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

第1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介绍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分析某实验室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出了综合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动态组网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架构、功能和特点。该系统采用900MHz频段的无线通信,提供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现科学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能源管理;无线通信;900MHz频段;数据挖掘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建筑高能耗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所占比例已高达27.6%,综合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1],而且9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2],节能潜力很大。据统计分析,如果对公共建筑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t标准煤[3],以上海为例,仅2000年,上海市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合计达到了1999年上海市总能耗的18.27%[4]。对企业而言,当前能源费用呈上升趋势,能耗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技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能源监控和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5]。建筑运行能耗数据是开展节能工作重要的基础,建筑节能要以数据为依据。国家相关文件也明确指出,需要加强高耗能企业的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力推进高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对重点用能设备的能耗动态监测,是加强高耗能企业节能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能耗统计、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Herzog的研究表明,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可在很少投入的基础上节约10%~25%的能耗[6],即通过对建筑用能系统的合理化操作维护可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7]。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综合应用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动态自组组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建筑能源监测管理为重点,通过对能源信息与设备信息的采集、基础分析展示与高级应用分析,实现能源信息的可视化监测、能耗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监视,为建筑能源监测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为建筑运行提供能源与运行监视手段,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详细介绍该系统在上海某企业高耗能实验室的应用,并针对系统特点,简单介绍了另外2个应用案例。

1实验室概况

某实验室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某大楼的裙房,上下2层,建筑面积约为4000m2,配有28台恒温恒湿箱,用于检验电子产品、电子元件在湿热环境下的性能指标。据实验室管理方透露,该实验室1年的用电量约为550万kWh,属于高耗能实验室,其配电系统的配电结构.实验室管理方具体需求为:监测一/二/三级配电箱开关点位的电流、电压、电量等相关参数,其中PG-M,PG-M1,PG-M23个一级开关点位位于独立配电房中,OR1-OR66个二级开关点位位于实验室一楼,28个三级开关点位中的20个位于一楼,8个位于二楼。

2实验室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2.1系统架构

实验室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由现场设备层、数据传输层、系统应用层组成,如图1所示。(1)现场设备层:现场9个一、二级配电开关点位装有带RS-485接口的多功能数显表,通过加装MESH采集模块采集并保存对应点位的用能数据;现场28个三级配电开关点位原没有采集计量表计,通过加装导轨表和MESH采集模块,采集并保存各用能设备的用能数据。(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主要是由RS-485总线网络、MESH采集模块、思科柱状路由器、无线通信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数据传输层分为下层传输和上层传输:下层传输即现场采集的用能数据通过MESH采集模块实时传输到柱状路由器,采用900MHz频段无线传输方式;上层传输为柱状路由器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采用光纤有线的传输方式。(3)系统应用层:系统应用层对采集的现场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与处理,依托各种能耗分析模型,对设备的能耗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图形、表格等方式直观展现现场能耗状况,并出具各类能耗统计报表。(4)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为RedhatLinux企业版;数据库采用Oracle。

2.2系统功能

如图2所示,系统共有5个应用类,其中3个为前台应用类,包括我的空间、能耗管理、运行管理;2个为后台应用类,包括信息维护、系统管理,系统共13个应用功能项。

2.2.1前台功能-我的空间

(1)账户管理:为用户提供账户密码修改,账户信息修改功能。(2)站内消息:为用户提供站内设备告警信息与异常信息的弹出告警。

2.2.2前台功能-能耗管理

(1)能耗监测:实时监测每一级配电开关点位的电压、电流、功率、电量等运行参数。(2)能耗统计:允许有浏览权限的用户对每一级配电设备的能耗数据及总能耗进行展示,包括表格、饼图、折线图、柱状图形式,相应的时间尺度包括:按小时、按天、按月、按年。(3)能耗对比:展示当前每一级配电设备的能耗数据及总能耗数据与去年同期能耗的同比及与上月同期能耗的环比情况。

2.2.3前台功能-运行管理

(1)设备告警管理:系统可对每一级配电设备监测到的各项参数设定阀值,并根据采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判定,以声光、短信、邮件、推送站内告警信息等方式进行告警提示,用户对告警信息进行确认、清除或处理,当故障排除或处理后,可消除告警,将告警归入历史库,提供告警信息查询功能。(2)运行日志管理:对数据采集情况和设备告警情况进行记录和展示,用户可查询最近一年的运行日志。(3)运行报表管理:用户可以查看告警、能源消耗等报表并支持导出和打印功能。

2.2.4后台功能-信息维护

(1)设备信息维护:包括配电设备、采集设备、计量设备信息的建档、录入、删除、查询。(2)报表维护:用户在该模块中定义、修改和查看报表模版。2.2.5后台功能-系统管理用户可在该模块对组织机构、人员、角色、权限和系统资源等进行配置。2.3系统特点本项目采用集成思科通信芯片的MESH采集模块(自行研发生产)和思科的柱状路由器,计量表计和MESH采集模块集中安装,MESH采集模块和思科柱状路由器之间采用900MHz频段无线通信,此通信频段和手机相同,通信距离可达1km,隔墙通信也很稳定,避免了布线带来的破坏装修、人工费用高及通信不稳定等问题。经过经济性分析,此项目采用该形式比常规有线通信形式可节省约30%的经济支出。

3系统其他应用案例

3.1案例1

海宁市供电公司办公大楼共15层,地下1层,地上14层,总建筑面积为9510m2。在此楼加装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其能耗进行采集、计量、展示、分析,依据业主方需求,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集空间颗粒度需要做到分层,其中12楼要做到分房间,由此带来以下问题:(1)采集终端安装在低压配电室(以下简称低配室),与表计的通信距离远,而且由于低配室在地下室,通信信号较差。(2)各楼层和12楼房间都已装修,安装计量表计及RS-485线需要破坏原有装修。(3)每层的照明插座配电箱和管道井分别位于楼层的两侧,距离较远,RS-485线安装工程量较大。海宁市供电公司大楼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针对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用MESH采集模块采集、无线通信的方式,在低配室布置思科柱状路由器,每层及12楼各个房间的照明插座配电箱安装计量表计和MESH采集模块,MESH采集模块自主组网,与柱状路由器进行无线通信,很好地解决了以上3个问题。大楼其他用电分项的计量直接在低配室的回路上安装计量表计,通过RS-485线与采集终端连接,实现有线通信。自2014年11月系统投入运行以来,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的其他用电分项采集不稳定,有数据中断的现象发生,但采用MESH无线通信方式的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集稳定,未发生任何问题。通过经济性分析,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用有线通信的方式比MESH无线采集方式初期多投入3万。通过与大楼前3年的平均能耗对比分析,应用本系统后,该大楼能耗降低了8%。

3.2案例2

海盐县供电公司办公大楼主楼共15层,建筑面积为12217m2,辅楼5层,建筑面积3812m2,有单独的低配室和空调主机房,距离主楼和辅楼约80m。在该楼加装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70谈宏飞,等: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其能耗进行采集、计量、展示、分析。系统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只需实现低配室分回路计量,二期的采集空间颗粒度要做到分层、分区域,每层2个区域。经过现场调研,发现以下问题:(1)一期只需在低配室安装1个采集终端,所有计量回路的表计采用RS-485线通过管线通道与采集终端连接,实现回路的计量。但二期需要做到分层、分区域,由于主楼和辅楼离低配室距离较远,又要考虑到楼层高度、横向走廊宽度,RS-485线通信距离不能满足现场要求。(2)每层分区域的2个配电箱布置在楼层,直接装在墙上,若要敷设RS-485线,在墙上挖槽或者走PVC管线安装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影响美观。(3)布线安装工程量较大。考虑到以上3个问题以及大楼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一、二期项目的统一性,决定采用MESH无线通信的方式,在低配室取消采集终端的布置,用MESH采集模块和柱状路由器代替,一期所有回路表计通过MESH采集模块采集,二期各楼层区域配电箱安装计量表计和MESH采集模块,MESH采集模块自主组网,与柱状路由器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采集。系统自2015年3月投入运行以来,通信稳定,未出现数据终端问题。通过与大楼前3年的平均能耗对比分析,应用本系统后该大楼的能耗降低了10%。

4结语

基于MESH900MHz无线通信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为科学用能、合理用能、节能管理提供支持平台,为建筑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实现节能工作的科学管理及能源效率的持续改进,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2007[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潘文玉,高阳.浅谈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J].建筑安全,2007(7):59-61.

3江亿.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05,35(5):25-27.

4倪德良.上海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分析[J].能源技术,2002,23(3):14-16.

5田树静.论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耗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71.

第2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计量在石油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是全面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能源管理的基础,而计量工作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是量化的一种控制企业资源消耗的方式,计量管理的好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的管理水平,只有做好了计量管理,精打细算,才能保持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

1 加强石油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能源计量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工作,组织有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不可能的,对计量器具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信息流量的有效控制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计量器具的有效管理,能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风险,有效控制不合格品,降低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

2 做好石油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领导重视是抓好计量管理的关键

计量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充分重视并把计量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首先,企业部署工作时要部署到计量管理工作公司;检查工作时要检查到计量管理工作;总结工作时要做到年有计划、月有检查、半年有小结、年末有工作总结。其次,建立健全计量管理机构,不断充实和加强管理人员的力量。第三,按着国家计量标准要求,配备先进的计量仪器和设备,以高质量的检测技术为企业服务。第四,领导要经常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计量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2.2 加强计量仪表的检定

由于计量仪器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定期的检验,保证各计量仪器在受控的状态之下。首先,对新购进各式计量仪表仪器按捡定规程要求,进行全指标检查和实验,检验合格后贴上检定合格证,填写检定报告单。其次,对正在使用的各式计量仪器仪表开展检验,对检验中发现问题的计量仪器仪表,要坚决进行制止,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需要检定的,强制进行送检;需要校正的,及时进行校正;需要报废的,要从快进行报废处理,避免计量的过程中因为计量仪器仪表的问题而影响生产的进行。

2.3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档案,提高计量技术管理水平

建立计量标准档案,有专人负责,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明细、使用保管人姓名、检足记录、维修记录、计量装置设计、安装技术图纸资料,计量仪表历次检定证书,计量仪表使用说明书等。计量标准档案的建立,保证了计量仪表的数据准确、可靠,同时又为正常计量收费提供了有效的法定依据,也避免了因计量技术问题而产生的计量纠纷。

2.4 加强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

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计量人员的业务提高:组织计量人员参培训班,听有关计量专家讲座和有关计量技术的理论,使计量人员系统地学习计量技术理论,大大提高了计量人员技术素质;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请有关计量仪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讲解有关计量仪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特点,先进计量仪表应用等技术问题,学习先进计量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日常的管理考核,通过定期的检查验收,对计量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并与奖金考核挂钩,增强计量人员的责任心。

2.5 强化计量管理,制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近年来,各企业非常重视计量基础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把计量管理纳入整体工作规划,狠抓计量基础工作、全面规范计量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等,确保了计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有效运行及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

2.6 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控制

计量器具的控制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 规定部门在提出申购计量器具时,先由计量部门审核其必要性,确定其准确度等级后,再经相关负责人批准进行订购,到货后由计量部门验收,能自检的自检,不能自检的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验收合格后造册登记投入使用。对计量器具从申购、审核、批准、采购、验收、入库、出库、校准、使用、报废,再申购等流转全过程的控制,实行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中。这样,从一开始就保证了计量器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同时提高了计量器具配备率、使用率,也为企业资金运作把好关,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确保计量器具的周检率,为保证量值准确性和溯源性,应每年制定计量仪器仪表的检验计划,按计划进行检定或校准,为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监测和控制以及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有力的技术保证。利用计算机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有较强的建账,查询,分类,修改,统计汇总及打印能力,能统计出企业检定和校准的工作量,周检计划完成情况,使用情况等,对到期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工作也会有着新的变化和进步,因此,油田计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大力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量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让计量工作更好地服务油田。

【参考文献】

第3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必要性;推进政策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engineering co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service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analysi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ecessity; promoting policy

中图分类号:TU723.3

前言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并将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

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1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量高速膨胀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手段,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革。工程定额计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是“量价分离”。将过去完全由政府计划统一管理的定额计价改变为“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对人工,材料,机械的单价等,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工程造价相关信息和指数,这一过程靠传统方式已无法实现,这时先进管理手段—计算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阶段的变革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的推行更加需要造价信息资料库。21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1.2 伴随管理模式的改变,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市场迫切需求。最近几年来,工程投际管理模式围着“控制量,放开价,竞争费”进行改革,放开价意味着把定价权还给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但面对浩瀚的材料名称和品种,瞬息万变的材料价格显然依靠传统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方式和纸上信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业主、承包商和中介机构都迫切要求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信息网络得以提高。

1.3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切实降低工程造价。因材料价格占建筑工程造价的6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材料价格是否合理对降低工程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确定材料价格的依据主要有:定额价格、调差文件、据实调差部分。对于定额价格和调差文件价格目前主要是由定额管理部门制定下达,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有关部门往往不能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督。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如有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督部门可以及时地通过该系统查看不同省市间、邻近地区间价格比较,审查各级定额管理部门下达调差文件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因而可以正确、准确地确定调差价格。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准确性、重要性尤其符合现在对据实调差材料价的确定上。由于不同的工程所用的材料不尽相同,而且,定额和调差,但在据实调差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良问题,如由于种种原因同一材料可能有几种不同价格的发标,施工单位报高不报低等情况。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后,这类事情就可以避免,从而可以直接地控制工程造价。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现有的基础设施没有根据工程造价、当前业务的可预见性发展对信息的收集、储备和运用,但是构建与采购因为网络通讯、信息构造、软件支柱以及数据库之类而构成的运用环境,工程的造价讯息有效运作以及参加到社会经济市场的竞争根本条件满足不了需求。

2.2 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讯息互质无法适应信息化的需求。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讯息理念通常比较落后,工程造价系统的讯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处理类的方法滞后,没有主动掌握讯息的积极性。这一切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甚远,严重阻挠了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能源化以及信息化的进步。

2.3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资源采集和处理手段落后。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资源收集水平依旧保持在最原始的时候,采集到讯息数量比较少的时候,且讯息的分类规范并不统一,数据的格式以及存取方法不同,对信息能源的加工处理相对来说就变得比较困难,讯息能源的基本质量无法提高,讯息的维护和更新速度就很慢。

2.4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采集系统还没有成立。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内部讯息的共享体系,包括和业务伙伴或者用户之间的讯息互换、和外部联系的讯息体系都没有真正的形成,因此,大范围内的讯息共享更难以实现。

2.5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资源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因为没有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能源管理的统一规范,不能确保讯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便不能确保新讯息有序和快速的流通。

3、推进工程造价系统管理信息化的政策

3.1 充实工程造价体系讯息能源资料库。新的工程造价讯息资料库已经在造价领域建立,通过数量和质量上看来,并未真正的成为工程造价讯息产业。所以,应该不断的扩大工程造价系统专业领域建筑造价体系讯息能源的基础上,将视线延伸至构建领域的有关讯息能源,提高建筑造价讯息资料库的容量,来填充整个建筑造价讯息资料库的,与此同时也要提升建筑工程造价讯息能源的管理水平,来更好地达到各个阶层的建筑工程造价讯息客户的要求。

3.2 开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工程造价信息市场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基础,通过这个市场,工程造价信息生产者、提供者可为需求者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开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要着眼于为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工程建设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但是还存在着科技水平不高、现代化管理滞后、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可促进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度;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效率,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这一形势下,应围绕为工程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服务这条主线,组织技术攻关,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3.3 加快工程造价软件和网络的开发。为加大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正在与各省的信息网联网,这样全国的造价信息网就联成一体,用户可很容易地查阅全国和各省市的数据,大大提高了各地造价信息网的使用效率。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将工程造价与信息技术高度结合,培养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4 建立规章制度,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促进工程技术健康有序发展。为了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信息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制定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已提上日程。加强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包括组织编制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分类及标准代码,工程项目分类标准代码,各类信息采集及传输标准格式等工作,将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3.5 大力发展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和任何其它工作都一样,最终均需要取决于人力资源。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就迫切需要造就培养一大 批既懂工程造价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制定对应的政策,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培养大批的多层次的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信 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成立一支能力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团队,来满足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4、结语

总之,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可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处理,使之具有及时性、有效性、标准化、定量化,推进工程造价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繁荣工程造价信息市场,实现从数据采集、传播、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推动工程建设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勇. 关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完善与应用的分析[J]. 科技风. 2010(05) .

第4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石化企业 仪表 节能降耗

计量和数据是石化企业日常生产计划和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基础,稳定可靠、准确经济的仪器仪表,不仅能够适应生产工况的变化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是石化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为了满足计量工作更高的技术性能要求,在仪器仪表规划布设、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过程中,采取多种先进的技术措施和方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应用研究意义[1]。

一、石化仪表节能减排集成自动化技术

石化企业仪表节能减排对集成自动化技术提出的进一步严格要求,也就是说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石化企业仪表自动化领域里重要的研究内容,不仅要积极优化升级改造石化企业现有的计量系统与测量仪表,同时还要注重仪表节能的集成一体自动化功能。

1.建立一体化综合测控节能仪表系统

通过先进的测控系统,进行生产工艺的优化调度和优化石化企业资源规划,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重点能耗设备和重点污染源,采取先进节能的测控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可以大大节约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大大节能降耗的目的。

2.自动控制技术与数字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

利用工业一体化测控系统,结合自动控制理论、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石化工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在线实时检测、动态控制、全面优化、准确调度管理和可靠决策,在提高测控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确保其功能高效稳定发挥,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生产能耗、确保安全可靠生产等运行管理目标。

3.大力研发节能型仪表设备

利用先进的能源计量仪表或设备装置,如智能数字化热量表、智能超声波流量计、智能液位计等先进节能型仪表,可以大大提高石化产品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二、石化企业仪表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1.仪表优化选型节能

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石化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过程中,仪表优化选型布设过程虽然是其一项辅较强的工作,但其优化选型布设方案和质量水平的高低却是整个工艺仪表节能降耗的开始和节能水平的关键环节。如:在设置温度计时,很多布设安装人员在每一个换热器循环口入口部位均设置相应的温度计,但从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行工作经验可知,完全没有必要在所有换热器循环水入口均设置相应温度计,只需在循环水进水总管处设置具备现场和远传功能相结合的智能温度计即可按照整个工艺测温需求,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仪表按照费用。假设对于一个中型规模工艺而言,如果节省约300支温度计,按照平均每支约160元进行计算,仅温度计这一种仪表就可以节约近4万元,可以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投资经济效益,其直接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再如对于对压力控制要求不是太高(通常其调节精度在±5%~±10%范围内即可满足要求)的使用场合,此时可以优选考虑采用自力式调节阀进行压力控制,无须盲目提高测控系统自动化水平配置自动测控调节系统,这样可以有效节约自动化测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资源浪费,达到节能效果。随着石化企业节能降耗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加上仪器仪表生产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低压损或无压损仪表在石化生产工艺中得到广大工作人员的重视和普遍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阿牛巴流量计、旋涡流量计等在石油化工企业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得到广泛推广使用,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如:阿牛巴流量计,由于其具备价格低、安装维护方便、压损小等优点,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其它流量计更为优越。从大量实践工作经验可知,在测量同一流量过程中,阿牛巴流量计其计量时所产生的差压为孔板的5%以下,而其压损也只有孔板的2%以下,同时阿牛巴流量计的压损随管道直径的增大占整个计量装置满刻度差压的百分数将会迅速降低,对于测量范围较大的复杂工艺流程中,其节能效果相当明显[2]。

2.仪表安装节能

石化仪表安装节能,只要是在仪表安装调试过程中,通过方案的合理优化和规范操作减少安装材料和附件的消耗量,同时提高安装调试质量水平,确保仪表安装调试具有较高质量水平,减少后期运行费用和维修维护费用。石化仪表安装调试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审查安装图纸、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确保其具有较高可行性和直接节能或间接节能水平。如在现场进行压力表和差压(或压力)变送器安装调试过程中,通常采用引压管方式进行取压调试,在实际安装调试时可以通过优化方案缩短引压管长度,对于差压管则需要尽量减小两引压管间距,这样可以在确保仪表测量的准确度基础上,减少安装材料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实际安装调试过程中,应结合安装施工现场合理进行优化布局,尽量避免管(缆)出现弯路、转折点等不利情况,减少敷设信号电缆和附件数量,且缩短测管管长降低各种动力源的压力损失等,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运行维护节能

为了确保石化工业生产设备装置长期稳定、高效可靠地运行,仪表设备装置的运行维护工作必不可少,也就是说仪表正常高效运行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对仪表节能就尤为重要。通过经常清理、更换小部件等维护维修技术措施,改善不良设备装置运行工况,确保其高效稳定的运行发展,相应达到的节能效果显而易见。

4.管理节能

管理节能也是石化企业仪表节能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案措施,杜绝或减少仪表“跑、冒、滴、漏”等不利现象发生,可以达到较为良好的节能效果。结合先进的石化企业ERP节能管理系统,可以将生产工艺节能、设备装置节能、仪器仪表节能、以及电气节能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有效提高石化企业产品生产运营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地加强生产工艺能源计量仪表管理工作,加快计量仪表技术性能升级改造步伐,才能进一步促进石化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深层次开展,推动石化企业石化产品生产经营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稳定运行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光纤到户;智能小区;应用研究

目前电网广泛应用的有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光纤架空复合地线(OPGW)和光纤架空复合相线(OPPC)三大系列。2009年,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世界上第一条用于商业运营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研制成功,它由国网信通公司自主研发,集光缆、电力输电缆于一体,支持多种传输技术[1]。由于将电力输电缆与光缆功能合二为一,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成功解决了制约宽带网络入户的瓶颈问题,被誉为“最后一千米”问题的“终结者”。OPLC是光纤入户的又一新革命,不同于OPGW、OPPC仅适用于电网内部建设,OPLC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更高使命--进入用户端。

一 电力光纤到户

电力光纤到户(PFTTH)是指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2]。电力光纤到户实现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大幅度降低了“三网融合”成本,提高了网络的综合运营效率,特别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可为居民降低能耗25%至30%,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探索智能小区、智能家居建设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1 电力光纤到户的必要性

(1)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先进可靠的电力专用光纤通信网络。但总体上又呈现“骨干网强、接入网弱”、“高端强,低端弱”的态势,110kV以上骨干网基本实现100%光纤化;35kV及10kV中压配电网仅仅50%光纤化;电网“最后一公里”的380V及220V用户接入网光纤化率极低。就带宽、容量、电磁兼容等方面来说,与电力线通信(PLC)、GPRS/CDMA无线通信等方式比较,电力光纤到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实现“一网通”的理想方式。

(2)一线四用将大大消除各类传输网络造成的黑色污染,复合型电力导线绝对不会像PLC及其他技术那样产生高频电磁幅射,完全没有EMC及可靠性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技术问题和频率管制问题。采用基于OPLC的PFTTH(电力光纤到户)方案可以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比传统的电缆+光缆线路方案的网络建设综合成本降低40%左右;在实现电、水、煤气等计量表信息的远程采集和家居智能用电分析与控制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节能现代化的生活服务[3]。配合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的双向互动,试点小区居民的平均生活能耗,可降低20%以上。

(3)只有光纤到户才能够真正实现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终端用户的信息采集与互动化。智能电网为城市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能源保障,提供经济、便捷的服务,提供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使智能城市实现的基础。

2 电力光纤到户展望

(1)目前我国线缆厂家研发和生产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企业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同时具备电缆和光缆研发、融合、生产能力企业较少,并需要通过电网企业的入网认证。2010年,在国内大力拉动内需以及推广3G建设、FTTH建设、三网融合、光纤到户和电力光纤推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迎来了“爆炸性”增长,同时,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和投资也拉开了序幕,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的船只也从危机波浪中顺利靠岸。

(2)国家电网公司从2010年开始对多个地区实施试点工程,电力光纤入户试点或调研在各地将陆续推进,这将催生OPLC 新市场和提升EPON 设备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光纤产业的迅猛发展。

二 电力光纤进入小区

电力光纤到户,进入居民小区作为一项创新性工程,国内外没有先例可循。2010年河南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选择三门峡舒北和南阳中实骏景两个新建小区,总规模1852户,其中三门峡试点小区398户、南阳试点小区1454户,开展了承载电力信息内网的居民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和满足社会生活需求的信息外网“三网融合”业务建设工作,促进了智能电网用电环节各项业务的建设和发展。在试点工程的样板间中,智能用电交互、智能物业、电动汽车充电桩管理、智能安防等部分智能小区和门禁、采光控制等部分智能家居的功能均已实现。用户在家中充分享受到智能电网发展所带来的更加便利和现代化的生活。

1 智能用电小区的实现

(1)智能用电小区是指通过先进、稳定的通讯网络,建立电网公司与电力用户的双向互动渠道,实现对家用电器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控制,完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辅助水、气表自动抄收,以及其他小区安防、增值服务,具有科学、智能、节能、人性等特点,同时提供智能用电服务,实现电网与客户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4]。智能用电小区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用电小区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一场家居生活方式的‘革命’。

(2)智能用电小区系统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和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为电力系统量身打造了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一系列完备的解决方案[5]。E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结构的无源光纤接入技术,具有高带宽(1.25Gbit/s)、长距离传输(20km)、环境适应性强等特性。目前35kV及以上变电站基本具备了MSTP/PTN等骨干光纤通信网络,具备了向下延伸的网络基础,EPON可以满足“全光通信”的建设需求。EPON可以组成星型、链型、环型、树型、混合型等网络结构,其灵活组网天然地吻合配用电网的分布式结构,并且可以根据现场需要灵活地更换光分路器或预留光纤资源实现新增监测节点的扩容[6]。EPON的技术及组网特点使其成为智能电网接入网建设的最佳技术选择。EPON已经被国家电网列为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建设的主选技术,实现电力光纤入户,实现电力网、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全新的“四网融合”。

2 小区系统设计方案

(1)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中立足自身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智能用电解决方案,智能用电小区业务系统总体上包含新能源的接入与管理、智能家居、远程管理等几大部分,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和协作,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智能用电小区样板间是本次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的展示窗口,体现了“三网融合”为用户带来的增值服务,充分体现智能用电技术先进、经济高效、服务多样、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特征。主要提供业务功能包括:高速上网、话音、视频通信、CATV以及智能用电等。

(2)系统通信拓扑设计方案

智能用电小区业务实现有赖于其通信拓扑结构的组成与技术实现方式,通信拓扑结构则是智能用电小区业务实现的基础。试点工程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三网融合”系统选用EPON技术的全光接入网。

户内通信技术,比较常用的包括电力线载波PLC、RS-485总线、微功率无线射频RF、基于ZigBee规范的网络通信和Wi-Fi,各种组网技术特色不同。通过比较以上几种不同技术的组网方案,设计采用基于ZigBee技术和家庭网关来组建户内通信网络;智能交互终端则是户内通信网络的核心。

(3)社区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社区宽带网站,向社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和导引等功能,可实现社区内音频点播、视频点播、电子图书、电子商务等功能。社区管理中心服务器和社区管理PC共用1台高性能计算机,智能交互终端、ONU接入光分配网络为社区提供服务。

三 结论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趋势,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领域智能技术研究,于2009年11月启动“智能用电小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智能用电小区具有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分布式电源管理、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家居等功能。

由电力光纤到户的必要性和快速发展情况,说明智能电网在用户终端发展的历史必然。在河南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的实施和实现部分智能家居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用电小区的系统设计方案、社区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研究,进一步扩大智能用电服务范围,加快未来智能用电家居、智能小区的建设,进而推动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洪进,杨红蕾,韦祖国.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的试制与应用浅析【J】. 现代传输,2011(02):35-37.

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36.

章鹿华,王思彤,易忠林,等. 面向智能用电的家庭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测与仪表,2010(09):35-38

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58.

第6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全生命周期;资产;工单

中图分类号:U231+.94 文献标识码:A

一、地铁设备的分类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组成:

1、车辆系统

(1)地铁车辆

地铁车辆通常分为:A型车、B型车、C型车、D型车和L型车等。采用的是电力牵引,受电方式有接触网或三轨,接触网供电一般为1500V直流,三轨供电为750V直流。

(2)工程车

地铁工程车辆采用的是内燃机车牵引,主要功能是为地铁设备维护检修服务,包括:轨道车、接触网维修作业车、轨道检测车、轨道打磨车、轨道平车等。

2、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备,其功能是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各种用电设备提供能源,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各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按照功能的不同,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划分为:外部电源、主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

3、机电设备

主要包含: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电扶梯系统、屏蔽门系统、人防工程及防淹门。

4、通信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为了提高地铁运输效率、保障运营安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和文字等各种信息的需要而设置的系统。按照业务类型,分为专用通信系统、商用通信系统和警用通信系统三大类。专用通信系统主要由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时钟系统(CLK)、通讯电源系统、乘客信息系统(PIS)、信息网络系统和通信集中告警系统及通信线路组成;商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电话引入系统、传输系统、商业设施通信管线、配套电源系统和光缆线路等组成;警用通信系统主要由公安视频监控系统、警用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公安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安有线专用电话系统及配套的电源系统等。

5、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由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C)、车辆段(停车场)信号设备、信号培训设备、信号维护监测设备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C)由列车自控监控子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和正线计算机联锁系统组成。

6、轨道系统

轨道式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基础,它引导列车运行,直接承受来自列车的载荷,并将其分布传至路基或桥隧结构物。轨道结构一般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地铁正线大部分采用60kg钢轨,由于现在地铁全部采用电气绝缘,因此正线轨道为长钢轨,道岔采用的是60kg 9#AT型,车辆段及停车场采用50kg钢轨,道岔采用的是50kg 7#AT型。

7、综合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门禁系统(AC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综合监控系统等。

总体而言,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的这些特点,加重了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地铁运营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二、我国城市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城市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运营管理的模式,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例如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二)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

(三)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

这表明我国城市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例如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预防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三、地铁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的对策【1】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设备生命周期系统是把企业用户手工管理设备的工作,通过数据库技术编制程序后,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项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企业管理软件。为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设备生命周期系统立足“预防为主”的设备管理思想,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停机之前,全面实施周期维修和状态维修,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设备建立起详细的台帐,并根据设备的运行、故障、保养、维修生成设备档案。

2、对设备故障进行量化分析,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可靠性维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对运行、点检、状态监测进行技术分析,为维修周期调整、预防性维修、备件采购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3、使维修、保养、任务处于管理机构的监控之下,保证工作进程、人力、备件、资金的合理配置。

4、为设备建立起各种维修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预防性维修。

5、可以查询任意设备的状态、地理位置,可以及时处理闲置的设备。

6、把设备的备品备件和设备统一起来,为企业建立备品备件管理及库存分析体系。

(二)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的方法

1、前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选型、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直至投产使用这一阶段的管理。前期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

(1)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的管理、评估;

(2)对采购申请中需要进行选型的设备直接生成设备选型单,并根据选型的结果生成采购计划;

(3)根据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合同;

(4)对到货的设备进行开箱验收与安装验收,并根据开箱与安装情况分析合同的执行情况。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机构投资者所收集的资产被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实际过程。资产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

(1)建立设备台帐。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编码、名称等设备的各种属性检索设备;

(2)跟踪设备使用状态的变更:移装(安装位置的变更)、停用、停用启用、闲置、闲置启用、封存、封存启用、报废、调拨、盘亏、出租、租用;

(3)跟踪设备价值方面的变动:设备原值的变动(资产评估)、设备净值的变动(设备折旧);

(4)系统自动根据设备状态的变更、价值的变更以及设备运行、维护、故障生成设备档案。用户可以按照部门、设备类别、设备所属区域非常方便的查询设备档案。

3、运行管理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行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运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

(1)采集运行、停机、故障、事故的数据,管理者可以分析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保养、,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计划;

(2)建立故障分析计算机模型,对故障进行量化分析,为可靠性维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3)以点检、完好检查、精度检查、状态监测、基于综合监控系统采集数据为基础,为可靠性维修与状态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运行管理流程图如下:

4、维修管理【2】

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维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

(1)建立以故障维修、定期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相结合的综合维修体系;

(2)根据维修、保养、计划对备件、人力、资金进行计划,提高了维护操作的效率;

(3)根据维修、保养、纪录自动对备件、人力资源、资金的消耗进行分析统计;

(4)自动分析设备、部门的维修、保养、的频率以及费用、工时;

(5)完善的计划、任务管理,能够提供高效的计划报表(包括全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等等),以及工时、费用等的分布。

5、工单管理

根据维修工作性质,工单可分为预防性维修(定期维修)工单和故障维护工单以及非维修工单。工单故障处理步骤可自动生产,也可手工填写。工单是维修设备的依据,是维修质量过程控制的信息记录,是维修成本记录的依据,贯穿于设备维修管理各个环节。

工单信息包括:工单号、描述、状态、工单类型、设备、标准工作、位置、故障报告人、故障信息、计划时间、完成时间、消耗物资、维修模式、处理步骤、进度安排、处理结果等。

6、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主要功能包括:

(1)经济分析模块包括成本中心、经济分析、能源管理、人员管理四个部分;

(2)成本中心集中管理本系统中有关成本费用(调拨、设备点检、状态监测、保养等)的信息,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发生、成本费用分析;

(3)经济分析是企业级的有关资产价值变化情况与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报表与数据分析。根据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对设备进行考核,自动计算考核指标值,如设备利用率、完好率、新度系数、维修费用率、故障停机率。【3】

参考文献

[1]陈建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8.8.

第7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探讨研究型中医院基建管理要求,即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项目工程标准化的必要性、项目工程信息化的必要性,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基建项目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研究型中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

研究型中医院的基建管理需要在常规医院基建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研究型中医院的建设需要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医院基本基建内容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在临床与科研、教学的紧密结合及其可持续发展。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科教综合楼项目,在建设前期的准备阶段,学习国内先进的医院基建标准化管理经验及研究型医院的基建管理经验,通过对科教综合楼建设的各参与部门进行认真梳理、调研及论证,会同专业设计机构,利用BIM和SPEC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完成设计深化同时,探讨制定相应合理的建设标准,为以科教综合楼建设为抓手的研究型中医院建设探索标准化建设规范,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基建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

1研究型医院基建管理要求

研究型中医院的基建管理需要在常规基建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体现“研究型”的基建管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建立创新的管理机制、打造医院品牌、强化质量管理这三个方面[1]。医院的基本建设包括新建、扩建、拆建项目,基建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医疗设施,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科研和教学的规模、改善医疗和就医环境。研究型中医院基建则是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机制,以医疗服务质量、资源消耗率和服务满意度作为流程设计的衡量标准,使得医院在服务质量、运行效率、技术创新等指标上取得进步,最终提升医院竞争力。同时医院还应坚持经济、实用、方便、配套、美观的观念[2]。利用基建项目建立品牌效应或亮点,从观感上给病患带来非传统医院的感觉。在加强基础建设管理的同时,考虑到临床与科研、教学的紧密结合及其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常规诊疗空间基础上需要考虑临床研究的患者随访、研究档案存放、临床教学的需求;在常规实验研究空间中需要考虑临床研究的特殊需要;在基本配套中,需要充分考虑临床及实验研究在用电、用水、用气、信息及人员配置、研究内容拓展等可扩容性;需要考虑为后期运行维护提供切实及时的保障服务。最重要的还是强化质量管理,医疗的质量管理要求已开始与国际接轨,基建的质量管理也在不断提升。基建项目的质量体系建设是基建管理的生命线。在医院为病患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我们的基建项目给病患提供的是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给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好、更合理的办公环境;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不影响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改善医院的设施与环境。研究型中医院的基建管理更需要统筹规划与前瞻性设计,需要在建设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研究型中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与一线部门的实际使用需求,因此研究型中医院的基建工程管理是对医院基建工作的一次新的挑战,有必要从标准化、信息化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2项目管理对研究型中医院建设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水平是影响基建项目效果的直接决定因素。项目管理对基建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①在严格实施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医院基建项目的投入资金可以得到最有效利用,减少资金浪费;②医院基建管理工作在采用正确的施工技术的情况下,提高基建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规范性。医院基建管理必须注重针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并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才能在科学管理基建项目的情况下,提高医院基建管理的整体水平,最终为医院更良好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③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能作用,利用专业管理人才,二者相结合来监督施工现场的情况,并定期召开总结大会,才能真正提高医院基建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最终保障医院的整体效益[3]。加强项目管理建设就是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基建项目来健全制度、完善制度,利用项目来强化制度建设,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最终建立体系。从旧的管理制度向标准化管理制度发展。研究型中医院强化项目管理的建设,也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建设,人才培养是研究型中医院的临床与科研能力相结合的重要任务。对于基建管理也是同样重要。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3项目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基建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建设,是衡量研究型中医院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医院为患者服务要求的提升和医技水平的发展,基建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在近些年的基建工程中遇到的各类工程过程管理问题和与临床科室的协调中的沟通不畅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规范管理医院的基建工程项目,藉此更好地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的硬件水平和提升医技环境是医院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基建管理标准化建设直接决定了医院基建工程的管理水平。在基建项目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①基建管理流程不规范,过程中建设指令多,影响施工进程问题。不论在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中,施工方和监管部门总能接到各类的建设指令,不仅不利于工程的推进,还会产生返工、重复施工等现象,甚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②基建过程中管理制度不规范,建设档案不健全。在一个项目进行推进的时候,往往在过程管理中缺乏规范性,没有统一建设标准,在整个工程建设期,其资料档案保存也存在纰漏,竣工资料和归档不完善,给建成项目的后期运维造成隐患。③设计余量跟不上医院的建设发展。在科室改造项目中,往往科室的前瞻性不够,仅仅考虑了目前的使用需求,导致其改建需求与医技发展速度有差距,易造成刚竣工的基建项目,在二三年后又面临着需重新改造的局面;又或者是仪器设备考虑不周全,因医技水平的提升,进行设备更新增容时,其使用环境不具备增容设备的条件,包括增容用电用水设施等。以上情况,在基建管理项目中屡见不鲜。在基建项目管理中想要杜绝以上现象,就需要开展基建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所谓的研究型中医院基建管理标准化的建设,就是在创新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着重细化管理职能。其建设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其切入点为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升,通过引进专职人才进行专项管理是第一要素。在过程管理中不断总结归纳,并着重创新,建立符合自身医院特色的管理制度,行之有效地进行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其次是在已建立的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深化,对基建项目进行分类归纳,并综合考虑医院的整体风格,针对性地进行划分,制定适合研究型医院建设和管理的统一标准,例如公共区域的改扩建项目标准,墙面、地面、天花的样式、材料、颜色、价格标准等,包括家具配备标准,制定详细的清单,进行逐一对照,在其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对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管控,从根本上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持续的指令变更和设计风格不明确带来的经济和进度问题。基建管理的第三要素是做好实施项目的前期策划,尽可能在前提准备工作中考虑周全,在综合考虑科室需求和业务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请专业设计单位到现场实地踏勘和考察新建医院同类科室的设计,利用BIM技术或效果图来验证使用功能,并在设计时考虑科室未来发展预留余量,为设施增容预留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前瞻性设计与论证标准与流程,确保未来扩容的发展需求,并根据设计院图纸及理念加强与科室进行沟通,共同论证项目的可实施性,更科学地进行基建项目的策划和图纸调整。通过前期策划更细致的管理,来规避未来发展需求中的因策划不全面造成的资源浪费。

4基建项目中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研究型中医院的基建工程中,应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被引入,例如BIM技术的运用。BIM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即为建造信息模型,主要应用于新建工程中,其技术的开展要求参建各方在设计、施工、项目管理、项目运营等各个过程中将所有信息整合在统一的数据库中,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平台。对建设方来说,BIM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上能降低设计和文档的工作量和错误,以及更加方便修改和减少修改错误。BIM技术的应用意义在于可视化、成本预算、交付使用和运维阶段的系统维护等方面。首先可视化通过更加直观的三维协调效果图,提高了时间和空间的协调利用率,避免设计和施工冲突,管线碰撞等问题。通过BIM系统,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替代图纸,在材料变更时更加直观通过模型进行反馈,对成本预算的管理进行有效控制。最后使用BIM技术,可将运维阶段需要的信息,包括维护计划、检验报告、工作清单、设备参数等信息列入模型,实现物业管理和BIM模型、图纸、数据一体化,对整个运维的管控更有效,能让建设方快速掌握系统设备数据、管道走向资料,及时了解和维护建筑内运行的系统。研究型中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从两方面推进,一方面是新建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是建立已有环境设备的信息化数据库,并与设备运维的结合。新建项目的实施在全过程中推进BIM技术,将通过独立的系统来拓展信息化技术,也能实现环境生态化、设备现代化、信息数据化和服务人性化这几大优点;已有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与设备运维的结合,对于多数医院来说意义更大,将设备管理和信息化数据结合,不论从能源管理、设备保养、系统养护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管理,转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5结语

总的来说,研究型中医院基建工程管理体系的建设,吸取了医院基建管理制度的发展经验及研究型医院基建项目的经历,充分利用新技术和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将基建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研究型中医院建设发展趋势及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探索,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基建管理水平和基建工程质量,有助于我院科教综合楼项目的推进,对研究型中医院的后勤保障服务提供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完善有我院特色的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管理中完善制度,在制度中寻找特色,将标准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创建研究型中医院基建管理机制和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任国荃.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做法与成效[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403-406.

[2]李继军.加强医院基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1):345.

第8篇:能源管理系统必要性范文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体制机制、推进工作等领域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破除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达到城市格局与智慧产业布局有效对接,城镇服务体系与智慧应用体系优化匹配,城市基础设施与智慧设施网络有机结合,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建设紧密融合,城市化与信息化互为动力,促进两者互动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其内涵要求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规划等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匹配、相对接;其二是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的规划、布局、特色等相互协调;其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功能、发展结构等相融合,两者相互支撑;其四是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统筹谋划与推进。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宁波深化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必须从完善功能体系、优化空间格局、畅通交通网络、提升品质特色、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一体等方面全面统筹整体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智慧产业、管理、应用、文化等因子,从而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一方面,依托主城区边缘设立智慧产业园区或在远郊打造独立智慧新城,是拉开城市框架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强化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系统的融合,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路径。

(二)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构建智慧产业园区,还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着力提升智慧元素,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智慧产业园区作为智慧产业的集聚区,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园区内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孵化等专业支持和服务,从而有利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提升智慧化水平,为智慧产品、服务、应用系统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商机,对于加快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十分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客观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可以让居民更方便地使用信息网络及相关资源;强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可以让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在城市管理中推进社会治安监控体系、灾难预警体系、应急体系等系统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模式借鉴

(一)智慧新城建设型

案例:广东省惠州市是科技部和标准委批准的首批20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潼湖新城是一个典型的智慧新城。新城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规划了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工业设计园、大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与金融服务中心,以及相配套的商务区、智慧生活示范区、三网融合智能化小区,突出强化“产、城、人”的深度融合,目标是打造成为智慧产城融合、智慧技术集成、智慧产业发展、智慧服务惠民的美丽城市。

(二)旧城智慧改造型

案例: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投入巨资启动了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在此过程中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融合放在突出位置。从无线网的覆盖面来看,经过改造后的南充老城智慧基础设施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大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项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三)智慧城镇建设型

案例: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是中国智慧城镇创新示范单位,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科学”的概念引入城镇建设管理,目前已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在节能降耗、清洁能源、城市安防、智能交通、医疗服务和智慧社区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基本建成了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智慧商务区和智慧产业区,以“数字惠民”大大提升了周浦居民智能生活环境的水平。

(四)智慧社区创建型

案例: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始于2012年,组建了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规划,建立了“智慧社区信息发展中心”和“智慧社区市民体验馆”,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列为市、区两级智慧社区首批试点单位。建设重点包括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块,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库(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一卡(智能炫卡)、两平台(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的应用系统)”。

(五)智慧产业园区拓展型

案例:目前我国有3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其中江苏省无锡市的T-Park是智慧产业发展与园区城市建设共同发展的典范。与传统工业园、开发区不同,T-Park是一个智慧产业和生活融合区域,园区规划时就不仅包括了智慧产业发展内容,还包括了园区开发建设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内容,不仅有发达、完善的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更有便捷、优化的创业服务链,是一个不仅宜业而且宜居的大“社区”。

(六)重点开发区智慧提升型

案例:2012年,武汉开发区启动智慧产城一体化战略,委托北京泛华集团对“智慧城”、“生态城”进行总体规划并对重点核心区进行城市设计,规划面积84.7平方公里,重点打造11大功能片区,其中最核心的是“智慧城公共服务片区”,重点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智慧展示中心、综合数据中心、特色商区、川江池智慧公园、专家公寓和智慧社区等项目,着力创建国际化智慧城示范区和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打造智慧产业与公共服务完美融合的城市名片。

(七)都市功能区整体智慧化开发型

案例:南京将建邺区江心洲整体智慧化开发,成为智慧功能区建设的经典案例。江心洲是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围、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的江中洲岛,面积15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与战略合作者对该岛进行整体开发,突出以生态、低碳、智慧产业为主导,着力建设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智慧产业园区,以及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相互交融的国际化低碳智慧岛。

(八)智慧城市综合体带动型

案例:绿地集团以纽约曼哈顿的全智能建筑为模板,在合肥全力建设一个智慧城市综合体示范点。该综合体将立足城市建设的最前沿,把最先进的规划理念、智能技术运用到项目中,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智能建筑,搭建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增值平台。在这个智慧综合体中,每一个建筑及信息、设施、设备都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生态链条,建成之后,智慧办公、智慧商贸、智慧物业管理等都将成为现实。

四、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宁波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的总体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及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并在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城市建设中智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等工程,加强基础资源数据库和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智慧因子”不断增强。二是城市管理运营中智慧应用系统效用发挥更加明显。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智慧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不断拓展。着力发展软件、信息、智慧制造等智慧产业,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宁波国家高新区的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两大试点区域建设。四是智慧功能区块开发积极探索。比如鄞州下应区块“智慧城”完成规划设计,海曙、江北等地“智慧社区”建设成效明显。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尚处于自发性的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在思想理念上认识不够。比如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中尽管提到了要“坚持智慧管理”、“加快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深化两者融合问题。二是在规划制定上缺乏沟通衔接。城市产业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衔接程度不够高,规划制定过程中缺乏沟通对接,规划之间“两张皮”现象突出。三是在工作推进上缺少协调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分管市领导也不同,这也导致在工作中难以做到深度融合、互动协调。

五、推进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对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作融合

一是要深化认识。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引导,进一步加深全市上下对提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水平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把融合理念贯穿到各地各部门推进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体系的对接。目前宁波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导机构分别是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这两个领导机构尤其是牵头单位的对接,建立协商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两者融合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问题。三是要加强工作推进对接。比如在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中,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相一致;在推动卫星城、中心镇建设时,要与智慧城镇建设相融合;在推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过程中,要与智慧社区、智慧综合体建设等相匹配,等等。

(二)加强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融合

一是要促进规划对接。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建立开放式的规划编制程序,由规划部门召集发改、经信、建设、国土等部门共同修订和完善相关规划,促进城镇化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机对接。二是要适时制定出台专项规划。制定出台提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水平的专项规划,建立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规划监管和协调机制。三是要制定出台行动纲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行动纲要,明确阶段性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主体和各项保障措施。

(三)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融合

一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制造业。结合宁波实际,着重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电表、数控设备、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智慧装备产业,以及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等网络数据产业。二是要加快发展智慧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研发、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文化创业、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智慧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发展智慧总部经济。三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依托各类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精准农业”信息系统,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四)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融合

一是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二是要加快建设智慧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近期要重点加快推进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水务管理、污染治理、能源管理、园林旅游等市政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感知化建设。三是要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加快开展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图书馆、智慧政务等试点。

(五)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制融合

一是要强化管理融合。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测、口岸疫情预警等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二是要强化体制机制统筹。在开发建设方面,理顺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体制,统筹确定开发时序、重点,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在投融资方面,着力于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综合平衡机制、资源资产盘活机制、投入产出与回报机制、重大项目共建共享机制等。在督查考核机制方面,统筹构建两项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协同开展目标进度监测评估等。三是要强化政策法规统筹。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制度规则、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衔接,强化财政投入政策、土地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的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