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

第1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2021年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汇总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职  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救助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对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布置、指导。

5.各部门或各室负责人为该项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卫生防疫、实验室事故等)

6.本领导小组负责一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贾得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及职责分工

总指挥:x 

职责:全面负责事故应急处理。

副总指挥:x 

 职责:人员调动、支配、前线指挥。 

通讯联络组:x   

 职责:负责及时报警,救灾人员的联络、与家长、社会沟通信息,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传达。

建立快捷绿色通讯联络:应急领导小组—→各班主任—→全班学生。(当有灾情发生,全校师生及家长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疏散组:x全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职责:负责师生疏散、转移,按照平时演练方案进行。

物资保障组(警戒保卫组):x

职责:引导其他急救车辆、物资、人员现场救灾,负责物资供给,保障负责抢险物资设施供应等;当实行紧急警戒保卫,由全体男教职工组成警戒保卫组。 

六、抢救组:全体教师

职责:对受伤学生进行临时救护,及时联系医院或送医院救护。

七、善后处理组:各班主任

职责: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注:本应急指挥部适用于一切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雪灾、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

2021年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汇总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保障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如发生的突发事件没有专门的预案,则参照相近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1.救人为本,救人第一。

2.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3.严禁学生参加抢险救灾。

贾得学校学生紧急疏散预案

1.当重大灾情来临时,学校第一时间发出信号:报警声长鸣(电);停电时为电声小喇叭鸣警笛或紧急连续的哨子声。当学校无法发出信号时,教师要镇静判断灾情,指导学生避险。

2.听到紧急疏散信号或可以撤离时,全体教师各负其责,按照平时疏散演练方案、路线有序疏散。

3.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迅速进入各自班级,副科老师留在原班级协助,各楼梯负责老师迅速到位,帮助班主任维持秩序,防止出现拥堵、踩踏事件。

4.由于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疏散的学生先到操场安全地带集合,视情况再定是否向校外撤离。

5.所有人员打开各自通讯设备,保持通讯畅通。

6.此预案用于需要紧急疏散的一切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

附疏散教师分工表:

总指挥: xx    副总指挥:xx

第一疏导小组:一楼 组长:xx  

第二疏导小组:二楼组长:xx

报警员:xx  安全场地(操场)指挥:xx

2021年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汇总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活动或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事故的预防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事故的处理

1.发现人第一时间报学校和班主任,并报应急领导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2.迅速通知家长。

3.一般事故当天内书面报、重大事故立即报联校、教育局。

4.调查取证。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5.班主任及时通知双方家长协商友好解决有关问题。

四、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2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为应对学校防不胜防的突发事故,及时、有序、高效地做出相应处理,最大努力减少学校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中“突发事故”主要指危及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性意外事件。如:

1、传染性、季节性或暴发性疾病;

2、群体性师生食物中毒事故;

3、来自校内外的袭击、伤害性事故;

4、组织师生外出活动时的意外交通事故;

5、集体活动、楼道或课间大量学生的相互挤压事故;

6、校内的火灾事故;

7、建筑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8、教职工、学生家长中可能激化的矛盾;

9、其它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恶性事件。

二、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要求学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的各种隐患。

2、早发现。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检查制度,关注学校每位师生的健康状况和情绪倾向,发现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早报告。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信息,必要时向公安和医疗、防疫等部门发出求助信息。

4、早救治早隔离。坚持“谁发现谁首先受理”的制度,发现事故,立即招呼就近人员,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发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的,对密切接触病人的人群和班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疏散、隔离、检查和观察等防治措施,并及时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三、一旦学校出现突发恶性事件,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

1、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行政班子其他成员和工会主席为成员组成。其职责是: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公安、医疗、防疫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落实责任。

2、现场控制组:由事故涉及部门的直接分管领导(含中层领导)任组长,事故涉及的直接工作人员、事故发现者、亲历者为成员组成,其职责是: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排查其他发病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伤病员到医院救治;

(3)接待家长,做好情况解释说明及思想疏导工作,安抚家长情绪;

(4)组织班主任管好班内学生。

(5)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通信联络组:由办公室负责,职责是:

(1)按照指挥领导小组的决定,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通报情况。

(2)做好学校内部的通信联络工作。

4、信息资料组:由办公室负责,其职责是:

(1)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

(2)撰写有关突发事故的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

(3)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

5、医疗救援组:由值周教师负责,其职责是:

(1)组织护送受伤或发病者去医院救治。

(2)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并跟踪了解伤病情动态。

(3)接应赶到医院的家长,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

(4)随时与分管领导保持联系。

6、后勤保障组:由总务处负责,相关班主任参与,其职责是: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2)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家长接待工作,做好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的后勤服务工作。

(4)积极联系保险部门,协助投保者的家长争取保险理赔。

7、消防技术组:由学校电路维护人员负责,其职责是:

(1)做好消防栓和电源控制工作。

(2)迅速打开水源开关和断开失火部位电源,并奔赴火灾现场等待工作安排。

四、各类事故(件)应急预案

(一)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将发病人员送乡医院会诊,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现场控制组、医疗救援组)。

2、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临时事故调查组,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并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炊具等,以备卫生部门检验。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注意观察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临时事故调查组由分管后勤副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食堂管理员为成员组成。

3、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安抚工作,迅速向上级教育、卫生、政府等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

(二)传染病(含师生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1、师生在家中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后,应迅速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属非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学、上班。

2、师生若在校内出现疑似传染病,要迅速到乡医院就诊,学生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还应立即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不能陪同的,由班主任送去医院就医。

3、立即对传染病人所在班级、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要组织人员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后勤保障组)。

4、迅速将疫情报告市疾控中心和教办(通信联络组)。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紧急拨打“122”事故处理电话,迅速报告交警部门(现场控制组)。

2、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现场控制组、医疗救援组)。

3、组织人员保护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记下肇事车辆的牌照,以备交警部门进行处理(现场控制组)。

(四)发生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做出安全部署,加强防范(学校分管领导)。

2、对不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对危险区域发出安全预警,划出隔离带,禁止师生通行,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值周小组)。

3、发生自然灾害时,要树立“生命至上,不恋钱财”的生命价值观。根据情况,必要时采取停课等措施,将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通知未上学学生在家等候通知(值周小组、班主任)。

4、教育教学活动(含放学)危及师生安全时,应及时取消活动,并做出合理安排,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力避开危险区域和时段(活动组织者)。

5、在上(放)学途中,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要避开危险地段。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班主任)。

6、一旦突发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应及时将事实情况汇报上级主管部门(通信联络组)。

(五)建筑物倒塌或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和建筑物倒塌时,严格禁止学生参与救火,事故现场的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自救,并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和倒塌区域的安全地段。

2、事故现场的教师在一边组织指挥学生紧急疏散时,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向学校领导报告。

3、学校要迅速组织力量(在校的全体教职工)到现场施救,采取先救人后救财,并利用一切救火设备组织自行扑火,并立即拨打“120”、“119”求助。

4、学校领导要立即通知消防技术组成员到达现场切断电源,打开水阀。

5、疏散集结地点一般设学校操场,若遇紧急情况,则直接疏散出校园(后勤保障组、班主任)。

(六)其他突如其来的伤害事故(件)应急预案:

1、发现学生在校内受伤或身体不适,应当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并送乡医院救治。班主任迅速通知家长,由家长陪同就医,若家长不能陪同的,班主任陪同到医院就医。

2、外来人员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门卫不得放行。追赶不及,应立即通知值周小组,及早将闯入者逐出学校。

3、发现校内有可疑人员在对师生袭击、行凶、行窃和与师生斗殴,现场第一位发现事件的教职工,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劝止,并将情况迅速报告学校领导或拔打“110”报警求助。

五、信息报告:

1、安全紧急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信息,采取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汇报,事态严重的,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向外事件情况,需经学校领导同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任何人不得虚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突发事件,或擅自接受报刊、电台等媒体的采访。

3、事态应急期间,学校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教职工必须保证通信畅通。

六、附则:

1、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未列入本预案的事故应急预案以单独文件制订。

第3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和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西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一、全程预防、全程控制:对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可能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一定数量死亡或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的食品安全情况实施全程预防、全程控制。

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三、明确职责、落实响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防为主、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明确职责及响应。

四、科学决策、依法应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法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五、加强监测、群防群控: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六、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救助体系

一、浮梁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

(一)指挥部领导成员:县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当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对口负责人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局长任副总指挥。

(二)成员单位:根据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应急指挥部主要由县发改委、县经贸委、县教育体育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电信局等部门组成。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根据《应急预案》,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2、制定与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方案,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3、审议批准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4、及时向县应急委员会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升、降应急响应级别和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

相关部门的职责:

1、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订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组织开展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2、县卫生局: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负责突发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病员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依法开展对突发食物中毒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3、县发改委:负责将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及有关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必要时采取响应措施进行调控,保证供应,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

4、县经贸委: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组织、供应。

5、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负责生猪屠宰加工以及流通领域内畜禽产品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6、县工商局:依法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造成食品安全事故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7、县质监局:依法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县教育体育局:负责协助卫生等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及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9、县环保局:负责因污染环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对污染物的处置工作,依法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10、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察工作,维护事发地治安秩序。

11、县监察局:负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和执行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违纪等问题的检查监督和查处。

12、县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13、县广播电视局:负责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14、县电信局:负责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管理以及有害信息的封堵和删除工作。

(三)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1、职责

(1)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应急处置决定和指示,具体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县应急委员会、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根据授权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通信、经费和技术保障等工作;

(7)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法律法规、救护知识宣传、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

(8)对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履行《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进行检查和评估;

(9)完成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主任与副主任

(1)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

(2)副主任:由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负责人担任。

3、联络通讯情况

(1)各成员单位联络员、联系人名单

(2)主要成员单位举报电话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地址:浮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浮梁县朝阳大道68号)

电话: 2620836

传真: 2620829

(四)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置情况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和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

1、事故调查组

(1)组成: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可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部门牵头负责组织。

(2)职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乡镇政府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事故处理与案件查办组

(1)组成:事故发生环节的相关监督职能部门负责组织。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惩办违法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3、医疗救治组

(1)组成: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

(2)职责: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综合组

(1)组成: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

(2)职责: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分析事故进展以及对外宣传。

5、专家咨询组

(1)组成: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

(2)职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分析事故造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6、现场检测与评估组

(1)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小组。

(2)职责: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现场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政府有关部门。

7、信息组

(1)组成:由县政府办公室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处置的县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者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负责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监控、管理工作;对境外媒体的造谣和歪曲性报道,组织驳斥澄清。在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

二、日常管理机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为:

1、组织协调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问题,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核查;

2、负责全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

3、组织编制和修订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组织建立和管理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

5、指导各地实施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

1、职责:

(1)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

(2)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3)参与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4)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意见。

2、专家库

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一)监测与预警

1、监测: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1)县农业局: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检测信息。

(2)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

(3)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2、预警

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环保局、县教体局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按照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初步确定预警级别,拟定处理措施,向县应急委员会提出预警信息和建议,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报告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系统,信息报告和通报系统,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系统等。

明确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通报时限及责任主体。

1、报告单位及人员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餐饮单位及人员;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及人员;

(3)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及人员;

(4)各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及人员;

(5)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30(含30)人以上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单位、个人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

(2)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4、报告程序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向县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2)县级人民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ⅳ级以上(含ⅳ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至市人民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进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管理职责的行为。

县政府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四)通报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当及时通报。

1、通报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30(含30)人以上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通报方式

(1)县政府有关部门接到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应急委员会和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通报,对可能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地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3)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风险信息报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及时报告县应急委员会并通报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

3、特殊通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县应急委员会批准决定,及时上报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新闻通报

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及时上报县应急委员会,由县政府办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处置的县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外,做好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二、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分四级,ⅰ级响应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ⅱ级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人民政府决定,ⅲ级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市人民政府决定,iv级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县人民政府决定。

1、特别重大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ⅱ级)

特别重大和食品安全事故事故(ⅰ 级ii级)涉及我县的,县应急指挥部在国家、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特别重大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迅速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2)县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指挥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部门、单位、专业队伍及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需要启动相应专业组开展应急处置,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3)县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和县应急指挥部要求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

(1)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有关部门接到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县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应急指挥部报告。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进行先期处理。

(2)被确认为ⅲ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人民政府决定立即启动《景德镇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和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救援和紧急处理行动。

3、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行动的组织实施由县人民政府决定,并立即报告市人民政府、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1)县政府应急响应:县政府负责全县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报告和建议,决定启动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和本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和其它紧急处理工作。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响应: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的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作出初步评估,按规定向县应急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提出启动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启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二)指挥协调

1、县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组织实施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援救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三)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现场处置,有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四)响应的终结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置

县应急指挥部责成相关成员单位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总结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结束后,县应急指挥办公室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提交的应急救援总结,组织研究改进应急救援工作措施,并抄送县政府有关部门。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负责承担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应当经县应急指挥部审定同意后,向社会。

(二)通信保障

县应急指挥部及参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的县直部门、单位、专业队伍应建立通畅的通讯方式,确定固定联系电话并保持24小时有人值守,明确带班领导,配备相应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参与现场处置的专业队伍应配备无线通讯工具,以适应应急处置的工作需要。

(三)医疗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系统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四)人员保障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人员、组织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五)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受县应急指挥部或者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委托,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六)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七)经费保障

县政府应保障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县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对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专业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经费。

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保障经费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应急预案》提出,经县财政局审核同意后,列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

县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应急预案》保障经费的使用与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专款专用。

(八)演习演练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根据《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演习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演练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九)宣教培训

第4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对师生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建立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确保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妥善应对。

2.依法规范,科学应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做到预案依法制定,管理规范运行。把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科学安排报告、救援程序,各行动小组形成整体合力,切实增强处置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3.统一领导,积极参与。学校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学校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类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根据事件事故性质,各相关部门、人员有义务参与处理,不得推诿、回避。

(三)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各小学、幼儿园发生的可能发生人员死亡或群体重伤及可能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事故,以及其它性质比较严重、有可能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

1.学校火灾安全事故

2.学校交通安全事故

3.学校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4.学校工程建设和危房安全事故

5.学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学校大型户外或外出活动安全事故

7.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8.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9.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

10.学校遭受自然灾害安全事故

11.其它造成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

12.其它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发性事件

二、应急处置组织及工作职责

成立姜堰市z中心小学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7个具体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z中心小学校长室。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办公室主任:z

联络员:z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类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有关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各类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工作组任务分工及职责要求

1.现场指挥组

组长:z

副组长:z

通讯员:z

工作职责:

(1)听取事故或事件情况简要汇报,迅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按照方案协调相关部门、人员组织救援或处理事件。

(3)及时向指挥部及有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对各工作组的工作进行调度,研究工作措施,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内容。

2.伤员救治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迅速赶赴事发现场,调查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

(2)协调全市各医院对事发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3)协调血站、疾控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在事故或事件处理过程中,进行超前或动态预测,及时调度、采购、运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2)准备所需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3)安排受伤及伤亡人员家属事故或事件处理期间的生活。

4.交通治安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迅速调集人员,配合公安部门组织事发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工作。

(2)协助维护现场治安,防止事发现场人为破坏和其他突发事件发生。

(3)协助现场指挥组组织调动运输工具。

(4)帮助维护事发现场附近交通秩序。

5.媒体协调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了解事故及救援工作情况,现场接待媒体记者。

(2)配合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全面通报情况,确保正确舆论导向。

(3)负责起草事故处理相关文字材料。

6.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第5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预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应急预案是指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事先制定的应对处理方案或者措施[1]。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事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国内外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纷纷制定应急预案,学术界对应急预案也有较多研究[2-10]。对应急预案综合性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内容、分类和应急预案编制步骤等方面。

应急预案按照一定的内部联系规则构成了应急预案体系。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更加重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应急事件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自陶岔渠首开始,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全长1432km,全线布置各类建筑物2385座,沿线周边环境复杂,运行管理难度大。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主要为工程事故突发事件、水质污染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四类。

(一)工程事故突发事件主要指工程结构、自动化系统、机电金结及供电系统发生破坏或失灵的突发事件,包括:工程结构破坏突发事件,如决口、堰塞、PCCP爆管等;自动化调度系统失控突发事件;金结机电及供电系统突发事件,如闸门损坏,供电系统瘫痪等。

(二)水质污染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总干渠水质发生污染的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突发事件,包括:渠道沿线化工厂等污染源渗入渠道污染水源;装载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坠渠引发水质污染;人为恶意投毒导致水质污染等。

(三)社会影响突发事件主要指可能对工程造成负面政治和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包括:沿线水事纠纷事件;沿线人员私自进入渠道管理范围导致溺亡事件;渠道汛期左排建筑物行洪引起冲淹事件;沿线地下水污染纠纷事件等。

(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主要指受当地复杂地形地质和气候变化影响,存在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造成工程或人员伤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洪水灾害;冰凌灾害;暴雨灾害;地震灾害等。

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预案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应急预案体系由应急管理办法、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二级运行管理单位的应急预案组成。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二级运行管理单位的预案均服从总体预案。

(一)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一级运行管理单位、二级运行管理单位、三级运行管理单位组成。一级运行管理单位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管理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及专家组;成立各专业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并下设专业办公室及专家组。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参照一级运行管理单位设置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三级运行管理单位服从二级运行管理单位指挥,配合完成应急响应有关事项。

(二)应急预案的级别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4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事件)、Ⅱ级(重大事件)、Ⅲ级(较大事件)和Ⅳ级(一般事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一级运行管理单位、二级运行管理单位、三级运行管理单位组成。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对照事件分级发生Ⅰ、Ⅱ、Ⅲ级突发事件时,一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一、二、三级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四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单位启动相应预案。

(三)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对照事件分级发生Ⅰ、Ⅱ、Ⅲ级突发事件时,一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一、二、三级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四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单位启动相应预案。

当国家或地方启动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时,各级运行管理单位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接受统一领导。

(四)应急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大力发展视频远程传输技术,保障救援现场抢险与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做好与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通讯畅通。

2.物资保障

各级运行管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监测、预警、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工作,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特殊物资应提前签订相关应急供应协议,保证及时供应。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应急物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计划调配。同时了解地方政府的应急物资管理情况,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调拨。

3.应急队伍保障

各级运行管理单位要建立各类相应的应急队伍。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力量和作用。应急队伍建设应分为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增援队伍,以保证应急队伍处置情况时的连续性。

4.经费保障

突发事件处置经费纳入通水运行预算,应急经费实行专项拨付、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应按照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及时下拨经费。

5.其他保障

(1)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充分利用社会应急医疗救护资源,支援现场应急救治工作。

(2)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三、现行应急预案分析

中线局应急处置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全线输水调度应急管理能力,保障输水运行安全,中线局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调度预案》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全线应急调度演练:开展了专项应急调度演练。通过模拟北京段工程PCCP爆管、天津段工程箱涵严重渗水、京石段工程水质污染、河南段工程渠道决口4类典型工况下的应急调度,提升了各级输水调度机构有关人员的应急调度能力,同时通过演练发现了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预案制定方面

1.体系尚不完整

中线建管局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体系,但是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内容不全,各项应急预案的划分、编制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有的还没有正式出台,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和情境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针对性较差

分级响应措施缺乏差异性,三级所对应的分级响应措施比较相似,不能体现不同级别响应间的差异性,不利于不同级别人员应急状态下参照进行具体的操作。

突发事件救援是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的,对情境估计不足或者考虑的较少,这样的应急预案必然是有偏差的。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基于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的动态方案,而目前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则很少这样去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领导的判断而来。

3.可操作性差

预案中对应急响应只是按部门罗列了响应行动,导致应急响应流程复杂,不够流畅,影响应急人员对预案的执行。

(二)预案执行方面

1.缺乏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的最大价值在于有效地进行实战,应急演练可以检验预案,并培训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在对应急预案进管理时,要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后勤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演练效果有人评估。

2.缺乏应急救援效果评价

没有对预案进行定期的评价,特别是在进行演练和实战后没有对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检验,导致应急预案不能及时进行修改。

预案里涉及到的通讯、装备、医疗、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演练,另外还有物资保障,演练过程没有涉及这些后勤保障部门,结果会导致后勤保障达不到应急预案的要求。

四、建议与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小组,专门负责预案制订、修订、管理工作,做好制订工作完善预案,组织学习培训,互相交流,演练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对预案作出修订。

(二)明确各级单位的角色责任和关系

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在救援力量方面部署,把侧重点放在各个层面的具体的救援行动上,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有指导意义。

(三)积极组织演练

应急演练通常作为检验预案及培训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演练方式包括:桌面演练、 功能演练、 疏散演练、 全面演练等,努力提高事故救援效果。

(四)建议构建应急响应仿真系统

研发应急响应仿真系统,提高应急管理研究基础和实践决策能力。

五、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正在完善之中,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通过科学管理,应急预案将真正起到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Ⅰ):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5-11.

[2]曹羽,温家洪等.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及展望[J].灾害学,2010,25(1):112-118.

[3]贺银凤.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历程及完善思路[J].河北学刊,2010(3):159-163.

[4]胡甲均,孙录勤,张勇林,槐杨.长江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J].人民长江,2010,04:41-45.

[5]殷青山.重庆市防汛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1,10:59-66.

[6]陈骥,田忠,孙昱,刘庆,陈涛.对我国水电工程防洪应急预案编制的几点认识[J].四川水力发电,2013,S1:75-77.

[7]唐燕,卢通等.水利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方法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4,2(1):47-53.

[8]汪涵,惠康柏,赵.沿海水利工程防洪应急预案编制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5,04:21-22.

第6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一)监管评价

1、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开始建立健全

按照国家对应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各电力企业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都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体系。通过出台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

2、各类预案不断健全,应急预案的内容逐步周密完善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西北五省(区)电力公司、省会城市供电局都认真落实《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电网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同时,还都制定了重大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重特大人身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预防处置预案、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新闻应急预案等多项专项预案。网、省级调度通信中心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电网“黑启动”方案,各类事故预防类、处置类及专项类预案;每年依据电网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并依据不同的运行方式制定了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针对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预案或措施。供电企业也都按照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为确保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发电机组的启停能力和电厂自身安全,发电企业基本都完善了保厂用电措施及厂用电事故处理预案,同时结合本单位生产特点、设备运行状况、地区环境特点等具体情况也都制定了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国电西北公司、华电新疆公司06年都要求下属所有单位按照其集团公司的应急预案导则或范本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预案。

3、积极开展预案演练工作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西北五省(区)电力公司除参加国网公司组织的联合事故演习外,根据自己电网特点,也合理安排相应电网反事故联合演习,这些都为快速应对电力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调度中心把开展反事故演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各发电企业、供电企业也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演练。每次演练有方案、有总结、有评价,不断完善电力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效锻练调度员和相关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

4、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

西北区域主要电力企业基本健全了由上而下、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机构设置,成立了应急抢修队伍,安排了配套救援抢险资金。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门配备了相应的救援设备,如特种车辆、抢修车辆、自备发电车、特种工具以及必备的安全防护装备、备品备件、材料等。宁夏大坝电厂2006年还组织了心肺复苏学习班,提高职工的紧急防护能力。甘肃小三峡公司特别邀请了国家安监总局专家对其进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5、重大危险源监控有所加强

大多数电力企业重视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积极开展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建立完善监控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二)存在问题

1、西北五省(区)电力应急工作开展程度、方式不一

西北五省(区)由于政府的思路差异及有无设立电力监管机构等因素,各省区电力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在程度、方式等方面不太统一,这对提高西北区域电力行业整体应急管理水平造成一定障碍。

2、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电力企业与地方政府、电力监管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相互协调统一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电力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都还属于电力事故内部处理预案,还不是应对突发电力公共事件的综合应急预案,并且还存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急预案之间衔接不够等问题;西北五省(区)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的演练还仅仅局限在电力系统内部,还未开展政府统一组织下的相关重要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综合演练。另外,有的企业应急管理机构没有延深到下属基层单位,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空白”状态;有的企业虽然逐级设立了机构,但职责界定不清晰,责任不落实,程序不健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效率不高,企业内部的配合协调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3、部分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由于发电投资的多元化,各发电企业归属、管理都不相同,应急工作开展程度不一,部分发电企业预案体系仍不完善,预案编制过于原则化,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这些问题在地方发电公司、独立电厂尤为突出。另外,部分电网企业省公司层面虽已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但其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待考验,并还存在其下属供电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善、上下不贯通、基层不落实、企业与地方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4、部分生产人员应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电力企业的部分生产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不熟悉,对预案的理解和执行比较机械,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在事故、异常情况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急待加强。新晨

(三)监管意见

1、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西北电力应急管理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电力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电力企业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与地方政府、其它行业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之间的关系。电力企业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并加强与电力监管机构、地方各级政府、有关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开展与社会联动的应急联合演习工作应当制度化,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突发事故的合力。

2、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工作

预案编制人员应加强对预案编制目的、原则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应急预案重在操作和执行,要通过定期、有针对性地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锻练生产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反应能力,从而能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确保预案在关键时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预案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争取开展与社会联动的应急综合演练,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3、加大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要制定应急培训规划,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等有关人员分类、分批培训,增加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其应急技能水平;加大各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工作学习交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各单位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要抓好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应对突发电力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第7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适应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特制定公司x年度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传,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集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际,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重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应。

四、应急演练要求

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填写演练记录表。

4、演练结束后,应针对本次演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确认评估报告内容,拟定改进计划填写《应急演练评审表》。

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单位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安排

x年公司应急演练安排如下:

x年应急演练计划

序号

应急预案类别

组织部门

参与部门

演练时间

备注

1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办公区域

5月

2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

6月

3

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

7月

4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各车间

8月

5

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

监科

各车间、办公区域

9月

6

起重设备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生产部、安监科

第8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 铁路建设实施必要性 快速启动意义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08-01

前言

众所周知,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快速启动和有效实施是保证各个科技领域稳定、高速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因素。因此,在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现代,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有切实可行性,对各项工作的进展和综合防灾规划意义重大。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防的快速启动,保障应急方案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原则是保证铁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铁路建设应急预案的组成及体系构成

现阶段,我国实施的铁路应急预案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管理体系,它包括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和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铁路建设应急预案的体系构成是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理方案,并有效的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职责。它根据生产规模和危险因素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一般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及政策救援,也是我国最基本的应急措施和程序,它的实施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往往建立在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的重构研究思路之上。而铁路专项应急预案则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具体实施性,例如危险化学品运输泄漏事故,它强调了其专业性和应急保障计划,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即可。再次是铁路现场处置方案及应急程序响应管理(如图1),它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应急管理方法,它的实现需要实地考察,且受具体装置和实际实施的影响,对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在技术上的娴熟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都有过高的要求,它是根据现场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排查作出的迅速反应,最终实现正确处置的方案。

二、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快速启动的实施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工业建设,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逐渐实现了大负荷、高速度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了铁路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制定,并贯彻落实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必要性。它在保障铁路设备、设施、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坏,制定了具有约束性的书面法律文件,它的快速启动做到了有章可循的救援步骤和方案,有效的控制了铁路事故的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我国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标志着社会、企业和家庭安全文化的建设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具有了法律效力,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作为实施中的一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良好的应急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实施应急管理势在必行。其次,应急预案具有预先作出的科学有效的计划和安排,有效的提高了救援时间和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管理意识,实现快速启动效率

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预案的实施建立在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之上,我们应以加强为基础、突出应急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循序渐进,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升快速救援及自救效率。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每一位社会公民,而根据工作职责的不同,主要以政府主管部门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为主。

2.铁路部门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铁路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报警、调度车次、铁路应急预案、具体实施培训。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这5种技术水平相辅相成,应急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判断应急内容继而实施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3.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我们在注重应急管理的同时,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急预案的制定符合时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铁路建设上,它以突发事件为研究背景,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切实可操作性,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它的快速启动和及时救援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目前保障铁路建设方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行文件和程序,同时也为非正常情况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风险评估,提高了人们应对危险的能力和综合高压下有条不紊的实施救援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障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功智,邓云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5).

[2] 于瑛英,池宏.基础网络计划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7(2).

[3] 于辉,江智慧.突发事件下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1).

作者简介

张林智(1983.09―― ),男,汉,山东省寿光市,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运输;

第9篇:突发事故及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