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护理诊断与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内科护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课程改革定位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桥梁课程,涵盖医院各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操作技能。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印发,护士职业岗位任务分六大块:健康评估、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执行医嘱、护理操作。高职层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传统的教学以“知识+技能”为主,重点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有悖于高职培养目标。护士职业技能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更要求高职护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充足的知识积累也以熟练的技能作为外显形式,改革应以“熟练技能+必须知识”为目标,技能训练、能力本位教学应是《内科护理》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二、 课程改革设计理念和思路
1、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在《内科护理》课程设计上,应围绕当前的行业标准和护理执业需求进行。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并据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满足学生岗位能力的需要,获得护士职业资格,及学生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作为教学理念。
2、设计思路
通过行业调研、护理毕业生的岗位调查和护理专家的座谈及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印发,提到的责任护士的职责,确定内科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并据此总结和提炼出内科护士的职业能力。再把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改革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内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具备对危重患者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具有实施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常用检查配合、常用诊疗器械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具有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等。
2.知识目标 应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应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护理配合的治疗要点、应知与内科护理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等。
3.素质目标 树立“生命至上”职业意识,具有认真负责、虚心好学精神、具有关心、爱护、尊重护理服务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有与患者及家属和谐沟通的能力、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具有热爱护理专业、乐于奉献、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四、课程内容设计
该课程分为九个模块,分别是呼吸内科护理、心内科护理、消化内科护理、泌尿内科护理、血液内科护理、内分泌内科护理、风湿内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传染病护理。每一模块又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学习活动融入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内科护理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设计积极有效的教学实施。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然后按照提出问题的思路进行讲授,使学生通过思考,按照问题思路构建基本知识。
2.PBL教学法 将学生置于临床个案中,学生对个案分析,提出假说,然后寻找资料,分析假说,最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有关问题的答案,记录各学生的表现,以便了解不同学生的弱点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案例教学法 ①病例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2份或3份临床病历资料,并拟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有利于病例讨论、深化所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病例选择可以是单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综合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全心衰,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体现疾病知识的相关性和连续性。②课堂实施: 在每一个模块讲授结束以后,引入病例讨论,总结该模块所学的内容,把所学的东西前后串联起来。首先,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病例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该病例的初步医疗诊断,并根据病例资料分析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诊断,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然后,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和思路,其他成员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评,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补充遗漏之处,分析错误原因,使所学的知识完整确切。
4.“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 将教学场所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大教学情景能够支持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索,学生能够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间内从多种角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求解。
六、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本课程在原有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考核方法上增加形成性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成绩,对学习者学习目标进行阶段性测试,把职业素养、社会能力、学习态度等列为《内科护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等多方考核融为一体。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医医院外科,云南昭通 657500
[摘要] 普通外科是外科系统中最大的临床专门学科,其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对肝、胆、肠、胃、血管疾病、甲状腺、乳房肿瘤以及外伤等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医疗队伍的壮大,外科疾病控制水平日渐提升。然而,外科患者相对较多,疾病原因复杂,并发症多,加之手术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在临床治疗与护理方面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笔者结合自身普外科临床实践,对普外科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对相关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有利于普外科临床实践。
[
关键词 ] 普外科;临床问题;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48-02
1临床护理问题及对策
病人入院后,临床护理是术前的重要诊疗手段,通常有心理指导、饮食护理、作息调理、体征监测等[1]。对于患者来讲,临床护理意义重大,临床护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适应程度,服从医嘱程度,关系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到患者的治疗的康复。
1.1问题表现
普外科患者年龄不一,病情多样:有的患者急需出院进行工作和学习;有的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无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患者病情严重,需长时间进行护理治疗等。一方面,患者可能因家庭负担而精神焦躁;另一方面,对于治疗、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较易产生悲观情绪;此外,部分病人不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与医护配合程度较差[2]。各类情绪的存在将对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恢复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病情的沟通,以及心理疏导是普外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忽略的环节。所以,术前普外科医护应加强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进行交流,尽量获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消除他们心中的不安,以使后期治疗有序进行。
1.2对策分析
①在患者进入病房前,该院护理人员自我介绍,微笑服务,尽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于需行手术的患者,该院医护术前1~2天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探视,舒缓患者紧张情绪。②医护周期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减轻其心理压力,尽量坦然面对病情,消除对未知的不安。③对于特殊人群的护理,如老人、儿童、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增加其家属陪护的时间,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安慰。④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和手术的必要性,并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单、通俗介绍,辅以手术成功案例讲解,让患者减少内心的不安和紧张,积极配合治疗[3]。
2 手术准备问题及对策
2.1问题表现
手术是普外科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医护工作繁忙、紧张,或者术前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而忽略了手术前的某些细节的准备,比如说手术室环境布置、温湿度控制、工具有序摆放、仪器调节、药剂准备等。一旦出现细微的差错,往往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给患者带来身心的伤害[4]。
2.2应对措施
在于患者进行病情及治疗方式沟通的基础上,普外科医护还用注意手术室环境的布置。第一,整体环境布置:手术室整体消毒,温度维持在25°左右,湿度65%较宜。第二,手术工具的准备:对手术刀、剪、纱布、针等进行消毒和摆放。第三,各类辅助设备、检测仪器的检测:观察是否正常运行,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第四,各类药剂的科学准备:比如麻醉剂、消毒剂等。其中,手术工具的摆放尽量避开患者视线,避免造成恐惧等不良心理;注射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患者紧张;各个阶段和程序应有序进行,避免手术时受到影响。
3手术时常见问题及对策
3.1常见问题
普外科主要负责肝、胆、肠、胃、血管疾病、甲状腺、乳房肿瘤以及外伤等患者的治疗,且治疗方式以手术方式为主,即使再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在众多的手术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5]。比如,手术调整时,器材与患者机体接触部分的防护;手术中输血、输液的温度,手术中的疼痛护理等等问题。
3.2应对措施
①部分手术患者自身调节能力衰减,耐受度差,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间的温湿度进行调节。②对手术中所用到的调整患者的器材进行调整,比如托手架、头架、腰卡等均加上衬垫。③对手术中所需用到的各类体征监测、功能维持的仪器仪表进行调试,减量使声音降到合适最低度。④对于手术中所需用到的输液及清洗液,护理人员提前放入恒温箱,避免温度较低给患者带来的不适。⑤麻醉疼痛护理,部分手术患者心肺代偿功能多有下降,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在麻醉过程中个,需安排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师安抚病人,降低应激反应,避免不良情况发生。⑥体温舒适护理,除恒温输血、输液外,可对老年患者机体的非手术区加盖保温被。
4术后切口问题及对策
4.1术后切口感染为及对策
普外科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术后窗口感染是普外科常见问题之一[6]。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术前消菌,手术种类、切口类型、术中无菌化操作、抗生素使用以及患者自身机体免疫情况等,此外,住院时间长短也是普外科重要院内感染因素之一[7]。因此,在在切口感染控制上,应尽量做好以下几点:①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手术内源性感染的关键手段,现代临床医学证明,术前、术后的抗生素抗感染效果相对较差,围术期的使用才能更有效的对风险因子进行控制。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手术中,皮肤组织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增加了细菌入侵的几率。因此,普外科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换药等环节应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避免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而带来的细菌、病毒的入侵和感染。③加强特殊患者的术后切口护理。比如说普外科小儿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免疫能力较低,因此需加强对其创口的护理,比如单独病房、减少家属探病次数等等,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又比如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术前、术后应注意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引导患者做好深呼吸、咳痰动作,避免痰液等分泌物对手术切口的污染[8]。
4.2术后切口脂肪化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不少医学实验数据统计和术后情况观察发现,如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可临床诊断为切口脂肪化:①手术后5~8 d,患者手术切口皮下组织出现游离,患区表面有浅黄液体渗出,液体内有脂肪粒[9]。②患区切口边缘无正常红肿现象、无脓性物质泌出[10]。③对渗出液体进行涂片镜检,无脓细胞、炎细胞少量存在、脂肪粒大量存在,二次菌培无细菌生长。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如有以上现象已经是确认并进行治疗,避免切口恶化,以免影响到患者的恢复。
5讨论
医学永无止境,普外科治疗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团队建设而不断提升,解决了越来越多的疾病,拯救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然而,外科风险较大,各环节都应严谨、科学进行,灵魂创工作容不得丝毫松懈,广大普外科医护只有精益求精、不断总结,才能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
参考文献]
[1]孟奇.浅谈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J].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25-126.
[2]黄小荣.试分析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J].大家健康,2014,6(6):108-109.
[3]李宗其.浅析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2013,4(3):58-58.
[4]马永福.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浅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12(24):207-208.
[5]吴琼.浅析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对策[J].求医问药,2013,11(8):372.
[6]刘续宝.外科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及产生的原因[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1):8.
[7]邓丽娜.结合临床常见问题改进护理评估[J].卫生职业教育,2009,1(2):463-464.
[8]汤锦波.提高手外科临床治疗水平的几个问题[J].交通医学,2008,12(30):174-175.
[9]潘蓓蓓.普外科临床诊断及治疗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2013,5(10):243-244.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坠积性肺炎更是神经外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护理
1.1评估了解起病的急慢程度以及诱因,掌握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现病史,采取X哥拉斯分级法评估病人症状,重点观察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等问题。上述三点是导致坠积性肺炎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昏迷时间最长的患者达10个月,对这样的患者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非常重要。要注意听诊双肺的情况、了解X线的检查以及有无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等。上述病人是坠积性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
1.2护理诊断 神经迭外科患者护理诊断包括,应对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行为、认知能力、心理是否健康、呼吸频率及快慢程度和有无叹息抽啼样呼吸的改变、是否存在气管切开等术后问题进行诊断,注意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上与呼吸道是否通畅有关,与患者的意识咳嗽反射丧失有关;也与肢体功能障碍与偏瘫、手术恢复程度、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也与语言功能障碍、卫生知识缺乏有关。
1.3护理措施
1.3.1对于气管内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每日4-6次,气管内持续滴入抗生素和糜蛋白酶,以稀释粘稠的分泌物。同时每2h为患者翻身,由下向上扣背1次,使气管末梢的痰液受到振动,将痰液充分排出,可以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
1.3.2手术后患者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及鼻饲。因气管插管气囊对呼吸道粘膜的压迫,使其完整性破坏,屏障作用下降,鼻饲及昏迷时间过长,影响了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而通过翻身推背可使病人被动活动,增加肺通气,避免分泌物积聚、肺泡壁塌陷造成的肺不张、坠积性肺炎。
1.3.3正确吸痰 首先保持呼吸道充分湿润,预防因气道水份减少,导致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碍。因此对室内空气要调整适当湿度(60%-70%),患者取平卧位,中心吸引压力应在11-20kPa,采用旋转提拉手法。注意动作轻柔,吸引时阻断负压,插管深度不易过长。从深度向上提拉,左右旋转,避免上下提拉,造成污染,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抽吸时间不可超过l0s,防止患者脑驴。另外吸痰管应每日更换2-3次,气管切开局部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情况、气管套管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民族中专学生 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 R169.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79-01
由于新疆 80% 以上的维吾尔居民住在南疆地区,而我校地处南疆与北疆的交通枢纽的库尔勒市,地理位置的缘故,我校99%民族学生,来源于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南疆地区。他们共同的待点是①年龄在15-18岁之间;②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或肆业,文化基础水平差,汉语语言水平差,语言交流、沟通存在着困难;③心理素质适应能力低,与与经济和文化与内地、沿海地区相比,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临床对实习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差距比较大。经过多年教学摸索,形成一套经验,为了使民族中专医学生们快速适应新环境,进入工作角色,特归纳如下。
1 实习前的强化训练 由于民族中专学生经过三年理论学习,基于民族学生存在的基本困难,对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比较较薄弱,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很多学生是前学后忘,该进入临床实习时,脑子一片空白,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针对他们存在的实际问题,用3-6个月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实习前的强化训练,强化他们的记忆能力。让他们把以前知识和现在的知识链接起来,形成一个进科前的良好开端,为他们走向实际工作,建立自信心。
2 对常见疾病的强化训练 中专学生所面对的服务岗位是在社区和基层卫生院,因此要掌握社区和基层卫生单位的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等的常见疾病,多发病编成手册,每个疾病包括:概述、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其中病因与发病机只做简单概述(只谈结果,不述过程);重点介绍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所有内容叙述要求言简意贱,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在编排上,要求既科学合理,又简单完整。这样原来很厚的书,减少了篇幅,变成了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让学生随时翻看,以便熟悉和强化记忆。适合学生短期内快速提高,在实际训练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形式。
3 常用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 常用诊疗技术要以《全国助理执业医师实践 技能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包括①问诊;②体格检查:对病人进行望诊、触诊、叩 诊、听诊、嗅诊、的检查方法来整体系统的检查;③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理标本、等进行检查;④心电图的检查;⑤医学影像的检查;X 线、 B 超、CT和Mm等的检查;⑥医疗文书的书写;⑦常见症状及处理;⑧常用的护理和诊疗技术;⑨妇产科的检查;⑩护理技术等,学生们要以大纲的要求,在模型、教具上逐个反复练习、实践必须严格规范地训练,养成好的诊疗习惯,学生要确切掌握每项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与要领,并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操作的技巧和熟练程度。为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打良好的基础。
4 临床疾病诊断思路的强化训练 临床上的症状往往错综复杂,远远不象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简单,要作到诊断准确是很不容易,它要求学生科学地进行临床思维,准确诊断的前提是①正确的详细地掌握病情; ②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必备的实验室及其辅助检查;③将这些材料联系起来做慎密的思考;④找出主要矛盾,进行鉴别诊断,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诊断,还要注意随时观察其病情发展变化的情况,以便随时更正诊断。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千万不能根据“本本主义”去盲目诊断某个具体患者的病,以免造成漏或误诊。
5 临床思维方式的强化训练 结合病案分析、临床见习、典型病列鼓励学生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联想思维、层次思维等多种方式强化他们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弟 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单一思维 方法转变为多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护理;感受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1]。产后出血包括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胎儿娩出以后至胎盘娩出以前;第二个时期是胎盘娩出以后至产后的2h以内;第三个时期是产后的2~24h,临床上产后出血常多发生第一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所以我们妇产科医护人员对每位产妇应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重要环节在于产后2h严密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到诊断和处理都和及时,有利于产妇的进一步康复。本研究旨在分析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以及临床护理的心得体会,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60例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均经过严格临床诊断。患者年龄为23~42岁。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施行针对性护理措施。
1.2.1产后出血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产后出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胎儿娩出后24h以内;②出血量累计达到或者超过500ml。临床上常常以产后2h内出血最为多见,产后出血较常见原因一共有四个:第一是宫缩乏力、第二是胎盘滞留、第三是软产道损伤、第四是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发生时,医务人员不要过度紧张,需冷静的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采取注射宫缩剂以及按摩子宫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宫缩。
1.2.2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1.2.2.1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发生时,医护人员需要立即进行抢救。首先,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进行吸氧,常常采用的是双鼻导管法,氧流量的范围选择在为4~6L/min,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
1.2.2.2迅速的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联系血库备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掌握合理的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多过快产生相关的并发症。
1.2.2.3用手轻柔缓慢按摩子宫的宫底,进一步刺激子宫的收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聚的血液慢慢压出来,人工的促进宫缩,达到有效的止血为目的。
1.2.2.4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一边抢救一边查明出血原因,采取合适的止血措施,并做好各种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术前的必要准备。
1.2.2.5产妇常需要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脚高位,这是为了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1.2.2.6做好心理护理,面对大量的出血,患者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尽量的安抚患者,使这种不安情绪降到最低,以便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支持。
1.3产后出血的预防
1.3.1产后出血常好发于两种人,一种是异常产;一种是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医生在产前就应该仔细的筛选出来高危的孕产妇,对此类患者于分娩前做好相关抢救的准备。
1.3.2在分娩期时,要加强分娩的监护与分娩的护理。注意产妇的休息与营养补充。人为的降低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率,加强心理的护理,术前排空膀胱,尽量缩短产程等。若术中需要使用治疗其他症状的药物,要合理的掌握剂量。
1.3.3对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双胎妊娠的产妇,胎盘早剥的产妇,有出血史的产妇等。术中可以于胎儿前肩娩出以后,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以促进子宫的进一步收缩。
1.3.4产后出血常发生在产后的2h以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子宫的收缩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最关键措施,因此,产后出血时,第一步首先轻柔适度的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第二步是检查出血的原因。在产后的2h内,医生应严密观察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妇的一般情况;一个是子宫复旧的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的所有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患者,及时诊断,迅速处理以后,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下降,同时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2%,常常多发生于产后的2h以内,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国居于首位[2]。由于严重威胁着孕妇的生命安全,因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降低死亡率势在必行。
实验研究的60例患者中,59例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后,止血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其中1例出现出血不止,最后采取切除子宫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止血。
经观察得知,及时诊断以及有效的处理以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下降,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也得以提高,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的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通过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有效的防治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重点是在预防[3]。因而,要求我们医务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遇到急症时需要沉着冷静,利用清醒的头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为一名医学生,我们的使命是治病救人,将这句话运用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使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辉茹,赵金荣,李金凤,等.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A):14.
关键词: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各类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逐渐趋高[1]。在医院中,肿瘤患者属于特殊患者,需接受放化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其病程较长且及易复发,病情难治愈,极易出现并发症与副作用[2]。本文针对常见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于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有肿瘤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在20~72岁,所有患者依据肿瘤治疗标准与诊断标准得到确诊,符合手术治疗要求,均住院观察。本组实验对象在病情、年龄等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护理工作所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临床数据做分析和处理,其中,数据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实行χ2检验,当P
2 结果
分析护理安全问题发生原因,得出以下结果:不健全的制度或者管理21例(26.25%),护理人员因素43例(53.75%),患者自身及其家属16例(20.00%),见表1。
针对上述安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后,护理事故发生率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安全问题
3.1.1护理人员原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3]。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管理条例的了解。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技巧及经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反感,影响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缺乏爱心。护理人员对儿童及老人未及时教授跌倒防御措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缺少责任心,未按规章制度执行。医护人员因缺少责任心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占总比例的一半,比如说:配错药,打错针。
3.1.2患者自身原因 比如说心理因素。患有肿瘤的患者一般心理压力都很大,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患病晚期患者,其康复可能性较小,严重者可能自杀。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护理人员法律观念 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普及力度,促使护理人员增强对待工作的责任感,熟悉与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患者及护理人员权益得到保护。
3.2.2生理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后,其耐受力及免疫力都是比较差的,护理人员需耐心对患者家属及其本人讲述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止痛方法及发生机制等。
3.2.3心理护理 为避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4]。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注意是否有异常行为,针对心理状况差的患者,需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
3.2.4人文关怀 对患有肿瘤患者需加强其术后人文关怀的护理,对术后行动不便及老年患者给予相应的语言提示、搀扶、对家属陪护做指导等护理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及跌倒的发生率。
3.2.5就医环境尽可能满足安全性与舒适性 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及个人素质,不可有厌烦的情绪产生,理解患者,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增加信任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2.6加强对医院的管理 对医院的仪器、设施及设备配有专人进行维护,保证临床治疗的需要,采用科学排班制度,有利于护理工作效率提高。
4 结语
肿瘤住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护理安全问题都是可以避免与预防的,采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率,有利于保证护患关系融洽。
参考文献:
[1]李菊萍.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63-764.
[2]孙明侠,张秀娟.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3.
关键词:整体护理;产时;心理护理
1进行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组织、核实和记录护理对象有关健康资料的过程[2]。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时可通过与产妇交谈、观察等方法获取资料。在与产妇的交谈中要取得产妇的信任,准确地掌握产妇的心理反应。在交谈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了解产妇的身体状态,根据不同的护理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满足产妇分娩前与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2确定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就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产妇心理状态的资料,确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娩过程中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2.1恐惧
产妇的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分娩过程中持久而强烈的宫缩疼痛,离开了亲友的陪护,待产室、产房的陌生环境和孤独感等。有些产妇刚被接到产房就哭着要回病房,害怕难产,要求剖宫产。
2.2焦虑
焦虑是产妇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产妇对分娩没有充分的认识,担心产程的进展不利、胎儿的健康状况及对助产人员没有完全的信任感等。
2.3过分依赖
大多数产妇是独生女,她们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从怀孕开始就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孕期的增长,生活角色的改变,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
3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要以心理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产妇心理问题的计划,它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依据。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时,应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3.1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多同产妇交流,针对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不安和依赖,应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主动讲解分娩知识及心理因素对分娩的“消极”及“积极”影响,使产妇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同产程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强烈恐惧、焦虑和依赖等负面的心理反应易延缓产程进展,同时也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鼓励产妇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保证产程顺利进展。
3.2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取得产妇信任
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擦汗,按摩腹部,征求她们的意见安排可口饮食等,尽量满足产妇生理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疼痛。
3.3理解体贴产妇
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生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医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真正理解体贴产妇。分娩虽是生理过程,但对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渐渐增强的宫缩阵痛可使产妇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产妇着想,从各方面关心体贴产妇,并让有分娩经验的产科护理人员用切身体会讲解分娩经验,对产妇进行现身说法,让产妇从中得到鼓励与支持,正确认识分娩过程[3],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
4实施护理措施
实施是护理程序的第四个步骤,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际。在实际过程中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评价护理效果
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达到,评价的标准是预期目标。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心理反应,再将心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缓解她们的心理障碍,产妇大多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安全顺利的分娩。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关键词】乙肝;心理问题;护理方式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乙肝具有病程长、难治愈、预后差等特点,因目前缺少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大多数乙肝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1]。心理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愈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为探讨乙肝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式,我院对9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乙肝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分布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3.4±1.2)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7.3±1.1)年;慢性肝炎60例,重型肝炎3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24例,高中34例,初中及初中以下32例。
1.2方法
对90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方式。
2.结果
经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25例,占27.78%;恐惧22例,占31.44%;人际关系敏感27例,占30%;强迫症16例,占17.78%。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80例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占88.89%。
3.讨论
缠绵难愈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关研究表明,乙肝患者面临的不仅是治疗问题,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及强迫症。抑郁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乙肝是慢性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患者与亲友、家人隔离的时间较长,活动空间较小,抑郁情绪渐生,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情绪低落、食欲差、懒惰等。恐惧多发生于重型肝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因其懂一些医学知识,对疾病有一定能的了解,表现为顾虑重、性情急躁、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发生的原因在于疾病给患者带来心理及生理痛苦,患者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感,怀疑他人厌恶自己。强迫症多发生于肝功能已经正常的患者,在肝功能正常后仍觉得肝区不适,拒绝进入公共场所,表现为躯体化症及强迫症。
随着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治疗乙肝的新疗法不断出现,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乙肝,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医护人员一旦觉察到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则需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首先,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意识到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不良影响,嘱咐患者接受正规的诊治,对抑郁患者进行耐心开导,帮助其正视现实,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其次,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努力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持乐观的心情,患者需学会自我调整[3-4]。再次,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与患者交流时需注意语言技巧及态度,观察患者的言行,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剖析,通过具体的事情感化患者。在做好隔离工作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心态的指导,使患者明白乙肝是可控制的,以成功病例鼓励患者,使其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鼓励家属多探视,以利于患者摆脱孤独、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情绪。
总之,乐观的心态是治疗疾病的最佳心理环境,乙肝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需得到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庆珍.浅谈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03):187-188.
[2]冯少英.乙肝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3):236-237.
[3]刘爱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278.
1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2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CT 室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 要】对我院第一和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53 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评价护理程序在子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护理程序增强了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参与诊疗护理的主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诊疗护理效果。
关键词 宫颈癌;护理程序;护理;应用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多,就对围手术期间的护理配合要求高,因此,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问题是独特的,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科护理知识,评估可能发生的潜在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
1 临床资料
本组53 例子宫颈癌患者中, 年龄26 ~ 70 岁,平均48 岁。按照国际分期,宫颈原位癌13 例, Ia 期4 例,Ib 期10 例,Ⅱ a 期9 例,Ⅱ b 期17 例。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13 例, 次广泛子宫切除术4 例,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6 例。53 例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麻醉方式:均为全麻。
2 护理程序及实施
53 例子宫颈癌患者有相同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具体应用护理程序过程中,每日可通过临床护理取得一线资料,通过交谈了解其对护理的需求及心理活动,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中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及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等,据此制定护理程序。
2.1 护理诊断:焦虑/ 恐惧
2.1.1 诊断依据
与确诊子宫颈癌引起的心理应激有关。患者表现的紧张、恐惧,谈话时表情多表现为冷漠、悲伤、恐惧、谈话含糊不清,患者的情绪、情感不能很好控制。
2.1.2 护理目标
患者的焦虑恐惧减轻,情绪稳定。
2.1.3 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程度,鼓励患者说出恐惧的原因及心理感受,并采取疏导措施[2]。向患者讲解病情及目前的治疗进展,或让患者听成功病例的现身说法,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应用合适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分散恐惧,如听音乐、下棋、打扑克及放松疗法等。行诊断性检查前,应说明目的和注意事项。对晚期患者,应及时观察病情和心理变化,以免因不能自理、加重家庭负担、癌痛难忍等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2.2 护理诊断:疼痛
2.2.1 诊断依据
与晚期病变浸润或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创伤有关。
2.2.2 护理目标
患者的疼痛减轻或消失。
2.2.3 护理措施
疼痛严重者尊医嘱及时给予镇静药或止痛药,以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尽可能完成治疗全过程。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能够明显减轻或消失。
2.3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3.1 诊断依据
与子宫颈癌慢性消耗有关。患者表现为食欲不佳,体重持续下降。
2.3.2 护理目标
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获取足够营养。
2.3.3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协助制定营养食谱,以多样化的食谱满足患者的需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以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2.4 护理诊断:知识缺乏
2.4.1 诊断依据
缺乏子宫颈癌的相关知识。与患者交谈时,患者对子宫颈癌早期症状、体征,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子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
2.4.2 护理目标
患者熟悉有关子宫颈癌的相关知识。
2.4.3 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知识缺乏的范围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与帮助。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医疗、护理常识,如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症状之一者,应及早到妇产科就诊,以免误诊误治。对有家族遗传史者,应定期进行有关子宫颈癌的筛查。30 岁以上的妇女半年至1 年常规做宫颈刮片和B 超检查,早期诊治CIN,阻断宫颈癌的发生。手术治疗后,一般留置导尿管7~14 天,期间应指导患者做盆底肌肉锻炼。拔管前3 天,每4 小时一次,定期开管,锻炼膀胱功能恢复,拔出尿管后2~3 小时协助自行排尿,防止尿潴留。快出院时应做好出院指导,术后3~6 个月禁止性生活及重体力劳动,有淋巴转移者需接受放疗,以提高5 年生存率。嘱定期复查,时间一般每月1 次,连续3 次后,可以每3 个月1 次,1 年后每3~6 个月1 次,第3~5 年每6 个月一次,第6 年始1 年复查1 次。同时复查血常规并做胸部透视检查。
3 评价
通过以上护理程序的应用,患者对子宫颈癌的治疗有较清楚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加强,能自觉配合好各阶段的治疗及护理,有助于达到康复目标。本组患者53例患者中除2 例焦虑问题及1 例自我形象紊乱问题没有明显改变外, 其余护理问题均得到解决,减少了护理并发症发生, 均好转或治愈出院。
4 体会
应用护理程序对子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不但使患者对肿瘤治疗及康复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提高了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测疾病变化的能力。同时,也使她们掌握了一些医疗护理知识,增强了她们参与治疗和护理的主动性,降低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护理工作者应用护理程序这一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护理,护患关系明显融洽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了,可见护理程序改变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我们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活动及病情变化,有的放矢地教会患者松弛焦虑恐惧情绪,增强患者面对现实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对疾病的早日康复充满信心[3]。
参考文献
[1] 李如竹. 护理学导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13 ~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