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建筑施工方案大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方案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方案大全

第1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 高大空间,劲性结构,转换桁架,高流态自密实砼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佳隆国际大厦工程位于朝阳公园西区A5地块,总建筑面积54732m2,地下3层,地上22层,地上总高度87.75m,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东入口处首层设计了大堂,大堂空间层高10.50m,南北向柱距10.80m,东西向柱距8.40m,通过三层的4榀劲性转换桁架,从四层开始柱距调整为8.40m;5、6、7轴柱子截面尺寸由1200mm×1200mm调整为1000mm×1000mm,8轴柱子截面尺寸由1100mm×1100mm调整为1000mm×1000mm。转换梁截面尺寸800mm×1200mm,在转换梁的上部同时设计了600mm×600mm小斜柱。

二、工程特点与难点

高大空间劲性转换梁柱结构施工特点与难点主要有:超高大截面柱子模板及砼浇筑;800mm×1200mm大截面劲性梁钢筋绑扎;高大空间模架体系施工;竖向及水平钢骨的分段吊装;转换层斜柱砼浇筑施工。

三、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1、方案的选择

1.1模架施工方案选择

直柱模板采用86系列定型可调大钢模;斜柱采用现场加工制作木模板,转换梁侧模、底模、斜柱模面板均采用18mm厚国产优质覆膜多层板。梁侧模板次龙骨为50×100方木,间距<350mm;主龙骨为100×100方木,间距900mm。距离转换梁底300mm设置Φ16螺杆对拉螺栓,梁截面以内的螺栓套PVC套管,两端安装锥形堵头,以保证螺栓孔的成型质量。梁底模板次龙骨为50×100方木,间距≤250㎜,主龙骨为100×100方木,间距900㎜,并设置100mm×100mm斜撑方木加固梁侧大背楞顶部,斜撑方木与水平面夹角45o~60o,下端钉50mm×100mm方木防止滑动。

梁底采用碗扣式钢管支撑架,根据计算转换梁底部设置3排立杆,立杆间距为600mm×900mm(与梁垂直方向为600mm),立杆顶端设置可调顶托支顶到梁底主龙骨上,立杆下垫100mm×100mm×10mm钢板,钢板下沿梁跨度方向垫200mm×50mm通长木制垫板,最外排立杆分别向外900mm增设一排立杆,同样顶到主龙骨上。横杆步距1200mm,扫地杆距离立杆下垫板200mm,最上一排横杆与主龙骨距离≦600mm,可调顶托外露丝段长度≦250mm。梁底的支撑架与板底支撑架(立杆间距900mm×900mm)连成整体。

转换梁下地下一至三层相应楼层部分的架体不拆除,梁下两排立杆横向间距400mm,楼板下立杆距离梁下立杆1300mm,梁两边各增加一排,纵向间距为1200mm,横杆采用扣件钢管,步距按1200mm设置,地下一~三层相应转换梁下支撑增设剪刀撑。

1.2钢筋及钢骨施工方案选择

钢骨架分五步吊装,钢骨架连接处采用焊接方式,首先辅以耳板临时校正后再焊接固定,钢骨柱根部为普通Φ28大螺栓铰接方式连接,钢骨采用塔吊吊装就位,最大吊重2t。

由于钢骨存在钢筋绑扎难度加大,按原设计柱子主筋36Φ28+4Φ32,大梁主筋为32Φ32,柱内钢骨为H500*300*10*16,大梁钢骨为H600*300*8*12,根据柱、梁截面情况,柱子主筋势必要穿过梁钢骨翼缘,梁的主筋要穿过柱钢骨的翼缘,经与设计沟通,将柱子主筋调整为28Φ32,以增加主筋之间的间距,梁的主筋最上一排穿孔,首先按图纸进行放样,将需要开孔的钢骨准确画线,开孔工作由现场的技术人员配合厂家采用专用钻孔机械完成,现场安装钢骨进行多次校核,保证位置标高准确,以确保穿筋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排与钢骨焊接。主筋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方式。钢筋穿钢骨的孔预先根据图纸钢筋布置在钢骨生产车间采用机械冲孔方式打孔,严禁现场人工开孔。

1.3砼施工方案选择

柱砼强度等级为C60,梁砼强度等级为C40。柱子主筋数量多,梁的上下主筋均为双排,梁柱箍筋均为全程加密,间距100mm,尤其在梁柱节点处钢筋相当密集,加之钢骨的影响,给砼浇筑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保证柱子的施工效果,对于净高9.30m的柱子采用C60高流态自密实砼一次浇筑完成。为解决斜柱砼浇筑施工时不易下振捣棒的问题,在施工斜柱时,预先在支模前将振捣棒放入柱模板内,随砼的浇筑再不断将棒拔出。在浇筑柱时采用塔吊吊灰斗浇筑,浇筑梁板时采用砼地泵浇筑。

2、方案的实施

2.1模架施工要点:

①转换梁底立杆下部必须设置100mm×100mm×10mm钢垫板,钢垫板下设置200mm*50mm木质脚手板,其他板底立杆下部设置木垫板。

②为保证每排立杆共线,在搭设第一排立杆前在楼板面上弹线定位。

③为保证架体的整体性,通过如下措施来控制:

a.靠近墙体部位支顶横杆间距按2.7m×2.4m设置,支顶横杆末端设置可调顶托;b.采用扣件式钢管将架体与已经拆模的框架柱抱柱拉接,共设置上中下三道;c.在支撑架体内东西向及南北向分别竖向设置连续剪刀撑;d.在架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增设水平剪刀撑。

④最上一排横杆与主龙骨距离≦600mm,可调顶托外露丝段长度≦250mm。

⑤柱模板固定时,在上口四个方向设置Ф8的钢丝绳拦风绳拉接,配合钢管支撑架调节固定。

⑥现场加工制作的柱木模板柱箍采用10#槽钢配合M16对拉螺栓加固,斜柱的上斜面模板设置Ф8的钢丝绳拦风绳拉接固定,斜柱下斜面模板增设钢管支撑。斜柱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

2.2钢筋及钢骨施工要点:

①在绑扎超高柱钢筋前,将甩筋预先调整到位,采用导链按照图纸要求角度人工慢慢调整到位。

②第一部分钢骨临时固定后,及时浇灌钢骨柱底部的C40细石无收缩砼。

③临时固定必须采用硬连接,本工程采用10#角钢与钢骨临时焊接固定,保证了钢骨架在施工过程中不变形、位置准确,支撑角钢与钢骨采取点焊的方式,方便拆除。

④在钢骨未固定好之前,不得摘掉塔吊吊钩。

⑤在每次砼浇筑之前都必须校核钢骨位置、垂直度偏差,然后对其临时固定。

2.3砼施工要点:

①砼施工缝处首先弹墨线,采用云石机切割,再用錾子剔凿,清除浮灰及松动石子。

②对于-0.10m至9.20m标高柱子采用高流态自密实砼,要求石子粒径≤2.0cm,其他转换梁及斜柱的砼坍落度要求搅拌站到场时不低于200mm,要求石子粒径≤3.0cm。

③在支设斜柱模板时,预先放入振捣棒,否则不易下棒。

④根据设计要求,砼中的掺合料只能掺一种,若为粉煤灰应为Ⅰ级。

⑤砼的初凝时间不能过短,终凝时间不能过长,要求初凝大于4小时,终凝小于10小时。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手册》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第2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因素。

引言:随着建筑施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挑战、大的发展、质的飞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实现的主要保证。但是,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管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点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环节多、涉及工种多、人员多、项目功能及属性不同,工程所处环境千差万别等,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1 人的控制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领导者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因为人是施 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 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1.2 材料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内容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1.3 机械控制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1.4 方法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主要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 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1.5 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通风、污染等。,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如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应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同时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 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2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及原则

2.1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 1)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2) 容易产生判断错误; (3) 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4) 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2.2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 (2)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检验标准;(3)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3.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管理图法、相关图法、调查分析法和分层法,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具体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1 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直方图法是将产品频率的分布状态用直方形来表示,根据直方的分布形状和公差界限的距离来观察、探索质量分布规律,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3.2 质量控制的排列图法:也称为巴雷特曲线法。是根据施工工艺对项目进行逐个检查测试,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从中区分主次,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3.3 质量控制的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树枝图。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影响复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 因素较多,这些原因有大有小,把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分别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图形表示出来,便于一目了然地系统观察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因果 分析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对策,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4 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管理图又叫控制图,它是反映生产工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即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质量管理图就 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波动范围之内,一旦有异常原因引起质量波动,通过管理图就可看出,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3.5 质量控制的相关图:相关图又叫散布图,就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借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加固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3.6 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又称调查表法,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表格形式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应便于统计、分析。

3.7 质量控制的分层法: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丝毫不能放松。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关键之所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李世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探究[J].公程科学,2003,(7).

[2] 邬伟彬.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7(8).

第3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冬季施工冻害、暖棚法施工、测温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砼早期冻害

砼的凝结硬化,并获得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果,水和温度是水泥水化反应得以进行的两个必要条件,水是水化反应能否充分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在砼强度发展初期,其内部的孔隙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水,当温度降到-2℃~-4℃时,砼内部产生冰晶应力,残留在砼内部的游离水分越多,结冰后产生的冻胀应力就越大,砼就会涨酥,抗压、抗拉强度、抗渗、耐久性等性能就会降低。使强度较低的砼内部产生裂缝和孔隙,同时损害了砼与钢筋的粘结力,导致砼强度降低,新浇筑砼在养护初期遭受冻害,当气温恢复到正温后,即使正温养护到一定龄期,也难以达到设计强度,这就是砼的早期冻害。砼的早期冻害其危害是很大的。实验证明:砼在浇筑后立即受冻,抗压强度约损失50%,抗拉强度约损失40%,受冻前砼的养护时间越短所达到的初始强度越低,水化物生成越少,所结冰的水就越多,危害就越大,强度损失就越高。

二、砼冬季施工的基本要求

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冬期浇筑的砼,其受冻临界强度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配制的砼,应为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砼,应为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40%,但砼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砼的受冻临界强度均应不得小于5.0MPa。掺用防冻剂的砼,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²,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0 N/mm²,砼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³,水灰比不应大于0.6

2、进行冬期施工的项目,冬期施工前应由专人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其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冬期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防火措施;测温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三、砼冬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砼搅拌站的准备

(1)认真把好材料关,严格复检,禁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拌制砼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它易冻裂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砼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这类物质的材料。

(2)提前备料,按品种规格分类储存堆放,使其含水率降低保持均匀一致。

(3)实验室应经常检测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不时测定砼拌合物出机温度、入模温度,确保砼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严格控制水胶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坍落度值,以降低发生冻害的程度。砼中应掺加复合型减水防冻剂。

(4)在搅拌过程中,注意原材料的搅拌顺序,先加骨料和水先行搅拌,然后再加入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特别注意,在冬季施工中,砼的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

(5)砼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水、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不能直接加热。

(6)砼罐车应采取保温措施。

2、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入冬前应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做冬季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并进行冬施技术培训,对于砼工程应从砼冬期施工的定义及特点,施工方法的选择,冬期施工对原材料的要求,砼外加剂的选择,砼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角度进行培训、交底及编制技术措施,保证冬施砼的质量。

(2)严密施工组织,加强联络,施工前详细准确的提供砼浇筑部位、强度等级、砼用量、施工方法等。

(3)浇筑前查询气象部门的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以便工程技术人员推算砼强度及应采取的保温、外加剂、加热或其他与冬期施工有关的措施。

(4)冻土层上严禁浇筑砼,基础冬期施工时,应在开挖时及时保温避免受冻。

(5)保证生产运输和砼浇筑的连续性,减少砼在泵送管道内的停留时间,防止温降过大滞留堵管,确保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出机温度不低于10℃。

(6)砼浇筑前一天应全面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7)砼浇筑过程中,除按常规方法留置试块外,尚应增设不少于3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一组用于检验受冻前的砼强度,一组用于拆模试压,一组用于养护至600℃・d的结构验收的试块,在总龄期不超过60天时试压。同条件养护试块应放置于被养护结构附近,和结构处于相同条件下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应加强检查,不得丢失。

(8)砼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测温,保证砼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9)砼振捣抹压密实后,须及时覆盖塑料膜,棉毡等保温材料,保温保湿养护,以保证砼初凝前不受冻害。根据结构部位及气温情况,一般为:气温在0℃-5℃时盖一层塑料膜和一层保温材料;气温在-10℃-0℃时盖一层塑料膜和三层保温材料。边、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加到面部位的2-3倍,具体见下面的暖棚法施工。

(10)砼测温工作。测温工作是砼冬期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部门应配备专人负责测温工作,测温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测温仪表,测温方法,记录格式,施工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测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具体要求:砼浇筑前绘制测点布置图,各点孔统一按顺序编号,并在砼浇筑前按测温点布置图做好预留孔的埋管工作。布置测温孔时,应重视在构件中温度易变化部位,易冷却的边、棱角部位,及构件断面变化部位。各类构件测温点按如下布置: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测温时温度计插入孔内,封好孔口,使温度计在孔内停留3-5min,然后迅速从孔内取出现场测读记录,测温时间,砼浇筑后立即测读初始值,在砼强度达到临界强度之前,每2h测读一次,达到临界强度之后,可每6h测一次。

3、暖棚养护砼方法。

暖棚法施工是将被养护的结构置于临时搭设的暖棚内,棚内采暖使结构处于正温环境下进行养护,由于暖棚体积较大,将整个暖棚内空气温度全部加热到正温,耗费能源较多,一般加热设施采用燃煤或烧焦炭炉子或采用废弃的木方等方案,费用较低比较灵活。由于棚内体积较大,加之暖棚的出入口在使用过程中冷气浸入,使棚内各点温度不均匀,边角部位温度较低,在棚内布置火炉时,注意分设于暖棚各处,注意在入口处、边角处及易透风散热处设火炉,应保证棚内各点温度不低于5℃,设专人测砼及棚内温度,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但离地面50cm处必须布测点,每昼夜测温不少于4次。但加热的同时应注意排除暖棚内的CO2气体,并送入新鲜空气。其优点是施工操作与常温无异,劳动条件较好,工作效率较高。同时砼质量有可靠保证,不宜发生冻害。此法适用于砼工程较为集中的区域,尤其适用于砼量较多的地下工程。采用此法应注意:暖棚出入应设专人管理,以防封闭不严造成棚内温度下降或砼局部受冻。棚内各点温度均不得低于5℃。

总之在冬期施工中,除进行常温下施工的基本方法及措施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上各个细节,只要将各项工作安排紧密,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一定能避免冻害影响,从而取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参考资料

1.《建筑施工手册》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第4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部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绪论

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实现设计的最重要阶段,施工方案及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质量目标的实现与落实。因此,作为现场具体指导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从工程和现场实际分析考虑,确保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加快工期,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某高层建筑物,地上18层框架结构,地下人防一层框剪结构,建筑物的外观和形式多元化,梁、柱等节点的构造较为复杂,同时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且在节点处容易出现生产质量问题,如此浅议论题如下。

二、梁、柱节点部位的施工方法

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常见的施工方法:

1.不同等级混凝土的施工缝的留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施工缝通常用于柱脚,顶柱若要留施工缝应留于梁底,若同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同时浇捣,则柱顶不留施工缝。

2.梁、柱不同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的施工

根据高层建筑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和现场搅拌站泵送浇捣的情况,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注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柱、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的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式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三、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1.因模板造成的外形的尺寸的偏差

模板自身的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的整体变形、位移。

2.柱与梁设计的刚度差异产生的裂缝

柱子断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刚度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容易产生裂缝。

3.钢筋位移

由于钢筋比较密集,浇筑混凝土时改动钢筋造成的。振捣棒接触钢筋过度造成的位移。

4.混凝土养护不足产生的裂缝

保养得水分被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会产生裂缝。

5.钢筋对梁的影响所产生的裂缝

由于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6.施工缝处理不当产生的裂缝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7.梁柱节点处振捣不密实

由于抗震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钢筋较密,此处的混凝土不易振捣。

8.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差异产生的裂缝

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有时甚至会相差两个等级,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比例、水灰比、用水量等都不同,柱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9.混凝土振捣不当造成的外形的尺寸的偏差

混凝土下料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的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四、针对上述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因模板造成的外形的尺寸的偏差

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要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柱与梁设计的刚度差异产生的裂缝

节点处的混凝土采用“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筑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混凝土,事先做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对于钢筋密集的部位在与设计和监理单位协商后浇筑混凝土时可适当改动钢筋位置,在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将钢筋恢复原位,此项工作应由专业的钢筋工完成,严禁私自改动钢筋,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应尽量避免接触钢筋。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业的钢筋工在旁进行看护,如发现钢筋位移应及时恢复。

4.混凝土养护不足产生的裂缝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粱测浇水,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可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除时间。

5.钢筋对梁的影响所产生的裂缝

在产生裂缝比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筋,提高梁的侧面抗裂性。

6.施工缝处理不当产生的裂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如间歇r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可以继续浇筑。

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碎石或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同强度的混凝土减少石子砂浆一层。

7.梁柱节点处振捣不密实

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于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8.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差异产生的裂缝

可要求混凝土搅拌站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泵送的条件下,对柱子的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沙率,增加石子的含量,减小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9.混凝土振捣不当造成的外形的尺寸的偏差

下料高度不宜过高。随时观测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立即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和加固,振捣时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

四、结语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不容忽视,需要从多个方面一起入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和精心维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该提高对抗震节点重要性的认识。

在施工的过程中,只要所有的环节和过程都能严格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梁柱节点的这一质量通病是可以在现场得到控制,甚至是可以避免的,按照本文介绍的施工工法,基本可以解决梁柱节点的难题,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引言

在北方,为了保证施工工期,混凝土冬季施工在所难免,若采取的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强度无法保证,极易造成工程质量隐患,甚至出现质量事故。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施工经验的积累,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确保工期起来了决定性的作用。

2、冬季施工的原则的及特点

在我国,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C即进入冬季施工,当室外平均温度连续五天高于5°C时即解除冬季施工。冬季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出现多发季节,其质量事故出现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二以上,尤以混凝土工程居多;质量事故出现的隐蔽性、滞后性,即工程是冬天施工的,大多数在春季开始才暴露出来,因而给事故处理带来很大难度。

3、技术措施

除按常温进行检查外,需对混凝土进行测温,检查混凝土在出机、浇筑及强化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混凝土温度降到0度时的强度值。

3.1对商混的原材料的要求

1.选用标号不低于42.5的水泥,水泥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

2.粗骨料选用5~25mm,含泥量

3.砂子选用中砂,含泥量

4.防冻剂时应具有早强,减水率高的性能,不会增加混凝土中碱的含量,同时不含尿素、氯盐等有害物质。

5.搅拌站在进行混凝土试配时应考虑一定的富裕系数,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富裕系数取130%,强度等级不小于C35的混凝土富裕系数取120%。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适当加大外加剂的用量,提高减水率,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防冻性能。

6.化学外加剂的配量及原材料加热温度,由混凝土供应方提供试配,制订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配合比方案,项目部根据结构不同部位,不同温度条件,提出申请使用。

3.2混凝土的运输

合理的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减少混凝土罐车停滞时间,同时对混凝土罐车进行保温,以减低混凝土的热量损失。

3.3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前应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尽可能选择在气温较高时浇筑混凝土。当温度实在较低,应考虑改天浇筑或者与商混站联系,要求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前,对浇筑部位进行清理,特别是冰屑和积雪,并提前做好准备,以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浇筑时,用阻燃草帘等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泵车泵管,尽可能做到快卸,快振;及时进行收面并及时进行覆盖,做到随收光随覆盖,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冻。

3.4混凝土的养护

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有:蓄热法、暖棚法、外部加热法、负温混凝土及综合养护法等。

蓄热法:适用于结构表面系数较小,及气温不太低时的工程。简单、经济,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具体做法为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加温后搅拌,使其在经过运输、振捣后仍具有一定温度,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或预期的强度要求。

暖棚法:适用于混凝土比较集中的区域,在建筑物或构件周围搭起大棚,通过人工加热使棚内空气保持0度以上,于棚里浇筑与养护混凝土。暖棚为混凝土硬化和工人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混凝土质量。但由于需要搭建暖棚,需要供热,成本较高。

外部加热法:该法包含了电热法、蒸汽法、远红外线法等。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但由于所需设备复杂,导致于成本较高,通常用于小型工程或者特殊要求较高的工程。

负温混凝土:适用于不易保温亦不易加热的部位。于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混凝土浇筑后不再加热,仅作覆盖保护措施防止风、雪侵袭。

综合养护法:适用于温度为-10度以上时的施工。使蓄热保温和负温混凝土方相结合,通过蓄热保温,减少外加剂的掺量,加快了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节约了资源,最近几年,在温度不太低时,使用率较高。

3.5混凝土的测温

可根据混凝土形状于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代表性部位,设置测温点。测温点可采用埋设测温管的方法,墙柱测温管垂直于立面,高出板面1200;板测温管斜向插入楼板,与板面呈45度。预埋测温管时,应保证测温管进入结构的中心,同时应做好对测温管的保护。

4、组织管理措施

要保证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在保证材料质量及施工质量的同时,亦需加强施工单位组织管理质量。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经济可行的冬季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2.对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冬期施工前教育,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相关专业知识,明确各自职责,保证责任到人

3.对各施工队进行技术、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交底和分工种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冬期施工工作落实到位。

4.设置气象联络员专门采集气象信息,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掌握天气情况,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3.对于冬施所需的机具、加热保温以及测温用材料提前计划进场,以保证冬施期间施工的顺利进行。

5.合理安排工序,尽可能将混凝土浇筑安排在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

6.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根据现场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确定拆模时间,当环境温度较低时,考虑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7.安排专人进行测温,一旦发现混凝土温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加强保温等措施。

8.严格按相关规范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后期特别是停工时期的养护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5、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

1、外加剂掺氯盐过量,至钢筋锈蚀。氯盐对钢筋有锈蚀作用,超量掺氯盐,又没有加防锈剂,使受力筋生锈。锈体积膨胀,沿受力筋方向将混凝土保护层胀裂,随着时间的推移,锈越来越多,最后导致保护层脱落。

2、外加剂超掺,使混凝土后期强度不足。防冻剂与早强剂复合使用时,通常用三乙醇胺做早强剂。为使混凝土很快具有临界强度,而超惨量使用三乙醇胺结果适得其反,使混凝土后期强度损失很大。

3、混凝土受冻。混凝土保温未进行热工计算,亦未采用蓄热法,仅利用水泥自身发热及简单覆盖来发展早期强度而遭受冻害。

4、越冬措施不当使结构开裂:例如筏板基础结构浇筑完毕后未及时回填,同时保温不到位至地基冻胀,使筏板基础产生裂缝等。

5.1 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及选用掺有防锈剂的防冻剂,混凝土振捣密实,一些特殊的结构工程不得掺有含氯的外加剂。

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热工计算,选择合适的加热保温方案,并依据方案进行施工。

合理安排施工,对混凝土基层做好清洁及保温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保温加热。如有条件时,可及时回填土方。

6、结论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和管理组织措施,并提出了常见质量问题和预防措施。通过大量的施工经验证明,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较难控制,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工艺及规范要求,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方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郭正兴、李金根主编《建筑施工》,东南大学出版社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6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惠州市;城市绿道;施工组织设计

1 项目背景

为了逐步建立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绿道网络体系,引领市民走向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依据惠州市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惠州段)规划》组织编制了《城市绿道启动段(三环路——中职新城)修建性详细规划》。

2 项目概况

城市绿道启动段(以下简称启动段)以演达大道、惠南大道为轴,北起三环路,南至中职新城,规划研究范围是演达大道、惠南大道的建筑红线与三环路、主4路的围合区域,单侧全长7.58km,预计用地范围面积为23.79hm2。

3 编制依据

主要编制依据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现行施工规范大全》相关部分,《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手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细则》,《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现行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定、通知,公司有关《程序文件》及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国家和地方有关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制度等。

4 施工组织设计

4.1 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惠州市园林管理局代政府投资建设的惠州市城市绿道启动段工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难点,施工组织设计重点介绍了人行道基础、绿道、绿化工程的施工方案,阐述了施工组织保证、劳动力安排、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以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及总体协调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措施。

4.2 施工组织设计

4.2.1 施工技术准备。根据施工需要组建项目部,做好技术准备,完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筹备场内外一切必需工作条件,为工程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2.2 施工设计准备。根据总体设计,施工首先要牢牢把握人行道基础、绿道、绿化3个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工期、质量 ,充分做好测量工作,重点对各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行测量定位,为工程各个环节的顺利施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前做好拆除工程及基础工程实施,为工程全面铺开排除障碍。

4.3 绿道施工

4.3.1 施工准备。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基底情况,以及有无其他施工单位的预埋管线等。施工前由测量小组根据设计要求的标高,每隔 10m 设置一个标高控制桩。

4.3.2 工艺流程。检验原结构层水泥砂浆搅拌铺筑水泥砂浆找平层浇筑沥青砼验收。

4.3.3 沥青砼施工。(1)透层。①施工前对基层表面清扫,浇洒前应对侧缘石进行履道保护,以防污染,影响外观。②施工中洒布后应不致流淌,要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小于5mm),并不得在路面形成油膜,如有漏喷则采用补洒。③透层油洒布后应铺筑沥青砼料。

(2)下封层、粘层。①喷洒乳化沥青(PC-2)。用沥青洒布车(智能)在晾干的基层表面上喷洒乳化沥青,喷洒数量按1L/m2控制。②撒布集料。用集料撒布机配合人工撒布集料,规格S14型,数量6m3/1000m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③碾压。用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

(3)SBS路面施工流程:沥青砼中面层验收合格测设高程网粘层油厂拌混合料运输卸料 检测混合料温度机械连续摊铺检测混合料温度初压接缝复压、终压养护。

(4)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检测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代表认可同意后方可使用。

4.4 绿化种植工程

4.4.1 选苗。从有关育苗基地中挑选形态良好、树形健壮、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苗木,按设计要求预订足够的苗木,以备工程使用,并请业主指定的监理方认定后,再起苗、运输至现场。

4.4.2 挖苗。挖苗时,土球采用麻袋或编织袋包扎好进行保护,如发现土球有松散现象,不能运至工地。为了防止对乔木树干的损伤,树干须用草绳或麻袋包缠好,并用吊车进行装卸。

4.4.3 定点、放线。按设计要求,对需种植的乔、灌木及地被进行定点放线。

4.4.4 挖种植穴。按所定的种植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之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0cm。栽裸根苗的坑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坑的深度一般比土球高度梢深些(10~20cm),坑形一般为圆形。

4.4.5 栽植。(1)乔木种植:乔木苗木必须经过修剪,目的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发,修剪量依树种而定。首先放一层土混有机肥料垫穴底,把树苗土球放到穴里,将树干扶直,且要把形态效果好的一面对准观赏面;然后填土填肥,再将土踏实,又继续填入好土,直到与地平或略高于地平为止。栽植后设支柱支撑,并在24小时内浇透第1遍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树根紧密结合,有利根系发育。

(2)花灌木种植:本工程设计采用的苗木规格较大,品种多,品种新,不少苗木需从外地购进,灌木苗木的种植不可能全面铺开,所以运道现场后不能马上种植的苗木必须做好假植工作。在种植施工中,按要求正确放线,掌握种植密度。但必须处理好苗木的层次关系,以达到设计要求。种植后,同样在24小时内浇水,且要浇透。

(3)草坪的铺种:草坪种植必须选择没有杂草、高质量、抗性强的草皮。地形经人工细致整地后再铺上一层约2cm厚的细砂,再铺种草皮。草皮种好后需经人工压紧才进行浇水。

4.4.6 清理现场。所有工程完工后,迅速清理场地,同时做好产品保护措施。定时定员清扫施工现场周围环境。

4.4.7 养护管理。养护管理是整个绿化工程重要的一环,是关系到苗木的成活和恢复的关键。根据天气、土壤的干湿度等因素,制定好每天的浇水计划,特别是雨季要注意排水,可设明沟排水。根据不同树种生长情况做好翻耕松土、施肥、杀虫、除杂草等计划,保证根系的通气和生长。对病枝必须及时剪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补植缺蔸死株,并做好修理养护工作。

5 标示牌施工方法

标示牌工艺流程:施工区域交通管制施工放样基础施工标志标牌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立柱横梁安装面板安装)现场清理、撤离。

6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 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消灭违章”的方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

6.2 文明施工

力争本工程达到市级文明标化工地,贯彻实施“三全”思想,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地对拆除工程、基础结构、绿道、绿化等不同阶段上动态地管理标准化,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讲标准,把工地打造成清静优雅、场地整洁的美好文明工地。

7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城市污染、自然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管理等。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考虑法规符合性、对环境影响范围程度、发生频次、关注程度、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要重点排查,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现场。

8 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人员调配是对项目管理人员及劳动力实施有效的选派和管理,即作好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协调等项的工作,达到最有效、最合理组织劳动力,以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施工劳务层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我们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的原则为: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劳务人员。

9 半成品及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做好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表,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首批到场时间和数量均按单项材料的最早能进场时间和数量考虑,在实际施工组织中根据施工实际需要及现场堆场情况进行科学的动态调整,确保材料及时有序进场,现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0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一般以施工机械台班定额标准为依据,考虑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确定施工机械设备数量。本工程施工机具的配置,根据工程施工方法,工期和施工初步计划安排、有效工作日和施工机器完好率、工程施工强度等因素,考虑施工机械完好率95%,有效工作日90%,土方工程施工配以土方运输施工机械,砼工程配以浇筑施工机具。

11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坚持“质量第一,科学管理,精益求精,用户满意”的服务宗旨,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重质量、抢进度、保安全的项目管理班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2 季节施工

雨季施工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防雨措施及加强排水手段,确保雨季正常进行生产,不受季节性影响。加强雨季施工信息反馈,对工程中以往发生的问题要采取防范措施设法排除。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较大,施工应以安全生产为主题,以 “防暑降温”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

13 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包括编制作业计划、成立保护小组、做好施工过程保护、成品交接管理、监督控制等,实施成品保护、加强各部门协调工作、做好工序质量控制等。

14 结束话语

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优质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本施工组织设计全面阐述了施工的各个环节,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保证了城市绿道启动段的顺利实施,为惠州市“建设生态绿道、打造和谐惠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进的管理制度保障了工程高效有序的运行及业主的工期要求,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了施工的质量,符合建设为人民、建设为群众的宗旨,打造优良工程,建设百年国业。

(收稿:2013-04-06)

参考文献:

[1]马敬坤.公路施工组织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马燕清.工程管理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第7篇:建筑施工方案大全范文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underground waterpro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fact that two way fortification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plan, has obtained the good waterproof effect.

Key words: the basement waterproof; Co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宜兴站前广场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9000 m2,本工程地下室为筏本基础,框架―抗震墙构成的框剪结构体系,基础底板上平结构标高为-6.1 m,底板厚度0.5 m,采用C45,S8抗渗砼,地下室顶板面结构标高为-0.49 m,顶板厚0.25 m,护墙厚0.4 m,均采用C50、S8抗渗砼;基础垫层厚0.2 m,采用C15砼,基础底板周边及地梁,承台的立壁均采用永久砖模,用1∶2水泥砂浆找平层;底板做0.8 mm厚XYPEX(赛柏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地下室外墙迎水面防水采用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SBS)卷材防水层。

2施工准备

2.1材料准备

(1)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按规定进行现场取样检测。45号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SBS),这种卷材是建设部推广应用的新型防水卷材,卷材应选用优等品,并经省人防办备案认证,单层平均厚度应≥4 mm,适用于多叠层防水,多采用热熔法施工。

(2)辅助材料准备要对铺贴45号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所使用的氯丁胶、橡胶沥青防水嵌缝膏及水泥等辅助材料也必须严格检查验收,保证所用材料的质量和相容性。

2.2施工机具

(1)清理工具。铁锹、扫帚、小平铲、钢丝刷、手锤、钢凿、吹尘器等。

(2)铺贴工具。钢卷尺、弹线盒、剪刀、刮板、滚刷、毛刷、压辊、铁抹子等。

(3)热溶工具。火焰喷灯、单头或多头热溶喷枪等。

(4)安全防护机具。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口罩、消防器材等。

2.3作业条件

(1)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部完成,28天强度评定合格。防水基层密实牢固,基层表面应平整、洁净,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等缺陷。

(2)穿过地面或墙面的预埋管件、变形缝、后浇带等处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铺贴防水卷材前应进行隐蔽验收。

(3)进场防水材料抽样检测合格,防水施工队伍的资质证明和岗位证书齐全,安全防护和防火措施已全部落实,安全和技术交底落实到作业班组。

3施工工艺与施工要点

3.1工艺流程(热溶法)

基层处理涂涮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卷材铺贴防水卷材封边、盖缝、密封处理检查、验收作保护层

3.2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下室外防水采用外防外贴法施工,外贴高度从基础底板永久保护墙下口(-6.1 m)至-0.8 m处。

3.2.1 SBS防水卷材做法

(1)钢筋砼结构自防水C50、S8。

(2)20 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

(3)基层处理剂一遍。

(4)8 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双层:每层厚度不小于4 mm,总厚度不小于8 mm)

(5)立面采用30 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剂点粘保护层。平面采用50厚C20砼保护层。

(6)3∶7灰土分夯实。

3.2.2卷材防水层接茬做法

后浇带卷材防水作法。设计要求后浇带砼待主体结构结顶后方可浇筑,固后浇带处的卷材防水层,应预先留置,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毕后,再做防水卷材,接茬做法见图1。

图1

3.3卷材铺贴方法

SBS防水卷材采用热溶法施工。热熔法是用汽油喷灯或火焰加热器烘烤溶化防水卷材底部的热溶胶进行粘结,边烘烤边向前滚铺卷材,随后用铁辊滚压,挤出卷材与基层的气体和热溶沥青,使卷材粘贴牢固的施工方法。

3.4基层处理

砼结构表面的气孔,凹凸不平、蜂窝、起砂、裂缝等,应进行修补处理。基面必须干净,无孔无洞、不渗水、修补方法如下:

(1)蜂窝、孔洞处理。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水泥砂浆修补平整,如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颗粒剔除,要剔成喇叭口,外边大,然后用清水洗净、湿润透、支牢模板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2)施工缝、裂缝处理。施工缝处的缝隙或裂缝宽度超过0.2 mm时,应沿着裂纹方向将砼剔凿成U型槽,槽宽25 mm,深30~50 mm,将槽内清理干净,用水浸透砼,然后擦干表面上的明水,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浓缩剂灰浆把槽内填满、压实、抹平、养护。

(3)20 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砼基层修补好并清理干净后,用水湿润基层,做20 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应分层铺抹,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连续施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阶梯坡形槎,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 mm。找平层的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阴角半径R≥50 mm,阳角R≥20 mm。找平层应密实、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脱皮、起砂等缺陷。

(4)清理基层。在涂刷基层处理剂前,必须将防水基层彻底打扫干净,清除一切杂物,棱角处的尘土用吹尘器吹净,并随时保持清洁、干燥。

3.5涂刷基层处理剂

当找平层经检验证实已干燥后(含水率<9%),在清理干净的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要求薄厚均匀一致,在阴阳角等细部不易滚刷的部位,应用毛刷认真涂刷,不得有麻点、漏刷等缺陷。常温经过3~4 h挥发干燥后,即可铺贴卷材;如涂刷冷底子油后,因气候等因素影响,较长时间不能铺贴卷材时,在铺贴卷材之前,应重新涂刷一道冷底子油,以清除基层上的灰尘和杂物,增强卷材与基层的粘结。

3.6铺贴附加层

地下室底板甩茬处、墙根部及外墙转角处的阴阳角、穿墙套管根部、施工缝等薄弱部位均应铺贴与卷材相同的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 mm,每边各贴250 mm,应以满粘法施工。

3.7铺贴卷材

(1)卷材铺贴方向。外墙立面卷材应竖向铺贴,采用外防外贴法时,应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由下向上推进。

(2)卷材搭接宽度。卷材的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 mm,采用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的横向接缝应彼此错开1.5 m以上,避免接缝部位集中。地下室外墙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底板的平面上,距离立面应不小于0.6 m。

(3)热熔铺贴卷材。在已晾干的基层处理剂的基面上,先弹好基准线,分格宽度等于卷材减100 mm;卷材经试铺无误后,推滚卷材人,将卷材从开始位置上摆正,并用压辊滚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皱折和扭曲。滚铺卷材的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溶胶,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不翘边。

地下室外防水采用双层铺贴卷材,第二层铺贴的卷材,必须与第一层卷材错开1/3幅宽,上下层的搭接缝要错开,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的接缝,其操作方法与第一层铺贴方法相同,注意卷材与卷材之间必须采用满粘法施工,防水卷材与立墙基层也必须采用满贴法施工,要求粘结牢固,防止卷材下滑或脱落。

3.8封边、盖缝、密封处理

(1)封边处理。大面积的卷材铺贴完,要对卷材的横竖接缝处进行封边处理,用喷灯烘烤接缝边缘,将流出的热沥青用铁抹子轻轻抹平,使其形成明显的沥青条。

(2)铺贴盖缝条。条二层卷材铺贴完毕后,在横竖缝上热溶满粘宽度为120 mm的盖缝条,条的两边用密封膏嵌缝。

(3)细部密封处理。卷材铺贴完后,对卷材末端收头处和卷材的接缝口处应用密封膏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4成品保护及注意事项

(1)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清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做成圆弧形。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符合设计要求。

(2)已做完的卷材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特别是在水泥初凝时期,要避免人员走动。不准在防水层上凿洞打孔,也不准在防水层上拌制砂浆和进行其它工序作业。

(3)雨天和大风天气不要施工,热熔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天气温度高时,做好的防水层,要及时湿养护。

5结束语

该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完半年以来,未发现任何渗漏,防水质量良好。实践证明,45号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应用于地下防水工程是安全可靠的,既保证了工程防水的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王洪立,王玉白,胡冠英.崔庄煤矿办公楼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