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精神病护理诊断及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病护理诊断及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病护理诊断及措施

第1篇:精神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老年人精神病患者;应用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精神障碍患者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改变为特征,老年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病程慢性迁延,反复发作。有的处于慢性衰退阶段,生活护理繁重,医疗护理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性。因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强化风险,是护理管理的最终目标。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对5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52例做为观察组,男46例,女6例,年龄60~78.平均年龄68.1岁。其中精分45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老年痴呆3例,酒精依赖2例。随机选取同期本科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原因、精神疾病的诊断、躯体疾病的诊断、生活自理能力、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如下。

1.2.1做好入院评估,制定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表,识别高危风险患者。①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入院主诉、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自理程度等。②四防行为评估:自杀、自伤、冲动、外走、伤人毁物、拒食拒药等。根据评估的分值确定评估的级别,根据评估的级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告知家属取得理解支持。对60岁以上,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的患者,嘱其留陪护。

1.2.2履行告知义务 并签订入院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两份,医院及患者近亲属双方各执一份,在精神科病区门前,走廊,餐厅,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精神疾病的常见知识,长期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常用药物的副作用。通过与家属沟通,降低护理风险

1.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和培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反复组织学习新的《精神卫生法》,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医。同时,还学习掌握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还聘请了长年法律顾问进行《医纠纷常见问题的法律分析及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将全布近几年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面剖析。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警示,是为了今后的医疗安全。组织《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的培训考试。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用法律知识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2.4加强病房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

1.2.4.1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如安全管理制度、病区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服药管理制度、保护约束制度等。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定期检查2次/w,检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病区现存的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1.2.4.2抓好护理安全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对四防患者,重点患者24h不离视线,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除生活用品之外,其他刀、剪、金属锐器、打火机和绳索设备等一律不得带入病房。每个病区都安装了监控录像,有专人负责察看录像,不定期随机抽查,察看录像重点时段是清晨,中午,晚夜班,节假日,值班人员是否做到每15min巡视一次病房,每月召开全科室工作人员安全工作总结会。会议主要内容是:①通过监控录像通报病房巡视情况,②核心制度落实情况,③护理工作完成情况,④病员及家属反馈情况,最后由科主任总结,并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的建议,工作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做为评先的依据,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屡教不改的给予罚款。

1.2.4.3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精神卫生法第38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适宜的设施、设备,保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受到伤害,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病房走廊、卫生间、餐厅铺防滑的地砖,并保持清洁干燥,卫生间,走廊有扶手,并有防滑标识,以防摔倒,防烫伤,常规使用床栏,防坠床,为老年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外出检查用的平车,轮椅,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安排就近的病房。

1.2.5观察指标 观察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意外伤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意外伤包括四防(伤人,自伤,毁物,自杀)及跌倒,烫伤,坠床,压疮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采用提问方式获得。

1.3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萎缩和衰退以及各种器质性病变,老年精神障碍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科是易发生意外风险的高发科室,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判断力,诸多环节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相对增加,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76%,意外伤发生率3.84%,患者满意度94.23%,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2篇:精神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精神病; 逃跑;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4-0087-03

doi:10.14033/ki.cfmr.2015.14.043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我国目前精神病患者约有1600万[1]。据观察,因家属难以管理或无时间照顾需要住院的患者很多。在住院过程中,需要做的常规检查必须要做,如摄片、CT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在外出检查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逃跑,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事情,大部分逃跑的精神病患者能被及时找回,但也有少数患者在逃跑过程中出现意外。郑慧芳等[2]研究发现,有70.2%出走意念者认为户外活动中最容易实施出走,认为是出走的最佳机会。因此,认真分析患者逃跑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防止患者逃跑,控制患者在逃跑在外期间可能出现的伤人、毁物、自杀等意外事故,给自身和社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减轻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7月-2014年11月共有外出检查患者103例,其中男48例,女55例,发生患者逃跑5例,其中4例被及时找回病区,无意外发生。1例在逃跑期间因头皮受伤,经及时外科手术后愈合并办理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2.1.1 由于精神症状所致 患者入院时间短,自知力缺乏,对疾病无认识或否认有病,认为自己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都是客观现实,故往往拒绝就医、治疗,而不安心住院[1];或受妄想幻觉支配,患者认为住院是对其迫害而想方设法地逃跑。

2.1.2 想念家人而不安心住院 患者多因为住院时间较长,精神症状已基本控制,自制力部分恢复。

2.2 环境因素

(1)封闭式的管理及单调的生活节奏使患者认为住院似坐牢,住院环境不熟悉、对医务人员及病友不熟悉、在病房不知如何度过、不知何时出院、不知疾病何时好转等而焦虑。(2)辅助检查科室远离病室,位于开放式楼层,给患者逃跑增加了机会。(3)检查途中安全措施不佳:医务人员太少,没有固定患者,给患者逃跑增加了机会。

2.3 医务人员的因素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放松,工作方法不得当;对患者病情、症状认识不充分。

2.4 用药因素

患者用药未能很好控制病情及精神症状。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人性化护理

(1)新入院患者对医院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4],工作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和病友,治疗时间和作息制度,使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熟悉病友与医护人员,以减轻对家人的思念。(2)开展工娱治疗、文体训练,组织患者做力所能及娱乐活动,如下棋、打牌、看电视、唱歌,丰富患者住院生活,分散其注意力,淡化患者逃跑的想法。(3)对长期住院的患者,应与家人取得沟通,让家人定期来医院探视,或组织电话联系,使患者能够安心住院配合治疗。(4)对康复期患者,应做好心理疏通,强调出院是很快的事情,打消逃跑的念头。(5)治疗前向患者说明目的、意义,消除其恐惧心理以及取得患者合作。(6)病区内的环境管理,要注意整洁、舒适、温馨,带有家庭气息,使患者有安全感[5]。每天清扫、整理病床,擦拭床头桌、清洗喝水杯等用具,床褥要清洁、干燥、平整,被褥长宽要合适,柔软暖和,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使患者感觉舒适;衣服随脏随换,帮助患者整理服饰,鼓励适当打扮,以满足患者爱美的需要。如果病情许可,尽可能地让患者自己来完成,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7)与食堂工作人员多沟通,为患者提供可口、营养全面的饮食,必要时工作人员给予喂食,保证其进食量、水分、营养,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营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抗病能力和寿命的长短[6]。(8)定时开放洗澡间,为患者提供温度适宜的热水,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程度,每周定期协助或完全给予患者洗头、沐浴、理发、剃须、修剪指(趾)甲等,更换清洁衣服,增加患者舒适度。沐浴时,重点患者要重点看护,如精神障碍严重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沐浴完毕协助更衣并护送到病房;对于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给予床上擦浴,并注意受压部位的皮肤变化,按摩局部,防止压(褥)疮的发生。(9)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使病室清洁、无异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适宜入睡。

3.2 加强病情观察

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其思想动态。通过其他患者间接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或有无逃跑表现,对有冲动、强烈逃跑企图的患者,尤其是长期住院、家属关心不够而思家心切的患者,可暂缓检查。

3.3 严格遵医嘱用药,确保治疗效果

服药杯按号顺序排列,治疗班护士与办公班护士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工作,服药前护士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水杯、压舌板和开口器等;服药期间工疗护士提前维持好秩序,办公护士和治疗护士协同发药;对拒服药患者,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对藏药、留药患者安排先服药,服药后检查患者的口腔、舌下和颊部,证明患者确实将药服下后方可离去;个别患者需留置观察半小时[7]。护士做到看患者服药到口-喝水吞下-开口说话-坐会再走,掌握病情发展趋势,待症状控制后方可外出检查。

3.4 合理排班

外出检查期间由工作人员专门陪同。根据检查患者的病情、人数,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要求身体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尽量选择患者信任的工作人员陪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5 奖惩制度要严明

加强工作人员自我约束力和慎独精。需制定严明的纪律,建立差错事故上报制度。做到常检查,常总结,奖惩分明,增强执行力度,防止患者在检查期间逃跑,以免患者发生意外。

3.6 加强安全管理

(1)患者外出检查前,清点需检查患者人数并记录,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对其合理要求,必要时给予承诺,取得患者配合。(2)患者外出期间穿拖鞋,穿着宽松的衣裤,减慢逃跑速度。(3)了解患者病情,对有强烈逃跑企图而又必须做检查的患者,可采取相应措施:①遵医嘱肌肉注射氟哌啶醇5 mg或10 mg,待药效发生后,患者表现精神萎靡、想睡觉或感觉全身无力,再外出检查。外出时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②给予保护带约束。约束带是精神科较常见的护理操作用具之一,是简单、安全又有效的方法。约束前耐心向患者解释,避免态度粗暴及不良语言刺激。将患者2~4人合为一组排队,用一根保护带依次绕患者一侧手腕关节一圈打一死结,松紧以容入2指为宜[8]。为保护患者自尊,应将保护带给予合适的物品覆盖,如毛巾、衣物,避免保护带外露,从而避免外逃事件发生。沿途工作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行为,对有逃跑企图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可牵其另一只手,防止患者解开保护带,发生外逃。③特殊的患者,尤其是对身强体壮、会武术的患者,工作人员难以控制而必须检查的,可在根据医嘱适当用药后,采取给予2根保护带约束与轮椅或担架上的措施完成检查。(4)检查期间,将患者集中于相对封闭、安全的空间,防止逃跑。(5)检查结束回病房前及回病房后,及时清点患者人数,确保无患者丢失。解除保护带,有合理要求的患者要及时满足要求,安抚不良情绪,使患者体验到亲切感、信任感。

3.7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病情特点,摸索适当的接触方法,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然后再谈及病情。可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可能病因、所服药物的治疗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法、复发的预兆、康复过程中的禁忌等,认识到继续抗精神病治疗对防止复发的重要性;怎样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以及不同患者及家属需要的具体知识,进行工娱疗活动和功能锻炼等。主要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如何避免疾病复发、如何调控情绪、如何适应社会的技能等,为出院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并且详细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服药方法及药物保管,叮嘱家属督促甚至监视患者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和如何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等。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社会能力,增加社会兴趣,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对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大意义[9]。

精神科患者逃跑的后果是不可预测。有的患者在逃跑期间易发生各种意外,严重地危及生命,导致家属强烈不满,医患关系紧张,纠纷不可避免。预防精神病患者外出检查期间逃跑是精神科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必须提高每个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平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动态,发挥全院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做到及时防范,快速反应,以防患于未然。本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逃跑率较低,与本科室积极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有关,不仅能够保证护理质量,维护工作秩序,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能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

[2]郑慧芳,陆萍,金凤莲.住院精神疾病病人出走意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19):1721-1722.

[3]杜见芳.精神科患者出走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45-46.

[4]乔桂杰.精神科安全隐患探讨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到精神科护理当中[J].中国实用医学,2012,7(4):253-254.

[5]付秀玲.精神科护理中的道德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39-140.

[6]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

[7]李凌江.精神病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

[8]于洁.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应用研究[A].中国第9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暨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天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