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基础知识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层级的确立:N0级:新毕业一年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助理护士;N1.1~N1.3级:毕业一年后轮科的初级责任护士;N2.1~N2.3级: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N3.1~N3.3级:急诊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责任护士;N4级: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外出进修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形成护长-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模式。其中在护长中包含急救中心护长,分管院前院内急救的护长与分管院内普通留观观察和急诊重症监护的护长。急诊专科护士中含有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
(2)核心能力内容: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护士自身的状况。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①基础知识;②急救技能;③应急能力;④沟通能力。
(3)确立各层级护士的级别:通过护士的年资、职称、学历等内容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综合素质,来确立级别。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个新毕业护士临床科室轮转三年的要求。新近毕业的护士存在需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为期一年为N0级。轮科一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1.1~N1.2~N1.3升级。定科后两年内,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2.1~N2.2~N2.3升级。急诊工作五年后,由护长以及护理部综合考评N3.1~N3.2~N3.3升级。N4级护士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等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师一徒制。成立护理小组,由N0~N1~N2~N3~N4五个层级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核心能力培训标准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培训。采取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评估下级的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5)恒定各层级培训内容:①N0级(抢救区跟班)以培训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在上级指导下参与抢救区工作。②N1.1~N1.2~N1.3级(观察区跟班-观察区独立值班-抢救室或监护室独立上班)以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同时注重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的N1.1级转向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的N1.2级,再到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的M1.3级。③N2.1~N2.2~N2.3级(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各区域、指导责任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N2.1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预检、分诊工作,能准确分诊,协助院内抢救。N2.3级要求能胜任急诊各区域的护理工作,能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导师任务,能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参与组织协调各种抢救工作和特殊情况的处理。④N3.1~N3.2~N3.3级(担任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强化,且重点加强个人应急能力培训,统筹各种应急预案。进入本级别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完成承担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教导任务,参与科室管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进与实施方面。⑤N4级(急诊专科护士)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融化贯通,且重点加强个人专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培训。完成对下级护士培训教导,参与科室专科知识的培训。
(6)培训方式:①采取一师一徒制,由导师负责监督下级完成急救中心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并进行考评。②采取专题讲课、技能演示、现场模拟三种形式,以自学、个人专人指导和集中培训三个方式进行加强。由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的N4级护士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科医生讲授急诊相关新知识、新技术。③临床小讲课。由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急诊现季节性常见疾病抢救与护理常规。④周总结。每周由N3级与N4级护士讨论总结本周常见护理不足,采取晨会时间小讲课传授下级护士。⑤考核。采取自评、导师考评与科室综合考评三种方式。每周自评,每月导师考评,每季度科室综合考评,了解护士的动态能力,以及时改进。
2.调查项目
对在我院急诊中心观察或抢救24小时以上患者,向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张调查项目为10个问题,满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满意,0分是非常不满意,总分满分为100分,进行问卷调查,现发现收,由专人负责,将所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
3.统计学分析
一、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意义
首先,与传统的护理基础课堂教学不同,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集中学习一些难点与重点知识,在课前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预学,课后可以利用其进行复习。这样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
其次,翻转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并且是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呈现出来,进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可以在教师设计的与真实的病房环境的教学情境下,学习相关的护理技能,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密结合教学背景,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护理基础教学中实施教学背景分析是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背景分析是具体包括岗位分析、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岗位分析就是要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指向性的设计,将就业作为其开展课程的导向,将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也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材分析就是要对护理基础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结合在教学中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设计,对学生的预学途径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预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所侧重,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当前学生已经掌握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二)编排预学活动,提升学生技能感知水平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实现其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就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护理动作、护理技能形成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集中讲解学生存在疑惑与理解困难的知识点,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2]。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护理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教师提供的预学案,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找与学习,同时学校应该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预学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探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预学中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学习难点,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集中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护理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护理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预习,对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形成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集中对自己存在疑问、困惑的地方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展示病例,学生对护理动作进行纠正的教学程序,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在教学结束后及时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典型问题要进行集中讲解[3]。
三、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要想实现其教学目标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首先,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因为应用翻转课堂,大部分教学资源来自于计算机网络视频,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后,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翻转课堂视频。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能够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件,使学生通过高质的翻转课堂视频进行预学与回顾,从而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效率。
其次,也要求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护理基础教学翻转课堂的直接参与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前,主动积极的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学习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能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4]。
最后,还需要学校能够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护理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练习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对电子资源设备的配备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校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购置必要的教学设施,并能进行及时维护与升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翻转课堂实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学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改革 举措
1. 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变化
1.1考试内容的编排形式由“学科”变为“系统”。
新的考试大纲并没有按照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来划分知识点,而是将学科内容整合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将疾病按系统进行分类。即按照疾病发病率,列出护士执业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并较之前扩大了疾病范围。考试大纲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章。
1.2考试所涉及的学科由专科变为全能。
原来只需要考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个学科的内容,而今年又新增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规、人际沟通等多个人文学科的内容。
1.3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
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为护士临床工作初期常见的护理工作。共包括7类:(1)照护病人,满足病人基本需求的护理活动及护理特有操作;(2)安全用药、协助治疗的相关活动;(3)与病人及所在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满足病人心理需求的活动;(4)护理评估/评价活动;(5)为病人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环境;(6)为病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指导;(7)执行护理工作中与伦理法律有关的活动。
1.4考试涉及的知识模块以护士初期临床工作任务为要求。
考试涉及的知识模块是以护士完成初期临床工作任务时所体现的相关知识为要求,包括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人文知识三个知识模块。其中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能、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及适量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1.5考试大纲更加抽象化,考试内容更加灵活。
改革后的考试更加强调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更加贴近临床护理实际。学生不仅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要善于综合分析与判断。这对于仅有8―10个月临床实习经历的学生而言,考试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1.6考试的题型以临床病例题为主。
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即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增加了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两项内容,更加重视预防、贴近临床。
1.7考试内容的增加和删减。
在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增加了肝炎、艾滋病、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多胎妊娠、心包疾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内容,删除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护理,休克病人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外科围术期病人的护理等内容,无疑增加了难度。
2.目前高职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直接以护考大纲作为学校的护理教学大纲,片面追求护考通过率,忽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就业能力低。
2.2仍按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但护理教学与护考工作严重脱节,毕业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不高,学生就业能力下降,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3.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新举措
3.1采用新的护理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进行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考核。
在理论教学中每一章节每个内容都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历年考点串讲,实验教学和考核中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完全进行情境教学和考核,改革考核方式和考试制度。核心的要求是突出强调与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查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专业课考核以现场操作为主要途径,基础课考核以基本能力为重点,初步形成新的评价考核体系。
3.2加大“双证”教育的力度。
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取证”的内容和要求相对接,推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法,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技能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考前辅导,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3.3紧扣考试大纲,及时增减内容。
护士执业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是严肃和规范的。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遵照考试大纲。考题的信度和效率都经过严格检测,要求考生必须切实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而考试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甚至是比较大范围地改动许多细节性内容。
3.4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通过临床实践获得感性认识,以验证并巩固学过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加强护生实习期教育管理,加强护理道德、“三基”教育、强化角色转换十分重要。在护生离校进入临床实习动员大会中,我们结合上届护生考后调研结果及执业考试情况,告知护生应如何选择及使用辅导用书,如何提前为通过执业考试做准备。实习期间,与护生经常沟通,收集护生在执业考试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减、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习期的管理,引导护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试复习时间上的冲突,有效提高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及时了解护生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考前培训侧重点的确立提供依据。
总之,高职护理教学应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护理教学改革,努力缩小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护理教学计划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一、目前高职院校解剖学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较好的突出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仍占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课堂的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教师一味的把课本上冰冷的数据、枯燥的概念和术语强硬地灌输给学生,未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需求、理解和接受能力,造成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造成课堂秩序不能很好的维持,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前夕开夜车,分数可以考得很高,可一旦要求其联系实际,学生往往出现一脸茫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与实践脱节,教学收效甚微。
(二)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特点未能凸显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或者只注重理论的教学,不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其原因之所在。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单单只讲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够根据章节内容来联系临床或者护理的相关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味同嚼蜡,食之无味。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可以通宵达旦、死记硬背,对于学到的知识不求理解,只求能够存在考试时写到试卷上。考试结束后,这门课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而这些基础知识在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老师又要重新讲这些基础知识。这样,不但辛苦了老师、浪费了时间,而且学生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
(三)高职学生源整体水平下降、学生动手能力差
伴随着连年的大学扩招,大学生头上那顶“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大学招生的普遍化、大众化所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更何况高职院校。它们招收的学生在高考本就分数不高,近几年的情况也更是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一生源整体素质水平下降,许多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差,上课无精打采,自由散漫,上起实验课来更是懒于动手,应付了事。例如,在实验课上,有的学生嫌标本脏、刺激性气味大而全然忘记了自己医学生身份,不愿进入实验室。
二、我院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改革
解决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改变传统禁锢的教学思想,将理论知识传授与护理实践或者医学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一切本着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打破传统的观点一只要是书本上的都要讲、讲起来都是重点的教学方法。要简化理论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讲上消化道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解一下上消化道的正常结构知识,然后重点讲述重要的护理操作――插胃管术,让学生自己叙述一下经过的结构、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护理班的男同学,由于受社会上对护理专业的错误认识的影响,认为护理专业就是伺候人的,选护理专业让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自卑感。在解剖学这门基础课课堂上,让他们提早接触护理知识,既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二)改变教学方法,灵活机动授课
在解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时和学生课堂表现状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桡动脉的位置时,让学生自己摸一下自己的桡动脉的位置,并结合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中医的切脉和护理中的测脉搏,来更深刻地认识桡动脉。又如,肛管的结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进行讲述的时候可以用手来比方肛管的结构。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除了原有的挂图、粉笔等教学工具之外,又多了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快速地展现各种人体的各种结构和器官图,教师可以节省大量原本用来板书、画图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针对课堂内容所编纂的课件、练习题和思考题,既可以挂在网络上供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又可以用于同事之间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相长。此外,计算机多媒体的利用,更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对学生产生冲击,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
高职生总体入学分数不高,但每个学生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又有护理、影像、营养等多门专业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量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专业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成绩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多对其发问,鼓励他们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来进行探索、发问,由结构到功能进行联系,并在这一过程中予以指导。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自觉性较差又缺乏刻苦精神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联系实际,讲一些成才必由之路的道理外,更要鼓励他们从基础做起。每次上课时,大量提问上次所学内容,“逼迫”他们学习。通过这一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应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督促他们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将来就业方向不同,我们应该在讲授解剖学共性知识的同时,对其专业有所偏重。例如,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在结束了消化管这一章节内容之后,我们可以联系护理的基本操作―“鼻饲法”,从而把所学的解剖知识和护理应用结合起来。而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讲授完消化管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药物的吸收,重点讲述消化管的功能。
新护士的规范成长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束缚,因此在新护士进入科室前,医院安排为期两周时间的岗前培训,针对医院的管理体系、护士的核心制度、护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的学习,等等,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使他们了解护理中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同时,由医院人事科安排专人讲授,重点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中医文化,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运用语言和行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通过培训,使新护士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两个环节是重点
入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在校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强化。而新护士由一名护理毕业生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对护士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医院护理部设立了专门的护理示教室,把“厚基础、强能力”当做目标,把强化中医“三基”训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为基点,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护理培训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培训,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护理部对年轻护士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将教学活动统一归档,月月考核,并将学习成绩通过内网在医院进行公示,并为每个护理人员建立业务档案,由此而建立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同时,医院为了将培训工作进一步的落实到位,形成了由大内科、大外科和门诊部护士长担任组长,由各科护士长担任组员的病历书写组、护理操作组、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及时纠正,全面提高年轻护理人员乃至全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中医理论基础的学习
中医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基本理论知识。为普及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由医院科教科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学习制度,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为年轻的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进行讲述。制度中规定具体学习时间定在每周一、四下午下班后,学习时间为两个半小时,要求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必须参加,实行打卡制度,并公示参加学习人员名单,将学习课时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之一。该制度的制定、实施,基本形成了医院有具体政策,科室负责监督落实的良好局面,很大程度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通过学习,很多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医护理操作及护理病历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2.2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它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因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而被我院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应医院管理年评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十项中医操作技术,从考核,人人过关,并按要求应用于临床。护理部以《中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指南》为指导,对常用穴位的灸法、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熏洗疗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十余项中医操作进行了操作目的、评估患者、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项目的培训并考核。对适用性强的护理技术在全院进行推广,如: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失眠、近视;艾灸治疗胃病、肠炎、腰腿疼;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心、呕吐等等。该项目的推广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执业资格考试;教学改革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有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护理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而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即是国家护士资格证书的取得。全国统一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也是衡量各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护生就业成功的保证。因此,“以教学服务于就业、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1]。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引领护生从护理基础知识向临床护理实践转变,是课时比例最高的临床课程。内科护理学在国家护士资格考试中的考点及比分比重最大的学科之一,考试的灵活性、应用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应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将教学服务于护士资格考试,做到有的放矢;并以获得执业资格为动力激发护生兴趣、挖掘护生潜力。同时对于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 围绕护士资格考试特点及考题规律设置教学大纲
分析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其题型为A1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A3型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试卷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分别是:主要的护理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用到哪些护理知识;各类型常见疾病每道试题的出题规律即以常见疾病为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授课教学大纲应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教学大纲设定上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遵循“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进行整合,根据考试重点设置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把考试中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增强护生的感性认识,使护生明确今日学习和今后参加“执考”及就业有密切关系,以获得执业护士资格证及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动力[2]。
2 教学模式多元化改革
内科护理学阐述内容在临床护理理论与实践中有普遍指导性意义,与护生今后的临床工作直接相关,也与其养成合理医学思维、正确实施护理程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既要重视课本知识与护理临床相联系,又要重视课程的重、难点试题训练及分析试题的训练[3]。
2.1 重视基础,层层深入
《内科护理学》涉及知识面涵盖了护士所学的全部基础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健康评估》、《药理学》等,结合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护生应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及深入。目前采用教材知识体系均依据各系统疾病讲解,在讲解每个具体疾病之前,加入相关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难以理解的疾病更应如此。同时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例如讲解心力衰竭时,应重点回顾心脏血流动力学原理,引发护生思考并设置提问,当心功能减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使护生在回顾正常结构与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疾病状态下的症状和体征,加强对知识点的横向与纵向理解。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应用在护理教学中有多种优势,例如形象直观、节省了板书时间等等。内科护理的学科特点是专业性强、知识点比较抽象,尤其是疾病的发病机制很难理解,单凭口头描述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可为以帮助护生把知识点从抽象转具象、直观、生动。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图片、模式图、视频、音频等演示方式,将知识点表达准确、清晰。例如播放典型病例、实践操作录像,反复播放语言难以描述的听诊杂音;心衰病人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采用多级箭头、层层推进的模式图,并辅以插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头颅CT检查可利用图片播放正常与异常CT照片进行讲解。多种方法弥补护生见习时间有限、患者接触少的不足,使枯燥的理论尽量直观、生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3 病例讲授,情景模拟
临床课程中使护生理解疾病症状和体征,是掌握疾病治疗机护理措施的基础,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病案分析题的出题来源,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典型病例与情景再现,使护生身临其境,对疾病进行系统讲解可起到良好效果。例如课程导入均采用典型病例导入的方式,使护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初步理解;进而提供诊断,并提出“为何如此诊断?如何治疗和护理?”等问题,护生带着问题听讲更有针对性;在涉及到疾病鉴别诊断时,加入误诊案例;讲解疾病症状、体征时,也可采用该病例做进一步解释。病例的灵活应用及情景再现,既可以帮助护生发现问题,又可调动积极性,对病例的分析也可以提高其分析A3型试题的能力,提高护士的兴趣和课程参与性程度。
2.4 随堂练习,巩固理解
内科护理学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大,单凭考前的突击复习很难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突出重点、难点、考点外,在课程末尾加入随堂练习,内容为典型病案型分析和历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真题。目的有二,一是考查教学效果,复习课程重点、难点,鉴别易混淆知识点,加深印象;其次通过例题分析提高护生应试能力,包括如何揣摩出题人意图,哪些知识点是考点,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遇到难题排除疑难选项的技巧。在平时训练并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也减轻其在复习考试时的负担。
3 内科护理学考试改革
目前内科护理学课程考查方式主要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首先应改变试卷结构,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全部为选择题。目前主观性试题在理论考试中比例高于客观性试题,应多采用客观性试题提高护生解题能力,而不是单纯记忆与灌输。其次是评分的方式方法,采取灵活多样形式考查护生学习状况。提高平时成绩比重,使护生在平时认真对待提问与课后作业,提高护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三,完善题库建设,以教学大纲为依托,满足护生需求。考题应在题库中随机抽取,护生能够明确考试范围与学习目标,使考试成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护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能力。
4 加强考前辅导与考后反思
临考前我专业都要进行为期4周的考前培训,对重点知识点及考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并对典型试题详细分析,使护生巩固知识点并举一反三。考完后对考试情况进行反馈,便于掌握考试动态,总结在教学中的欠缺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通过率。
5 重视护考师资培养
一线护理教师是护理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是完成护理教学任务的核心力量。提高师资素质,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前提。因此,学校应重视内科护理学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去临床一线进修,掌握本学科进展及最新动态;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体现“以护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并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参与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关注护考最新动态,把握考试信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培养,使护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内科护理学考点,增加护生通过率。
护士资格考试是评价护生学习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护理专业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教学与考试之间寻求一个较好的契合点是每一位从事内科护理教学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问题。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内科护理教学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护理教学计划与考试、实践接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德浩.探索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61.
在护理学专业招生中,我校文科生比例占到70%左右,且理科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我校护理学专业在本课程上仅仅安排36个总学时。基于护理学专业的特色,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在设置和选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有关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方面的知识点,适当调整培养方案与要求。我们选定由黄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一书。这本书重点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需要[1],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以医学微生物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部分以自学为主。在医学微生物W部分,首先强调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如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其次,重点讲解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实验安排为12学时,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之比为2∶1。在寄生虫学部分,我们主要讲解绪论、钩虫、蛔虫、蛲虫、疟原虫、阴道毛滴虫以及血吸虫等寄生虫知识,其他部分都为自学内容,将教学课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概念多,难以记忆;抽象,不容易理解;知识点杂,难以找到规律等。如何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穿插采取了CBL、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如我们在讲授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时,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个案例,让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大约由30个组员组成。每个大组包括6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个组员构成,每个小组给1~2个小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回答问题,制作PPT,然后打印成纸质版的便于留存[2]。最后,各个小组分别推出一名发言员,在课堂上就本组的问题进行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当场提出疑问。课堂上学生们讨论热烈,反响强烈。老师指出问题所给答案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知识点,并当场为每个学生给出成绩。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临床上引起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知识点的理解。
3.提高教师的素质
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想要上好“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这门桥梁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教研室部分教师是非临床专业的,有的甚至没有医学背景,不能很好地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那么如何将被动化为主动,我们教研室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主讲教师跟班听老教授讲课,提出疑问,做好笔记;每次理论课提前预讲,实验课提前预习;跟随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参加临床护理学的学习,并且一起考试;参加知识讲座,关注前沿医学发展知识,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学会制作课件,在PPT制作中,加入图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们通过以上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改善了教学质量,学生反响良好。
4.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由于“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我们的实验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四个部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都提前两周告诉学习委员,让学生在课外作好准备工作。实验成绩分别由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四部分构成。改革后的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l7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临床护士(包括规培和轮转的护士)41名;护士年龄:20~34岁;学历:大专28名,本科13名;工作年限:1~3年内18名,3~5年23名。纳入标准:1)内分科临床护士;2)内分泌科规培护士;3)自愿参与研究的护士。
排除标准:1)实习护生和实习研究生;2)拒绝参与研究者。按工作年限分层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41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名,对照组21名,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培训方法 以《糖尿病护理与管理》为教材,每周二下午,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培训,授课内容与观察组培训内容一致。培训周期为3个月。
1.2.2 试验组培训方法 试验组组同样以《糖尿病护理与管理》为教材,运用看图对话、胰岛素访谈工具、胰岛素注射模具、食物模具、吃动两平衡转盘、并发症体验模具、体重指数秤等糖尿病教育工具,结合相关的培训课程资料,围绕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指导、胰岛素笔及胰岛素泵注射规范、血糖监测技术、低血糖救治几个主题轮流进行情景设计和角色分配。
每周进行1次培训,每次培训选定一个主题。先由2名辅导员担任护士角色,学员们一起来体验患者角色,15分钟后进行角色互换(辅导员由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专业组长担任)。周星期三下午,由2名辅导员组织58个学员,同时邀请5~8个患者及家属参加。培训前要求每个学员围绕培训主题,按照护理程序收集1~2个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评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角色体验过程中,辅导员运用健康教育工具(根据主题选择糖尿病看图对话TM或者胰岛素访谈工具、胰岛素注射模具、食物模具、吃动两平衡转盘、体重指数秤等工具),对患者(由护士扮演)进行健康宣教:包括评估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自我管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示范自我管理必备的技能如血糖监测技术、低血糖的观察及处理、胰岛素保管及注射规范、评估体重指数、掌握食物分类及热量计算、三餐食物搭配、运动原则、足的保健护理等。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展开互动式、讨论式、分享式学习。护士引导“患者”提问和讨论,肯定患者正确的观点,纠正认识误区。15~20分钟后进行角色互换。辅导员注重把患者通常存在的认识误区,疾病自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加以讨论。3个月为一个培训周期。
1.2.3 培训目标 两组的培训目标如下:1)掌握糖尿病专科理论知识,建立评判性思维;2)掌握护理程序,开展优质护理;3)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及胰岛素注射笔操作流程,熟悉专科仪器检查包括糖尿病足箱、感觉神经电流阈值测定等;4)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5)掌握糖尿病健康宣教技能。
1.3 评价方法
培训结束后,通过发放研究者基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基础上选取的针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量表内容进行考核。对护士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评估与诊断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食物交换份法、运动指导、低血糖处理等基础知识,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能力;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保管及注射技术;护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力进行评价。共发放问卷41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100%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采用( x s ± )描述,应用 K-S 法检验其正态性,在 α=0.05 时两样本服从正态分布,并经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检验水准 α 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 0.05 。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核心能力评价
培训前观察验组护士的专科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健康宣教能力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专科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能力、护理评估与诊断能力、健康宣教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士对不同培训方法的认同感
于对培训方法的认同感,试验组的学员普遍认同糖尿病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培训模式,对培训的形式、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护患沟通的方法、临床评判思维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认同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加强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护士核心能力作为建立在护理岗位职责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自我效能以及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优质护理质量,是不同专业、不同能级、不同岗位的护士,在担当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所需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成就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刘明等开发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Nurse,CIRN)是以国际护士会公布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建立的信、效度较高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所包含的内容,即 7 个维度 58 个题目。明确了构成护士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有的放矢,值得借鉴。本研究重点选择了临床护理 9 个条目:1)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2)确定病人最迫切的需求并将其纳入护理计划中;3)全面评估护理服务对象的身、心、社会及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4)根据第一和第二手资料制定护理计划;5)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精确、安全、全面和有效的护理;6)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7)利用先进的设施改进护理服务;8)仔细监测和记录病人的病情进展;9)对家属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3.2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讲授法即注入式教学的中心是老师,而非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往往较差。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护士业务培训也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角色扮演在护士培训中应运而生。
3.3 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有利于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和健康宣教能力
随着胰岛素访谈工具、看图对话(TM)等糖尿病教育工具的推广,国内同行纷纷运用各种教育工具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学生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学和健康宣教的效果。培训形式多为糖尿病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本研究借助各种糖尿病教育工具,通过场景设计,让护士分别体验患者和护士角色。围绕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低血糖救治、自我管理技术进行互动,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观点都可以无拘无束、毫无保留的交流,辅导员无论纠正错误的观点还是肯定正确的认知会给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面对面的护患交流,护士能够切身体会患者的处境,掌握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又通过示教与反示教,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患者的各种疾苦包括精神压力、心理反应、躯体症状、认识误区、个人经验等信息,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患者的利益,尊重和关爱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交流。同时耳濡目染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健康教育技巧,通过角色体验反复强化,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临床工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和健康宣教能力,有效提升护理核心能力。
3.4 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护士通过分别体验护士和病人角色,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心身疾苦、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同时也能够体会工作的成就。激发对患者真正意义的关怀和同情心,进一步提高职业认同感,产生角色认同和内化,对护理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更加热爱和忠诚于护理事业。
关键词:年轻护士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42-01
1首先要提高带教老师素质
一个具有高学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口才的带教老师和一个低学历,又不善言谈的老师带教出的学生考核成绩截然不同,所以带教老师必须是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师、主管护师担任,所以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势在必行,可以通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护士读夜大、电大、进修等途径,优化带教老师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注重相关学科的学习。
2一对一带教
带教老师与新护士的一对一带教方法,使带教老师能够针对新护士的个人情况,结合整体带教计划有效落实操作训练,做到带与学、示教与训练,考核与讲评相结合,遇到问题随时讲解,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集中带教。在一个科室频繁更换带教老师,对新护士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没有固定的带教老师会让新护士感到无所适从,感到迷茫,每个老师的带教方法及教育是各有千秋,频繁更换带教老师会让新护士很难掌握一个固定的逻辑思维,虽然在护理临床操作中,基本的护理操作程序是一样的,但是每个老师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固定一个带教老师是护士学习的开始,也为新护士完成学习任务起着保障作用。
3规范带教
新护士进入科室后,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担任带教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病人所有的治疗护理和记录,了解熟悉本科工作流程,指导新护士应用护理知识,联系临床实践。在带教过程中,采用遇到问题随时提问、讲解的方法,让她们边操作边回忆所讲过的理论知识,达到强化记忆,并进一步给予规范,带教时把握重点和难点,对于机械操作如监护仪、洗胃机、温箱使用、血糖仪监测等做到放人不放眼,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安排如何现场学习,逐渐培养她们的临危不乱的工作能力,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抢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