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企业职工奖罚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职工奖罚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职工奖罚条例

第1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66 ― 02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对人力进行科学的培训、组织和调配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一管理活动能够使人力和其所支配的物力应保持最佳的结合状态,调动人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滞后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企业的人事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两者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是指对人事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人事的重大决策在政府,企业在此问题上没有自;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原有人事管理内容的基础上,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人事的重大决策权在企业。但现在很多企业,依然只致力于企业人事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如何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训企业职工等并不重视,管理观念陈旧、僵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了管理手段的落后。停留在手写办公的状态,电脑、网络并没有普遍使用,即使用上了电脑,建立了人力资源信息库,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报表制作、员工档案、人事、工资、福利等方面,很少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人才招聘、岗位管理、教育培训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设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但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能给企业带了重大贡献的的员工不给予奖励,对于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不进行惩罚,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障碍。二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的培训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组织、有计划,统一安排进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培训活动由一些业务部门不定期地举行,而且举办方往往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三是缺乏有效的录用机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主观性,对于应聘人员的考核随意性较大,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后期发展。

(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熟悉

依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进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有些人力资本管理者对这些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甚至根本不了解,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例如,企业的招聘广告中包含“不招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招男生”等一些歧视性条款,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法律纠纷。再如,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对员工进行公示,否则不能作为管理员工的依据。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条款,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制定了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员工执行,一旦员工为此和企业发生矛盾,并以此将企业告上法庭时,败诉的肯定是企业。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错位

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助推企业发展的。但在我国,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却不能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与有效衔接,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没有助推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企业发展战略之外。有些企业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割裂开来,没有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吻合的人才储备、人才培训等内容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造成的。

(五)企业文化不能助力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理念、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融合功能和约束功能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很多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文化。但是,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缺少契合点,并没有将所提炼出来的企业文化用于引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联度低,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二、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对企业人才进行管理,在企业人才招聘、筛选、考核等方面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我们应该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手段。主要做法有:第一,学习和领会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精神实质。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主要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也取决于市场经济对此的要求,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了市场经济的精神实质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更新。第二,利用网络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要给每位人力资源管理者配备电脑,并对进行培训,使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并通过网络实现与外界的联系,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的人才招聘、岗位管理、教育培训等,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社会接轨。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

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它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企业职工劳动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我们应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主要做法有:第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企业职工的工作业绩与企业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奖罚分明,既要在精神上予以表扬,也要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效地激励企业职工工作的热情。第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是不断提升的,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也要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企业对其的技能培训。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第三,完善企业的录用机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中,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招聘规则,按照招聘规则考核应聘人员,对应聘人员做出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录用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员。

(三)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明确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我们应该使管理者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这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主要做法有:第一,让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学习并掌握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政,才不会损害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形象。第二,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在全社会的广泛宣传,可以增强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树立决策者的依法行政理念,推动了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四)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因为人是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任何企业的发展战略都是靠人去实现的,离开人,再好的发展战略都是一纸空文。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我们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合在一起。主要做法有:第一,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之一。企业发展战略有很多内容,如营销战略、品牌战略、投资战略、技术战略等,但这些战略究竟能实现多少,效果如何都取决于人。因此,人才战略必须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之一。第二,使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随企业的发展战略变化而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内容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必须进行调整。

(五)使企业文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助推器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能够营造企业和谐的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做法有:第一,提炼和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将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独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提炼出来,广泛宣传,在广大员工中形成共识,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营造和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第二,在企业文化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更加人性化,在决策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员工的利益,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有归属感,将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第三,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用企业文化去感召员工,而不是用强硬的、命令式的办法管理员工。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来讲十分重要,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断强大。

〔参考文献〕

〔1〕田炜常.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郭芳.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9).

〔3〕廖泉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2).

〔4〕杜方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向初探〔J〕.经济师,2010,(05).

第2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一、当前员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有一个常识,心情不好或心理不健康是很难做好工作的。目前员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其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在职场工作的员工,经常都要面临着淘汰出局、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一些流水线企业,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标准高,各种考核多,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容易对身心承受力造成重压,甚至积之成疾、聚之成患;有些企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容易造成员工心身疲惫,出现畏难情绪,而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

二是管理不善引发的逆反、隔阂心理问题。企业决策失误,奖罚不当,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好,会使员工产生失望、失信和对立等情绪。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生产一线工作重,责任大,员工一方面怕出事故影响企业声誉和自己的发展,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心理和麻痹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人为事故。

四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员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五是因情感与家庭导致的情绪问题。因感情、婚姻、家庭产生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张力迁移到日常工作中,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是影响员工压力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还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工会工作者要及时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将员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工会工作体系中去。

二、企业工会解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制度,调节员工的情商。

1、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工会在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中,既有监督职责也有管理职能,一方面在工会的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在推行职业安全健康和员工健康管理过程中,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对企业在员工健康管理的工作进行多方位的监督,促使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从而给予员工一定的健康保障。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有关企业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安全健康等有关规章制度,以及ISO9000、SA8000等体系中关于员工健康安全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有关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保障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推进。

2、定期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组织员工填写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和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员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情况,分析查找员工心理问题的原因,完善员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及早发现员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对较轻心理问题的员工通过交谈、疏导,帮助其重建认知,而对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进行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3、营造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一要要通过职代会等民主渠道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员工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切实提高员工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二是组建心理QQ群。启动QQ“心灵花园”,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条便捷、隐秘的倾诉通道,众多员工的垃圾情绪在与“心灵花园”的交流中得以化解。QQ群起到了疏导情绪、心理支持、心理援助的作用,在稳定队伍方面作用尤为突出。三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购买发放员工心理健康手册,帮助员工了解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技能和方法,掌握自我安慰法,自我解脱法、自我宣泄法、换位思考法等简便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及时克服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外出旅游、开展扶危帮困等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得到自我满足,这些都可以有效缓解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运动。让员工“迈开腿”,利用工作的间隙“见缝插针”,运用身边的器械行动起来,根据各自的爱好及身体素质,做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到外面去转转,回来后再想想,也许就觉得原先那些烦恼的确没什么“意思”。所以,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能使员工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养身心,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因此,工会要为员工创造发展业余爱好的各种条件,鼓励与要求员工,每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种以上的爱好。

第3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和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然而近期全国各地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不但造成重大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在社会上也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作为安全事故多发的土木工程施工行业,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吸取血的教训,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所有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 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和谐的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 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

1、安全宣传

土木工程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构造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建设系统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国家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等都要认真履行,把宣传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位,切实抓紧抓好。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命的关系,确保建筑业的发展健康稳步向前。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施工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主体,要重点学习和贯彻落实。要注重宣传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教育广大职工,把宣传的声势造的大大的,把宣传的氛围造的浓浓的,切实达到人人皆知的目的。

通过宣传,也可以树立安全管理靠大家的观念,单靠哪一家的力量都很难解决,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宣传,让全体人员明确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目标的落实和安全事故的遏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安全教育

为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加强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应侧重从安全教育的内容、课时、对象、方式和类型上几方面开展,在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项目部或企业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其实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面对的施工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有效的按照规定开展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安全觉悟和安全技术素质,增加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树立起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新观念,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工作中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实践中体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

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除了加强施工项目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意识之外,还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进行。为了避免突发事故的频繁发生,施工企业就应该根据工程的实施情况,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资金来确保工程的落实情况。

从制度上保障安全施工生产工作的落实,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并且定期对项目施工的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如对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做出明确的记录,记载下危险岗位、并且定期检查工作。并且施工班组每周自行组织一次安全活动的自评,企业的项目部对项目生产进行定期安全考核。

施工企业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为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对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科学规范。为此,施工企业对项目技术措施的安全工作应该在工程开工前。如对工程技术措施应该经常严格审批,在审批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实施。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动的情况,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应该与之相协调,也要跟着调整。并且参与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人员,应该对项目工程情况如施工方案、工程环境、实际运作等情况有着全面地了解,并且结合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安全政策来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这样能确保安全措施的针对性。在对大型的土木工程施工中,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应该更为全面更为具体,必须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并且要主要涵盖到其他分项工程的安全。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企业也应该严格安全生产程序。如在项目的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该对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措施的交底工作。如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出具相关的书面材料,并且对施工人员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当技术人员发现施工人员有违反技术措施的行为时,要给予及时地纠正。当发现施工人员出现技术错误时候立即进行修改和补充。为了确保这些安全的落实,施工企业应该把这些安全生产检查措施形成规章制度,要求企业员工严格遵守,这样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制度化。

同时施工企业也可以遵照具体施工开展的情况度,制定一套与安全技术措施相挂钩的奖罚制度,对严格遵守安全生产、严格安全检查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反之如有违反现象则进行惩罚。同时应该设立好安全生产监督岗位,并且派人进行专门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当发现在工程开展中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因素,就要及时进行分析检查并立即做出处理,这样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的现实可行性。

由于土木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为影响工程安全的因素也比较多。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来意想不到的,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这些突如其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3、对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

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土木施工是否安全的关键,要把施工现场没用的材料和设备及时进行处理。施工需要的材料要秩序井然地堆放在角落,保持施工道路的畅通。对于施工工地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废弃的材料等物品都要叫人及时处理,做到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对于一些危险设备、施工用电的使用一定要经过安全主管部门审批,这是对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只有审核合格了才能投入使用,施工人员对这些危险性比较高的设备更要小心防护,不得轻易靠近,永远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

4、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要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要坚持目标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全员管理;坚持持续改进;坚持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同时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安全监管职责,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落实整改措施。

5、作好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危险源的确定一般考虑因素有:一是容易发生重大人身、设备、爆破、洪水、塌方、高边坡、滑坡危害等;二是作业环境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三是具有一定的事故频率和严重度、作业密度高和潜在危险性大。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民用爆破器材管理与使用、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地下涌水、有毒有害气体、高空作业、高切坡、深开挖等易滑坡及塌方危险地质段、施工脚手架、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等。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要准确才能有效地制定针

对危险所采取的相应的技术措施和防护方法。危险源一经确定, 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工作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志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危险源区域内的安全警示标志, 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危险源的撤离和消号必须在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才能实施。

土木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管理工程,时代在不断进步,科学也在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但事故却也不断发生,对安全管理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控制,把危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我们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骏驰,王希文. 关于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浅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3)

[2] 朱思武.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4)

[3] 郝恩武. 浅析对提高工程工序质量控制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05)

[4] 邱金明. 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J]. 科技资讯. 2008(34)

第4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平安建设活动的总体部署,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明确目标,奋力拼搏,不断把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推向深入,为实现我区“创建和谐平安”的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12年的工作目标是:着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事故伤亡人数,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力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和亿元GDP死亡率等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解决好由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社会矛盾,杜绝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平安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安全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以及“行业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细化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办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督查、考核和奖罚等各项措施。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一是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营造一种“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浓厚氛围。二是以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负责人、特殊工种为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资质培训,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大力推进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工程,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等方式,保质保量地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水平。

(三)抓好专项整治和隐患整改,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继续深入开展危化、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学校、旅游、农机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巩固、抓深化、抓提高,对存在较多漏洞和死角、事故仍然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二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检查与工作落实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监管漏洞,尽早整改。三是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予以严厉处罚;对造成伤亡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坚持按事故查处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惩处有关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五)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打牢安全监管基石。一是建立健全区、乡镇、企业三级监管网络,进一步规范基层安全监管制度。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建档、跟踪督促、整改销案等监管机制,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配备安全监管装备,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鼓励、引导、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和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落实安全措施,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

(六)发挥联合执法作用,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协调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联合执法,各司其职、共同监管。监管工作中,要求各部门努力做到监管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注重源头管理和过程监控,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提高事故综合防范能力。

(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安全监管有效实施。一是坚持安全生产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年终安全生产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乡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立督查通报制。根据区政府安委会下达的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定期进行督查,对工作不落实和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部门给予通报。三是建立举报制,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调动全社会关注安全、关心安全的积极性。

第5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是指事业单位法人在依法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社会服务中,诚实守信评价机制的构建。反映事业单位法人内在素质的高低和外在形象的好坏。评价体系通常是指人们在哪些方面对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进行评价。也就是解决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的问题。

一、构建科学的法人诚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诚信建设评价的核心,首先是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就是导向,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引导事业单位法人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评价设计失当,就会造成片面的“唯利是图”,甚至对社会、对服务对象产生严重“失信”的情况。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科学设计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2、履职情况;

3、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情况;

4、可持续发展状况;

5、公共服务水平;

6、社会和谐稳定情况;

7、降低服务成本,勤政廉政建设等情况。

在实践中,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上,既注重了评价其开展业务活动的成绩,也注重了评价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绩;既注重了经济指标,又注重了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既注重了当前发展,又注重了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诚信指标,更要重视举报和失信的社会反映。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事业单位法人开展业务活动和社会服务的效果。

二、构建开放的事业单位法人诚信评价体系

开展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评价工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方法,解决怎么评的问题。

1、依法测评法人诚信

依法测评法人诚信,就是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牵头,以年检年审为平台,按照《条例》和《细则》规定,在每年的1月1日到至3月30日,对事业单位法人送到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分析报告,依照法定时间、法定程序、法定内容进行检审。而不是满足于收个表,盖个章,贴个花,整个档。以避免检审流于形式,走过场。每年年检结束后,登记管理机关要客观、公正地逐一综合各评价体系的情况,对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登记管理机关测评的分数占测评总分的70%比较合理。

2、社会测评法人诚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对事业单位法人诚信情况的测评。参与人员一般有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站所负责人、企业职工、普通群众等。既测评反映事业单位相对稳定特征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基础信息指标,又测评反映事业单位动态特征的业务活动和社会服务行为指标。既测评来自相关管理部门的指标内容,又测评来自社会的参照指标内容。测评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网上评议等形式进行。由测评对象对被测评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以及社会形象等18个指标,分别打分。今年5月,__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聘请了40名监督员,对全市418家事业单位进行了一次测评,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许多被考核单位认为,要群众评估说好,就必须对群众负责任,眼睛向下,真正做到诚信待民。

3、上门测评法人诚信

上门测评法人诚信,就是登记管理机关会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深入基层督查,主要是检审在机关检审不到的内容。如到监督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法人涉及诉讼的情况,到、环境优化办、公、检、法、司和服务单位了解社会投诉情况。通过督查,发现事业单位法人送检时看不到的问题,有利于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的情况。

4、综合测评法人诚信

综合测评法人诚信,就是主管部门在年初制订本系统目标管理考核时,将事业单位法人诚信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事业单位法人在主管部门签订责任状时,一起签订诚信建设责任状;在半年工作讲评时,一起讲评诚信建设;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时,将诚信建设情况与其他工作一起验收,一起交帐,一起兑现奖罚。有利于克服原来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诚信指标,重主观评价轻客观标准的问题。

通过依法测评、社会测评、部门测评、综合测评,从而构建开放的事业单位法人诚信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三、构建严密的诚信建设评价责任体系

第6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一、当前企业管理基本情况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兴企之本。近几年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我们把强化企业管理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强化企业管理,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相继开展了“学邯钢、学吉化、学石纸”、“转抓练增”、“学吉林化纤”、“三改一加强”、“科学管理、从严治厂”、“四学一创”等活动,企业转机建制步伐加快,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到去年年末,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社会贡献率比年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资产负债率下降,产品产销率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次。通过探索实践,创造了不同的改革与管理模式。力源药业学习许继集团经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协调推进,不断激发企业的成功之路。华康药业利用灵活的经营优势,艰苦创业、求实苦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福敦木业从严治厂、封闭式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规模效益连年扩大提高。东北亚药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对企业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实施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相结合,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其它企业也因企制宜,立足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了各自的改革与管理模式。这些经验为强化全市工业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和遵循,在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我市企业管理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入世挑战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大多数企业在科学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和不足,管理落后,管理粗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现:一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核心是内部改革不到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严。有不少转制企业在形式上遵循法律要求,设立了股东会、董事和监事会等机构,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的问题。股东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凌驾于股东会之上,股东会权力虚置,股东大会往往走过场,股东会很难形成对董事会的制衡;有的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有其形,无其实,未能发挥统一决策作用;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力的过分集中;监事会软弱乏力,监督职能不能有效落实。由于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企业机制不活,经营乏力,管理松驰。二是内部管理失控。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侧重抓市场、抓营销、抓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却放松和忽视了内部管理。一些企业传统的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现场管理好的经验做法丢失。有章不究、无章可循的问题较多,管理滑坡严重;一些企业管理滞后于改革。新的管理制度、办法没有及时建立,仍沿用“家长制”;一些企业专业管理失控,跑冒滴漏严重,给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造成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借改制转轨之机,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侵吞国家财产,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三是企业家队伍后继乏人。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管理水平取决于经营者的能力素质。选准一个好的经营者,就能救活一个企业。力源药业的起死回生和发展壮大,最关键、最核心的就选对了经营者。当前企业管理落后,虽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但根本的是经营者素质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缺少有才能的人。一些经营者不懂经营,不善管理,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靠家族、靠朋友来管理,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长期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实现企业脱困的当务之急。四是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在程序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来并规范运作,还需要经营管理者在思想上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经营者所缺乏的,改制后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多为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虽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些现代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但其思想深处,计划经济、行政指令等仍根深蒂固,自觉或不自觉仍用原来的方式方法管理企业,很难摆脱管理落后的被动局面。

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要突出解决管理落后、管理粗放的问题。按照省、州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加强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贯彻落实从严治企方针,苦练管理内功。从严管理在我国工业企业有优良传统,大庆人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和吉林化纤厂的从严管理始终是所有企业学习的榜样。企业为脱困、发展,接受入世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强化管理,必须坚持高标准,在严字上下功夫。从严管理要做到“四严”,即:严格规章,严肃纪律,严细考核,严明奖惩,把从严治企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严格规章,就是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的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并按岗位分解,落实到人头,成为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严肃纪律,主要解决制度、标准的执行和遵守问题。在企业内部从董事长到普通职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一例外。每个员工都有自觉执行制度的义务,又要行使监督别人执行和遵守的权利。特别是企业经营者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靠人格力量和过硬的能力业绩,树立在企业的领导、管理权威。严细考核,严明奖惩,就是狠抓落实、功过分明。考核是奖惩的基础和依据。专职考核与民主监督要有机结合,这样做,考核结果就真实、在些基础上的奖惩就令人折服。“四严”全面落实,就能严出队伍,严出作风,严出形象,严出效益。现在许多企业就是严不起来,症结有两点,一个是管人的人没有把自己先管好,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特别是有把柄在别人手中的经营者或“软懒散”的班子,即不敢管,也管不好。另一个是思想工作不到位,领导干部的从严管理行为没有被职工接受,没有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经营者和一班人要学习付万才,像付万才那样敢于从严管理,兢兢业业地搞好社会主义企业。

第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只有狠抓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化企业管理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是抓好信息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要抓好信息管理。信息和信息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的第一环节,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必须高度重视。要建立运转灵活的信息传递机制,把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利用信息作为全市各级部门的主要工作来抓,形成履盖所属各单位的信息网络。要延伸触角,多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信息利用价值。要紧紧抓住信息瞬息万变的特点,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获取,领先一步发掘其价值,及时制定或修改有关的战略决策,以此占得先机,夺得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二要抓好战略管理。规避经营投资风险,追求效益最大化,迅速发展自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运用好某种战略,未雨绸缪,适时地运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避开风险,把握住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机遇,谁就主动,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抓好战略管理,核心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要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在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相关法规指导下,研究国际、国内市场趋向和产业现状,依托我市结构调整重点和产业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来制订发展规划或决策事项。要对决策事项与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详细比较利弊,最终决定取舍。要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搞“一言堂”和“长官意志”,坚决杜绝“心中无数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错误做法。要加强对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评估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减少和避免因决策偏差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三要抓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如产品设计的好坏、生产工艺的难易程度、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多少、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等利用情况、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人、财、物组织的是否合理,产、供、销是否平衡,最终都反映在产品的成本上。产品的成本控制得当,可直接增加利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抓好成本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作文章,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效率,衔接好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目标成本真正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群策群力降成本。要对照同行业最好水平找差距、挖潜力,在降低消耗和费用上下功夫。注意找准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组织攻坚,改进工艺,调整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要学习亚星的购销比价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购销环节成本。要坚决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与奖罚直接挂钩,不要放空炮或搞下不为例。要建立成本分析制度,坚持月度分析和考核,把握成本变动趋势和特点,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成本管理。

四要抓好财务管理。当前,企业资金占压结构不合理和资金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充分暴露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很多,如产销失衡形成的产成品积压,盲目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简单扩能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赤字搞福利,亏损蚕食企业资金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如投资论证制度、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存货资金控制制度、财产物资清查制度等,这是企业防止随意决策、加快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和避免发生潜亏的有效保证。加强财务管理要切实编好用好企业的“三张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编制“三张表”一定要求真、求实,不要弄虚作假、东躲、东挂西挂。要严格执行《会计法》对违反财经纪律、在财务上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要抓好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职工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程度的综合体现。精湛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当前,要继续推进并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千方百计稳定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要加快贯彻系统标准和体系认证,做到机构健全,网络配套,目标明确。要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特别要注意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格对计量设备的定期检定,提高质量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保证质量检验部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企业要以生产名牌产品为已任,以质量作为名牌的立足之本,积极创造名牌,扩展名牌。对现有名牌要加大宣传,加强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建立以质量否决权为前提的质量考核体系,将质量目标分解到班组、岗位和人头,并严格考核落实,促进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建立起必要的激励机制,这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去年,力源药业学习许继集团经验,在落实三项制度改革中实行“三条死亡线”做法,收到明显效果。但目前我市仍有一些企业还是不敢碰硬,长期以来形成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冗员过多,分配拉不开档次等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的问题并没有受到根本触及,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出来,企业仍然在困境中挣扎。不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很难摆脱困境。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工业企业都深入学习力源药业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在改革用工制度上,要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要求,依据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确定的岗位和编制,实行竞争上岗。一部分富余人员在厂内待业培训,形成内部市场,岗位轮换,始终保持竞争的压力,一部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聘,动态管理,比例汰制,淘汰率不低于。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要充分行使企业的自,打破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状。可以实行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也可以实行其他分配形式。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形式,都要增加活工资的比例,争取达到以上,增强激励作用。为了稳定企业的人才,企业在改制中,可采取技术入股,奖励期(股)权、骨干持股、年薪制等分配奖励形式。经济效益较好、职工工资水平较高的企业,职工工资可以与社会上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接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企业加强管理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成为“四自一独”的法人实体,《转机条例》赋予了企业项经营自,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企分开,随着出资人制度的逐步建立,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为适应这种新情况、新变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府推进企业管理工作,具体应抓好五件事:

第一,抓领导。选好经营者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市场机制择人结合起来,配好领导班子,必要时要宁舍一批局长,也要造就一批厂长。把一些年富力强,政治、业务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副局级以上领导选拔到企业的领导岗位。企业的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又要具有股东、职工认可的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企业管理落后,主要的问题是经营者的素质不高。我们抓管理要抓住关键,核心是调整配备的企业的班子关键是选好配强班长。对困难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者的产生,不要只搞委派制一种形式,可以采取一些大胆的改革措施。如引入竞争机制到社会上公开招聘,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公开选举产生。要有计划的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教育,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完善对经营者行之有效的约束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把企业的经营绩效同经营者的收益挂钩,提高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将产值超千万、利润超百万的企业经营者纳入常委管理范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重视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企业家。

第二,抓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乡镇领导、经济主管部门领导要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带有典型性、先进性、导向性的经验,指导企业走“三改一加强”的路子。新形势下各乡镇及经济主管部门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承担指导责任,要督促企业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有关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引导企业合理选择市场定位,调整结构,确定和实施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政府通过组织开展“转抓增练”、“四学一创”等活动,引导企业自觉加强内部管理。还要通过对企业的效绩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抓扶持。为企业提供扶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政策空间,及时把握机遇,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针对企业的特殊情况还可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实行“一厂一策”。要结合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继续抓好治乱减负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和惩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把企业的交费负担降下来,继续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抓服务。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搞好直接服务,比如让企业参加由政府组织的产需衔接、工商衔接,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对于企业开拓市场、招商引资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计经贸委、外经贸局要加强经贸信息网建设,及时向企业市场供求和经济政策信息,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帮助。二要搞好间接服务,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技术支持,咨询诊断,经贸合作,培训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特别要加强对经营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国家有关政策,交流管理经验,拓宽思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整顿中介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整顿服务收费标准,确保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第7篇:企业职工奖罚条例范文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配电零售企业,电力市场营销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随着电力企业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和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网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举措的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供电企业也不例外。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费回收、开拓电力市场、搞好优质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关键。“电力销售不旺,窃电现象不止,欠资居高不下”的现象,已危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据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权威消息称,全国电费总欠费数字已将突破260亿大关。从国电公司对五大区域公司和省公司的考核有三大指标,均价、线损和电费回收,实质上前两项都是虚的,关键在于第三项电费回收上,这是个硬性财务指标。去年江苏省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缺电严重,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电费回风险是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首要风险。

一、电力客户欠费风险

电费管理是一项严格的相互牵制的科学管理,受财经制度的约束,它是发、供、用整个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如不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将导致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或停滞,使电力企业生产受阻而影响安全发、供电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要为客户垫付一大笔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最终使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受到很大损失。

(一)、目前客户欠费的特点:

1、客户欠费是一个各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在欠费客户中既有困难企业,也有效益良好的行业和国家财政开支的政府机构部门;

2、欠费比重较大的多为工业用户。这类客户用电量相对较大,一但欠费相对比较严重;

3、欠电费数额较大的客户普遍经营状况较差,欠费极有可能造成呆、坏帐;

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年必有一批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造成欠费;

5、一时期,随着国家对高耗能企业采取的电价政策,极有可能使一些不成规模小钢铁厂关门、倒闭,影响电费回收;

6、随着城乡用电同价和一户一表的实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欠费比例不断上升。欠费金额虽然比例较小,但户次相应增多;

7、居民因搬迁而引起的欠费无法追回,形成死帐。

(二)、电费风险分析:

内部影响分析:

1、少部分抄表人员责任心不强,抄表不到位,形成客户电能表积累电量,待发行时,客户不予认可,拒绝交纳;

2、对抄回的电量进行复核、计算时,对电量异常、过大等情况在复核时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差错电量出现,拒绝交纳;

3、电费实行统一帐户(工行),客户若跨行交费在资金交换的时间上和灵活性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有时会形成月末不能及时入帐的情况发生;

4、100kva及以上用户按期划拨电费执行不力,多数用户在月底一次缴清,致使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甚至破产、倒闭用户的呆帐金额增加;

5、依法收费的运用上,我们虽然与每一位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但并非每一用电客户专门就电费问题签订电费协议,从而使一些如定金、保证、资产抵押等有效的防范措施得不到灵活运用;

6、营销基础管理工作做的不扎实,如搜集客户基本信息和了解生产情况工作做得不细致,对一些客户的用电性质、用电状况不能了如指掌,尤其是一些租房营业户,经营几个月后溜之大吉,形成呆帐,电费不能及时回收;

7、控制电费回收的新技术、新装备运行不稳定,有电卡表出现故障或人为因素采用其他方式使电卡表运行方式设置错误,起不到预付费作用的情况发生。如杨学江户,安装卡表后,未将卡表设置为预付费状态,买电700元,结算电费时为2000多元,经过催收客户勉强交纳,但运行状态仍然未进行及时调整,又发生电费近5000元。如果说第一次装表人员在安装卡表初期业务技能水平较低,掌握的技术不全面,致使卡表准状态没能调整好,但经催收后又忽略了这个环节,造成再一次欠费,就说明我们在电费回收的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加大了电费的风险;

8、业扩流程的部分环节不流畅,传票超期运转,造成少量用户无法按时抄表,待一次录入发行电量时,客户难以接受,拒交;

9、居民客户电费实行“买断制”也存在电费风险,一些客户恶意欠缴电费,经“买断”催收时,对我们所持有的电费票据不予承认,甚至还出现要挟、恐吓等形势拒交。

外部环境影响:

1、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困企业转制、倒闭破产企业不断增加,但由于尚未形成法制、规范的回收环境,真假破产企业难以区分,加大了电费回收的风险。如新沂印刷厂,该户于04年5月宣布破产并进行破产公告,造成04年5月电费和6月表内电量发行电费无法收回,欠费金额为3863.25元。其实该户近两年来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人员包袱重,产品无特色,生产经营一直比较困难,但由于其生产量小,用电量较少,电费经多次催收基本可以按期支付,关于要破产的问题,我们一直不为所知,直致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我们才发现该户欠费。作为我们抄表催费人员往往因为客户的交费信誉还可以,而忽视了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不了解他们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关注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动态,掌握企业关、停、并、转方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电费催收措施,就完全可以减少电费欠费的形成。

2、今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电价调整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高耗能的钢铁生产行业冲击较大。从去年至今,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一些小型钢铁盲目上马,目前已有40多家,他们生产的产品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低劣,原来依靠分时电价政策获取大量利润。随着电价的调整。增加了生产成本,再加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利润空间大大降低,随时都有关、停的可能性,极有可能产生欠费。

3、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带来电费风险。如城市规划建设影响,拆迁地区不断增加,又部分拆迁客户故意在拆迁前多用电,待拆迁时一走了之,又如新上商品房客户装修进行1至2个月用电后,未能及时交纳,房屋空置,也形成欠费。

4、受法律法规约束,形成电费风险。《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客户逾期未交付电费的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缴仍未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电。根据这一规定,使我们在对用户采取有效措施上,增加了时间上的风险。

(三)、当前已采取的防范电费风险的措施

1、领导重视,对电力营销工作,尤其是电费回收工作,能够早抓早落实。对电费回收工作进行过程控制,在从业扩到电费回收的每个环节实施动态管理。

2、用管所加快了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将电费回收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按照《综合考核办法》对电费回收的问题进行严格考核,推行电费“买断制”,确保完成电费回收100%。

3、加强和改进电费抄、核、收管理工作,定期对抄表员进行抄表区域轮换,及时发现电量隐瞒、抄表错误等非正常现象,将风险降低。今年3月份通过对抄表员的调换,发现了不少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处理。

4、加强了欠费客户信息的收集。对经常欠费的居民客户收集电话号码,建立信用等级,及时进行友情提醒,并将这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到每一位客户。对其他的欠费客户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建立电费回收快速反映机制,做到闻风而动,及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回收措施。

5、加强营销稽查职能。对超周期传票、延期抄表、电费差错等问题,严格考核,杜绝管理漏洞,增强员工责任心,减少重大差错的发生,降低电费风险。

6、对新立用户在签订《供用电合同》的同时,依据《合同法》收取相应的定金或办理担保,2004年我们共收取电费定金200万元。

7、2004年以来,对城区新装低压动力用户全部安装了电卡表,对一些经常催缴的客户逐步为其更换了电卡表。从实践证明,使用电卡表可以有效规避电费风险。

8、严格执行大工业三四三缴费。对执行不到位的用户,在目前电力紧缺的情况下,果断采取措施进行现电,促其缴纳。目前,我们大工业用户的电费缴纳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下一步我们准备对100kva及以上用户实行分次划拨,尽量降低电费风险。

9、对拆迁用户欠费问题与政府拆迁部门达成协议,由政府或开发商统一支付,否则不予办理用电手续。通过这种方式,已回收拆迁欠费13000元。

10、针对我市新上的40多家小钢铁行业,各供电所专门抽调专人负责,采用安装预付费系统,或付定金、缩短电费结算周期、定期或突击检查等方式,预防客户欠费形成呆坏账。

11、严格违约金制度。违约金具有法定性质,要坚持使用。从2003年4月新系统运用以来,我们按照营销系统要求及时收取违约金。一方面欠费客户迫于违约金的压力而改变了缴费的态度,及时调整了缴费日期,降低了欠费风险;另一方面为我们营业外收入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12、通过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电费回收环境。多年以来,我们每月25-30日,定期在电视台缴费公告,提高人们及时缴费的意识,居民客户当月30日前缴费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50%提高到75%。必要时,我们将一些欠费客户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之为维护自身声誉而尽快缴费。

13、以优质服务促进和强化电费回收工作。例如:利用技术措施提高客户的功率因数,变罚为奖;宣传电价政策,鼓励客户发挥价格经济杠杆作用,降低电费成本等。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了企业支付电费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了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对策

目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完善技术手段。继续推广使用电卡表,并加强其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使客户接受并乐于使用,从而转变用电观念。另外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防止因质量和其他非人为因素造成“卡表不动作”的现象发生。

2、加强风险管理。电力营销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好电力销售、电费回收的经营目标和供电服务目标。要加强电费风险管理与研究,对电费回收工作面临的欠费结构、资金流转、呆坏账增加等风险进行分析,要加强对电力销售市场的分析研究,掌握客户的用电结构,定期对电费欠费回收的典型案例召开分析交流会,总结经验。

3、依法回收电费。严格依法签订供用电合同,是化小风险的主要措施,是防范电费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规范《供用电合同》条款,可以在合同中明确交付的定金,明确电费缴纳违约处罚条款,对长期欠费户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在有效的追诉期内向法院提讼,依靠强有力的法院判决,保证电费回收,规避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供电企业在运用法律回收电费时,自身的各种行为也要符合法定的程序,避免与客户产生争议,甚至成为被告。我们要积极探索担保手段在供用电合同中的运用。取消电费保证金为部分恶意逃避电费的客户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供电企业失去了相应的制约手段。我们可以依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建议以预付表担保抵押、质押等方式,建立新的电费保证制度,并作为《供用电合同》的附件。

4、取得政府协助。供电企业应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对催缴电费的支持和理解。例如针对破产、倒闭企业的电费问题,我们要与政府破产清算小组建立长期合作沟通关系,认真防范濒临破产企业、关停企业的电费风险,定期向他们了解、关注企业动态,破产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进入回收程序,尽量减少电费风险。

5、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优化电费回收环境。我们要积极推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缴费情况、缴费能力、经济实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益、发展前景和社会信用等信息纳入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采用限时缓缴、停电催缴、电费预缴等办法,在客户办理用电业务时,可以考虑优先安排信用高的客户;在电力负荷紧张时,可以优先保证信誉高的客户正常用电。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可能欠费或正在实施欠费的用电企业,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欠费事后清缴的难度和呆坏账的产生。

6、完善涉及电费收缴的法律法规。《电力法》在约束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电费缴纳方面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规定供电企业对欠费客户采取停限电措施时,必须在欠费三十天以上并经多次催交无效的方可进行。这在客观上方便了个别客户的恶意欠费,增加了风险。又如,违约金的问题。居民客户违约金比例较低,有些客户甚至愿意支付违约金而不按期缴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电力法》修改中,增加鼓励客户采取预付费方式用电等条款。

二、电力市场风险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即销售环节,是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渠道。抓住了市场就是抓住了效益,也就抓住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经济环境看,国家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我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市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这为电力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从经营发展环境看,国际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双稳健”政策,推行分类电价,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的要求日益严格,这些必将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自售电量和电价两方面。

(一)、当前电力市场特点

1、2004年我市供电量为10.01亿千瓦时,增幅为57.4%,但是用电结构十分不合理。工业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之首。尤为突出的是化肥生产行业,其用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28.57%。其突出特点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执行电价低,利润小。

2、04年电量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能耗企业迅速向苏北地区转移,这些行业用电比例为25%左右。受国家宏观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影响,随时的关停对电力销售影响较大。

3、与大城市相比,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比例太小,大有潜力可挖。

4、受国家大市场的牵动,国家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小型工业亏损企业不断增加,

5、购电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不能因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虽然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而利润增加却很少。

(二)、电力市场风险分析

1、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电力缺乏竞争力,造成客户流失电力。作为环保型能源,缺乏其他一次能源灵活的竞争手段。国家制定的过高电价,使客户选择了其他能源。不少客户自备柴油发电机组自用自发;农村流动式柴油机粮食加工设备的出现和盛行;煤气进入家庭的普及以及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都影响了电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2、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县级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电价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

3、部分地区因电网建设资金短缺,电网的配套工程上不去;有的地段因商业密集,负荷集中,人口稠密,虽有变电站和电源,但早已满负载或超负荷运行,市政部门无法再安排增加变电站用地和线路走廊;又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加以改造,经常出现超负荷烧保险丝的现象等。电网的“瓶颈效应”使部分新的用户无法及时用上电,也使相当部分的老用户有电用却用不足,其效果不仅影响投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电力的营销量。

4、用电结构的不合理将造成电力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培育的新的增长点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流失。

5、整体服务水平还不高。这些年来通过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服务意识有了提高,但服务方式和项目远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垄断造成的“门难进,脸难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距离“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方针要求还存在差距,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需要。

6、市场营销是一项长期的、统一规划的战略,由于目前在市场处于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目标市场的定位、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缺乏长期的、统一规划的战略指导,市场营销工作基本还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应付”的局面。

(三)、防范风险的对策

随着社会对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份额也必然会越来越大。其实电力市场有还是有许多空档的,是“卖不掉”与“买不到”和“买不起”同时并存的市场。供电企业应根据各自供电区的具体情况,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战略,降低电力市场风险,开拓电力市场。

1、把解决用电“卡脖子”作为扩大电力市场的重中之重来抓。将电力建设的重点优先放在建设主网、优化配网、改造农网上,这是拓展电力销售市场的一个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加快电网建设,消除“瓶颈效应”做好电力营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使电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不但要认真改善原有电网,消除“瓶颈效应”,而且要按照发展的需要做好电网的发展规划。电网建设涉及征用土地和建设资金问题,但关键还是资金问题。目前,电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有两条:其一是电力建设资金用以电网建设为主;其二是向银行贷款筹资建设电网。

2、实施营销创新战略。营销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电企业要走出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良的营销环境,必须不断地进行营销创新。一是在观念上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思想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轨道上来。要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一切围绕市场转,全心全意为客户。二是要抓住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和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用电大市场;盯紧国家重点发展的铁路、公路、住宅建设等产业,将是产生新的用电增长点的大市场;开拓好城乡居民生活、农村、三产等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前景广阔的大市场;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工程的实施,提高电能在中团能耗中的占有率。要加强与电方经济主管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参加政府投资洽谈会,积极促进地方招商引资,主动赢得电力市场。三是深化“绿色通道”工程管理,完善大客户经理制度,加强与电力客户沟通,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实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针对客户特点,制定特定流程,有效缩短业扩报装周期。积极做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挂钩结队,跟踪服务,促成项目尽早投产。

3、电力消费的主攻方向放在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上。我国工业用电所占的用电比例一直在70%左右,而发达国家工业用电所占用电比例仅为36%-51%之间。可见,今后我国工业用电所占用电比例必然呈稳定下降趋势。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例由7.5%迅猛上升到18%,但距发达国家26.9%-34%这一比例还相差甚远。发达国家商业用电比重为25%-30%左右,而我国只有10%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1/3。从比较中可知,若具备良好的用电环境,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将呈最旺盛的上升势头,将成为今后电力销售最亮的增长点。

4、城乡市场同步开拓。长期以来,供电部门重城市用电,轻农村用电;重工业用电,轻农业用电;重城市居民用电,轻农村农民用电。造成了电力市场发育不健全。事实证明,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有着潜力巨大的用电市场,随着“两网”建设与改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力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增长点。我们对城乡电力市场的开拓,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同步开拓的一体化战略,以满足全体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5、加快用户工程进度,做好用电售后服务。所有申请用电的用户都希望能早日用上电,所有已用电的用户都希望所用的电能质量是优质的和连续不断的(即不停电),这正与电力营销部门企盼增加营销电量的愿望一致。因此,电力营销部门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用电手续的办理和工程建设的速度,争分夺秒地使用户早日用上电。同时,保证所有已建立供需关系的用户用电的安全和可靠,加强对设备线路的巡查维护,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使用户满意。

三、窃电与线损管理风险

线损率是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全面衡量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着一个供电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反映着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窃电已经成为电网供电企业效益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线损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一)、营销管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

1、营业管理损失:它包括用户违章用电或窃电:抄表时的漏抄、错抄:功率因数过低:营业核算失误:倍率差错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

2、计量技术管理损失:它包括计量装置的误差或误接线(表计和互感器不按规定的周期校验、轮换、竣工验收时对用电计量装置检查不细):用电计量装置产品不合格或用做校验的标准表超出允许误差范围而导致一部分经校验后的电能表超误差运行;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不符合规程要求;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电压损失超出允许范围等所造成的计量损失。

3、其他管理损失:它包括在农业的不用电季节,农业配变的空、轻载运行;补偿电容器的投退不及时;配电变压器不能根据季节性负荷的变化进行电压档位的调整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

(二)、降低线损管理风险的对策

1、加强营销管理,积极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大力开展降损增效。一是继续做好普及《电力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电力法》和反窃电的重大意义;二是继续开展反窃电专项斗争,积极采用各种稽查手段和方法,严厉打击窃电行为,抓住典型案例,除按规定足额进行处罚外,还要联系新闻单位进行社会曝光;窃电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惩处;三是从计量装置和配电设施上堵塞窃电的漏洞。这不仅包括加强对电能表下户线和电力计量装置的监督和管理,还要强化对电能计量装置防窃电方面的研究,想方设法彻底堵塞窃电的漏洞;四是加强对用电户配电设备的巡视检查管理。作为供电企业职工都有防窃电反窃电的责任。尤其供电企业内部的用电监察、装表接电、抄表收费等从事用电管理的人员,都要自觉肩负起维护电力企业正当利益的责任;

2、抓好抄、核、收工作:一是加强对抄、核、收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抄表及时准确,核算细致无误,杜绝错抄、漏抄、错算现象。分析异常,查明原因。二是定期开展营业普查,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通过处理查出的问题,也对职工和用户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三是实行线损指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制。通过“分块、按片、论条、对台”逐级实施指标考核,就能把线损管理落实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供电企业降损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

3、加强计量装置管理。要严把计量标准表的核验关,增加校表次数,提高校表质量。要规范施工工艺,定期开展现场校验,降低计量技术损失。

四、服务风险

优质服务已经成为供电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优质是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动。随着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用电营销的服务工作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更是谋求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电力商品的价值构成与电力行业的价值链中,产品的价值是由发电企业创造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则是商业化运营过程中由供电企业来创造。换句话说,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其提供的价值就是服务。由于电力商品是同质的,在电力商品的交易过程中,电力营销过程中惟一能创造价值差异的就是服务。事实上,国内电力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其差异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服务水平和因此带来的市场连锁反应上。因此,提高服务水平,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1、大力开展优质服务,使企业形象可亲可信。由于用户对近年来电力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甚了解,因此主动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就成为大力开拓电力市场的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力求以“笑脸、悦声、美好的形象”使电力这个产品尽快成为顾客心中可亲、可信、好用、便宜的产品。从3年前的“社会看电力”、2004年的“电力服务沿江行”,到05年的“真诚服务在电力”,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表明电力公司在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电力服务品牌等方面,思路越来越清晰,举措越来越新颖,服务越来越实在。

2、全力营造“大服务”氛围,形成优质服务的合力。全局在服务工作中要树立“后勤围着生产转、生产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客户转”的服务体系。

3、大力推行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优质服务是企业生命线”、“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我们永远有不足,服务永远无止境融入到国网公司“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中。自觉把客户需求作为第一要求,把客户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为客户提高优质、高效服务。

4、从客户最急、最难、最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根据客户需求实施服务举措,塑造服务品牌形象。要畅通“绿色供电通道”,积极建立客户关系体系,大力推行vip客户管理制度,推广建立“电力vip客户俱乐部”,针对电卡表售电开通“24小时自动售电业务”,继开通“95598”电力服务热线后,完善“网上客服中心”,推出网上咨询、报修、用电业务办理等。

5、全“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程序管理和细节控制,对业扩工程的环节进行督促、监督和跟踪考核,严格兑现送电承诺时间。

6、继续加强供电服务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学习《供电服务规范》、《城市供电营业规范化窗口标准》和《城市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标准》为重点的“服务要规范,满意在供电”活动,加大对供电营业厅和“95598”客服中心等窗口人员执行服务行为规范的考核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