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对突发事件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公路法;公路突发事件;法律;法律责任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问题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
研究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须从公路突发事件应对的责任认定入手。认定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是归责及承担责任的前提。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包括公路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信息与宣传、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公路突发事件责任的认定也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认定。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归责问题
公路突发事件法律责任的归责是对认定的责任进行归责。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三个原则划分适用来承担责任。根据认定的责任主体、心理状态、违法或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的不同,适用归责原则也不同。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承担应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及《国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均未对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明确规定。
二、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法理分析
(一)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认定的法理分析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的认定应从法律责任构成要素着手分析,即:责任主体、心理状态、违法或违约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责任主体与责任的有无、种类、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公路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责任主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市区以上公路管理机构及其公职人员。心理状态即行为人实施违法或违法行为时的主观方面,不同的心理状态决定了某行为是否有责任及承担何种责任。主观过错不等于动机,是针对违法行为的主观思考。即公路管理公职人员并非故意犯错,若其对违法行为有过主观思考就需要承担责任。违法或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核心要素,公路管理各机构及其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公路管理各机构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或违法行为,给他人或社会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伤害,则构成损害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公路管理各机构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合法,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也要承担责任。违法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如果某种现象的出现是因另一现象的存在引起的,则二者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有无,是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环节。一个损害结果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法律只考虑其中与法律责任认定有关的因素。比如未按规定及时公路突发事件警报,导致预警不及时造成损害的,法律所关心的是未按规定及时公路突发事件警报。
(二)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归责的法理分析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中产生的责任涉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公路管理公职人员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追究其本人的行政责任:①公路管理公职人员的本人过错所致,非由公路管理各部门的命令、委托所致,如越权或。这种违法属于个人违法,按照责任自负原则,在公路管理公职人员所在的机关承担责任后,追究个人的行政责任。②公路管理公职人员的行政违法是公路管理各部门命令所致。此种行为属机关违法,原则上由公路管理部门单独承担责任。但如果公职人员明知公路管理部门的命令违法仍执行,视情节与后果亦可同时追究公职人员的责任。
(三)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承担的法理分析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中产生的责任承担形式主要是行政制裁。行政制裁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惩罚措施。这里的行政法律规定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国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行政处分指对违法失职的公路管理公职人员或受委托的公职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及开除等惩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已明确规定各种违法行为的承担方式。情节较轻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制度思考
(一)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认定的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做以下认定:
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突发事件或次生、衍生事件发生。预防包括气象、强地震、突发地质灾害、洪水堤防决口与库区垮坝、海啸灾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事件、重大恶通事故影响信息、紧急物资运输信息、公路无法运行等信息。
迟报、谎报、漏报、瞒报公路突发事件信息,或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
未按规定制定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未及时按应急预案执行。
未及时开展公路修复、恢复通行等善后工作。
截留、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公路突发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等
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
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
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公路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归责的思考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的归责,应从责任主体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根据前文认定的责任,做如下归责:凡公职人员因主观错误产生的违法行为,包括对违法行为有主观思考非故意的非法行为,均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公职人员因公路管理部门的命令造成后果的,原则上由公路管理部门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若公职人员明知是错误命令仍执行的,按照公平责任原则承担责任;若公路管理机构领导者违法,按照责任自负原则承担责任;若公路管理机构违法,领导者需按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连带责任;若因公路管理机构领导者指挥不当,造成机构及其公职人员违法,领导者应按公平责任原则,承担行政责任。
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承担的思考
《国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应对责任明确承担,这对以后应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工作起到很大警示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第六章法律责任已对责任的认定与承担做了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这些规定符合公路突发事件应对责任承担的法理学原理。应该将公路突发事件纳入《国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作为独立的一章,完善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制度。
参考文献: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招商局认真按照##政发[2009]12号文件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局内全体干部职工的培训与教育,并充分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对照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充分的自查,做到了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到位、宣传到位和贯彻到位。现按照应急办的通知要求,将招商局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到位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综合办、项目办、资源办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综合办公室,负责学习培训、组织自查、提请领导组复查和整改工作。尤其是在学习方面,以集中培训的方式,把学习《突发事件应急法》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能够熟练撑握和正确使用相关应急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让职工充分认识到该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确保应急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
二、切实提高认识,确保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到位
在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培训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公共防灾应急手册》等教材,由综合办主任及时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传达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重点内容,并结合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启发干部职工动脑思考安全,促使干部职工互相开展安全教育,做到了融安全的宣传于各项活动之中,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宣传舞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工作落实,确保将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到位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全局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大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力度。同时,招商局的安全工作制度也进一步健全,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条例、安全教育制度等等。
一是做好各种节日期间的安全和保卫工作。为保证春节、五一、十一及清明、端午等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由综合办、项目办、资源办三位主任牵头,安排专人对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着重落实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值宿制度,定岗定人,坚持日常检查,领导亲自值班,切实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办公安全工作。
二是做好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因招商局现办公楼为原农机大厦,作为在区政府综合办公楼外工作的单位,我们切实着重加强了对消防安全工作,在各楼层、楼道口内均安装了消火栓、配置了灭火器,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消防器材使用培训。同时,在易发生火灾的地方、重要场所都悬挂好消防安全标志,起好警示作用,提醒全局同志严格执行防火管理措施,基本做到了将一切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做好用电安全工作。招商局的办公设备,尤其是电器设备较多,用电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因电路故障引发火灾,切实加强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有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经常组织人员检查和维护各办公室的照明设备、电器设备,检查防静电和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做到细而实,避免疏忽大意而造成消防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是做好防盗等安全工作。招商局十分重视防盗工作,对防盗工作坚持从细处、实处入手,力求万无一失。对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等贵重仪器均有专人保管。并在财会室等重要场所均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现现金不过夜。同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日常均有人值班,值班为全天候,并设有专职门卫室,平时能对进出人员、物资等均作好登记、核对工作。
五是做好检查和抽查等工作。定期及时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由领导小组组织对各个办公室进行检查和重点抽查,对发现的不符合应急法规定的予以批评和教育,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进行整改,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在自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个别同志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部分干部职工还不能熟练使用灭火器;
关键词:突发事件;护士;应对能力
突发事件具有演变迅速、危害性大、处于急速变化的环境中等特点[1]。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正确面对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护士需要加强训练的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方法。
1护士应对突发事件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1.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失 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训练中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流程、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系统知识,导致护士进入临床实践工作后,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缺失。
1.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就诊患者中携带乙肝、丙肝、HIV病毒人数不断增多,加之突发事件中可能面临某些烈性传染病的导入,使处理突发事件的护人员感染危险性增加。护士因不能准确及时评估突发事件中患者综合情况,导致不能采取正确有效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增加了处理事件时自身感染的危险性。
1.3处理不当贻误处置 因突发事件常处于急速变化环境中且演变迅速,故第一时间内采取正确处置方法将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2]。护士在有限时间内若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协助处理措施有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
2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2.1多样化培训 结合各院医疗中心任务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做多样化培训。
2.1.1集中理论培训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组织护士学习停电、停水、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护理应急流程;暴徒暴力事件、大批中毒、外伤伤员、乙类以上传染病等防护救治程序,并通过考核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1.2实践模拟训练。将护士随机分组处理不同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正确处置流程,同时演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扎术及转运各类患者等方法,并将此内容做为操作训练重点,要求人人掌握。
2.1.3护理骨干专项指导。抽调科室专科护理骨干就处理突发事件中常见急救操作进行专项指导。如气道开放、心电监护、电击除颤等操作的配合,避免紧急状态下面对复杂操作护士手足无措的现象发生。
2.2心理认知能力的建立 处理突发事件时,认知能力的欠缺及判断力的不成熟常会导致护士产生各类应激反应,若不能正确引导,则会给其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疏导突发事件处理中护士异常心理是确保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由于处理突发事件时情况危急,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环境变化或者各族患者的处理特异性(语言交流困难、宗教习俗差异、文化差异等)都会给护士生理心理造成双重压力。针对以上问题,除对护士开展全面防护培训外,还可根据现有条件聘请感染科专家、心理咨询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疏导护士心理问题。组织多样化文娱活动,如棋类比赛、羽毛球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最大限度的帮助护士调整心态,使其以积极良好的心理状况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
2.3督导应急预案的演练,强化危机意识 按照各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护士参加预案演练,包括接诊患者、分诊患者、准备抢救环境到协助救护及转运患者等系列环节。通过"似真非真"情景模拟,对抢救过程进行再现,树立现场危机意识,培养护士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能力,从而提高护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2.4根据地区及医院实际,设立特色任务 各地区存在地理位置、民族情况的差异,间接导致突发事件的某些地域性特点,如高原地区的肺脑水肿;边疆地区的民族情况;军队医院的维稳任务等。可根据本地区地域特质及可能面临突发事件的特点,设立特色任务。如边疆地区设立少数民族护士担当门诊导医工作,畅通与民族患者的沟通交流渠道,组织护士学习本地区常用民族语言,做到能和民族患者进行基本的问候和交流;军队医院强化条令条例的号令意识,开展野战条件下救治演练等。
以上是正在或有待解决的、有关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护士面临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多样化培训、心理认知能力的建立、督导应急预案演练和根据地区特点及医院实际设立特色任务4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力争增强护士综合素质,面对突发事件,护士不因知识的匮乏或心理上的恐惧而退缩,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
参考文献:
[1]杨一风.危机管理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3):268.
[2]方桂珍.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
二是抓紧时间。爆发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和影响广泛,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而且互相交织,产生连锁反应。稍微延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首先要树立时间至上的观念。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者,反应迅速,行动快捷,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必须决策果断,判断准确,及时发出指令,实施预案,安抚民众,维持秩序,在最短时间及时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公安、武警、、民兵、医护等力量迅速投入救援和处置。
三是信息。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人民政府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信息的权威性。及时准确信息,是宪法和组织法赋予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权力。主要二个方面内容: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及其实施过程;制定或者决定的命令文件、资料、情报等。这种信息具有知晓性与强制性,在特定条件下对社会公众具有约束力和指向作用,可以避免破坏分子利用此时机造谣惑众,让人民群众理解和配合执法机关执法,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效率。
四是把握顺序。一般来说,处置突发事件,要按照评估标准,遵循一定的顺序,卡住关节点,分清主次,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主要后次要,先直接后间接。当然,不一而足,视情而定,不必死搬硬套。如果有法律依据的,要遵照法律执行。但无论如何,要有条不紊,步步为营,采取各种手段,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控制事态发展,最终得到圆满处置。比如,对于群体性暴力事件,一是立即组织力量抢救生命;二是火速封锁现场,或者驱散围观群众;三是在尽可能靠近事发地设立指挥中心;四是迅速决策并安排落实处置预案;五是向上级报告;六是针对薄弱环节寻求援助;七是迅速建立新的通讯联络;八是对下一步事态发展评估,调整改变方案。
五是灵活变通。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不是像演习那样,按照事先既定目标方向伸缩;具有不同性,不同的突发事件处置方法大不相同。在制定预案中,要体现突发事件特点,保证执行方式的灵活性,应当是指导性计划,提些原则性要求,及最终达到具体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领导者应当善于捕捉契机,适应具体实际,因地取材,因事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灵活运用方法,充分挖掘并发现不同层次人才,大胆改革创新,分别发挥各自作用,将预案中原则性要求,与其特长融会贯通,兼顾各种力量协同配合。
六是协同作战。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职责不同,职能各异,各自的利益取向也有差别,介入的方式和程度也不相同,如果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就会各行其事,分散力量,不利于发挥整体优势,甚至出现混乱局面。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分工,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注意加强协同配合。值得注意的是,要分工不分家,互相援助,没有必要明显分清你与我,而打“小算盘”,除了完成份内任务外,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的部门。
七是科学处理。首先要科学确定突发事件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是民族宗教问题,还是干群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冲突;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责任因素,等等。其次要科学决策处置,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科学方法,把握科学思维,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等智囊团作用,避免盲目决策,导致处置失误。
八是依法应对。据统计,目前我国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30多件、部门规章50多件,包括防洪、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防汛、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矿山安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民兵战备工作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也是应急管理的总法。巧妙运用各类法律法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动员一切力量,把突发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九是适度应对。适度,即恰如其分,方法得当。适度应对,就是不管社会性突发事件,还是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在处置上均要把握好这个度,既不过“左”,也不过“右”,慎重行使权力,恰当兼顾各方利益,把社会负面影响减少,把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尊重客观规律,注意分析突发事件起因及特点,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科学认识突发事件性质,适时把握控制力度,见机调整处突措施,既要防止过紧,又要防止过松。
作为新闻媒体日常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其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由于突发事件具有其突然性的特点,对于媒体来说,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也是对媒体日常工作和新闻报道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考验。同时,在资讯传播手段异常丰富的今天,谁抢占了突发事件报道的制高点,谁就会有效赢得受众!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新闻媒体能够构建起一套有效的新闻应急指挥机制,对于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明晰突发事件概念,认清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说起突发事件的概念,我国在相关法律中已有明确的界定,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例如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11年的温州“7.23”动车事故等。此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都是猝不及防,无法预知。在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损失的同时,同样会给关注此事件的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冲击和震撼。同时,突然发生的灾难,也会造成人们对信息需求的饥渴,并成为短时间内社会关注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对于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有关专家形象的比喻说,突发事件是检验媒体能力的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媒体对新闻的掌控能力和报道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并且不断演进的情况下,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将是无可替代的,即媒体将扮演信息沟通者的角色。一般情况下,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过程就是媒体对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过程。因为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如同处理危机本身一样重要。因此,媒体应对突发事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机制不畅,制约突发事件报道的有序进行
首先,媒体报道突发事件条条框框较多,影响报道效果。由于突发事件包涵着许多负面新闻信息,对其报道会引起社会诸多不良反应,影响社会稳定。同时,由于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遂行和平演变图谋,突发事件报道稍微拿捏不准,就会为敌对势力所利用,这就导致这类报道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从而使传播效果难以把握,使新闻管理部门和大众传媒陷入两难境地。从而造成长期以来,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即能捂就捂,能不报就不报的情况。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手机等自媒体的兴起,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无法再进行拖延,从而加速相关主流媒体和新闻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报道上,采取更进一步的开放态度。
其次,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媒体机制不健全,影响突发事件报道。如上所述,由于突发事件报道具有复杂性,因此,在既往的年代里,无论是从主管部门,还是相关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采取的基本是捂与拖的策略,并未建立有效的机制,制度与法律。然而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信息传播手段日趋丰富的情况下,没有有效的制度和法律做保障,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主管部门在管理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所面临的难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相关信息需要迅疾传播,然而一些媒体仍旧按部就班地进行,往往会导致丧失报道的最佳时机小国的出现,从而会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处理,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条条框框的束缚,制度的缺失造就了当前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存在的不足。近年来,虽然国内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关制约因素仍然未得到彻底的清除,这就需要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和应急机制。从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出击,迅速抢占突发事件报道的制高点,从而赢得主动权。
三、构建完善的应急机制,抢占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
首先,要有完善的领导体系。由于突发事件报道具有突然性和复杂性,因此,对突发实现的报道必须具备精准的判断和协调指挥机制。有鉴于此,建立高效的领导体系,是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的重要环节。启动突发事件下领导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
其次,制定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有准备之战。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损失程度,突发事件有重大突发事件,一般突发事件等特点。那么根据突发事件的程度,以及自身媒体的特点,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规模、手段、方式等制定详细的预案,使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自身能第一时间启动预案,根据预案分级制度,动用相应的报道规模和资源,从而确保突发事件的报道高效运行。
其三,做好人员的统一调配和储备,发挥招之能来,来之能占的功能。做好应对突发事件,人员的储备必不可少,从信息采集,到,期间涉及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多个工种。因此,能够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第一时间,打破部门层级限制,建立以报道突发事件为核心的特别任务编组尤为重要。
其四,构建技术保障体系,为突发事件提供后勤支援。面对突发事件,抢新闻是当务之急。谁能抢先发出消息,谁就占领了突发事件的制高点。那么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技术保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下,媒体的报道已经开始由今日报道发展到现在报道的阶段。因此,在今天的突发事件报道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连线报道。就是这简简单单的连线,首先我们就要准备的就是通信传输手段的准备,如卫星电话,3G传输设备等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做好新闻的时时报道提供了基础,而这些技术设备的支持,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准备,以保证事件发生时,设备能够即启即用。
四、建立于政府沟通机制,确保获得准确信息
关键词:突发事件;大学生;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以贵阳中医学院在校学生400人为调查对象。按照各学院学生比例,选取基础医学院学生251人,药学院学生82人,骨伤学院学生67人,平均年龄(19.6±1.1)其中大一125人,大二136人,大三139人,各类人数比例都均衡。此外调查过程中未区分性别,采用男女随机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对象中,基础医学院学生较多占63.8%,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而剩下的学院的学生比基础医学院的学生所了解医学知识相对较少。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文献研究为辅,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问卷均是统一发放当场填写回收,回收问卷的时候均对试卷进行检查核对。
1.2.2 问卷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由20道题目组成,题目设置类型主要集中在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火灾,学校暴力事件,突发疫情和疾病等学校常见突况上,以了解我校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还特别设置两道题目来调查我校学生对于学校是开设安全教育相关选修课程的需求情况。
1.3数据分析
将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数据统计,然后将调查数据输入统计表进行分析,在保证数据分析准确、客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性的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科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
2.1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认知不足但是期待开设相关选修课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小部分学生对学校是否应该开设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选修课程漠不关心,但是有72.77%的学生认为应当开设相关课程。这一调查结果与黄小欧等[1]的调查结果一致。相比之下,骨伤学院学生对于开始相关课程的要求要比其他两个学院强烈。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想学习应对突况的相关知识,但是仅有20%的学生会主动学习关于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知识。
2.2面对突发灾害学生处理方式方法存在不足
面对突发的疫情或疾病,过多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比如甲型H1N1流感的来袭只有34%的学生会很谨慎的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对于身边同学突发急病的情况有6%的学生会不知道如何处理,仅有24%的学生知道打电话给校医院;甚至有29%的学生不知道也不能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校保卫科和校医院的电话号码。见表2。
然后,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仅有36%的学生知道自救和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面对校园和社会的暴力事件,比如遭遇黑社会势力威胁时,有11%学生会选择自己解决,77%的学生会选择向警方求助。面对宿舍楼突发火灾情况,大多数学生知道学校灭火器等的放置位置,但是仍然有13%学生不知道正确的逃生方法。这一调查比例与刘B,张金学对湖南长沙高校学生应对火灾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稍低[2]。
3 讨论
从上面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安全教育和应对突发事件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在面对突发事情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准确的处置方法,这个与王利[3]的调查结果一致。
调查发现,面对突发的疫情或者疾病,有29%的学生不知道也不能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校保卫科和校医院的电话号码,这说明我校对于校保卫科和校医院的宣传普及教育做的还不到位,应该加强对于校保卫科和校医院部门职责和联系电话的普及,方便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保卫科和医院。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仅有36%的学生知道自救和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而很多自然灾害瞬息万变,没有规则,难以精准预测和把握[4]。所以我们应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平时多开展有关突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同时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骨干的核心作用[5]。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增强学生骨干力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临危机动处置能力.让学生经常参加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同时培养起一部分骨干力量,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在自然灾害下的逃生能力。
面对突发的火灾,仍然有13%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逃生方法。发生火灾后掌握正确的火灾逃生办法非常重要,遇到火灾时首先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放弃希望,要做到早逃生,逃生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前进,以免受呛窒息[6]。除此以外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消防演习,注重学生消防技能的养成,增加学生消防知识的储备,更好的提高其应对火灾的能力[7]。
除了突发自然灾害,和突发的火灾,学校发生的暴力事件也经常发生,可能遇到有心理问题的人持刀或危险器物伤人的事件,也可能会遭遇黑社会势力的威胁等。调查显示在面对学校暴力事件时,大多数学生知道第一时间通知学校防保科或者向警方求助,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去解决问题。
4.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为了实现对学校突发事件的更加高效的处理,应该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的处理机制[8]。首先是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应该加强学校的安保措施,有必要在学校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定期演练;其次是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反应机制,努力做到更早的发现突发事件,发现后更快的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更好更快的做好相关的处置。最后是完善突发事件的扫尾工作,处了逐级上报事件之外,还要在每次突发事件后做好各个相关部门的反馈与总结。
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通过采取强化安全管理,开展应急演练,设置相应的选修课,加大安全相关知识的普及,重点培养部分学生骨干力量等相关措施,来逐步营造学校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就会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文化改变行为的功能,有助于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师生的安全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能力,形成预防突发事件的坚实堡垒[9]
参考文献:
[1]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57-58
[2]刘B,张金学.大学生应对火灾能力现状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高校学生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412-413
[3]王利.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与能力培养[J].才智,2013,(14):371
[4]易良春.我国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探析[J].华章,2012,(33):152
[5]孙爱玲,刘玉.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现状与提升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5,(2):117-118
[6]陆亚炜.论大学生在火灾中如何逃生与自救[J].科技视界,2014,(2):319-348
[7]刘B,张金学.大学生应对火灾能力现状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高校学生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412-413
关键词:突发事件 经营风险 协调供应链
1 企业突发事件
什么是突发事件?有学者是从其突发性进行界定的,特别强调其负面影响。如有学者这样认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及到生命财产的重大事件,诸如飞机失事、火车脱轨、轮船沉没、毒气泄露、火灾、爆炸坍塌、漏水、漏油等恶性事故;有学者从系统论角度分析其发生原因和过程,如有学者就认为,突发事件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系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遭到破坏,系统的行为出现异常情况而发生质变的一类无秩序的意外事件,这类事件是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本文中采用后一种观点。
2 供应链协调机制
供应链是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联结起来的多个实体构成的供应网络。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针对供应链中成员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模式:集中控制、协作控制和协调控制。实践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要考虑更为复杂的产品供应、需求方面的不确定性等情况,所以人们把供应链柔性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当中。
2.1 供应链组织柔性协调机制
2.1.1 供应链成员变动机制 供应链构成是动态的,其成员不断更替。供应链成员的变动机制即成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其实质即为对参与供应链的企业表现进行不间断的追踪考核,按考核结果对不适应供应链整体运行的企业进行淘汰并重新吸收新的合作伙伴的一系列规则、指标和程序的总和。
2.1.2 信任机制 对于一条供应链来说,成员的相互信任是良好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成员企业必须意识到没有信任只有猜疑的供应链不会有任何竞争力。只有当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做到相互信任,才能充分共享市场信息甚至部分商业机密,促进组织间知识流动。并且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因机会丧失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才会得到宽容和谅解,整个链条才能在企业关系融洽的基础上良性运转。
2.1.3 界面融合机制 供应链界面融合机制,指供应链各成员在信息、物质、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解决界面双方在专业分工与协作需要之间的矛盾,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和供应链绩效的最优化。界面融合机制致力于实现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沟通各项价值活动,改进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保持供应链整体运营的协调性,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
2.2 产品柔性协调机制 供应链的产品柔性与供应链组织柔性的不同在于产品柔性描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应变能力,并且产品柔性更直接的决定了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2.2.1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是供应链的灵魂。要使信息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共享与传递得以准确、完整、及时,除良好的信息系统界面外,仍需在供应链中构建关于信息内容共享与传递的机制。供应链运转需要传递的数据包括:销售历史记录和需求预测、存货水平、生产进度、生产能力、促销、运输计划。这些数据必须是实时的,通过因特网或私人专用网络以在线形式提供给需要的组织或个人。
2.2.2 柔性制造机制 为应对消费者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制造商需要具备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能力。但是这将影响生产的规模效益,产品成本上升,降低供应链竞争力。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利用投机延迟生产原理。
2.2.3 柔性库存机制 库存是平衡供需时空差异的缓冲器。由于供应链缓冲库存的建立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所以各节点企业必须在缓冲库存的建立及成本的分担上进行协调。
3 协调供应链应对企业突发事件策略分析
为了给企业在今后发生的突发事件时能有所参考,以下将用协调供应链的理论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
3.1 建立良性的供应链成员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中,合作是其管理的核心。但由于供应链中各企业自身内部的业务调整变化或外部环境的变动,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不稳定的,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及时作出调整,重新进行选择和优化,所以供应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要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取竞争优势,就需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使其保持异质的特征。进一步讲,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就是树立合作竞争的经营理念,并确立面向合作的企业文化。 转贴于
3.2 构建供应链的界面融合机制,获得协同效应 协同是供应链的生命。构成供应链的各企业可能存在文化、工作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不同,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的话,即使选择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的信任机制,也未必能获得供应链的协同效应优势,因此,必须构建相应的整合机制以获得协同效应。要求企业除了在构建供应链时选择与自己的文化内容相近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外,还必须考虑与其他企业进行文化和战略的协调与整合,打造供应链的统一文化或使各家文化互相融合,增强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于企业文化和战略的整合,往往需要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磋商。
3.3 建立供应链柔性库存管理制度 库存控制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最初就是从解决供应链企业存在的库存问题开始的,所以解决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迫在眉睫。这时候需要建立一种以系统、集成的管理思想对供应链的库存进行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优化运行的库存管理制度,即VMI系统。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供应方对需求方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在已经达成一致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方来管理库存和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目标框架也会经常性地被修改和调整,通过持续改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这是VMI系统的目的。
3.4 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原则 供应链成员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合作中的地位和对利益追求的权力是平等的。供应链企业利益分配方案的群体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使得最后制定的利益分配方案更容易让成员企业接受,对成员企业更具有鼓励性。①供应链各企业分别建立对外协调部门;②各协调部门共同确定合作利益分配的原则。利益分割之前,应该共同制定一个利益分配原则,以免以后引起纠纷无章可循;③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④利益分配方案的有效合理实施;⑤修正利益分配方案经过初次的利益分配后,由于模型本身的不足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或由于其它的原因,可能造成利益分配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这时就需要供应链各企业去协商解决,尽量使各成员企业都认为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知网.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评述.经济经纬,2004.
[3]袁辉.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研究.安全,1996.
[4]任德生等.危机处理手册.新世界出版社,2003.
[5]刘安国,孔祥雨.供应链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障碍分析.情报杂志,2007.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预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78-03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叛逆心强,容易冲动。一旦在校园内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就可能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学生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个人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只是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应先从学生自身找原因。学生殉情,说明他们自身的生命观念淡薄,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学生喝醉酒掉入湖中,说明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弱;学生被人殴打,不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是以暴制暴,说明自身的冲动和无知。
学校原因 如果学校管理到位,没有漏洞,可以说,一些突发事件可以避免。如学校在新生一入学就应进行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而且还属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要培养感恩意识。对于学生喝醉酒掉入湖中溺水事件,如果学校在湖边设置护栏,相信这种悲剧可能会避免,如果学校经常开展安全教育,禁止学生在校期间饮酒,并说明喝酒的危害,相信这种事情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
家庭原因 一件事情的发生原因很多,除了学生个人原因和学校原因,还有家庭原因。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亲经常喝酒,孩子也会学着喝。如果父母非常乐观、积极,家庭环境和谐,那么,他们的子女怎么会跳楼呢?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突发事件的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宝贵的、神圣的,因此,我们应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我们的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优良道德传统,西方哲人们也很早就注重对生命的精神追求。而生命没有了,一切都无从谈起。
对学校的影响 一个学校要想招生好,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口碑,必须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有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可是,如果学校总是发生学生跳楼事件、学生酗酒溺水事件、打架斗殴事件,对学校的形象会产生巨大的损害。试想,哪个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一个经常出事的学校读书呢?
对家庭的危害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未来,父母会尽可能给子女创造舒适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可是,如果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出事,他们是多么的伤心啊!笔者曾亲眼目睹父亲和母亲痛失18岁爱子的情形。他们的孩子是从楼上失足坠亡的。他的父亲一见到孩子的遗体就当场昏厥了。其母亲像疯了一样到处找她的孩子,在孩子的出事地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能接受孩子已离开人世的现实,丧子之痛的哭喊声十分凄惨。可见,学生出事给其家庭带来的灾难无比巨大。
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
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自身力量并迅速请求社会有关方面快速开展各项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当事人员必须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向相关领导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以及采取措施情况、进展和下一步打算等。相关领导再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等级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立即指挥启动学校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确定的相关人员职责开展工作。学校一旦出现学生突发事件,如死亡、打架、盗窃、抢劫等,学校有关人员应沉着冷静,并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如遇学生跳楼等重大事件,第一反应是打120急救电话,因为救人要紧,同时,拨打110报警电话,让警察出面保护现场,一定要及时通知家长。要保护好其他学生,及时疏散学生回教室或回寝室,尽量使他们受到最小的影响。学校应通知所有班主任到位,对学生进行情绪安抚,消除恐惧。同时,学校负责人要开会查清事件的责任方:如果责任在学校,学校应找出负责人;如果没责任,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并注意收集证据。如果碰到有的家长无理取闹,严重影响学校的公共秩序,可以请求警察帮助,依靠政府加以解决。
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事情的处理都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对事物的控制,最好是在事前,就是我们所说的预防。如何预防学生突发事件呢?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开学初、放假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要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弟子规》,教育他们要有感恩意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懂了感恩,学生就会更加爱自己、爱他人。另外,可以让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妈妈再爱我一次》、《背起爸爸上学》等,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班主任要定期召开安全班会,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学校要开展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安全管理的方针是“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的保障体系;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学校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安全管理重在切实落实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注意房屋安全,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学校住宿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应安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学校场地不得出租,严格审查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资格。对有潜在危险的地方,如危险路口、湖边等要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学生发生意外。在晚上,湖边一定要有灯光照明,防止学生掉入。如有必要,可在湖边设置栅栏。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网上传出了“最美教师”的事迹,这位教师发现学生没来上课,马上就与家长联系,发现家长也不接电话,原来全家集体煤气中毒。由于教师发现及时,救了学生全家人的性命。如果发现学生有旷课、夜不归宿现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 可在校内设置“安全员”这一岗位,专门负责校园安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化解学生间的矛盾,防止恶性突发事件。学校也可设置心理咨询师,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学校可采用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校门必须有出入证,防止校外闲散人员进入学校闹事。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应建立和完善校园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制定和完善校园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与方法,以提升学校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让师生树立起危机意识,正确理解校园学生突发事件,有效防止校园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发生学生突发事件给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袁晓波.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M].符彩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5]薛澜,钟开斌.科学应对危机[J].科学中国人,2004(1).
[6]吕剑红.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1(6).
[7]程鹏.浅议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10(6).
近年来,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日益严峻的趋势。因处理不当而引起激化的事件也屡有发生,这反映了高等学校在认识和处理突发事件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为此,如何更好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对于维护高等学校稳定、保障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努力消除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
高校内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科研、后勤、治安保卫、学生管理等方面,而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成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线”。因此,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努力消除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各种诱发因素,需要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学生工作部门,要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特困生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要继续关心和扶助贫困学生,积极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尽可能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后勤管理部门,要切实解决与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育人意识,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师生各种实际困难,努力消除因生活费用、服务质量等方面问题而诱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保卫部门,要加大对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积极配合当地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管理部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娱乐、个体经营、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消除一切可能诱发事端的隐患,尽可能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宁的校园环境。
二、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营建校园安全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建设安全文化,发展安全科学”的迫切需要,它是以安全知识、安全心理、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为内容的文化氛围。高等学校应重视、营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一要以安全教育为校园安全文化的基础、核心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开展校园安全文化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二要组织、支持以校红十字会为主的学生团体举办经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讲座,应急安全的现场演习,开设安全网络等。三要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有关专职、兼职教师和部门应加强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指导、督促及参与,确保校园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发挥高校宣传媒体的主导作用,加大信息的透明度,维护知情权。
突发事件发生时,恐慌心理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心理,公众迫切需要得到信息。如果宣传部门不能对事件进行迅速反应,在传播中抢占先机,夺取舆论制高点,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在学校报纸、电台、校园网上学校的应急规定和措施、事件的进展情况,消除学生的疑虑,指导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就不能有效防范各种谣言、小道消息的发生。 .高等学校应发挥宣传媒体的主导作用,增强报道的科学成分,以冷静、客观、理性的方式看待危机的现象,剖析危机的本质,探讨应对方法,使公众信服。同时应加大信息的透明度,维护知情权,加强群防群控,将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它既是行动信息发展与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
四、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契机,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经教育。
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诚信友爱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使学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加学校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性特征,是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的环境基础。它可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安定有保障的生活环境,更主要是在心理上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良好氛围,人与人之间各种交往在文明友善的环境中进行;其次应该是在外部互动过程中,发挥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与教育功能,为学校缔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外部环境。
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立足教育,以课堂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途径,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途径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组织一支由专业人员和学生工作者组成的工作队伍。一方面由专业人员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直接的、系统的咨询服务以及肩负对学生工作者及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工作者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人际关系等情况比较清楚,能为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把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动向提供有效信息,同时,能促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接受咨询中心专业人员的帮助。
2、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解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不适,减轻他们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增强抗挫折的承受力,学会挖掘自身潜能,去更好地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另外,还可以通过开辟宣传橱窗、分发知识手册、举办“心理卫生活动周”等方式,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去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在校学生以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定期监测,并为那些从档案上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发出通知,请他们前来咨询,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及时跟学生工作者联系,交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地实施干预,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专题讲座针对特殊群体和特殊问题,其目的是以大学生在特定时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群体规模上的指导。例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讲座内容侧重于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讲座的主题是关于职业选择和社会适应的话题;在期末考试前,开设消除考试焦虑的讲座;在平时举办的讲座大多可涉及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5、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工作是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学治疗,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小组咨询、电话咨询和书信咨询四种形式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针对求询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通过与求询者协商、
交谈和启发,帮助求询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一定要注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二者是有区别的,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际关系、学习、恋爱、教育、职业选择等适应与发展问题:心理治疗则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神经症等,其任务主要是帮助他们消除症状,改变病态行为,并重建人格。
六、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依靠有关专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预案演习,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育广大师生提高警惕。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构成是领导体制和指挥系统、主要职责和工作预案、信息网络的建立、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和突发事件处置的规定。学校应设有总值班室,值班人员应掌握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同时要有统一的新闻渠道及时向师生公布事件发生处理的权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各种流言小道消息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
总之,高等学校要建立第一时间内信息畅通的应急机制,使信息能上传下达。保证高等学校能整体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七、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实行契约式管理。
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供更有力的约束和依据,高等学校可实行契约式管理,学校可先将契约草案进行公布,组织师生进行学习、讨论,与学生进行平等协商,双方共同遵守,各负其责。这样既可调动学生自律、自立的积极性,又可自觉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负责,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
八、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法规教育,增强实战演练和技能。
资料显示,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无视校规校纪,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法规、法律意识极为淡漠,所有这些,对高等学校科学地处置突发事件极为不利,也不利于控制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暴露出了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的缺乏,因此,加强学生应急法规意识教育应引起高等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高等学校应组织人员编制相应教材,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防恐、火灾等有关法律、法规纳入法律教育之中,并予以突出、加强。二要培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使他们懂得、掌握应急法律、法规,指导学生遵守并做好相关工作。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加强应急法规意识的宣传与实践活动,如知识竞赛、摸拟演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