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小学文学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文学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文学常识

第1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那么,如何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提高背诵速度呢?笔者认为教师领着学生背诵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听读

即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读三遍为宜。

第一遍:学生坐直,四肢端放,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形成直观影像。教师朗读速度要慢,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余地;读得要有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第二遍:学生姿势不变,教师边提示重点边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提示如下:天气――地点――人多――三个“都”――老人――青年夫妇――红领巾。老师提示与朗读之间停顿时间稍微长一些,以供学生思考。

第三遍:教师慢读,学生姿势同上,边听边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巩固记忆。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头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二、 练读

即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一般包括同位齐读、小组齐读、默读、边做动作边读、半读半背等,形式多样,可灵活操作。如在练读《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时,有的小组成员边学小狮子的动作边读,效果不错。于是我在全班抽了两名表演能力最强的同学,上讲台表演五种狮子的形态。表演的同学惟妙惟肖,看的同学兴趣盎然,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背诵的情趣,在欢笑声中,即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很快背了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练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读,老师也读,最好是边走边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甚至与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三、试背

即教师大声背诵,学生随着老师无声或小声地尝试背诵(老师确实背不下来,也可以读)。句与句之间速度一定要放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强调。哪个地方学生没跟上,要求学生在书上做上标记,背完后动手写一写。

试背能强迫学生集中精力去背、去想,避免了嘴在动、心已飞的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至于试背的遍数,要随背诵篇目的难易程度而定。

四、 抽背

即抽一些背书速度较快的同学起来背诵,既了解了背诵情况,又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背诵欲望和竞争意识,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抽背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参与,接受学生的评判。你背得好,会赢得学生的喝彩和敬佩,学生会以你为榜样,背诵劲头更足;你背得不好,也不必难为情,可以鼓励学生说:“你们年龄小,脑子好使,肯定比老师背得好。”同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五、齐背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齐背,小组长将背诵情况汇报给老师,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背诵,教师边背边巡回检查,谁背错了或背不上来一目了然。此法能大大提高背诵的准确程度。

六、通背

即通盘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按背诵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按背诵的准确程度打分,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背。先背上来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检查其他同学。背诵名次和成绩要记入“成长记录手册”,报知家长。

第2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69―01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学案导学的作用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变教师的“教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3.重视对教材的阅读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不深入思考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获得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等生从学案的设计中获得挑战,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学案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导。

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因此,教师要选择有趣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法,并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要指导学法,在听、说、读、写、思、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要强化教研,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要研究学校、学科及学生实际,并以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不断挖掘学案导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防止学案导学形式化,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第3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实训实习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当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市场营销专业已在中职类院校普遍开设,市场营销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毋庸置疑,然而对于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的中职生而言,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并非易事。

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素质普遍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习惯不良,由于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末端,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前途感到迷茫,对自身能力缺乏肯定。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或整节课昏昏欲睡,或左顾右盼喋喋不休,或神情冷漠地盯着手机。少部分立志要好好学习的,也会因为文化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而对课程一知半解,最终知难而退。正是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使得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令人担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据笔者的调查访问,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即便是运用了PPT多媒体教学,也不过是把教材内容或重点难点呈现出来,穿插案例阐释说明,这和大学中的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如出一辙,但关键问题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素质不高的中职学校根本行不通。

3.实训实习课时有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既需要理论支撑,又需要实践引导的学科,所以必须保障实训实习的课时。但是实际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却严重失调,甚至有些学校由于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的缺乏,根本没有实训的机会。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营销人才质量如何。理论教学固然重要,实施起来也方便简单,尽管如此,也不能让教学计划中的实训教学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谈。

二、提升中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效果的途径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像庸医治病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研发构建一个适用于中职生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1.选择难度适当的教材

如前所述,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有限,所以要选择那些依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编写的,文字表达通俗易懂的,中间穿插大量图片、表格、案例和带有思考题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学生易于接受,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逐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一步。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开发校本教材,把几本教材的优点相互糅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参考以往教学中的经典案例,加入每年的新增案例,形成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材。当然,开发校本教材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却是“一本万利”之事,可以省去教师在每日的课堂教学中碰到的种种麻烦,可以说是“功在一时,利在日日”。

2.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做相应调整

虽然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但实际中没有一本教材可以做到十分完美,那么这就对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提出了要求,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该加的加,该删的删,该合并的合并,力求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不可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个课件、一个案例面对所有学生。如上所述,笔者提倡校本教材的编撰。

3.合理安排课时,均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那么职业技能从何而来?当然是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得来的,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之处。这样看来,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训课的课时数不应该低于理论课的课时数,至少应该有2/3的学时用于实训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实训能力。[1]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各学校受条件所限难以实现,但至少应该保证1:1的比例,理论课和实训课各占一半。此外,还要安排专门的实习见习周,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切身体察。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简而言之就是以案说理,以案传道。[2]如前所述,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中要培养与企业相关的岗位技能,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研究,不仅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案例进行筛选,对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加以把握,以免造成课堂繁华似景,最终结果却劳而无功。

综上所述,要想使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就要严格甄选或自编教材,合理均衡地安排理论课和实训实习的课时,并不断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教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樊珍会,刘芳.对中职市场营销课程实训教学问题和对策的个案研究[J].现代营销,2014(3):38-39.

第4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追问”教学 追问时机

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一方面,它表示教师已接收到了学生的意见;一方面,要求学生作进一步的回答,其难点在于,它不是事先准备得好的。或许我们可以凭经验预先设想学生的反应,但往往一些学生的回答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而且追问的时机转瞬即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把握,适时提出。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时机具体在哪呢?

一、追问学生的预测,引发孩子思考

在探究活动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预测。其实,学生的每一个预测,即使是不正确的猜想,都是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所作出的判断,只是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不够成熟而已。但是在一些课堂中,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于预测,只让学生回答“有”“没有”或“会”“不会”,而不及时追问依据,似乎预测只是一种形式,走一个过场。其实,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预测,在学生的预测中,及时追问理由,引发学生思考,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如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追问问题: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呢?所有用金属做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依据呢?你怎么知道有些金属有,有些没有呢?

这样,没有让学生的预测停留在“有”和“没有”这一层面,而是逐一追问理由,引发学生思考,真正反映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教师追问的价值,它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思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让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

二、追问学生的“表面”,培养孩子质疑

“表面”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显得粗浅,留于表面现象。这时,教师应及时地创设合理的情境,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再往深处想想看,这说明什么道理?”“你还有什么想法”……教师这样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能促进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些岩石,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岩石分类。但笔者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按一定的标准给岩石分类这一表面的结论中,而是抓住时机出示一块特殊的岩石,并及时追问:“这块岩石,放粗糙,还是放光滑呢?”其中,一个学生说道:“光滑。”笔者用手摸着这块岩石的两面,进一步巧妙点拨:“这一面光滑,再来看这一面,粗糙的,应该放哪里呢?”“都不能放。”很多学生脱口而出。显然,这块特殊的岩石使学生产生了质疑,明白已经不能用前面的分类方法来给它分类了,这是一次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此时,笔者又一次抓住契机巧妙引导学生:“有的时候,在同一种标准下面,很难进行分类,因为它是天然的。”

在学生的表现中通过创设情境,及时追问,层层分析,使学生明白给岩石分类是复杂的,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标准才能更好地给岩石分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个细心人,洞察学生的“表面”,并加以启发、诱导、挖掘,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的思维由浅层迈向深层。

三、追问学生的“插嘴”,激活孩子思辨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的插嘴。然而,一些教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之为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对之或是熟视无睹,或是草率了断。其实,有些插嘴往往是学生深入、独自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能促使课堂获得有价值的“生成”。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辨,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四、追问学生的错误,引导孩子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有时,在我们老师想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理解却很困难,会经常作出“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我们对此不应惊慌失措,更不能责怪学生。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确实如此,学生的错误是孩子最朴实思想、最真实经验的反映,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进行暗示性地追问,引导学生反思,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拨乱反正”或不闻不问,相反,应恰当地抓住这一错误契机,及时追问,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学生中去。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再次巧妙点拨,追果溯因,让学生自己暴露问题的症结所在,使整堂课的教育内涵得以提升。

五、追问学生的不解,鼓励孩子深思

在我们的科学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全班却只举起一两只小手,有些教师把这些小手视为“救命稻草”。如果此时教师在这些“救命稻草”的回答中,匆匆而过,那么一节课下来,不难发现一些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或是模棱两可,或是一概不知。原因何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走”得太快,后进生的思维无法跟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需要磨一磨,在学生的回答中及时追问,鼓励孩子深思,让后进生也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可以及时追问理由,让他详细地说一说,也可以问一问其他的学生,有没有什么疑惑,使每一位孩子都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抓住契机,追问原因,缓慢引导,让学生有思维递进的过程,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该用一双慧眼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及时追问,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拨动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这样就能捕捉住课堂动态生成,使科学课堂更加精彩,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洪波.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2):50-51.

第5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前言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笔者于2012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在步入小学阶段后,各科知识数量及难度都大幅提升,如果学生无法在小学阶段打好知识基础,小学时期的课程跟进则会受到影响。语文这门学科中,许多知识环环相扣,更需要进行细致规划,确保教学作用的发挥。在当前更注重学生个人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显然是更为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应用值得进行探讨分析,因此后续将针对性进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小学语文科目分层教学应用内涵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各个科目的学习内容开始逐渐增加,难度逐渐提升,进而为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可见这一教学阶段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思想始终受到固定体制的影响,一直以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为主,所以很难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这是小学教学所需要面临的一项难题,语文教学亦是同理。而分层教学则正是为提升教学针对性而产生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以及个人思考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对学生不同需求的尊重,又能及整体需要,显然是符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及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其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实质作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教学进程更稳定的推进到下一阶段。可见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发动创新性思维去进行规划,才能确保其意义的体现及教学引导性的发挥,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建设。

三、小学阶段语文科目分层教学法应用措施

(一)利用分层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条理清晰。语文科目中,并不是每个题目都只有一个解答方法,许多时候不同的解题方式与思考方向才正是语文知识领域的魅力所在,因此学生个人对于题目的理解,以及对于解题方式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所以在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及学习需求等方面难免会有区别,而分层教学则正是能充分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教学理念,利用分层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才能确保教学内容更有条理,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在每个章节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粗略的了解,并通过问卷的方式,或让学生直接写出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无法理解的,之后再对教学方法与目标进行规划,进而确保对每一类学生都能够采取兼具条理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订立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利用分层教学理念进行学生分组,体现教学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问题,正是这样多元化的构成,才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互补。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个性、习惯及能力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分组,是确保学生分层明确并同时发挥出互补作用的重要环节。而且分层方式也不拘一格,如果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性格差异,教师可以将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组,促进相互之间的带动,例如可以将性格比较积极好动的学生与相对羞涩好静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让性格积极的学生发挥出带动作用,对内向学生产生促进作用,让内向含蓄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发言,表达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较为内向好静的学生也可以对好动的学生产生牵制作用,让这类学生学会冷静下来,养成先思考、先验证再下定论的习惯,以更严谨的精神对待每个课题。这样的针对性分组,对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十分有利的,教师懂得利用,自然会让教学更有效率。

四、结语

针对性教学是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视的一项课题之一。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差别而必须采取的措施,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必要因素。在这样的需求下,教师需要以更具针对性的视角进行教学规划,让分层教学发挥作用,在确保符合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同时,也确保整体教学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同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梅.浅谈小学语文问题解决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89-90.

第6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这学期市场营销学,学了不少内容与知识,使曾经匮乏的知识面扩展了很多,如营销战略规划过程,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以及各种市场营销策略等。 经过王趁荣老师的详细解说以及其它相关书籍的介绍之后让我感到真是受益匪浅。让我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市场营销学的真正的概念以及营销技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市场营销学不仅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同时它的哲理已渗透到我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包括经济活动与非经济活动.在人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市场营销学本身理念也是呈现出动态发展,不断创新的,以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挑战.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倘若做为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做市场营销其实就是在营销自己,营销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人格。做人很重要,不要想着去欺骗你的客户,客户可能会因为相信你而上一当,但是他绝对不会上二次当,你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客户和机会,诚信对于营销者整个的营销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一定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诚信也是最基本的人格保证。营销者要和自己的客户真心的交朋友,多了解客户的需要,多站在客户角度去考虑问题,产品虽然是没生命力的,但是人是有生命力的,人可以赋予产品于生命力,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营销者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客户对自己的看法,你的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可能使你的成功或者全盘皆输,做市场营销一定要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的在这上面有最全面的体现,做营销是很辛苦的,是体力与脑力的共同结合。守时对营销者至关重要,与客户约好时间一定要提前时间到达,无论是多么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都不是你迟到的借口,如果真的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知客户迟到的原因并致歉。营销者一定要学会微笑,对自己微笑,对客户微笑,对困难微笑,微笑的魔力真的很大,当你见到客户的时候,对他微笑,客户会觉得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良好的气氛中交谈肯定成功率会大很多。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客户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是需要营销者日积月累起来的,如果因为一丝困难而放弃,那么永远就别想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会看见曙光的。

市场营销即满足顾客需求还涉及到何种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使我更加认真学习书中营销策略,其中竞争性市场营销策略,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品牌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市场营销策略等,以备充分满足顾客需要。

第7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的,帮助实现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有效方法(Debski2000;Moss1998),也是同时教授语言和内容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Stroller,1997)。现有研究认为,项目教学是指以学科原理为中心内容,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的能力。该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精神,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同课程体系下,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是有区别的:工作体系下的课程教学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而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教学可以针对某个节点或某个单元有选择地采用与主题有关的项目进行拓展性学习。在学院研究中,项目教学法更倾向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可能从事的职业、未来工作情境等。由于外语类专业教学是建立在外国语言基础上的专业教学,应包含两项技能: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而受到教学理念、师资条件的限制,目前外语专业教学大多停留在外语加专业知识的水平上。因此,做到在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并注意该法的跨学科性就能够实现外语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朱枫,2010)。2013年春季学期,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英语两个英语行政班的学生中开展了项目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项目教学的开展实践

(一)前期准备首先,增进学生对项目教学的认识。在开展项目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仔细交流项目教学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具体要求,听取学生有关项目开展的意见。学生对项目教学的充分认识是项目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其次,确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教师在项目教学开展过程中主要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应准备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与项目开展有关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完成项目奠定心理和知识的基础。其三,由于成果展示将是项目教学的核心部分,而项目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所以学生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们分工协作,取长补短,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和表现。以模拟商务谈判教学项目为例,学生每组4人,自选议题开展商务谈判,两位同学充当买方,两位同学充当卖方,有同学专门负责报价,有的负责还盘,有的负责谈论运输条件,有的负责谈支付条件。角色转换讲课项目,由于学生事先已经学习了市场营销的中文课程,因此项目中要求学生根据指定英文课程内容制作相应课件,并根据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分块进行讲解展示,既锻炼专业口语又帮助对专业理论与知识内容的梳理和回顾。小组项目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团队互动与合作的功能,提升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能力。

(三)成果展示和评价项目教学必须设计成果展示环节,以便使学生有明确的责任意识,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认真对待在实施项目时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考评标准方面,教师从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完成项目任务的清晰程度,团队的配合度,材料收集的充分程度,课件制作的总体效果,演示解说的语言运用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成绩的评判。其中,英文广告制作项目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包含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分析

对于项目教学法整体实施效果,我们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在学生完成所有的综合项目之后进行。问卷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五级量表,另一部分是开放式问题。问题涵盖学生对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程度,学习预期目的达到程度,有待改进的地方等方面。从问卷统计的情况来看,总体而言,约78%的学生认真参与了各项目,约79%的学生认为参与项目对有利于达成预期学习目的,约80%的学生对项目设计的合理性表示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在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持肯定的态度。项目教学允许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在给定的范畴内自由发挥,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全面综合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英文运用的能力。在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总结了几点经验:1.由于教学项目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因此部分团队存在个别同学参与不多“搭便车”的现象。为避免这类现象的产生,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项目准备阶段就明确各个组员的分工情况,并在项目成果展示的时候由项目小组长按照各组员实际完成计划工作的程度打分,由教师计入各位同学各自的最终考核成绩。2.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对具体到每个学生个体的指导时间尚不够充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通过多种媒体沟通方式,如邮件、即时通讯如微信群等,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教学项目的数目一个学期不宜过多,2个比较合适。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理解项目目标,完成项目内容。

第8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应用分析

《旅游市场营销》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长期采取传统灌输法会造成很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能提升学生的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技能,所以教师需要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改革中,形成以项目为主体的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旅游市场营销的实训中来,将自身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技能。

一、项目化教学的定义和特征

项目化教学是将一种课程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分成了多种实践项目,然后组织学生完成实践项目时,能够掌握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这种方法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项目化的教学法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重视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的过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项目和评估成果都是以学生为重心的。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项目教学的小组合作可以实现学生直接的协作,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而在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努力,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些记忆对于来讲更加的透彻、深刻,记忆持续的时间也更加的长久。三是注重形成实践教学机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实际操作、组织管理和合作能力。以项目为主体是项目化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明确了任务的主题,项目的实施方法,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注重将过程作为评判标准项目化的教学法主要是把学生的项目目标的准备、实施、展示以及反馈修正工作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作为评判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可以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学习效果的检验功能包括诊断和反馈,也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一部分。

二、项目化教学法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主要应用

1.形成旅游市场营销项目主题

在项目教学中,选择和确定项目的主题极为重要。比如,在学习进行旅游市场定位这一节课教学时,选择的项目就需要联系课程目标,可以模拟某一大型企业进行旅游市场开发作为主题;此外,选择的项目也要保证操作性强,比如在讲授旅游新产品开发程序这一节课时,开发和实际的项目开发的过程需要一致,保证其有应用价值,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任务和主体,难度适中,而且要保证其趣味性,学生有兴趣深入学习。

2.分析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

在确定项目主题之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比如,在进行旅游产品定价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就要结合课程要求,制定项目计划。首先,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要能够进行学习互补,围绕主题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其次,根据旅游产品定价这一主题内容实行小组内活动的开展,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场地以及材料等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最后,小组内的成员需要全部参与到活动中,并旅游产品定价这一主题,安排好各自的任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求助老师,实现项目计划的顺利制定。

3.分析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

在确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后,就要进行项目任务实施工作。比如,在进行旅游营销中介机构这一节课的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环节:第一,需要加强旅游营销中介机构理论知识的了解,这就需要项目授课教师来进行完成。第二,在学生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之后,需要准备好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物品。为了保证项目任务的实施质量,需要各小组成员认真对待,并且需要多次确认,在这期间老师需要不断监督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对于小组时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给出引导性的解答。

4做好项目的考核评估工作

在完成项目任务之后,需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估。比如,在进行旅游产品促销策略这一章节的项目考核评估工作时,要从小组内的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旅游企业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小组的自我评价,能够有效自我分析项目任务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能够高效的解决。其次,小组之间评价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再次,旅游企业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市场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增强,使得学生走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要求。最后,教师的评价主要起到了综合表述的作用,实现学生评价的完善。

总的来讲,加强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市场营销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方法在应用型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彻底改变,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意识,才能最终实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邹莎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桂新.浅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10(16)

第9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一、 小学语文陶冶教学发端及内涵

由于大众对应试的关注,造成语文教育越来越偏向于对其工具性的功能的重视,而忽略对语文人文性的关怀。从语文的本体来看,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即语文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语文和文化血肉同构,语文就是文化。①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有思想、有责任感的教职人员,开始思考语文教育如何来承载传统文化精髓,提倡关注语文的人文功能,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主张用陶冶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情境设置,实现语文教育文化传载功能的回归。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语文教育的陶冶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陶冶和熏陶来向学生传导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实现学生良好人格的构建和素养的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陶冶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教学文本的文化因素,通过良好情境的创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并由此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二、 小学语文陶冶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陶冶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和熏陶,可以促进其多方面的成长。

1. 理想化人格塑造。语文教学的文本,特别是古代经典之作,都是前人的思想精髓,是其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前人语言的精练、意境的深远和文思的巧妙,还能从其中感受到其人生的体验和智慧的广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情感体验、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念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起到陶冶人格情操,净化思想心灵的作用。

2. 创造性思维激活。小学语文陶冶教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其对语文知识的重新建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全新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理,并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之下关注人生、感受生活。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也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语文的知识体系。

3. 文化底蕴的形成。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其交际的工具的使用,更多的是让其完成对文化的传承。目前我国的教育对科学技术方面关注较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就造成了现代青少年思想越来越西化,而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的认知,这实在让人痛心。

三、 小学语文陶冶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

小学语文陶冶教学功能如何实现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陶冶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1. 经典诵读增强教学效果。经典诵读又被称为读经,也就是说让学生诵读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著作。有人说,中国文化的根本秘密正在于中国诗学之中②。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博大精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古代经典著作的熟读、朗读、背诵和吟诵,可以感受古代经典的文字魅力和思想精髓,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例如,教师在经典诵读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明代名臣于谦的诗歌《石灰吟》。石灰是古代建筑的重要原料,用于墙体的涂抹和粘合。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而成。作者在诗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石灰这一形象来自拟,表现诗人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精神品格。这首诗感情澎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通过故事带入,然后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进行范读,把学生的情绪点燃。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之下,加强学生的诵读。齐读、领读、吟诵都是很好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而且还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有表现自我的空间。读完以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由《石灰吟》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诗歌对人生的思考。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之下,实现了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和自我建构。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达到“温柔敦厚而不愚”的效果③。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2. “从游之乐”主导情感体验。“从游之乐”来自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孔子依托于大自然这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希望通过自身的感染,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心灵的释放和情感的追求。从语文教学的角度上看,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构建一个无功利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语文的卓越不凡,穿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与作品及作者的精神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教授《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激发学生对我国的名山庐山的向往。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引入庐山的优美景色中去。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庐山众多的美景中,什么是作者最喜欢的景致?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纷纷回答,点出课文内容。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画面来感受庐山云雾千变万化的魅力,并引导学生想象腾云驾雾、悠悠荡荡、飘飘欲仙的感觉。用这样的情感体验来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达到情与景的完美融合。

3. 古典赏析实现童趣盎然。小学语文陶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对古代经典作品进行赏析,还要让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学会习作,自主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或者对人生的感悟。习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赏析心得或者是与经典诗歌美文相关的板报、专栏、手抄报、个人诗集等,这样学生不仅在赏析的过程中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在习作的过程中把这些知识感悟进行再加工创作,使之焕然一新,完成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例如,赏析和阅读《小儿垂钓》这一诗歌时,结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抓住“童趣”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诗歌的童真乐趣。配乐大声朗读、小组情境表演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学习完诗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的各种趣事,如春天捉蝴蝶、蜗牛,夏天捕蝉、游泳,秋天赏菊、采集树叶标本,冬天玩雪、溜冰等,让学生走进自然,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写下来。课后很多学生都创作出了让老师觉得惊叹的作品,有诗歌,有散文。这充分说明了在语文陶冶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陶冶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在陶冶视域之下,小学语文教育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对经典作品的赏析、诵读、体验和写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进而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① 曹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J].语文教学通讯,2004(7).4

② 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