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第1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非语言信息 编码 解码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17-03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在苏联时期被称为“语言国情学”(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之后,俄罗斯学术界沿用了美国的“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即“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而中国俄语学界仍称其为“语言国情学”。[1]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背景涉及三个方面: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言语交际学。它们分别凸显了“文化”“社会”与“交际”三个侧面,而这些都围绕在跨文化交际的两种形式――“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语用功能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

一、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非语言信息”与“编码”“解码”的概述

非语言交际(невербальные общения)是指“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2]。

“编码”在此处指的是人们将对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客体的认知性以及利用知识和经验等对其进行总结后得出的一般规律、性质等的共识性转换为信息形式并编入信号的过程;而“解码”则是一个与编码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过程,它指的是将信息从获取的信号中进行拆分、理解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理解,“交际”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即把载有或编入特定信息的信号从一个终端传递到另一个终端的过程。[3]这个过程要借助于上述的编码和解码来共同完成。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作为编码与解码的材料参与到了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而非语言信息作为一种有异于语言信息的特殊材料也一并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中。那么,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因为使用了不同意义的材料,继而编辑出了不同形式与内涵的信息。

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就是实现“非语言交际”的过程。

(二)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运用“语言”手段来达到交流目的,却忽略了“非语言”这一重要的交际方式。

从广义上可将非语言交际手段分为四类: 1、体态语:交际双方在交换信息、表达感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于身体各部位进行的动作及变化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即体态语)来完成交际行为,其中包括: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神、身势语及体触等。2、副语言:指伴随话语而发出的各种非语义声音,通过音调、音量、语速、音质、清晰度和语调等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4]此外,副语言还包括了沉默和话论转换。3、客体语:指通过所有具备交际功能的物体来传递信息与思想,其中包括服饰的选择、仪容的修饰、体味的掩饰、利用动物、食物、家具和车辆等来传递的交际信息。4、环境语:指文化特征所铸就的心理与生理环境,其中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室内装修、声音灯光等等。[2]

人们常常用到体态语来传达交际信息:日本人见面时要向对方鞠躬行礼,如果遇到的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或长辈时,要等对方抬头后才能把头抬起,甚至有时需要向对方鞠几次躬方可完成礼仪;而欧洲不少国家的人们习惯用拥抱、亲吻面颊的方式来问候对方;印度人见面时要双手合十以示敬意;对于中国人来说以上几种问候方式都不适合,中国人在见面时往往只是握手或点头示意即可。如果将体态语信息滥用,势必将导致双方在理解上出现障碍,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又如副语言中的“音量”信息对交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通常大声讲话,因为过于柔和的音调会被认为是软弱、有所隐瞒甚至是欺骗,而在讨论问题时提高音量能够体现出自己对所持观点抱有强烈的信心;对日本人和泰国人而言,大说话意味着不礼貌,提高嗓门是一种缺乏自控力的表现,而柔和的声音恰恰显示出良好的礼仪。倘若忽视了副语言信息的重要性,轻则使双方感到尴尬,重则可能会失礼于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充分展示了客体语信息中“体味掩饰”的地位:最初,汗腺发达的西方人为了掩盖过重的体味醉心于使用香水,而后香水文化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交礼仪,但对于体味较淡的东方人来说,香水文化并没有被完全吸纳与普及。即使对于那部分接纳了香水文化的东方人来说,在对香水的芳香与浓郁程度的选择上与西方人也截然不同:含蓄的东方人更崇尚自然、淡雅的清新感;而西方人则钟情于浓郁、芬芳的奔放感。因此,对客体语信息的正确发送与接受对于成功实现每一次跨文化交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近体距离是空间信息中所涉及的一点,它使人们之间保持着理想又适当的距离,让人们处在较舒适的个人空间中。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时选择了不同的体距:由于英国文化崇尚“个人主义”,更加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因此在交流时人与人之间的体距较远;而非洲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习惯保持较近的体距来进行交谈。这些环境因素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信息,展示了交际双方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可见环境语信息同样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仅仅依赖语言信息手段,而忽视了对非语言信息的利用,势必将影响信息的传递质量,不仅可能导致交际的最终失败,还可能伤害到民族感情,影响到国家间的友谊。

二、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其文化信息的构建中既融汇了亚洲的文化特点,又保留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笔者将一些常见的非语言现象绘制入下列表格中,以便更加直观地分析与对比俄汉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信息所传输的语意的异同之处。

(一)在俄汉交际过程中有时非语言信息传递的语意是相近或相似的,示例如下:

(二)在俄汉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信息传递的语意还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示例如下:

三、结语

随着各民族间文化大融合的快速推进,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非语言信息也逐渐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为能正确地进行编码与解码,必须提高对非语言信息语用功能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不必要的误会,进而加强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杨秀杰.从跨文化交际看英俄语外语教学[J].俄语教学,2001(4):70-72.

[2] 张晓梅,滕延江.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6): 28-30.

[3] 张素菊,韩松.基于跨文化语境的非语言信息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1(6):920-923.

[4] 贾长平,赵泽生.浅谈俄汉手势语的民族文化特点[J].长春大学学报,1997(3): 16-22.

第2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01-01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国际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因此,我国需要大量既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1.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不足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通过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跨文化交流,这不仅是语言的交流,也是对文化差异的解读。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如果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在现实的商务活动中,由于对不同文化的内涵缺乏了解,在商务活动中犯文化错误,从而达不到理想的交际目的例子屡见不鲜。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商务知识,还必须认识到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在商务活动中有所体现,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中不应有的错误,其后果要比语言本身的错误更加严重。如:荷花在中国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品质,而在日本荷花却是丧花,人们不愿意接受带有荷花图案的物品。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虽然大多数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已经基本从纯语言教学转向语言与文化并重,但同时我们也有看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这就需要有大量精通外贸业务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同时也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即培养通晓世界各国文化特点,能够无障碍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3.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3.1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语言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务英语的发展同样如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原来适合的表达方法、视为正统的礼仪、恰如其分的交流方式等都有可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加完善,并加以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跟上时展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商务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对外商务活动,在现实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3.2语言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实及文化习俗之中,因此,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语言训练外,还要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比如,讲授西方国家的文化发展、思想演变、礼仪、禁忌与等方面的知识,或邀请有经验的涉外专家作专题讲座或报告,或者通过录像、短片等让被培训人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感悟其文化内涵,并可结合一些涉外工作经历进行分析研究,使他们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逐步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3.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习惯于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也很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书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强调学生培养自己归纳知识的能力,要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了解广泛丰富的与商务英语相关的背景知识。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出一些具体措施,这一课题仍须广大有识之士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第3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跆拳道礼仪;学习借鉴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悠久文化长河中的灿烂明珠。武术礼仪文化又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所在,从而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然而,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武术仅仅在08年作为表演项目参与到奥运会中,还是“非奥”项目,还游离在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的边缘。与此同时,我们邻居的跆拳道已于2000年进入奥运会,并且在全世界取得良好的推广与发展。

1.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美国的研究学者认为:跨文化交流是指拥有不同的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2] 中国武术虽然有着“尚武崇德”、“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修德”的古训,但是践行普及中、与时俱进的发展中还是有很多方面要向韩国的跆拳道礼仪学习。吸取跆拳道礼仪中的“以礼始,以礼终”更加注重细节规范的礼仪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前进的,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其结果课导致A文化不再是纯粹的A文化,B文化不再是纯粹的B文化,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两种文化分别都更新和充实了自身。”[3]武术文化跟跆拳道文化都是亚洲武学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有很多相同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一定的差异。两千多年前,韩国就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儒学的“礼”文化在韩国文化中有很多影射,例如跆拳道礼仪中影射出的儒家思想。在现代,我们也应该积极交流,学习借鉴跆拳道礼仪的更细节实用性。

2.优秀的跆拳道礼仪

2.1.跆拳道礼仪的内涵。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要求跆拳道练习者尊重师长,行为举止要谦虚礼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充分净化跆拳道练习者的心灵,引导他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平心静气,时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2.2跆拳道礼仪的作用。跆拳道礼仪重视培养练习者的遵纪守法、修身养性、文明礼貌、举止端庄等个人行为规范。细致的规范到练习者的个人习惯的养成,纠正自身以往的陋习,更好的适应社会。跆拳道文化更加注重“以礼始,以礼终”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建立融洽、信任、相互体谅的人际关系,而且通过跆拳道的学习训练,更好的培养自己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意志品质。

2.3跆拳道礼仪中的“尚礼”。跆拳道运动不仅要求练习者勤学苦练,提高技能,而且注重细节礼仪道德的学习,每一次训练“以礼始,以礼终”。不仅在道馆和训练中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要以礼待人。学习跆拳道之初,一定要求练习者初步了解跆拳道起源、发展,认识跆拳道礼仪。这是跆拳道学习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2.4跆拳道礼仪中的“重道”。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不论是教练还是练习者都必须穿统一的白色道服,系代表不同技术段位的腰带,无一例外。不论是教导指正、日常训练、还是对抗比赛中,处处可见彼此之间相互行礼。如此频繁的行礼,不是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练习者恭敬谦虚、克己忍让的意志品质。

2.5跆拳道礼仪中的细节。跆拳道练习者离开父母、跟父母再次见面都会鞠躬问候;进入或是离开道馆都会向国旗致敬;遇到教练或是队友都主动鞠躬致礼;在练习开始、结束,甚至交换脚靶、场地都要再次行礼;对抗比赛的对手之间依然恭敬致敬;随处可见练习者背对背各自整理道服、段带。跆拳道的礼仪事无巨细的存在于点滴之中,奠定了跆拳道礼仪深得人心的地位。

3.对跆拳道礼仪文化的思考

跆拳道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礼仪细节训练,始终将“礼仪”作为一项重要训练内容,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

3.1精神价值导向。跆拳道精神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通过跆拳道练习,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练习者的健康懂礼、刚健有为、奋发进取。跆拳道运动将完美的精髓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其内在价值,也突显了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意义。[4]

3.2礼仪细节的重要性。《资治通鉴》中孔斌曾说过“做之不止,乃成君子”。从跆拳道礼仪细致入微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跆拳道对礼仪细节的高度重视,注意到了每个不起眼的琐碎细节中。事实上往往都是细节决定成败,虽然仅仅是不起眼的小细节动作,却反映了一种精神象征,促进了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细节之处,彰显了礼仪文化的精髓。

3.3简单易行的行礼方式。跆拳道无论是在日常问候、学习训练亦或是实战竞技都行统一的鞠躬礼。跆拳道礼仪中的一般行礼要求是:自然并步站立,双手握拳置于身体两侧,腰部前屈不小于30°,头部前屈不小于45°鞠躬。其中弯腰15°是平辈之间的行礼,晚辈向长辈行礼弯腰30°。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也方便使用,不似武术的抱拳礼仅限在于武术这个小群体中使用。

4.对跆拳道礼仪的借鉴

4.1建立健全武礼制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武术礼仪做出明确的规定,细化到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训练、交流比赛中。同时,要避免过多繁文缛节,尽量简单易行。形成一种有着明确量化、细化的准则,并将其深入贯彻落实下来。这样不仅能对习武者在学习武技时有行为准则,还能对把武礼则贯穿到日常行为活动中。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习武者在进行与武术有关的活动中的武德礼仪,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习武者自身的道德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

4.2将武德武礼纳入评判系统。“实事求是地审视武术的发展,上至国家武术管理部门,下到地方武术协会,竞技武术始终是其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在人才后备、学历教育、竞赛体系、科研力量等方面,竞技武术均是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5]当前竞技武术开展还是有比较有力的政策支持,竞技武术应该抓住机会,取得更好的发展。现在武术比赛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技术评判设定的,很少涉及武德跟武礼的方面。这方面的不足应该引起重视,技术水平只是衡量习武者武艺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更多的重视武术礼仪的规范跟道德品质的培养。将武德跟武礼纳入评判系统,不仅能促进武术礼仪文化的发展,对武术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4.3内外兼修,贯彻落实。武术练习者不仅注重武术技艺的学习与提高,同时还要重视武德武礼的培养与形成。让武德武礼的继承与发扬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成为一种行为自觉,细致入微地贯穿在习武者的日常,踏实认真的贯彻到习武者的点滴,真正实现“德艺双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5.小结

纵使武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它仍然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汲取其他文化中的闪光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文化需要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6]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77.

[2]拉里・A・萨默瓦等.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7.

[3]曾新,臧建成,孙永泰.走出体育跨文化研究的误区[J].体育世界,2009,(3)72-73.

第4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010-0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然而不同国家在面对跨文化交际的商务活动时表现出的商务习惯,谈判流程、人际关系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如何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去面对这些不同和挑战对于从事商务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1不同国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习惯

1.1 执行跨文化任务中的商务习惯

纵观从事商务活动人员的工作生涯,他们有可能会处于一种跨文化的商务情景当中,他们的顾客、同事、上级、下级可能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幸的是,对于美国的员工而讲,他们在处理跨文化方面的任务时能力就很弱。比如,美国的商务人员在海外的跨国公司执行任务时更不可能有效完成任务也更有可能比他们的日本同事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同事提前下班回家。然而超过一半以上的西欧公司和四分之三的日本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能完成任务的失败率是低于5%的,大部分在海外跨国公司工作的美国员工的失败率是处于10%到20%的。很多专家认为美国人失败率高的潜在问题在于高层管理的民族优越感和他们不能为这些跨文化交际的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1.2 商务谈判流程中的商务习惯

在商务谈判的最初阶段,例如德国的商务人员会问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在斯堪的纳维亚,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更为坦率会有直接进入正题的渴望。然而在法国,最初重视的是安排潜在交易的所有方面。相比之下,很多意大利和亚洲商务人士在谈判的最初会去讨论其它话题而不是交易本身,比如说先去认识彼此。同样地在西班牙,谈判的准备工作可能要花费几天时间。在墨西哥,谈判者更注重人际关系。然而在美国谈判人员更注重工作方式。

1.3 不同国家人际交流的商务习惯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崇尚个人成就,职位的晋升往往是由于个人成就,他们的谈判方式是短期的以成果为导向的,他们优先考虑的是完成工作或者完成与任务有关的目标。他们的人际交流是直接的、面对面的、非正式的。在公共商务情景当中,他们的谈判团队共同作出决定,但团队中的成员可以公开反对其他人的观点。然而在日本,他们重视的是忠诚和年龄,职位的晋升是根据资历的,他们的谈判方式是长期的,持久的商务关系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他们的人际交流更趋于间接,语气是可以调和的并且是正式的。有时候他们会使用一个中间人,做出的决定往往是私下的有时候可能是偏离实际的谈判,谈判团队会做出团体的决定,所有的团队成员呈现出的是统一战线。

2 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活动

针对上面提到的不同国家在面对跨文化交际的商务活动时表现出不同的商务习惯,谈判流程,人际关系,如何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些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挑战对商务活动有效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2.1 深入了解商务活动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这几个方面对商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1个人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要、动机、愿望等,它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一旦确定则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需求活动。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体系内,我们比较重视的是集体主义,所以在进行团队商务谈判时,我们的谈判方式往往体现出的是集体的意志,比较依赖集体的力量,比较看重的是团体合作,上下级关系,时刻注重的是在上下级关系中自己所处的地位。谈判中时刻保持谦虚的作风,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中方的谈判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决策的做出往往要逐一请示上级。而美国人通常把谈判作为达成目标的工具,他们对表面的仪式性的东西不是很在意,他们重视的是个人的智慧,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他们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和竞争。他们的谈判代表个人完全可以代表公司作出决策,没有必要逐一请示上级,所以他们的谈判往往是比较有效率的。

2.1.2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它是经济社会商务交往中为了尊重而约定成俗、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准则和程序,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的总和。

2.1.2.1介绍与问候

不同的文化初次见面自我介绍的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当你第一次见到美国人时,你应该记住的是大部分美国人不喜欢被称呼为先生,夫人,小姐,他们会认为这些称呼都太正式。各个年龄段的人在做介绍的时候更喜欢介绍他们的名而不是他们的姓也不是他们的头衔,因此当你的美国朋友不去称呼你的姓还有头衔的时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对你不尊重,直接称呼名字表示的是一种友好。然而在其他文化当中,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是很正式的。来自于德国和意大利的人在介绍时会提到头衔,它暗示着一个人的职位和教育水平。所以面对外国人见面介绍时要遵守的原则是:男士要先介绍给女士,年轻人要先介绍给年长者,不太重要的人要先介绍给比较重要的人,无论这个人是男士还是女士。在介绍给对方之后,如何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恰当应对,应对技巧如下:见面时的握手,握手是双方表达信任和尊重的方式,它也是商务情景中表达问候的方式。礼貌的握手是非常重要的,在商务活动中,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握手,如果你不知道握手的恰当时机将是令人非常尴尬的。在德国,使用握手的频繁程度要高于其他任何国家,他可以用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场景,无论你是见到一个陌生人还是问候家庭成员,握手这种接触的表现形式是可以接受的是受到期待的。见面时的应答,无论你是男士还是女士都要要站起来应答,如果你不能站起来,你应该表明你的意图是要这样做的或者是你在努力的站起来。见面时保持微笑,微笑也是非常重要的,微笑的接近和看着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2.1.2.2 交换名片

名片的内容包含姓名和职位。在印度,名片中包含学历也很常见。不要在名片上夸大自己的职位。因为名片反应了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和角色,所以交换名片能够使人快速的了解彼此。现如今,根据你所要拜访的国家很有必要把名片翻译成双语的,一面印上自己国家的语言,另一面是你所要拜访国家的语言,要确保名片的翻译是准确无误的。在大部分亚洲国家,用双手递名片表达的是一种尊重和重视,同样地,在接受名片的时候也要用双手。获取名片后,要花一点时间阅读名片而不只是瞟一眼或者是假装研究。比如在日本,把日本客户给的名片直接放入口袋,钱包或者卡包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阅读是对日本客户的一种侮辱。而韩国不像亚洲其他国家在接受名片式要点头作为尊重的姿势并且要感谢对方给与见面的机会。在接到名片后,立刻把它放到一边礼貌的,花费太长时间去研究名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在美国和英国,交换名片的礼仪就很随意。美国和英国的商人他们会很随意地把名片放在口袋里或者在卡片上做一些记录。在信奉穆斯林的国家,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因此在递名片或者是接受名片的时候要用右手。

2.1.2.3 衣着打扮

深色的套装通常是蓝色,灰色,黑色适合于几乎任何正式的商务场合和大部分社交场合。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于商务女士而言穿裙子要比裤子更常见。然而在阿拉伯国家,女性的穿着是很保守的,迷你裙,紧身裙,无袖的衣服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穿着。在中国,对于一些商务场合,正式的着装也是至关重要的。

2.2 人际关系的战略性使用

不同的国家在对待人际关系方面是不同的。例如,在哥伦比亚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使用人际关系去获得工作、合同、供应、其他关系等被认为是积极地。在印度和其他地方也存在相似的习俗。在日本,他们的工作角色更像一个大家庭的延伸。董事长是“一家之主”,高级行政人员是“明智的叔叔”,经理是“努力工作的长兄”,工人是“顺从的忠诚的孩子们”。然而在日本跨国公司工作的美国人不会把自己看成是“顺从的忠诚的孩子们”相反的是他们持有的还是个人主义、竞争意识、社会流动性的传统价值观。在泰国,知道如何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如何控制他们的情感、如何礼貌的称呼别人、如何在他们的工作行为中展示出尊重、灵活、谦虚是被认为有能力的标志。然而在中国的组织机构中,期待领导参与任何的决定,社会等级制度价值的重要性在中国的企业当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总之,随着工作场所文化的多元化,一些学者和从业人员已经给经理和员工提出了很多成功合作的建议。很多的经理也正在接受着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也给与员工机会去提高他们的知识、动机和技能。大部分人认为文化多样化虽然给给商务活动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而处于文化多样化的工作团队只要能把这些不同的文化发挥到长处他们就能比纯一文化中的工作团队更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

[2] 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

[3] 郁文蕾.跨文化商务沟通.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4] 戴凡,Stephen L. J. Smith. 文化碰撞:中国北美人际交往误解剖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马焕,(1979-),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第5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应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

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们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英语中用a walking skeleton喻指一个人形容枯槁,骨瘦如柴,而很多中国学生会觉得这个词组的意思可能会与“行尸走肉”有关。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翻译时不能保留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而要用意译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要用转换的方法来表示原语的内涵。在《展望未来3》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人的长相,大多数学生就会用到这样的表达方式:He has yellow hair.而西方人却直接用blonde。诸如此类,由于缺乏对文化背景的了解而致使越来越多的“Chinglish”的出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用更为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文化意识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词汇教学中贯穿文化意识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中,不仅是单选,完形中也有很多题考查的是词汇在特定语境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所以,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要注重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此外,英语与汉语中的有些词汇看起来在概念意义上似乎相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有厕所与盥洗设备等,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与汉语中的“休息室”并不相同。汉语中的“休息室”译为英语应为lounge。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解释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并与相应的汉语词汇对比,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通过见缝插针,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与习俗。

2.阅读教学中介绍西方文化背景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语言及文化的主要途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与各国文化有关的文章。因此老师在处理这些课文时要重视文化背景的补充和文化意识的渗透。记得老教材有个单元讲的是Table Manners,课文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上菜的顺序、刀叉的摆放位置,以及如何使用刀叉和餐桌上的一些Dos and Don’ts,在结束了文章的阅读后,我给学生们放了《公主日记》里的一个片段,介绍了那个女孩第一次参加宫廷宴会时做的一些有悖礼仪的事情,让学生都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相信通过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餐桌礼仪会有一定的了解。

3.借助西方节日,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

现在的青少年对于西方节日非常感兴趣,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教师应该借助这些节日,介绍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些西方国家的节日的起源和特色。在谈到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人们相互赠送礼物时,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学会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第6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需要大批能够与其他国家顺利沟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有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礼仪,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韩国历来被称作“东方礼仪之邦”、“白衣民族”,其独特的民族礼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韩国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接触和学习韩国礼仪文化,让学生在掌握韩国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韩国文化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由于韩国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特别重视礼仪规范,但在实际的韩国语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言谈举止缺乏礼节,他们只关注韩国语的掌握,而缺乏应有的礼仪文化修养,这无疑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韩国语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韩国语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

1.注重行为礼仪教育

行为礼仪是指用鞠躬、拱手等行动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展现自己谦让、谦虚态度的行为。其中,鞠躬是韩国的传统问候方式,它是一种将身体弯曲90度以示谦逊和恭敬的礼仪。这种行动礼节最能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恭敬之情。在韩国礼仪文化中,鞠躬适用于多种场合,既可以出现在纪念仪式中,也可以用于人际交往中。对象既能够是人,也能够是某个标志性物品。鞠躬的方式有半鞠躬、大鞠躬和平鞠躬。大鞠躬常用于寿宴、结婚等纪念仪式上,以及对长辈的问候时。半鞠躬是长辈在接受晚辈行礼后,回礼时的行的礼节。平鞠躬则表示同辈之间的问候。在韩国,每逢节庆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然后对长辈和祖先行大鞠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对家族幸福和安宁的祈祷。此外,在婚丧祭礼的仪式上也必须行鞠躬之礼。由此可见,鞠躬在韩国礼仪文化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韩国语教学时,也要对这一礼节进行讲授和训练,可以在韩国语教材中收录与韩国行为礼仪相关的文章,或组织学生观看与这些礼仪相关的影视资料,例如丧礼、婚礼、祭礼等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韩国礼仪文化。此外,还可以开展韩国礼仪文化讲座,向学生展示韩国服饰,并讲授鞠躬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韩国礼仪。以此激发学生对韩国礼仪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韩国语的同时,全面了解韩国礼仪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关注言语礼仪教育

语言文化是韩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本质与儒教有密切关系。韩国人深受儒教观念的熏陶,其价值观也受到儒教文化的影响。孝顺父母、忠于国家、尊敬老人等儒教观念,体现在韩国语言文化的各个方面。韩国语中有相对尊敬、客体尊敬、对听者尊敬等敬语法。其别敬语和一般敬语相对复杂,这增加了韩国语的学习难度,许多韩国语学习者对这些敬语法感到陌生,在韩语交际中,若敬语用的不恰当,即便韩语发音流畅、准确,也依然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韩国敬语法的使用与交际对象有密切关系,根据交际对象可以分为客体尊敬法、主体尊敬法、听者尊敬法。在具体的表达中常借助词尾、助词、词汇等分辨语法形式。由于这些敬语法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在韩国语教学中不能只讲解抽象的理论,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或充分运用视频资源,并根据交际主体、听者、说者等人物身份,进行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结合语境全面了解韩语敬语法的用法,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模拟交际场景,明确角色后进行相关对话,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敬语法。

第7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礼仪 经济 诚信 跨文化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合。礼仪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定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各种经济活动。无庸讳言,人人都在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经济人假设是指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所具有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目标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追求的是自身需求满足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报酬或收入的最大化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要遵守尊人尊己的“黄金法则”,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如今,合作逐渐代替竞争,礼仪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日益重要。礼仪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无论是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企业注重文化和品牌的创建,家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投资,大学生在就业前的各种培训以及终身学习等,都在追求投入与产出利益的最大化。而礼仪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际关系的剂、是现代竞争的附加值。

一、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现象分析

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都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庸思想。在人际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是强调集体主义,对个人隐私的观念极其淡薄。而在西方社会,《圣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观念讲究的是人生来是平等的、自由的,人们努力追求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人以自我为中心,突出自我。因此,在西方国家中,人们都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因此,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中西交往中礼仪文化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当前,我们这个时代是沟通、交流、合作、发展的时代, 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之间的壁垒, 早已为经济利益、互惠关系所打破,与异国、异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礼仪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价值和功能日益彰显。

由于历史上诸多原因,长期以来我们不太注重礼仪教育,大家对涉外礼仪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对外经贸活动不可避免地引起文化冲突――失礼的问题,常导致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正如北京中美礼仪教育家海迪・李(Hedy Lee)所说:“中国人富的太快,没时间学习与财富相适应的礼仪。”如《文汇报》刊登的题为《一口痰“吐掉”一项合作》的报道。某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协议,第二天就要签字了。当该厂的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的时,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让外商彻夜难眠,他让翻译给那位厂长送去一封信:“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吹”了。

凯伦・布郎杰(加拿大形象设计师)说:“握手是陌生人的第一次身体接触,这五秒钟意味着经济效益。”人际交往中握手常常传达着很多信息。艾丽是中国某著名房地产公司副总裁。有一天,她接待了来访的建筑材料公司主管销售的韦经理。韦经理先伸出手让艾丽握了握,几分钟内就被艾丽送出了办公室,结果可想而知。艾丽在一次讨论形象的课上说明了原因。她说:“首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不但不懂基本的商业礼仪,他还没有绅士风度。他是一个男人,位置又低于我,怎么能像个王子一样伸出高贵的手让我来握呢?他伸给我的手不但看起来毫无生机,握起来更象一条死鱼,冰冷、松软、毫无热情。握手的这几秒钟,他就留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样的冰冷。他的手没有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他对我们的会面也并不重视。这种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管理阶层,怎么会严格遵守商业道德,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握手在商业社会里几乎意味着经济效益。以上二个例子仅仅因为一口痰、失礼的握手而导致经济合作失败。

礼仪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如:创业人士在上海外贸学院选修的最热门的课程,不是会计法则或国际法的奥秘,而是更为严肃的课程:礼仪风俗。学生有1600多名。因应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奥运的举行,人们掀起了学习礼仪、饯行礼仪的热潮。政府也在推波助澜,如政府出台政策在公务员在职培训时,增加礼仪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完善政府的形象,创建更好的透支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礼仪彰显企业的文化价值

1.礼仪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已形成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极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新格局。各市场主体为了不同的经济目的,使用的经济手段也越来越多,礼仪也被当作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礼仪是表现企业对客户人性化的服务和关爱的重要途径。服务和形象的竞争力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根子。而服务和形象,最终还是要人来体现。文明礼仪――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礼仪也是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中国古老的商业谚语就有“面带三分笑,顾客跑不掉”、“没有笑颜莫开店”、“童叟无欺”和“诚实经商”等。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形象,微笑吸引着幸运和财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来自美国金融巨头查尔斯・斯瓦博,当他被问到如何成为富豪时,他诙谐地回答:“我的笑容价值百万美金。”在英国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三斯波里,服务台上挂着英文缩写成“微笑”的大牌子,作为企业的口号――SMILE。Smile(微笑)Manage(管理)Interact(互相影响)Listen(倾听)Enthusiasm(热情)这个企业的“微笑”(SMILE)口号囊括了成功形象的五个理念。大凡国际化的企业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考评标准。在全球化条件下,工业企业提升服务和形象的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竞争更重要的筹码。

2.礼仪促进经济合作

当今国际交往越来越需要能与人合作的人才,与人合作之时才能实现自身的产出利益的最大化。善于与人合作人际关系好的人,办事容易命顺达。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遵守人际交往的“布吉林”法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同时也是一个人影响力大小的客观反映,而这需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人际关系,以及与之相符的生活质量,与之对应的就是相应的经济产出。在信息化时代,不接受别人的价值观,无法与人合作就会导致落后于不发展。信息就是财富,得体的礼仪,良好的社交能力则是收取这个财富的手段。不愿获得信息的人等于把自己逐出了财富的家园。机遇意味着财富,这是人们的共识。美国机遇学大师卡尔・彼特说:“抓到机遇抓到命,摸到机遇摸到金。凡是机遇都并不是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而是需要人们用智慧的大脑去破译。”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遇,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地创造新机遇。

三、礼仪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一贯重视和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践行,我们传统文化的实质就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各种形态的传统美德是它的价值表现形式。礼仪渗透在文化、制度和道德之中,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历史证明,传统的礼仪道德对中国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成为协调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要求各种经济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信守合同等规则来运行,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来保证。礼仪作为一种市场行为,被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参与竞争,服务于市场经济,它在塑造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方面,在协调各方的经济利益与矛盾方面,在协调经济实体内部的各种关系,增加内部凝聚力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海尔提倡“真诚到永远”,兴业银行承诺:“世界什么都在变,惟有我们的真诚不变!”这些“真诚”无疑为他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已认识到:卓越的经济效益来自卓越的企业,卓越的企业来自卓越的员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礼仪的员工群体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国际上普遍奉行的礼仪是:忠于祖国、不卑不亢、、重信守诺、尊卑有序。诚实信用的名誉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仅仅因为诚实信用的名誉,很多大商行、大公司的名字和品牌就价值数百万美元。卡耐基说:“如果还没有找到诚实的美德的话,那我们也应该在诚实的品质和名声方面进行投资,这不仅是发财的门路,同时也可以深深地感染和影响别人。”诚实讲信用就是一座丰碑,他人深受影响信任你,自然可以获利。所以,由于一贯讲真话而获得的声誉,要比由暂时欺骗所获得的好处,其价值要高千百倍。

诚信已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它也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必要基础,并且确实能够为中国带来实实在在的机遇。就此而言,每一个坚守诚信的中国人,除了主观上为涵育个人的高尚人格,客观上也为树立“诚信中国”的世界声誉做出了一份贡献。事实上,诚信不仅为企业带来财富和成功,诚信本身就是一笔具有重大价值的宝贵财富。在跨文化交流中,重信守诺也是很重要的礼仪规范。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守时代表了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大家风范。商业界的人士都明白,商业活动中某些重大时刻会决定以后几年的业务发展状况。因此,在对外交往中,热爱祖国、新手诚诺,恪守良好的商业道德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实力的提高,更是与之相符的文明礼仪文化素质的飞跃。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增强对其它民族文化的敏感性认识,尊重差异,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人人注重礼仪的学习和提高,真诚合作,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鲁江: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6

[2]汉纳・比奇:中国人苦学西方礼仪[J].时代,2005.11

[3] 胡宝林:细节决定成败全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278~279

[4](加)英格丽・张Ingrid Zhang.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世界形象设计师的忠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90~191

[5]蒋萍:礼仪的伦理学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8

第8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13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现实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弱化现象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弱化了,具体表现在:

语法和词汇教学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味进行语法、词汇的语言教学,对英语文化中的常用习语、行为规范、社交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相应的文化导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分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为只要学好语法、词汇,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就能与外国人进行顺利的交流,而不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其实,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时,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外族人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方面上的错误,而异国文化的障碍和误解却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的摩擦和隔阂,甚至造成最终的交际失败。因此,当语言运用能力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愈显得重要。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采取高中英语教师集中培训、高中英语教师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切实转变观念,使全体高中英语教师意识到文化障碍的危害性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高中英语教师打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战役的主战场。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抓住课堂这个最为重要及主要的阵地,利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利用词汇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汇相关的拼写、词义、用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词汇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在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同时又进行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词汇鲜活、生动起来,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特别对一些表面相对应而文化含义不等值的词汇,教师应多从词汇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挖掘。例如,the knife and fork 这一短语与其相对应的汉语是刀和叉。在中国文化中,这分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和工具。但在西方文化中,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刀和叉已经是不可分离的用餐工具,因此 the knife and fork 作句子的主语时,谓语动词一律使用单数:The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iron .

2.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阅读活动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重。而且阅读活动中所涉及的阅读材料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其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相应的阅读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阅读应试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2 Unit5的话题是 Music,在进行本课教学的同时,教师就应该利用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美国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以及美国乡村音乐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常见音乐形式,深化对西方音乐的全面认识。

3.利用口语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实际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教师在英语的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4 Unit4的话题是 Body Language,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式创设一些诸如初次见面、上街购物等现实情景,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现场的实际表演和交流,这样就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的同时,又让他们亲身体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外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辅助培养

高中英语的课外教学在整体的英语教学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采用放英文录像,看英文电影,网络搜索以及举办个人知识讲座,组织西方文化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辅助培养,使他们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从而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切实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9篇:跨文化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非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地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为了成功地进行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目前,仍然没有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有一个全面的定义,但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方面。认知方面是对文化的认识和对“三观”的认识;情感方面包括感情判断、容错度以及共情能力等;行为方面则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建立维护关系的能力。还有一种是西方学者较为认可的定义,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人的适应情况、与人互动沟通能力和最终任务完成等方面的评估。其中,任务是否完成是西方最看重的要素。

1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无论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是交流沟通都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许多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通过参加外语研讨会或是在线论坛进行学习和交流,但是比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还差很多。专业的英语学习者比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国外深造或是就业,有更多的资源参加国际交流和科研活动,他们更有机会去表达他们对学术的认识和见解。但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学习,语言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衡量一个人的交际沟通能力并不只局限于掌握的英语语法等语言知识,更要结合当地的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以及在沟通过程中展现的举止、语气、行为是否合宜等。

各地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未经过全面系统性的学习,因此会习惯性地将所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生搬硬套进交流沟通中,从而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更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政治法规等方面的系统性探究,最终影响到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纵观外语教学的发展史,实现跨文化交际是最终的目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此做铺垫、打基础。而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者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语法、词汇,可以进行听说读写,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学习外语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事实上远非如此。试想,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忽视了对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禁忌等因素,轻者会犯语法错误,造成交流障碍,情况严重甚至会引发国际问题。因此,与专业英语学习者相较,非专业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学习方向。

2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

对于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不论哪个地域都应该遵循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整体培养框架可总结如下。

2.1跨文化意识培养

首先就是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英语学习者足够重视跨文化理念,才能够将所需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流。总体而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为基础的层次,就是对当地表面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个层次很容易达到。第二个层次是对与学者母语文化不同而又被大家认可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征事物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是经过一定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自己对文化特征的认识和解读。第四个层次是最难以达到的层次,也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求英语学习者将培养的外语文化融入自身的母语文化中,也就是所说的学者需要具备“移情”能力,到达这一层次需要对文化差异有包容性,对异族文化有共情能力,同时要求英语学者对自身文化、举止行为和价值观点进行时刻反省,从而激发跨文化交际的潜在能力。

2.2文化调节适应能力培养

文化调节适应能力是指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调整和适应的主观能动能力。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对方的文化与自身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背道而驰,此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应对此情况的发生。然而对文化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文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事实上,也可以将此能力的培养理解为对学者心理素质的培养,该过程比较长,由于常年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不太容易培养学者对异域文化的吸收或是排斥。对文化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会经历4个阶段,初始阶段就是当学者刚开始接触新的文化时,由于对文化的了解不深,比较有兴趣并且不会排斥新文化的融入,此时处于大量吸纳异域文化的阶段。第二阶段便是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后,会对异域文化产生困惑和不解,这时候英语学者的心态会发生严重的改变,进而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大部分学者会表现出对异域文化产生厌恶的感觉,让学者更加怀念和信任自身长期以来培养的文化知识。这一阶段的人会感受无法融入其中,对异域文化产生厌倦和抵触。最后一个阶段可以理解为逐步回归。随着更长时间的接触,英语学者慢慢地会理解异域文化,逐渐包容异域文化和自身积淀文化之间的差异,久而久之英语学者又会重新认识周遭的事物和新接触到的价值观念,无论在感性还是理性方面都可以调节适应。再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学者会渐渐适应,以此英语学习者便具备了文化调节的适应能力。但在后期仍需要英语学者时刻加强文化调节适应能力,以便快速应对。

2.3文化知识的学习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而文化是交流的媒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它反映着这个国家的习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显然更应注重交际文化的学习。交际文化可理解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在交流过程中由于缺少或者使用某个特殊词语而产生歧义或者误解,这种便可理解为交际文化。虽然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更为重要,但这并不否定培养知识文化的无用。交际文化注重的是在交流沟通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采用最为合宜的交际礼仪等,而这两种文化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2.4实战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的重点在于“交际”,也就是要和对方交流沟通,因此无论英语知识、文化知识、交际礼仪掌握的多么熟练,重点仍然在于实践,它们都是为交流沟通做“嫁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够巩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优秀的学者会结合当时的表现进行实时的自省反思,当出现问题时,注重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语言整合、举止行为、面部表情管理、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的补救和调整。

3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地区对比研究

3.1偏远地区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偏远地区的教育,但是与城镇地区相比,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差甚远。首先,偏远地区的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接触英语较晚,学习的途径也是少之又少,只能通过老师面授进行学习,稍微好一些的地区有网络,能够上网进行学习,但是获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还是比较匮乏。其次,由于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有限,学者往往无法找到优秀的英语老师进行辅导学习,而且老师不注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甚至可以说偏远地区的教师也并不一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学者们参与英语研讨会、交流会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偏远地区的非英语专业学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城镇地区资源多的学者而言比较低。

3.2城镇地区

城镇地区的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优于偏远地区,优秀的教学老师都在城镇地区汇集。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偏远地区不可比拟的。城镇地区的一些跨文化交际的交流协会、论坛,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也是数不胜数,经常有优秀的学者举办交流活动,供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交流学习,大家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城镇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进行深造。

4启示

4.1改变观念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我国无论是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都更重视英语考试的成绩,而非注重交流的本身。他们认为拿到英语证书是最重要的,忽视了对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与英语教师日常对学者的思想灌输也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者也应该自发地改变观念,语言只是工具,培养交流能力才是重点。

4.2选修跨文化相关课程

边远地区的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跨文化课程进行辅导,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者应该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老师言传身教,在教学中列举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供学生们反思。同时还应该注重情景模拟等,加强学者的沟通能力。对于已经工作的英语学者可参与一些跨文化的课程,或者参加学术交流会,增加见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4.3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

学校应多为非外语专业的学者多提供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身处异国他乡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英语水平,促进对异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容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目前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有很大欠缺,尤其是偏远地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很复杂并且多样,笔者希望通过对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析以及对偏远地区和城镇地区的不同差异课题的探究,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英语学者认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参考文献:

[1]宋葵.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1(6).

[2]王艳萍.大学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地区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3]郭海英.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