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施工防火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的发展有助于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林业的不断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林区的各项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开展。其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森林火灾会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严重威胁着林区的正常发展。因此,在林区的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防火措施,提高防火能力,p少火灾损失,促进林区的健康发展。
1林区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林防火设施落后
目前,林业虽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经济条件还很差,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防火器材、防火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性能较低,甚至老旧、破坏,无法正常发挥防火功能。对于火灾预警方面,更是缺乏现代化的技术与设备,还是依靠传统的灭火器材和t望塔等设备,一旦出现森林火灾,无法及时预警,控制力度不足,灭火不及时,火灾造成的损失往往非常大。还有一大部分的林区,消防通道和防火道路的建设落后,防火标准不够,对森林防火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甚至会带来更多危险。
1.2火源控制力度不够
严格控制火源是减少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1]大多数林区都处于山区,人们生活需要很多种类的火源,涉及的范围较广,给森林安全带来很大威胁,需要严格控制。然而在实际防火工作中,对火源的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所用到的火源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机制,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此外由于火源范围广,一旦引起火灾,无法确定引起火灾的责任,这给林区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1.3森林防火宣传力度不够
要想更好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就要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营造良好的防火氛围,人们共同努力,共同防范,不断提高森林防火意识,才能够有效提高防火水平。[2]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林区企业文化上对于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宣传投入低,影响范围小,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与社会联系不够密切,没有获得林区外的企业支持,最终使林区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无法真正落实,防火工作效果不明显。
1.4火灾风险过高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等自然原因,再加上林区的可燃物体不断增加,林区的火灾风险过高。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困难加大,对于林区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非常不利于林区的健康、长远发展。更不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
2林区森林防火管理工作
2.1.提高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职责
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生态资源、平衡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3]防火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林区的发展,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要不断提高森林防火意识,提高防火能力。加强领导力度,把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林区相关领导,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水平,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防火管理制度,认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组织的领导能力,强化森林防火人员的执行能力。从而提高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效率。
2.2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在林区森林防火工作中,要提高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把森林火灾的破坏性、严重性,防火的重要性作为宣传的重点,根据防火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不同特点,出现的问题等等,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宣传方案,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如广播、广告、宣传车、宣传条幅等等,在林区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影响力,把国家及林区的森林防火政策制度及时向人们传达,使人们普遍提高防火意识,提高防火责任感,能够自觉进行防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森林防火的能力。
2.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森林防火
在林区森林防火工作中,由于各个林区的防火特点不同,防火实际情况不同,森林火险的情况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及应急防护措施,要根据具体制度进行防火排查,根据各个林区的不同防火工作规定执行防火工作,同时,要依据相关法律进行防火工作,保证林区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使林区的防火工作有法可依,出现问题时,能够明确责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追究,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严谨性。
2.4严格控制火源
林区的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因此,火源控制工作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4]要根据林区火源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首先,要严格控制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火,要对入山采药、开矿等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安排专人进行监督,严格控制火源。要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线。此外,对于自然火源的控制也是重要内容,由于闪电雷击能够导火,会引发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因此,要加强天气预报,对雷雨、暴雨天气进行实时预测,严格监控重点雷击区域,随时监测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并且制定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火灾险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制止。
2.5建设林区防火队伍
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最终是要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专业防火队伍,对于林区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防火投入,引进专业防火工作人员,加强防火知识、技能培训,强化实战演练。其次,要强化防火人员对防火设备、器具的使用及维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随时进行检修。最后,要能够阻止林区群众及工作人员,临时组成扑救、灭火队伍,以应对防火工作的突发状况。不断加强对防火队伍的建设,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3林区森林防火主要技术
3.1提高森林火灾的预警准确性
森林防火工作要以防为主,因此,森林火灾预警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预警主要是通过林区天气、湿度等情况,对可能会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预测,这对于森林防火工作至关重要。准确的预警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森林火灾,而且能够有效管理火源,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一般预警主要分为天气预警、火灾预警、林火预警等等。要提高其准确性,首先要对林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观察气象指标,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及时进行火线等级预测与通报,做好预防工作。
3.2大力建设森林防火通讯网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对于森林防火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林区要在防火工作中,采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完善的防火通讯网,建立统一的防火制度,汇集森林火灾信息,及时检查反馈,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可靠性。[5]一旦发生火灾险情,要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汇报,保证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火灾险情。通过建立通讯网,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防火系统,提高森林防火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防火效率。
3.3促进森林火阻网的建设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建设森林火灾隔护措施非常重要,而火阻网就是一种重要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延缓火势的蔓延,降低扑救工作的难度。因此,要强化火阻网的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林区的自然阻隔条件,如林区河流、公路等,建设所需的阻隔网,根据林区地势合理布局,重点安置火灾易发区和重灾区,同时要定期进行检测检查。
3.4强化林区防火公路建设工作
林区公路对于森林防火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林区公路路况,有利于在火灾发生时,救火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输送,同时形成良好的阻火带,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为救火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防火公路的建设要不断加强,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建立起公路防护网,从而提高林区的森林防火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林区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森林防火工作又是林区工作的重点。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对森林防火工作高度重视,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策略,不断提高防火效率,促进林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君君. 林区森林防火技术管理\淡[J]. 花卉,2016,(18):51-52.
[2]贺晓国. 浅谈有效防患森林火灾[J]. 黑龙江科学,2016,(09):120-121.
[3]马延军. 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15,(07):155.
【关键词】森林火灾;危害;措施
1.森林防火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1森林防火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需要
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广阔的林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分布着多种古老的树木和珍禽稀兽,它们都是人类所拥有的无以替代的宝藏,而森林火灾却能使所有宝贵资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1.2森林防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森林是陆地范围最大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及野生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同时,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森林防火是生态保护的需要。
1.3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
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是森林火灾,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远低于22%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仍是我国林业的首要工作。
1.4森林防火是维护林区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会毁坏房屋等建筑,使人们失去家园,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2.森林火灾的危害
(1)森林火灾是一种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破坏性燃烧现象。现在世界上森林火灾的发生十分的频繁。据统计,全球每年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约在22万次以上,每年烧毁森林面积超过640万公顷,约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0.23%以上。世界上很多地方,仅一场森林火灾就能烧掉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公顷的森林。比如:1994年,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的一场火灾,烧毁珍贵的原始森林超过100万公顷;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一次火灾,烧毁森林l50万公顷。
(2)我国也是森林火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约69万起,年均1.4万起,烧毁森林约82.2万公顷,森林燃烧率为0.63%,年均烧伤约650人,烧死近百人,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国森林因火灾而损失的自然资源,其经济价值为同期全国火灾(不含森林、矿井)损失的10倍左右,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难以用金钱来估量。如1987年的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持续燃烧了28天,过火面积133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87万公顷,烧死212人。这次火灾过后,一些陡坡地段变成荒草地,对环境生态的破坏,难以用数字表达。
(3)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温度等非生物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综合体。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森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中心,如果森林被烧毁就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招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其造成的生态损失远远大于森林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主要表现:一是森林火灾烧毁大面积的林木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引起森林群落演替和病虫害。森林火灾后,如果不能及时地人工种草植树,就会引起山洪瀑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地下水位降低,直至涸竭水源;二是森林火灾使大量的动植物丧生灭绝,甚至使一些珍稀的动植物物种绝迹,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估价的。森林火灾还使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之间赖以维系的食物链、食物网遭到破坏,需经过多年的恢复和调整,正常的食物链、食物网才能重新建立起来;三是森林火灾破坏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不但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还会引起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3.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
3.1加强“五种教育”
一是对学生抓防火课教育。在各大中小学校开展“三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即1次主题班会,1堂森林防火警示课,1条森林防火宣传标语。使“三个一”活动带动1 个学校,学校带动整个社会,学生影响家长,家长督导家庭,家庭的防火意识服务社会。二是对入山人员抓岗卡教育。在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的主要路口建岗设卡,对入山人员除检查、没收火种以外,还要进行森林防火知识教育,发放森林防火明白纸和在进山不用火的承诺书上签字。三是对外来人员抓防火意识教育。针对外来人员森林防火意识差的特点,重点加大对外来人员的宣传教育,制定与当地人员一对一宣传、监督原则,形成一对一的帮扶体系。四是对林区职工抓班前班后教育。针对林区职工工作忙的特点,利用班前班后的时间,派出专人,深入工地进行防火宣传教育。特别是一些当地的老护林员,利用工作休息的间隙,通过一些典型生动的案例,形象地宣传火灾给森林带来危害的严重性,以增强他们的防火意识。五是对迷信人员抓思想意识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祭祀方式,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祭祖,无烟扫墓,减少野外非生产性火源,实现传统祭祀向文明祭祀转变。
3.2抓好“四个重点”
一是以社会宣传教育为重点。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提高全民综合防火意识,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二是以管火先管人、管人先管思想为重点。针对98%的森林火灾是人为火源引起的,重点改变传统的用火习惯,拒绝烧灰积肥、上坟烧纸等陋习,从根本上避免人为火灾的发生。三是以火险高、人员多、交通远和防火线部位为重点。针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尤其是山高林密、交通较远的村庄,采取送教育到户的方式,派出专人,深入农户送l本防火手册,挂1张防火年画,贴1幅防火对联,以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四是以重大节庆和森林防火警戒的重点时期为重点,加大巡逻密度,并以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森林火灾作为宣传重点,教育人们要火源,远离山林。
[关键词]森林经营;防火措施;经营
中图分类号:P4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140-01
一、造林措施
1、全面造林
大面积植树造林可提高森林系统的稳定性,从抵抗病虫害等多个角度分析,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连片生长的树木能更好的遮挡阳光,根据调查显示,火灾发生地点多处于树木稀少杂草较多的偏远户外,日照强烈的季节树林内由于缺少有效的遮挡措施温度急剧升高,地面一些枯死的杂草是很好的燃料,且相比之下燃点较低,很容易自然,起火之后烤干树干中的水分,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针对这一起火原因,大面积植树造林是有效的治理措施。树木的光合作用可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在森林内部也不会感觉到燥热,将起火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2、通过种植不易燃烧的植被提高森林的抗火性
在造林前期准备阶段可在品种选择工作中进行方案优化,分析森林火灾数据,对树木品种进行研究,对比得出最不容易起火的树木。树木自身水分大可降低起火率,给森林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气候环境,将多种树木进行搭配种植,可增强森林的防御能力。
3、对易燃林进行改造
在造林过程中,结合地区环境特点对已有的成片森林进行改造,这份工作在现实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完成后效果显著。我国北方一些针叶树木比例大的森林起火率最低,针对这一研究,在森林改造工作中可以借鉴。在原有的树木中适当种植一些针叶品种,条件特殊的林场也可在原森林外部进行种植,将易燃的树种包裹起来,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其内部温度和湿度都可得到相应的改善。这一举措不但能提高防火能力,搭配种植还可带来经济效益,丰富了森林植物的品种,在抵抗病虫害能力上有大幅度提高。
4、防火隔离带的营造
在面积造林工作中,应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充分烤炉到其中,在树木组成中进行设计。在容易发生火灾隐患的区域周围建设隔离带,一旦出现险情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为消防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树木的硬度以及含水量决定了燃点的不同,隔离区域森林地面要做好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火势延地面扩散。防火带的尺寸需结合整体森林面积进行计算,育苗期经过严格的筛选流程,避免出现过高遮挡阳光影响其余树木生长。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近年来全世界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利用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选择防火能力强的树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林缘、林内形成阻隔带,可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割块划片,一旦发生火情,能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
二、建设初期措施
1、在整地造林时,同步设计防火线和防火通道
对面积较大的幼林地,在整地造林时同步设计防火阻隔线和防火通道,防火阻隔线的宽度以30-50m为准,根据地形和地势设计相应的宽度,防火阻隔线长度以能覆盖幼林地最长的边为原则,阻隔线设置面向人为活动多的方向进行,以达到保护幼林地为目的。防火通道的设置主要是为经营森林和发生火灾后进行扑火所设计的,宽度不小于6m,长度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2、在造林后要及时的进行割灌处理
对幼林地割灌能够有效提高苗木透光性,且通过割灌能够有效降低该类地区的可燃物数量,通过可燃物载量的下降提高林区对火灾的抗性。这也是由于幼林区由于刚刚营造因而杂草繁茂,容易在干枯后变为易燃物,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清除。
3、清理时间以及清理方式
割灌需要由营林部门进行专业的方案设计,对幼林区域的割灌应当以可燃物的清除为目的,以促进幼苗生长为基础,以经营性理念为指导进行作业。一般割灌作业在八月中旬以及下旬进行,若是在此之前进行割灌则杂草会再次生长,而若是晚于该时间,则割灌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割灌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最常用的则是带状割灌,通过在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边缘割出带状的隔离区,保证隔离区中不存在可燃物,以此阻隔火势蔓延;而全面割灌在防火效果上虽然较好,但是由于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因而并不常用。
4、树种防火性能的综合评价
涉及树种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抗火特性、经济性状与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在学习参考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本试验仅选用11个指标,综合评价38个树种防火能力,评价指标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同时,由于样品的采摘时间不同、样地生境和小气候的差异,对树种燃烧性理化指标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后续研究者分析测定树种理化特性时,建议应尽可能将所研究的树种苗木栽培在同一苗圃地进行试验,以尽可能减少不同生境给测定结果带来的影响。
三、幼林郁闭后采取的营林措施
幼林培育8-10a后相继郁闭成林,生长枝比较茂盛,秋冬落叶后,枝条干枯,同时达不到自然整枝的状况,林分可燃物载量增多,存在着火患的危险。因此,要进行人工修枝。技术要求是,将幼树的侧枝修掉,清出林外,修枝高度树龄小于8a的应当为树高的13/,8a以上的可以达到12/。这样就减少了林内的可燃物,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林木的高生长。
修枝的主要方法。以实际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对修枝的方式进行选择,修枝主要有两种方式,带状修枝以及全面修枝。虽然全面修枝在防火效果上优于带状修枝,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带状修枝较为适用。同时,带状修枝的方式对于火灾的预防作用也十分显著,其主要是通过设置一条带状修枝带,将该区域中所有可燃物以及枝条予以清除,保证阻隔带处于闭合状态。
四、抚育成林
1、高位修枝
对于人工林需要适当提高修枝高度用以减小对树木生长点的影响,主要的修枝对象为干枝以及自然整枝不完全和低位轮枝予以清除,并将修剪掉的枝桠清除林外。此外在修枝的过程中还应当清除林区中的杂草以及灌木,以此提高林区的防火性能。
2、高度以及方式
高位修枝的高度一般在树高的1/2以上,而具体的高度则需要根据树高进行调整,修枝的基本原则便是不能影响树木生长,而主要的修枝方式有带状修枝以及全面修枝,结合上述幼林修枝的方法,这里推荐使用带状修枝,主要还是需要考虑到成本以及效率问题。
五、抚育幼龄林
全面清除。相对比人造林,天然林由于可燃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火灾,所以针对接近人类活动区域或者距离人类活动频繁区域较近的天然林区必须进行抚育。根据营林部门的抚育方案,对天然林区中平均胸径不大于4cm的干枯木、灌木以及林木和杂草进行清除,将易燃物、可燃物予以清理,以此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
小结:有效的森林经营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性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理森林火灾的目的。且在实践中,该类方式往往效果显著,因而林业工作者应当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并深刻认识到其同森林防火工作之间的有效联系。文章在此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能够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一、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检查情况
一是单位自查。各国有林场、乡镇林业站和局属事业单位落实了专门的人员,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各自辖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着手进行自查。二是公安干警排查。按照县林业局的统一安排,森林公安局全员出动,从22日开始,分组分片区对各乡镇和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同时就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隐患整改未落实的,采取现场填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办法,明确专人、落实专责督促整改。三是落实责任。按照“谁自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和“谁检查隐患、谁督促整改”的原则,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头,凡发生森林火灾或出现涉林安全事故,首先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
二、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
针对集中排查发现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县林业局坚持以宣传发动为前提,以落实责任为重点,以消除隐患为目的,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存一处盲区,实行拉网式排查、搜索式整改,“边排查、边整改”,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采取“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专人、明确要求”的办法,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一)完善措施,强化宣传,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继续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林区、进校园、进场镇、进院户等“五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和林区干部职工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二是书写和悬挂宣传标语,并督促护林员规范填写《巡山日志》;三是在林区入口树立永久性的防火警示牌,在紧、急、险、阻的林区路段设置醒目的标识、标牌。
(二)落实责任,加强整改,全力消除林区的森林防火和安全隐患。一是由森林公安局负责,对各场站和局属事业单位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再排查,并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专门的领导和人员对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整改。二是由林业局主要领导挂帅,包片领导带队分组分片区对各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三)健全制度,严格问责,全力确保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林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协调配合机制、隐患排查督办机制及例会制度、监督员制度、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等,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深入检查,工作开展有序
(一)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安全专篇制订执行情况,以及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监管情况等。
(三)检查森林防火。一是检查管护员、巡山护林员是否上岗到位,扑火队员是否保持待命状态,确实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二是检点林区,重点地段,重要交通路口等分片分段落实管护人员,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责任等情况。三是检查对痴、呆、傻人员、边远吊角户是否落实了专人看管,做到定员、定位、死守硬看。四是检查必需的生产用火是否报经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审批,是否落实了全程监督其用火。五是检查林区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其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章制度,严管施工人员,杜绝施工过程中引发森林火情。
(四)检查安全基础工作及宣传教育培训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安全宣传、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三、坚持强化措施,任务落实有效
(一)狠抓全民安全意识教育。一是统一部署。各站、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与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强化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二是加强警示教育。一方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明电[]35号)要求、《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巴府办发[2011]7号)文件精神,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林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尽职尽责,扎扎实实抓好。另一方面组织广大职工收看以“安全、生命、责任”为题的四川省典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认真吸取教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全民自我保护和识灾防灾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抓好森林防火。按照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抓紧抓好。一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开展森林防火。二是以站为单位、区分层次、分类办班、集中培训《森林法》、《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深入学校为突破口,开展森林防火讲座,提高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三是深入重点林区村、组开展座谈,召开评议会,畅谈森林防火,在林区形成人人防火的森林防火氛围。
四、坚持在岗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一)严格执行24小时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火灾归口上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关键词:森林资源 管护 培育 措施
榆阳区城郊林场建于1956年,地处榆林市郊区,辖市区西郊、东郊国营林地,总施工面积1.5万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偷占、乱占、超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森林火灾居高不下,偷埋、乱坟、偷砍树木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有时竟泛滥成灾。所以,保护造林成果,加大管护力度形势十分严峻,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十分必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榆阳区城郊林场森林防护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巩固成果,加强管护,培植后续资源”的方针,大力推进榆阳区市郊区域林业建设,根据每年制订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计划,严格要求,强化管理,实现干部职工素质不断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特别是2009年,林场利用现有资源,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对针叶林的培育和管理,通过对西沙义务植树区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对东西沙森林管护培育的加强,为搭建榆林城区绿色屏障做出不懈努力,为把榆林建成生态名市做出了积极贡献。综述其措施,主要表现在:
一、强化优质苗木培育
榆阳区城郊林场坚持育苗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科技高含量、产出高效益的原则,做到精耕细作,精心管理,每年至少除草2次,追肥3次,共建成优质种苗基地232.5亩,品种主要以樟子松、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为主,兼顾其它花灌木,每年培育大苗185.2亩,其中樟子松150亩,可产苗30万株,油松25.2亩,产苗1.8万株,赤松5亩,产苗0.5万株,其它绿化苗木5亩。同时管理三年生营养袋樟子松、侧柏7.6亩,可产苗木34万株(袋),管理定植营养钵侧柏和樟子松32.7亩,可产苗16万株,移植丁香等花灌木7亩。以二OO九年为例,仅春季出圃营养袋樟子松23万株,营养袋侧柏10万株,营养钵樟子松1.5万株。
二、建设环城防护林带
在义务植树及工程造林中,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努力搭建城区绿色屏障,形成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把“驼城”为成“绿城”。
二OO九年,按照市、区绿化部门的安排部署,投资6万元新修了3公里林区道路,组织、实施城区社会各界东西沙、榆靖高速公路两侧完成义务植树100亩,栽植樟子松17600株,根据造林施工的需要,推开6米宽植树宽2400米,应用覆膜保墒技术严格栽植,栽植后浇水,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同时,对近二年栽植的樟子松全部进行了除草抚育和抗旱保苗浇水,为以后成林成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完成了1000亩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二OO九年春季,区林业局下达该场1000亩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场上高度重视,根据工程的需要,投资7.85万元在西沙大墩梁工区新修造林道路3.5公里,投资7万元打120米深井一口,并配备了灌溉设施,推开4400米长、宽6米的植树带,抽调精兵强将,严格技术规程,严格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达到98%,被有关部门评为优良工程。
三、加大依法治林力度
榆阳区城郊林场森林管护面积1.5万亩,地处榆林市区,管护工作繁杂,管护形势严峻,因此积极采取“各组齐抓共管,全体职工广泛参与,护林员严查死守”的管护措施,坚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护林防火常抓不懈”的管护原则,确保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形成人人重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气氛;二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常年设立场领导牵头,组长负责,固定22名管护人员的护林队伍;三是强化责任,与护林员层层签定责任状,严格奖罚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既具体又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造林成果,榆阳区城郊林场日常在西沙林区安排22名护林防火人员,配备一辆管护巡查车和一辆消防车,以日常防火与上坟期间重点防火相结合,在重点防火期间,增加40名工作人员,充实护林防火队伍,使防火工作能够保证宣传到位,措施得力,部署严密。一是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身份、车牌号、时间登记;二是在林区重要路口挂宣传横幅,散发护林防护传单、建固定防火宣传牌。并通过电视、手机等传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对管护地段采取划片包干,24小时值班,死包重奖硬罚的措施;四是改上坟点纸为换鲜花祭祖,尽量消防火灾隐患,把森林资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办、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治理办。召开森林防火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安排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制定了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各分管领导负责检查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树牢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为提高全民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我镇大力开展安全事故和森林防火教育工作,及时组建宣传分队在集镇区、学校、村委会、村小组开展宣传,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广告4块、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30000余份;小型宣传牌5000块、累计出动宣传车133台次,出动人员379人;广播宣传22场次;累计巡山护林100余次,落实残疾人监护。在重点林区、重点路口、连片坟场设置卡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拉横幅20条。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镇党政主要领导牵头,认真落实大检查各项工作。重点检查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点、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工作。
1.森林防火。一是严格执行森林防火镇党政班子领导轮流带班制和防火办工作人员值班制,坚持做到森林高火险期24小时值班。二是设置卡点。在进村必经路口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点,配备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网格员,对进出车辆和行人特别是上山祭祀人员做好登记、宣传。三是组织巡逻。各村成立由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一支3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和54支540人的应急义务扑火队伍,(其中:镇1支30人、各村10人),每天上山巡逻。
2.地质灾害点。加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内对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区段进行监测和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村干部带班、监测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和处置;加强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的防灾和安全教育,特别树立好“预防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努力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3.道路交通。每月召开一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例会,认真研究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以各村(社区)委员会为单位,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大对辖区内两轮、三轮摩托车管理,利用各类交通事故图片及传单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大大的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组织辖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参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培训,并印发《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4.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加强防雷电设施的检测维护,对易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化工企业和烟花爆竹仓库,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对于油气长输管线周围存在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的,采取相应的工程防灾措施,确保安全运行。
5.水库。预报有强降雨时,要立即部署停产撤人,组织开展对水库排洪设施、坝体稳定性以及周边环境的检查,确保防排水系统畅通。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专人值守监控制度。
6.建筑施工场所。加强对建筑工地、生产厂房、临建设施的排查,严格落实龙门吊等起重机械设备和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等高空作业设备设施的防风加固措施,对营地、工棚、仓库要合理选址,严格控制安全距离;对施工工地存在滑坡、崩塌、洪水、等地质灾害危险全面掌握、超前防范、彻底治理。加强对施工作业现场的防灾保护工作,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要按规定停止相关作业。
【关键词】:森林火灾;森林防火;频发原因;防火措施
1、研究区域概况
四川省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热冬冷,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林地约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61%,森林资源丰富。而自从2016年以来,通江县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的维护了全县的森林资源和林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了通江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平稳运转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2.1自然因素
由于多雨季节雷电的触及会引起树冠的燃烧,或者在干旱季节由于阳光的辐射强烈,会使得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发生高热自然产生森林火灾。雷击火等自然因素虽然无法控制,但可以做到预测预报,及时做好扑救工作。
2.2人为因素
由于群众对于森林火灾的认识不足,每年林区内的群众在“清明”、“冬至”或“春节”等节日祭坟活动或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极易引起火灾。
2.3 防火意识不足
一些群众只把森林火灾当成一般性灾害,没有意识到森林火灾的危害。林区居民还存在着一些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不良的使用火的现象,以及一些施工作业人员的不规范用火和小孩玩火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使得森林火灾极易发生。其中一些管理人员也存在着侥幸心理,对于森林防火的工作仅认为是一般性工作,无法认识到森林防火意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预防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有时出于被动状态,对于通江县的森力资源整体安全有着较大的隐患。
2.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费严重不足
通江县相关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投入的经费并不是十分的充足,使得通江县缺少一些先进的高效的救火设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基础性的救火工具没有进行经常性的更新与维护,甚至有的灭火设备已经无法正常工作。而且在一些防火材料库经常会有杂物堆放现象,使得部分扑火工具不能得到有效使用,极大地影响了森林扑火工作的进行。同时基层防火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应积极开展防火演练,极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应变能力。
2.5 森林火灾查处力度不够
基层林业执法人员由于他们的力量较为薄弱,无法即使查处也并不能使得火灾的肇事者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造成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2.6森林防火宣传力度不够
每当防火季节,相关部门及时在广播电视等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但因为相关部门对于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做到家喻户晓,导致相关群众对于森林防火的相关意识比较差,缺乏有关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群众没有相应的救火意识和有效的扑火手段,更易造成森林火灾的蔓延。
2.7 森林防火带建设不完善
通江县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并不完善,在总体上说,缺乏全面的计划与规划,林区周围的水资源无法做到及时供给。当火灾发生时,由于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未达到标准,水源与救火设施的供给和消防车辆及其安排都会受到严重限制,无法做到及时开展救援活动。
3、防治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对于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中国森林防火的主要方针就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缡潜欢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所以各级领导首先就要加大对于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宣传人员更要从娃娃抓起,及其一些年老体弱,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众作为主要的宣传对象,采用各种可以宣传的媒介,广泛的进行森林防火的教育宣传,用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来加强群众对于森林防火的相关意识。对于某些重点林区的维护更要开展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周边群众经常开展讲座与培训,发放教育类传单通告,已达到有火及时发现,及时扑灭。
3.2 加大经费投入,配备良好扑火设施
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增加相关经费的投入,改变固有观点,加强对于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并建立常年的森林防火巡逻队与扑救队,在一些危险的节假日和季节做到突出联防重点。与此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上乘的扑火工具,专人监督管理,并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这些设施可以在紧急使用过程中达到相应要求。
3.3加强管理,完善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案
各个相关单位的领导和管理组要充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落实《森林防火条例》中的“三分造,七分管”,将林业理念落实到实处。并根据《关于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告》中传达的意见,与通江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完善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案。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要求扑火人员与管理人员具有危机感,每一项下达的任务都能及时的处理与完成,并将森林防火工作列入到工作考核中。
3.4 加快建设和完善森林防火带
统一规划全县的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隔离体系,逐渐增强和完善综合森林防火能力。将生物防火带重点布置在山脚、田边、村庄等森林火灾易发、多发生的区域与地段,同时积极规划林区道路建设,提高综合防火能力。
3.5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控制火源
严格管理林区周围的火源,严厉杜绝群众在森林周围出现点火等行为。通过一些制度来约束林区周围群众的行为,例如林业相关单位要与林区周围群众与种田大户签订防火责任书,从根本上控制火源问题。与此同时,林业局及其相关单位要积极严格的检点林区,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总结
森林防火工作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相关部门必须要转变观念,重点做好森林防火的管理工作。把控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加强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把每一项工作重点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减少或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措施[J]. 熊诗鹏.现代园艺. 2015(21)
[2]浅谈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J]. 姜士平.科技致富向导. 2013(12)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功能;问题;措施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绿色防火作为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和危害,促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组织制定了生物防火建设规划,专门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各地把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与林业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使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防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生物防火林带由1998年的35.5万公里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46.8万公里,南方福建、广东等部分省区已初步建成了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随着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其良好的多种效益正逐步展现出来。
1 生物防火林带主要功能
(1)防火效能高。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森林的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拥有防火林带11万多公里,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密度高达15米的福建省,近五年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平均每10万公顷3.9次,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44‰,都比前五年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损失逐年减少,主要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防火意识普遍提高,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初具规模的生物防火林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2)经济效益好。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据调查,18年生木荷林带,平均1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6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木荷林带年收入可达数千元。另据专家测算,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两用林带为例,按现价计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创产值18.58元,投入产出比是1:18。如营造果树型防火林带,将林带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3)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营造阔叶防火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涮,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一些地方在行政区域交界和山林权属界线处建造生物防火林带,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此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同点烧防火线、开设生土带都是防止林火蔓延的主要措施,但与后者相比较,绿色防火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每开设1公里10米宽的阻隔带需占用1公顷有林地,全国目前38万公里需占用近40万公顷土地。二是节约投资。虽然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初期投入较大,但维护生物防火林带与维修“全光式”防火线相比,节省用工和经费,据了解,在防火线上种植木荷,4年后林带郁闭,每年维护1公顷防火林带需10个工,而维修1公顷防火线需67个工,对比节约57个工,按每个工20元计,每公顷可节约1140元,如果将目前全国的近40万公里机耕隔离带的一半改造成防火林带,每年仅维护经费一项即可减少支出超亿元。
2 我国生物防火林带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防火阻火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只有2.94米,且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区甚至还是空白。根据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到建设期末,将建设林火阻隔带343万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188万公里,使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有阻隔带24.2米,其中林带13.2米,相当于666公顷为一网格,不仅可以基本控制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测算,按规划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30亿元,减少水土流失1亿多万吨。
3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营造的措施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长期受益的防火基础性设施,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形成网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步伐。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生物防火林带特有的防火效能和多种效益,提高广大林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林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3.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作为造林绿化责任制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缓慢、达不到标准的地区,应进行通报批评;对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或弄虚作假的,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3 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1)是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标准,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2)是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繁育以及防火树种优化配置和提高抗火性能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适用技术。
(3)是建立优良树种、优良品种的种源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培育优质种苗。
3.4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是建立完整的林带管理制度,加强林带动态管理。
(2)是建立检查验收管护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是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 功能 问题 措施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绿色防火作为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和危害,促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组织制定了生物防火建设规划,专门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各地把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与林业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使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防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生物防火林带由1998年的35.5万公里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46.8万公里,南方福建、广东等部分省区已初步建成了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随着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其良好的多种效益正逐步展现出来。
一、生物防火林带主要功能
1、防火效能高。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森林的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拥有防火林带11万多公里,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密度高达15米的福建省,近五年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平均每10万公顷3.9次,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44‰,都比前五年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损失逐年减少,主要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防火意识普遍提高,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初具规模的生物防火林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2、经济效益好。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据调查,18年生木荷林带,平均1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6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木荷林带年收入可达数千元。另据专家测算,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两用林带为例,按现价计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创产值18.58元,投入产出比是1:18。如营造果树型防火林带,将林带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3、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营造阔叶防火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涮,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一些地方在行政区域交界和山林权属界线处建造生物防火林带,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此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同点烧防火线、开设生土带都是防止林火蔓延的主要措施,但与后者相比较,绿色防火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每开设1公里10米宽的阻隔带需占用1公顷有林地,全国目前38万公里需占用近40万公顷土地。二是节约投资。虽然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初期投入较大,但维护生物防火林带与维修“全光式”防火线相比,节省用工和经费,据了解,在防火线上种植木荷,4年后林带郁闭,每年维护1公顷防火林带需10个工,而维修1公顷防火线需67个工,对比节约57个工,按每个工20元计,每公顷可节约1140元,如果将目前全国的近40万公里机耕隔离带的一半改造成防火林带,每年仅维护经费一项即可减少支出超亿元。三是防止水土流失。防火线大多开设在山脊、山岗,这些地方一般坡度较大,长期去除地表植被,必将变成不毛之地,一遇暴雨,大部分土壤表土成被冲走,有的形成带沟、地槽,个别地段露出风化石。点烧防火线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偶尔还会造成跑火。营造防火林带则可避免上述弊端。
二、我国生物防火林带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防火阻火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只有2.94米,且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区甚至还是空白。根据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到建设期末,将建设林火阻隔带343万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188万公里,使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有阻隔带24.2米,其中林带13.2米,相于666公顷为一网格,不仅可以基本控制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测算,按规划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30亿元,减少水土流失1亿多万吨。
三、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营造的措施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长期受益的防火基础性设施,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形成网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步伐。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生物防火林带特有的防火效能和多种效益,提高广大林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林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作为造林绿化责任制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缓慢、达不到标准的地区,应进行通报批评;对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或弄虚作假的,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1)是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标准,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2)是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繁育以及防火树种优化配置和提高抗火性能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适用技术。
3)是建立优良树种、优良品种的种源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培育优质种苗。
4、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是建立完整的林带管理制度,加强林带动态管理。
2)是建立检查验收管护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是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完善政策,加快发展。
1)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