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灾减灾的做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全驾驶。作为驾驶拖拉机的农机手,主要是农民,他们认为“我们的车只在家门口拉拉庄稼和土粪、压压地头子,又不上路,用不着上什么牌照”。有的农民甚至对农机执法人员围攻谩骂,给农机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较差,有的喜开英雄车、疲劳车,夏天爱穿拖鞋驾驶,甚至把车交给未满18周岁的少年驾驶,无牌无证、违章载人等现象也十分突出,对因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及应承担的法律、经济责任考虑过少,轻学习技术,重经济利益,致使农机事故时有发生。而在农村,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大都作为农民出行、赶集、走亲访友、接送学生的主要搭乘工具,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给群死群伤埋下了事故隐患。
2、农业机械方面。拉机保有量增势减缓,小型拖拉机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被大中型拖拉机及农用三轮、四轮运输车替代。(1)部分车辆超年限使用。农民购车几乎没有使用年限限制的概念,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部分拖拉机已达到或超过报废年限,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安全隐患。(2)超载行驶、私自改装现象普遍存在。因经济利益驱使,多拉快跑经常发生,有的载物超高、超长、超宽,还存在擅自改装、换大轮、加大轮胎、加宽加长拖斗现象。(3)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购买的车辆以价位较低的拖拉机为主,有的甚至购买非法拼装的“三无”车辆,加上机手日常不注重保养、维护和检修车辆,忙于挣钱,忽视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车辆长期带病作业。
3、农机管理方面。(1)农机监理装备设施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管。监理装备是保障农机安全检查的物质基础。目前,大部分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没有配备适应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农机安全技术状况检测线、检测仪、电子桩考仪、酒精测试仪和摄像机等专用设备。(2)对拖拉机的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没有赋予农机管理部门上路检查、纠正拖拉机及驾驶员的违章违法行为,不能对拖拉机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体现了农机部门行政执法的不完善,手段较弱,对监管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方法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采用高新科技影响气象灾害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彰显重要的地位。人工影响天气是利用飞机、高炮等运载工具向云层中输入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从而达到降雨的作用,其应用十分广泛。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我国必不可少,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人工影响天气及其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气象灾害又由于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的特点当属其中之最。据统计,在我国,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气象灾害就占约71%。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影响。
利用人工影响天气,将在抵御气象灾害、适应气候变化上作用显著。人工影响天气的项目主要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目前,我国开展较多的有人工降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这3项。自从我国在某些地区率先使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之后,收效显著。比如,在各地多次抗旱中,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民保丰收;森林草原大火扑救过程中,组织增雨作业,挽回经济损失;组织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增加生态用水和湖泊蓄水,为营造美好生活创造了基础条件。
2 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从1958年起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逐步扩大,其作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有效减轻了各种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其在实施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实施技术尚不成熟
我国采用人工影响天气虽然实施面积和规模较大,但是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飞机播撒碘化银和干冰或者采用大炮将干冰和碘化银发射到低空云层中,以引导降雨,在技术上并未完全成熟。人工影响天气还是一门年轻的、发展中的科学技术,还有许多科学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我国这项科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种状况自然造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那就是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能力的差距。
2.2 人员素质有待调整
我国虽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大,但实施的技术人员却存在着年龄大、学历低、专业知识贫乏、流动性较强等劣势,严重影响各个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发展。随着近年来空中航线的不断增加,所要求技术人员工作作业的空域时间缩短趋势明显,必须要求操作人员抢抓作业时机,适用现代化探测装备,不安全隐患因素的存在,这都是对现有人员的一种挑战。
3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建议
3.1 加大现代化科技技术和人员支撑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和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提高基层作业人员素质,科技实施和组织作业是核心。时代在发展,科技在不断的创新,加快研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预报、监测、催化和效果检验技术及新型装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必须解决的硬件措施。技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加大人工影响天气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是必经之道。学习、掌握人工影响天气这门复杂的科学技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来承担。
3.2 强化法规标准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的开展都必须有制度严格、措施到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修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完善地方相应配套法规规章,从宏观上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强制性标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加强试验研究,并在国家法规及作业规范方面给予界定,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空域申请、弹药储运、转场交通、作业人员安全等方面管理;加强高炮、飞机、火箭等的作业能力,推出经济投入更小、效益更高的产品,是大势所趋。
4 结语
做好新时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遇好、要求高、责任大。地区的差异性导致各地气象灾害存在差异,因此,应对症下药,面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气象灾害扼杀在摇篮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我国技术人员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需求牵引,更加注重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和服务效益;务必把这种高新技术广泛推广利用,不但要求用于解决灾害,还要用于预防灾害、减少灾害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昌明.气象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天气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2(10).
[2] 赵钢,周,姜永征,等.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
【关键词】电网;变电站;站址;模型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重要基础能源产业是保证各行各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电力行业的近年来迅猛发展,电网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基础,其建设和规划关系到电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长远发展,对整个地区的电网经济和稳定运行有着直接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对电网线路的规划增加了更多的限制,从而大大增加了对电网规划的难度,而在对电网的规划、建设中,变电站的建设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变电站位置的确定又是整个变电站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变电站的位置对整个电网的网络结构、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性都有决定性影响,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当建立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之上,科学合理的确定变电站的站址将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同时有助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变电站站址的选址和确定应在对变电站工程整体规划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之上,在符合变电站的需求以及变电站选址相关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变电站站址选择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交通运输、负荷分布、电网结构、城市规划等主要因素,变电站的选址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还要符合某些政策的要求。通过对具体的技术指标以及经济、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从初步拟定的站址方案中优选出最佳的站址方案。由于变电站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但可以降低整体工程造价,而且还将会极大程度的降低电网损耗,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使得管理水平以及调度的灵活性有明显提高,进而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电网的结构。因此通过对影响变电站站址选址的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分析和归纳,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变电站站址优选模型对变电站进行科学的选址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的电网地理位置是在华北电网的北部,该电网作为华北电网重要部分是整个电网的主要送电端,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影响变电站站址选择的因素,在满足其技术要求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针对具体实际建立较为全面系统的变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对变电站项目进行站址选择,为变电站选址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变电站工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对变电站的规划与设计是整个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变电站的规划问题具有变量多、目标多、规模大的特点,是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是为了满足规划目标年分布负荷需求,涉及了大量不确定因素。在了解电源情况及用电量需求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合理的电网结构,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电力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使得电网规划、设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电网输送电的安全可靠性也降低了工程总体投资,若要确定合理的电网结构,确定变电站的站址是首要环节,是确保变电站规模和供电范围最佳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变电站规划中,通常是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以确定出水平年的负荷量,再对原有变电站的结构布局进行考察,通过对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出所建变电站的具置。传统的方法基本都是规划设计人员依靠经验进行判断来确定变电站位置,没有对量的概念,此方法不仅工作量大、工期长,还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较大影响,以致很难全面的考虑影响变电站选址的因素,这就使得变电站的选址工作难度很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优化理论的快速发展,众多国内外电力专家对变电站选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很多变电站选址模型,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变电站选址中。E. Masud在1974 年通过利用数学的优化算法提出了新的优化模型―两阶段模型,主要用于对电力配网的规划,该方法通过利用线性整数规划的方法对变电站的站址和变电站的容量进行了优化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变电站增容的规模和时间以及待建变电站的投建时间等技术问题。此外,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算法、交替定位分配法、禁忌搜索法等许多新的优化方法也得以运用[1-4]。
粒子群算法利用记忆和反馈原理,高效的完成寻优,对于处理庞大的数学优化问题具有计算速度快、全局寻优能力强的特点,对于解决电网规划这类大规模、受较多条件限制的以及涉及离散变量的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效果较为明显。Thompson and Wall在文献[6]中提出采用分支定界优化技术进行变电站选址,即通过固定费用运输模型来寻找最优变电站站址,该方法涉及到主干线网络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均匀。D.L.Sun等学者在文献[7]中阐述了使用固定分支定界算法对变电站的位置以及辐射状馈线进行规划设计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却忽视了变电站和网络选择均都会受到网损的影响。
近年来电网设计规划专家们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对电网的设计和规划中,用于实现对寻找最佳的变电站的站址。GIS技术是计算机、地理学、测量学已及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技术,GIS技术以计算机科学为重要核心部分,数据库、地理位置图像可视化已经对具体空间的分析是该技术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数据的输入、输出,还有对数据的管理和查询,以及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并实现辅助决策功能,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选址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变电站选址的综合决策量化水平[5-8]。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于变电站站址优化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科学的分析方法并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数学优化模型,对优化决策的科学性、实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变电站选址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具有很好的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申巍.基于模拟退火的混合遗传算法在变电站选址中的应用[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7.
[2]徐青,吴捷.模糊综合评判在变电站选址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04,25(7):1-3.
[3]余贻鑫,张永伍,严雪飞.高压配电变电站的优化规划[J].天津大学学报,2006(8):889-894.
[4]齐文斌,南志远.综合评判模型在变电站选址中的应用[J].现代电力,1999,16(1):1-7.
[5]黎夏,刘小平,李少英.智能式GIS与空间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G. L. Thompson,D. L. Wall,A branch and bound model for choosing optimal[Z].
【关键词】高层建筑;逆作法;特点;应用
一、建筑逆作法施工特点
与传统顺序施工方法比较,逆作法有下述技术特点:
1、逆作法施工只有地下层占绝对工期,其他各层地下室可与地上结构同时施工,不占绝对工期,因此可以缩短工程的总工期。
2、能减少基坑变形,使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沉降减少,在施工期间可保证其正常使用。
3、采用逆作法施工可省掉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的工程总造价的 1/3左右。
4、施工时底板的支点增多,跨度减小,较易满足抗浮要求,甚至可减少底板配筋,使底板的结构设计趋向合理。
5、节省支护结构的支撑,不需要拆除内支撑的爆破及其废渣的外运,避免了环境污染。节省此部分上方挖填方工程量及其费用,据统计可节省土方 1/4左右。简化基坑的施工工序,经济效益明显。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逆作法的应用
1、施工降水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施工中,围护结构应选用具有良好止水效果的地下连续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施工降水的难度。在降水后,软土地基土的性能指标将会有所提升,在地下施工中不仅可以对人员、机具的安全性进行提高,也是地下室楼板支模施工的基础。施工降水中,为避免墙外地下水位下降出现沉降地层情况,必须确保连续墙底高于坑内降水漏斗,滤管底与地下墙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2米到4米之间。选用深井井点系统作为逆作法施工方式,井深、滤管及埋深等都是其施工的重点,一般要动态控制深井降水,定时观测其水位情况,确保水位在挖土面1.5米以下。
2、基坑挖土
作为逆作法施工的重要阶段,挖土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常规施工方式,逆作法挖土工程可选用大型机械对面层土方进行施工,也可以在完成浇筑作业的楼板下进行其他部分施工,这部分施工应通过小型机械与人工的方式进行。施工中,往往选用人力拖车的方式在地下进行水平运输,并将土运送到出土孔外,通过专门抓土机械进行出土吊运施工。
3、模板施工
模板工程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其对整个工程质量、工期与成本起到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其流程加以重视,并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地下室主体结构梁板施工中,模板可直接选用上胎膜,,其施工流程为: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位置,通过水平仪进行找平施工,并对其表面进行修整,将其作为整个建筑物顶板混凝土的底模。将一层塑料薄膜铺设到上模位置,可以为脱模清理工作提供便利。遵循设计规定,梁模板施工应先将其平面投影绘制在土模上,随后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并处理底模与板底模,沟2边可选用水泥砂浆进行涂抹,并检查样板的质量。先将隔离层涂刷到2边砂浆后,在进行钢筋绑扎施工。这种方式,可起到模板节省的作用。
当土质质量较差时,模板无法对土体进行直接利用。一般情况下,需要将一层较厚砂垫层铺设到土体上,可以对土层承载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并降低沉降量。随后将一层塑料薄膜铺设在其上面,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如不符合施工要求,可将一层砖铺设到灰土垫层上,并进行水泥砂浆的涂抹,也可以将木模板、钢模板直接铺设在其上面。
4、钢筋施工
严把钢筋质量关,避免质量不合格钢筋材料进行施工现场。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施工,因具有较大钢筋用量,加工时应集中进行,并向现场进行运输。施工中,钢筋两端应焊接钢柱,确保主筋长度符合施工要求,偏差不能超过允许范围。现场施工中,应遵循连续墙变位实际情况确定边跨钢筋长度。在底模土体内插入柱与剪力墙筋,并将定位角钢埋设到准确位置,以此确定钢筋位置。在其上面将每根钢筋点位划出,在填土换砂钢筋深入位置时,应确保钢筋不被泥土污染。洞口、圈梁施工中,必须进行楼板插筋施工,在受拉、受压范围内应确保相同截面接头数量在50%以下。通过相关设计要求,计算插筋和钢筋焊缝长度、厚度的确定。
5、混凝土施工
一般选用商品混凝土作为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施工材料,为将逆作法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将早强剂添加到混凝土内,根据试验结果,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早强剂与掺加量。选用泵送混凝土进行布料施工,也可以选用塔吊向浇筑面运送混凝土吊斗,并在操作平台卸下,随后通过人工反铲下料施工。为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度符合施工要求,应选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施工。楼盖混凝土施工中,应一次浇筑完成,不能存留施工缝。
在混凝土材料选用中,要求骨料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施工要求,根据钢筋最小间距进行骨料最大粒径的选用,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按照最大混凝土浇筑方量对每次混凝土浇筑中的混凝土缓凝时间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养护质量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基于此,必须在混凝土喷射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洒水作业,确保养生时间在7天以上,整个期间应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避免不良天气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6、地下室结构施工缝留设
尽可能一次浇筑地下室结构,不进行施工缝留设,如必须留设施工缝,应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要求,对其位置进行确定。一般在地下室柱、剪力墙位置进行2道施工缝预留,在楼盖下面留设第一道施工缝,在下层楼盖顶面结合位置留设第二道施工缝。将水平施工缝做成齿槽状,可以对墙的整体性与抗剪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下次施工前必须先凿毛结合面,下层混凝土清洗后在进行浇筑施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传统施工技术已经无法对高层建筑施工要求进行有效满足,逆作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大量应用,可以对高层建筑工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对逆作法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梅.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2]钟华龙.浅析逆作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J].科技资讯,2009年8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设计实践;设计理念;作用;多样化;以人为本;绿色设计
一 对于设计方法论的认识
设计方法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艺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在设计的各行业我们都需要一定的设计方法。广义的来讲,设计就是创造新事物,而具体的讲,设计工作者又都在从事着创造性的劳动,只是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创造形式。艺术是客观物象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形式再现,其性质侧重于美学的范畴;而设计则是在客观环境与技术条件的约束下的物化,同时物化而生的产品本身也推进着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演变。所以在谈对主观意识下的客观物象进行艺术创造的方法时不能回避产品的定义:产品是满足人们功能需求与生活方式的载体,而设计方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所制定的总的计划方式;由于艺术设计所牵涉的多学科、多工艺技术的特征,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程序来解决,那么设计方法就是这些领域的观念化指导思想。关于设计方法学,不同领域的学者在具体的观点上是有差别的。目前比较完整和有一定代表性的是瑞士V.Hubka博士提出的一些观念,他认为:“设计方法学是研究解决设计问题的进程的一般理论,包括一般设计战略及用于设计工作各个具体部分的战术方法”。
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自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既与艺术、也与商业经济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但现代设计的价值主要通过产品经济来体现;谈到方法就离不开设计观,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同样,设计方法论离不开设计观的主导。对于设计我们该怎样解释呢?答案是多样化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针对目标的问题求解过程,是一种改进现实的活动,是一种从现实到未来可能的转换等等,设计不是发明事物的过程而是发现存在于现有事物中的规律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由于战后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国际竞争的加剧,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国家为了提高竞争实力,往往采取加强产品设计,同时开展设计方法学理论研究,使得设计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快速进展和步入初步实用极端,并以此奠定了各国设计的不同风格:德国的设计较侧重设计的程序、步骤和规律,并进行系统化的逻辑分析与研究;英美则侧重分析创造性开发和计算机的应用;日本则利用国内电子领域的优势,在价值工程学上作了很多研究工作。这些国家对于方法学的理论研究,前提是建立在一定规模的设计实践上而得来的,而我国由于国情的原因,首先要对现在的艺术设计实践活动进行一定时间的消化、理解和再实践,最终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设计方法学观念。因为,设计实践活动离不开设计思维与设计程序的共同作用,设计思维是一种技能,来自于脑与手的摩擦;设计程序重在强调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设计方法最终来自于前面阅历和经验的积累。
二 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之间的关系
设计方法学与艺术设计实践的关系正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样,前者以观念与方法论影响后者,而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了前者的发展,它们在相互促进中得以共同发展。
设计方法学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系统论主导的思维方法问题,因为设计结果直接受设计过程的主导,而设计过程又受到设计思维的限制。在现代设计早已成为了一门科学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总习惯于靠经验设计这一手工艺时代的观念来行事,更多的需要靠理论,靠思维方法来指导设计实践;而且思维方法不光只有指导技巧的作用,而是要对各种设计信息、各类技术数据、各种计划模式进行全局的分析、优化和影响。从简单的“曲别针”的设计到复杂的“机电产品”设计,它们需要设计方法论约束的程度是一致的,甚至不存在简单复杂之分。对于从事具体设计实践或者设计教育的人来说只有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创造出好的科学设计程序和计划,才能应付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功能需求,从而避免了一但面临新课题时而不知从何入手的尴尬,同时也规避了走上依靠经验完成设计的手工艺时代的老路。
有人说“优秀的设计能解决许多问题,而低劣的设计会制造许多问题。”设计产品能经受社会的检验应该是最好的评价,因为它首先完成了解决问题的设计目标,但如果要是失败了,又会留给人们许多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遗留问题,这些设计实践活动都为设计方法学体系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优劣经验基础,它们对于设计方法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该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优秀的设计通常会产生优秀的设计方法,而有不良的设计,往往是因设计流程的失误所导致,这些设计实践活动,在增加阅历和总结经验上循序渐进的发展都推动着设计方法学更加更加科学地发展进步。
三 方法论在设计设计实践中的体现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伴随着人文和科学的进步,国内外各种新思潮在不断地涌现,它们对于设计方法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该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新兴学科的“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也跟随着这一潮流而成为现代科学与设计领域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艺术设计实践也随着设计方法学的发展,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等方面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除了借鉴技术与工艺进步所带来的设计方式的更迭之外,更加突出的是设计方法学使艺术设计实践对设计对象的理解产生了全新影响,特别表现在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风俗在设计产品中的价值体现上。
设计方法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着,因此也会出现很多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现代设计思想和理念。这些理念,都是设计方法学对设计实践对象的积极影响下提出的。例如:多样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这些主要的流行设计思潮。以下,我们就以上述各种流行的设计观点为例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来说明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1.多样化设计
高度的工业化和机器大生产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全世界面貌都变成的一致,这样有它发展的必然和积极性,但时至今日,人们越发地感觉到一种人情的冷漠和孤独,已不能继续让趋同的文化现象继续下去了。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和大型工业产品,从室内到建筑每个国家和城市几乎大同。一栋商品楼的住户,家家户户的装饰风格几近雷同,似乎都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这种现象是可悲的,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所以,单靠一种文化的发展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的,而且这样形成的单一文化氛围是不可能长久的。
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设计师无视本民族和本地域的文化,而只关注和偏好某一种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是不可能做出影响深远和经久永恒的设计的。只有多元化的文化共存、共生、和谐,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才是设计生存发展之道。因此,设计风格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究现代,又讲究传统;及关注物质,也关注精神,达到人和第二自然的共存。
在日本,许多设计人员都致力于现代化与民族化高度结合的设计体现。从日本的包装和室内设计、园林景观小品上就可见一斑。原木和竹子的使用让使用者觉得更加环保和亲切;几粒白色石子散落在地面映衬出用青砖铺砌的羊肠小道,数根干黄的竹竿配合着毛糙的砖石墙面,既现代,也有着极好的意境,这些正是东方“诗情画意”的园林文化和艺术精髓的发展和继承。
巴黎罗浮宫的新馆设计是得到世界公认的设计艺术杰作。但在设计之初,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艺术馆新馆和原巴黎卢浮宫旧馆在风格和文化上的融合问题,曾经引起过法国全体公民、包括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和非议。简言之就是古今文化的和谐问题,历史与现实的和谐问题。经过3年的争论和辩解,法国人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现代、新颖的设计方案,把它变为了现实。时至今日,当人们再次来到卢浮宫面前,透过那光洁的玻璃金字塔,看到的是一种新与旧的对话,古老和现代的对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营造着一种回到梦境和历史的意境,引来如潮的人群参观和瞻仰。这些关注表明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设计的功能和实用,还有文化的融合和延续。
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没有谁高谁低,孰优孰劣之分。各种文化的影响的重复地促使着某种定型风格产生相当程度的变化,推陈出新,每一种风格都有它存在的必然和理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传统文化,可供我们吸收取用的资源浩如繁星,我们不能一味的献媚那些西方文化和欧洲生活,而置中国几千年文脉于不顾,这样的设计产品是单调、乏味的,是不可能得到公众认可的。当今世界文化趋同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多样化的文化共存、和谐发展才是大势所趋,民族的既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去寻找新的构思和创作源泉才能使设计作品永葆青春,才能适应多样化发展趋势的需求。
2.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中体现出对使用者的关怀,把使用者放在首位,关注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强调的是:人与物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关注不同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基本内容,体现在设计中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和对细节的重视。小到一个贴合手掌握姿的电脑鼠标、可折叠耳机、衣服袖子肘关节的加厚处理,大到房子的采光与朝向、高速公路防止司机疲劳驾驶的设计等等,无不体现着“人性化”设计的思想。这些都是设计师对于人的生活行为和生理、心理需求观察的结果而精心的细节设计,是设计在人和物和谐共处上的体现。
“人性化”的设计思想除了要考虑到为正常人提供更便利、更舒适、更体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环境空间使用的特殊人群――那些过去常常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在设计中,设计师要考虑这些人群的特殊要求和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让我们的设计作品真正做到所有人都能和世界和谐共处。
当今信息社会的数字化革命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和快捷,但是高速网络和虚拟世界并未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反而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人变得疏远,让世界变得缺乏人情味。“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在设计上要体贴入微,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还要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需要有一个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的个人空间,在繁忙的工作后希望有一个温馨惬意、可以缓解疲惫身心的环境。所以,这也是我们设计师在当今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个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的问题。
3. 绿色设计
由于地球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急剧恶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应当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进行考虑,我们的观念与态度,行动与政策,道德与伦理,教育与培养,技术与科研等各个领域都要进行相应调整,而艺术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因为它几乎包含和连带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全部内容。因此,伴随着建筑的"绿色"时期的到来,设计也应同步进入"绿色"时期。
首先,从资源的利用来看,绿色设计首先提倡环保的原则。绿色设计提倡既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关注环境,在自身和对环境的需求上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又要在使用过程中保护使用者,免受污染。在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材料的再生性,“绿色”用材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第二、使用过程中无伤害;第三、可以回收与再生。对于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对自然材料的选择不应过于追求对材料本身的形式,而应考虑其实用性。尽量不要把含有有害成分的材料与无害的材料一起混用,用一些高标准与污染指数低的材料。其中,使用再生材料是维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应建立起使用再生材料的基本观念。设计师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心态来从事一切工作,实现人与第一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即在对资源的公平使用中,绿色设计提倡节能的原则。当代与后代的和谐;环境、社会、效益的和谐。对设计的“度”要有一个整体把握,力求在功能相同的前提下,“小”(省资源)、“巧”(多功能)、“通”(标准化)。另外,还要有替代更新原则,即对于那些数量有限的自然资源,要以科技手段,在设计中不断开拓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替代资源系统;要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更新增值,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形成推动。
总而言之,作为艺术设计这样一个综合性较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门类。我们如果在创作中、实践中不运用设计方法学的理论去思考和协调种种因素的话,是不可能做好设计这项工作的。既然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那么在实践中就会碰到诸如种种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如何发现问题,在综合与创新的基础上对各种设计信息、各类技术数据、各种计划模式进行分析、优化和影响,最终从思维的高度引导设计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这是艺术设计之“本”。这个过程就是方法论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郑建启,胡飞著. 艺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
[2] 边守仁著. 产品创新设计[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2.12
[3] 罗仕鉴,朱上上编著. 人机界面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4] 刘志峰,刘光复编著. 绿色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
一、角色定位 认清职责
去年国家出台的《文化馆管理办法》中规定:
文化馆主要职能是:
(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三)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
(四)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五)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六)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
(七)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
(八)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
由此看来,我们在我县文化建设中担负着很繁重的组织、指导、辅导和服务工作,还有一些专业的具体事务。
二、加强文化馆建设 当好文化工作的先锋
(一)、加强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建设
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舞蹈(综合)排练厅、资料室、老年人活动室、文艺创作室等,以及管理用房、辅助用房。有条件的应建有小型剧场和室外活动场所。我县目前文化馆这些设施基本具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使之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人才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的建设,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感召力。要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内部结构从不合理趋向合理,并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文化馆目前专业人员还很缺乏,特别是高级创作人才、导演策划人才尤为缺乏,已经影响到文化馆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引入激励机制、利益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对优秀的特殊人才经考核后可以破格录用,对公共文化服务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又符合文化自身规律、既有竞争又有约束的文化馆运行新机制,使文化馆成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三)、强化社会公益功能,加大无偿服务力度。文化馆在我县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强化社会公益公能,就是文化馆如何面向社会搞好服务。 我们要把文化馆的服务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无偿服务力度,包括服务的面和服务的量,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都要兼顾。一要出新。要更新观念,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要适应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各类辅导人员齐全的优势,善于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充实无偿服务的力量。二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我县新一轮大发展,使文化馆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文化特色村建设的开展,给文化馆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良机。群众有各种文化生活的需求,或传统的、或现代的、或艺术的、或娱乐的,文化馆要及时掌握群众的文化生活信息,从中列入自己的服务计划,将无偿服务工作作为文化馆业务工作的主体之一。提高服务质量,文化馆要做到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及时反馈信息。无论办班辅导、活动策划、还是展示演出,送戏(节目)下乡,都力求精益求精,真正体现文化馆的整体实力、良好素质和服务水准,进一步提高和扩大文化馆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四)、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县满族文化遗产是我县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岫岩玉雕工艺、东北大鼓、皮影戏、满族剪纸、满族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单鼓、满族民间歌曲等7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婚俗、农民画、民间鼓乐等13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今后的日常保护和挖掘工作量还很大,我们要按计划把这性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下去使具有岫岩特色、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而且要传承发展下去。
[关键词]药师;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090-03
作为接触药品频率最高,专门从事药学工作的药师,应该对药品的所有信息具有最超前、最全面的掌握。药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合格的药品,更重要的是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和进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预防、监测、报告及药物警戒(PVG)工作,提供药学情报及合理化建议,消除医护人员和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那么,药师对于ADR及PVG应该具体做的工作如下:
1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1.1不良反应定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4年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要目地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2不良反应的危害
如1960年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和20世纪末发生的“苯丙醇胺事件”。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ADR),其中抗菌药物造成的占2/3以上。WHO指出在地球上每年死亡的人群中有740万不是由于自然衰老或疾病的原因死亡,而是死于ADR和临床上的不和理用药;美国宾西伐利亚洲药物安全研究所的Moore教授等撰文(Arch Intern Med,2007,167:1752-1759),惊呼美国药品不良反应在激剧增加,严重药品不良事件报告数由1998年的34966增加至2005年的89842份。致死性不良事件由5519份增加至15107份,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加是同期门诊处方量增加率的4倍;所有不良事件都是以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同时又以巨大的经济损失(药物撤市和赔偿)而告终。这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计数的。加强ADR监测已成为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并受到医师、药师、护师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1.2.1导致毒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例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失眠是其副作用。防止副作用的方法是适当选用药物剂量,也可合并用药。
1.2.2毒性作用引起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剂量过大(超过最小中毒量)或用药时间过长。例如洋地黄剂量稍大即易引起心脏毒性反应。另外,高敏性病人或患有肝、肾疾病致使药物代谢障碍者,在给予常用量时也可出现毒性反应。
1.2.3后遗作用后遗作用是指停药以后续存在或新出现的对患者不利的反应。其原因是:①药物的残余作用或停药后的戒断现象(回跳或反跳)。如停用脱水剂后脑水肿现象再现,停用成瘾药物后出现戒断综合征。②器官组织功能丧失。如长期使用激素使分泌激素的器官功能下降。
1.2.4继发性反应继发性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外伴发的不良后果。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正常菌群紊乱,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肠炎。
1.2.5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指有过敏体质的个体应用常量或极小量药物时出现剧烈免疫反应。其特点是,发生于少数个体,患者血中可出现抗体,皮试阳性,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或关系较小。如青霉素变态反应等。
1.2.6特异质反应由于遗传因素使机体的生化机制异常而产生此类不良反应。如葡萄糖-6-磷酸脱氯酶缺乏的病人。使用具有氯化作用的药物时产生溶血反应。
1.2.7致癌作用致癌作用的出现往往有数年或数十年的较长潜伏期,且与药物的剂量与使用时间有关。
1.2.8致畸作用致畸作用是指药物在并不损害母体的情况下引起胚胎和胎儿的发育障碍。胎胚的器官发生期(受精后3周~3个月)是对致畸药物最敏感的时期。
1.2.9致突变作用因药物引起遗传性损伤,称为药物的致突变作用。突变为显性时,下一代可出现异常或疾病。
2 预防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因为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患者体质各异,外加饮食和环境的影响,ADR的发生难以杜绝,但是药师可以和医生通过努力,监测和预防ADR,减少ADR的发生,把ADR的损害降到最低,提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是一项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入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工作,所以经常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医药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药品和药品不良反应,为保障用药的安全,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新世纪的医院药学工作不仅是提供合格的药品,更重要地是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和进行ADR监测,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医院的ADR监测工作中。药师不但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提供者,还应该是具体监测工作的参与者,唯此,药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1药师应及时调整知识结构
长期以来,药师在医药分工模式的熏陶下,现有知识结构不适应临床需求,在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时,容易放大或缩小药品的不良反应,所以药师应转变观念,不断的调整知识结构,以药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为基础,并吸收利用社会学的成果,使药学理论与方法直接用于病人,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2.2药师如何做好ADR监测工作
在医院的ADR监测工作中,药师应做好ADR监测报告的宣传员和服务员。
2.2.1 ADR监测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对病人合理用药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药物咨询服务台,由窗口药师将老年患者和多药合用患者推荐给咨询台的中、高级职称的药师,解答患者的用药问题,这样,可以防止或降低ADR的发生率。
2.2.2药师应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成立在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由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ADR监测小组,建立医院ADR监测报告制度,通过在各科室设立ADR监察员,负责本科室不良反应的收集并上报院内ADR监测中心的负责药师,并由院内ADR监测中心的负责药师完善各项数据、进行院内通报、并及时通过网络向省和国家ADR中心上报。
2.2.3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ADR知识宣传,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平时注意收集ADR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
2.2.4 ADR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基层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普遍存在ADR监测报告意识不强问题。一是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甚至包括有些
药剂人员对ADR产生的危害性了解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开展ADR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二是没有把开展监测报告工作与促进合理用药及临床医疗安全联系起来。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三是把药品不良反应等同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药品质量事故。有的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质量有问题或临床用药错误所致,怕影响单位的名誉和经济效益,以致不敢或不愿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上报本单位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而对于药品经营企业来说,他们怕影响产品的销售及企业形象,很少将患者的反馈意见或知道的不良反应上报。四是开展工作流于形式,报表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我国ADR监测工作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工作中没有压力,再加上没有奖惩制度的配合,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药剂科催一催就填一填,好象在为药剂科服务。五是可供查询的ADR信息和资料相对较少。尤其是中药和中药注射剂的ADR信息,这就给药学服务和ADR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2.2.5药师应积极开展的对策。要做好ADR工作,一是药师提高认识,把ADR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内容,加强合理用药咨询服务:通过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提醒购药者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告知防范措施,教育患者正确对待ADR。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宣传、监测窗口阵地作用。切实履行好ADR报告和监测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加大信息反馈力度,在向社会不定期公告ADR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反馈速度,增加反馈渠道,以确保公众能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准确地掌握ADR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ADR造成的损害。
面对问题药师只有知难而上,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从点滴做起,齐心合力,开拓进取,才能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做出效果,做出成绩,做成亮点,从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2.3药师更应该做好药物警戒(PVG)工作
在我国的ADR监测系统实际上已开展了很多药物警戒的工作,齐二药、欣弗、泗县甲肝疫苗等事件,以及鱼腥草事件,都是通过ADR监测系统发现信号,通过快速报告和应急事件处理机制,使事态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如果说,在“齐二药事件”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作用未能引起有关各方足够重视的话,随后的“鱼腥草事件”则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而“欣弗事件”更是通过正在完善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信息共享和反馈才得以及时发现,充分说明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已经开始发挥其及时预警、有效控制的作用,随着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从药品上市前严格审批到上市前严格把关与上市后监测两者并重的转移,一个更新的概念“药物警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应用。PVG是ADR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国内外无数惨痛的不良反应事件,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管好事后的监测和反馈管理是不够的,对待药品不良事件应像对待疾病一样,要彻底转变观念做到预防为主,通过采取各种警戒措施,尽可能把药品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必须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战略性前移,开展药物警戒工作。据相关统计,50%的ADR是可以预防的,25%可以通过临床药师工作加以预防。
2.3.1世界卫生组织(WHO)给“药物警戒”下的定义是:发现、评估、理解和预防不良作用或任何其他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和活动。药物警戒不仅仅是单纯的监测,已逐步扩展为建立上市药品安全保障体系。药物警戒扩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内涵:不合格药物,不合理用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治疗错误,无药效,无足够科学根据而将药品用于未经批准的适应证,急慢性中毒,与药物相关死亡率的评估,药物的滥用与误用,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品问的相互作用,药物生产和经营的合理性等等。
2.3.2药物警戒的目的。药物警戒较传统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为广泛,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药品安全性的监测,综合评价药物的风险效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关键词:临时查封 消防监督执法 运用
《消防法》第54条规定:“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采取临时查封、强制执行的范围界定、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赋予公安消防部门强制权力,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整治火灾隐患的决心。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结合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大力探索和实践,为消除火灾隐患,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合理运用临时查封措施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临时查封措施在消防监督执法实践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死者家属造成了永世难忘的创伤。克拉玛依、洛阳东都、焦作大火、舞王大火、拉丁酒吧大火等等,一系列震惊中外的火灾案例事故,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火灾隐患必须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否则,公安消防部门将无法面对法律赋予的神圣权力。
1.临时查封是有效消除重大火灾隐患的有力举措
火灾隐患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将会酿成火灾,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特别是有些火灾隐患的存在,已经对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时都有发生火灾引起群死群伤的可能,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如果不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就不足以消除这种危险。因此,赋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临时查封强制权力,对于整治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十分管用。
2.临时查封是有效制止正在发生危险行为的有效举措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违章作业、违章施工等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时,可以立即采取临时查封措施,果断消除火灾隐患。与此同时,实施临时查封也是公安消防部队在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诸多进行时的危险行为,进行及时阻止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为下一步实施行政处罚提供一定的证据依据。
3.临时查封是教育隐患单位积极整改的有效举措
实践中,有的企业和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但是,如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存在,果断采取临时查封就可以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震慑和警醒其他社会单位端正态度,立即行动进行整改,可一改先前等待观望、消极对抗的被动局面。
二、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应当注意的几个事项
作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既要履行消防监督本职,消除火灾隐患,维护公共安全,又要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正确处理局部和大局的关系,在工作中慎用临时查封强制措施,切实杜绝为执法而执法,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1.正确处理查封与监督的关系
监督检查是《消防法》赋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重要职责,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采取消防安全措施,预防火灾进行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发现火灾隐患的主要手段。在发现火灾隐患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可以责令当场或者限期改正,也可以实施临时查封。准确地讲,查封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处理火灾隐患的手段之一,只是表现形式十分“激烈”。
2.正确处理查封与处罚的关系
在发现火灾隐患的同时,对造成火灾隐患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消防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必须遵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而临时查封则是一种临时性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也必须遵守今后出台的《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两者不能混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以处罚代替查封,也不能以查封代替处罚,应注意在查封的同时必须予以行政处罚,不能降格处理。
3.正确处理查封与整改的关系
采取查封措施是消除火灾隐患的有力手段。实施临时查封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整改。在执法中不能一封了之,置之不理,而要在查封后,加强整改工作指导和与单位的沟通联系,严格把好消防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关,确保整改质量和效果。涉及消防水池选址或者设置户外楼梯等情况,主动与规划、城管等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在隐患整改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整改步伐。
4.正确处理查封与服务的关系
实施临时查封是公安消防机构严格执法的最直接体现。对单位或场所实施查封后,必然导致停业,对单位、社会影响极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单位提供热情服务,这也是消防部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对整改完毕符合解封条件要求的,及时解除查封,告知可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减少当事人损失。从而树立良好的消防执法形象。
三、合理化运用临时查封措施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实施临时查封要着重考量三个因素
在执法实践中应注重新修订法律法规与现行消防技术规范、规定的有机衔接,着重考量三个因素,即是否能够立即改正、整改难度是否较大、是否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我支队依法实施临时查封的24家单位,其隐患依据《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均可以直接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严重堵塞或者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和其他消防违法行为的,可依据《消防法》责令当场或者限期改正,不必采取临时查封措施,防止行政强制措施滥用。
2.实施临时查封要注重人性化执法
在实施临时查封时,作为公安执法机构,要推行平和、文明、说理式消防执法,在告知相关单位时,坚持做好解释说服,强调临时查封只是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不是目的,努力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态度蛮横或者无视其合理要求。在面对言语和人身威胁甚或当事人采取过激行为时,执法人员要坚持原则立场,采取摄像、拍照、录音等取证方式保护自己,推进执法行动开展。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保证执法规范化,防止因程序不当而引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更不能一封了之,放任不管,而要加强互动,共同推进整改。
3.实施临时查封要注重整体观念
在实施临时查封时,应采取整体查封方式。因为针对某一危险部位,还不足以采取临时查封措施。且局部查封,必然影响整体安全,且可能导致边营业边整改,增大火灾危险性,不符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采取整体查封可不留“后患”。
关键词:工作室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89-02
据统计,目前为止全国80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设计系,并建立了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常见的有:服装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工作室、装饰艺术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基本上都具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各专业授课及实验所需。但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市场对设计人才提出的职业要求是“实践能力”、“实战经验”,和“项目的参与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由此看,作为高校设计艺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应该超过“授课展示及实验”。“工作室”教学应该是实现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工作室应该不仅仅具备硬件设施,还要具备有效的运行制度和模式。怎样才能实现工作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工作室真正带领学生进入市场运作。笔者通过走访考察不同艺术设计工作室,提出关于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工作室带队导师须具有设计项目实战经验
通过对许多高校内优秀设计工作室的考察,笔者发现,充满活力的工作室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与市场结合密切,工作室经常参与一些设计项目。服装设计专业由于自身的实践学科特征,对于实际案例参与能力十分强调。因此,工作室带队教师须具有丰富的实际项目设计经验,熟悉各类服装设计开发的流程,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设计项目中。工作室带队老师应该能够进行从效果图绘制到面料、辅料选择、色彩搭配、服装板型、工艺制作、时装摄影、时装广告、包装设计、服装展示等各个流程。当然,要求同一个人做到每一个设计环节都精到是有难度的,可以采用一个工作室由2-3人组成指导老师工作小组,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成熟完整的设计工作团队,下面再与学生团队衔接。由此形成以教师团队为主,学生团队为辅的工作室组织关系。工作室教师团队只有具备了全面过硬的实战素质才能根据设计项目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仔细评估并分配给学生不同设计任务,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以教师工作为向导,顺利参与到设计项目中,在实际项目中将所学的零散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训练设计思维,提升设计实践能力。而另一方面,工作室教师团队也会在不同的设计项目中获得鲜活的设计经验,提升自己在业界中的影响力和活跃度。这些实战经验又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例证,引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动力。同时,通过不断地参与设计项目也会加大教师与市场紧密结合,便于高校教师把握最新的专业发展动向。教师参与设计项目有利于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以实际案例补充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教、学、研互动。
二、学生与工作室导师双向选择实现归属关系
学生通过2-3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专业素质、人员构成需要筛选学生,组建设计团队。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多个工作室:男装设计工作室、女装设计工作室、职业装设计工作室、婚纱工作室、高级定制工作室、箱包工作室、首饰工作室、时尚摄影工作室、形象造型工作室等等,这些工作室各自有自己的业务侧重点及不同的设计团队。学生在进入大学四年级的学习后,可以向某个工作室提出加入申请(附带自己的设计作),老师则根据同学们的申请及设计作 情况,筛选每年工作室的新鲜血液。通过双向选择,给教师和学生均等的机会寻找最舒适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对老师及工作室认同程度,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也可以根据工作室及设计团队人员构成选择学生,方便对工作室人员构成和业务范围做出适当调整,形成工作室良性发展。
另外,学生与工作室导师的双向选择还会对低年级的学生形成专业学习的凝聚力。学生会为以后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室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学习更有主动性。工作室则会因为其所参与的设计项目及工作表现,在学生群体、设计行业形成影响力,也会因为学生的选择形成不同工作室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有利于工作室不断完善业务能力,并向前发展。所以,学生与工作室双向选择对于学生和工作室成长都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保持发挥工作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 养以满足社会对于设计人才专业素质需求的桥梁作用。
三、工作室应主动进入设计市场,实现课堂教学的经济价值
“工作室”教学是实现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实现工作室的作用,就必须使工作室真正投身到市场运作过程中。毕竟“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在实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锻炼。工作室应该走出辅助课堂理论教学的现状,真正进入设计市场的实战环境,将课堂教学产生的设计方案带入实际设计项目之中,帮助学生实现设计的经济价值,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从高校教育培养目的来看,学生“实践能力”是设计艺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工作室则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模块。培养实践能力,自然离不开真正的“实践”,对于设计艺术来说,“实践”是指作为设计师应该具有的实际案例参与和处理能力,而不仅仅是会制作一件作品。以服装设计专业来说,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件服装是远远达不到“实践能力”这一要求的。对于一个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实践能力”是指能够胜任“服装设计师”这一行业角色,这个角色需要具备:预测流行趋势的能力、服装号型制订的能力、服装造型与面料辅料配置的能力、成本预算及控制的能力、服装陈列展览策划的能力、举办订货会的能力、与公司同事协同工作的能力、与销售商沟通的能力、制订服装品牌企划的能力等等,各种能够令一个品牌生存及发展的能力。
由此看“工作室”在高校设计教育中承担的角色绝不仅仅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实验室”,它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市场生存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相融合贯通的桥梁的作用。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桥梁作用?就是工作室有能力将学生的设计带入实际设计案例,即为学生提供真正参与到市场运作中来的机会。让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市场销售中,并能迅速得到市场的反馈。教师则在这个工程中进行具体状况的指导和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工作室能够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就应该建立将在校学生和设计市场需求之间的链接关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跟随工作室导师进行设计实战,积累真正具有价值的设计经验。
工作室积极进入设计市场的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建立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设计作 推向消费市场的传播渠道。例如:学生设计的服装经过选拔后,进入工作室正轨的服装制作流程,成衣会与订货会或者网络销售的渠道推向目标消费市场。但是目前为止,在这个方面各高校的“工作室”缺乏作为。其实学生在校期间不乏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是这些设计作品由于没有渠道与消费者见面,最终只能是停留在了课堂上。在这方面,四川美术学院的做法非常值得参考:学校学生工作处每年会定期举行几场“文化艺术节”,这些艺术节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场地,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制作的小工艺进行自由买卖和交流。虽然规模有限,但是每次艺术节都会吸引很高的人气,买主不仅有学生群体,还有很多是慕名而来的大众消费者。能够实现作 的经济价值,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可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带入消费市场,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主要提高"实践能力"的高校工作室应该自觉担当起这个责任。一种方式,可采用定期举办小型订货会的形式,借助教师在服装行业的影响力,将学生在校或者在工作室学习期间的优秀设计作品呈现在买家面前,为学生提供进入市场的渠道。另一种方式,则可采用电商平台,例如在淘宝上开工作室形象店、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微信营销等等。一旦这些销售渠道建立并运作起来,学生的设计能够快速进入消费市场,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市场反馈信息做出正确处理,那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必定会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但不幸的是,目前国内高校设计工作室在积极投入设计市场和建立销售推广渠道方面都远远不够。由于缺少这两个方面,高校艺术教育所谓的“工作室”并没有真正发挥对于培养学生作为设计师“实践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设计公司人才缺口大,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面对这样的形式,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也就是说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担当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应该是各个专业的“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作用就必须让工作室进入设计市场,工作室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工作室真正承担起学生作 走出象牙塔进入消费市场的引领者和筑路者。工作室肩负着链接课堂和市场的作用,只有这个充分发挥了这个作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才会得到比较全面而迅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黄永利.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模式类别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07).
[3]于迎红.实践型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设计艺术[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