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道路交通应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交通应急管理

第1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属波纹管;橡胶抽拔管;制做安装工艺;定位钢管箍;接头钢管套箍;负压抽拔

1 工程概况

沪昆高速铁路杭(州)长(沙)段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境内为设计时速350km/ h的双线无碴轨道,其中夏金特大桥跨龙(游)丽(水)高速公路的连续梁结构形式为40m+64m+40m,64m的主跨跨越龙丽高速公路。

梁体形式为单箱、单室、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2m,箱梁底宽6.7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80cm,按直线变化;腹板厚度48~80cm,按折线变化。全联在端支点、中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置5个横隔板。

2 预应力预留管道制孔方案的确定

2.1 初步拟定预应力预留管道的制孔方案

悬臂浇筑的预应力砼连续梁的0号块是全桥进行悬臂浇筑的起点,支座上部的箱梁内部设有横隔板,同时墩梁临时固结也集中于此,是全桥梁体结构最复杂的节段:钢筋与预应力预留管道是全桥各节段中最多的,管道密集、重叠交叉、纵向预应力管道间距较小。因此,仅以0号段的纵向预应力预留管道的制孔进行论述。

本桥0号段纵向预应力体系设计采用的是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其中:顶板纵向钢绞线为15-1*7-15.2;腹板纵向钢绞线为7-1*7-15.2;底板纵向钢绞线为17-1*7-15.2。本桥采用先预留纵向预应力管道后穿钢绞线的施工方法。如果采用金属波纹管制孔的方案,则金属波纹管的管径为:顶板φ96mm;腹板φ70mm;底板φ102mm。为避免在实际使用中被误拿混用,顶板与底板全部采用φ102mm的金属波纹管。

2.2 校核拟定的预应力预留管道制孔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金属波纹管间的净间距与净保护层不小于1.0倍的管道直径。

本桥顶板纵向预应力管道有24束,最小间距为260mm,管道间的净距为158mm> 102mm,此处预留管道的净保护层大于102mm;腹板纵向预应力管道有10束,最小间距为200mm,管道间的净距为130mm> 70mm,此处预留管道的净保护层大于70mm;底板纵向预应力管道有26束,最小间距为220mm,管道间的净距为118mm> 102mm,此处预留管道的净保护层大于102mm。

校核后确定:本桥顶板、底板采用φ102mm的金属波纹管及腹板采用φ70mm的金属波纹管作为预应力预留孔道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

2.3 最终确定预应力预留管道的制孔方案

施工规范要求:插入式振捣棒距离预埋件及预应力预留管道不小于100~200mm。在梁体钢筋与波纹管纵横交错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插入式振捣棒在振捣过程当中不挨碰金属波纹管,最终确定:纵向预应力预留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与橡胶抽拔管间隔布置的方式制孔。这样,即便是插入式振捣棒碰到橡胶抽拔管,也不会造成预留孔制孔失败,在砼振捣过程中,可以将振捣棒有意识地靠近橡胶抽拔管,保证预应力预留管道间的砼振捣密实。同时,也避免了全部采用橡胶抽拔管制孔时容易产生的周围砼松动与局部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预应力预留管道的制孔质量,避免管道间互相通气与串浆而影响管道压浆质量。

3 制孔材料的要求

3.1 金属波纹管

3.1.1 制作

预应力砼用金属波纹管采用母材性能符合GB716要求的厚度为0.4mm的软钢带,双面镀锌层重量不低于60g/m2,性能符合GB/T2518的规定。波纹管的螺纹方向全部向右旋转,折叠咬口的重叠部分不小于3.5mm,凸起的顶部与根部采用圆弧过渡,波峰与波谷的高差不小于3mm。每节波纹管的长度与设计中各个节段的长度相同。

3.1.2 试验

外观检查:外观清洁,内外表面无锈蚀、油污、附着物、孔洞和不规则褶皱,咬口无开裂、脱扣。内外直径允许偏差为±0.5mm;波纹高度允许偏差为±0.3mm;钢带厚度不得有负误差。集中荷载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试验、承受集中荷载后与弯曲后抗渗漏性能试验均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橡胶抽拔管

橡胶抽拔胶管的外径为102mm(用于腹板时外径为70mm),胶管外径与设计管道直径偏差应在±2mm以内,胶管内径空心部分不得小于20mm,以备穿入φ16mm的圆钢芯棒或充满压力水以增加其刚度,胶管的两端设有长度不小于50mm的内置钢制套筒,以便注水(气)或真空抽气使用。胶管长度为不小于“最长梁段长度+3m”的长度。

橡胶抽拔管的试验:

橡胶抽拔管强度及延展性试验:极限抗拉强度不得小于7.5KN,在拉力的作用下不被拉断且管壁径向收缩不得大于2mm,去消拉力后无残余变形。

橡胶抽拔管的充气充水试验:胶管内充气或充水,比拟制孔过程,胶管内的压力在72h内不低于0.5Mpa,并保持管内压力不变。

4 制孔工艺

4.1 坐标计算

根据设计图中每道预留管道的具置、弯起点及弯曲半径,详细计算每道预留孔道的坐标,尤其是管道弯曲部位,详细地

计算出每根管道的ZY(直圆)点、QZ(曲中)点及YZ(圆直)点的纵坐标。

4.2 管道安装

在管道安装前,要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在交底中明确安装工艺,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注意事项,并对所有管道安装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在绑扎普通钢筋时,提前大致确定管道位置,适当地移动普通钢筋,以利于预留管道的安装施工。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确定钢绞线的穿束方向,使镀锌波纹管的螺旋方向与钢绞线的穿束方向相反。波纹管的切断采用电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将不足1/2螺距宽度的尖锐钢带剪掉,再用钢锉将端头打磨,尤其是向内径方向的毛刺必须清除干净,防止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的端部将波纹管纵向撕开。

4.2.1 管道安装前检查

金属波纹管安装前,发现管壁生锈、弯曲、局部障碍等可能影响预应力筋穿束缺陷时,应及时调整或截除不用。管壁上个别小的孔洞,在安装前用胶带进行包裹缠紧,确保不会漏进水泥浆。最好的方法是根据预应力预留管道的安装进度,提前两到三天生产本节段使用的金属波纹管。

橡胶抽拔管安装前,要详细检查抽拔管的外观,是否有划痕或电弧焊烧伤,两端的内置套筒螺丝扣是否有效、内置套筒是否脱落。如果有上述情况出现,马上进行修补,修补完毕后再进行抗拉及充气(水)试验,试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2.2 管道安装

预应力管道按根据实际确定的直径、设计数量、设计位置精心施工,定位钢管箍间距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定位钢管箍间距:对金属波纹管道不大于0.6m;对橡胶抽拔管不大于0.5m,对曲线管道及位于砼下料口附近的管道不大于0.4m,在管道的ZY点、QZ点及YZ点及管道接头处必须设置定位钢管箍。定位钢管箍为壁厚3mm、长度为40mm的镀锌钢管制成。定位钢管箍必须与梁体主钢筋焊接牢固,与定位钢管箍相焊接的钢筋必须有保护层垫块,上下(左右)层钢筋网间的箍筋采用焊接,以确保管道在砼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不弯沉、不上浮、不旁移。普通钢筋与管道相冲突时,普通钢筋位置适当偏移,必须确保管道顺直。定位钢管箍如下图:伤及其他的损伤,尤其是管道的接头、压浆孔、排气(水)孔、封端模板处的位置,是不是连接、封堵完好,满足要求。同时也要检查孔道内是否有杂物。检查完毕,将金属波纹管内穿入比管道内径小5mm的高强尼龙管作内衬管,内衬管两端伸出模板长度不小于1.5m。

橡胶抽拔管安装完毕后,在砼浇筑前,先将一端固定,对抽拔管进行拉拔,使胶管绷紧(判定标准为:曲线段:曲线内侧胶管完全贴在定位钢管箍的内壁上;直线段:胶管处于悬浮状态),防止胶管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垂直弯曲,然后再将施加拉力端临时锁定,防止胶管在砼浇筑过程中下垂。

4.2.4 橡胶抽拔管的抽拔

胶管采用机械抽拔,抽拔时设导向托架,使抽拔方向与孔道轴线重合,做到平稳妥当,防止构件产生裂纹。胶管在抽拔前,将使用钢筋固定的约束解除,并对约束钢筋接长至满足下一节段施工的要求,并将管内的压力水(气)排出,再用真空吸气机对胶管内腔施以0.1~0.2Mpa的真空负压,使胶管在负压作用下外径缩小,便于抽拔作业。

抽拔制孔管的顺序应先下后上、先曲后直,分层浇筑的砼应根据各层砼的凝固情况确定抽拔顺序与时间。

采用抽拔管成孔时,抽拔管时的砼强度,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试抽拔胶管的时间:一般以砼抗压强度达到0.4~0.8Mpa为宜,抽拔时不应损伤砼;也可按下式计算:H=100/T〔式中:H—砼浇筑完毕到试抽拔胶管的时间(h);T—现浇梁体所处的环境温度(℃)〕

5 砼浇筑完毕后的检查与清孔

5.1 初步清孔

梁体砼端头模板拆除后(或橡胶抽拔管抽出后),先清除孔道内看得见杂物,利用排水孔排除积水,再利用管道接头套管箍(钢绞线束喇叭口)对预应力管道用压力水冲洗并用高压风吹干。

5.2 深度清孔

用比预应力钢绞线束直径大10mm的实心尼龙制成的清孔器(弹头型壳帽形,其中圆锥部分长度为100mm,圆柱部分长度为200mm,可用尼龙管内灌满砼制成)进行清孔,清孔的方向与将来穿束的方向相同。如果清孔过程中发生障碍,及时判定堵孔的原因与位置,立即予以处理。

5.3 检查串孔或漏气

清孔工作完成后,关闭排气(水)孔及注浆孔,在管道接头套管箍(钢绞线束喇叭口)先连接一个三通管,三通管的另两个接口分别接压力表与空压机;在管道的另一端同样在接头套管箍(钢绞线束喇叭口)也连接一个三通管,三通管的另两个接口分别接与进气端相同规格的压力表与排气阀门。当进气端吹入高压气体一段时间后,进气端的压力表数值与另一端的压力表数值相同或基本接近时,说明管道没有串孔或漏气;如果进气端压力表数值大于另一端的压力表数值,说明管道存在串孔或漏气,这种情况下先检查相邻的管道两侧的压力表数值是否有升高,压力表数值有升高的,说明此管道与正在注入高压气体的管道有串孔。有串孔的情况发生,做好详细记录,当注浆时,串孔的管道要同时注浆。管道串孔检查完成后,

打开排气(水)孔,保证管道内空气畅通无积水。

6 预应力钢绞线穿束

6.1 钢绞线编束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后通过“梳板”逐根排列,梳理顺直,并利工作锚将钢绞线编束。编束时保持预应力筋束顺直不扭转,严禁互相缠绕。利用张拉千斤顶与钢丝绳共同作用在距离工作锚5m以外的位置,对钢绞线束进行箍紧,使钢绞线束达到直径最小的紧密程度,再用18~22号铁丝以每隔一米左右采用单层密排螺旋线绕扎牢固,绑扎长度为20~50mm,在穿束的牵引端,绑扎长度不小于80~100mm,曲线地段需多增加几道绑扎。绑扎的铁丝尾部必须弯向钢筋束的内侧,以免影响穿束。

6.2 钢绞线穿束

预应力筋穿束采用机械进行,预应力筋束前端应扎紧并裹缠胶布或套上弹头型壳帽,以便顺利通过孔道

7 结语

通过对杭长线夏金特大桥40m+64m+40m连续梁的预应力管道制孔的实践检验,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与橡胶抽拔管相结合进行预应力预留孔道的制孔技术,使插入式振捣棒的工作范围增大,使管道间的砼更加密实;采用定位钢管箍代替常规施工中定位钢筋,有效地避免了定位钢筋侵入管道内径的质量缺陷,同时,克服了金属管道接头位置刚度薄弱、容易漏浆的困难;采用接头钢管套箍对每个节段终点的预应力管道定位,解决了节段接缝处管道不对位、漏浆的难题。所以,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与橡胶抽拔管相结合及钢管套箍定位进行预应力预留孔道的制孔技术,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在施工中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应在悬臂现浇连续梁施工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第2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确保道路运输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体系的意义,提出了具体建设举措。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 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 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转贴于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第3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运输;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购物也由逛街采购变为了网上订购,网购的发展带动了物流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在物流行业的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道路运输的安全和通畅性问题渐渐开始关心起来。加之近几年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物资的运输也给予道路运输管理体系更多的考验。可见,加强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1 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1.1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道路交通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已经成为了保障经济运行的最主要途径。交通运输线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和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道路交通安全也愈加的重视。有关单位建立了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以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

1.2 目前,道路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主流,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路交通的运输,可以说道路交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与我国飞速发展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相比,我国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则很落后,使得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事故频发。要解决这种交通隐患,就必须要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交通运输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通畅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运输行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促进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交通行业的发展刺激并带动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交通运输量和物流的流通量大大增加,使得交通运输的事故也逐渐增多,这不仅是我国的道路交通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民经济的发展超过6%就会加剧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而我国的经济在近十几年国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8%以上,所以可以说我国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是受到了客观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2 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2.1 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道路运输管理的最主要行政部门就是交通部,交通部对于道路运输管理具有最直接的责任,要想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最主要的就是要先明确交通部的职责,并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快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途径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对于各个部门的相关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重视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道路运输安全相关理论和政策进行细致的研究,包括对各项事故的处理技术和决策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提高道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加快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

2.2 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强对交通事故救援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交通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培训专门的人才,在技能上对其进行强化,使其在道路救援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保障事故人员接受及时的治疗,减少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加强高素质救援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2.3 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

2.4 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第4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一、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秋冬季节是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期,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时刻绷紧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这根弦。要细化并落实工作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并带队督促检查。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到位而发生重特大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依法严肃追究责任领导、直接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开展安全检查,切实强化管控措施。“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各乡镇街道、市安委办及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工作大检查。重点检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歌舞娱乐、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各类大型仓库、易燃易爆场所,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部位和薄弱环节,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客运企业、危险路段和县乡道路等。对查出的隐患,要限期整治,一抓到底。

三、注重事故源头预防,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要针对国庆期间人流、物流、车流量大、举办活动多等特点,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车站、商场、集市、社区、村镇等宣传阵地,利用新闻报道、手机短信、悬挂标语横幅等载体,大力宣传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安全常识、防范方法、自救措施和逃生技能,做到广泛覆盖,深入人心。要重点加强对驾驶员和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把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消防知识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送到广大村民、居民和驾驶员手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值班备勤,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完善秋季、国庆期间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公安消防部门要做好灭火、救援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和重大事故险情,能够迅速扑救;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路面监控力度,集中治理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要加强应急处置和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应急联动,确保一旦出现恶劣天气,能快速出警、施救,快速处置、疏通,全力减少一般事故、严防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

第5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受连日来持续恶劣天气影响,我县境内道路结冰现象严重,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春节将至,人流、物流频繁,为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序,现就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近期恶劣天气条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阵以待,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完善具体,行动上坚强有力,及早安排,狠抓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要进一步加强对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切实做到人员、器材、设施和应急方案的全面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县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恶劣天气的监测预警,及时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要进一步扩大预报预警信息的渠道,通过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和手机短信、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及时准确地预警信息,做好信息服务。

四、进一步加大道路巡查工作力度。高度重视雨雪雾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县公路、交通部门必须加大主要公路特别是桥梁、急弯陡坡路段的巡查力度,增加巡查次数,发现安全设施缺损及时予以修复,在危险路段及时撒布防滑沙砾或者融雪剂,采取铲雪、扫雪等措施,保障道路安全通行。

第6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交通事故现场救援体系,有效应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全县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救助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适用范围

(一)发生在本县内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一次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重伤5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三)其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交通事故。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成立全县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由副县长、公安局长吴刚壮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公安局政委栾卫国、副局长朱江同志担任。成员单位有: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消防大队及各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具体负责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及善后处理等工作。

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组,即现场保卫组,现场勘查组,交通管制和疏导组,紧急救护组,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现场保卫组:由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和案发地派出所民警组成,负责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保卫、警戒和安全防范工作;

2、现场勘查组:由公安、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事故现场勘查、事故调查、检验鉴定、逃逸案件查缉、事故原因分析、交通事故认定和提出对肇事人、单位及相关人员、单位的处理意见,依法处理交通事故;

3、交通管制和疏导组:由县公安交警和巡警组成,负责现场区域的交通疏导工作,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协助有关单位开展伤员的救助以及现场救助物资和人员的交通运输保障;

4、紧急救护组:由县卫生局负责督促“120”急救中心的高效运行;负责调配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

5、现场处置组:由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消防大队组成,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开展涉及交通专业运输单位责任调查;县民政局负责督促殡葬单位及时运送交通事故尸体;县消防大队负责交通事故现场灭火,控制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泄漏、组织伤员搜救等工作。

四、应急救援反应和处置程序

(一)报告和启动预案

属于本预案范围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县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下达现场应急处置指令,并向县政府报告情况。

(二)赶赴现场

各成员单位和工作组接到启动预案的指令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按照预案的职责分工迅速到岗开展工作。交通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指挥部应当立即通知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现场紧急处理,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参加现场处置工作。

(三)现场保卫

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和事故发生地派出所民警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带,规范放置现场勘查警示、警告及导向标志,必要时应采取交通管制。

(四)组织施救

县公安局、卫生局、消防大队及案发地人民政府等成员单位要用最快的速度解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要采取紧急措施,在现场或就近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五)现场勘查

县公安交警大队事故勘查人员,应当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勘查事故现场,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对交通事故肇事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逃逸事故,应在接报勘查事故现场的同时,及时布置查缉和发出协查通报。同时,清理、登记现场遗留物品,并妥善保管。

(六)善后处理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县财政局、民政局和案发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人员成立善后工作处理小组,负责协调有关伤员的抢救治疗费用,协调做好死伤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善后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扎实开展工作,主要领导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工作组负责人要坚守岗位,服从指挥,认真履行职责,不得。

(三)对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交通事故的,救援组织不及时、工作不力,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以至因为现场警戒不力引发二次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四)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如遇有重大问题和事项必须请示汇报,绝不能擅自决策,更不能越权行事。广电、县报、网站等新闻单位要求现场采访和事后报道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六、附则

(一)事故赔偿由相关保险公司及事故责任人(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7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9〕33号,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印发晋中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10〕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08〕9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全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人、车、路的源头管控,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迅速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0年2月—5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着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构、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为:

1.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备案。对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实行分级培训,培训合格的,取得证书,持证上岗。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并安排一至两名专职交通安全协管员,由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动车、驾驶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将结果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责成拥有机动车30辆(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以上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包括单位职工家属)以上的单位,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并确定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同时要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

4.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5.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指导督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一职三档五制度。一职即明确工作职责;三档即建立机动车基础档案,机动车驾驶员档案,机动车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档案;五项制度即:《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机动车驾驶管理员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其它相应工作制度。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0年6月—7月)。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将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做好迎接晋中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考核验收工作。

三、工作机制及任务

(一)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局性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2.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提出解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

3.督促检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

4.审定和下达年度交通安全控制考核指标;

5.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6.组织、协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7.指导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接受市安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警大队,负责本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性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承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会议及安排重要活动;

2.监督检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决定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3.具体组织安排交通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4.参与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交通、城建、道路、规划,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5.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对省、晋中市、市安委会下达的交通安全考核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细化,并组织对交通安全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协调交通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8.承担安委会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9.负责与各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10.承办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务。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上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制定本级预防交通事故对策,科学论证、合理布建辖区交通安全规划的长期目标;

2.根据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组织辖区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3.监督、协调和考核有关职能部门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督促各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建符合当地社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促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其它法制教育并轨;

5.协调构建交通事故救援与急救系统,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预防特大交通事故方案和特大交通应急预案;

6.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募细则,广泛在全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并明确服务内容,指导志愿者队伍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管区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档案;

2.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管区所辖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协助交警部门抓好管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事故报警、救助伤员、维护事故现场等;

4.对管区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建档,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5.对涉及管区居民的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6.协助管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办理车辆管理业务、驾驶证业务等相关事宜;

7.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职责:

1.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的要求,发放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

2.全面掌握所辖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清理登记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车人员,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上牌落户,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证;

3.定期组织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传达上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

4.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登记,并上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

5.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劝说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不安全车辆,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违法驾驶等,对不听从劝阻的违法人员,要及时告知交警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6.建立本辖区交通管理基础台帐。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机动车辆登记台帐》、《机动车驾驶员登记台帐》、《辖区无牌机动车排查统计表》、《辖区无证机动车驾驶员排查统计表》、《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记录》、《交通安全宣传登记表》、《辖区事故隐患(黑点)排查整改情况登记》,及时掌握机动车和驾驶员变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二)强化工作运行,建立管理机制。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下管一级”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结合省、晋中市要求建立《*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管理举报奖励制度》、《*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见附件)。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严格结合四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对前一阶段全市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批评和表彰,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

第8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智能监控

引言

根据交通部的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国家骨架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300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8.5万公里。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近年来高速公路安全事故也有大幅上升,2012年上半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仅2012年国庆假期,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794人死亡,大部分的交通伤亡事故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加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设是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

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1.1 路段通信模块

路段通信模块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一方面收集通过路段通信图像对公路交通流进行分析,另外一方面发出分流和调度指令以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路段通信模块包含的子功能有,交通信息采集、信息等功能,内置车辆检测装置、能见度检测装置、闭路电视、紧急电话、可变情报板、可变速标志。

1.2 视频监控模块

视频监控是高速路监控系统又一核心部分。第一,24小时全程监控高速路车流、路况,向监控中心传输实时影像,方便监控中心进行全局管理。第二,在突况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配合车辆检测装置对高速路上汽车速度、性能进行监控,达到危险预警的作用。视频监控模块包含视频摄像、图像传输、输出、控制子系统,内置摄像机、全景式摄像头、枪式摄像头、防护罩、云台、摄像机基座、电缆、光缆、视频发射机、视频切换矩阵等装置。

1.3 隧道监控模块

通常的高速公路存在一些隧道、山洞等,隧道属于半封闭空间,视野、灯光、道宽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将隧道监控单独列出,强化其功能对保证高速路畅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隧道监控模块主要采集隧道内车流量、占有率、光强、通风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等数据信息。隧道监控模块包含的内容有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射流风机、光强检测仪、环境检测仪。实施对隧道的宏观管理和调度,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通畅的行车环境。

1.4 图形处理模块

图形处理模块是位于总监测中心和分检测中心,为了更加直观的展示高速公路道路交通情况实施图形而设定的,以中心大屏幕LED显示屏或者采用高清投影仪为核心,以路段地图板与隧道地图板数据汇集而成,地图板固定显示内容有,关键路段收费站实况、重要河流路段、跨江及跨河大桥、铁路与高速路立体交叉图像,动态现实的图像有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实时影像等。

1.5 应急通信模块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恶劣天气、人为损坏、设备老化而出现的信号中断、信号滞后和全局性信号中断等情况。通常高速公路检测系统需要继续进行配置应急通信模块。应急通信模块包含紧急计算机电话、应急摄影传输机、应急对讲机等,用于处理复杂情况和道路交通救援等,在主体监控系统恢复正常后,对应急通信模块进行老旧设备损坏更换、保养工作,以应对下一次可能突发的情况。

2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实现

2.1 监控系统的硬件安装

监控系统的硬件包含车辆检测器、气象监测仪、监控摄像机、可变信息标志、区域监控器、隧道通风、隧道照明控制设备、火灾探测报警器、外场设备防雷装置。监控场外设备数量和规模可以从道路因素和交通因素来划分,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公路服务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标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规模,要按照高速公路设计量和每年交通流量统计,对路段、匝道以及出城高速收费站等能力的考察,结合该地区的路段、环境、气象等条件综合设计服务水平和监控场外设备的规模。同时需要主要的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升级,也应当对监控场外设备布局与安装进行规模的同步升级。

2.2 监控系统的软件配置

监控系统软件部分是整个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获取监控外场设备数据、收集外场设备状态、分析道路交通流情况、提出交通事故处理方案、显示道路交通状态、下传操作员命令等任务。交通监控软件为实时监控软件,实现交通参数和气象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实时显示;进行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参数计算分析和显示;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情况通过人机交互提出处理方案,通过监控分中心通知社会上其他部门协同进行交通事故处理,并转入事故状态下的交通监控;根据实时状况通过事件算法推断事件,提供警告并表示警告等级;通过外场信息设施信息以进行交通诱导;统计和通过系统设置修改交通参数以优化监控方案;查询、打印输出等。

2.3 构建紧急救援预案

根据事故情况确认是否需要进行救援。并上报监控分中心,监控分中心根据事故严重情况决定是否由监控分中心统筹管理。过与参与救援的相关部门协调,确定紧急救援指挥结构构成。在外场设备或通信硬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至少要保证语音通信的通畅。在救援进行过程中,监控系统根据需要制定交通管制方案,提供相关交通信息,并通过外场设备、交通广播、网站对外事故信息,保证救援的顺利进行。

2.4 监控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设完成之后,应当对监控系统的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转,对实时录像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防止交通事故,调查公路车流量,改造升级高速公路的规模。同时,对监控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

3结束语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以其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的显著特点,成为适应现代化产业结构发展需要的骨干运输方式和重要运输通道,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建设是高速公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第9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范文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等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并对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和道路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定期组织交通安全状况评价。

    第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实施车辆登记,机动车驾驶人员考核、发证管理,依法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公开各类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

    第九条 农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对拖拉机的登记、检验,负责拖拉机驾驶人考试、发证和审验工作。

    第十条 交通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对从事道路客运、货运、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的单位、个人的资格管理和道路运输站(场)的行业管理;对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应当保持清晰、醒目、规范、完整。

    交通、建设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职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依法组织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商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查处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成品、配件的行为;查处销售未经国家主管部门公告或者不符合车辆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成品、配件和报废的车辆以及非法回收报废车辆的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检测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检测车辆的累计数量,按照规定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和计量检定。

    第十三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落实本单位机动车使用、保养、维护和安全检查等制度;

    (二)教育本单位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三)雇用机动车驾驶人员的,应当进行驾驶资格审查,并对其驾驶证和身份证进行登记;

    (四)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十四条 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第十五条 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临时通行牌证:

    (一)因办理注册登记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

    (二)因办理转移登记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