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3-02
1.前言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的基本目的,合理的带领学生根据课文案例的需求进行评价、讨论以及研究等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知识获取等要求[1]。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以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且将培养与塑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资料得知,案例教学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以及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1合理的呈现案例,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激发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合理的将案例呈现,确保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2]。例如,在学习《加强宏观调控》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我国市场宏观调控的意义、宏观调控的具体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等进行理解,学生在基本了解“宏观”调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目前市场出现的涨价风潮作为主要例子,让学生对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亲身感受。使学生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对社会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观察,教师根据学生了解该章节内容的程度,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全面展现。同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1)什么原因导致物价出现疯狂增涨的情况,商家对物价进行炒作有什么意义?(2)政府与党对通货膨胀颁布的相关调控正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案列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兴趣,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该章节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发现社会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缺陷,社会市场经济在调节资源的工作中具有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等缺点,教师可以将较为典型、真实的案列在学生面前展示,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认真的讨论、分析以及思考,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得到加深,对学生解决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帮助。
2.2带领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习,采取综合分析现实以及案例等方式,深入带领学生探究相关知识。例如,根据上述例子,让学生思考采用何种措施才可以将社会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全面克服,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国家调控效果与调控政策相互结合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结论。由于课文中讲述国家通过宏观的方式进行调控与社会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进行全面理解,并且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对于调控手段、调控目标等进行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在国家宏观调控章节的学习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结合现实生活与书本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理论知识对社会上复杂多样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大的收获,且深刻的理解课文中所学的知识[3]。
2.3开拓思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并且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与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关注,让学生预测国家下一步计划采用怎样的策略对经济进行调节。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对时事进行全面关注,进一步研究政治知识,通过相关的知识将问题解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社会经济主义制度进行亲身体验,同时让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有着坚定的信心,促进情感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例如,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章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违反规定实施了一系列行为”为主要例子,教师可以通过该案例和学生对政府权利产生监督与制约的意义进行全面探究,接着让学生通过“民主监督”的方式提出相关的看法,在政治生活中积极参与。教师让学生在理解该章节主要知识的基础上,对政府监督体系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探究,使学生对于我国政府在民主政策、依法治国等推行工作中能够深有体会,让学生了解到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有着主动接受的态度,确保学生对政府产生的信任感得到有效增强。
2.4通过因势利导,相互结合学生的情感与行动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政治课文中具有的德育能力全面发挥,使教师与学生有着融洽的感情。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关心学生,采用自我人格与学识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能够充分信任教师。[4]通常情况下,德育教学并不是通过口头说教便能实现的,应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通过鲜明的学习案例作为基础,清晰的向学生讲解道理,学生认同政治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全面发挥德育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强化学习能力,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强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主题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有效时间,对德育的效果起到强化的作用。
3.结束语
为了顺应素质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教学属于必然发展趋势,案例教学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仍然面临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全面实践以及探索,积极找到改进措施,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毕红轶.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2010,1(05):192-193.
[2]王培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体现的教学原则及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9,7(03):369-370.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31-02
1 案例概述
周同学,动漫专业学生。该同学自上大学以来,刻苦学习,在课余时间参加艺术设计系自律会勤工部,大二的时候成为勤工部部长。同时,他也参加了勤工俭学的工作,成为了辅导员助理。他为人比较老实憨厚,由于是贫困家庭出身,刚上大学的时候缺乏自信心,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不强。在成为辅导员助理和勤工部部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有所提高。大三上学期期末,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去外面找工作。有一天,本人遇到了周同学,问他是否开始找工作。他说,目前他还不想去外面找工作,主要有以下理由:(1)专业能力不强,想先通过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的技能后,再去找工作,况且毕业设计需要花时间做,找工作会耽误毕业设计的事情;(2)网上工作招聘信息或者现场招聘信息往往要求有工作经验,自身没有工作经验,不敢去投简历;(3)本专业招聘信息比较少,很难找到跟专业一样的工作。通过与周同学谈话,本人发现他存在信心不足,缺乏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意识和技巧,对专业和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比较肤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本人经常找周同学谈心,结合他师兄师姐求职的案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鼓励他积极地去外面找工作:(1)完成毕业设计不能从根本上大幅度地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不断地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去增强专业技能,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不一定跟找工作有冲突,因为部分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只是通过电脑软件完成的,同学可以白天去上班,晚上抽时间完成毕业设计;(2)网络招聘信息和现场招聘信息往往都是显示出理想化状态,有些工作虽然要求要工作经验,但是实际上如果企业缺员工或者企业觉得应聘者比较优秀,也会考虑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因此,求职必须要有信心;(3)大学所学专业跟求职岗位不一定完全匹配。按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事非专业性的工作,因此,找工作的过程中,尽量找与专业相关的,但是,如果没有机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到其他行业里面去发展;(4)对于高校毕业生,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求职过程中,应该要表现出勤奋谦虚的态度,不要太看重薪酬,要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来积累经验。经过本人对周同学的多次教育,该同学鼓起勇气去尽量找工作,最后,他找到了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影视后期制作,并且在工作中表现良好,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
2 案例分析
2.1 心理原因
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或者城市困难家庭,并且自认为学历比较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自卑、信心不足、胆怯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不主动积极地去求职,在求职失败后不敢继续求职,或者恐惧地面对复杂的招聘信息而不知所措。同时,部分学生在应聘的过程中,不能自信地表现出自己有利的一面,往往吞吞吐吐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或者不敢正视地看着面试官,最后导致面试失败。
2.2 认知原因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有一个认知上的偏差,觉得专业技能只是在学校里面培养的,求职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在目前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不能从事与专业完全一致的工作,要么与专业相近,要么完全转到其他工作领域。大学的学习只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专业技能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大学生应该有信心地走向社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3 解决方案
3.1 树立模范,强化信心
通过以往成功就业的学生案例,为缺乏信心的大学生详细讲述他们的经历,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优秀的毕业生开设就业专题讲座,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勇敢地寻求适合自身的职业。有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前会有一种更加强烈的自卑感和恐惧感,抱着一种“毕业等于失业”和“没关系等于没工作”的心态。因此,对于贫困大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辅导,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激情和憧憬,强化信心。
3.2 助之以行,强化技能
即便很多高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部分大学生仍然缺乏求职的技巧。因此,班主任、辅导员或者辅助就业指导的老师有必要在毕业当年个别辅导一些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在网上查找求职网站投电子简历以及如何在现场面试当中脱颖而出赢得就业机会,强化求职技能,增加成功就业的机率。
4 经验启示
4.1 就业指导深入开展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信心和求职技巧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地进行:(1)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人员,学生遇到就业过程中的问题,最有可能就是咨询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班主任和辅导员比较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此,对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有助于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就业指导;(2)以班为单位,开展以就业指导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首先要认真聆听每位学生对求职的看法,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和以案例的形式告诉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找工作、如何克服求职过程中的自卑消极心态、在工作中应该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如何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3)邀请企业家、优秀校友开展有关职业发展的讲座。企业家或者优秀校友通过自身成功的职业发展经历,能启发学生不断探索职业发展之路,也能给学生提供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4.2 心理指导点面结合
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求职难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往往表现在定位不准确、缺乏信心、自卑、抗压能力低等方面。针对应届毕业生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点面结合地进行指导:(1)从“面”上,应该在教学课程里面全面开展有关职业心理学的课程。职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上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它包括职业选择、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现代社会中大量出现的职业咨询问题。职业心理学的研究以人的能力概念为基础,以各种心理测验工具为方法和手段,帮助人们选择并确定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职业。因此,通过开设职业心理学课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择业和从业心理;(2)从“点”上,应该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心理健康电影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青春期教育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应该排查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要时常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多鼓励他们参加群体活动,增强信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以案例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法是与传统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授课模式相区别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案例为媒介,以课程相关的教学实例和时政问题为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引入高中政治课堂,让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思考、剖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学到更多的高中政治知识。二是围绕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进行多方互动。教师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教学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把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合作,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现实案例导入政治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时,应选取现实的案例导入课堂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紧密结合的案例,将案例以巧妙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引导学生获取案例的相关信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要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思维路径分析案例呈现的问题,达到案例的理想效果。
例如,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的相关章节时,可以以目前房价上涨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用现代化多媒体将国家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1)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某些房地产商要炒高房价?(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出台相关宏观调控政策?这与我们的政治课有什么关系?这种案例导入层层递进,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是一个正确的教学方向,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案例分析自主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中常常会以现实案例提出一些学生需要思考和探究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主动获取课堂有用信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时效性的有效举措。因此,教师在利用案例导出具体问题时,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教师通过发掘学生列举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之中。这样一来,案例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和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学有所获,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三、案例延伸教学,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一案到底;初中政治;有效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案例的层层剖析和集约化运用,能使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比较
下面是在某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对“(粤教版)七年级5.1生命宝贵”的教学设计比较。
教师A:【教学设计】
首先,采用2011年的热点“7・23”动车事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新课的兴趣。
然后,采用多个生命事故的案例分析,说明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接着,采用课本“探究园”中的情景体验“生命需要坚强和勇敢”,具体介绍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升华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
最后,采用“世博会英国种子馆6万粒种子”的新闻,倡导关爱生灵、敬畏生命的理念。
教师B:【教学设计】
首先,多媒体展示“688米・69天・33人”这组数字,让学生猜猜这组数字代表哪一新闻事件?以时事导入,设下悬念,扣人心弦。
接着,播放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事故中矿工在井下生活69天的珍贵视频,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次智利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到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然后,继续播放采访智利获救矿工的视频,自然得出创造生命奇迹还来自于家庭、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鼓舞,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选一名班级“生命之星”,并配上简短的颁奖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反思、生产。
教师A的教学设计内容全面、详细、新颖、丰富多彩,但从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效果来看,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导致他们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锐减。
教师B的教学设计采用“一案到底”的方法,新课引入扣人心弦,新课设计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落实了行动,升华了感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一案到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对比“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课堂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1.“一案到底”――逻辑严密,形散神聚
“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势明显。以上述A、B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A采用了5个教学案例,可谓丰富多彩,但纷繁复杂,难以协调,难以讲透。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一案到底,逐层辐射全课,设计的问题均与具体情境相关,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教学过程清晰简洁,论述严谨,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教学境界。
2.“一案到底”――全盘谋划,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使学生的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在特定的学习环节中产生,是最好的教育策略。如上述教师B采用的“智利矿难事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能有序、高效地推进课堂生成性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案到底”――合作探究,多维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如上述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课的核心,通过分析、探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借题发挥”,展开讨论,激活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生命宝贵,懂得珍爱和善待生命。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情感迁移和知识内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了多维发展空间。
4.“一案到底”――精简资源,提高效率
“一案到底”的教学,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提炼,发挥材料的最大效能,从而用足材料。在上述教师B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多,但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创设情境,并对情境进行深层挖掘。这不仅精简课堂,去除臃肿,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对话和课堂生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高档次的阶梯,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与交流,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应用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于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初中阶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正式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初期阶段。有效落实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论是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树立学生的“三观”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夯实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政治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整体年龄偏小,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有待完善,因而就存在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论知识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正是考虑了学生学习中容易碰到的这种状况,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的讲解,一方面案例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这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在基于理论的基础上,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点运用到案例的解读和学习中。这一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化,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了政治理论知识后,学生能够在相对生活化的情景中理解理论内容,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理论知识通俗易懂的学习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有推动作用的,其次更具体化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有效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因而在案例的筛选中主要还是由老师来进行选择与安排。合理有效的案例选择对于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的选择最好能够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其次,案例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进行讲解时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案例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在初中政治课本中也有一些案例提供,基于此,老师们可以结合自身具体的授课来选择是否采用本中提及的案例,同时也可以去搜索其他的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日常能够有一定素材的积累,有趣生动而又富有深意的案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时,授课教师同时应当注意到传统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通常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期使用容易让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产生疲惫与厌倦感。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政治课堂的质量与实效性,因而为了有效落实案例教学法,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可以结合案例在班级内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营造一种主动学习、气氛活跃的学习氛围,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3.运用不同模式来呈现案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课堂需要讲解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口述讲故事的方式将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在讲解案例时播放视频,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案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案例的呈现,这种多媒体与教师讲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奇感。信息化广泛覆盖的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和配合,案例可以通过图片、影音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呈现,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案例呈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结合书本所学知识与自身的感悟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探讨。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推进既可以落实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改变学生对以往政治课的理解,因而改善初中政治教学成为教育中不得不关注和重视的基础课题之一。采用科学的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的授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信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亲和力
初中学生已经不是只会淘气的小孩,他们学会欣赏和模仿老师。高素质和自信的教师有着无可抵挡的魅力,会以崇高的人格,渊博的知识,谦和的为人处世方式,幽默得体的谈吐,以及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格品质,给学生以启迪,并带来他们积极的精神动力。政治是思想品德课的延伸,学生初次接受新课程,难免有些陌生,此时政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带来的影响,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从而不知不觉地爱上政治课,喜欢上政治课。我认为根据自身魅力,让学生首先喜欢老师,他们才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个老师所讲授的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导入作用
一部电影,好的开头可以紧紧吸引观众;一场球赛,好的开局可以为比赛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堂课,好的导入至关重要。短短几分钟的课前导入,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导入可以激活整堂课,让精彩延续。具体而言,课前导入有以下作用。
2.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课前需要老师较好地进行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导入能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教学便能自然地深入。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便觉得枯燥无味,就不会集中注意,继续下面的学习。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十分困难了。
2.2承上启下,做好铺垫。导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知识的承上启下,即对上节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为即将进行的学习重点打下伏笔。二是心理的承上启下,学生在短暂的课间休息之后回到课堂,导入是一个热身,让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情绪等心理进入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器官都活动开来,进入更加紧张和重要的学习。
2.3揭示课题,积极导向。课前导入要紧紧围绕所讲课题进行,好的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导入不能漫无目的地扩散,而要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学习的重点上来。犹如路标,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新颖、巧妙、别致、生动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天地。教师要善于在导入后进行归纳总结,引出本课的主题。
2.4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导入讲究技巧和艺术,能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消除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认知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煽情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思辨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高境界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在欢乐、感人的情景中学习,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好的教育。
3.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
一是联系初中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二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现在有一部分初中生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较低,是初中阶段的“双差生”,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他们思想素质较差的实际,把课程内容的教学和转变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他们进步,帮助他们克服不求上进不愿学习的思想,努力消除自卑感,树立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思想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4.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
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联系本地的社会发展实际来授课。例如我在授课时,着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取得巨大成绩的事实,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我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5.采用案例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5.1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案例的编写程序一般包括选择课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设计讨论等。根据教学实践,所选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开放性。这样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开放性。
5.2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这里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必须在实施案例教学课之前,吃透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并初步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做好案例分析的预测,以便上课时绘声绘色地描述。有的复杂案例,应在案例课前1—2周将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阅读、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就案例问题自发地进行初步讨论。一般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设计案例讨论题,但有时为了便于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在教学案例的后面附上教师拟定的初步讨论题。
关键词: 高中;课堂教学;思想政治
一、现代化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地引入最新技术,而现代的教育系统也应如是。把现代化的技术引入教学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更新最新的教学资讯。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改变了“一本教材走天下”的传统模式。
1.采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时新性
现代化技术引入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可以更新最新的时政资讯,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具有又快又新的特点。将具有又新又快优点的现代化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海内外最重要的新闻要点、最重要的人物评说联系起来,不仅达到了增强思政教育可学性的效果,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了解天下事,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
2.采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是一个过渡时期,高中生对于许多新生的事物都具有一种猎奇的心理,而采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特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具有的,这表现在多媒体教学上尤为明显,它使学生不仅可以看见听见,还可以亲手实践。它可以实现多种信息的交换,并利用各种形式增强效果,这样学生通过现代技术刺激获得的信息必定会比一般传统教学获得的信息大大增加,它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和省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现代化技术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点有深入把握和了解
思想政治课程的许多原理都非常晦涩难懂,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深入把握,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但是,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教师可以制作出一些形象生动的意象,使学生对许多的知识点具体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思考。同时由于现代化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多种信息的交换,并利用各种形式增强效果,这学生通过现代技术刺激获得的信息必定会比一般传统教学获得的信息大大增加,也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最终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该部分知识。
二、情境式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让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这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项能力都助益良多,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可以将许多抽象的问题和原理具化为一些案例,而这些案例又可以根据原理不同划分为不同复杂程度的案例,在案例中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除此之外,在大家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在没有过多框架的条件下进行情境式学习和研究,这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景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解构,受益匪浅,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深入的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知识会更加牢固。
3.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
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对案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演绎。案例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把社会中的真实事件带入思政课堂是学生走出教材进入生活,以主人公姿态进行案例分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构能力,而且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走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小组协作、师生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学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小组协作学习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思政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参与感增强;而师生互动则要求师生多多交流,强求学生必须只会一种思维,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想观念的创新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基础,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高中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培养素质教育型学生的呼声越来越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起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跨越。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会越来越多元。
参考文献:
[1]刘超颖.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8-02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通过多媒体的影音动画等优势可提供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感官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体会。
1 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h动画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 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a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新闻,学做新闻主持
新闻是时事政治的第一线。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看新闻”的生活经历,对这种时事渠道是欣然接受的,而学做新闻主持则是一个新鲜而又富有挑战刺激性的活动,对于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知识理解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政治课堂中,我们与其就着厚重的教材内容讲“大道理”,不如以学生们更加愿意接受的新闻播报方式,如导入新闻视频、创设新闻平台、链接热点话题等,创设“微新闻”专场,让每一个学生都扮演起“新闻主播”的角色,模仿他们播报自己收集到的热点新闻,营造出浓厚的时事教学氛围,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度,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学习《积极的生活态度》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小节时,教师布置了一个新闻采访播报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利用亲身调查采访、网络检索、新闻转载等方式,收集各种与这个主题息息相关的时事材料,包括事件的内容以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图片、视频等,然后在课堂安排一个现场新闻主持节目,引导学生集中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题宣传,深化学生对良好生活态度培养意义的认识,从生活实例的鲜活刺激鼓动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学以致用,创建时政园地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持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和重视,但随之而来的快餐文化也逐渐取代了精细化的教学活动,走马观花、即学即忘、学于浅表等问题凸显,特别是在学习和了解时政新闻方面,学生几乎完全将其当作一种日常的视觉消遣,学不深思,学不能致用,严重影响了初中政治时事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为了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时事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让学生学会将时事政治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中政治在进行时事导学时,要注重通过案例分析、主题教育、主题墙开设等方式创建各种时政园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了解到的时事为“原材料”,利用所学政治理论和知识对其进行不断加工和修饰,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素养,也让初中政治时事导学更具成效。例如,教学“人贵诚信”,教师设置了一面“诚信问题大曝光”的主题墙,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手机、电视新闻等途径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诚信问题,并将其整理归纳成一个小报告,贴上主题墙,以集体之力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给人造成的危害,从而对“人贵诚信”这四个字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认识。
三、主题学习,开展知识竞赛
时事是最鲜活的政治教学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专业的初中思想品德概念,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用好时事的良好习惯,而且实现时事与主题活动的“联姻”,为单纯叙述事实的枯燥时事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时事导学生成更好的对接学习链条。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以某一教学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时事新闻,积极开展各种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如学生间可以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时事热点或新闻设计竞答内容和形式,并在小组内或班级内互相考查;教师也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视角,引导学生通过举时事案例来说明自己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等,在这种主题知识竞赛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到时事本身的内容,而且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进行了思考、分析和反思,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对既定主题知识学习的内化和升华。例如,学习“关心社会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巧妙地将“关心时事”作为“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设置了一个“时事知多少”的现场主题系列活动,首先由学生介绍今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竞相述说今年来自己所了解到的时事,再以知识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未关心到的时事问题,之后,出示一些典型性的时事新闻,让学生各抒己见,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和价值观来审视社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