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

第1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传媒经济 新媒体 影响 推动

21世纪以来,传媒业的发展不断加速。随着各项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不容小觑。新媒体的发展对传媒经济的未来阶段性发展具有导向性与革命性影响,需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形成优势资源,提升我国传媒经济势力。本文以新媒体发展为主线,研究了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对传媒经济的推动。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一)电视产业

相对于报纸与传统网站等方式的传统媒体而言,电视在受众规模上明显更大,属于较广泛的传播媒介。现阶段受到网络各方面软件、技术的影响,电视所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但并未达到严重影响程度[3]。但由于电视台的发展,电视产业体系中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在没有优质资源的情况下,电视台会造成频道资源浪费及自身发展受阻。由于竞争加大,部分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过度引进国外节目、创办国内同质节目,在简单的模仿或恶意抄袭下,我国电视产业难免又会陷入难堪、被动局面,最终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

(二)报纸产业

报纸相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在传播信息方式上较为古老。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报纸产业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现如今人们了解新闻、掌握时事信息的方式较多,而报纸作为较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其订阅人群、发行量、新闻新鲜程度、事件点评方式等均会影响其生存。现代社会,人们通过报纸获取新闻和国际事件的比例明显下滑且处于持续性下滑趋势,报纸阅读人群逐渐老龄化,其经营陷入困境。

(三)门户网站

相对于电视及报纸两种传统媒体而言,门户网站可以被归为新媒体。但由于门户网站在发展上并没有做到与飞速发展的媒体产业相适应,在网络流量分流竞争程度较高的环境中,门户网站存在过分重视网络广告情况,眼球经济无法达到期望程度,不再属于人们心中的首选互联网业务。

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推动

(一)强化传媒技术

传媒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对传媒经济会产生决定性作用。相关技术的改变和优化会不断优化传媒业状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传媒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新媒体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冲击显然是随着相关技术的投入与应用而产生的,同时也可促使传媒产业在自身核心竞争力上有所创新。传统传媒经济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显得较为顽固、一成不变,新媒体技术的引进让传媒经济更具吸引力与活力。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首先可体现在广告经济上,传统传媒经济多表现为报纸、电视以及广播中存在的广告,在新媒体帮助下,网络让广告真正深入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经济涨幅明显。

(二)推进政策改革

对传媒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多沿用了传统媒体管理手段,新媒体的出现让政策更需考虑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方向。在发展观念上,新媒体的运作让媒体运营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分析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总体趋势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政策上有立足点、有侧重点的为新媒体提供优势发展资源以及发展渠道。

(三)发展网络化电视

现如今网络化电视并不罕见,随着电视研发技术的不断增强,智能电视的普及正逐渐加快。从电视购物开始,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网络化模式改革。传统电视传媒下,人们收看电视节目处于被动状态,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内容及时间均无法由个人喜好控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电视让人们能够在闲暇时间不受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影响,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且无需忍受插播广告、追剧、无法重复收看的烦恼。换言之,在新媒体帮助下,电视产业将电视栏目、电视节目、电视频道与网络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点播及下载功能,让电视产业即使属于传统媒体,仍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立足。

(四)促使报纸媒体改革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经济中报纸受到的影响程度可谓最大。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更为常见,也更容易被阅读、浏览、点击,相对于使用方式及信息量均处于弱势的报纸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出现让其迅速被取代。部分学者认为,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下,报纸终将被彻底取代。然而,若报纸媒体能够在新媒体推动下加强改革,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传统受到信息量、内容及版面的限制,在新闻内容上加以创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报纸的改革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现如今,数字化报纸逐渐普及,人们可通过网络浏览报纸当日刊登内容。在数字化影响下,报纸的发展不再受到传统版面限制,且表现形式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新闻浏览需求加以保障,可促使报纸在传媒经济改革下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变。

(五)新媒体发展前景

互联网属于新时代产物,为媒体经济产生了机遇与挑战。新媒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着世界经济,其功能上的多样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新媒体发展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也会有所转变,传媒产业的投入成本不断得到控制,经济收入在广告济下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发展让传媒经济朝着更广阔的前景不断迈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促进作用下,我国传媒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在媒体格局中,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必将带给媒体经济巨大冲击,促使媒体产业尽快转型。传统媒体应跟上时展脚步,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新媒体形成良性竞争,促使传媒经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鲍卫东.新媒体技术对传媒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传媒经济学》[J].青年记者,2016.

第2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本文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原理的介绍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研究实际和社会发展对自动化电气工程的需求,把握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社会可能的作用和影响,探索电气工程自动化在未来生产领域的最终实现方式和途径,准确把握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未来市场和科研的发展前景,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

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工程不断朝着自动化控制的方向发展。一个国家工业领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程度已成了其工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研究也成为了当前实用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欧美发达国家不断通过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以推动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可以解放机器对人力的束缚,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工业文明的进步,因此各国都加紧了对电气工程技术的研发。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人力劳动成本,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普及与应用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事故带来的人力资源的损耗。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研发与运用也是大势所趋。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电气工业生产效率已经不能满足于日益扩大的工业市场需求,为了有效提高电气工业生产效率,传统的依靠人工操作的电气工程逐步转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虽然我国的工业生产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我国依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需要依靠多种科学技术的整合,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主要依靠电子计算机的庞大数据库储备进行自动化和全面化管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实时性进行同步管理和远程管理,如此一来,信息技术可构建和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管理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运用中,可以帮助企业自动化管理人力、财会、盈亏等各种繁杂的数据,为企业的决策和运转提供有效信息,数据的及时性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物流和营销的一体化管理。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软件技术的结合

电子工程自动化的实质是实现电子工程运转的智能化运行,而电子工程的智能化运行需要借助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运行基本依靠的是软件,也就是整个管理逻辑是: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管理―电气工程智能运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标准的语言规范,语言规范有统一的“语法”和“词汇”,并构成通行无阻的“指令”,人、计算机和机器通过统一的指令实现顺利互动,完成最终的电气工程自动化。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分散控制系统的结合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需要依靠分散控制系统的管理来有机协调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生产活动。然而分散式控制系统也存在诸多缺点,例如分散控制系统作为通过模拟数字原理来实现控制目的的混合系统,其所使用的电子仪表装置非常复杂,而且更新换代不及时,在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可靠程度很低,而维修系统的仪表也因为各个商家没有统一的规范的仪表而使成本非常高昂。整个系统需要进一步简化才能有助于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一)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为了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关于电气工程的发展方面制定了特别的发展规划,鼓励电气工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提高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国家同时出台了相关政策激励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进行研发,让企业拥有一批关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自主知识产区和专利产品,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和社会基础。同面对世界现代工业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局面,国家已经将电气工程自动化确定未来科技主攻方向之一,在国家层面设立一批电气工程自动化科研项目的同时,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大力培养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电气自动化企业。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要面向市场

传统电气工程从开发到最终运用是相互分开的,从工程开发到最后的投入市场运用会经历很长的周期。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下一步发展方向将是实现电气自动化产品设计周期的降低:产品测试、产品调试和产品维护都一体化运行,从而最大程度节省从设计开发到投入运行过程中间所耗费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一体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将缩短研发周期,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效率。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将标准化生产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结果是智能化地运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这一切是建立在标准统一的生产程序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的。自动化就是智能化运行,重复而简单的工作由计算机控制运行,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规范都是规定的,每一个零件和设备都是统一配套的,标准化的生产和运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环节之间衔接成本,加快信息交换和提取,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3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 投融资体制 完善

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建立,通过划拨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为地方建设发展筹集资金,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和法人代表。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普遍存在着融资方式较少,融资平台的层级过低数量过多问题。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后,这些矛盾就更加突出。因此,政府纷纷创新融资平台的形式。而且,融资平台的等级也逐渐下降,从省级到县级甚至部分乡镇也建立政府融资平台。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约有3000多家,其中70%以上是县区级平台公司。在规模上讲,从2009年起增长速度十分惊人,2008年比2009同比增长了70.4%。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0.7万亿。

在政府融资平台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中,问题也逐渐凸显。但是也要肯定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合理性。它缓解了我国政府筹集中长款项中的难题和弊端,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合理规范和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的重要性。

一、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现在政府融资平台出现的问题有这四种情况:一是融资平台数目过于庞大;上面已经用具体数据证明过,在此不重复说明;二是政府的很多工作和政治职责的体现都会需要政府融资平台的帮助,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的使用可能会提高当地的政府业绩和促进经济发展,致使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出现重视速度忽略质量的问题;三是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缺乏规范;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存在没有信息公开的问题;最后是政府融资平台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并且治理方式各有不同;致使难以分清责任主体。

在总结了这些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根据2013年上半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如何发展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探究,这一通知的,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使政府融资平台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一些合理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既促进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又完善了地方经济建设的措施。

二、明确态度,强化对政府融资的指导和整合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体制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迫切的经济需求使政府积极探索和创新以政府为主题的融资体制。特别是担负着公共管理职责的地方政府,他们还要负担起管理控制、调配本地资源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息息相关。为此,政府十分重视融资平台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融资热”的现象,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但同时也能看到政府融资平台的进步与改变。政府融资平台实行了政府管理职能和投资者责任的分离,通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实体充当投融资主体并承担相关责任。这样政府凭借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平台公司通过自身的市场运行来获得利益,保证还款的来源,担当还债的义务。这样的政府平台的运行,不仅是政府筹集到所需资金,还在规范公共资源和调节经济建设职能中起到了好的作用。

由此可见,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不能单纯批评错误,要“有止有倡”。就像“大禹治水”中提出来的:“堵不如疏”,面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不能全盘否定这一措施,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所以应该承认其合法的融资地位和渠道,制定合理的政策,让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与经济转型的制度改变相结合,趋利避害,使地方融资平台更好的发展,进行市场化融资。

三、建立和完善有关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政策法规

要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就要“有法可依”。也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规定,这是政府融资平台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制度依据。

在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中实行市场化,建立以政府为中心的多方面投资方式,这样能减轻地方政府的筹款压力,也为民营资本企业打开了投资局面,为推动地方政府债券的创造机会。

加强预算的强制性约束制度,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数额和偿还情况进行预算控制。每年进行融资预算计划,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建议成立专门预算策划部门,负责政府融资的预算工作,财政税务单位就能够专注地进行预算和公共执行等业务的执行部分。这样能改善不合理的融资状况;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价和问责制,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开,使融资管理更加合理化、公平化、法治化。也就是说,要让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监查部门相互制约。当然更加建议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建立起“自我检讨、自我检举、自我运行、自我推进”的运行模式。政府融资项目评价和问责制的建立,有效加强了职务负责人的责任心加强和权力的合理分配,使项目的管理更加完善。

改善债务管理机制,实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集中一体化的管理,节省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政府各种债务融资的收集、还款和管理的工作规定,避免债务融资中各部门“自扫门前雪”,职责的不明确划分就会造债务资金的分配和偿还的的职权的不明确情况。因此,要根据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和能够使用的资金,对政府融资平台确立高效的债务率、偿还率等相关指标,使政府的经济发展与能够支配的资金相适应。

四、进行财税改革,调整不合理的分配体制

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财税改革,调整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这要从四步做起:

(一)转换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的事权和行使权力的能力

精确地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进行定位,准确的分清楚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的关系。以法律为标准,通过健全预算法等规定对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进行合理安排,理清政府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准确分割政府间的管理财产的权力

依据财权和事权相关联的原因,对存在的税的类别进行改变,例如:对于国家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如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社会保险收入等按合适的比例投送给条件较为苦难的地方政府,支持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健全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通过“分级管理,逐渐转移”的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系,强化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使政府职能合理划分。

(四)政府融资平台要加强自身建设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融资平台是政府部门设立的筹集建设资金的较为特殊的活动项目,在资本金来源、债务担保、还债物资出处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同时它的发展危险系数也比较高,应该提高政府自身面对危机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

五、正视政府融资平台中的存在的合理性

以上我们提到了很多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这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疑惑,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是不是弊大于利,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不是不值得提倡,或者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存在过于消极的观念,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一是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仍然在地方政府能够承受的的资金范围之内,不会使政府破产或信用缺失;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会出现风险大而集中的问题,并不会出现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突发性财政危机的情况;三是如果政府盲目缩小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一些人对政府融资平台有的疑惑或者不信任,就在此处提出来,使大家对政府融资平台有更深的了解。

综上所述,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措施,对于完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但是需要强化对政府融资的指导和整合,推行合理的规范相关法令,实行严格的执行力和强制有效地监管制度,调整不合理的分配体制,并不断的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尽快整顿和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决并高效的加快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改革和创新,借以保证能够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使地方政府平台不断完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贡康.地方融资与政策性融资中的风险共担和风险规避机制.中国金融. 2010年第7期

第4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低碳经营;低碳经济

一、零售业低碳经营的概述

(一)低碳经营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营是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指零售企业在商品的物流配送、门店的设施建设、商品的养护与包装、冷链管理、卖场管理等经营过程中努力减少碳的排放,节约能源。

(二)零售业低碳经营的必要性

零售业是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流通渠道的末端,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低碳经营对零售业而言非常重要,是零售业自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零售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社会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节约了能源资源,会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从而达到环保和利润的双赢。

二、我国零售业的低碳经营现状与分析

(一)我国零售企业的低碳经营的现状

随着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的日渐明确和外资超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内资超市也逐渐行动起来,一些超市在采购、运营和管理上实践低碳经济理念,采取措施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还不够强,能力还较欠缺,水平还较低,距离低碳经济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以水电费为例,水电费是零售企业总费用支出中仅次于人力成本和房租的第三大费用源,但全国零售企业耗电量调查结果显示,家电卖场、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和百货店等五类零售业态全国全年耗电量超过300多亿千瓦时,其中以百货店和大型超市为甚,而在大型超市中,冷冻冷藏、空调与照明占了总耗电量的近80%.从耗电量看,大型超市一般全年无休,特别是为了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营业期间照明要保证足够的亮度,空调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为保证食品安全,冷冻冷藏设备要保证365天24小时持续运转。一家大型超市的照明、空调、冷冻冷藏设备等主要部分的用电累计起来,数额相当惊人。有这样一组数字,大型超市每实现100元销售额耗电1.77千瓦时,如果按平均每度电0.9元计算,折合电费1.59元。依此计算,一家年销售额1.2亿元的大型超市,每年电费为190.8万元。如果店铺生鲜经营比例较大,可能还要超过这一数字。零售业是一个微利行业,目前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只有1%左右,而电费支出普遍超出了1%,未来节能降耗势必成为零售业竞争的“重头戏”。

(二)制约零售业节能改造步伐的主要原因

1.投入资金困难,返本不易

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国内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对门店的节能设施普遍加大了投入,但节能资金多由企业直接投资,缺乏其他融资渠道。按照业内人士的预计,节能店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并产生回报,这将加大本土零售企业资金不足的投资风险。

2.缺乏国家强制要求,低碳零售难落到实处

商务部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通知要求,及新的《超市节能规范》已经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了,明确了超市节电、节水、节气(油)、建筑节能等方面的节能操作要求。不过,该规范不是强制性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关国家强制标准,因此低碳零售流于表面,甚至成为噱头炒作,或者成为追求额外利润的利器,或者扭曲了低碳的原意,成为消费者的负担,没有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国家扶持力度不够,企业无长远规划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企业对政策的扶持反响强烈。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商业零售业节能的补贴、优惠政策缺位或是缺乏执行力度。许多地方虽有相关政策,但对许多商业企业而言,申请难度较大。

本土连锁零售商大部分店铺是租赁经营,由于不是自有物业,不愿做长期大额投资。例如对供暖、空调等设施开展节能改造,而更愿意投资节能灯等花费小、易回收的项目。

三、适合我国零售企业低碳经营的道路探索

(一)政府主,多管齐下

零售业节能降耗在一些地区已有一定基础,应由政府牵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目前,中国政府已在积极推动零售业的节能行动。有消息称,商务部将与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共商支持零售业节能减排、技改降耗的多项支持政策,引导个人低碳消费与行业的低碳发展相互促进;还将推动不同业态零售店的节能标准,节能培训等具体措施落地工作。

1.促成低碳零售业多方政策制定

在推动零售业进一步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方面,政府需制定强制性的门店能耗标准,完善绿色商品标识体系,建立零售业节能减排的绩效考量指标体系和认证服务体系,对于投入大、周期长的低碳改造项目实行税收减免,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实行补贴等等。除此而外,政府还需制定面向整个社会的政策,如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对低碳技术开发实施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措施,制定强制性的减排限额和产品的碳足迹标准,尽早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等,以此推动整个经济的低碳化转型。

2.推进低碳零售企业多种措施落实

政府牵头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在推动零售企业做好照明、空调、电梯及其他耗能设备的节能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节能灯具、变频空调、节能型冷藏设备、自动控制扶梯等节能设备和技术。还有应加强能耗管理、开展建筑节能、开展抑制过度包装专项工作等。

第5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创新;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166-02

近年来,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只有找到有效的策略来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建设脚步,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门技术包括电子系统研发以及电子工具设备等。利用通信设备和电子技术手段,将收到的资讯进行分析和操控。进入21世纪,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包含了众多学科,例如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原理,PLC控制,通信工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等。所以,电子信息工程的进步是众多相关学科共同进步的结果。

在现代文明中,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和因特网的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空调、电视、电话、汽车等的智能化趋势,对电子信息的运算速度以及操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同时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进步也对相关产品的改进以及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促进了许多智能化产品的诞生和进步。

2 国内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国外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这一新兴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2.1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的相关政策规范不够健全

我国虽然在过去颁布了一系列的行业性质的法律规章制度,可是在迅猛发展的电子行业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和缺失。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会导致一系列的发展障碍,例如网络盗版与山寨产品取证难,处罚轻,打击难度大。产品与技术的山寨与模仿直接导致了相关技术的开发者蒙受到巨大的损失。使得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个人蒙受到巨大的损失,从而对研发创新丧失信息,导致国内的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普及和发展相对

迟缓。

2.2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和对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关注

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已经获得大众的普遍关注,然而重视程度依然欠缺。相关公司的发展也缺乏成熟的市场监管和相关政策的支持。部分公司的生存环境堪忧,国外企业的大举入侵也导致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相关的政策法律也不健全,无法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健康的市场条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的进步。

2.3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困局

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因为对行业的扶植力度较小、国外大型公司的竞争以及国内的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导致行业整体缺乏发展的有利因素。与此同时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也相对匮乏。各个公司只能各自为战,挣扎中求生存,在不断的探索的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才的流失,与此同时,由于行业整体的竞争压力大,生存困难,所以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就会减少,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过程,没有新技术的支持,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就会流失。

3 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策略

3.1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以完善

加强加大对电子信息相关的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相关产品的出口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相关企业加大银行的帮扶作用,在贷款和担保方面的条件给予放宽标准。同时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加紧研究,针对该领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相关政策。对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予以扶持。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盗版,侵权,山寨等破坏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条件。

3.2 鼓励科技进步和发展,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产业优势,加强技术与网络的融合,提高创新意识。既要学习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提高行业整体的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企业自身也应当加大对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力度,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只是,提高创新理念,培养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最终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科技。只要不断的取得技术突破,才能更好地稳固和占领市场,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步入到良性的轨道上来。

3.3 开拓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数控车床、智能机器人等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金,而且提高了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的发展普及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可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贡献作用。电子信息也将不断的拓展到智能汽车,智能冰箱等其它的传统产品中,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加大国家的政策扶植力度,加强资金对研发创新的投入,支持新技术,新领域的开发与探索。

3.4 保障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创新,支持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基地,但在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在手机,家电,汽车,通信,数码产品等众多相关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发展路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相关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尤其需要不断的创新与进步,摆脱目前的发展的瓶颈,使产业整体迈上新台阶,获得新的增长点。

3.5 加强和完善对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过去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健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人们也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得一段时间内盗版,山寨,侵犯专利和著作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极大的损害了企业和个人的自主创新热情,也损害了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提高全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提高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完善相关规定,严格执法。通过各种合法手段维护专利权人、著作权人的利益,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公正执法,积极创新的市场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也在不断地进步。电子信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及的产品和领域也越来越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因此,更需要国家的保护与帮助。只有不断改善法规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提高和完善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才可以在将来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少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第6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互联网+普惠金融】

“互联网+普惠金融”论坛以“健康发展 温暖世界”为主题,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共同研讨如何通过机制建设及技术创新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

要发挥好“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潜力和优势,关键是要把握好金融的普惠性、商业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要关注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 井贤栋

数字普惠金融有三个支柱――科技、用户和监管,共同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促进了消费和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民生的服务,有利于消除地区以及发展的差距不平衡。

【互联网+智慧医疗】

“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以“助力全民健康”为主题,惠及全球智慧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探索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新模式,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国家卫计委主任 李斌

“互联网+智慧医疗”凝聚了信息化技术与医药科学的新成果,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已现端倪,并将为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从互联网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基本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O2O的服务,怎样通过线上把用户引流到线下,分发给适合处理他疾病的地方去;第二个层次是智能问诊,计算机很多时候能够超越医生;第三个层次是精准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第四个层次是新药研发。

【互联网+出行】

“互联网+出行”论坛以“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为主题,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交通出行领域,就“互联网+出行”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应用服务等进行探讨交流,并同期举办“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上线仪式。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 杨传堂

互联网以其广泛覆盖、高效连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交通运输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优化了运输服务要素的资源配置。交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方便旅客出行、提高综合效率、改善出行体验,也是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催生交通新业态、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CIO克拉斯・本德里克

汽车工业正在进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未来的汽车将拥有高度智能和智慧,主动探索和满足人的需求。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实现这一切的三大技术和方向,将引发一系列变革。

【互联网+物流】

“互联网+物流”论坛围绕“创新与实践――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分享和交流“互联网+物流”的政策、创新模式、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和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加强国际国内企业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物流业要把握时代机遇,以转换思维方式为起点,以加强互联共享为条件,以推进深度融合为着眼点,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积极创建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体系,推动新时期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美团大众点评首席执行官 王兴

最近的四年时间我认为是“互联网+”的上半场,也就是以用户红利为代表,以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为代表,以广度为代表,现在我们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拐点时期,接下来的下半场,很重要的一点不光是用户的广度增加,我们还要加大用户的深度。

链接

第7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经济环境消费不足原因对策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过于缓慢,且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增大。参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但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竟上升到0.47,这个数据远远地超过了国际上规定的0.4的警戒线,也大大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一数据表明了我国两极分化严重,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差距的扩大抑制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导致消费需求的不足。因此要想管理并解决农村居民的消费力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国家应积极拟定相关政策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之上兼顾公平。积极主动发挥国家职能,努力实施再分配,帮助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加速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我们也要在发展中看到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如此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压力也不断增大。如教育、医疗卫生等支出严重占用了人们的大部分收入,从而抑制了居民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这种原因就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不愿消费或者说不敢消费,而是把收入进行存储,以备不时之需。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4.78%,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这一数据表明了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从而使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消费者心理预期对其消费品进行选择和购买的时候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环境也比较恶劣,再加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这些因素都促使消费者对消M的欲望大打折扣。大大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近年我国失业人口数不断增多,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又使得失地人口大量增加,使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倒闭,这使得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同时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也使得城乡居民对消费产生抵触心理,使得居民缩减自己的支出。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但目前仍存在着覆盖面窄、城乡发展不平衡、转移接续困难、基金支付压力大、统筹层次低等比较尖锐的矛盾。因此国家应该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工作对象,逐步实现能惠及所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其中也应该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这也是决策者不容忽视的两个问题。加快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的发挥政府的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减少社会上孤寡老人的现象。争取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在一些具备相应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试点实行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并逐步发展完善。

三、消费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消费环境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如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社会信用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比较薄弱等,大大的制约着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在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等方面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不够完善,这极大地阻碍了居民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也降低了居民的消费热情。国家财政对教育方面支出和预算较低,这使得居民对教育方面的支出负担过重;药品价格过高,医疗收费持续攀升,人们看病的成本不断地上升,使很多困难家庭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而房价居高不下也使很多中低收入群体不得不“望而却步”。其次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诚信缺失这两大因素是我国信用消费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肆意流通,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社会消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人们消费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下降。最后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尽人意且本身也比较薄弱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的需求。因此逐步的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的环境从而促进其消费力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第一,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关于消费方面的政策,消除阻碍扩大消费的各种不利因素。第二,在住房方面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第三,在医疗卫生方面要严厉打击医疗机构中的弊病,规范医疗体系,从而切实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第四,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第五,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第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完善农村居民设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长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2]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4).

[3]李维新,王茹茵.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第8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近半年来,民间投资下降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在笔者看来,这些数据虽然来得突然,却也早在情理之中。当前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下降,以及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些是民间投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 政府投资下滑导致民间投资随之下降

2016年上半年的政府投资数据虽然有些好转,但这些看似上涨的数据建立在前几年已经持续走低的基数之上。其实抛开数据不谈,任何一个关注宏观经济的人都会明显感觉到,这几年中国政府基建投资的大幅下滑。

政府投资的下滑,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收紧了相关政策,比如地方政府投资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逐渐被剥离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府债务。

政府投资不振会对民间投资产生压制作用,这是因为很多私人产品的供给往往基于并依赖于公共产品的先行供给,政府投资不仅对民间投资不存在挤出效应,而且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比如当政府投资10000亿时,也会相应带动民间投资10000亿;而当政府投资缩减到5000亿时,民间投资也会减少到5000亿,但绝不会突然增长到15000亿。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是带动效应,而绝不是挤出效应。这是因为公共产品往往位于私人产品的产业链上游。比如公路是公共产品,汽车是私人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道路,汽车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由于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到处堵车,市民买车、开车的欲望就会受到压制,即使市民有买车的欲望,政府也会通过各种手段压制市民买车的欲望。比如现在世界各国所实行的车牌拍卖、收拥堵费等,而政府如果能将现有城市道路的面积扩大一倍的话,那汽车行业的销售额还会翻几番。其实堵车并非大城市的不治之症,关键是人均道路面积是否合理。连“春运”这样曾经被认为解决不了的难题,中国都可以通过修建高铁解决,那么城市拥堵又有什么理由解决不了呢?其实只要将现在各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增加一倍,拥堵问题自然解决,毕竟买车的数量也是有峰值的,不会无限增加。

正因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这种互动关系,政府投资一旦下降,民间投资很快就会随之下降。当然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这种正相关互动也并非实时的,这中间有一定的时滞,往往是政府投资启动一定时间后,民间投资才会真正启动起来。因此虽然近期政府投资数据略有上升,但是短期对民间投资的影响还显示不出来。特别是在现在的高债务环境下,民间企业根本不会认为政府投资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他们在扩大产能方面是极其谨慎的。 房地产投资下降是次因

笔者认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也是民间投资下滑的第二个因素。毕竟房地产一直是仅次于基建的中国第二大经济增长支柱,而且房地产投资的强度直接决定了上游几十个行业的投资水平。

中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宣布房地产限贷政策正式开始。随后,房地产限贷政策不断升级。当年9月29日,国务院重申要求停止第三套住房贷款。此后,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基本停止发放。贷款利率也由之前的7折变为8.5折、9折,甚至没有折扣。

2010年“国十一条”甚至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严禁对不符合信贷政策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因此这几年,中国的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无法从银行拿到资金,房地产五十强企业也只是靠信托等机构勉强维持,2015年之后信托行业也基本上停止了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在2010年左右,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约在38%-40%,非常高。但到了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1%。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关联行业是不可能去投资的。

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14%以上,在GDP中占比很大。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对于其相关行业的投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企业融资成本太高也是重要因素

自从2010年中国实行货币紧缩以来,市场利率一直非常高,中国企业融资利率可能是发达国家的5倍左右。根据微金所在今年5月份的信贷市场利率指数报告显示,近期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为28.16%,同比上升1.81%,而在西方国家银行融资成本仅为2%左右,中国融资成本这么高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

中国企业高融资成本主要是由于银行的高存款准备金造成的。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最高时高达21.5%,现在仍然高达16%,存款准备金最高时市场上60%左右的基础货币均被中央银行冻结,而处于非流通状态。即使现在这一数字也高达40%左右,市场上很多人认为商业银行有钱不放贷,其实这根本就是误解,真正有钱的是中央银行而非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已经是市场化经营,每个行长都有放贷任务,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让资金闲置的。

现在也有人用比较高的社会融资总额来说明市场上并不缺乏货币,甚至有人认为市场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这些人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理清一个逻辑,那就是现在比较高的社会融资总额并非因为货币宽松,而是因为企业“被动过度负债”。因为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没有利润,只能靠不断融资来维持运营,特别是大型国企,这才是企业融资总额居高不下的原因,因此高社会融资总额并不是货币宽松的标志,而是企业过度负债的表现,而且这几年企业过度负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9篇: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

将城乡建设用地进行优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土地合理的分配,从而找到能够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最大化的方式。而在这种土地利用中,经常使用线性规划法来进行规划工作,这种方法对于资源的配置方面有较好的优化。线性规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的方法。相比较于定性分析,线性规划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力进行土地分配优化的方式。而且相比于定性分析,线性规划的模型较为简单,避免了考虑多种因素的复杂性,而是将其他各项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又不至于将这些条件的最低要求忽略掉。将城乡土地合理分配、将城乡用地结构进行优化,既是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实现途径,又是将城乡发展统筹规划的客观需要。在当下这种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下,使用好线性规划法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建设用地的需求压力。

一、优化建筑用地结构的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已经有些地区开始尝试对建设用地进行结构优化,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保护农业耕地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中,对于建设用地的预测和规划方法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

(一)预测需求的方法

1.经济理论模型构建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假设土地相关政策不变或者缺位的状态下,通过经验和往期数据来进行估计经济增长下建设用地的“自然”扩展数量;然后对不同政策下的调控可行性做出判断,对“自然”扩展的预期值做出修正,获取在不同政策的假设下建设用地的参考值;最后在估计结果当中做出比较,选择其中最优方案作为主要参考,设置规划的控制目标。

2.定额指标法

定额指标法是根据一定背景下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和颁布时间较长但是未进行修订的部门用地规范来进行预测的,这种方法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两轮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预测会对某个目标或局部目标相对偏重,往往对于未来人口的预测准确性有较大的依赖。

3.GM(1,1)模型法

在这种分析方法当中,重要的是GM(1,1)的建模工作,针对时间序列做出建模,有利于减少误差。与传统的预测模型方法相比,GM(1,1)模型法不仅适用于样本少、波动大的数字序列,而且能够将误差积累进行淡化,从而达到对于未来时段系统的预测。

(二)方案选取

由于土地利用方面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方用地规划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显然单一的预测方案是不可取的,必须拥有能够应对多种情况的多种方案。当然,对于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值的指标,通常是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度量的;对于没有明确目标值的相关指标,则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度量。具体见下表。

二、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结构的优化措施

对于城乡建设用地的规划上面,不光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还需要在行政管理手段上进行加强,从而给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提供保障措施。

首先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推行,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统筹发展中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去认识和应对土地问题,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土地规划,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大力配合,从严查处重大土地违法相关案件。

然后是在科学规划上面多下功夫。要想从根本上面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政策、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及各类的城乡建设用地的相关准入制度,并且在相关问题上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加强土地的管理,防止非法占用土地。

并且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将城乡土地建设互相联系起来,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逐步实施;国土、水利、农业、财政、建设等多个部门共同展开工作,互相协调配合,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操作;并且同时在另一方面不断的调整土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三、结束语

研究表明,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思想指导下,以经济增长、均衡配置作为主要目标。线性规划是一种静态模型,它的优化结果可以作为土地规划方面的参考数据。但是这种优化数据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准确来说,因为不同地区的不同因素差异,没有一种的优化数据可以说是完全的普遍适应情况,很多都会出现显著差异,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这种综合的比较过程当中,这些情况都有待细化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冼梨萍,王璐,张俊平.基于线性规划的瑞金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6:302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