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按照国家规定,从11月1日起,即进入新年度森林防火期。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生态保障。刚才,我们观摩了演习,表彰了先进,明确了责任,景全同志全面总结了上年度的森林防火工作,这些做法既是过去森林防火工作的成功实践,也为今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希望各县(市)区和防指成员单位,认真领会,深刻理解,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就新年度的森林防火工作,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森林防火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各级经过多年的认真探索,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但在不同时期,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不同的形势和任务,也有着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尤其是近年来封山育林成效明显,林中可燃物增多;近期我市干旱少雨,森林火警等级居高;南部山区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进山入林人员骤增,进入防火期,我市森防形势非常严峻。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省会稳定,对森林防火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认识森林防火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措施,争取新成绩。
一是林业建设全面发展,给森林防火带来新压力。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40.5万亩,较年增加68万亩,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1%,同比提高26.3个百分点。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既为城乡人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森林防火带来新的压力。每年几百万人到南部山区休闲观光,也给森林防火带来诸多隐患。随着生态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防火范围由农村向城区、由山区向平原、由林区向草地逐步扩展,森林防火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任务。
二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给森林防火提出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加强森林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实践证明,危及生态安全的森林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尤为森林火灾危害最重,控制难度也大。因此,各级必须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森林防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林权制度改革,给森林防火带来新挑战。近几年,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这在明晰产权关系、促进林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重发展、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防火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责任不够落实和防火队伍不够健全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新型林业体制与防火工作机制不够匹配。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四是十一届全运会和园博会的召开,给森林防火提出新任务。明年,我市将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艺博览会,届时,国内外友人将云集。高标准的文明素质,良好的省会形象,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两会”的基本要求。从现在开始,提升全市美化、绿化和净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已是省会城市紧迫的政治任务。这就要求,各级要倍加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卓有成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为全运会和园博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发展和保护是林业的两大主题。林业发展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社会事业,而林业保护又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森林防火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以“预防为主、强化责任、落实措施、促进发展”为主线,采取行政、技术和法律等综合措施,建立森林防火工作长效机制,努力降低火警频率,减轻火灾损失,确保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突出抓好规模林场、重点景区、经济片林和城区周边防护,这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规模林场和重点景区的植被是几十年的绿化成果,代表着林业发展水平,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经济片林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发生火灾的损失大;城市周边尤其奥体中心、园博园等地区,发生火灾的影响大。因此,对这些地区要在预报预警、队伍配置和技术装备等方面重兵把守,重点防护。
二是突出抓好责任制落实,这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环节。过去的经验教训表明,责任制落实与否决定着森防工作的成效大小。必须建立以领导负责为核心的责任制,真正做到监测预警全覆盖、巡查管护无缝隙、扑救灭火无障碍,形成环节相扣、奖惩相连的责任体系。
三是突出抓好队伍建设,这是森林防火的重要保证。各县(市)区要根据森林防火的任务,尽快建立健全人员充实、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和作风过硬的专业森防队伍,并赋予其巡查、管护和扑救等综合职责。规模林场和重点景区也必须建立专业灭火队伍,在各级防指的协调指导下,做好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工作。驻济部队、公安、消防、武警是森林防火的主力军,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加强培训和训练。
四是突出抓好清明、春节等节假日预防,这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段。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节假日进山游人增多,发生森林火灾的几率高。尤其是春节、清明等节日前后,祭祀、上坟和烧荒备播的现象屡屡发生,我们要在宣传引导的同时,加大巡逻检查的密度,严格控制火源,组织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全力以赴做好节假日森林防火工作。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随着造林绿化的进展,森林防火的任务将逐渐加重。各级务必按照“预防第一、完善法制、科学防火、及时扑救”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建立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各级要注重各类观察瞭望台哨建设,强化护林防火人员的责任,制定鼓励群众报警的措施,做到火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继续做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工作,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森林火灾预警和森林火灾分级响应措施,推进森防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采取全面与重点、定期与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时段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档,确保各项防火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检查组对发现的问题和火灾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跟踪督查,限期整改。
三是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深入分析、准确判断今冬明春森林火险形势,及时修订、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要突出抓好预案的演练工作,提前做好队伍、装备和物资准备,靠前布防,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发生火灾后,要按预案要求,迅速调集扑火队伍,科学指挥,统筹安排,合理部署兵力,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损失。
四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是同级政府的指挥机构,要切实发挥综合协调、指导指挥等职能,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并为各级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森林防火期内,各级防火办公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关键时段实行领导带班,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信息畅通。
五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森林防火是公益性事业,性质特殊,事关抢险救灾和社会安全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既是政府的日常工作任务,也是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各级必须以森林防火基础建设、装备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随着防火任务的增加和财力的增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政府规定,凡有森林防火任务的县(市)区,都要建立与扑火任务相适应的物资储备,足额配备防火物资,各级要尽早安排,保证落实到位。
六是建立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森林防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保证责任落实,各级要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行政领导责任制“五条标准”要求,建立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各级政府、防火成员单位、各林场主体和有关单位务必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和《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作为、作为不到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森林火灾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领导,凝聚合力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我市是__省重点林区,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07.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2%。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__复建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市人民发扬“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开明开放、务实创新”的__精神,林业建设取得骄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造林绿化成绩斐然
通过坚持“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以青山清水为本,走绿色现代化之路,到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实施“五八造林规划”、“林业二次创业”、绿色长廊等工程,加快了__造林绿化的进程。2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230万亩;完成高速、铁路、国省道绿色长廊线路绿化1073公里,林带建设348公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相继建成双拥共建林、三八林、共青林等10多万亩义务植树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实施了城区清溪河环境综合治理、百荷公园、平天湖景观林和沿湖外环绿化等工程,努力打造滨江山水园林城市,控制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人居环境。一个青山绿水天蓝的生态__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69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57%,林木绿化率为62.23%,森林蓄积量达2405万立方米,分别比__恢复组建时增长124.4%、100.6%、156.8%,以占全省八分之一的林地面积,培植了全省六分之一的森林蓄积量。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林业工业基础薄弱,__复建的时候,没有一家象样的规模企业。近几年来,在抓好造林绿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和森林食品,竹、木、果、药、苗、菜六业并举,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千万元以上产值的木竹加工企业达8家,百万元以上的近70家。年产人造板等系列产品34万立方米,是建区前的30多倍,涌现了东盾木业、鸿亮竹业、秋田木业等一批省、市级重点林产加工企业,亿元企业达到3家,开发了“西山焦枣”、“历山佛桃”、“山野”茶油等省级优良品种和名优品牌;东至孝方菌业以林木“三剩物”、农产品废弃物进行合理加工利用,使全市食用菌年生产规模达7000万棒,年产1.4万吨,产值1.5亿元;石台九华药业以山茱萸为主要原材料的“六味地黄丸”享誉海外;花卉苗木蓬勃发展,共发展基地5万余亩,盆景22万余盆,千亩以上苗木基地5处,基本形成了318和206国道沿线产业集群,圃地产值达5亿多元;森林旅游正在成为时尚,九华山森林公园、牯牛降、升金湖、秋浦河漂流等一系列森林旅游产品的相继开发成功,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全市森林旅游人数与收入大幅提升。
三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十年来,我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努力构建“防火、防盗、防病、防虫”等四防森林保护管理体系;认真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实现了森林资源稳定增长;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组建了专、兼职森林消防队伍86支,消防人员3千余人;新开和维修防火道(线)3千余公里,防火公路430公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700多公里。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管理,使森林防火综合预防和监控能力大大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9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居全省领先水平。全市公益林面积392.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2%。森林公安坚持打防并举,先后开展了“绿盾行动”、“区域性严打整治斗争”等专项活动,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维护了林区秩序稳定。
四是林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二十年来,我市林业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现有乡镇林业站50个、森林派出所22个、木竹检查站16个,现有高级林业工程师36人、中级职称154人。20__年市局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基层林业站所”活动,站(所)容站(所)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全市林业职工素质大大提高,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林业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林业站所呈现出一派比学习、比工作、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五是林业效益日趋显著
随着林业建设的步伐加快,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林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林副公共产品,也成为山区集体和林农重要的收入来源。对全市10个乡镇的调查表明:来源于林业的村集体收入占集体总收入的56%,朱备、棠溪两个乡镇分别达到91%和75%。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石桥步发展桃、李等经果林,人均年经果收入达到七成;丁香镇新中村的茶叶-泡桐混交模式,提高了林地产出率。据调研,新中村茶叶-泡桐混交模式,仅泡桐就可提高亩均效益400元左右。另外近5年来争取国家和省对林业投入达6.4亿元,其中直补给林农的资金达2.7亿元。林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密切。林业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同时极大地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据测算,全市现有森林在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防护等七项功能中年发挥生态效益达89.7亿元,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使__成为招商引资和外来投资兴业的热土。同时为本地的名人志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回乡创业、搞开发、兴旅游、办加工、建商贸的林业生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拓宽了劳动力就业门路,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二、林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调研认为,我市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来之不易,为现代林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但总体上看,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从生态建设上看:__虽然无山不绿,但森林的质量有待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有的地方还比较脆弱,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能力不足;大气质量还不稳定,酸雨仍然危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村庄、道路、河流、厂矿绿化水平不高;大面积的石质山地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矿山开采对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城市森林尚未形成,机关、学校、小区绿化管理得不到保证。森林生态建设仍需加强。
二是从产业建设上看:__林业产业纵向比有发展,但横向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林业产值总量小,20__年,宣城、黄山林业产值分别达到70.93亿元和30.65亿元,而20__年我市仅26亿元,位居全省11位,其增幅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产加工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产业集群和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不多,全市仅东盾、秋田、鸿亮、九华药业等几家规模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外,粗加工、能耗高、利润低的落后企业比例较大,规模效应不明显,亿元企业仅3家,真正的产业园区和集群发展还未形成,发展林业工业任务艰巨。
三是从保护管理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保护难度越来越大,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森林资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加上基层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运滥挖大树名木等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是从体制和机制上看: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深蒂固,现行的有关管理体制不顺,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成为林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实行粮食补贴,山区林农得到的补贴和实惠很少。林业发展的机制还不活,社会办林业、林业办社会的总体格局尚未形成,同时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组建林业要素市场,实现资产评估、风险抵押等规范性政策措施出台势在必行。再加上人们对林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存在着“山已绿、树到户、林业部门管秩序”的片面认识,林业的发展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少数地方领导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弱化,没有把林业纳入农业生态建设、农民增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五是从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上看:我市林业机构健全,队伍力量过得硬,但人员年龄结构还不尽合理,知识亟待更新,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高,森林经营的理念还没深入人心,同时林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与新形势下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发展现代林业的思路与对策
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就是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发展现代林业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__林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只要全市上下苦干5年或更长的时间,使__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典范,是完全有可能的。建设现代林业,其总体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抓手,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林业工业和提升森林质量为突破口,全面打造__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森林保护管理体系、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和林业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促使林业资源增长、财政增收、生态增优、林业增效,实现__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的跨越,加速__林业崛起。
第一,要更新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现代林业的新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林业建设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文明的标志。在我们这个南方地区,没有森林谈不上生态,没有林业的发展,生态立市就没有根基。就__当前生态状况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在生态体系建设上要着力构建“五圈一带”,一是环__800里生态圈,即沿318、206国道、325、103省道实行统一整治,对公路沿线集镇、村庄、居民点开展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对山场地段补缺补差,封山禁育,恢复原生植被,建设环__生态长廊。二是九华山风景名胜生态圈。就是以九华山为依托,建立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佛教文化与生态文化相统一的天人合一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三是牯牛降自然保护生态圈。以牯牛降为核心,辐射周边,构建自然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群落。四是升金湖湿地保护生态圈。大力发展生态
教育和湿地鸟类观光旅游。五是贵池老山、青阳酉华盘台、东至马坑紫石塔自然生态保护圈。一带就是依托160公里长江岸线边的江滩等营造以杨树为主的长江防护林带,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要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第二、要加快发展,确立山区“大开发”的新思路
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指导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放在首位,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再次促进保护。林业要紧紧围绕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两大目标抓现代林业的发展,要运用现代林业理论,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搞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同时要扩大立体种植复合型经营模式,林、果、药、菜、苗、菌六业并举,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多渠道着力增加群众的收入,并以河流和国、省道为依托,形成林业示范园区,集旅游、休闲、观光、生态教育为一体,形成__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产业体系建设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不破坏森林资源为前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林产工业,大力发展利用森林景观资源的森林旅游业,实现森林旅游产品国际化。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林业“大动脉”的新机制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们要立足农村改革发展,以林改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增强现代林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组建林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及时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满足林农在科技、市场、信息、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三是组建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四,开发开放,实现林业“大产业”的新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增强开发开放的意识,拓宽途径,走林业大产业之路。一要加快林业园区建设步伐。林业工业项目要向园区集中,向园区聚集,最终走上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立足“六大产业”,狠抓木制品加工业、人造板加工业、竹制品加工业、森林食品加工业、花卉苗木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扶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生产终端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真正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油茶等生物质能源,同时要将“林业牧业”、“林业农业”、“林业渔业”、“林业药业”、“林业饲料加工业”等开放型的产业发展起来,进而形成全面开放的大林业产业。三要加快林业基地建设步伐。林业基地是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是林产加工业的根本。要围绕“五大基地”,扎实推进商品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竹林基地、药用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步伐,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封山禁牧是保护退耕还林和造林成果,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县地处省南部白龙江上游的深山峡谷之中,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封山禁牧的有效实施可以从根本上遏止因放牧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保证退耕还林和新造林幼林的正常生长,加快植被恢复进度,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同时,继续实施封山禁牧对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范围
在全县林业重点工程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公益林区、人工造林区、生态脆弱区、草场退化区、退耕还林地及封山育林区实施封山禁牧。
三、基本要求
(一)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根据近几年的实施情况,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封山禁牧实施细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封禁,结合“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行种草养畜和舍饲圈养,在全县范围内彻底淘汰土山羊(此项工作务必于6月底前摸底核实报县农牧局审核),进一步强化全县封山禁牧工作。
(二)全县继续实施封山禁牧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禁牧、休牧、轮牧相结合;三是封山禁牧与建设优质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圈养、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四是封山禁牧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五是封山禁牧与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相结合。
(三)在实施封山禁牧的区域严禁放牧、乱砍滥伐林木;严禁乱征占林地、毁林开荒、随意采石和采矿;严禁毁林采种、随意采脂、剥皮、挖根和乱挖野生苗木;严禁随意狩猎、砍柴、割条、用火;严禁毁坏、移动生态建设标志和设施。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封山禁牧工作责任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封山禁牧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两级政府成立的封山禁牧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对封山禁牧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要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包社包户责任制,确保封山禁牧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部门责任,稳步推进封山禁牧工作。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封山禁牧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县发展和改革局要将封山禁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局要积极落实封山禁牧工作经费和舍饲圈养补贴费用;林业局要认真监督封山禁牧工作,依法划定禁牧林地;森林公安局要严格依法查处毁林案件;农牧局负责划定草地,加强草地监督管理,指导群众开展种草养畜和舍饲圈养,积极引导群众,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畜种改良土山羊淘汰力度,年内全面完成全县境内土山羊淘汰工作;县水电局要积极开展电代薪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国土局负责土地规划,合理确定林地、草地面积,安排家畜圈舍用地。
(三)继续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牲畜牧业生产水平。继续推行种草养畜、舍饲圈养是实施封山禁牧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要将“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工作与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加快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总结推广舍饲养畜技术,大力倡导集中化、规模化养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县上将根据有关规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继续加大对群众种草养畜、舍饲圈养和淘汰土山羊的扶持力度。
(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切实保护林草资源。各乡镇要紧紧抓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民逐步改变靠烧柴做饭取暖的传统方式,加快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有计划地发展薪炭林,尽快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制止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植被恢复。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依法保护和利用林地,是保持全县林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林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林地资源现状和特点
1.1林地资源现状
三都县国土总面积23837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8076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5.83%;非林地面积5760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4.17%,森林面积146567.64公顷,林地森林覆盖率61.49%。
林地面积按森林类别划分:生态公益林地87816.39公顷,占48.6%;商品林地92948.63公顷,占51.4%。
林地面积按地类划分:有林地144200.4公顷,占79.77%;疏林地210.16公顷,占林地的0.12%,灌木林地13364.19公顷,占7.38%;未成林造林地6568.36公顷,占3.63%;苗圃地12.06公顷,占0.01%;无立木林地2917.47公顷,占1.61%;宜林地13491.62公顷,占7.46%,辅助生产林地0.77公顷,所占比例不足0.01%。
林地中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三项面积157774.74公顷,占林地的87.28%。按五大林种分别为:防护林地70355.58公顷;特种用途林3647.01公顷;用材林地76151.19公顷;薪炭林地3941.64公顷;经济林地3679.32公顷。
1.2林地保护利用特点
1.2.1林地资源比例高,地域性差异明显、呈垂直性分布
从全县土地利用及其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来看,林地资源地域性差异明显、森林资源呈垂直性分布。县境区域绝大多数为林业用地,都柳江源头沿河两岸和中西部台地为耕地。海拔400-800米之间,有大面积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成片常绿针叶林,小面积零星的毛竹林和小竹林,以及小面积块状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海拔800-1000米则以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等为主;海拔1200米以上以矮林灌丛和山地草甸为主。
1.2.2森林覆盖率已维持较高水平,并渐趋稳定
据林地保护规划落界调查,森林覆盖率高达61.49%,比全省森林覆盖率40.52高出21.17个百分点。对比05年和09年,森林覆盖率从前期的61.29%增至现在的61.49%,增加0.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05个百分点。说明森林覆盖率已维持比较高的水平,并逐渐趋向稳定在此数值范围。
1.2.3生态公益林分布广,面积达到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要求
三都县十分重视森林生态建设,现有生态公益林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其中国家级公益林主要分布于都柳江及都柳江一级支流两岸,地方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尧人山森林公园、省道两侧、山体坡度36度以上遭创难更新林地以及岩溶地貌区域。三都生态公益林在保水、固土、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以及确保工、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2.4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增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都县重视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加强基础设施和科研生产建设,促进全县森林植被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同时,三都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逐步完善,防火预警体系初步建立,防火设施配备逐步加强。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深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已基本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有害生物的危害。森林公安、林政管理等执法队伍建设和依法治林工作不断加强,森林限额采伐、林地征占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
2林地的保护与利用
2.1林地保护
2.1.1林地分级保护
2.1.1.1林地分级保护管理措施
(1)Ⅱ级保护林地保护管理措施
实行严格保护,以封育改造为主,严格控制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禁止商业性质采伐。对于林地条件好的灌木林地等可以进行补植生态功能较强的乡土阔叶树种,然后封山育林,加大管护力度,逐步提高林分质量。对于该区域的年龄老化、生态功能衰退的林分,也可采用择伐或小面积皆伐方式实施更新采伐,采伐后在林下套种阔叶树、药用植物或绿化大苗。
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严格林地用途管制。除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线性工程外,禁止其他各类工程项目征占用此区域林地,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项目建设原则上不得征占用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严控制林地征占用。
(2)Ⅲ级保护林地保护管理措施
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允许进行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该区域的人工林、竹林,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采伐利用,允许渐伐方式或加大择伐强度,套种绿化树种或珍贵树种、或套种阔叶树的人工促进措施逐步形成复层林和混交林,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
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较为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经有关部门批准允许该区域部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凡是征占用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林地的,须先征求原批准建设的部门同意,并按规定调整后,再按有关法定程序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
(3)Ⅳ级保护林地保护管理措施
实行一般性保护,采取基地定向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目标。按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允许该区域林地转为非林业用地。
2.1.1.2林地分级保护结果
(1)II级林地保护区域
该区域为生态区位极端重要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区域,属特殊保护区域。主要包括都柳江第一重山脊内所有林地。
(2)III级林地保护区域
该区域为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主要包括全县地方生态公益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重点商品林主要集中在东南片区。
(3)IV级林地保护区域
该区域为经济产出高、效益大的商品林地区域,属于集约经营区域。主要包括巫不、坝街、都江、打鱼、拉揽、九阡和扬拱等乡镇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
2.1.2林地林木权属管理
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对森林、林地、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进行调查、登记、确认,发放林权证,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法定职责。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拥有者,依法申请登记林地林木权属,经审核登记确认后,颁发全国统一印制的林权证。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县95%以上的林地林木都进行登记申请,并有90%以上的林地林木获得林权证。加强林地管理部门建设,有效服务于林权变更登记,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等注销登记手续。
2.1.3生态林地用途管制
(1)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林地是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用,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规划、挂牌立标、分级负责、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征用占用生态公益林地,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如确需改变林地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同时,为确保生态公益林面积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凡依法经批准的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必须按照等量置换的原则,实行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补划公益林的地块要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小班和位置。
(3)生态公益林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须按规划要求限期造林绿化,不留缺口。在有林地内,可根据地形地势状况,开设防火线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2.1.4商品林地经营流转
对于商品林地而言:一要实行科学经营,以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二要实行资产化与市场化管理,允许进行使用权流转。为此,实行如下管理措施。
(1)商品林地经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
(2)对商品林的林木、林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允许进行使用权流转。
(3)加强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规范流转行为。凡发生使用权的变更流转,双方应签订流转合同,并依法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或换发林权证。
(4)商品林林地的经营和流转,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因项目建设需要征占用林地的,要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
2.2林地利用
2.2.1林地结构
林地结构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大森林分类体系,三都县2009年林地落界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地面积87816.39公顷,商品林地面积92948.63公顷,生态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面积之比为48.6: 51.4。
2.2.2林种结构
据三都县林地落界结果表明,全县现有防护林面积70355.58公顷,特用林面积3647.01公顷,用材林面积76151.19公顷,薪炭林面积3941.64公顷,经济林面积3679.32公顷,合计林种结构面积157774.74公顷。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面积比例为44.6:2.3:48.3:2.5:2.3。
2.2.3林地利用区域布局
三都县林地利用分为五大区域:即中北部山区亚热带水果产业生态旅游功能区、芒勇水库水源涵养林功能区、都柳江流域百里林海水土保持林功能区、西部山区石漠化治理功能区、东部商品林功能区。
3主要存在问题
3.1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三都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十分迅猛,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三都是山区的林区县,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全县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3.2林种结构、林龄结构不尽合理
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反映了林地的利用状况,林种结构、林龄结构的合理分布,能充分发挥林地的利用效能。三都县在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体系结构上是基本合理的,但二级林种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防护林和特用林之间的比例不够协调,防护林比例偏高,特用林比例偏低。林龄结构上,全县乔木林优势树种龄组以幼、中龄林为主,占乔木林面积89.8%;近、成、过熟林合计面积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0.2%。
3.3林地保护利用需要统一的规划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管理、不注重基础性工作,三都一直没有编制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致使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顾此失彼,不合理的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时有发生。随着三都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县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抓起,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4建议
4.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林地的保护和开发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是社会的公益事业。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根本,如果林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就无从实现。所以,各级政府必须认清林地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林地,依法合理地开发利用林地,积极支持林业部门开展工作,全力协调有关部门共同保护和开发林地资源,使有限的林地资源充分发挥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4.2要加大对违法用地案件的查处力度
各级林业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林地专项整治行动、宣传林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营造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对群众举报和上级督办案件的查处,力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未批先占、滥占乱挖等非法破坏林地案件,特别对占地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要力排干扰,严厉打击,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4.3要严格把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关
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实行审核审批,这是森林法律法规赋予林业部门的法定职责。针对近年来存在的有些建设项目边批边建、甚至未批先占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一是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各级林业部门要提前介入,要逐步建立征占用林地预审制度,提高审核审批工作的主动性;二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可行性逐步推行专家评审制度,保证所审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三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督,切实防止少批多占,随意改变用途等现象的发生。
认真搞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既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依法保护和管理利用林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抓起,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我目现行的主要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一)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许可
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许可,是指当事人被许可从事某种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或从事某种可能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其他行为。一般来说,被许可行为具有短暂性和期限性,有时还是一次性的。目前我国的林业行政许可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种许可又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资源利用许可。主要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森林公园、苗圃、自然保护区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野生动物捕猎许可,林木采伐许可,野生植物(含野生药材、天然种质资源)采摘许可,森林资源(包括木材、松香产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运输许可,森林资源销售许可、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
2.资源保护许可。对于加强对资源的保护管理,林业法律法规规定对一些有可能危害森林资源安全的行为实施许可管理,主要有:动植物检疫许可,林区用火(含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其他活动如实弹演习等)许可,购买猎枪、弹具许可,外国人进入自然保护区许可等。
(二)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许可
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许可,是指当事人的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就可以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较长时期地从事某种经营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目前,我国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许可主要包括:木材经营(加工)许可,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自然保护区、林场等开展旅游等活动的许可等。
二、我国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一)现行林业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
尽管我国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并修订了《森林法》及其配套法规,但是,现行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许可证的实施范围还不能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2)多数许可证的发放程序还很不规范,对许可证颁发程序监管不力;(3)对依据许可证采取的行为还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等。
正是由干我国林业行政许可制度还存在着以上缺陷,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但毁林现象时有发生,违法批地、占地屡禁不止。而且滥伐盗伐林木、非法捕杀、贩卖国家珍贵野生动物案件接连发生,重特大案件还呈现上升趋势,一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活动规划管理不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完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加强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林业行政许可设定的完善
1.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科学确定许可审批事项
(1)强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与管理,完善现有审批事项的设定立法
森林是由以林木的主体的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与林地等及其环境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森林资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干扰。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临界阈限现象,如物种数量与物种消亡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衰减与生境破碎化之间的变化等,这是可持续发展关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力,否则,就可能影响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法律必须反映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影响生态平衡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必须进行立法管理,根据需要将这些行为纳入到林业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之中,不断健全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对可能严重影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利用行为,应该制定专门的、具体的法规或规章进行规定。目前,我国关于森林植物、动物开发利用的许可制度较为缝全。但是,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森林种质资源利用、森林微生物开发等的许可制度则不够完善。如在近两年,人们旅游需求迅猛增加,一些原生或次生林区、自然保护区,甚至一些城郊林场,未经批准就大规模开展旅游括动;不少获准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资源集中地区,旅游活动形式已远远超过生态环境容量,旅游已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需要尽快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规定旅游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资源保护措施。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扩大对可能造成森林资源破坏行为的审批监管
森林资源保护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垒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许可制度只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即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当前,迫切需要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入侵管理。我国已建立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但是,转基因生物存在不但对人类和动物生存有风险,而且对植物生存也有风险,需要建立起生物基因与转基因生物的生产、研究、开发、进出口等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将其纳入到林业行政许可的管理之中。目前,我国生物入侵在沿海一些地区已造成了严重危害,必须尽快完善对外来物种进口的许可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2.遵循行政管理原则,合理确定许可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
(1)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通过立法划分各级行政部门对具体开发利用行为(或资格)的审批权限。一般对于重要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许可或对森林资源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开发利用许可应当由省级及以上行政部门审批。对于边远地区或特殊地区,要因此制宜,既要坚持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又要保证效率优先,可以确认由当地林业行政部门审批,但都必须有明确的立法规定。
(2)确定科学高效的审批程序。科学高效的行政程序是现代行政法治的要求。因此,首先,要确定林业行政许可审批的公示制度。要将所有林业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和资格进行公开,确定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和要件,保证给予所有人的平等机会,对于能够通过竞标、拍卖、考核等形式颁发许可的,应在许可制度的设定予以明确。其次,要建立专家审批制度。由于林业行政许可事项涉及到大量的生态科学知识,且资源利用限额直接来源于科学测量,因此应当确定专家评审在许可审批中的重要作用。再次,要确定审批的听证程序。对于林业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应规定利益相关人可以参加听证,以保证审批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最后,要确定行政行为附具理由制度。在林业行政许可制度的设定中,要明确规定林业行政机关在审批颁发许可证的过程中,对于不被许可的,必须说明理由。
三、林业行政许可执行的完善
林业行政许可执行的完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基层林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对策;浙江庆元
中图分类号S126;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44-03
庆元县地处浙江西南部,北面与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是浙江省最偏远的山区。据2007年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6.7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6%,在建重点生态公益林8.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9.5%,森林总蓄积量达846万m3,森林覆盖率86%,林木绿化率86.7%,居浙江省之首,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历史赋予林业工作者的光荣使命[1]。相对于世界各国和国内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林业信息化的步伐明显滞后,特别是受长期以来传统林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林业信息化方面人才极其缺乏,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步伐。该文就浙江省庆元县林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
1庆元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提高林业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庆元县林业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庆元县林业局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坚持“政府引导、需求主导、应用为先、注重效益”的原则,对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林业生产管理,初步实现林业管理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2]。
2002年6月,正式启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开发的《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结束了手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历史,使签证更加便捷、快速。该信息系统功能齐全,基本涵盖了检疫统计、外地检疫要求查询、外地调入情况、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信息搜索等内容。
2006年6月,开通使用《浙江省林木采伐网上办证系统》,在全县20个乡镇全面应用电脑办理采伐证,并实行发证岗位持证上岗制度。这一系统的开通使用,结束了多年以来手写办证的历史,进入了林业数字化时代。该系统具有采伐限额管理、采伐数字录入、打印及报表统计、查询等功能,并全省联网,可进行网络管理和监督。
2008年4月,庆元县顺利开通《丽水市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丽水市木材流通管理系统》。《丽水市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涉及林木采伐证办理、县内运输管理、木(竹)加工核准证发放、年检、加工计划管理、木材及其产品出运计划管理、林业行政处罚、木材运输证办理、木材检查站木材出境登记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面广,贯穿于森林资源管理的每个环节,实用性强,安全性好,便于宏观控制,积极促进和规范了各项行政行为。该系统立足于为基层减轻工作量、为企业提高办事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点,使基层工作站、出口办证大厅台从繁重的手工登记台帐、报表统计中解放出来,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林业形象。《丽水市木材流通管理系统》对木材实行计划管理,计划的来源有2种形式:一是自产材合法来源计划,二是从外省(县)购入有合法运输手续(木材运输证)的二次起运材计划。林业局木竹出口办公室根据木材计划控量,凭业主提出的申请,核发浙江省木材运输证或出省木材运输证。该系统实现全市联网,强化木材来源的合法性,有效规范运输签证,实现年度木材运输总量控制。由手工签证到联网办证,实现签证政务电子化,提高了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2008年11月,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储存有以户为单位的林权信息、森林资源资产及评估信息、林权抵押登记管理信息,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IC卡生成、打印、制作及查询、林权抵押贷款担保、登记及贷款发放信息管理、统计等业务及数据管理为功能的庆元县森林资源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简称“林权IC卡”)。该系统建成后,在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推广应用,并得到金融部门的充分认可,积极推进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真正实现“统一评估,一户一卡,随用随贷”的目标。
2009年4月,庆元县林业局与杭州天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定了庆元县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合同书。2010年1月,丽水市林业局在临安市组织召开了庆元县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验收会。该系统建成后,在公益林面积管理、管护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数据更新、统计上报、公益林小班信息等方面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该系统建设平台及各功能模块开发,符合浙江省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功能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操作便捷。
2009年6月,《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升级为《林业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此网络版具有操作简便、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并且新增加了调入地复检、地产检疫申报、检疫执法案件办理、报检单位登记等内容,基本实现林业植物检疫签证网络化、电子化,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检疫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平台。
2009年7月,在浙江省林权信息管理系统上完成庆元县林权信息数据输入工作,建成具有林权证的申请、变更、登记、审核、出证、查询、统计、打印、地形图制作等功能,林地地籍空间数据编辑以及与属性数据的同步更新管理、联动查询管理、关联统计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2009年7月,庆元县森林消防指挥系统建成,该系统对该县森林消防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在建立森林资源及相关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森林资源及其重点目标的分布,建立起森林消防队伍、基础设施建设、消防装备配置等专业信息库,从而实现森林消防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2009年8月,正值浙江省推广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之际,建成以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为核心的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省、地级林业管理部门信息查询、分析评价、辅助决策提供服务,为县级林业部门进行规划、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结构分析提供操作技术平台。
2009年10月,庆元县林业局网站和庆元县林业局智能网络办公系统正式启用,利用网络公开林业信息,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林业信息覆盖面,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庆元县林业局网站已经成为林业部门信息的主平台,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林业信息的主渠道。并初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办公,林业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线办事服务成效显现,网上互动服务日益增强。同时,完成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第一阶段)建设。该系统通过设在巾子峰顶的一个前端信息采集点,将数据图像传回森林消防指挥中心,实现对森林防火、有害生物、森林健康状况等全方位远程实时预警监控和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庆元县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全面提高预防和减少森林灾害的能力。
2010年6月,在《浙江省林木采伐网上办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林木采伐管理系统》,在享有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融入了资源管理的源头数字化,即作业设计外业调查、样地因子、地图勾绘及造林更新设计等,从采伐作业源头至森林限额管理、采伐证的发放,贯穿整个资源林政管理的每个环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10年9月,庆元县被列为首批4个开展林业产权网上交易试点县之一。林业产权网上交易是指依托浙江省林业产权交易所(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为平台,按照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的网上交易规则,对林业产权以挂牌方式通过网上公开竞价,选择交易对象的行为。林业产权网上交易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覆盖面广、参与面大、准确快捷的优势,信息、网上竞价和交易,节约交易成本,防止有碍公平交易行为的发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竞价,促进林业产权增值保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2010年10月,根据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关于启用统一的《全国木材运输证和木材运输管理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庆元县林业局正式启用全国木材运输管理系统。该系统设置了防伪条形识别码,具有运输发证、运输检查、数据查询、运输统计功能,实现运输签证与木材检查联网。该系统的使用能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木材凭证运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
2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林业信息化建设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台账登记、数据汇总、报表统计时的劳累,减少林农在办理业务时的等待时间。不但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推进了部门职能转变,保障了林权制度改革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庆元县的林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专职人才队伍薄弱和人才教育培训尚不完善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1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
林木采伐管理、林业行政处罚管理、木材流通管理、林权地籍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名木古树管理、林权信息化建设等分属各职能科室各自管理,缺少统一的组织机构。
2.2林业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全县林业系统530名干部职工当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人员为335名,占总人数的63%,30周岁以下人员为30名(基本上为合同制临时工),不到总人数的6%,年龄结构明显老化,且受年龄限制,知识更新慢,特别是电脑技术等现代办公技能接受慢,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工作需要。而大专院校毕业生受目前人事部门人事管理规定限制,进入林业系统的门槛高,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困难。二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530名干部职工当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96名,占总人数的37%,高中、中专、技校学历人员178名,占总人数的34%,其他为初中或以下学历。近年来,林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而林业职工特别是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长期工作在林区、基层,整年忙于应付各类繁杂事务,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更新慢,所学非所用,实际操作能力低,加上部分人才流失,整体素质仍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林木采伐管理系统》《浙江省林权信息管理系统》等的运用,更需要一批既懂林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电脑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落后。部分工作人员仍然停留在传统林业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对于林业信息化和理解较为片面,对其发展不够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意识和观念滞后。四是硬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电脑配备方面,除局机关和局所属单位基本实现1人1台电脑外,绝大部分工作站只配备了1台电脑,且多数处于半淘汰状态。
2.3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人才教育培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在进行各种培训时,主要是根据文件需要而制定培训计划,但对于职工的培训倾斜性相对较小,很多职工有参加培训的愿望,而单位并不能充分满足职工需求,培训的比例偏低。同时在教育培训考核以及如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3开展林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庆元县林业系统林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者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及受岗位限制等现状,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上应把信息技术应用培养作为重点,按需要分级、分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并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业务结合性;制订合理的培养途径与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效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适当引进人才,积极鼓励林业大专院校优秀人才报考林业岗位,改善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3]。
3.1组建专门的林业信息化管理机构
从林业系统中抽调知识水平较高、精通计算机操作、业务水平好的人员组成信息化管理机构,将各科室分散管理的软件系统统一由管理机构管理、指导和维护,进一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3.2增加对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
随着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办公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争取资金,增加对林业系统各单位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其他技术设备的投入。同时要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分段实施的原则,对林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坚决杜绝各自为政、各行其事[4-5]。
3.3制订科学的林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
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在职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聘请林业类高校专业教师对在职人员进行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计算机操作培训,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运行和有关林业运营系统的使用。使大家能够熟悉林业信息化领域里的一些基本要求和知识结构,掌握各系统的操作方式。
3.4适当引进高校林业信息化人才
考虑到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金量较高,以及在职人员结构的不断老化,可以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引进高校毕业生并充实到林业队伍中,以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 吴.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J].中国林业,2008(14):45.
[2] 许兰霞,许翠霞.关于加快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几点意见[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3):12-13.
[3] 刘福玉.如何做好成人在职教育[J].科技信息,2007(32):262,277.
[4] 奚玉银,杨为廷.玉米品种资源数据库专家系统开发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7(z1):230-233.
一、努力构建“五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
早在1998年,泉州市政府就针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提出建立市、县、乡、村、企业五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的构想,并制定下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见》,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建设提出基本要求:(一)切实落实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政府统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建立健全五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三)明确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员的职责;(四)加强消防组织网络建设。经过努力,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县、乡、村、企业五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一是市、县两级安监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泉州市一级安监局总编制达32人;12个县(市、区)安监局全部为正科级别,共有编制数88人,平均每个县7.3人。二是安全生产执法队伍逐步壮大。目前,泉州市及所属县(市、区)执法大队共下达执法人员编制84人,目前已到位54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执法人员选配、调配力度,争取明年上半年全部基本到位。三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延伸到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力量拓展到村和社区。全市163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安全监管人员2-3人,有529名安全监管人员经培训考核获得了执法资格证书;沿海县(市、区)各乡镇政府还设立了消防办公室;山区县的乡(镇)其消防机构与安办及森林防火办结合在一起;2449个村(社区)全部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大部分企业都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据统计,仅丰泽区就建立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953个,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72支,配备专(兼)职安全员2056名。四是安全监管经费和执法装备得到加强。目前,泉州市及所属县市区安监局全部配备了2-4部不等的安全监督监察专用车辆,电脑人手配备一台,办公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办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南安市、惠安县分别按照总人口数的人均0.5元和0.3元的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丰泽区拔出专款为辖区每个街道配置一辆安全监察专用车辆,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二、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建设
五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的构建,为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好有效监管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安监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更有成效,我们的做法是狠抓基层、打好基础、探索长效机制。
(一)全面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活动,促使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化。2003年,我们按照省安委会的要求,在全市抓了3个省级试点,8个市级试点;2004年开始,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活动在我市全面展开。市县安监部门对“创安”活动采取逐个指导、重点考评的办法,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稳步扎实推进。到2006年底,全市已有63个乡镇(街道)经考核验收为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在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做好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所有经过考核验收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度、例会制度、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制约人的行为。同时,我们在全市生产经营单位中广泛开展以“建章立制”为重点的基础工作建设年,按照“一书”、“二个制度”、“四薄”、“六表”(即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会议记录薄、安全检查记录簿、教育培训登记薄、设备检修维护登记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特种设备登记表、安全事故情况备忘表、重大危险源情况登记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加以规范,使创建工作具体化和规范化。
(二)把“创安”活动向村(社区)延伸。市安委会要求,作为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除了乡镇本级要达到设定的验收标准外,其所属的村(社区)也要达到合格村的要求:即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硬件设施必需有办公场所和资料室;软件必需完善创建活动“五项内容”的具体要素,即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保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要求。
(三)把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企业。我们要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必须层层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所属企业的基本情况必须做到一企一档,对各个企业的监督管理必须有书面的台账,对所有企业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要求。
三、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及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校园安全工作十分重要的,那么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2020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学校安全工作是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大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规范学校安全制度管理,深化安全隐患整改,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演练,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2020年工作目标
1.严防学校发生校舍倒塌、楼梯间踩踏、火灾、交通和食物中毒等恶性事故;努力控制在校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为零。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使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信息知晓率在100%以上。
3.学校内食堂和小卖部进货索票率、索证率、《学校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账》建立率100%;确保学校内食堂、小卖部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和健康安全知识培训率100%。
4.完善部门联动的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降低出险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方责任险投保率100%。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恶果。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学校成立以校长李灿光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和永强、孙文周副校长等为副组长,二级班子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校园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以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定,健全安全工作网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特别是要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此项工作由和永强书记分管并组织实施,全体成员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思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司其职,配合有关部门严密防范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2020年上半年,组织人力对本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并于7月20日前将梳理后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装订成册报市教育局安全股备案。学校定期分析研究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管理上、制度上的漏洞,健全和强化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安全隐患限期整改督办制度、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学校集体外出活动报告备案制度、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制度等,通过科学的制度,规范管理,保障学校的安全。努力探索和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基础上,切实将“一票否决”引入考核、评估、评优、奖惩等工作中。
(三)重视教育,提高实效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既是防范安全事故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学校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中,保证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能力,
1、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利用课堂教学、班会、校会、班级多媒体、校园广播系统等对师生进行以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要把交通安全、防溺水、防踩踏、食品卫生、火灾防范、疾病防疫、心理健康等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开展防和非法宗教渗透、防止不良网络信息和不良书刊材料侵扰等教育,以及遇到危险时的报警、求助能力训练,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另外,各校还要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为契机,制定教育主题,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2、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继续完善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应有总体应急预案、分类应急预案、岗位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以上学生安全逃生演练或安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救人方法,以避免救人不成反害己的现象发生。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公安部门指导下,制定完善校园突发暴力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校园应急处置演练。
3、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安全学习培训。一是要组织教职工学习学校各项安全制度,使他们明确自己应知及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养成严格按制度操作的良好习惯,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二是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全面了解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对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三是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施教行为,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管理,严于防范
1、重点遏制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减少学生非正常死亡。
(1)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事故的防范。一是要对学生加强教育,特别是要摸清游泳戏水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教育和管理,强调学生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去游泳。二是要转变教育方式方法,适当采用具有强烈刺激效果的视频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有条件的家庭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四是要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信、家访、校讯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明确家长监管子女的责任,引起家长对子女安全监护的重视。五是协调有关部门在事故易发的山塘、水库、江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组织安全巡视员进行巡视监管,一旦发现有游泳的学生,要及时劝退,并告知家长。六是根据季节变化,提前预警,及时有效做好防溺水工作。学校要坚持将防溺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积极开展预防溺水“六个一”教育活动。
(2)加强学生上学、放学途中安全事故的防范。针对我校生源特点:农村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遥远,走读生有城区、乡镇的,大多处在交通主干线上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途中安全。一是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增强遵章守法意识,教育学生严禁搭乘“三无车”、农用车等非法营运车辆。二是继续组织好上学、放学期间学生安全过马路工作。三是组织教师护校队认真开展好校园、学校周边的巡逻,星期五放学时间段协助门卫疏导学生家长车辆工作。四是要联系勐卯派出所、交警部门,在上学、放学时段,增加警力维持学校门口路段的安全秩序,确保学生放学安全。五是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及时通知家长接送或组织教师进行护送,并按照《关于印发〈某某市学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 。 六是公交车通达的村社学生逐步养成坐公交车的习惯,未通达的村庄,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建议家长进行接送。七是加强学校内部车辆管理,规范车辆进出线路和停放,教育教师在校园内安全避让。
2、强化校园安保措施,预防校园暴力侵害。一要配足配齐保安人员和安保设备设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保安队伍。二要严格把好校门关,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三要落实课间休息、放学时段重点岗位值班巡逻制度,及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四要建立和完善警校共建制度,共建“平安校园”。要积极联系当地派出所,争取公安部门派员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的巡逻密度,坚决打击学校及周边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流氓团伙、黑恶势力,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六要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安全工作。各校要做好各类特殊学生的排摸,落实德育导师制,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生活帮扶指导工作,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家庭有问题、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和特殊体质学生,加强心理干预和治疗,切实落实特殊学生家长告知制度。要定期排查涉及学校和师生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消除安全隐患。七要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各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报告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制咨询,牢固树立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要坚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始终突出主渠道;要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努力增强吸引力;要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增强守法自觉性;要同转化差生工作相结合,严格把好预防关;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扩大教育覆盖面,把青少年犯罪降低到最低限度。
3、继续加强饮食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饮食安全。一是定期开展食堂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堂人员素质,务必做到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二是加强食品来源、储存、加工、去向的跟踪、登记等方面的管理,贯彻落实《转发关于印发〈某某某市学校食品采购索证工作指引〉的通知》(某教基[2020]某号)要求,确保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到位。三是严格饮食场所的管理,食堂要有防蝇设施和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洗涤蔬菜与肉类水池分开等设施,并加快学校食堂上等级建设。学校食堂要严格控制非食堂工作人员入内,及时关门上锁,确保食品安全。四是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认真做好流行病季节的晨检、午检工作,严格落实传染病隔离制度,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信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学校要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卫生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教育学生不到校外的流动摊点购买食品等,严防病从口入。
4、落实各个时段的学生考勤制度,以及加强寄宿生的管理。发现学生缺勤,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去向,及时报告学校和家长。学生请假原则上应由家长提出,否则班主任应联系家长,得到家长同意方可批假。制订和完善寄宿生点名册、宿舍安全检查记录、宿舍日常工作检查记录、宿舍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表册制度。严格执行寄宿生就寝点名制度,严防寄宿生就寝后离校,严禁校外人员在学生宿舍借宿,把好房门关。要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对学生提出“四会四美”,即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清洁、学会自护、学会自理;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环境美。要加强宿舍环境卫生建设,做好宿舍的消毒、通风工作,消除宿舍异味,确保空气新鲜,预防流行性疾病发生。
5、狠抓消防安全工作。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实做细:一要加强教育;二要加强逃生演练;三要完善消防设施和标志,保障疏散逃生通道畅通,教学、生活用楼还没有安装应急疏散标志和应急疏散图的学校要尽快安装;四要定期开展检查。
6、加强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内部要重点加强校舍安全管理,特别是台风季节的校舍安全管理。要重视学校的消防器材、防盗警报器材的配备和更新,特别是有贵重设备、设施的室场(含办公室)务必要落实防盗监控措施,确保校园财产的安全。在学校外部,要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严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及人身安全的现象。要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整治和取缔学校周边的不合法小商贩、游戏厅、网吧等,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强化风险意识,做好校方责任险的投保工作。
学校要提高风险意识,认真做好校方责任险的投保工作,按市教育局的要求到统一指定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力求通过这一举措,化解学生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引发的家长与学校矛盾,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减轻学校的安全管理压力。
(六)强化报告意识,及时做好安全工作汇报。
学校要及时、认真做好安全专项检查、较大安全隐患整改、死亡情况等材料的上报工作,克服麻痹、厌战思想,及时把学校安全工作信息向教育局汇报,不得瞒报、缓报,注意安全管理过程材料的收集、分类归档,每个学期结束后都必须按照《某某市校校园安全工作档案制度》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四、时间安排
一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寒假安全教育,特别是春节期间放烟花安全要求
3、假期领导安全工作自查
二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校领导安全自查自检
3、开学安全教育及安全自查
三月份:
1、班主任常规安全教育
2、校园安全检查
3、开展“开学第一课”相关活动
4、开展防震安全演练
四月份:
1、道路交通、饮食、森林防火等安全教育
2、学生实践课期间的安全教育
3、安全隐患自查
4、泼水节期间的各项安全工作
5、开展中学生逃生安全演练
五月份:
1、“五一”假期安全教育工作
2、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3、安排安全月相关工作
4、防溺水及饮食相关内容的教育
六月份:
1、“安全生产月“相活动
2、第二季度安全工作小结
3、2020年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
4、开展防意外伤害安全演练
5、暑假安全教育
6、开展6.26禁毒防艾知识教育
七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学生暑期安全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及父母忙于淘生活没有时间照看子女的溺水、交通等安全问题。
八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暑期领导安全工作自查
九月份:
1、开学首次安全检查,集中安全教育(开学典礼)
2、安全责任书的签订
3、开学第一周的安全教育
4、第三季度安全教育小结
十月份:
1、国庆长假安全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十一月份:
1、“‘119’消防安全教育日”相关活动
2、防火、防煤烟、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
十二月份:
1、加强门卫巡查力度
2、安全工作总结
3、安全工作材料归档整理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2
一、学校教职工进出校门一律凭工作牌,学生凭校徽进校,凭接送证出校;学生出校,必须履行出校手续,开具“出门证”方可放行。家属、临时工等一律凭保安部的出入证进出校门。
二、保安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着装上岗,不得擅离职守,或做与门卫无关的事。
三、门卫对外来人员要热情接待,门岗行礼,问清来意,查阅证件,电话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填写会客单,换发入校牌。对有可疑迹象的人要认真查询,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外单位大小汽车一律停靠在指定地点,贵宾车辆需入校内必须经校办允许,方能进入,并在指定地点停放,不准停放过夜,不准在校内鸣喇叭。自行车进入校门应自动下车推行,违者予以批评教育。
四、认真执行物品出门制度,对携带大件包裹物品出门时,应出示本人证件,门卫有权检查并进行登记,携带公物(材料设备)要有校内有关部门加盖公章的出入证明,对无证件人员出门的物品门卫有权扣留、查询、登记和报送有关部门处理。
五、非学生探访日,谢绝家长进校探访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登记入校手续。来访、参观单位或团体须事先与校办联系或经校办允许,并办理登记手续,方可进校。参观团体由接待部门负责接待、讲解。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3
一、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全体职工继续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有关文件精神,学习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迎评工作任务。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会活动,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二、评估评建工作:在“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组”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集中一段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1、抽调专人参加工作专班,逐步对校园内重点是教学区的乱搭乱建予以拆除。
2、协助后勤集团对校内经营市场进行清理,驱赶游散摊点。
3、交通秩序基础建设,在校内主干道画黄线、安装减速带、设置标识牌,停车场画停车位,规范行车和停车秩序。
4、切实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经常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有较大影响的安全事故和纠纷。
5、及时排查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采取果断措施妥善处理,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
三、队伍建设:引进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等人员充实保卫工作队伍,同时加大对巡逻队伍和保安人员的训练力度,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四、治安管理工作
1、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网格化巡逻和动静结合的巡逻方式。
2、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保障各重点部位不发生大的被盗现象。一般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3、加强门卫管理,杜绝闲杂人员和无关车辆进入校园。
4、治安和民事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力争达100%。
5、做好校内大型集体活动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
6、整顿校园交通秩序,“狗患”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7、做好法制宣传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工作。
五、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协调某市综治委,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力度,为本科评估创建良好的周边环境。
六、消防安全工作:及时维修维护各类消防器材和设备,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排查火灾隐患,督促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七、户籍管理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师生户口的迁出迁入和身份证的办理工作,确保不出差错。
校园保安个人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依照市教育局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学期工作计划,扎实做好校园安全、综治等各项工作,
学校安保处工作计划。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校园安全各项工作得到落到。
二、工作目标
做好二个学期开学前校园安全工作部署,落实好新学期值日工作;召开好全校性的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培训。值日教师要加强在熄灯后对住校生就寝的管理。安保处要指导和协同有关处室对学校安全用电、实训设施安全使用、食品卫生等进一步加强进行定期的排查和改进。以交通安全、饮用水、食品卫生安全、用电与消防安全、上下楼梯安全防踩踏、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设备使用安全和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途径,遵循 “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工作各项制度,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校师生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安全环境,促进安全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三、工作措施
(一)继续完善常规安全管理机制
1、继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安全责任到岗到人制度,各重点部位消防设施均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对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值日和校园保安工作加强检查监督。
2、严格实行安全隐患限期整改、督办制度。认真落实每日巡查制度、每月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使全校相关人员参与其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二)重新修订与完善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
(三)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学校安全工作规范中的有关职责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处室、每一个教职员工。
(四)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1、继续完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1)继续巩固好各班级“一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模式。每个月确定好一个安全教育主题,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计划、实施、总结或成果上报校安全处。
(2)上学期进行一次防震减灾演练,下学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自救及互救能力。
(3)继续通过安全纪念日、晨会、班会、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演练、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继续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安全隐患意识与安全知识培训。
(1)继续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部下发的“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以及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及规定,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负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养成严格按制度、规定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工作行为。
(2)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施教行为,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
(三)狠抓措施落实,加强技防,确保校园安全
1、继续完善技术安全防范。督促学校对校园内的监控设施进行检修以及新设备的投入,确保监控设施起到安全保障。
2、加强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事故的防范。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周五放学这一时段,联系警力维持学校门口路段的安全秩序,确保学生放学安全。对通校学生加强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做到让学生“平安上学,安全回家”。
3、狠抓用电、消防安全工作。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按照《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把消防安全工作做细做实。一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消防意识。二要加强逃生演练,增强自救能力。三要做好灭火器“三定”工作,要继续外包专业消防保障公司对学校的消防器材的配备、更新和维护工作,确保消防安全。对于校园安全用电的担忧越来越大。对学生不规范使用手机充电、电吹风等现象进行大规模的排查与安全教育。
4、与学生处、团委协作,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制教育要坚持同课堂教学相结合,突出主渠道作用,开展、预防爱滋病、反伪科学等教育活动。让学校法制教育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扩大教育覆盖面,把我校的学生的违法犯罪永远保持在零状态。
5、安全检查工作仍然保持经常化、制度化。每个月安排至少一次的校内安全工作检查,开学初与期末要分别安排一次安全大检查,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在节假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学校建筑物与学生活动设备设施安全、学生宿舍的管理、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危险品安全及消防专项整治工作等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应立即整改,及时消除各种隐患。
6、做好安全预警预报工作。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传染病流行、雷电、台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及时安全预警,提醒学校及师生采取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在学校外部,要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严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及人身安全的现象。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安全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实,尽可能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