况,负责编辑灾情简报与对外工作;负责灾区抗灾工作的宣传报道。(二)镇国土办主要职责:负责做好灾害趋势的协商与预测;负责组织自然灾害评估,确定灾害等级。(三)派出所、镇民政办、镇财政所、镇司法所、镇卫生院、镇武装部主要职责:负责灾民的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工作;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治安防范及保障工作;负责救灾应急所需的交通、通讯、医疗救护、救援物资的调度、下拨和供应工作;负责救灾资金的分配和管理;负责救灾捐赠活动的组织和捐赠物的接收与发放。负责灾区灾后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措、使用和管理;负责制定灾民倒房重建总体方案;负责组织指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和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四)镇财政所、镇纪检办主要职责: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安排的救灾资金、物资进行审计、监督,及时纠正、查处违规违规行为。

七、应急准备

(一)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需的救灾设备和装备,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二)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根据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应根据灾害发生特点,适时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演练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八、灾害预警

(一)根据水利、水文、地质灾害、林业、森林火险、有害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草鼠害、动物疫情等部门预警预报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全镇预警预报。(二)民政办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及时提出灾情评估意见,向镇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上报、向村上通报。(三)镇有关部门和各村应根据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预警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九、会议制度

为了加强平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建立我镇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全镇防震减灾工作;(二)研究、审议防震减灾工作重大政策和措施;(三)协调各村、各科室涉及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事项;(四)通报重要震情和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联席会议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由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主持(根据情况需要,经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也可临时召开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工作情况,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全镇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第6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00-02

近些年来,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在不断上升,破坏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严重地干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建设和发展。仅2010年就发生了多起影响区域较大、造成损失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新疆北部六十年一遇的连续暴雪降温天气,云南元谋5.4级地震,西南地区持续半年多的五十年不遇的大旱,青海玉树7.1级地震,江西、福建等南方10省区的严重洪涝灾害,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台湾花莲县5.6级地震等等。除此之外,各地区危害相对较小、未经媒体报道的自然灾害亦不计其数,同样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种类各异、危害不断上升的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能力是个重大的考验。基于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既是提升地方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最大程度地为经济社会的正常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进而为更好的实现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公共福祉奠定良好基础。

一、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概述

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立足于各类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将灾害的预防、预警、救治和灾后重建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这个体系涉及到防灾减灾的各个方面,如灾情的早期预防、灾情的监测和预警、群众性灾害防治的知识与技能的宣传、灾害救治决策层的建立、救灾物资的储备、救灾人员的调集与分配、新闻媒体对于灾情的报道、灾民心理的抚慰、次生灾害的防治等。这个体系将灾害的预防与救治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了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中,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为了救灾而忽视灾害的预防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的系统化与制度化建设的弊端,并能够有效地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用于防灾减灾。这个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救灾方法,它融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和社会,也将更有效的提升全国防灾减灾总体水平。因此,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必将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治理的职能。

二、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意义

1.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更新了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观念。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把对灾害的预防预警与救治同等看待,而传统救灾理念则偏重灾后抢险和救援,具有滞后性。把各种资源用于灾害的预防而非灾害的救援,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把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都有效地降到一个低水平――灾害风险最小化[1]。构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从灾害的事后处理转入灾害的事前预防,是防灾减灾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更好地体现了地方政府追求和保护公共利益的职能,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良好体现。

2.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有利于防灾减灾的制度化建设。按照传统的救灾理念和习惯,地方政府总是在灾害发生后提出一套灾害的救济与治理方案。这种救治方案具有滞后性,结果造成救灾减灾资源临时拼凑且各自为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预案的形式将各种灾害的应对办法提前制定好,能够有效整合和调配各种防灾减灾救灾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把防灾减灾理念升华成一种基本的制度模式,形成一套体系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政府防灾减灾的制度化建设。

3.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从某种程度来讲,防灾减灾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进行防灾减灾就是在提供公共产品。单个人由于自身能力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在防灾减灾面前力量微弱。基于此,地方政府应该作为防灾减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动员社会上的一切资源,并有效地引导这些资源投入到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防灾减灾工作之中[2]。地方政府在占有和动员防灾减灾资源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地方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是最大的。建立在这种责任基础上的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将使政府在灾害面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威望,最终有利于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

三、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地势地貌复杂多样,所面临的灾害种类也形式各异。所以在构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以避免防灾减灾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决策有力、指挥得当是十分关键的。防灾减灾涉及部门众多,影响群体广泛,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领导系统势在必行。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和高水平的指挥能力是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在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过程中,各级党委与政府要密切配合、统一领导,避免出现政出多门的情况,让具体执行防灾减灾的人无所适从,从而错过防灾减灾最佳时机。党委领导要负起总责,靠前指挥,深入实际,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总揽防灾减灾方面的整体权力,以强有力的指挥能力将防灾减灾工作在短时间内全面铺开,尽最大能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要尽量取得中央政府的支持。虽然地方政府在构建防灾减灾体系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是也必须要取得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在很多方面拥有地方政府无法获得的资源,尤其在技术力量和资源调配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地方政府要积极取得中央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技术水准,进而有力地支援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在灾难面前,地方政府应对灾情和救灾能力进行宏观把握,根据实际需要,积极获取中央政府的援助。切不可因为地方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而贻误灾害防治的最佳时机,从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虽然防灾减灾是地方政府更直接的责任,但是中央政府对地方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3.要善用宣教手段,加强舆论引导。在日常工作中,地方政府要有计划地对民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要把握住救灾抢险“自救、互救、公救”的三个原则 [3] ,只有民众真正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自救、互救和公救,防灾减灾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群众的防灾减灾能量是巨大的,有效激发和使用好这部分能量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改善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平时的宣传教育机会,让民众知晓和掌握各种各样的灾情先兆常识、预警办法、救治手段,防止面对灾情时惊慌失措。另外,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加强舆论引导,严厉打击在防灾减灾期间少数新闻媒体对灾情虚假报道,防止引起社会混乱。“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科学的自救知识教育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防灾减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4]

4.要引进新技术,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新型技术手段的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方面也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防灾减灾科技化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构建防灾减灾体系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组织防灾减灾技术工作小组,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及时监测灾情,做好灾情的科学化预报工作。与此同时,要加紧培养防灾减灾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促进防灾减灾专家库建设,集合涉及防灾减灾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大型灾害的影响范围、救治方案、灾害损失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为决策层提供参考。在遵循防灾减灾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将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防灾减灾过程中,同时发挥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的作用,最终取得防灾减灾的良好成果。

5.要合理规划,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应纳入到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力求把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防灾减灾没有捷径可走,积极防灾减灾是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积极防灾减灾当做不可回避的、艰巨的历史责任。”[5] 通过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摸清地区内灾情的类型和总体分布情况,停止本地区内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经济活动,严惩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性活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合理统筹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踢平,禹小英,陈英,等.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防灾减灾问题[J].财政科学,2009,(11).

[2]马怀德,李程伟.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规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22.

[3]金磊.教育是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06-09(2).

第7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Abstract: Because our country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auses the natural disaster frequency to send every year. The dependenc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trength deals with the crisis not to be able merely to satisfy the disaster situation the need, the public function display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But in the public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also exposing some questions, this article will launch some discussions to these question's solution.

关键词:公众参与 问题 参与能力 参与意识

key word: The public participates in the question participation ability sense of participation

作者简介:张金平,男,1983年6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08级行政管理研究生

一、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自然灾害危机发生之时,人们普遍把关注目光投向到政府的举措,认为这些危机事件的处置是政府的“天职”。实际上,仅依赖“政府单中心治理机制”是不能满足自然灾害危机管理需要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对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做一概述。

(一)直接实现自我救助 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灾害,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建筑物防八级以上地震,自救是我们在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的唯一方式。自救是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公众实现参与的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参与方式。

(二)充分弥补政府行为的不到位 政府在自然灾害危机发生时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应对危机的决策部署,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必然会导致有些应急措施不及时到位而造成损失。从这个角度看,单靠政府的力量不可能使自然灾害危机管理面面俱到,必须纳入公众参与的力量以弥补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不足。

(三)提高危机的预警和防范能力 公众不单是自然灾害影响的直接承受者,还是其发生过程的第一目击者。公众在自然灾害的防范过程中扮演着“信号塔”和“观测员”的角色。

二、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分析――结合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

公众参与到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表现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结合案例总结分析如下:

(一)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欠缺 公众的参与只有在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知识的指导下才能对自己的救灾行为做出选择,才能在大灾大难面前树立起充分的自信来。据调查了解,在甘肃舟曲的8.7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之前,整个舟曲县城下着毛毛细雨,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位于县城东北的罗家峪和三眼峪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概半个小时以后泥石流从罗家峪和三眼峪呼啸而出,直扑县城。七八米高的泥石流将县城以东的大部分居民区瞬间夷为平地。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居民发觉了这种特殊天气状况,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泥石流汹涌而来的时候,很多在高楼层居住的居民误将泥石流认为是地震,就在他们紧急逃生的途中被泥石流掩埋。而居家未出者反而死里逃生。因此,尽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目前的科学手段无法准确的预测,但是根据长期观察研究发现,通常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会出现前兆,比如天气状况的异常,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电磁异常等等。这些能被人们直接感官到的异常现象,完全可以转化成危机预警的信号,会给每一个公众采取必要的避难措施赢得的时间。

(二)公众参与力量不能充分发挥 在危机应对的时候公众参与作用往往没有发挥我们事先预想的效果。在这次灾害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主要依靠军队和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国家公职人员,可是面对这样一个特大的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灾民。另一方面,对于公众的参与而言,参与者的救灾能力层次不齐,参与人员结构混杂,有大人,小孩,青年学生。总体来看,这批参与救灾的人员其绝大多数都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救援技能。他们的参与往往会表现出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更多时候是力量闲置。因此,公众参与力量的这种表面冗余现象与灾害所需实际参救人员短缺之间形成了矛盾。所以这一矛盾的解决显得就尤为重要。

(三)自然灾害危机中公众的防灾、减灾和救灾的参与意识不足 公众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然灾害危机的防灾减灾中来。这无论从国家实现有序化灾害预防管理,还是从公众个人的安全考虑出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公众参与更多的是从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做起。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源头在于舟曲县城东北向的两条大的泥石流沟,即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舟曲县城就坐落在两条泥石流沟的冲积扇上,然而这两条沟泥石流活动频繁,发生频率高 ,危害大,一直以来被当地的群众所忽视。以三眼峪沟为例,据有关研究统计,自道光三年(1823年)以来至2000年得173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除“8.7”特大山洪泥石流外,1911年以来发生了4次泥石流,这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然而这些灾害的发生都没有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重视,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内都有居民居住。原本预留的排洪沟也被当地的居民房屋占用殆尽。这也成为本次泥石流损毁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公众参与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增强自我意识,从自我防范做起。

三、目前自然灾害中公众参与问题的对策

(一)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来增强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意识 就目前对我国公众而言普遍缺乏防灾减灾意识。据统计,我国地震发生率排全球第五,但是在地震中死亡的人数排全球第一。专家认为原因有三点:其一,世界陆地地震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陆地地震远远比海洋地震的危害大;其二,由于经济原因,中国的建筑质量普遍不高,明显不如发达国家;其三,灾害意识太差,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公众的自救意识差,依赖心理强;对于前两个客观因素,暂不能快速解决,但对于第三个原因,纯属于主观方面的,我们应该能够想办法克服;公众的参与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需要政府和个人长期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和救灾方面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其方式可借助政府机构、学校、媒体等平台,并且将防灾、减灾和救灾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二)通过公众参与力量的合理组织,实现救援力量的充分发挥。 对于参与能力不足、人员结构层次不齐的参与群体。首先,我们可以依照每个人的专业特长等属性进行合理的分工。因为关系到救灾事件的紧迫性,所以分工程序的进行应该由参与救灾团队的组织者提前完成。以便随时调度的需要。比如在“8.7”泥石流自然灾害中,对于那些不完全具备参与能力的公众,可以采取由专业救灾人员亲自带领,深入一线开展施救的方式,专业救灾人员在这里扮演着“领军人”和“管理者”的角色。这样既化解了公众参与力量的表面冗余现象与灾害所需实际参救人员短缺之间形成的矛盾,同时也是参与人员对救灾专业知识的现场普及和实践。

(三) 政府部门合理统筹调度,实现公众参与的有序实施。 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公众参与能够实现合理有序的组织,那么会使整个救灾过程起到雪中送炭,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阻碍整个救灾进程。所以我认为,对于上述公众参与无序化等问题的解决,更多的应该由政府部门与第三组织协调统筹完成,最终使公众参与能有序开展。比如,对于人力、物力、财力根据实际需要依计划分批次实现部署。这样既能保证公众高涨的参与欲望得到满足,又能实现救灾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这有利于政府与公众间的信任、互惠和合作这一社会资本的扩大。

结论:面对我国自然灾害不断频发的现状,我国政府部门虽然在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从总体来看,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公众普遍参与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更显示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政府部门和公众实现对救灾意识的不断加强和提高,对救灾知识的陆续普及和完善,对救灾力量的合理协调和组织,才能最终实现我国自然灾害危机事件的更有效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方海燕, 蔡国强, 等. 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

第8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位一体信息与信息传输机制的建议并论证了其必要性,为发挥他们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给出了可行建议.

1 引 言 首先,对于一个城市,企业和城市社区是它的基层组织,应该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层执行机构,它们本应在灾难中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但是,本文作者自5月17日开始在此次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绵竹市参加房屋应急评估工作中了解到情况并非如此,随后对四jif省工业企业受损与企业应急管理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综合多次调研结果发现,虽然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救援人员的反应速度非常快,但是受灾地区的不同企业、不同社区对灾害的反应差别很大,所发挥的作用差别也很大.企业表现出了比较好的应急能力,一些企业在奋力自救的同时,快速开展了社会救援,让人们看到了企业应对巨灾考验的勇气、力量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城市社区基本处于自发组织的状态,面对灾害基本发挥不了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它们纳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它们在抗灾防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地震过后,很多专家就如何建立我国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进行了探讨,但结合本次地震灾害,如何发挥企业和城市社区在抗灾防灾中的作用,还未见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基于灾区现场调研与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该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研究与探讨.

2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况

对于企业和城市社区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国家也将其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06年,国家重点抓了应急管理“进企业”工作,在南京召开了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暨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对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2007年,在浙江诸暨召开的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对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单位”进行了安排部署.可见,国家相当重视企业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作用.

3 企业与城市社区在地震灾害中的应急管理情况调查

3.1 企业应急管理情况调查

地震过后,作者所在的调研小组针对四川省主要灾区的52个工业企业进行了重点调研访谈.在本次调研中了解到,灾区工业企业已有的防灾措施主要包括火灾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洪涝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部分)、雨雪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部分)、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电力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等,只有不超过6个企业有零星的针对地震的不完整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在调研的企业中,在应急预案的实施中不足5o%的企业做到了不定期的更新应急设备以及改造基础设施,20 左右的企业做到了实施应急演练.

在本次地震灾害中,企业中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虽然不是专门针对地震灾害,但它们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在企业减灾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如某大型企业在大地震1小时后,立即成立了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响应速度极快,全部领导深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另

一大型企业对重点要害部位采取了一些应急保护措施,将配电系统已做成双系统,对灾后快速恢复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大型企业地震后也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当天就派出了社会救援队伍奔赴极重灾区进行救援,但是救援中却受到无专业救援工具的困惑.在所调查的一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均有火灾、危险化学品泄露等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与预案,这些措施在防止危化品泄露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也有部分中小企业防灾意识淡薄,连火灾、电力事故等这类常见易发的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都未制定或极不完善,导致本次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并且迟迟难以恢复生产.在调研中发现,最为遗憾的是,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企

业,几乎没有企业有防震抗震方面的措施和应急预案.在个别企业虽然设立了防震管理机构,但由于多年没有出现地震灾害,部门早已经形同虚设,在本次大地震中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从本次对灾区工业企业的调研情况中可以看出,一是企业自身的应急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在地震灾害来临时,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损失;二是企业对社会的援助是非常有限的,多数企业无能力也无装备实施社会救援,因此无法发挥其城市应急管理的基层执行机构的作用.

3.2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情况调研 作者还发现,社区中除了一些防火设施外,几乎没有任何救灾工具.灾区民众的自救互救和徒步进入的救援队伍,只能靠简单原始的方式进行救援,救援效率极低.再有,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居民的防范意识也是相当薄弱,很多明显的震损建筑碎块悬挂在空中,余震来时随时都可能坠落,但是却被居民忽略.对于应急演练,几乎所有的居民回答是没有听说过.可见,在城市社区的灾害应急工作中有很多空白,很难看到”一案三制”的痕迹.

4 相关改进的措施建议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自身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属于国家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挥其社会防灾救灾职能也显得非常突出.对于城市社区,本身就是实施社会救助的区域,自身的防灾抗灾能力建设是国家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对灾区企业与城市社区的调研,下面就该方面的应急建设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应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救助中的作用.从近几年发生的重大灾害救助中可以看到,政府虽然可以快速组织,但是无专业救助队伍支持,军队虽然有人员,但是无专业救助工具支持.在灾害第一现场可以提供专业救助人员与专业救助工具的最直接单位应该是企业.因此,按照企业的类型、空间分布国家可以在部分企业采取以下措施:

(1)在选定的企业中,建立国家、地方、企业三重管辖和保障的应急反应体系,在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之中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队伍,进行专业救援知识培训,全体人员平时纳入所在企业进行管理,灾时统一调配.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灾害应急管理与救助能力,也提高了国家的应急救助能力,同时借助企业也大大减低了管理成本.

(2)很多灾害的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冲击,特别是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波及范围及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在地震应急管理中,政府在构建组织体系、获取应急信息,提供救灾物资和人员等方面,通常会由于在人员、物资等资源方面的限制,出现不能满足应急管理需要的情况.因此,可依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区域分布,在一些定点企业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交由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确保灾害发生的第一现场有必备的救援物资和工具.

第二、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社区应急管理机构,促使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组建以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应急管理队伍,根据所在地区编成若干小组,一旦灾难发生,即可转为全职的民救助人员.同时在社区应储备必要的专业救援设备.应急管理机构在平时做好社区防灾减灾的宣传和检查工作,灾时开展自救或统一服从上级调配.

(2)以社区活动范围为中心,建设和指定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建设非常关键,能够为居民在灾后提供必要生存给养和空间.

第三、从此次地震灾害的救助中可以看出,企业与社区的应急医疗救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家应在企业与社区中设立一定的应急医疗救助储备.

第四、建立政府、企业、社区三位一体信息与信息传输机制,并配备专业应急设备,对灾害发生前后的社会稳定与信息及时传送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灾前,该机制可以深入企业和社区宣传防灾救灾的知识和进行非正式教育,在民众中建立良好的防在减灾意识,从而在破坏性灾害发生后,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并顺利解决救灾等应急问题.

(2)在灾害应急期,该机制可以有效的快速传播信息,做到信息通畅时有信息发送、信息不通畅时有区域消息发送、信息与交通都不通畅时有人喊话组织.

(3)在灾后应急期,该机制确保政府与社会民众的沟通,以利于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社会负面影响,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此外,该机制中的部分人员是灾害发生后的直接目击人,他们对灾害事件本身掌握较为及时,也较为准确,这对于政府了解灾情、及时引导民众也十分有益.

第9篇:地震防灾救灾知识范文

一、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防震减灾工作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二)强化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

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震情第一”意识,时刻自己是地震人和身负百姓地震安全的使命。

(三)讲政治,听指挥,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各年度工作部署;筹资出力,完成所包乡村“两联一进”群众工作、“三域一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联乡包村各年度工作任务;协助省地震局工作组,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研工作;配合州政府工作组,完成县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专项督查工作。

二、常态化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及震情跟踪工作

(一)加强震情值班制度,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加强震情值班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加强重要宏观异常前兆观测点的保护工作,定时与地震台及周边县地震系,做好地震信息交流,积极捕捉宏微观信息。及时上报震情信息,认真填写周、月、季、半年、年度地震分析预报表。

(二)加强震情跟踪工作。一是调整宏观异常观测点;二是加强震情值班制度,与地震台保持业务联系,利用他们的监测手段来加强震情监视和震情跟踪工作;三是加强对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运用和管理,依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四是保护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切实做好我县境内强震台、地震烈度仪、多分量(AETA)实验站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

三、夯实地震灾害预防基础工作

(一)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工作。为建立建全地震宏观监测、灾情速报和科普宣传网,完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配置,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事业,为我县地震预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前兆信息。

(二)以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专题科普宣传为契机,做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联合县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在城关小学(全县人口最密集的学校)组织开展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地震应急避险、消防救援、洪灾避险疏散多科目应急演练。面向乡镇、学校、卫生院发放《地震知识100问》、《民居抗震设防知识读本》、《防震减灾宣传挂历》等,五年累计达18127本(份、套),每年都在古城内十字路口联合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活动,保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

(三)狠抓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及农居抗震设防指导工作。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落实抗震设防工作落实情况,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监控管理力度,全面了解全县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督促工程业主加强抗震设防审批工作,五年共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备案审查37件。《县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方案》出台,在全县逐步推开。

(四)防震减灾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1:1万城市活断层普查、勘查项目完成2019年度、2020年度目标任务;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子项目基准台建设,完成上八寨地震台、岷江地震台、川主寺牧场地震台建设任务;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挂网招标;毛尔盖克藏村二组、三组断层气二氧化碳观测点建成运营;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服务终端完成中学、城关小学、白羊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县防震减灾局局部布设安装;黄龙乡三舍驿GNSS监测站建设竣工;多分量(AETA)地震前兆观测实验站落户我县岷江乡、地震台和九黄机场。

四、集思广益,励精图治,工作成绩斐然

五年里,我们集思广益,克服人员少,经费短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困难,除开展常规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外,期间还接受了行政机构改革,部分行政权力得以有序转递,开展了行政权力清理,保留了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4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检查3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行权3项。我们励精图治,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统筹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竭力做实国家局、省、州局交办的相关工作。2017年,“8.8”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处置得到国家局专家领导和省局专家领导的高度认可,被州局评为地震应急处置先进单位,并被通知到九寨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受副指挥长的口头表杨,还得到省地震局雷建成副局长的实物(应急救援装备)奖励。五年来的工作,在全州防震减灾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二等奖,单项考核抗震设防管理、地震科普宣传、法治机关创建、地震应急演练、地震烈度速

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推进、地震应急处置等获先进单位7次,获优秀奖6次。

五、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重点要做实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防震减灾局长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证目标任务。

(二)积极稳妥推进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实施;

(三)做实做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四)严格地震监测预报、震情跟踪和信息报送;

(五)做实强震台、多分量(AETA)地震前兆观测实验站、地震短临观测台、局内部防震减灾综合数值平台等的运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