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年轻人的社交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年轻人的社交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年轻人的社交礼仪

第1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跆拳道 作用 1引言

跆拳道是是一种用手和脚完成攻击、防守的身心修炼方法。它强调尊师重道,要求练习着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尊重对手、恪守信义。跆拳道运动具有发生扬威、崇尚礼节、健身防身等特点,深受高校人们的喜爱。各个地区的跆拳道课、跆拳道培训班、跆拳道的交流和表演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2跆拳道的主要特点

2.1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

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的限制和跆拳道进攻方法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是以腿法攻击为主。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的70%。腿击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

2.2动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讲究花架子,所有动作都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检测方面,则以击破力为测试的手段。就是分别以拳脚击碎木板等,以击碎的厚度来判定功力。

2.3强调呼吸,发声扬威

在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练习者常以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威力。据有关研究资料证明,人在无负荷工作时,10%的肌肉会由于发声使他们的收缩速度提高9%,在有负荷工作时更是可以提高14%。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会发出响亮的喊叫声的原因。在发声的同时停止呼吸,可以使人体内部的阻力减小,提高动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2.4以刚制刚,方法简练

受跆拳道精神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多是直击直打,接触防守,躲闪技术运用得比较少。进攻都采用直线连续进攻,以连贯快速的脚法组合击打对手。防守多采用格挡技术,或采取以攻对攻,以攻代防的技术。

2.5以礼始以礼终,内外兼修

在任何场合下,跆拳道练习者始终以礼相待。练习活动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忍让的作风,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3练习者学习跆拳道的作用

3.1生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跆拳道的技术着眼于关节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它的定位是技巧型、灵巧型、速度型、智慧型的功夫,其训练是把柔韧、灵敏、速度、反应放在第一位的,而不象其它搏击术是把力量、耐力训练放在第一位。跆拳道的训练程序与有氧瘦身操相当一致。如从最开始的热身、伸拉,到踢脚把、直踢、侧踢再到最后对抗战等,都是一种有氧耗脂运动。因此,练习跆拳道能使训练者身型更加苗条、健美,充满青春活力及魅力。

3.2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跆拳道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它从消极的防御动作发展到积极的进攻形态。这种运动要求运动员无论在训练和比赛时,必须具备自觉性,自觉战胜拳加产生的伤痛,激烈对抗产生的缺氧和防守中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及时有效的停止或改变已执行的决定;具备坚强性,努力克服强手的威胁和因场地、观众、裁判等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信心百倍地坚持到底,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运动中培养练习者坚韧不拔、顽强、果断、自信、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3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作用

跆拳道礼仪要求其练习者应该尊敬师长、前辈,在行为举止上要谦和礼让,恭敬聆听老师的教诲,认真学习并实践,好学上进,珍惜师长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这些基本礼仪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这种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3.4社会交往礼仪的作用

礼仪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打开社会这一扇大门的钥匙。而跆拳道在学习以及练习过程中最为注重礼仪。跆拳道的礼仪是指练习者从内心深处溢出的自热表现在人的行为上的高尚的、有价值的举动。它要求练习者在跆拳道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的礼仪是表示尊重、有好、礼貌、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表达方式,这些礼仪不仅可以运用在跆拳道中,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时时用到,特别是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这些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老师与父母就耳提面命地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礼貌、有好、谦虚和感谢,因为这些可以说是礼仪的总体概述。跆拳道的练习者,只有懂得了跆拳道的礼仪知识,才可以练好跆拳道,从而达到最高境界。

4结束语

当代年轻人在练习跆拳道时要全面认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在加强对身体健康锻炼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技术学习和文明礼仪规范的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体育大学1999.

[2]刘卫军.女子跆拳道高级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刘宏伟.跆拳道[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02.

第2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第3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关键词: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礼仪知识      现实意义

 

一、社交礼仪概述

 

所谓‘”社交礼仪”,最初是指在较大隆重场合,为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据某些惯例而举行的礼宾仪式。后来根据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需要,逐步发展为广义的礼仪,即在社会生活中由风俗习惯形成的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礼仪仪式、规章制度等。

 

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二、礼仪的根源和必要性

 

人类礼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际来往规模的扩大,人们审美看法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礼之发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礼仪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运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源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礼仪,简朴的就就是在社交的历程中文明得体,让对方真诚的接受你,从而真正到达相同交流的目的,让整个历程协调而优美的顺遂的举行。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来往运动历程中形成的应配合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详细体现为礼仪、礼貌、仪式、仪表等。我以为自己在学习的历程中发展了许多。首先相识到,由于地域的差异,文明礼仪有了它局限性的界说。我们要掌握好文明礼仪的尺度,明白文明礼仪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也就是晤面礼仪中要求我们要做到称谓合乎通例、入乡随俗……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因此,学好礼仪,延承文化,已蓄势待发、迫不及待。

三、相关礼仪知识[②]

 

我们所学的《社交礼仪》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餐饮礼仪等等。通过这些礼仪方面的学习,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

 

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公共礼仪,具体讲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社交礼仪的内容很普遍,很深刻,它直指着我们文明修养,蕴涵着我们的文化素养,解读着我们的人格和心态,标显着我们的人生品味。{其他具体的礼仪细节在此不做阐述}

 

四、现实意义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习社交礼仪,就要知行合一,谈吐做言,落落得体。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名贵的心理本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念的人,才能在来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碰到强人不自惭,碰到艰难不泄气,碰到欺凌敢于挺身反击,碰到弱者会伸出增援之手;一个短少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鼻,致使屁滚尿流。自信但不克不及自信,自认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每每就会走向自信的极度,凡事自命不凡,不尊重别人,致使强人所难。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我觉得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社节虽是生活小节,但在某些场合却代表着个人、单位甚至民族、国家的形象,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它也是衡量人们的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仪态大方、彬彬有礼、举止庄重、不卑不亢 ,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以前没学社交礼仪的时候,对社交基本上不懂,总以为做那些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是学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社交礼仪还是挺重要的,就象前面所说的那样小则代表个人,大则代表国家代表民族,所以社交礼仪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是个人是国家的形象。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学习了社交礼仪让我知道了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长存。

 

结语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学会礼仪,驾驭礼仪,才会成为一个交际高手。享受礼仪,品味礼仪,才会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味人士!让礼仪充满每个角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继续延伸。

 

参考文献:

1:《现代商务礼仪》  作者:于忠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政务礼仪》   作者:金正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现代实用社交礼仪》  作者:陈光谊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公关与商务礼仪》   作者:姜桂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现代

中国是礼仪之邦,《弟子规》继承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个人生活的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对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

1.家庭礼仪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古代家庭子女众多,长幼有序,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父母欢喜,家庭和谐,就是做到了“孝”。对于长辈,在就餐、坐行走方面,应当是长者优先;不可直呼长者的姓名,遇到长者要主动打招呼,要低声说话,不可大声直言。现在的许多儿童见到长者不知道主动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称呼长辈。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2.个人礼仪

修身养性是每个人必要的修为,良好的修养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和尊敬。个人礼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二是个人的言行举止。每天早晨洗脸、刷牙是必不可少的,衣着也应该端庄、整洁。服装的整洁不在于华贵,而在于干净、整齐,所以不必要过分追求衣服的华丽,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要穿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对别人的尊重。这对于现在衣着攀比、追求奇装异服者,无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的修养。首先,别人询问自己姓名的时候,应当及时回复;使用他人物品时,要先告知主人,不能私自取用;同时和他人说话的时候要咬字清晰,态度端正,让他人在态度上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其次,饭桌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饮食的时候不能挑拣,让他人感觉粗鲁,食量要适中,不可过分,暴饮暴食伤及自身;年少的时候,不要饮酒,醉酒容易失态,展现自己的丑陋,严重的还会使身体受伤。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借鉴意义:过分饮酒失了分寸,身体受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是不可取的。最后,行走的礼仪要求,这要求我们步伐从容,站立端正;进门不要碰触门槛;坐的时候要安静、沉稳、优雅。对比当下的青年,站立倚靠、坐时跷腿,过分释放身体,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3.处世礼仪

“乐修内,礼修外”,除了对自身礼仪的规范,在处世方面也有社交礼仪的要求。《弟子规》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信用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人相处,凡是所言,都应该是守信、诚实的,那些虚假、欺骗的话是不能说的,不是君子所为。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是不能说的,不能随便传,这是处世礼仪中首要的原则。然而在现在,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完全遵循信用原则的寥寥无几,生活中总会有谎言的存在,即使有的话语是“善良的谎言”,同样也是不可以取的。二是泛爱亲仁的原则,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下,只要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友好,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对比古人,我们会发现在当下不仁爱自己家庭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赡养老人、不爱护幼小的现象也不鲜见。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时就应当帮助别人,不应自私;别人有能力,就应该学会欣赏,而不是产生嫉妒之心。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永记心头,不应该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遗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不能及时相报,也应该将这份心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感受温暖。想做到仁爱他人,就应当向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习,能够亲近仁德的人,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德行的进步,错误也会减少。

4.求学礼仪

《弟子规》在求学礼仪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力行和学文的关系,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实际行动,只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成为一个能人、德人;只重视实践,忽视文化学习,坚持己见,掩饰真理的存在,这都不是良好的求学礼仪。力行和学文应当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二者不可或缺。第二,读书有三个要素,即心、眼、口“三到”,三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当心里有疑惑的时候,一定要向他人求教,直至解惑为止;当看到不懂知识的时候,不要跳过,要仔细研读;学到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不要羞涩于口语的练习,做到身心合一。第三,对学习要有尊重之心。求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读书之前要保证房屋整洁,桌面干净,文具要放端正,这是对读书的重视和敬重。取书之前要净手,不要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如果书有破损,应该及时修复、粘补。取书看完之后放回原处,不要随意摆放。对书有所选择:蒙蔽智慧、误入歧途的书禁看。

二、当代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不仅限于道德教育,更有社会规范和安抚四夷的作用,现在礼仪的作用在弱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在古代,父母的言语就是权威,子女不能反驳家长的意见,对父母要顺从,不能驳斥父母的意见。然而在当代的家庭中,子女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必须满足子女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父母能否承担,一旦不满意,有的孩子就是吵闹,甚至言语辱骂、拳打脚踢。父母在现代和古代的地位正好反过来,这是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缺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学生必须尊敬老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知识分子,是高层次的人物,学生及家长都必须以礼相待。现在的学校,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课上做出各种违反规范的行为,课后有各种吐槽教师的言语。对于教师的规劝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是礼仪教育在学校中的缺失。近几年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冲突在不断升级,不尊老的行为屡见不鲜,简单的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都在减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被漠视。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外出旅游成为潮流,然而带来的结果并不乐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各种乱写乱画的行为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三者是否协调一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实现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许多教育家都曾强调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的儿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长辈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从自身卫生到人际交往的礼仪,都要进行细致的教授,同时自己也要言行一致,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行为和教授的礼仪是同步的。言传身教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期望的就是长者应该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良好的德行引导儿童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应当有正规的礼仪教育。首先,在课程设置和行为规范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礼仪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贯穿幼稚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教育规律进行不同的课程教学,由浅入深地影响学生。其次,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都要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对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惩处,不能因为这和学习无关有所放松。再次,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应该是学习上高能,道德、礼仪上严重缺失,对于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学校中和学生长期相处的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授道德礼仪,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教育者的礼仪素质,培养进行礼仪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低年级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比家长更有权威,教师要注重个人礼仪、社交礼仪等,增加人格魅力,做好示范。学校的各种信息途径都可以宣传文明礼仪,让礼仪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规范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领导、社会团体、各种机构和媒体都应做出一个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加强监督、引导舆论,媒体可以经常报道那些遵守文明礼仪的道德模范,领导可以设立奖励措施,鼓励礼仪教育。社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和礼仪相关的活动,比如,每月评比出尊老爱幼的“礼仪先锋”。八荣八耻就是礼仪的规范,把社会上的良好和不良的行为都作出规定,让民众遵守,树立典型和榜样,将失德、失范问题减到最小。

作者:刘月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2]石晓妍,汪宗言.利用《弟子规》进行有效的品行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3]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128-130.

第5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关键词:礼仪 服饰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238-02

中国服饰文化不断地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人类社会在不断地摆脱愚昧、野蛮、偏见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礼仪服装规范,这种规范反映了一定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及每个人文明、进步、开化的程度。在社会交往中,人的行为举止常常依赖于适度得体的礼仪服装来规范,通过礼仪活动沟通感情,传达友谊。社会越发达,人际交往越频繁,礼仪服装就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是一门艺术,服饰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不是用语言所能替代的。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在社交场合,得体的服饰是一种礼貌,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校园里,老师的服饰要符合身份,大方得体,学生的服饰首先要整洁清新,彰显学生气息,不可成人化、世俗化,失去学生的清纯,其次要不断地以学识来美化自己、装扮自己、完善自己,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服饰同时要有运动和健美的成分并掌握着装和服饰礼仪的基本常识,这样才能达到内外和谐,统一完美的效果。下面作重点说明。

1 学生的服饰要整洁清新,彰显学生气息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而服饰则是人类自身美好的艺术品。服饰美异于其他艺术,因为服饰的美要依附于人体,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想及图案等是服饰美的要素,但服饰必须是穿戴在人身上,也就是说服饰是人的说明、人的补充,是人生舞台的道具。即使你一言不发,你的穿着打扮已经告诉别人很多东西。服饰作为一种象征和符号,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

在当今的中学生群体中,穿着名牌服装,佩戴贵重首饰成为一股悄悄潜入的暗流,破坏着年轻人心中与生俱来的那份纯真和美好。

俗话说:“青春自有三分俏。”中学生的服饰应以鲜明的色彩、简洁的款式、舒适而便捷的功能来体现中学生纯朴、自然、大方、活泼和整洁与清新。让学生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都摒弃那些哗众取宠的外在追求,一味崇尚品牌服饰的价值取向,以青春、自然、端庄、清新来展示中学生靓丽的风采,回归纯真的年代。

2 要不断地以学识来美化自己、装扮自己,完善自己

追求美丽,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追求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美的塑造,就有点得不偿失了。真正的美丽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是一种大自然的美妙造化和内在修养的积淀与散发,是先天丽质与后天修养完美结合的一种表现;真正的美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而不是矫揉造作的美,浓装艳抹的美。

台湾作家刘墉说过:“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一个人的美不仅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在心灵。外表的美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而褪色,惟有美丽的心灵和成熟的气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迸发出感人的火花,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是令人长久欣赏的内涵。“智慧和美德是最好的化妆品”,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一个人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价值和品位,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保持幽默风趣的谈吐,优雅高贵的服饰,朴实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善良的心灵,丰富的内涵,并不断地用知识和智慧武装头脑,用魅力和能力包装自己,才能有长久的美丽,才能赢得人们长久的赞赏和钦佩。

3 学生服饰要有运动健美的成分

身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或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进行形体健美训练。形体健美是通过体操、舞蹈、韵律操等练习达到具有强壮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身体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的一种综合性人体美。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健康和美丽,再搭配上得体的服饰,才会展现出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会让服饰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4 掌握着装和服饰礼仪的基本常识

天生丽质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修饰,发式造型,着装佩饰等手段,弥补和掩盖身体的不足之处。并在视觉上把自身较美的部分展露,使形象得以美化。

4.1 服饰色彩与肤色相适应

肤白的人各种色彩都适合,穿深蓝色、灰色和黑色给人一种端庄、恬静的女性美,穿粉色黄色和白色的服饰则显得柔润、矫嫩。偏黄黑肤色的人宜穿比肤色略加明亮,鲜艳的服装,忌穿与肤色相近的或较深的、暗的服色,会显得模糊不清,缺乏生气。

4.2 服饰穿着应与体型相适应

体型与服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服装对体型的弥补与纠正,这一补救过程是通过视觉的错觉来完成的,如何装扮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体形,才能学会利用服饰弥补自身的缺陷。

(1)宽胖型:尽量减少其宽度,增加其高度,给人以纤细、修长之感。

(2)身材矮小的人,为了显出较高大感,应选用紧身衣裙或细长的紧身裤。不宜穿着开口很大的衣领的衣服。

(3)脖子短粗的人服装上应采用V字型或V字型开口的衣领,切忌穿高领衣服。

4.3 着装还应该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和谐统一

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选择服装款式不宜太新潮,款式简单而面料质地则应讲究些才与身份年龄相吻合。青少年着装则着重体现青春气息,朴素、整洁为宜,清新、活泼最好。

4.4 着装应与职业、场合相协调

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则。工作时间着装应遵循端庄、整洁、稳重、美观、和谐能给人以愉悦感和庄重感。从一个学校学生的着装和精神面貌,便能体现这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和发展前景。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关、学校开始重视统一着装,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举措,这不仅给了着装者一分自豪,同时又多了一分自觉和约束,成为一个组织、一个学校的标志和象征。着装应与场合、环境相适应。正式社交场合,如,开学、毕业典礼和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应该着装庄重大方,不宜过于浮华。节假日休闲时间着装应随意、轻便些。

4.5 日常着装应与交往对象、目的相适应

与领导、老师和外宾、少数民族相处,更要特别尊重他们的服饰习俗禁忌。

总之,美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懂得什么是美的,要让自己的服饰看起来大方得体。着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体现“和谐美”,上下装呼应和谐,饰物与服装色彩相配和谐,与身份、年龄、职业、肤色、体形和谐,与时令、季节环境都要和谐统一。

5 结语

服饰是中学生风度的一种衬托,而风度又是人格魅力的辐射,是内在气质的焕发,是一种可体味而难以言传的综合品格的体现。而现代人的服饰礼仪不但要与时代结合,又不可随波逐流,既要保持鲜明的个性和气质,又不可故作标新立异。服饰礼仪将融精神境界、文化素质、才情品味于一炉,又外化为待人处事,体态仪表,文明和礼仪等。让我们以中学生自然得体的精神风貌来展示青春靓丽的自我吧,中学生朋友们,就让青春装扮你自己。

参考文献

[1] 裴春燕.礼不可废――关于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15):35-37.

[2] 吴克霞.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价值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2):29-30.

[3] 刘维娅.礼仪教育:德育的起点――关于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师道,2007(4):15-16.

第6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关键词:中国;韩国;礼仪文化;差异;对比

从古至今,中国和韩国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很近,并且拥有着相似的、有交集的历史文化,这些良好的条件使中国和韩国可以密切交流、往来,中国人和韩国人也是有着友好的关系与交往,这也使得中国和韩国从经济、文化上都是互相学习、借鉴。中韩两国由于各个国家的客观历史文化条件的发展导致两国的风俗有着各自的特点及差异,中国和韩国在交往的习俗中就有着一些差异。社交礼仪方面,中国人交往时谦虚、尊重他人,放低自己的姿态,赢得他人尊重。与别人见面握手时伸出右手,去别人家做客,主人请客人落座,客人都要谦让一下,行揖让之礼以为表示礼貌。韩国人敬重长辈,看到有年长者进屋时晚辈要起立礼貌地问候。日常生活中晚辈和长辈讲话不可戴墨镜,韩国人在早晨起床吃完饭后都要向自己的父母问安,晚上睡觉前也对父母说晚安。在韩国,和别人见面握手时,如果是长辈就要用双手去握,也可用左手托着右手去握,以表示对长辈的敬重和敬仰。

在韩国拜访他人时需要注意的是须要提前约定好,这样也是尊重主人的行为,让主人家有准备而不至唐突。其次是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主人对于客人的接待是十分讲礼貌,且各方面都要照顾周到。最后一点是客人进到主人家后应该脱鞋,不能穿着鞋进入到主人家的内室中。另外在赴宴前,客人要准备好拜访韩国家庭的礼物,到了主人家里要双手奉上自己礼物。在用餐快结束的敬酒时,需要鞠躬并祝辞,喝完后鞠躬方可离开。需特别注意的是客人在主人家里未经允许不能随便参观主人家里的房间。

韩国人在平时交往中,见面和离开时都要礼貌地问候和道谢,说话多使用敬语,道谢时一定要低下头,低头的程度与对方的年龄、工作层级关系等设定的,对于越尊敬的人越要低头。

中国自古就有“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之说,朋友之间通过赠送礼物可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真诚与尊敬。在节日、生日或者结婚的场合下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赠送礼物,在送礼时要当面送,礼物不讲究多贵重,能够表达真诚的心意即可,但比较注重礼物包装。送给年长者一般选择有助于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的营养保健品,送上级的可选择特产、茶叶、烟酒等礼物。中国在送礼时喜欢双数,接受礼物的人出于礼貌要回礼,选择一个价值相同的礼物回赠,但和长辈不讲究还礼。韩国人送礼物时要选择漂亮的包装纸,韩国人注重送礼时机,除了生日或者纪念日,在中秋节、圣诞节和春节时也要送礼物给亲朋好友,大多是很实用的像水果和粮油等实用物品。送韩国男士礼物的话,酒是最佳之选,但不可以随便给女士送酒。如果送钱应该将钱装进信封里给对方。如果接受贵重礼物要当面打开包装,即使收到不合心意的礼物也应说感激对方的话。中国人在收礼时要客套几句,以委婉谦虚地表示感谢,如要退还礼品应在二十四小时退还,感激对方的同时说明不能接受的原因。

韩国人的乔迁之礼注重实用,搬家时主要是送卫生纸或其他清洁物品,这些东西很常用且没有保存期限制,还可以送洗衣粉或清洗剂,表示祝愿主人家财富像泡沫一样多。现在年轻人还会送台灯、餐具等有很强实用性的礼品。在中国赠送乔迁之礼也会选择厨房用具以及酒水和食物等,但更多还是送字画和植物等寓意吉祥的礼物。

如今每个国家的文化礼仪都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而改变,中国和韩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不同,但都注重谦卑恭敬待人,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时刻提醒着所有人做一个不愧“礼仪之邦”的子民。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第7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矫正对策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素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处事能力。“知书懂礼”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素质与礼仪素质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取得成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社会年轻人才群体中,大学生占据半壁江山。大学生数量之多,他们身上不仅带有明确的个人形象,而且还映射着家庭甚至社会的精神面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社会期待不符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表现出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一面,严重违背了社会礼仪素养要求,这与大学生高素质身份不相称的,应找到其形成原因并积极改善和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

1、客观方面的原因

(1)深受家庭礼仪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为“90后”青年,家里多数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过多的呵护与宠爱让其“恃宠而骄”,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凡是有利的事情都要归功于自己,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他人的错,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更不会为他人着想。“孔融让梨”的佳话也只能是一句佳话了。其次,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也许父母本身在生活中就存在较多的不文明现象,使得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2)高校礼仪教育重视度不足,未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就当前而言,我国处于素质教育实践的“深水区”,在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来自于教育体制本身的严峻挑战,譬如重视成绩、升学率等,而在学生良好素养的培植、文明礼仪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关注欠缺,以至于很多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现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一教育缺失的问题,逐步将礼仪教育课程提上人才培养日程。但由于此项工作仍处于初步萌芽期,而且许多教师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礼仪教学还未成为重点。

(3)社会环境多变,越来越多关于文明礼仪的负面新闻冲击着眼球。2013年社会事件“十重门”反映出的公共道德争论问题,使得整个社会都有些躁动,社会上、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现象混杂,加之缺乏对处于校园和社会过渡时期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指导,这也给我们的大学生培养工作带来外部环境上的生存困境。

2、主观方面的原因

(1)礼仪践行能力欠佳。礼仪修养贵在内外兼修。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说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外在装饰,比如衣着言行等。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外表的修饰就显得粗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接受过思想品德教育,具备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认知,但是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协调,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的矛盾,是大学生礼仪养成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知识结构的均衡能力有限。长期以来,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理科比文科的发展机会多,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完全的均衡。许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差,缺乏基本的交往表达能力,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加之读书的减少,使得语言方面的功底越来越弱。

(3)忽略了提升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终究步入社会的他们能否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类拔萃,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链条中顺利建立积极正面的个人形象,逐步拥有高效的人脉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个人礼仪素养至关重要。个体若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升个体的礼仪素养。虽然高校通过一些措施和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文明礼仪,但却收效甚微。

二、矫正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对策

1、强化礼仪意识

近年来,学生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主要源于家庭、学校以及所生活地区的风俗习惯等。分散的学习渠道与零散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主体在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时很难建构起系统全面的对于礼仪规范的认识。缺乏礼仪意识是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普遍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作为先进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将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2、营造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老师,就是一本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都可以影响到学生,规范他们的文明礼仪。因此,各大高校在注重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师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加强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重视家庭礼仪环境的培养,是礼仪教育的重点。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平台资源,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礼仪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在潜意识里纠正不重视礼仪的错误看法,做到真正的“主动”学习礼仪。此外,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载体,通过开展礼仪知识讲座、编排礼仪短剧、校园文明礼仪网站、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相关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积极普及相关知识,使大学校园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3、开设礼仪课程

高校应重视礼仪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把社交礼仪课设为必修课,在课堂上讲授利益相关的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提升礼仪素养当成必做事、乐于做的事。高校还可以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设立具备针对性的礼仪咨询与培训部门,针对大学生目前的个体情况和社会需要开设不同层次的专项礼仪训练课。并在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过程中随时关注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通过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与训练,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实现大学生提高专业修养的同时延伸其为人处世的“软实力”的目的,为大学生未来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

第8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四排的Bruce是个帅哥哦,欢迎组团来围观”、“空调太冷,求美女抱抱”、“七排的姑娘,刚才你去洗手间的时候,你的男票吻了你的闺蜜,不谢”……当这些五花八门的句子出现在大银幕上时,黑暗中的观众们似乎不是在开电影,而是开派对。让大部分人都沉浸在参与互动中,《小时代3》和国产3D动画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就是试水这一新潮玩意儿的“先锋”。

如果说,这两部电影因为槽点满格和粉丝众多,需要“宣泄”的话,那紧随其后的《绣春刀》,这部正经的古装动作片也玩起了弹幕,倒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新鲜感来袭的同时,质疑声、吐槽声也随之而来。弹幕会不会影响观影效果?弹幕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时光网遍访了影片导演、影院经理、业内人士及普通观众,听听他们对弹幕这一新鲜玩意的看法。

科普:什么是弹幕电影?

“弹幕”原是军事用语,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而在视频中,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因此被叫做“弹幕视频”。这一视频模式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后来在中国的bilibili等网站也模仿使用。随着这一视频模式在网友群中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优醋、土豆、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也开始着手开发此项技术。以土豆网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土豆网如今的日均弹幕数量达到10万条,每天有超过40万用户观看弹幕视频。

在“弹幕”的发明地日本,暂时没看到有商业影片进行“弹幕”放映的宣传,而在中国一些电影发行方则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弹幕吐槽要花钱?单场成本3万!

今年7月31日,国产3D动画电影《秦时明月》率先提出弹幕电影的概念,并首次在杭州某影院使用,随后,8月,“槽点大片”《小时代3》也启动了弹幕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一“新产品”,就体验感来说,却收获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秦时明月》在影院的弹幕是通过投影打在银幕两边的墙上,而非直接覆盖在电影内容上。但这种“温柔”的弹幕方式却被很多前去观影的观众觉得“不够丧心病狂,弹幕要的就是糊满一脸”。此外,观众进了《秦时明月》的弹幕场才发现,由于影院网络承载有限,想参与互动,就需要靠发短信的形式发表弹幕评论,每条短信收费1毛,此规则引发了很多观众的不满。

《小时代3》的参与则相对更接近网络视频弹幕,片方将参与方式改变为网络发表评论,即现场有专门的WIFI可供观众链接,然后用手机的浏览器打开一个专用网址,在这个网页内就能免费、无限制地发表评论。“弹幕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观影模式,在技术发展上还并不成熟,记者在《秦时明月》北京观影时看到,要在银幕两边的墙上打上弹幕,至少需要6名技术人员同时操作,并且在座椅两边分别摆上笔记本、投影仪等设备。收摆、调试这些设备均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从而影响其他场次电影的放映,这势必会对影院的正常经营造成干扰。此外,在观影过程中,一边墙上的弹幕投影出现过短暂中断的现象,这也是技术还不成熟所造成的。

互动社交有需求?交朋友看片两不误

有人说,弹幕走进电影院,之所以会吸引到年轻人趋之若鹜,多是一种社交心理。观众看到自己的评论出现在了大银幕上,参与感得到满足,更有观众觉得,弹幕也是有知识补充的作用,比如民间处处有大神,电影中某一段没看懂,还在寻思琢磨着,弹幕解释就让你茅塞顿开。从根本上来说,是坐在电影院里的陌生人之间的一种自然的互动方式。《秦时明月》弹幕活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观众都表示,能在看电影的同时交朋友、聊天,是在以往的观影过程中都没法实现的,“原来看电影都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现在大家就像一个集体一样,能互动能交流,的确是一种很新鲜刺激的体验。”

但也有人吐槽觉得影迷花钱买票就是来看明星、看剧情、看特效……说白了就是来看电影本身的内容的。而弹幕的出现却狠狠地打乱了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们不再关注剧情的逻辑性,不再关注导演在细节上的用心,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发弹幕、看弹幕上,而看电影却成了“走马观花”。弹幕狂欢者也对非弹幕爱好者的观影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不少观众表示这种观影模式更适合二次观影或者一些已经上映过的影片重映时使用:“看第一遍的时候还是不太方便,感觉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此外,也有观众表示这种方式只适合包场,毕竟有观众连旁边有人拿手机出来看微信都认为是干扰,更加无法忍受大量人拿着手机出来发射弹幕,“说白了,只要影院和片方同意,而且不违法,小圈子包场不仅可以弹幕,吃瓜子、大声聊天都可以。但不能打扰不认可这种观影方式的人。”

那弹幕电影如果继续发展,会不会对观影礼仪造成恶性影响呢?美嘉影城市场副总监杨蕊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弹幕电影只是给观众制造了一个情景,只有在特定情景下,观众才会去做这些“有失礼仪”的事:“就像我们去图书馆一样,走进那样一个环境,我们肯定自然而然就能安静下来。同样地,在弹幕观影厅的情景下,我们可以玩手机可以交流。但是走进一个普通的观影情景,观众自然会规规矩矩看电影。”不少观众也认为,在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吐槽的环境中,没有人会因为别人在观影时说话、玩手机而感到不爽了:“大家都在玩手机,而且也可以玩手机,就不会觉得不礼貌了。”

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是导演和观众的对话

导演辛辛苦苦把电影拍出来,观众却把精力都集中在弹幕上,听起来这种观影模式似乎是对电影导演创作上的不尊重。更有人认为弹幕吐槽是烂片的专利,也因此,当被誉为今年最好国产片的《绣春刀》启动弹幕场时,遭到了一片恶评,“《绣春刀》是一部严肃的讲人性的电影,做弹幕场这个行为简直就是自黑”,这样的言论,屡屡被传达到《绣春刀》导演路阳的耳中。

不过,在路阳看来,弹幕跟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绣春刀》的弹幕场是观众的互动和一种娱乐,应该算是电影的一个周边产品,类似于一个party。”他透露,自己也是一个弹幕爱好者,在看喜欢的电影动漫的时候,也会想看看其他人对这部电影的意见。他觉得,一定是对一部电影有情感有爱的人才会去看弹幕,因为从中可以得到另外一种乐趣。“开心本身是没有错的,不过我们《绣春刀》也只做了一场弹幕,如果每场都这样,我肯定不高兴。只有一场的话,为什么不可以呢?”

《秦时明月》的导演沈乐平也对弹幕持乐观态度,“现在的年轻人上网看视频都流行用‘弹幕’的方式看,而《秦时明月》的主要观众群就是15岁到29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90后’,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电影院里也体验到‘弹幕’呢?”有影评人认为,如果观众把吐槽当作观影目的,会拉低对电影的欣赏能力,会让烂片越来越多。《秦时明月》导演沈乐平却指出,弹幕能直接反映出观众的情绪,可以知道哪些情节是“有效”的,他们的主创团队将弹幕看作创作的重要参考,并根据弹幕密集程度的相关数据,增加了反派角色的出场次数。

他觉得弹幕很符合当下90后,00后的个性和表达意愿。弹幕的形式在他看来,是导演与观众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的一种交流和对话,“导演有一块屏幕表达想法,观众有两块屏幕表达他们的想法。”至于弹幕观影影响到看电影礼仪的说法,沈乐平称,“看电影不见得是要坐在电影院里一本正经地盯着屏幕,弹幕场对整个电影应该是个带动,不会影响普通电影场的基本规则,更不会影响礼仪。”

是昙花一现,还是价值可观?

第9篇:年轻人的社交礼仪范文

大学生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一 一、什么是职场礼节?

职场礼节,是指大家退职业场所中理应依循的一连串礼节规范。明白、把握并恰外地应用职场礼节会使你在工作中进退两难,使你的事业旭日东升。

职场礼节的根本点极其犹容易。最先,要澄清职场礼节与社交礼节的区别。职场礼节没有性别之分。例如,为女性开箱如许的士绅风姿在工作场合是无须要的,如许做以至很可能触犯了对方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场礼仪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场礼仪。

请切记:工作场所,男女对等。其次,将谅解和遵重他人当做个人的指点原则。只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工作场所却时常被无视了。

二、职场礼节之新人注意

1)学习行业常识和客户常识

好多刚不久卒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做初期的见习,也许会由于切实工作内容和个人的理想状况颇有出入而很快挑选了舍弃。他们常常认为,个人在局内学了这么多专业常识到了公司却仅仅是做少数网调、张贴、简报等等干燥而容易的事件,是对个人的一样屈才。

新大家最先理应知道,不管从业什么工作,都要从根本的工作肇始学起、锻炼起,仅当有从基层一路体验过来,才会对整个公司和整个行业的运转有一个真正全面的认知。不要好高骛远、贪功求名、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放正心理状态、对个人有一个客观正确的确定方位和评估,况且踏切实实地交融新环境。

2)解脱功利性的思维

习生在原本就为期不长的见习期内假借学校种种卒业生工作之把柄屡次销假,见习单位在这方面寄予理解和宽大,然而他个人实则是去跑其他公司的面试

既是用人单位和新人之间是双向挑选,那么也理当是双向尊重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职场礼仪礼仪大全。假如为了寻觅更好而损失了个人的诚信,或者到末后捡了胡麻丢了西瓜,全是极其犹遗憾的。

3)擅长见到公司与身旁人的闪亮点

有不少新人刚不久进入职场就肇始埋怨,总认为这一个方面公司提供得不够、那个方面他人没为个人着想。要懂得,在校期连作为一名学生和在公司里作为一名职工的身份是全然不一样的。所接触之人也许会越来越偏向于不宽大,然而好歹,个人要以一颗宽大的心对待事物、接受身旁之人和事。

大学生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二 职场礼仪定义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非常简单。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差别。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比如,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在工作场合是不必要的,这样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对方。

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其次,将体谅和遵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尽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场所却常常被忽视了。

职场新人法则

1、学习行业知识和客户知识

许多刚刚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做前期的实习,可能会因为实际工作内容和自己的理想情况颇有出入而很快选择了放弃。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校内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到了公司却只是做一些网调、剪贴、简报之类枯燥而简单的事情,是对自己的一种大材小用。其实,新人们首先应该明白,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基本的工作开始学起、锻炼起,只有从基层一路体验过来,才会对整个公司和整个行业的运行有一个真正全面的了解。不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放正心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正确的定位和评价,并且踏踏实实地融入新环境。

2、摆脱功利性的思想

实习生在本来就为期不长的实习期内假借学校各种毕业生工作之借口频繁请假,实习单位在这方面给予理解和宽容,但是他本人实则是去跑其他公司的面试。既然用人单位和新人之间是双向选择,那么也应该是双向尊重的。如果为了寻找更好而丧失了自己的诚信,或者到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都是非常可惜的。

3、善于看到公司与身边人的闪光点

有很多新人刚刚进入职场就开始抱怨,总觉得这个方面公司提供得不够、那个方面别人没为自己着想。要明白,在校期间作为一名学生和在公司里作为一名员工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所接触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倾向于不宽容,但是无论如何,自己要以一颗宽容的心看待事物、接纳身边的人和事。

职场礼仪定义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非常简单。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差别。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比如,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在工作场合是不必要的,这样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对方。

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其次,将体谅和遵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尽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场所却常常被忽视了。

职场四不要

1、不要好高骛远

初涉职场最常见的问题是择业的盲目性。有些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定位,抱着好高骛远的就业心态进入职场,希望一下子就进入高层管理岗位。其实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首先是要从自身来适应社会,以自身条件为前提,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工作。

2、不要锋芒毕露

年轻人往往不服输,想要锋芒毕露,但在职场里,低调点好。太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表现得急于求成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会给人自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

3、不要怕吃亏

刚毕业的大学生被称为职场新生代,平时在家在学校都不免有些养尊处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屑做。工作里或者与同事的相处过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容易怨声载道。其实在工作的过程中,多表达对别人的敬意并时常恰当的使用礼貌用语,或者热心跑腿,合理的情况下多帮助别人完成份外的工作,都不是吃亏。平时工作中应该多考虑其他同事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帮助。加班更加不是吃亏,反而是福。因为学会合理加班,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4、不要怕说我不懂

初入职场,对公司的特点、运营方式尚不熟悉,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敦促自己迅速进入角色。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妨直说我不懂、我还不大明白,或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无论对方学历有没有你高。不懂装懂,等着别人来教你那是不可取的。

职场说话技巧

如何在职场上说话,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从组织的角度看,企业期望其员工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能自动自发地和同事建立彼此合作关系,高效快速地完成企业必须完成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赢得客户满意度和合理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的人际关系,就是赢得合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