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母婴同室是当代产科常见的护理方案,指足月儿或1500g以上的早产儿在产出后与产妇24h共处一个房间,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起居[1]。在住院期间母子共同生活,医疗和其他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h。据临床实践表明[2],新生儿在产出后,肢体上的抚触能使新生儿感到安全及愉悦,有助于刺激新生儿发育。除此之外,母婴同室能促进产妇尽快泌乳,减少阴道出血,促进产后恢复[3]。本研究对本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顺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4±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儿体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婴22例,女婴20例;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儿体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婴23,女婴23例。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病史;无任何重大躯体性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确认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的情况下,将产妇送往病房休息,同时将新生儿送往育婴室。在新生儿需要喂养时,将新生儿交与产妇予以母乳喂养。12h后进行第一次喂奶,随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组
新生儿产后30min内,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头部和身体血迹、羊水,剪短脐带后将新生儿置于产妇胸部,引导婴儿的嘴触碰,帮助婴儿吸吮母乳。护理人员应称赞产妇在分娩时的表现,并表扬新生儿的可爱,激发产妇初为人母的喜悦感。鼓励产妇通过亲吻、抚摸等肢体接触刺激新生儿的感官反应,增加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印象。经过分娩处理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身旁,让母子进行共处一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要点、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产妇进行更换尿布、喂养、脐部护理等日常护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醒产妇每2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并在喂养的同时给予语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激发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主动反应。
1.2.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并发症发生状况。②记录并比较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率。
1.2.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2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在分娩后产妇需具备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自身能尽快进入母性角色,以此满足其初为人母的愉悦与满足感。传统的产科护理方案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沐浴等护理工作都由护理人员完成,这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角色转换。母婴同室护理强调由母亲作为主导角色,而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母婴同室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将新生儿与产妇视为同组个体,激发了产妇的早期母爱,通过感官刺激与抚慰等方法帮助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发新生儿吮吸、拥抱等本能反应,从而达到刺激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出血为2.2%、产褥病2.2%,乳腺感染2.2%,对照组产后出血7.1%、产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母婴同室过程中护士鼓励产妇及早哺乳,新生儿的吮吸作用将刺激产妇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尽早排除[5],预防乳腺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产妇产后子宫受创,乳腺分泌物多,极易产生感染,而及早促进产妇泌乳则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排除,进而降低产后出血、乳腺感染、产褥病并发症的发生。
3.3从2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可知,研究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2.2%、皮炎2.2%、腹泻2.2%,对照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为7.1%、皮炎9.5%、腹泻7.1%,研究组的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安全及营养结构最为合理的食物,能增强新生儿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指导产妇开展肢体抚摸、亲吻等行为能使新生儿获取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频率与次数。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缺少有关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可引发潜在风险事件。因此,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地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护理知识体系,并促使产妇认识并发症的诱因以及新生儿照护中的预防举措、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6]。
4小结
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万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6~57.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7~78.
5徐海宁,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12):1973~197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据统计在低经济水平国家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窒息以29%居于首位[1],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配合及抢救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儿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程度[2]。2008年开始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重点让助产士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技术,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明显降低,收效甚佳,现对助产士预防新生儿窒息和窒息复苏抢救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7月收治分娩产妇514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4例,发生率为0.28%。其中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8例,产钳助产3例;轻度窒息10例,Apgar评分4~7分,表现为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浅表或不规律,心跳规则,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重度窒息4例,Apgar评分0~3分,表现为皮肤苍白,口唇紫暗,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微弱不规则、心率<80次/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张力松弛,喉反射消失;窒息原因: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母体因素者4例,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羊膜早破等难产者5例,新生儿呼吸道阻塞、颅内出血、肺发育不成熟等胎儿因素者5例。经复苏抢救后,轻度窒息复苏后5分钟评分>7者1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5分钟评分>7者3例,1例死亡,复苏成功率为92.9%。
讨论
复苏培训:由有资质的老师定期为助产士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理论知识讲解要全面细致,可通过播放录像等形式真实生动的演示,要求每位学员课上模拟操作,纠正其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培训后注意经常练习,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操作步骤。通过培训,让助产士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后新生儿窒息率由2.8%降至0.8%,提高了产科质量[3]。
良好的职业修养:助产士不但要求掌握熟练、专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因产房工作的压力大、强度高,还要有不怕苦累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把产妇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形象,使需要帮助的孕妇能从助产士那里寻求到心理上的安慰、依赖和信赖,促进产程进展[4]。
心理护理:分娩是女人生命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在喜悦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楚,产妇往往因为对疼痛的恐惧和身份转变不适应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机体随之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使子宫缺氧而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氧。助产士应在产前多与产妇交谈,态度和蔼可亲,了解其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产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分娩。
分娩前准备:新生儿窒息发病迅速,需要立即处理,由富有经验的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以及助产士组成复苏小组,助产士要提前准备好复苏抢救药品、设备,检查药品有效期,保证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用药后补齐药物。交班后,接班人员应复查药品和设备,如有缺失立即补齐[5]。
助产防范措施:产妇进入产程后,应严密观察产妇腹痛、宫缩、宫口扩张,胎儿胎心、羊水等情况,根据个体情况活动,以加快产程进展。了解产妇的既往病史和妊娠并发症情况,对其分娩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发现宫内胎儿窘迫应采取应对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分娩,使其尽快脱离缺氧环境。助产士首先采用半卧位式分娩,产床床头抬高30°~60°,可缩短第二产程。当胎儿头部经阴道娩出时,助产士应观察时机及时协助胎头俯屈,当胎儿下颏娩出时自鼻根向鼻端向外挤压3~5次,以便挤出鼻腔及口腔内的羊水、黏液等,直至排净。做好新生儿的清洁和保暖。
复苏配合:①畅通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立即用纱布或吸引器清理口鼻内的异物,吸痰时动作快速而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垫高身体下部,使其处于头低脚高位,以促进异物排出。②建立呼吸:畅通气道后,立即予鼻导管、面罩或皮球吸氧,重度患者无法自主呼吸,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遵医嘱定时吸痰、口腔护理,密切观察血氧等体征。待建立自主呼吸后,遵医嘱拔出气管插管,改为一般吸氧。③维持有效循环:对心率<60次/分的新生儿,可采取双拇指法或示指中指法对新生儿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同时给予持续吸氧。根据血压、血氧、血气分析等具体病情,应用呼吸兴奋剂、血管升压、扩容、抗感染药物等,长时间的缺氧易导致酸中毒,在复苏5分钟后Apgar评分仍在5分以下者,5%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中毒。④评估:复苏过程中应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复苏后护理:复苏成功后不能掉以轻心,应持续给新生儿吸氧,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继续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以防再次窒息。如经复苏后5分钟Apgar评分仍低于7分,儿科医生会诊如需住院观察,助产士协助医生将新生儿护送到病房继续治疗[2]。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叶鸿瑁.加强窒息复苏培训,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及伤残率而努力[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3-6.
2 陈莹.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护理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610-611.
3 赵新霞,谭志华.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后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69-4970.
【关键词】舒适的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在产科的发生率比较多,是由体内胆红素增高所造成,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的黄染。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建议在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上可首先考虑采用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1],在临床的实践中也证实,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易、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把患儿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还要用黑布把眼睛遮住,母亲也不能接触患儿,该变了常规的喂养方式,导致患儿出现心理上的不适、烦躁,以致患儿苦恼,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蓝光治疗的效果,要对患儿进行舒适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个性化、整体性及实效性,追求在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方面达到最佳的状态,也有研究证实,舒适护理对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对发生新生儿黄疸接受蓝光照射的患儿进行了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保健院儿科新生儿黄疸并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29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过去没有发生过窒息,也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其中168例为男性患儿,126例为女性患儿,年龄3-11d,平均7d,入院时体质量2150-3950g,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2.3-25.7单位,有光疗指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149)和对照组(n=149),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儿都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时间为24小时。对照组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
2舒适护理
2.1蓝光治疗前的舒适护理护士在治疗前要考虑到患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预防性疏导。在治疗前患儿的家长一般会更为紧张,向护士询问很多问题,护士要有耐心并有针对性地解答家属所提出的疑问,告诉家长患儿会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以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他们的配合。
2.1.1外环境要舒适治疗室内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还要定期消毒,以保持地面及设备的洁净,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蓝光治疗设备要洁净,功能正常,治疗前要检查好灯管的功率及亮度,箱温调试在32-34℃,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用软布覆盖,避免因新生儿活动而引起撞伤。2500g以下的新生儿使用“鸟巢”。
2.1.2新生儿舒适准备治疗前要给患儿洗一次温水澡,要剪短患儿指甲,并为其戴上棉制手套和足套,避免患儿情绪躁动而用指甲抓破皮肤。给患儿换上清洁的尿布,头部枕卜头圈,避免头部直接接触玻璃板引起患儿不适,用黑布眼罩把双眼遮住,防止损害视网膜。还要用尿布把会阴及部遮盖,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尿布松紧度要适当,防止造成患儿的烦躁,使其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
2.2治疗时的舒适护理
2.2.1变换患儿在接受治疗时长时间保持一种会压迫对该部位皮肤,引起不适,还能造成皮肤的压疮,甚至导致头颅畸形。患儿不能自行变换,所以护理人员须每小时给新生儿翻身一次,左、右侧卧位,仰卧位与俯卧位交替,并尽量使皮肤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
2.2.2心理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出生后要经历一个与父母相互认同的连结情感过程,但因为患有黄疸需要接受治疗,而不得不中断这种情感连接过程,影响到新生儿社会心理的发展;在接受蓝光治疗的过程中患儿要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双眼还要用黑布遮挡,不能接触母亲,也不能接受正常的哺乳,因此,患儿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情绪躁动,表现为苦恼。此时,护士可以对患儿的手背、头部及背部的皮肤进行抚摸,用轻柔的语言和患儿交流或为其播放轻柔的音乐,还可把患儿抱在自己的怀中,使其有一种安全感,平静其心态,并让其在心理上感到舒适。
2.2.3喂养的舒适护理新生儿的饮食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或规律,一般是根据其需要来喂养,每次喂奶以其不愿继续饮食为度,同时加用适量的温水。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的时候会该病喂养方式,患儿会表现的不适应,此时,护士需要耐心地喂养,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护士要通过喂奶来刺激患儿吸吮-结肠反射,使肠蠕动增强,缩短肠内容物的停留时间,减少胆红素在肠内的吸收。由于小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管比较短、咽-食管括约肌不关闭等生理特点,造成小儿易发生溢奶。因此,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对患儿抱起拍背,否则会造成溢奶而影响治疗,在喂奶时宜取右侧卧位,也不要让空气吸入胃内,以避免溢奶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患儿的呕吐物要马上清理,以保持正常的治疗。在患儿胃纳量饱和仍有哭吵的情况下,可给予安慰奶嘴。
2.2.4皮肤的舒适护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面临的环境较为陌生,一般会哭闹或紧张,出较多的汗,护士要把患儿皮肤上的汗液及时擦干,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防止患儿发生感冒。蓝光照射还会导致患儿的皮肤上出现斑丘疹伴有大量汗出,护士除了要擦汗外还要注意预防皮肤发生感染。为了避免因尿液浸湿脐部造成感染,要勤换尿布。治疗过程中患儿大便,要更换尿布,还要彻底清洗臀部,避免红臀的发生或发生感染。
2.2.5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时隐性失水增加,补液量要超过常规补液量的10%-25%,充足的液体供给能增加患儿尿量,利于排出水溶性胆红素,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笔者所在科使用BD第四代小儿静脉留置针通过头皮浅静脉,手、足背部静脉输液,不用多次穿刺,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还能通过微泵来调控输液速度,均衡输液。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常规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还要仔细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小时测量1次体温,还压依据患儿体温的变化还调节箱温,还要警惕因光疗或输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2.3光疗后的舒适护理在光疗结束前预热患儿用的衣服,光疗结束,及时把患儿用衣服包好,轻柔地把患儿抱出箱外,轻柔地摘取眼罩,还要给患儿擦身或洗澡。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还要观察皮肤的黄染情况,其他的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肌力及饮食情况,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2.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睡眠情况、患儿体重及黄疸指数,黄疸指数取经皮测黄疸仪测上额及前胸部两点的平均值。
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3结果
4讨论
舒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正常的人舒适能得到满足,但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来说非常缺乏舒适感,患儿不能通过自我去满足,家长也不能给予,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照护。比如患儿在饥饿的情况下,护士可以帮助喂奶,在苦恼的时候,护士可以通过抚摸和其交流或奶嘴安慰来缓解患儿的情绪,奶嘴安慰还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对疼痛的反应,增加患儿的舒适感[2]。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给予保持的舒适,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喂养护理等护理措施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患儿的安静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鸟巢式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3-01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般情况较差,哭声低、少哭或不哭,吃奶少或拒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呛奶,咳嗽,呕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浅短或不规则、双吸气、甚至呼吸暂停,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所以对新生儿肺炎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新生儿肺炎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理是重要环节[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院新生儿科住院肺炎患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儿为足月儿,体重2.5-4.0kg,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平均住院时间13.6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护理,放置暖箱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鸟巢”|置于暖箱内预热。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暖箱温度,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3],调节护圈大小,以其四肢及头部能触及为宜。在使用鸟巢的同时,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h-4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5],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组患儿首次入暖箱烦躁时间、抓伤与擦伤、医疗纠纷及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 论
有研究显示婴儿总是在寻找被包裹,寻找边界感和安全感,所以常常移动到箱壁的地方。“鸟巢式护理”的概念是以患儿为中心,注重人性化的服务,鸟巢式的构造紧贴婴儿的四周,满足婴儿的安全需要,可以减少婴儿常见的惊跳和烦躁,利于婴儿适应暖箱治疗的需要,“鸟巢”周围温柔的接触能增加同步睡眠的时间,减少因为婴儿的不适和哭闹而抱出暖箱,从而减少再次受凉的机会,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安全感增加,减少了患儿在箱内乱踢,乱抓,以及由于哭闹而引起的头不停的转动,身体的扭动等高危因素,有效的防治了擦伤和抓伤。
“鸟巢”所营造的合理还可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能触及面部而促进手头互动;有助于提高吸吮力,增加喂奶的次数及增进奶量,还可防止因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的新生儿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减少身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二是有助于保持新生儿稳定的中性温度。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基础代谢低,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机会增大,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如新生儿睡在“鸟巢”里,可减少开箱门时的空气对流,从而减少环境温度的波动,给新生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
新生儿常因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烦躁和哭闹等,影响治疗效果,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肺炎治疗中,使患儿安静,舒适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精心护理,对患儿的病情恢复和身心健康很有帮助。“鸟巢”的制作简单,不影响肺炎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同时,开展此项护理,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顺应了优质护理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9.
[2] 毛云霞,胡超芬,钟政武.新生儿肺炎9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2.
[3] 黄人健.护士手册.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415.
[关键词] 新生儿智护训练;早产儿;视听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07-03
新生儿智护训练是通过与新生儿的情感互动,对其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新生儿的全面、健康成长[1]。目前国内外认为智护训练是促进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的最自然的一种方法[2]。产科引进新生儿智护训练将是一种必然趋势[3]。本研究探讨新生儿智护训练在提高早产儿视听能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3年5~12月收治的2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家属自愿申请新生儿智护训练的15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外家属未申请新生儿智护训练的1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男82例,女68例;胎龄28~35周,平均(33.8±2.2)周;体重1100~2400 g,平均(1750.7±214.5) g;住院时间29~100 d,平均(45.0±12.3) d。对照组男71例,女59例;胎龄27~36周,平均(34.1±1.9)周;体重1200~2300 g,平均(1805.4±202.6) g;住院时间32~98 d,平均(44.0±10.7) d。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智护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 智能训练
1.2.1.1 视觉训练 在早产儿清醒状况下,医护人员手拿红色海绵球在婴儿眼前吸引其注视,红球与婴儿眼睛间的距离应>20 cm,初次时间为20 s,之后逐渐增加至1~2 min[4],中途婴儿出现打喷嚏等任何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
1.2.1.2 听觉训练 为婴儿播放温柔舒缓的轻音乐;在耳朵两侧交替轻摇沙锤,引导婴儿转头,沙锤与婴儿耳朵间的距离应>20 cm,每次持续时间为1~2 min。
1.2.1.3 视听结合训练 医护人员呼唤婴儿,左右90°引导婴儿移动头、面部,医护人员与婴儿间距离应>20 cm,吸引婴儿追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婴儿的表情变化,有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5]。
1.2.2 体格训练
1.2.2.1 全身按摩 双手覆于眉弓处由内向外至太阳穴和从鼻翼两侧鼻根部向下进行面部按摩;从胸部中部由内向上成环进行胸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对手心和足心与手指和足趾进行按摩和揉搓。
1.2.2.2 肢体被动活动 上肢活动,握住婴儿腕部,先平伸,再屈曲;下肢活动,握住婴儿踝部,向上弯曲,再伸展。
1.2.2.3 俯卧抬头 医护人员双手托住婴儿腋下,慢慢托他抬头,每次1~2 min。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视力、听力筛查结果及其出院后家属的满意度。由专业护士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视力筛查,由保健医生采用德国MB11全自动快速脑干分析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视力、听力筛查结果的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出院时的视、听筛查均通过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
表1 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视力、听力筛查结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
表2 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
早产儿刚出生,比一般新生儿更加脆弱,因此,医护人员在智护训练中应十分小心,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①密切关注婴儿的反应,一旦婴儿出现打哈欠、哭闹等任何疲劳表现,应立即停止任何训练[7];②视觉、视觉和视听结合训练时间均不宜过长,以防婴儿形成习惯,而不是对图像、声音的反应;③按摩时间、力道要适宜,要在婴儿吃奶后1 h进行按摩,按摩力道切勿对婴儿造成任何不适反应;④微笑、温柔进行各项智护训练,将婴儿视为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⑤邀请婴儿家属全程参与智护训练[8],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总之,早产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精心护理。
新生儿智护训练是通过与新生儿的情感互动,对其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新生儿全面、健康成长。智护训练能够提高婴儿的体格、运动和智力发育[9]。马红明[2]对实验组新生儿进行智护训练,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早产儿采取智护训练模式,除了能够提高婴儿的体格、运动和智力发育外,也能够提高婴儿的视、听能力,对于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和婴儿家属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秋,杨克敏,王绘新,等.智护训练依从性对0-1岁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4):333-334.
[2] 马红明.产科病房开展新生儿智护训练的体会[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80-81.
[3] 梁小玲,聂去燕.新生儿智护训练在产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88-489.
[4] 周勤燕,彭新颖,周卫英,等.新生儿智护训练的做法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10-1011.
[5] 冯绵云,张红侠,赖国玲.实施新生儿智护训练的效果与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3(12):1508-1509.
[6] 王国琴.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8-90.
[7] 汤秀芳.开展婴儿智护训练的护理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42-44.
[8] 王梅娟,李桂平,柳海燕.产科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智护训练的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A02):370-371.
[9] 元秀.婴儿早期智力开发[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10] 黄美兴,李金华,李素丽,等.智护训练在婴儿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56-3958.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优质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11.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on neonat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September 2013 to August 2014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167 cases of neonatal research,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of 85 cases of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control group of 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intervention.After the nursing ca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hospitalization time,repeat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VAP incidence probability,and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qualification rate and the families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urvey record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pea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s of average and VAP incidenc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newborn children with basic nursing qualification rate and the family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ewborn;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High quality nursing;Influence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患儿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其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患儿疾病后的康复,甚至危及其生命[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时的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撤机时间延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中对于VAP发生的预防尤为重要。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应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的关键在于给予患儿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2-4],现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7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双面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不差异显著(P
【关键词】 蓝光照射 舒适护理
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及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着眼等舒适度的改变,都会引起患儿的身心不舒适,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本治疗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足月新生儿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5~28d,平均15.5d,入院时体质量2300~3900g。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大于205μmol/L并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均符合光疗指征。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婴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措施
2.1 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每天都进行蓝光照射12~24h,连续3~6d.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方法。每天观察两组患儿的安静睡眠时间,测量体质量、黄疸指数,3d后总结。
2.2 舒适护理的方法:
2.2.1 光疗前的舒适护理: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3℃~34℃,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光疗前给新生儿洗温水澡1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肤。护士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眼罩、会阴罩,松紧适宜,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
2.2.2 光疗时的舒适护理①卧位舒适 新生儿不可能自行变换卧位、光疗时护士必须协助新生儿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交替。②心理的舒适护理 护士鼓励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的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的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③喂养的舒适护理 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④皮肤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护士及时给予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⑤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需要光疗时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采用BD第四代小儿留置针穿刺头皮浅静脉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控制药物均衡输入。期间护士经常巡视,监视仪器工作状态,测量新生儿T、P、HR是否正常,鉴别有无光疗及输液引起的副作用。
2.2.3 光疗后的舒适护理在光疗结束前,将包裹用的衣服预热,光疗结束后,包好患儿后抱出箱外,以轻柔的动作摘取眼罩,给患儿洗澡或擦身,并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继续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和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设P
3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光疗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在各种波长的光源中,以蓝光最为有效及常用。蓝光波长高峰与胆红素吸收波长相似。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可使未结合胆红素行转化为异构型胆红素,可以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内排除。从而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降低,当血清胆红素低于100μmol/L,光疗不能进一步降低胆红素,此时即达到饱和点。因此蓝光照射时间长短与黄疸治疗效果为非正向比例的关系。最近有报道,蓝光照射时间延长,而导致姐妹体染色体损伤。而间断光疗可避免上述不良反应发生及光疗的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贫血、青铜证等”的发生。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每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都能满足自己的舒适需要,但新生儿无法自我满足,家长也无法在蓝光照射的特殊状态下让患儿满足,所以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生理上的不舒适因素有躺的平硬、饮食方式的改变;心理上的不舒适因素有离开母亲熟悉而温暖的怀抱,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舒适护理能减轻患儿心理应激反应,使患儿安静、舒适,改善睡眠;舒适护理能刺激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增加蓝光照射的效果,使黄疸指数下降明显,体质量迅速增加。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断蓝光照射配合舒适护理,具有良好的降黄作用。同时间断治疗减少了蓝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婴儿治疗质量,减少了患者家属的担忧及副作用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军营.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6):130.
[2] 龚梅,王月珏,徐悦. 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95-96.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期为胎儿从出生到生后28天,这段时间是胎儿离开母体后逐步适应外界生活的关键过程。由于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对新生儿的护理很重要[1]。我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40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80名,均为足月分娩,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围生期住院时间大于1周。排除伴有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有精神障碍及随访失访者。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25.5±2.3)岁;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40.8±1.3)周;剖宫产32名(40.0%),自然分娩48名(60.0%);学历:初中及以下18名(22.5%),高中及中专25名(31.3%),大专20名(25.0%),本科及以上17名(21.3%)。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向初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讲解哺乳、更换尿布、沐浴、臀部及脐部护理等基础护理的具体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产妇疑问。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每组8名成员(均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儿科和产科护士各半,组长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以“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②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设计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调查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52.5%,记录每位初产妇的具体认知缺陷。③对策拟定和目标设定:根据每位初产妇认知缺陷确定宣教重点,目标设定为将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至90%以上。④具体措施:根据标准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和真人示范,重点解释产妇知识点薄弱处,条件允许的产妇令其试操作,纠正错误动作。⑤效果维持:产妇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保证产妇按规范操作并解答其疑惑。
1.3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采用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调查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问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知晓。②产后28天上门随访调查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托抱、尿布更换、臀部及脐部护理、沐浴、抚触与安慰、室内环境等项目。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可,低于60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护理前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初产妇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1).
3讨论
新生儿阶段的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新生儿的护理尤其重要。很多初产妇不了解新生儿黄疸、肿大、母乳喂养等生理知识,对于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存在严重偏差或错误[1]。常规的新生儿护理只是向初产妇口头宣教新生儿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实施可行性较差,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率较低[2]。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采用头脑风暴、现状调查等措施确定共同主题和目标,调动圈员积极性,通过团队的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的各种问题[3]。我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宣教,弥补了传统宣教笼统、盲目的缺点,宣教能突出重点并更加细节化,使初产妇学习知识更全面,不易遗漏;另外,儿科和产科合作组成的品管圈能起到互补作用,确定明确的护理目标也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增强了各种护理操作的连贯性,使其学会在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在细节上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宣教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响应当下的医疗改革,着重于团队合作与细节强化,最大可能地提高宣教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护理能力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蒋桃柳,施香颖.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J].天津护理,2013,31(2):170.
[2]燕爱美,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建立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