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根据企业现有状况, 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照明、工业节水等工作,对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瓦斯利用、电机系统改造、工广电网动(静)态补偿系统、信息集成控制系统、老旧高耗能设备淘汰更换、绿色照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过与EMC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利用EMC提供技术改造资金、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审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集团公司通过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达到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节能工作水平,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大型集团企业,并分享项目投产后的节能效益来实现自身的滚动发展。
一、项目如何确定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方可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1.技术上需要。一是,自己没有技术能力来实施,需要合同能源公司来实施;二是,该技术为合同能源公司的专有技术,技术不转让,或转让费高、不如直接由合同能源公司实施。
2.管理上需要。一是自己管理水平或工人操作水平不够,造成能源浪费不够,需要通过合同能源公司实施过程中学习提高;二是,自己实施不如委托合同能源公司实施更经济,或造价更低。
3.资金需求。一是项目投资收益不确定,或有风险,需要合同能源公司承担投资风险;二是企业无力出资建设,需要合同能源公司投资。
二、项目如何立项
合同能源项目比照重大项目立项程序,与重大项目一起下达立项计划,每季度研究下达一次,一般在上季度末(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集团公司办公会研究下季度项目,下季度初(10号之前)与重大项目立项计划一起下达合同能源项目立项计划。立项程序:
首先,项目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自行编制或委托编制(委托编制费用由委托单位管理费支出);其次,《报告》上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或技术负责部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审查后,项目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修改形成《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免标的需办理免标手续,并在申请报告中说明);第三,建设发展部根据《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编制“立项建议”上报集团公司办公会研究,同意后下达立项计划。
三、如何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必要性:通过简要阐述现状,说明项目地点,目前的能耗情况(具体指标,能耗评估详细报告可作《可研报告》附件),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节能空间;通过对可用于项目建设的节能技术、管理水平和节能效果的描述(或调研结论,详细《调研报告》可作《可研报告》附件),说明项目实施的技术途径、预期节能效果或经济效益;综合结论(或立项建议)。
2.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选择。有多种技术或方案可选的要进行方案比对,比选出推荐使用方案;没有多种技术或方案可选的,直接描述方案和工艺。
(2)详细描述所采用方案需的工程内容、工程量,需购置的设备规格、数量,需发生费用的设计、咨询、办证等其它事项。
3.投资概算
对项目所需投资做出概算或估算。两种情况:
(1)采用免标实施的,说明已办理免标手续,描述与实施单位洽谈(按合同签订程序,最终确定的合同价格)的合同总价和价格构成,以及合同价格的调整因素(如:说明哪些主材和设备为暂定价,需以后招标确定的等)。
(2)采用招标实施的,描述概算总价和价格构成,以及说明对概算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如,基础可能遇流砂层需增加施工措施等增加造价)。
4.实施效果
描述项目实施将带来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安全效果,生产效果等,重点是效益计算、投资回收期、合同期满后的延续效益;有可能带来风险(如对投资风险,将来需恢复的描述恢复成本)的描述可能的风险及影响程度。
5.合同方式
两种情况:
(1)采用免标实施的,描述所选择的合同单位的主要理由(技术、信誉、业绩、合作历史等),以及洽谈的主要合同条款(效益分成方式、工期、付款方式、合同期满后技术服务约定等)。
(2)需招标的,描述招标方案,如主要技术规格,招标方式(公开、邀请),拟采用效益分成方式和理由,主要约定条款(如工期、付款方式、后期技术服务约定)等。
6.实施计划建议
建议实施时间和理由。
四、项目组织实施
1.项目立项计划下达后,即可组织实施。免标的直接组织签订合同,招标的组织编制招标书,执行集团公司招标规定。
2.项目按照合同约定的实施工期计划进行的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安全、质量监督,计量检测,安排专人负责跟踪项目进度,布置计量器具,统计能耗数据,做好能耗评价,保证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五、竣工验收
随着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建立单位gdp能耗制度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能源统计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确保“十一五”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能源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基础和基层是能源统计数据的源头,当前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比较薄弱,基础资料欠缺,能源统计工作开展不理想。除少数重点耗能的大中型企业有比较完整的会计记录和相关的能源资料外,绝大多数小企业处于无基础资料、无统计报表、无统计台账、无统计人员的“四无”状态。加之部分领导对能源统计工作不重视,缺少专门的能源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难以反映能源消耗的真实情况。另外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对统计指标不理解,造成能源统计的基础松动,源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能源统计工作量将不断增加,人员与任务的矛盾将更显突出,对“双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部分企业对能源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统计法》明文规定:企业对政府统计部门实施的统计调查具有法定的回答义务。但有的单位对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不高,重视不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应付了事,拒报、瞒报、乱报统计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企业和单位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有的为争取投资、申请贷款、评优争先、提升形象,虚报能源数据;有的为逃避税赋,逃避节能检查,瞒报能源数据;也有部分企业轻视能源统计,胡编乱造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三是能源统计人员匮乏、业务素质不高。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非常强,难度较大的业务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按常理企业能源统计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工艺、耗能环节;应明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及计量的各个节点和步骤;应熟练掌握能源统计专业知识,但极少有企业的能源统计人员能达到要求。目前,除地市级统计部门拥有一定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外,县区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整体不高,基层企业专职能源统计员极少。能源统计人员匮乏、业务素质不高、变动频繁已成为影响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一大“瓶颈”。
四是能源统计制度不够健全。首先,能源消耗统计范围不全面。能耗涉及全社会,现行的能源消耗统计较为重视生产领域的能耗和利用效率,除规上工业有较完善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外,其它行业如农业、交通、服务业等基本上没有能耗数据来源,也没有建立能源统计调查估算制度,主要指标只能通过经济普查或有关资料进行推算,难以如实反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水平、结构、变化及趋势。其次,能源消耗统计体系不完善。能源统计不仅要包括消费,还要包括供应,目前除供电部门能够反映主要行业电力消费情况外,煤、油等行业统计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提供主要能源的调入、调出、消费及分布情况。
五是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不统一影响数据质量。在能源统计核算中需要借助大量的业务核算、会计核算资料,特别是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统计核算质量。如大中型企业或能耗较多的企业对煤炭、油料等品种的核算,会计核算往往把这些能源一次性记入当期能源消费中,但在使用时可能不是一次消费,而是分批次消费。按照“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消费、何时统计”的统计核算原则,两种核算方法存在差异。同样在消费部门向业务核算部门(仓库)领取煤炭、油料的时候,也不可能按实际消耗领取,也存在多领或少领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天然气、汽油等能源采用智能卡交易方式日益普及,在此情况下,利用智能卡购买的能源可在较长时期内使用,为了遵循统计原则,统计人员必须对总的购买量在各个报告期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缺乏专职能源统计人员和严格管理的单位很难实现准确填报。
二、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能源统计涉及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任务重,环节多,资料搜集困难,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统计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统计制度,疏通能源统计渠道,电力、交通、石油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配备统计人员,各尽其职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加强能源统计业务培训。开展能源统计业务培训是确保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能源统计队伍知识薄弱的现状,适时举办形式多样的能源统计培训班,加强统计系统内部人员、基层单位尤其是重点耗能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和能源调研分析写作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节能降耗起参谋助手作用。
三要健全能源原始记录。真实有据,准确可靠是对原始记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生产性质、规模、工艺过程、能源管理和报表填报的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能源统计原始记录,使之规范化和系统化。
四要规范能耗报表的上报。目前基层企业对能耗报表的上报存在较大的可变性,指标漏填现象普遍,能源月报之间的数据衔接不够规范。在加强企业能源统计人员培训的同时,必须规范能源报表的报送要求,建立能源数据质量责任制,加大审核评估力度,明确相关部门领导和统计人员的质量责任,严明纪律,强化约束,形成人人关心能源数据质量、个个维护能源数据质量的氛围,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做到数据、质量、责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五要改
革能源统计调查制度、完善能源监测体系。建立全社会能源统计制度,针对不同调查对象,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手段,搜集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资料,核算分行业综合能耗数据。一要完善能源供应统计调查体系,建立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各煤炭供应企业等在内的能源销售去向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二要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监测体系,尽快建立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监测指标。三要建立能源统计监测机制,制定能源统计监测发展纲要,实时对能源消耗占全市80%以上的企业和行业监测并逐步对全社会用能进行监测。
六要扩大联网直报范围。目前国家将年耗能在1万吨标准煤的千家能耗大户纳入了联网直报范围,__省确定了百家能耗大户作为直报对象。随着条件的日逐完善,可逐步扩大联网直报的范围,将能耗大、影响面广的大中型企业纳入到国家、省直接控制和掌握的范畴之内,使国家、省从宏观的角度在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能源消耗状况,这样不仅对推动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而且有利于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和地区间的横向对比。
这些令业界惊叹的数据指标来自于IBM美国罗利数据中心――这个始建于2008年的数据中心在15个月内就开始支持客户运营,远少于业界的18〜24个月平均时间。不过,快速部署并不是数据中心“罗利模式”的全部,灵活高效的建设理念才是实现以上所有数字的关键,而这也适应了数据爆炸性增长下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有数据统计,近10年来,服务器数量增长了6倍,存储增长了69倍,数据中心每年的能耗费用增加了18%,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在中国,许多企业制定数据中心决策时都会以为其行业或城市构建最大的数据中心为己任,盲目追求大规模,而忽视了整体效益,这种布局观无疑使本来就成本沉重的数据中心建设雪上加霜。
IBM的“罗利模式”告诉业界,数据中心其实可以很“经济”,而这种实用的理念与高效、节能并不矛盾。那么,“罗利模式”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关键点?近日,本报记者亲赴美国罗利,深入采访了IBM罗利数据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并期望以此文为国内的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实用主义”
催生模块化设计
一座数据中心建成不到5年,高速的业务增长需求已经使其不堪重负,数据中心究竟还能支撑多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只是个例,数据中心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开始重视的问题。
毫无疑问,数据中心建设必须有战略规划,盲目追求大规模或者走一步看一步的“短视”做法都不是能够支撑数据中心长久发展的观念。那么,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具备怎样的战略思想?
“一个数据中心数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的投资,需要持续运作20〜30年,但IT技术或计算模型却每两到三年就会发生变化。什么样的方法既能保持数据中心的长久生命力,又能应对数据激增所带来的成本压力?”IBM副总裁Steven Sams认为,模块化的设计能保证数据中心的“随需应变”,而这也是为什么罗利数据中心能够实现经济高效而又智慧节能的关键。
作为IBM第一家企业级模块化数据中心,罗利数据中心是由一座制造工厂改建而来的。IBM工程建设服务总监Philp Calabrese向记者介绍,数据中心占地面积1万平方英尺,现在已建成6000平方英尺,而剩下的4000平方英尺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快速部署,一边使用一边建设,这主要得益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什么是模块化的设计?“就是让数据中心具有可伸缩的规模,当我们需要时,我们便会增加数据中心容量,使用模块化方式增加UPS的容量、冷水机组的数量和电气开关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扩展。”Philp Calabrese这样向记者解释。
调查显示,数据中心的资本成本中60%来自于机械与电气系统,而后期的运营成本更是高达前期成本的3〜5倍。模块化设计的数据中心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前期成本,延迟40%〜50%的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成本。
近些年,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概念也在中国悄然走红,但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却不多见。模块化并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在全面、合理规划下,实现按需取材和快速部署,像搭积木一样地建设数据中心,这将使企业的战略规划面临极大考验。
在参观数据中心时,记者看到整个数据中心的规划非常清晰――N+1的基站为停电时紧急发电留出了充足的备份;水冷系统能够实现冷热水循环交替,冬天时,热水还可以用来为整栋大楼供暖;湿电池组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下为数据中心提供15分钟的供电,这所有的一切都为上千台机柜能够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Philp Calabrese提到,从基站到水冷系统、从电池组到机柜摆放,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将支持每个模块,“我们已经安装了必需的基础设施,比如空调管道的预设可以支持以后增加的其他机房空调,为此,我们只需多付出5%〜10%的成本,而不必日后再用多出30%的费用去安装设备。这一切都取决于初建时的合理规划。”
云计算为高效护航
目前,全球积累的数据数量之庞大是人们无法想像的。有数据显示,在短短3年内,IP流量总数预计将超过1.2 zettabyte(即1.2兆兆亿字节)。要获得数据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就要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优化系统来实现大规模的数据优化与分析,IBM将这一模式称之为“智慧的运算”,它是实现“智慧的地球”战略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数据中心所具有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的强大能力,使数据中心成为承载“智慧的运算”的一个理想平台。
其实,IBM自身也是云计算的受益者。在IBM全球,跨越6大洲的3.5万多名IBM市场人员日常采用IBM基于云计算的Marketing Operations解决方案进行跨地区协作;超过1.9万名员工采用Blue Insight,这是全球最大的业务分析私有云技术,它整合了近100个不同信息仓库和数据库的信息,为IBM节省了数千万美元;此外,IBM中国研发中心以及美国和印度呼叫中心团队的1200多位用户已迁移到桌面云环境,使客户端配置节省了20%〜30%。
“云计算带来了经济高效并且灵活的选择。利用云计算,IT专家能够在数据中心之间动态迁移工作负载,或者在需求高峰期间将工作负载迁移到公共云,释放出内部容量。”作为IBM云计算数据中心之一,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市场总监David Lapp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罗利数据中心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并由此阐述了IBM的全球云计算服务,这也是中国记者首次了解到IBM全球的数据中心云计算部署。
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划分为两大类――“Enterprise”和“Enterprise+”。“Enterprise” 是一个敏捷的云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类似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模式,旨在提供能够快速部署、高安全性的企业级虚拟服务器环境,适合用于开发和测试活动。因此,“Enterprise”的客户是以研发为主的企业,IBM为其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系统和软件,以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
“Enterprise+” 则是由IBM所有并运营的一个可以实现自我配置的云基础架构,主要针对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nterprise+”的交付服务,企业可以提升工作流的反应速度并降低成本,多层次的隔离和99%的可利用性对客户意味着可以放心地把业务核心流程放到云上去。
在罗利数据中心,客户可以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将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在一起。识别工作负载特性是将云计算与整体IT策略整合的第一步,是公共云的理想应用;相互依赖或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数据库和应用工作负载更加适用私有云。目前,罗利数据中心的公共云方案中包括了桌面、测试和开发的解决方案,其中每一个解决方案都可以大幅度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最高可达40%。
David Lapp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跨越异构环境和用户的无缝整合、完整性与安全性是成功实施云计算的三个关键挑战。“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意味着理念的全新改变。”
打造“服务管理”能力
对于数据中心,物理结构、系统利用率与可用性并不是所关注的全部,其交付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以及预测容量需求和系统异常的能力更能考验数据中心的生命力,这些被称为“服务管理”能力。IBM对CIO的一项调研报告指出,数据中心未来容量可能存在减少50%或增长200%的突况,因此,运营好一个数据中心往往比建设好一个数据中心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如何用系统化的方法管理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在建立一整套管理运营体系方面,“罗利模式”确实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在高灵活性的模块化战略选择下,罗利数据中心采用了“所见即所得、集成优化控制、融合流程支持”的一站式管理理念,即针对数据中心的业务类型和个性化需求,无缝集成各种先进的IT 、资产和机房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主动有机融合多源监管系统和多源数据,消除传统运营管理的孤岛和“烟囱”效应。
整合的管理模式需要集成化的解决方案,“罗利模式”则采用了先进的软件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数据中心的运营进行优化,同时采集详细信息来帮助制定容量规划,以实时监测,实现持续的能源管理。
“罗利模式”集成了IT设备、数据中心,并且构建了楼宇自动化系统,设立了超过8000个分支电路监测点用来自动监测IT系统,利用2000多个传感器采集计算机机房空调的温度,同时还安装了3万多个基础设施和环境传感器。
而这所有的数据均被软件加以集成、分析。在数据中心,记者能清晰地通过IBM Tivoli软件从显示屏上看到整个区域的温度显示,绿色代表温度较低、红色则代表温度较高,IBM卓越工程师、Tivoli行业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Jim Fletcher向记者介绍,在集成化的解决方案下,所有的设备都变得更为智能。“我们安装新设备,甚至在订购前就可以从软件中了解电力、占地面积和冷却等方面的需求量;基于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能够产生3D热量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建模技术,还可以模拟服务器摆放的场景,从而确定最为理想的服务器部署。”
链接
“罗利模式”的高能效方法
罗利数据中心高能源效率方面的最佳实践每年为IBM节省180万美元的成本。而如何实现高效能,有时往往并不是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经济实惠”也同样能够达到高效能的目的。
IBM院士、首席工程师Roger Schmidt是“Heat Exchanger-Rear Door(背式热交换)”专利的发明人。这种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机柜的摆放方式就能将整体温度降至26.25摄氏度左右,而一般的机柜温度是37.5摄氏度左右,有时甚至能达到5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