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科室人员无变化的内科一病房作为试点病房,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科室对抢救药品进行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抢救药品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参与研究的内科病房在研究期间无护理人员岗位调动,共9名护士,均为女性,全部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且独立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其中1名护士长,其余8名护士年龄24?48岁,平均(25.40±10.45)岁;中专毕业人员2例,大专毕业人员3例,本科毕业人员3例,初级职称2例,中级职称4例,高级职称2例。
1.2方法
1.2.1双线分层级管理模式[3]双线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将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一条线是按照岗位工作关系,将8名护士分为3组,每组2?3人,每组设一名组长(主管护师以上竞聘上岗),实行岗位职责制。第二条线则是根据护士专业技术等级,将8名护士划分为两个层级,即高级责任护士和责任护士,使其接受理论实践知识培训以及考核责任制度。
1.2.2建立整体护理责任制将抢救药品的准备、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工作均进行责任量化,且责任到人。
1.2.3建立护理三级质控网络一级质控均由构成护理小组的成员负责,责任重点是遵循《抢救药品管理规范》进行抢救药品的安全有效管理。二级质控责任的完成交由护理小组组长,检查、指导以及示范等方式进行药品的质控监督管理。三级质控由护士长及护理部质控小组完成,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从管理层面对抢救药品的质量管理进行全面把握和监控。
1.2.4明确各层级的职责护士长负责科室的整体质量控制。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对组内护理人员抢救药的理论培训,预见性的评估药品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护理小组成员则在组长的指导下完成抢救药品的管理及正确使用。
1.2.5规范岗位职责经过护理小组组长同护士长研究讨论,修订各岗位护士的职责,包括抢救药品数量、品种、存放、交接等。所有的改进和修订工作旨在让护士切实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需要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在做完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效果。
1.2.6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进行每日检查,并将检查时所发现的问题在晨会上提出并加以分析2016年01月研究,同时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且要持续给予关注和重视;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安全隐患在晨会上提醒护理人员关注,避免问题的发生。
1.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两个关键要素:①采用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前后抢救药品护理管理质量情况;②该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人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前后抢救药品管理质量的比较该模式实施后,抢救药品准备不足或不符合要求、交接不清、清点不仔细、存放不当、药物应用规范掌握不到位等均有显著改善.
3.讨论
3.1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以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护理服务安全系统及安全隐患上报分析系统,以思维、体制、规范以及文化习俗等日常工作为着力点,试图找出问题所在且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问题。规范化日常的护理工作,须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实现对高危问题、因素等的预测和评估’最终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很大程度减少了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该模式后,抢救药品准备不足或不符合要求、交接不清、清点不仔细、存放不当、药物应用规范掌握不到位等均有显著改善,同时,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改善。
3.2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年轻护士的快速成长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年轻护士创建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使年轻护士为患者提供系统护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岗位责任,为其快速掌握护士职责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w。特别是护士长、护理小组组长及高年资护士对她们的曰常培训与指导大大加快了她们的成长速度。
3.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改善多种工作关系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使护士对自己的职责范围有明确的认知和把握,同时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做这些工作的原因、如何来做这些工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后需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很大程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显著改善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与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相比,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抢救药品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督导;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25-02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1]。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的核心为质量管理[2]。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有效措施就是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督导作为强化及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院实际需要,为了更好地改善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将护理质量督导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以其探索一套适合于本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新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作为所集医疗、教学及研究为一体的三级医院,拥有32个科室。其中有护理人员384人,男2人、女382人;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2.4岁;其中文化程度:本科以上58人,大专245人、大专以下8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320人。
1.2 方法
将督导应用于我院所有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具体措施为:①设立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组: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资深护理人员,采用竞聘上岗方式,组成督导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督察、指导。设立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岗位。岗位任职要求如下:具有多年丰富的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经验,具有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具有领导、应急、观察、果断、公正、公平、积极、认真及强烈的责任感等相关品质。监控、改进和落实本医院的护理质量。②对临床科室相关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对具体细则进行具体,强调“以质量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性,根据护理质量目标在等级医院中的相关规定及要求,修改全院病区中涉及的质量考核标准及相关细则,对其进行补充完善,遵循“质量先,人为本”总则,对以往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更改,进一步强调患者在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主导作用,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以量化指标为依据;③对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专项性的培训,对护理人员临床技能进行定期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开展各种评选及竞赛活动;④对临床科室相关基础护理进行全面检查及评估,将其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的参考指标;⑤制定护理质量改进的相关规划及方案,并予以实施;⑥对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有关缺陷予以防范及纠正:对科室与护理部之间的工作进行督导,与科室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等科室相关人员一起对护理质量管理时存在的缺陷进行探讨分析,分析产生缺陷的可能原因,责任到人,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措施,并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督导。对护理部护理缺陷等进行分析,包括有缺陷的性质的定性情况,评价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给出对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对应处理建议,并对缺陷可能的原因及处理结果在专门的研讨会上予以公布,起到警示其他科室的作用,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⑦形成适合本院的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标准,对其进行评估;⑧对督导工作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定期召开全院临床病区会议,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讨论,提出质量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及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改进项目的进一步落实。
1.3 评价指标
以各科室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及病房管理作为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统计实施前后各指标的合格率;同时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实施前后从各科室随机选取20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及家属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评估,计算其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录入,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相关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合格率比较
督导实施后,医院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及病房护理等护理综合质量指标的合格率与实施前相比,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督导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按照护理质量的相关规律及形成的过程,对其构成的相关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护理质量管理应该有明确的护理质量标准,这样才能有据可依,才能将各项护理工作协调好,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及最佳的技术,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医院的医疗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等[3]。在医疗行业日益激烈竞争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改变先行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基本的国情,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建立符合患者需求、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相关机制。以健全的质量保证及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目标,推动其在二十一世纪护理质量管理的更好的发展[4]。
督导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督导,可起到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工作效率的目的[5,6]。在临床进行大量的护理质量管理督导,不定期监察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时发现护理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发现管理中的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及内容,进而对其进行逐步补充和完善。同时对流程中涉及的相关环节进行进一步有效的规范,对各个环节中涉及的质量的控制进行合理的把握,让护理行为都能够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进行。还有,针对性检查医院病区制定的有效的改进措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使护理质量管理在监控下形成全体人员对护理质量都十分关注的局面[7]。
将督导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一方面可以强化对护理部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质量科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新发展;同时,督导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改善了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督导实施后,医院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及病房护理等护理综合质量与实施前相比显著提高(P < 0.05),说明护理质量督导可有效改善医院护理综合质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有文献报道,护理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决定了护理质量的高低[8]。过去,护理人员更多地从自身出发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评估,没有顾全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忽视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随着医疗系统观念的转变及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医护人员全面履行自身职责,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本院对护理质量进行督导时,强化这一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综上,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督导可有效改善医院护理综合质量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素霞,何文静,杨雯,等. 五级纵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59-61.
[2] 刘亚波. 护理环节控制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161-163.
[3] 刘春香,熊靖,陆美妮,等. 护理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56-2158.
[4] 张玉霞. 医院管理年督查中护理质量问题的反思与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460-462.
[5] 朱锦平,成翼娟,向代群.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3-35.
[6] 王建萍,张伟勤. 我院实行护理量化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1,4(3):38-40.
[7] 王渭连,刘梅玲. 质量控制在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12,8(9):705-707.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medical market and the constantly deepening of health care reform, people's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are increasing and patients are asking for better nursing quality. How to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is the core task of the nursing manager and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nursing work. However, the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omestic hospital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of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护理质量;护理管理;管理方法
Key words: nursing quality;nursing management;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60-02
1 护理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护理管理的理念滞后 我国现阶段的护理管理思想仍然以经验管理为主,即“管家式”的管理方法,没有体现出现代管理的思想,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1]。而护理质量控制又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任务,质控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2]。
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是,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完成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完全看成是生产流水线的机械地完成任务。这种理念过分强调护理工作者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劳动素质,护理评价的标准绝大多数是以技能考核来评定。然而,随着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应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将病人看成一整体,为其提供完全量身定做的服务计划,给予整体化护理,从生理、心理及社会人文各方面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传统的质量控制体系很少考虑到病人的舒适问题,也未重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于质量指标的管理,也是仅仅采用日常的护理工作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评价护理质量的优劣。更为明显的问题是,质量控制只起到了事后检查和评比的作用,缺乏中间过程的监督和反馈,不能在执行过程中保证护理的服务质量。
1.2 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护理工作是精细并且琐碎的工作,要保证中间每个环节不出差错,除了需要高度责任心及认真的态度外,更需要管理者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很多基层管理者不具备管理相关知识,只注重个别事件,不善于把握全局,甚至不熟悉业务运作。有时对于缓慢发生的或者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不懂得中间环节的质量监督和反馈。当护理工作中出现人员变动,病人数量和病种的变动,时间,季节或者医疗物品的情况改变等新问题时,管理者不能够及时调整,或者没有预见性准备而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失误或差错。
1.3 护理质量控制手段流于形式 临床上大多护士对于护理质量的重视性不够,为了检查而检查,为了评价而评价,工作是被迫地形式化,缺乏质控的氛围使得护士淡化了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护理管理者也是为了任务而去完成质控的流水线过程,并未真正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4 基础护理服务质量差,分级护理不到位 国内普遍存在护士缺编现象,医院必须聘用临时护士。临时护士因其待遇有差别,因此工作时不能完全投入精力;病人治疗任务多,护士没有充裕时间和病人沟通交流,根本不能满足除了必要的治疗以外的服务,更谈不上完全满足病人的需要;现在年轻护士多缺乏吃苦耐劳及奉献精神,多不愿意给病人做基础护理。因此,基础护理以及分级护理均没有理想完成。
1.5 护士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随着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与实施,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此外,护士人员不足,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增加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使得护士没有心思和信念对病人做奉献性的工作。
2 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完善的护理质控管理体系 医院由护理部、质控办和院感染办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检查组,拟定并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方案,充分发挥奖金的经济杠杆作用[3],促进护理质量管理的展开。主要从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和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检查,重点是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及重点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并且将质控检查结果按护理质量考核方案计算,绘制全院护理质量绩效考核汇总表予以公示告知,并与年度考核和劳务收入挂钩,奖优罚劣,让护士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与控制。
2.2 充分利用激励体制,调动全员积极性 激励全科护士认真学习质量控制标准,并告知与收入和考核挂钩,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可将护士分为若干组,各小组设一名组长,每人负责一项内容,把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到护理实践的全过程,使护理工作做到真正让患者满意。
2.3 护理管理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学习先进管理理念[4] 护理管理者应接受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者应真正熟悉所管理的业务,熟练掌握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发现并纠正自己工作中涉及的环节及问题。
2.4 提高服务理念,以人为本 护理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所能达到的优质程度。一切护理工作都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注重每一个服务细节,帮助病人解决住院过程中所遇到的各个问题。应激励和号召医院职工努力追求护理工作百分之百的到位,病人百分之百的满意。因为新世纪的医院质量要求就是必须超严管理,这种超严管理意味着医院质量要求将向更深、更广、更高标准发展[5]。
总之,21世纪的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全的护理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满足病人需求、实现病人满意为最终目标。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者永恒的话题,也是医院的生命线。需要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充分重视并切实奉献。
参考文献:
[1]郭晓玲,乔秋霞,郭园林.浅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8).
[2]孙丽波.护理质量的提高需加强全程质量控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38.
[3]刘春香,熊靖,陆美妮.护理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56-2158.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64-02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作为产品质量提升的主要手段,即在产品设定中,以消费者自身需求为全体,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运用,注重细节管理、过程管理与环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制定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职能。护理质量直接反应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与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密不可分,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运用,能够弥补单一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不足之处,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2]。针对此笔者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70例患者为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0~58岁;而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参与择期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6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控制方式,并针对患者临床指标,给予有效管理,其主要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表》,针对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制定有效改进对策[3]。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参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通过失败模式法(failure modes analysis,FMA)、根本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的运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4],具体流程如下。
1.2.1 构建质量评价机制 2015年6月构建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具体包括:一级质量管理组、二级质量管理组、三级质量管理组,在进行一级质量管理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完成本职工作;二级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本科组进行管控;三级质量管理则是开展全面管控,并对潜在因素给予全面分析和研究,确保达到预期质量控制工作效果[5]。
1.2.2 制定?o理评价指标 根据相关调查,笔者所在省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大约有60多项,其中包含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笔者所在科实际特征和护理需求,合理制定相关评估指标。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完成相关工作的记录,按照笔者所在医院护理质量标准,手术室选择《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同时结合《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统计表》,及时记录工作中的相关质量问题,例如:事件时间和相关事项、事件责任人和发现人等,护士长以登记信息为标准,对《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统计表》进行相应填写。对于记录员而言,其需要把护理质量的相关研究和例会内容详细记录于《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内,确保会议精神得到推广应用,同时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确认,当确认无误后签字[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术中器械不齐、手术费误算、异物残留、漏签医嘱、药物外渗、输血反应、锐器损伤、错误用药)、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用药准备、术后整理、仪器完好、仪器清洁、手术台整洁、术前访视、药品规范放置、器械清洁)、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医生配合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予以评价,其中医生配合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进行问卷评分,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手术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医生配合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段,即主要为对急救药品及仪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护理管理等手段的运用,另外,各手术小组因目标的差异,在进行质量管理中其标准呈现着多样化特点[7]。然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管理与改进中的运用,可有效解决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段不足,促进患者生命指标的恢复[8-9]。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重要性
随着我们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市场经济也得到了不断健全,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在社区护理中,护理管理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此次研究中,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护理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做到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满足满足的需求。
1社区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护理是指综合应用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人群为对象,以社区为基础,以卫生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于护理中,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社区护理也就理所当然的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老年人及慢性患者的健康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社区护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则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护理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还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2护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护理管理是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管理是这样定义的: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
2.1明确护理管理目标 护理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社区护理管理的关键。对于护理管理来说,其需要发展,就需建立相关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而明确护理管理的相关目标和任务,其工作重点则主要是为患者服务。在进行护理时,要做到服务到位和有始有终,要将患者的诉求以及建议进行及时地报告,并对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及时整改,满足患者的需求。只要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社区卫生护理管理工作的健康、稳定、有序进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服务质量[4]。
2.2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明确、标准统一、护理管理的宗旨是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健康的需求,尊重及保护患者权益,以护理质量标准化及质量化保障体系保证护理质量。统一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手册,是社区护理与家庭保健等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依据。对于护理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水平的高低和今后的发展情况。
2.3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注重人性化服务,实施多元化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以人的健康为根本的社会环境,将对护理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关心、关怀、照顾患者是护理的核心理念与中心任务。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提倡微笑服务和得体称谓,优雅的风度、谈吐举止、态度作风、气质性格、关爱的语言、亲切的服务态度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有种被尊重感与被关心,从而利于获取患者的信任,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利于患者以极佳状态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大力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协调与沟通;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社区护理如果全面应用了"人性化护理"将会是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4做好心理护理和教育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其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卫生的护理质量,还能够体现出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服务对象大多数为老年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护理人员通过深入社区、家庭,临床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有针对性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起到了促进作用。
2.5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水平
2.5.1转变观念,顺应时展。社区护理人员的角色也相应地扩展,为了与新的护理模式相适应,护理人员的作用将会发生明显转变,需承担起作为一名健康管理者、社会支持者、初级卫生保健的提供者、健康教育者和积极的终身学习者的角色。
2.5.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已重新定位,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且能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2.5.3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是开发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能人尽其才、能岗相宜,充分发挥其才能,才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护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6不断拓展社区护理服务项目
2.6.1社区护理治疗远不同于医院,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家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问题,制订了《家庭静脉输液协议书》、《患者输液须知》等,完善了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护理告知签字制度。
2.6.2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家庭护理 对家庭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根据家庭环境也做了明确规范,特别是入户输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做了具体要求。根据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护理的护理病历书写模式,对家庭护理的患者按整体护理的要求,做好对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记录每次入户时患者的病情、心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对完成的护理病历归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3结论
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广泛,如何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社区护理工作来说,是一项长期、务实性工作。尤其是护理管理工作,要求护理管理者将现代的管理理念融入社区护理工作中,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过程进行细化性管理,抓服务质量、重视服务细节、环环相扣严格按照细节管理进行细致工作的同时,不断的提高个人素养、强化专业技术水平,以优雅的风度、充满关爱的语言,及亲切而周到的服务态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进护患彼此的信任,提高社区护工作在患者心中的口碑。将护理工作作为一种爱心传递,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总之护理管理能提高社区护理质量。进而真正做到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俊华.新形势下公立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06:429-430.
[2]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1019-1021.
关键词: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05-01
医院防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的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的医疗经济活动等。尤其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医疗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各医院之间围绕医疗质量、收费价格、服务态度、社会声誉展开了激烈竞争,而患者的医疗费用意识及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轻患者负担,保证医疗安全已迫在眉睫。
医院感染的预防系统包括管理、监测和控制3个系统。其预防管理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调查提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如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消毒效果监测、评价,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所以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自身特殊性和重要性。
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甚至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规范护理行为,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健全感染管理的护理指挥系统,加强管理职能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护理管理是该系统重要子系统,涵盖了整个病区、门诊,食堂配餐、卫生保洁等,护理系统的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水平。为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大目标,必须建立安全组织,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护理部要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人员成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病房护士长、内外妇儿、门诊各科护士长、监控护士等组成感染管理的护理指挥系统,负责制定防止医院感染的近期和远期计划,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出职责与任务,以利实施和执行。
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感染发挥三级组织的管理作用,做到各负其责,护理指挥系统面向全院各个环节,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布置任务,对每个科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随时发现,及时处理,强化各自的管理职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护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
2以护理质量管理为核心,采取多样的管理措施
护理及护理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而完善的护理管理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在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正确应用隔离技术和护理管理是预防外源性感染的前提,而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护理和管理手段则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途径。
要保证高质量的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必须采取多样的管理措施。国外较多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就没有推动和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预防感染的措施首先涉及到护理人员。要开展任何实质性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所以在控制医院感染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要加大人员教育和培训,使大家对医院感染问题深入了解和认识,强化预防意识。
举办消毒效果临床监测技术培训班,保证各科室,各病区监控护士都能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在每年对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培训及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时,都要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重点内容;要利用各种形式如录像片、宣传板报、研讨会及每月下发医院感染监测简报,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教育广大医疗护理人员不断吸取其他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教训。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临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及严格的奖惩措施,在护理质量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发生感染问题应扣除的分值,并与晋升、晋职、劳务补贴相挂钩。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
3加强监督检查,重视管理效果
护理指挥系统应发挥其组织的作用和计划、处理、控制医院感染的职能,定期检查,随时抽查,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评估各科室病区的护理管理现状和质量。根据所获得的医院感染方面的信息,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措施调整。根据消毒效果监测得到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经科学分析,了解有关本院存在各种危险因素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使医院感染的各项预防措施持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护理管理富有成效的最好体现是工作制度的落实和监督检查的到位。护理感染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体现在许多细节,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视管理效果。如以最简单常做的试体温来说,曾有报道,由于直肠体温表擦拭不净,消毒不彻底,造成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迅速扩散,6周内就有25例新生儿感染,经过实行隔离患儿,彻底消毒体温计和停止直肠测温而改用腋窝测温等综合管理和护理措施,才使感染得以控制。某医院使用的洗手肥皂被沙门氏菌污染致10名新生儿感染死亡。某医院用因消毒隔离不严,发生医务人员和病人相互感染事例。所以护理系统各部门都要对一次性物品进行检查,验证使用;对消毒液浓度要正确配制,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以及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防护工作也层层监督检查,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预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c)-094-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和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1-2],30%~50%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不合理及护理管理有关。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1护理管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的场所,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交叉、相互协同、相互强化。护理工作是造成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3]。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隔离技术与管理、基础护理及病房管理等各项控制医院感染措施都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诊断、治疗护理方面如各种内镜检查、引流留置导尿术、侵入性操作、违反无菌操作规程等任何环节稍有疏忽均可导致细菌侵入引起交叉感染。临床护理特别是手术科室,患者术前术后的指导以及如何与医生、护士配合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加强护理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规定
建立、完善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规定是做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别制订重点科室和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同时,制订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定期考核,量化评分,并对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个人和科室进行报告及经济处罚,及时反馈信息,持续改进质量,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2分级管理,落实责任
采取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感染控制护士三级管理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制度的落实更具权威性、直接性[2]。各科室均配备兼职的感染控制护士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以及上报科室发生的与感染有关的问题。使护理及护理管理者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同时,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医院感染的控制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2.3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和无菌操作
护士上岗前首先要培养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从理论上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无菌操作技术是一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护理操作技术。医院感染知识缺乏和职业防护意识淡薄使护理人员未能意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对标准预防概念不清。为此,护士长应进行跟踪监督教育。因为高质量的护理任务需要有高素质的护士才能完成。
2.4加强各类物品及药品管理
2.4.1室内物品管理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要求管理室内各种物品、装备、器械,保持干燥以避免污染。如呼吸机管道应一日一更换,定期进行空气、敷料及呼吸机管道等细菌培养,用完后用消毒液浸泡彻底消毒。
2.4.2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一次性消耗性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分类处理。如一次性手套、输液器、注射器、鼻塞、吸痰管、静脉留置针等物品均使用后分别放入感染性、损伤性垃圾桶。使用一次性物品前应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有效使用期,一旦发现或怀疑污染均不可使用。
2.4.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滥用均会造成人体正常微生态失衡,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4]。护士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特点、原则及药理作用,不同药物间的合理搭配和配伍禁忌等。使用前遵医嘱及时采样送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严格按医嘱规定时间给药[5]。
2.5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控制感染意识
加强全体护理人员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进行分类重点培训和现场指导。选送护士长、兼职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并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感染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医院感染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6]。
2.6加强病房管理
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清洁,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湿式清扫,如有污染即刻消毒,及时更换患者床单、被套及枕套,每周1~2次,出院、转院患者进行终末消毒。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不可低估的中坚力量。采取预防各种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其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57.
[2]苏迅.加强护理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246.
[3]刘红姝.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69.
[4]许贞爱.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70-3471.
[5]李卫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58.
【摘要】 护理管理不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康复室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主体,提高护士长的素质是改善护理管理的保证,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型,技术服务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就更加不可忽视,护士长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同样更加重要。本文从转变观念、适应角色,具备多元意识,具备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注重情商培养,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绩效评价,注重下属业务素质的提高,重视质控管理等方面就护士长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应具备的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素质;护理管理;技巧;角色;情商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学科,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管理技巧更加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在管理学中,管理者、被管理者和作用对象构成管理活动的三要素。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即科室和病房管理的主体,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工作质量是当前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1]。笔者从2000年以来,在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修养自己。
1提升护理管理素质
1.1 富有人格魅力,具备较强的指挥和驾驭能力 管理理论对领导一词的解释,传统理论与现论存在着差异,前者注重指挥过程,后者强调影响过程,按现代管理理论,可以认为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模板或范本,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等无不影响着护士。护士长的职务和地位也会使护士服从,资格、经历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是护士长行使权力的有利条件,这些权力性的影响力,对护士的心理和行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的基层管理者,要带好一班人,单靠行使上级赋予的权力是不够的,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护士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下属从心理上信服、遵从护士长的领导。
1.2转变观念,适应护士长角色“角色”是社会学、心理学中的术语,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位置或状况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护士长角色的期望主要有:医院和科室要求护士长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满足护士群体利益的需要,加强与护理相关科室人员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等。
1.3 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修养及业务能力 作一个新时代合格的护士长,不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拓宽知识面,学习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学习护理政策与法规、外语、计算机、人际沟通与交往,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和理念,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善于学习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一系列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并带领护士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1.4 注重情商培养,提高管理技能,创造出色的管理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智商的影响只占20%,而情商因素则占80%。情商这一概念早在7年前由美国耶鲁大学和新罕布什大学的两位学者提出,他们认为:所谓情商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是构建现代护理管理者形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情商,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对自己的下属以诚相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做护士的贴心人。
1.5 具备多元意识 护士长作为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在科室的动态运行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的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利用程度,因此,护士长只有具备高水准的管理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公关意识、集体意识等等,才能适应现代的管理要求。
2 护理管理技巧
2.1 注重人性化管理在一切管理活动中,应围绕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让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自身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护理管理者,在布置安排工作时,要注意事物的可操作性,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让护士参与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归属感,增强科室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持组织中人的情绪氛围积极向上,允许下属合情合理的发牢骚,让下属知道,护士长不仅愿意倾听你的意见,还会在适合的时候帮助你解决问题,在护士出现缺点、错误时,应捕捉适当的时机进行启示、诱导、教育,使下属产生安全感,要提倡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促进团结。
2.2 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管理人员,护士长在工作中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要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和协作方式,避免感情用事、,因为这样最易引起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越大,离心力就越大,护理工作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护士长应尽可能让护士知道你对工作的设想、思路。
2.3开展绩效评价,创造严宽结合的工作环境 工作上必须严格要求,才能提高护理质量,造就护理人才,但在生活上应尽力为护士排忧解难,让她们感受到科室的温暖,众多护士性格各异,优缺点各异,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同,护士长要辩证的看问题,切忌将不稳定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应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及时准确的评价,以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措辞传递给护士,多表扬、少批评,讲究语言艺术,切忌伤及护士的自尊心。
2.4注重护士业务水平及素质的提高 要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加强基础护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技术比武,通过护理查房、病案讨论、操作训练等方式,帮助护士熟悉和掌握专科护理方法,更好地为住站对象服务。要经常组织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鼓励护士业余时间多浏览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2.5 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 高质量的服务水平都是以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为目标,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首先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制定出本科室的具体工作计划,然后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着眼于各要素质量,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提高改进的目的。重视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①护理的服务对象决定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②高质量的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③护理质量管理是在提高医疗水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④护理质量管理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全面管理,抓好全过程的质量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失效模型 效应分析 质量管理 医院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简称为FMEA,是一种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医疗领域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结合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合理地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加强对医院质量管理中各种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有利于加强患者安全的有效维护,全面提升我国医院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一、FMEA的相关内容
(一)发展历程及特点
FMEA是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简称,最初来源于美国,在早期的飞机操作系统失效模式分析中应用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FMEA的实际应用范围也在扩大,为相关问题的有效处理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结合这种风险管理工具的实际应用效果,可知其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预防风险的重要管理工具,FMEA具有防患于未然的特点;(2)适用于医疗纠纷,对于潜在失效问题的处理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3)维护患者安全方面的参考价值大、管理效果良好。这些特点的客观存在,为FMEA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适用范围
结合FMEA的特点,可知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适用于高风险流程,可以为这些流程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医院的医疗诊疗活动开展中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上某些诊疗流程的复杂性,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充分地发挥FMEA技术的优势,使之合理的应用于高风险医疗诊疗活动中,减少医疗风险的同时提高患者安全指数。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工具的实际作用,运用FMEA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考虑。一是对医院质量管理中反复产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考虑;二是对较大医疗风险项目进行重点关注,采取必要的风险预防措施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三是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概况,不断扩大FMEA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为医院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地保障。
二、FMEA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给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给药风险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减少医疗损失,全面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结合FMEA技术特点及实际的应用范围,可知这种FMEA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用药安全性,能够及时地处理药品开发、不同药物使用及患者安全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可靠的失效模式,进而对医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失效原因进行必要地总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给药风险发生的几率。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合理地运用FMEA分析方法,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影响患者口服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而为各种给药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不断提升医院给药风险管理的综合水平。
(二)相关医疗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在FMEA风险分析工具的支持下,医院医疗流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地处理,促使医疗流程的改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利用FMEA风险分析工具在对医疗流程改进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身份错误、各种药物错误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分析,进而为各种条形码改进设计、药物输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完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医院相关资源能够达到优化配置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结合FMEA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医疗流程改进中各种潜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消除,可以实现工作流程优化,增强各种改进措施的适用性,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流程管理的水平。
(三)手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避免医院手术错误、手术延误等问题的产生,需要借助FMEA的优势,加强手术风险管理,优化计划手术流程,促使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发生几率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在运用FMEA技术的过程中,手术子流程分析过程中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在对不同手术子流程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决策树分析方法与NCPS危险评估矩阵,对不同手术子流程的风险做出综合地评估,及时地改进存在缺陷的手术流程。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对手术流程开展过程中进行连续性地监测,不断地降低各种手术风险值。
(四)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在FMEA技术的支持下,为了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需要从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洁性、消毒状况等不同环节进行严格地把控,确保各种感染预防措施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医院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可靠地保障。在FMEA的控制作用影响下,可以对重镇监护室中呼吸机的相关性肺炎控制效果进行综合地评估,进而找出相关的高风险管理因子,促使医院能够采取有效的呼吸机管理措施降低各种设备使用中风险发生的几率。同时,通过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可以以华哥在疾病的治疗环境,客观地说明了合理运用FMEA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加强对医院质量管理应用现状的深入分析,合理地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这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满足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各种需求,保护患者安全的同时减少各种风险造成的影响。因此,结合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实际发展现状,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应用范围,促使我国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能够始终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完善现代化医院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崔冉,郭贞山.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05)
[2]陈富超,方宝霞.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08)
[3]许凤秀,张静.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