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护理专业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入学前对护理专业不甚了解,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加之社会上对护士的传统看法对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学生缺乏热爱和从事护理专业的信念。这就给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执业活动带来隐患,造成了高等院校中每年都有护理专业的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毕业后不从事护理工作的情况。英国大约有25%的护理专业的学生中途退出[1],加拿大护理学生的流失率在20%~40%[2]。已经在医院中工作的护理人员也存在流向其他职业的现象。据报道,我国有的医院护理人员的流失率达到8.9%[3],而爱尔兰政府和卫生服务部门虽然采取了各种招收政策,护士的流失率仍高达10%[4]。因此,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上面临这样一个任务: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护理职业光明的就业前景,提高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护理职业的热爱,稳定护理专业队伍。本文从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
二、提高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对策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专业思想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认识及看法。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专业思想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自从护理工作成为一门独立专业以来,护士经历了3种不同的社会形象即温柔、慈祥的母亲形象、拯救大众的宗教形象以及卑贱的仆人形象[5]。如今,虽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护士形象是“白衣天使”,但历史遗留的影响仍然存在,一部分人认为护士只是“伺候人”,是女人的天性,不需要训练和教育,更无需理论指导。这必然会使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误解,妨碍她们的正确选择和对待护理专业的积极态度,造成护理人员的流失。有研究显示,对护理本科生入学前专业态度进行评分,最低23分,最高73分,其中60.6%的学生专业态度评分48~63分,只有9.1%处于64~73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入学前专业态度较为一般,态度非常好的学生人数很少[6],所以,要尽早让学生了解护理职业性质,确立合理的专业态度。首先,可以通过讲座、讨论会以及在临床专业课(如内、外、妇、儿、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帮助护理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加专业认同感;同时,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护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增强他们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能力,减少专业工作中的阻力与挫折,降低摸索与尝试错误的机会,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与成就感。其次,临床带教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护理职业的兴趣,体会护理工作的美感,使其努力成为一名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合格护士。
2.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必要的,具有过硬的医学知识的护士,在工作中才能圆满完成任务,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为此,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据文献报道,学生选择护理职业的动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护理概念,包括有从事护理工作的愿望和以前有照顾别人的经历。研究人员发现,个人以前的护理经验是学生选择护理职业的主要原因[7]。而另一研究显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8],故早临床、多临床对建立护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能够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另外,可以成立互助小组或针对情况特殊、基础较差的同学,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共同提高,不断进步,为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护士而努力。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现状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New Orient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
ZHAO Xu
(Tongxiang Health School, Tongxiang, Zhejiang 314500)
Abstract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such a premis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t is very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 planning out the reasonable teaching direction, clear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goal, it's important articles from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measures, and expounds the new ori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alysi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1 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护理专业本身强调的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对于今后他们职业生涯中所面对的病患乃至整个医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纵观当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却是足以令人担忧的,具体表现为:
1.1 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时展格格不入
作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设计科学有效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极为重要的。这是由于教学内容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枢纽,也是建立师生双方沟通与交流的必要途径,值得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基本脱节,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慵懒和散漫,教材的选择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有些院校竟然都没有将英语课程纳入护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当中。
1.2 缺乏专业、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经过实地的调查与研究,不少中职学校对于这一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并没有安排统一、专业的师资力量进行有效的支撑。往往这一教学过程只是由学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来担任,并没有专业课教师来参与教学。实际却是公共课的英语教师大多缺乏护理学方面的知识结构,这对课程完成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少数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只是停留在基础的知识讲授阶段,并没有渗透过多的实际交流与操作经验,这对学生的知识习得也是极为不利的。
1.3 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侵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纵观当前的中职护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大多提不起太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是由于教师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来决定的。如今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或是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不会产生太大的教学效果。
2 探析新时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新路径和新取向
纵观当前形势下的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路径,显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顿感索然无味;教师完全霸占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鲜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教学中没有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情境,等等。毫无疑问,在这种消极趋势的指引下,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是很难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空间的。这样最终导致的后果便是学无所用,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笔者针对当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改进措施:
2.1 从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来选取合适的英语教材
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教材不仅是他们进行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推动力,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必要途径。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既要考虑到英语教材当中是否涉及到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又要把握住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看教材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流畅的英语交流与对话。然而,关于护理方面的英语教学内容是相对比较多的,这时就可以考虑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特征来进行选择,力求所选的教材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 2 在英语教学的授课数量上应合理把握
以往的英语教学往往授课的数量远远不足以将整本教材的内容悉数传授给学生。这是由于中职护理专业涉及的医学英语内容极其丰富,甚至在国际护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猎。为数不多的授课数量根本不足以完成这么大容量的课程灌输。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安排时对于授课数量应合理把握,并注意好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2.3 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师资力量的优劣对于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学校本身应加强对于现有教师护理类专业知识的培训与管理,力求促进公共类教师向专业化教师的极速转化。同时,不同学科间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也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护理专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追求目标决定了英语教学在护理专业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随着这一课程的广泛开设,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同类学校竞相研讨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相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定会有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新取向应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1)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学方法的革新,各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妥善融合,必将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2)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巧妙融合,学生知识考核的方式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3)课堂教学与实地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4)高科技媒体手段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必能与现有的学科内容互帮互助,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5)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科目标,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教学在护理专业当中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与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相融合,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最终的语言习得与熟练运用的目的。此外,巧妙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恰当地进行教学辅助,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新时期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对于英语知识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对于这一语言的掌握也是体现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文化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将成为学者们研究与讨论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胡勇忠.略论21世纪的中国ESP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2006(27).
关键词: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思想
近几年来,作为未来护理队伍主流的本科护生难就业、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本科男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支新秀在参加招聘、就业时往往由于其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不少男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发现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差较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片茫然,最终从护理工作岗位上流失。为此,对滨州医学院本科在校男护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校本科男护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6~2008级76名在校本科男护生,年龄19~24岁,其中一年级29名,二年级31名,三年级16名。
2.调查内容与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正式进行调查前进行了预试验,经反复修改后定稿。调查内容包括男护生基本情况、家庭支持度、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等3个大项。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向被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为94.74%。问卷回收后用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百分率表示。
二、调查结果
1.家庭对护生所从事专业的支持度
调查显示,65.28%的家长支持护生所学专业,16.67%的家长表示“不支持”,另外18.06%的家长则表示“无奈”。
2.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志愿填报护理专业的仅占29.17%,高达70.83%的护生为“调剂志愿”;选择护理专业前对护理专业“了解”的只有16人,占22.22%,“不了解”护理专业的占50%,认为“护理等同于打针”的占27.78%;30.56%的护生认为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16.67%的护生认为“性格容易被同化”、还有52.78%的护生认为“收入低,难以养家糊口”;对于毕业以后的打算,表示“会从事护理工作”的有19人,占26.39%,表示“先干着再说”的占55.56%,表示“很快就会转行”的占18.06%。以上数据表明,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不容乐观。
3.护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情况,见表1
表1所示: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知道”的仅占59.72%;对护生个人而言,“大一”即对毕业后有较清晰的打算的仅有13人,占18.06%,“大二”开始有所打算的有19人,占26.39%,有28名,占38.89%的护生“大三”才对毕业后有较清晰的打算,另外还有16.67%的护生选择了“其他”;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非常清晰”的占27.78%,“比较清晰、但没有长期规划”的占30.56%,“从来没想过”的有5人,占6.94%;29.17%的护生认为早期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44.44%的护生认为“比较重要”,8.33%的护生认为早期职业生涯规划“一点不重要”。
三、讨论与分析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肯定、积极的专业思想是推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内在动力,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开端。本调查显示,护生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依从性,高达70.83%的男护生报考护理专业是“非第一志愿”,仅22.22%的男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前“了解”护理专业,27.28%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打针”方面。这些都是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偏差,甚至扭曲。新入学的护理专业男生,心理还不成熟,专业思想还不稳定,有的甚至想转专业。对此,高校的应对措施是将学校、专业的宣传工作向前延伸,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学生入校后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和引导,通过讲座、讨论、个别谈话、主题班会、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介和途径使学生深入了解护理专业,在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在基础年级,加强护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增强其学习护理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并使其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制定个人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在临床年级,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针对男护生开设有特色的护理专业课和专业方向,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精神科护理、康复护理方向等,以提高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增加其就业时的筹码。
调查同时显示,16.67%的男护生认为从事护理行业性格容易被同化,说明男护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虽然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就业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感较低,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也较低,这样就可能会使男护生在性别上的优势较难发挥。已有的护士职业形象强化了其职业女性化的观念,这对男护生和男护士的培养极为不利,故应进一步完善护士职业形象,淡化其女性化特征,在教学中积极进行相应改革,改变专门针对女性撰写的教科书、语言等,增设相应的课程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等,进一步完善护士职业文化。
护理专业是即具有挑战性也是面对压力的工作,对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如优秀护士的事迹教育,5.12系列活动教育,组织学生提早进入医院,从中感受护理专业的责任与伟大。护理专业观的教育不仅要强调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护理专业有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
2.加强护生职业生涯教育
调查显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男护生有强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愿望,但大多处于观望阶段,缺少实质行动。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国还处于“拓荒”阶段,尤其在医学院校,近两年才开始启动,主要形式是讲座、职业生涯课程、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过于重视毕业前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求学整体过程中的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开展并不全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资金、机构和人员保障。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如何让护理专业男生在情感上接受并热爱护理事业,帮助他们树立职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和自我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今后就业形势严峻,并且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十分迷茫,归根到底是没有一个好的早期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期望通过考研等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极少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因此,在护理教育领域开展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
3.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帮助男护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1)个人方面。男护生个人应学会正确评估自我,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形成全面的认识。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及时化解。同时,男护生还应强化护理职业意识,树立科学的护理职业生涯理念,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时间不断实践所学知识,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诊活动、临床见习实习活动、校园创业活动等,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另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赢得家人、患者、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
(2)学校方面。帮助男护生正确进行职业分析,使其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职业生涯教育应突出其“生涯教育”的特色,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规范教育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变就业指导为生涯辅导,丰富教育载体,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将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渗透于日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去,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有序开展。并使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培养男护生具备护理职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这是其根本所在。
(3)家庭方面。调查发现:目前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对护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家长应加强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彻底摒弃“护理=女性”的观念,应给予护生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为其提供宽松、向上的家庭氛围,鼓励护生“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
综上所述,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协调一致,共同协作。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时刻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信息沟通,社会也要为男护生步入社会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指导平台,高校与社会的协调是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法淑春,莫春梅.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9):405-406.
[2] 孙强.对我校本科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5):557-559.
[3] 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等.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15-17.
[4] 高玲玲,张美芬,张英华.试论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全程教育[J].中国护理管理,2009,09(3):60-62.
[5] 殷雷,李小萍.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78-779.
[6] 张雪霞,朱丹.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4A):919-920.
【关键词】 男护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逐渐走上了护理岗位。我校从2003 年开始招收男护生,但是很多男生在入学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困扰,影响了日常生活、学习。为此,作者对娄底卫校的男护生与女护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个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男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A组为我校护理专业的58 名在校男生。年龄16~20 岁,平均17.8 岁,其中来自农村43 人,城镇15 人。B组为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的60 名女生。年龄15~21 岁,平均17.4 岁,来自农村38 人,城镇22 人。均排除躯体疾病,且近半年无重大心理创伤和生活事件。两组年龄、心理状态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自拟心理状态调查表,包括入学是否自愿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知识兴趣、社会压力大、了解就业情况、对现实的满意感、入学前对护士角色的认识、早恋倾向、毕业后理想的就业方向、自信、自卑感、孤独感等。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被试当场填写,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118 份,全部有效收回。
2 结果
男护生在第一志愿选择、是否喜欢该专业、是否愿意从事该专业、入学前对护士角色的认识和对现状满意度方面明显不如女护生。调查发现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理由依次是:就业好、父母安排、工作稳定、收入相对高。只有13.79%的男护生表示喜欢护理专业,18.97%有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打算,入学前真正了解护士角色的不到10%,只有25.86%男护生对现状满意,远低于女护生组比例。在个性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也比较明显,自卑感、孤独感、社会压力明显高于女生组,早恋倾向高,我校男生承认谈恋受的就有70%多。在毕业后理想的就业方向选择上没有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都希望能进大城市或大医院,下基层愿望不高。两组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男护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绝大多数男护生并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而是就业好、父母安排等这些外在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男生对现状不满意,感到社会压力大。毕业后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与霍健梅[1] 等的研究基本一致。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护理工作都是由女性承担。此外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认为混在女性世界里是没有前途的,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认为很丢脸。
同时由于不了解就业情况,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对护理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男护生多是不得已选择护理专业,因此必然会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且这种消极心理及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长期处于一个女性为主的集体中,男护生在护理班属弱势群体,很多活动都不能组织起来,这些都使得男护生比其他群体更容易产生自卑情绪[2],因此部分男生在女性氛围中感到孤独,缺乏自信,自卑感明显。早恋倾向由于男护生在女性班集体中属极少数,男女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多,加上青春期心理特征,男护生发生早恋的现象更为普通,严重影响了学习。
3.2 对策
3.2.1 介绍男性从事护理职业的历史和分析男护士的优势
最早从事护士工作的是男性。早在11 世纪~13 世纪,男性就已经承担了临床护理工作,直到19 世纪后期,男性仍然和女性一样从事护理工作。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男性表现出许多女性无可比拟的优点[3]:如男护士胆大心细、心理沟通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使得他们比女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仪器操作和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如果遇到诸如病人或家属有过激行为等突发事件时,男护士就更显其优势。另外,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比女护士更加适合在门诊、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精神病院等工作。通过这些教育,男护士完全可利用自身特点,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赢得同行、患者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及自信心。
3.2.2 增强男护生的团队精神
每一届新生可以将男护生编入一个班级中,减少男、女生的比例差距。可以有效的克服男生胆怯或不屑于表现自己的心理[3]。积极参加课堂上讨论及班级活动,大大降低其孤独感。另外,班上男生多时还可以组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等,展示男护生的自信、庄重、精干、不卑不亢的护士形象。
3.2.3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社会媒体应大力宣传护士特别是男护士的重要性,消除对男护士的偏见,增强男护士的知晓率,改变护士女性化的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男护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医院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改变“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4];重视护士特别是男护士的培养,在晋升、培训、科研、教学方面提供政策倾斜。学校利用班报、校报、宣传栏、广播台、专题讲座等途径,介绍一些优秀男护士的先进事迹,在班级乃至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男护生成长的氛围;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男生提供我国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新信息,以及社会对护理工作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增加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
3.2.4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如面询、电话、书信咨询等,及时为男护生解决心理困惑;让他们每周有1 次或2 次的机会在一起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教师适时地给予辅导,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指导男护生利用体育活动、交友、娱乐的方式疏泄不良情绪;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使其平稳地度过青春期烦躁症[5],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过早恋爱,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个别个性改变明显的男护生要专门安排心理辅导老师,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霍健梅,胡宪法.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5):22-24.
[2] 王壮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34-235
[3] 费素定.对男性护生护理教学初探[J].护理与康复, 2005, 41(02): 150-151.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社会支持系统;
1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高要求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大学期间,解决生涯发展问题与困惑,有效地塑造自已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一个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们连续对2009、2010、2011级护理学生做了访谈与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存在如下生涯发展困惑:
2.1自我认知与定位的困惑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大一年级护理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不足,有63.5%和2.3%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有70.0%和2.4%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个性特征,有40.1%和26.8%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特长。
2.2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困惑
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认知是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一年级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根据”这一问题,有58.2%的同学是因为“好就业”,仅有20.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爱好”,进一步的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同学是按照父母旨意或是老师推荐选择专业。同时有70%的学生“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对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等相关专业情况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2.3职业认知与发展机会的困惑
职业认知与发展机会的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又一重要基础。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知与未来发展机会的了解也存在不足。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10.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76.7%、10.2%和2.3%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护理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29.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55.6%、9.2%和5.4%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 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的解决方案
针对前述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涯发展困惑,本人认为有如下可行的解决方案:
3.1高职院校方面
高职院校是教学管理与教学的实施主体,对于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首先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议设立全程化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配置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保证在护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至大三实习期间的各个学期,开展相应的生涯规划团体指导,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各阶段的生涯发展共性问题,顺利地实现从合格的“校园人”向合格的“职业人”的转变;其次,建立导师制管理机制,加强导师与学生的常规沟通,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潜在问题,同时,帮助、督促学生实施分目标阶段计划,做好生涯管理与评估;最后,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机构与生涯交流互动平台,完善职业规划个性指导与咨询,促进学生的生涯体验与交流学习。
3.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方面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生涯发展的主体,对于其自身生涯发展问题,作为主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免疫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提升主体自我解决困惑与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首先是理念转变,这是首要因素。“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当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发生改变时,他就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面对困惑与问题时,就能够主动地找到一个有效地解决方法;其次,充分的职业认知与自我认知。良好的职业认知与自我认知,能为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这一基础变得夯实有力时,任何一个困惑与问题的产生也就失去了赖以滋生的土壤;第三及早地制定生涯发展规划。有预见性地设计多种可能的发展规划,事先未雨绸缪, 这样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会时就能够从容应对;最后行动执行力的推进。鼓励学生努力将规划付诸行动,敢于实践是消除困惑与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行动中最有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的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涯发展困惑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面对这些困惑与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正视其存在,并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相信通过学校、学生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三重努力,未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一定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踏实奋进,实现理想的生涯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萍丽.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全科护理,2010年,28期.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1护理专业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基本情况
1.1护理专业学生对就业有信心,创业意向不明确
根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显示,病房护士与床位之比平均为0.33∶1[1],低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0.4∶1)。2005年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要求,到2007年和2010年,全国三级医院和85%二级医院编制护士应分别达到配备标准。从此看来,护士需求仍存在一定的缺口,解决学生就业不成问题。在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有83.5%的学生表示对就业很有自信,15.6%的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是在对未来的择业过程中会选择创业的却只占了7.5%。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护理学生仍是以护士为自己的第一职业选择,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就业充满自信,其中不乏多数学生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就是为了护理优良的就业前景来的。
1.2有创业意向学生中护理专科生意向强于本科生
从近几年护理学生的就业形势可以看出,本科生的优势明显大于专科生,大多数医院的招聘条件中要求护理本科毕业,将专科生排除在外,少数医院有招专科生的,多是合同工、临时工。就笔者所在学校看,多数专科学生在入学时的分数差不多达到民办本科的分数线,他们放弃本科深造来就读专科多是因为护理就业容易且相对稳定。但是就业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入学时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这成为了专科生工作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7.5%选择创业的学生中,专科生占了近85%,工作后转行的人员当中也以专科生居多。
1.3拥有自行决策权成为护理学生创业动机的首要选择
随着人们知识层次的提高,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意100”的周到服务,经常巩固性的理论学习与考试,职称评选的高要求,再加上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部分人的认可,使得不少护士觉得临床的压力束缚太大。在对在校护生的创业动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让自己做决策”成了学生创业动机的首要选择,其次为“使个体生活有保障”,“可以获得更多的个体空间”“自己为自己打工”等。从中也反映出,随着90后学生的日益增多,学生个性越来越突出,激情澎湃、热情高扬是这一代学生的突出特征,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约束于管理,如何对这一代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及有效的管理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4宜人性的创业人格在护理专业女生中更为突出
笔者在对护理专业学生创业人格的调查中采用人格五因素模式即“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效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在分析中发现,护理女生的宜人性分值高于其他“大五”人格维度,其次为责任感、外向性、开明性、神经质。这跟女生善于为别人着想、富有同情心、信任他人、直率的特质有关系,女生容易为别人着想以及富有同情心就意味着可以和下属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知人善用,就意味着她们可以信任别人,这些都可以帮助她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个强大而团结的团队,是成功的条件。同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外向性的人格特征也为护理学生的创业心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护理毕业班学生更加具备创业心理素质
各个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及阅历不同,体现的创业心理素质也不同。高年级学生创业意向高于低年级学生,创业动机多为想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具有外向性创业人格的护理学生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跟高年级学生经历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接触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质,再加上受到社会地位的影响有关系。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高校象牙塔式的教育以及医学生崇高的医学誓言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充满热情与自豪,但是不少学生接触到临床琐碎的事务之后,这种专业思想就开始动摇。但是从总体上看,护理学生的创业意向仍为少数,这跟女生谨慎的态度以及对创业理性的认识有关。
2对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从现今护理专业学生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护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结果看,在高校加强护生的创业教育,引导护生正确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稳定护理工作队伍已是形势所趋,笔者结合护生创业心理调查基本状况做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2.1转变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融创业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护理的专业性较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以临床护士的职业要求来教育学生,中规中矩。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也不容易树立创造、创业、创新等观念[2]。因此,要特别加强护理专业教师创业教育观念的培养,使之在教学中自觉地融入创业意识的教育。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素质教育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造的个性化原则,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的特殊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仅仅为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的思想,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
2.2注重培养护生的创业意识,特别加强对高年级学生的创业教育受专业的限制,护理学生了解到的创业知识机会不多,教师可将专业学习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摇篮,培养学生做出与本专业相关的创造发明。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寻求社会兼职,使她们在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中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动机。低年级学生尚未成熟,即使低年级学生有创业意识,大多数是基于一股热情和冲动,不能对创业形成正确的认识,而高年级学生在经历各科专业学习、医院见习及实习之后对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可以在结合专业的基础上对自身创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创业意识应有主次,可形成在低年级中渗透、高年级深化的教育模式。针对就业情况的好坏以及就业后工作的稳定性,高校可针对思想活跃、相对有条件的护理大专生开展创业特色教育,为护理大专生就业另辟新径。
2.3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培养护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传统的女性职业选择多倾向于稳定、轻松,能照顾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对女性职业选择仍然存在较大的影响[3]。护理专业学生对创新性、挑战性的事务往往会表现出畏惧,不愿去尝试,安于现状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教育以及敢为人先的观念性教育。以高校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培养护生的创业能力,如创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等。目前,诸多高校已为学生建立创业园区,护理专业学生也可利用创业园区的条件开设创业项目[4]:如开办养老机构、开办家庭护理服务中心、开办月嫂服务中心、开办健康咨询网站等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项目来提高创业能力。
1.1中医护生来源缺乏二中医护理人才的充足是发展中医护理的关键而中医院校又是人才的主要来源。我院是中医医院海年来院实习的护生中几乎没有中医护理专业的汉新疆院校近十年中就没有培育中医护理人才,而我们院护理人员都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基本上没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及临证能力薄弱。
1.2中医院校办学无中医护理专业定向二目前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大多数是定位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学习西医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总的学时数不多,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受到压缩这让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专科护理岗位教育均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如今崖国各地还缺乏统一的中医护理专业认证体系洛个医院进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起点、深度、广度及课程课目各不相同。有的医院把培训、考核的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略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造成了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时候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护理人员培训之后只是会做是不会运用的局面。
二、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沐们的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焦点与难点。中医护理因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知识理论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久远的养生保健方法在现在与将来的社会发展中肩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很多如糖尿病合并症、老年病、骨伤病、肛肠病、眼病等专科中,中医护理的运用能够有宽广的实践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入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使中医护理逐渐从医院发展至社区、家庭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病、‘漫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三、作为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建议:
①高等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应成立教学联盟洪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探析培养的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岗前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
②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与中医护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与学术带动作用,依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对护士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护理专题研讨。
③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的立法工作净取把中医护理的立法工作融入其中制定法规、规章与规范使中医护理事业能够向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有关人的学科,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服务更是对人的集科学、艺术、爱心于一体的工作,护理——布满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当代的护理教育以科学教育为核心,但是伴随着护理工作人性化、人文化特征的日趋明显,护理人文教育也应该成为现代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只重视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练习,相对忽视学生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等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的需要。如何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护理教育工作者积极思索的新问题,也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光荣使命。本文试就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目前状况及培养的必要性和办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推进护a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目前状况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学生理科生居多,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在“实用哲学”考试风的带动下,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熟悉不足,对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或偶然问津甚或无暇顾及。虽然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业的重要性,并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部分护士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缺乏症”仍然清楚可见,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摘要:
1.1价值观迷失,出现信仰危机
人文精神和德育是沃土和庄稼的关系,土壤不行是种不好庄稼的[2。在繁重、单一的课业压力下,加之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导,部分护士生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家园迷失,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其淡薄。
1.2缺乏奉献精神,专业思想不牢
部分学生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只因护理专业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便出于功利目的而选择了护理,却缺乏专业所需的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再者,认为护理工作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繁重、琐碎的体力劳动,这个职业不被人尊重甚至被人瞧不起,因而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观念不牢固的学生大有人在。
1.3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较差
有的护士生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把握很好,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把握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单一。各方面能力比如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抗挫折能力等比较匮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担当跨世纪的重托。
2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古人云“医乃仁术”,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而对从医者人文素质的提高,则是在本世纪中叶以来才开始为医学界所广泛关注。时代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职业的性质等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2.1现代教育的双向需求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羽翼,没有科学教育,人类将永远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全社会灭亡之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结合体。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物质文明极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高度重视承载着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2.2医学发展的时代需求
如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此同时,护理模式也发展到今天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个性化,对21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人文理念、人文情感,这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说,重视提高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势在必行。
2.3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
新形势下,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更面临着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把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以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人文素质的内容相吻合,在就业市场日益严重的今天,培养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
2.4护理工作的内涵需求
护理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护理职业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假如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3。作为护士生,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3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日渐融合,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形成立体多维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构,以适应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尤为重要。
3.1更新教育思想理念
转变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观念是实施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高瞻远瞩,顺应时势变化,树立综合教育思想,熟悉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性地位,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把握住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内涵,培养由“专才”向“通才”转化的护士生。
3.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
有关探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许多护理院校在课程的编排上都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为了提升护士生的人文素质,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资源的配制、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同时对护士生人文素质培养依然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要深刻熟悉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熟悉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护生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摘要: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和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4彰显校园文化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和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功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4。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引导护士生积极参和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临床实践的亲历亲为中感知患者所需的人文关怀,从而熟悉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必要性;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乡镇送医送药,访贫问苦,进行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3.5发挥文学鉴赏功效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沉淀下来的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运用高雅美丽的语言,传达着浓郁博大的情感,渗透着意蕴深刻的哲理,饱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思索,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莫大的感染力量,对丰富护士生的人文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会起到巨大的推动功能。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喜好喜好为出发点成立各种文学社团,象诗社、戏剧社、小说协会等,或者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音乐、美术、书法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吟唱、朗诵和创作展览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鉴赏、创造作品,这个过程必然会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
3.6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培养是目的,评估是手段。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有效办法。护理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士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护生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形成综合评估体系。比如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把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和学生的实习点分配、就业推荐、学位授予挂钩,逐步完善护士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参考文献
[1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目前状况和策略[J.护理探究,2006,20(26)摘要:2439-2440.
[2吕一军,赵降英.树立“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摘要: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